三腔双囊导尿管在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74.46 KB
- 文档页数:1
介绍一种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后三腔气囊导尿管的固定
方法
张利琴;张利萍;陈晓铮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
【年(卷),期】2010(008)023
【摘要】@@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术后可出现一些早期或晚期并发症,给病人增加了痛苦.膀胱痉挛是其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引起膀胱痉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前列腺窝出血形成血凝块,堵塞引流管,冲洗不畅,造成膀胱充盈或血块填塞刺激膀胱收缩导致痉挛.经不断地探索及实践,发现用纱布固定三腔气囊导尿管,可有效减少前列腺窝出血,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2143)
【作者】张利琴;张利萍;陈晓铮
【作者单位】353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二医院;353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二医院;353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介绍一种用一次性注射器拔出双腔气囊导尿管的方法
2.介绍一种拔气囊导尿管的新方法
3.介绍一种双腔鼻氧管固定方法
4.介绍一种拔除气囊导尿管的新方法
5.介绍一种固定女性导尿管的新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腔导尿管内部结构原理解析三腔导尿管,作为医疗领域中的一项关键设备,扮演着在临床医学中引导尿液流动的关键角色。
然而,很多人对三腔导尿管的内部结构和原理知之甚少。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三腔导尿管的内部结构原理,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医疗器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第一部分:引言三腔导尿管,又称三腔尿道导管,是一种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医疗装置。
它通常由柔软的材料制成,用于引导尿液从患者的膀胱排出,同时防止感染和尿液反流。
为了深入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我们需要首先了解它的内部结构。
第二部分:三腔导尿管的构造1. 外部材质三腔导尿管的外部通常由医用硅橡胶或聚胺酯等柔软、耐用的材料制成。
这种外部材质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以便适应患者的生理结构,同时又能保持足够的稳定性。
2. 内部结构三腔导尿管的内部结构是其核心特征。
它通常由三个主要腔室构成,每个腔室都有特定的功能:a. 尿液通道这是导尿管的主要腔室,负责传输尿液从膀胱排出。
这个通道内部是光滑的,以降低对尿液的阻力,确保尿液能够顺畅流动。
b. 气囊腔气囊腔位于导尿管的中部,通常位于膀胱附近。
这个腔室通常被充气,以确保导尿管固定在正确的位置,并防止它在使用过程中滑动或移位。
c. 内膜腔内膜腔是导尿管内部的第三个腔室,它位于气囊腔的末端。
这个腔室的内壁通常是可吸附尿液的材料,以防止尿液倒流。
第三部分:三腔导尿管的工作原理现在,让我们深入了解三腔导尿管的工作原理。
当三腔导尿管插入患者的膀胱时,它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尿液引流:1.尿液通道引导:导尿管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尿液从膀胱排出。
尿液首先进入尿液通道,通过这个通道流向导尿管的尖端,然后排出体外。
2.气囊充气:在导尿管正确插入患者膀胱后,医护人员会通过一个小管道将气体或生理盐水注入气囊腔,使气囊膨胀。
这有助于固定导尿管,防止它意外脱落或移位。
3.内膜腔功能:内膜腔位于导尿管的尖端,其内壁通常被制成具有抗倒流性质的材料。
这防止尿液从导尿管内部逆流进入膀胱,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三腔二囊管的使用流程及注意事项简介三腔二囊管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用于引流和清洗体腔内的液体。
本文将介绍三腔二囊管的使用流程及注意事项,帮助医务人员正确使用该器械。
使用流程以下是三腔二囊管的使用流程:1.准备工作•确保环境洁净,并做好手卫生;•检查三腔二囊管的包装,确保密封完好;•准备所需的辅助工具,如纱布、消毒液等。
2.打开包装–慢慢撕开三腔二囊管包装,注意不要碰触外表面;–将三腔二囊管放在干净、平整的表面上。
3.检查器械–仔细检查三腔二囊管的外观,确保没有明显损坏或污染;–检查囊袋的完整性和连接部位的紧密度。
4.准备引流液–准备和配置所需的引流液体;–根据医生的指示,确定引流液的种类和量。
5.安装和连接–先将三腔二囊管的引流囊的插口连接到引流袋;–再将清洗囊的插口连接到注射器或清洗器械。
6.插入患者体内–根据医生的指示,选择适当的位置和角度;–慢慢插入三腔二囊管,同时注意与患者的协作。
7.进行引流或清洗–按照医生的指示,慢慢注入引流液体或清洗液体;–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患者的反应。
8.注意观察–在引流或清洗过程中,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反应。
9.完成引流或清洗–根据医生指示,决定是否需要更换引流液体或清洗液体;–当引流液或清洗液已经达到预期效果时,可以停止引流或清洗。
10.设备拆卸–慢慢拆卸三腔二囊管和其他连接的器械;–注意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11.处理废弃物–将使用过的三腔二囊管和其他废弃物,按照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要求进行处理。
注意事项在使用三腔二囊管时,请注意以下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整个使用过程中,保持环境、双手和器械的无菌状态;–遵循医院的无菌操作规范,确保引流或清洗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2.仔细检查器械–在使用前,仔细检查囊袋和连接部位的完整性和紧密度;–如果发现损坏或松动的情况,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3.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规格–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特征,选择合适的三腔二囊管规格;–避免过度插入或不足插入,以免给患者带来不适或引发并发症。
三腔二囊管操作评分标准
三腔二囊管是经尿道插入到体内的一种医疗器械,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等疾病。
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操作评分,以评估手术效果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其操作评分指标如下:
1. 支架位置:骶骨支架和耻骨支架需要在手术中精确定位,支架放置的位置应符合指定位置。
2. 囊液注入:注入手术液体时应注意泡沫和压力,防止囊室渗漏。
3. 压力控制:通过电子水压计观察压力情况,确定填充压力,过高或过低的压力都可能导致并发症。
4. 导管放置:插入导管时应平稳缓慢,避免伤害膀胱和尿道。
5. 囊室转换:转换不同的囊室时,需要注意空气清除和压力平衡,防止残留气体对患者产生影响。
6. 拔管操作:拔管时注意稳定导管,防止尿道损伤和感染发生。
根据这些评分指标,医生可以对手术操作进行评估和纠正,确保手术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同时,也可以通过评分结果。
前列腺摘除术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前列腺增生是前列腺的一种非癌性增生,是当前中老年男性比较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发病年龄大都在50岁以后,年龄越大发病率也越高。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中老年男性体内睾酮、双氢睾酮和雌激素水平会逐渐失去平衡,从而导致前列腺腺体组织会不断渐增大,进而压迫尿道和膀胱出口,造成尿道梗阻。
临床研究表明,前列腺增生一般表现为排尿费力、尿急、尿频以及夜间排尿次数增多,严重者还有可能伴随其他并发症,比如膀胱结石、泌尿系统感染、血尿等,严重影响中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积极治疗。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为广大罹患疾病的中老年人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治疗。
由于前列腺增生采取腔道内手术、理疗和药物治疗等方法均具有局限性,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都广泛采用了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经会阴前列腺切除术等开放性手术治疗。
其中,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是泌尿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手术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最多。
虽然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比较简单、容易掌握、术后很少有尿失禁,但是因为病人大部分年龄都比较大,比较容易在手术中和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因此对于手术经验欠缺医生来说,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因为手术会对前列腺增生病人机体产生强烈的刺激,加之他们的年纪都比较大,因此在手术中和手术后都有可能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因此,医生在手术之前,除了要掌握手术的适应征之外,还要充分了解病人心脑血管的情况,这样才能准确判断病人是否会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以便及时、科学的处理,争取最大限度的降低危险因素的产生。
2、病人在手术中和手术后出血这是前列腺摘除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病人存在血凝功能障碍、局部充血、手术后用力咳嗽、便秘引起腹压增高,都会导致病人迟发性出血。
但是临床研究表明,手术中和手术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医生经验欠缺,在手术中操作不当。
前列腺切割术后冲洗三步法舒朝晖TUEVP术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防止膀胱内血块形成及清除组织碎片是TUEVP术后常规。
如何既能达到冲洗目的,又能避免并发症是冲洗的关键所在。
采用本方法对102名患者进行了冲洗,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本组102例,年龄46—85,平均65.5岁,均为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采用前列腺电汽化镜,使用汽化切割圈(Vapr —tome)进行了TUEVP,手术最长90分钟,最短46分钟,切下组织平均70g,术后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2 方法手术将结束时放入22号三腔单囊导尿管人有膀胱,气囊充水25ml,导尿管进水口连输血器,出水口接引流袋,从手术室持续冲洗回病房后,在病房用生理盐水对膀胱进行冲洗。
术后第一个4小时,吊瓶离床80—100cm,不用调节器,全速开放,使莫菲氏滴管内液体成直线下流;第二个4小时,吊瓶降至离床50cm,使用一次性连通管接4—5瓶生理盐水,以40—60滴/分钟的速度冲洗以引出液呈淡黄色或清亮为度;第三个4小时,间断灌洗,夹闭导尿管1—2小时,开放冲洗,一次灌入100—200ml液体入膀胱后再开放导尿管、排出灌入的液体再夹管。
尿液清亮后停止灌洗,改成2—3小时开放导尿管一次排尿,训练膀胱直到拔管。
3 结果102名患者在冲洗期间没有发生因冲洗不当引起的如水中毒等并发症,使用液体量10000—40000ml,平均16500ml。
统计对比:比原无节律冲洗人均少用液体达20000ml,节省了医药费支出和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102名患者均在术后48—72小时内拔管,平均住院8天痊愈出院。
4 讨论4.1 冲洗过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术后第一个4小时采用全速开放、快速冲洗,可有效防止因出血而使膀胱内形成血凝块和有效地清除膀胱内残余的组织碎屑,可达到防止因血块和碎屑堵管造成的水中毒、继发性大出血等并发症。
在经过快速冲洗,创面渗血基本停止,冲洗液转清的情况下,减慢冲洗速度,既可防止过多的液体经创面吸收,又可避免因冲洗造成的热量丢失,避免患者出现寒颤。
前列腺摘除术手术配合
【特殊用物】
热盐水。
【手术配合】
1.常规消毒铺单,取下腹部正中切口。
2.用盐水纱布将腹膜反折向上推,显露膀胱,用艾丽斯钳提起膀胱从中间切开吸尽尿液。
3.用组织剪扩大膀胱切口,手指由膀胱插入直至前列腺内,在前列腺体及包膜间作钝性分离。
4.助手将手指伸入肛门内,向前上顶起前列腺,术者剥离腺体将前列腺摘除的腺体应仔细察看是否完整,如有残缺遗留部分未摘除应进一步摘除干净。
5.用热盐水纱垫压迫前列腺窝,暂时止血,用3-0可吸收线将膀胱作荷包缝合止血,缝线应穿过前列腺包膜及膀胱壁肌层和黏膜。
6.放置尿管冲洗伤口,清点用物缝合伤口。
三腔导尿管的内部结构原理1. 引言三腔导尿管是一种医疗器械,被广泛应用于胆道手术、尿道手术以及其他涉及导尿的临床操作中。
它的主要功能是在导尿过程中减少尿液回流,并提供良好的引流通路。
本文将深入探讨三腔导尿管的内部结构原理,以加深我们对其工作原理的理解。
2. 三腔导尿管的结构三腔导尿管通常由三个管腔组成:集尿腔、引流腔和气囊腔。
其中,集尿腔用于收集尿液,引流腔用于引导尿液流动,气囊腔用于固定导尿管的位置。
这种结构设计有助于提高导尿的效果,并减少尿液回流的可能性。
3. 集尿腔的作用集尿腔是三腔导尿管内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收集尿液。
在集尿腔的设计中,通常会采用一定的弯曲和扩张,以增加尿液的接收能力。
集尿腔还可以通过内部的导尿孔将尿液引流到引流腔中,实现有效的尿液排出。
4. 引流腔的作用引流腔是三腔导尿管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其设计目的是引导尿液流动并将其排出。
引流腔通常被设计成平坦且光滑的内部结构,以减少尿液在流动过程中的阻力。
引流腔还可以具有适当的外径和长度,以适应不同病例的导尿需求。
5. 气囊腔的作用气囊腔是三腔导尿管的第三个关键部分,主要用于固定导尿管的位置。
气囊腔通常位于导尿管的末端,并与导尿管相连。
在使用导尿管时,将气囊腔充气,可以使导尿管保持在正确的位置,并避免移位或滑脱的风险。
6. 三腔导尿管的优势和注意事项三腔导尿管相较于传统的双腔导尿管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其引流腔的设计能够降低尿液回流的概率,减少感染的风险。
气囊腔的存在使得导尿管能够保持在正确的位置,更加安全可靠。
然而,在使用三腔导尿管时,仍需要注意导尿管的选择、放置以及注意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以确保导尿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7. 总结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三腔导尿管的内部结构原理。
通过了解其集尿腔、引流腔和气囊腔的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医疗器械的工作原理。
三腔导尿管的独特设计使其能够有效地进行导尿,并减少尿液回流的概率,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