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34.68 KB
- 文档页数:1
市政道路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综述市政道路的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成为影响地基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制约性因素,因为软土地基的强度和刚度都是非常弱的,,这对市政道路的安全运行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所以在市政道路的建设当中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这种情况予以及时的改进。
本文主要分析了市政道路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希望能够给施工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标签: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加固原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已建成和正在修建的城市道路,很多区域路基为软土路基,软土层较厚,分布较广,软土路基的处理工作成为道路建设研究的重点。
软土路基是路基中土的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透水性能交差以及抗剪强度低。
软土的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碳酸盐以及蒸发盐等化学成因物质和腐殖泥碎屑等生物成因物质。
软土一般是在流水环境中沉积而成,带有粉砂颗粒并呈现明显的层理,地区差异性较大。
1、软土地基的不利影响作用分析软土地基和正常的地基相比有着极大的特殊性,所以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其的加固处理,同时这一施工环节也成为了道路施工当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为了能够制定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案,一定要对软土地基的一些制约性特征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地基的承重能力相对较差,给施工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这主要是因为在施工的过程中,土层会受到很大的外力影响,从而降低了整个结构的稳定性,使得施工无法正常进行。
软土地基在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非常大的沉降,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的使用需要。
软土地基存在着非常强的压缩性,所以在很多的工程结束之后会产生深度不易的沉降,这样就会造成路面出现非常明显的裂缝情况,同时地下的一些重要的基础设施管线也会受到影响而无法正常的运行。
在开挖地基的施工当中,沟槽和边坡很容易受到一些破坏,从而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对施工进度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软土的空隙比较大粘结系数相对较小。
刍议市政道路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软土地基是指土质松软,强度低,易变形的地基,常见于河流、湖泊、海岸等水环境周边地区,由于软土地基的特殊性质,对市政道路的建设和维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了克服软土地基造成的道路沉陷、变形等问题,必须进行专门的处理和加固。
本文将就刍议市政道路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主要分为加固、处理和排水三个方面。
在加固方面,可采用加固柔软地基、加厚软土地基、挤填加固等方法;在处理方面,主要采取软土地基覆盖层、地基处理和预应力加固等方式;在排水方面,通常使用地下排水、表层排水和排水设计等手段。
下面将具体介绍这些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一、加固方面1. 加固柔软地基针对柔软地基,可以采用垫层加固、搅拌桩加固、水泥搅拌桩加固等方法。
垫层加固是指在软土地基表面加铺一层较厚的砾石或碎石垫层,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搅拌桩加固是指在柔软地基中挖孔后注入水泥桩,通过桩体与地基的互相作用,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水泥搅拌桩加固是在软土地基浆液内混入水泥,使软土与水泥均匀混合后,形成水泥土,从而增加地基的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
在软土地基表面加铺一层砾石或砂砾混凝土,形成一层较厚的软土地基加固层,从而提高道路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加厚软土地基可以通过机械夯实或振动碾压等方式进行施工,有效地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性能和抗变形能力。
3. 挤填加固挤填加固是指利用挤填机将混凝土等材料注入到软土地基中,填充软土孔隙和空隙,提高地基的密实性和承载能力。
挤填加固具有施工方便、工期短、成本低等优点,适合于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二、处理方面2.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指通过改良软土地基的物理性质和工程性能,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地基处理包括夯实、振动加固、水泥土法加固等方式,通过改善软土地基的工程性质,提高其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三、排水方面1. 地下排水地下排水是指通过排水管道或渗水管道将软土地基内的积水和地下水排除,以提高软土地基的排水性能和稳定性。
浅谈道路改造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提纲:一、软土地基的特点和问题二、软土地基的治理方法三、软土地基改造前的勘察和设计四、软土地基的加固方式和效果五、软土地基处理案例及分析一、软土地基的特点和问题:软土是指透水性较好、强度较差而又含有较多有机质的土层,它的存在会给建筑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在道路改造中,遇到软土地基时,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以确保道路建设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软土地基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强度不足:软土地基强度较差,不光整体强度不足,而且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为松散,这会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2.安全隐患:长期承受交通载荷容易导致道路下沉、变形和龟裂等问题,这些都会给交通安全带来危险。
3.施工难度大:软土地基施工难度较大,加之湿度大,施工过程会变得十分困难。
二、软土地基的治理方法:对于软土地基,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1.填筑法:在软土地基上填筑较厚的石料或混凝土作为强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增加地基承载能力,缺点是建设负担较大,而且在土质较软的地区不可取。
2.挖填法:在软土地基下挖出一定的土层后再进行填筑,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但对施工要求苛刻且建设成本较高。
3.加固法:采用不同的加固材料和加固方式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如砾石桩、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加固效果好,成本相对较低,缺点是施工难度较大。
三、软土地基改造前的勘察和设计:在道路改造前,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勘察和设计,以确定实际情况和改造方案,具体步骤如下:1.勘察:对于软土地基,需要进行地质勘察,包括土层厚度、含水量、土性等,以确定地基的性质和潜在问题。
2.试验:通过相应的试验对软土地基进行测试,以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设计:根据勘察和试验结果,确定软土地基的加固方案和相应的施工图纸。
四、软土地基的加固方式和效果:加固方法选择需要考虑到地质情况、工程性质、施工条件等多个因素,常见的加固方式有以下几种:1.灌注桩:利用钻孔机在地基中钻孔并灌注混凝土,在地基深处产生钢筋混凝土桩体,以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
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方法摘要: 软土地基处理不当,将会使路基沉陷过大而导致路基失衡、路面开裂、路面无规则起伏,路堤彻底破坏,使构造物失稳或断裂,从而使其失去其使用功能而造成塌方、跳车、掏空路基使路面塌陷而对行人及车辆造成极大的危害。
本文根据市政项目中软土地基的主要特点,探讨了软土地基的主要处理技术。
关键词:公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引言软土地基是市政建设施工项目中比较大的难题,所以做好这部分的技术处理工作是最为重要的工作,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最适合当地环境和施工的方法,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是很多的,目的都是要不断的对软土地基的土层进行改善,从而增加地基的稳定性,进而达到更好的经济效果。
一、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市政工程建筑中的重要性由于软土地基的土质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一般软土地基是不适合做持力层的,而是需要对这部分软土地基做一定的处理,从而给地基的形成打下基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市政项目也逐渐增多,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我们人民的生活质量,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国家不断的开发桥梁及公路建设工程来保证我们更加顺畅的进行生产和生活,所以就要在软土地基的施工上和技术的处理上做得更好。
软土是指天然含水量比较高、孔隙比较大、并且压缩性比较高,同时其抗剪强度比较低的细粒土,这种土质一般情况下使分布在海边以及有湖泊和河滩等等一些相对水利施工比较集中的地方,这种土质容易受到压力变形和沉降等的影响。
软土地基在桥梁以及公路工程中的危害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公路施工上面,主要是一些桥涵构造物以及一些高路堤路段的公路上。
比如一些桥头的高路堤所发生的沉降现象,单边膨胀以及滑移等现象都频繁发生,所以这些现象的产生就会给桥梁的使用寿命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人们和车辆的安全问题,更为严重的就是,如果桥梁发生倒塌的话就会给附近人们生活的正常进行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例析1、前言道路的软基处理,作为一种隐蔽工程,与其他工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软基处理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即:软基处理不当,会使得路堤等构建物被覆盖,带来潜在的隐患,不利于检查及补救。
在我国沿海地区以及内地湖泊地区,其软土地基较为复杂,要在这种地方建设路基堤坝工程,都必须先进行软基处理。
进行软基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使其稳定性能增强,进而加快施工的速度和质量。
笔者以江门市某市政主干道道路施工工程为例,分析了软基处理的方法,为获得更为合理经济的处理方案,采用袋装砂并配合堆载预压排水固结的方法对原有方案进行了改进。
2、工程概况作为江门滨江新区交通骨架的的一城市主干道,其全长6.5千米,为满足城市交通需求,该道路为双向六车道,路面宽度为50米,要求其软基路段为3.1千米,占全长的一半。
软基处理属于分项控制中最为主要的工程,需要在施工中设置若干试验路段,用来进行动态的路面设计,从而完成信息化的施工。
在施工中,路面的上部一般采用人工填土的方法,其厚度不得超过0.5米,这种人工填土方法的缺点在于密实性较差,从而降低工程质量。
而在本工程中的设计中,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路面均采用沥青混凝土,而人行道也采用水泥混凝土面砖,在非机动车道的下方,预留出了污水管道、雨水管道以及煤气管道的位置,除了交通信号电缆埋在非机动车道的分隔带下方,其他的管线均埋在人行道的下方。
道路的横截面及管道布线图如图1所示。
注:Y—钢筋混凝土雨水管;W—钢筋混凝土污水管;G—交通信号电缆;X—电讯管道;J—铸铁给水管;M—预留煤气管位;N—电力电缆沟;d—路灯电缆图1 道路标准横断面及管线布置3、地质状况简述在钻孔的过程中,依据钻探所达的深度,我们可以将岩土层按其形成时间、物质组成、力学性质等分为五个主层,即:第一层,回填土1,其物质组成主要有砖块、碎石子等,土壤硬度较大,其承载性能较强,大约在80Kpa左右;第二层为回填土2,其物质组成包括粉砂混土和淤泥质粘性土壤以及少量的含贝壳的粗砂混泥土,其土壤硬度较小,承载性能大约在30-60Kpa之间;第三层,第四层系海积层,颜色呈现深灰黑色,物質成细砂、粉砂状态,伴有腥臭味,可见少量贝壳碎片,承载力大概在60至70kPa;第四层,洪冲积层,颜色呈现褐红色、灰黄色,为粉质粘土,特点滑腻,具有高压缩性、层位稳定性,厚度在1至4m之间,承载力在80至100kPa之间。
浅谈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发布时间:2021-04-21T10:20:18.73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3期作者:陆宜克[导读] 摘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城市道路建设规模逐渐变得越来越大。
南宁市邕宁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200摘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城市道路建设规模逐渐变得越来越大。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我们难免会经过软土地段。
土层厚、分布广、抗剪强度低以及透水性差等作为软土地段表现出的主要特征。
因此,做好城市市政道路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随之显得尤为重要。
好的软土地基处理不仅有利于市政道路建设质量提升,而且能够让其结构稳定性得以提升。
对此,本文将通过对该内容的深入分析,为今后市政道路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措施1 引言现阶段,城市市政道路的建设可谓是民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城市市政道路最终建设效果不仅对人民群众出行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
通过实践可知,城市市政道路在建设的时候难免会遇到软土路段。
施工人员对软土地理的结果对市政道路建设更是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采取怎样的方式处理好软土地基随之成为了城市市政道路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针对该内容,本文将先分析软土路基的概述与危害,然后在对常用的处理措施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2 市政道路软土地基的概述所谓的软土地基,其主要指粘土或者是粉土颗粒含量相对较高的软弱土,或者是由孔隙率较大的有机质土以及泥炭所组成的相应土层。
软土地基的地下水位普遍较高,施工过程中将会对填土以及构造物的稳定性造成不利的影响。
此外,由于软基的渗透性极小、结构性显著,同时具有一定的流变性,在进行软土地基的加固过程中,要注意软土强度、变形因素对于施工的影响。
另外,加固过程中要对软土的类别、性质以及受荷载形式等因素进行分析,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
在进行市政道路软土地基的加固过程中,如果路面的排水设施不完善,导致道路周围的雨水与生活污水不断向路基内部渗透或者是路基的地下水位升高,这样一来将导致路基长期处于一种干湿的状态,进而造成路基的加速软化。
刍议市政道路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市政道路的建设对于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软土地基是市政道路建设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软土地基的存在会给道路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处理措施,来保证市政道路的质量和安全。
下面将就市政道路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一、灰土回填加固灰土回填法是解决软土地基的一种常见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将大量的灰土进行回填,利用重量和荷载压实土体,使地基质地得到加固,达到增加刚度和承载能力的目的。
该方法具有施工简单、成本较低、不会占用大量的土方等优点。
但是,灰土回填也存在缺点,比如固结时间长,需在施工后不少于28天的时间内,才能达到设计强度;而且由于灰土难以排水,可能会引起地基的液化,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岩防护加固岩防护加固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在软土地基上,铺设大小不一的石块或人造石头等硬质材料,以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而且这种方法有着施工简单、不会占用很多土方的优点。
然而,这种方法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岩石的铺设会对道路的平整度、颜色和外观造成影响,而且在一些环境条件下,岩石的使用也可能会引起滑坡、塌方等安全隐患。
三、加固桩处理加固桩处理法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在软土地基下方钻孔,然后在钻孔中灌入水泥浆或其他浆料,记录下钻孔的深度和各个方向的水泥浆注入量,来达到针对不同地质环境的针对性处理。
加固桩的作用类似于柱子或支撑,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力来增加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施工方便、效果显著、对于车辆和行人都不会造成影响。
不足之处在于加固桩的成本较高,而且要在二次开挖挖掘后才能完成。
加筋土壤桩是一种新型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在软土地基中安装筋材与钢筋混凝土成桩,能够有效的增加土体刚度和承载能力。
与加固桩不同的是,加筋土壤桩是在桩的周围随机布置钢丝绳或其他筋材,可以分散土体的荷载,提高土体的抗剪性能。
城市道路软弱地基常用处理方法摘要: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路基,其强度低,承载力低,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道路开裂等情况发生,危及行车安全。
本文介绍了城市道路软弱地基常用处理方法,供道路设计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软土路基;换填垫层法;抛石挤淤法;强夯法;碎(砂)石桩法城市道路常见的软弱地基具有天然含水量大、孔隙比大、压缩系数高、强度低,并具有蠕变性、触变性等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在软弱地基上修筑道路,如不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坍滑或沉陷,导致交通安全事故。
总结一些设计理念和施工经验,几种常规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如下:1 换填垫层法当软弱土层厚度不很大时,可将路基面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全部挖除,利用渗水性材料(砂砾或碎石)进行置换填土,再在填料上设置一层60cm左右厚的垫层。
换填宜选用碎石、角砾、圆砾、砂砾,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物质,含泥量不大于5%,石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100mm,因为碎石过大会导致垫层本身的不均匀沉降。
垫层高于软土地基应在1m以上。
这种方法叫做换填垫层法。
换填材料需要分层碾压,分层碾压厚度宜为20cm左右,压实度根据道路具体设计要求确定。
该方法可以降低压缩性,提高承载力,提高抗剪强度,减少沉降量,改善动力特性,加速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
它的特点是施工工艺简单,但费用比较高。
此法处理路基的适宜高度为2~3m,如果软弱土层厚度过大,则采用换填法将导致工程成本过大而不经济。
但也不宜小于0.5m,因为垫层太薄,则换土垫层的作用也不显著。
2 抛石挤淤法当路基位于表层无硬壳、基底含水量超过液限、路堤自重可以挤出的软土之上,排水、更换土施工困难时,可以通过抛入较大的片石、块石,使片石、块石强行挤出软土并占据其位置,以此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量,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此法叫做抛石挤淤法,是软弱地基处理的一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厚为3~4m 的软土层和常年积水且不易抽干的湖、塘、河流等积水洼地。
浅谈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随着我过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路网系统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城市道路干线逐渐增多,人们日程出行越来越依赖城市路网系统,这就对道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软土路基的处理一直都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文主要阐述道路设计过程中对软土地基常用的几种处理办法。
标签:软土基础;处理办法1、软土路基成因分析软土路基是影响路基下沉的主要地质类型,是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我国道路行业规范对软土地基定义是指强度低,压缩量较高的软弱土层,多数含有一定的有机物质。
(1)软土的成因一般认为是由于第四纪后期地表水所形成的沉淀物质,多分布在海滨、湖滨等地势低洼地带,地表常年潮湿或积水。
因该部分区域地表往往有大量喜水植物,伴随着这些植物的生长和死亡,使得软土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
(2)软土基础由于其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多呈软塑或半流塑状态。
在加载初期,地基中孔隙水压力较高,影响路基强度,施工中表现为压实困难、不便行车和作业等。
由于其孔隙比大、土颗粒间结构不稳定,具有含水量大、渗透性差、天然强度低和压缩性高等特征。
(3)软土路基在路堤自重作用下会产生沉降变形,这种沉降持续时间长,沉降量随时间持续发展扩大,远远超出一般路堤的沉降量。
对于城市道路,这种不均匀的高沉降将直接导致道路结构的破坏,甚至引起道路周边附属设施、排水设施的损坏。
2、软土路基常用的处理方式2.1置换法处理软土基础2.1.1换填法换填法是软层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其方法是将基础底面以下不太深的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以质地坚硬、强度较高、性能稳定好、具有抗侵蚀性的砂、碎石、卵石、素土、灰土、矿渣等材料分层换填,同时用人工或机械方法进行表层压、夯、振动等密实处理至满足工程要求的全过程。
经换填法处理的地基或垫层,可以把上部荷载扩散传至下面的下卧层,以满足道路行车所需的地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量的要求。
换填法是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常用的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该方法便于施工,能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适用于软土层厚不大,软土层下层土质良好的场地。
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分析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程技术。
由于软土的物理性质较差,地基的承载能力较低,容易发生变形和沉降。
如果在软土地基上建造道路,会引起地基沉降,产生不均匀沉降和结构损坏等严重后果,影响道路使用寿命和安全。
对于软土地基处理,目前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加固、灌浆和置换。
加固法采用钢筋混凝土桩、挖槽灌注桩、地下连续墙和纤维增强聚合物加固等技术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层较深的情况,其缺点是造价较高且需要较长时间完成。
灌浆法是指在软土中注入一定比例的水泥浆,形成稳定固结的土-石混合体,从而使地基的承载能力得到提高。
这种方法适用于软土层较浅的情况,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但其缺点是由于在软土中注入水泥浆,可能会对地下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对周围的建筑物或地下管线造成损害。
置换法是指将软土挖掉,然后将其替换成具有较好物理性质的土壤,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效果显著,但成本较高,且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不同地区和难度不同的软土地基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
化肥市某区一座主干路的软土地基处理工程在进行中。
根据该区地质勘测部门的勘测结果,发现该路段地下软土深度只有3-5米,由于桩基施工时间长、造价高,加之施工条件有限,最终选择了灌浆法进行处理。
该工程采用的是注浆加固法,施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钻探孔并流淌水泥浆;第二步,打深孔透支注浆加固;第三步,在孔中按比例加入石灰、水泥等原材料,制成浆体灌注到孔内,使软土中的地面基础变得坚实。
这种方法处理软土地基的效果受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施工过程需要细致认真地进行监控和保障。
总之,软土地基处理是市政道路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程技术。
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进行精细施工,能有效保障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
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分析软土地基是指地面基础层中含有较高含水量和较大变形性的土层。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和分析非常重要,对于保证道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具有关键性作用。
下面将对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和分析过程进行阐述。
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地基加固:采用加固措施来增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可以使用灌注桩、预应力锚杆、地埋式梁等加固措施来增加软土的承载力。
2. 地基改良:采用改良措施来改善软土地基的工程性质。
可以使用土体固化剂、加碱剂、加硫酸盐等来提高软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3. 地基置换:将软土地基挖掉,重新填充刚性地基。
这种方法适用于软土地基较深且地基改良困难的情况。
软土地基处理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勘察:对待处理的软土地基进行详细的勘察和测量,包括地质剖面、含水量、含盐量、土壤类型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后续的处理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软土性状参数确定: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现场试验,确定软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性,例如含水量、单轴抗压强度、剪切强度等参数。
3. 软土地基承载力计算:根据确定的软土性状参数,利用相关公式和理论,计算软土地基的承载力。
承载力计算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为后续的处理方案提供依据。
4. 地基处理方案设计:根据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和承载力要求,设计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包括地基加固、地基改良或地基置换等方法。
5. 工程监测与评估:在实施地基处理后,进行工程监测和评估,对处理效果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以确保软土地基的安全和稳定性。
6. 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对于软土地基处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行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制定,以减少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市政道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摘要:软土地基的处理质量直接影响到路基的基础承载力,也是保证道路建成后安全、高效运营的关键。
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增加地基稳定性,减少施工后的不均匀沉陷,所以施工技术人员必须意识到软土地基的危害性。
坚决以数据说话,认真测定基底的承载力,并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不同的投资和工期要求,采用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软土地基问题;处理1 软土地基的基本情况介绍软土主要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出现的透气不好、质地坚硬的土质,对于施工带来很大的不便。
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地下出现了软土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合理和科学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将软土地基的施工贯彻下去。
软土地基需要对总的施工计划提前设置好,只有在施工之前合理安排好工期,才能够在未来的施工中做好未雨绸缪,将工作全面贯彻下去。
能否做好软土的工作关系到各项工作的进程的快慢。
2 软土地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市政道路建设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比较重要的问题,在整个建筑部门占有重要的位置。
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关于市政道路的建设需要特别重视。
软土地基是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部分。
在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地面下沉、土质不匀称问题。
如果在施工中无法将软土的问题很好解决好,就无法对工程中的道路问题解决好。
在未来的道路使用中就会出现一系列的质量问题。
3 关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在施工的重要路程中,有很多的注意事项。
对于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方面有很多的方法,在施工中需要将这些方法贯彻下去。
工作人员施工需要对工程进行综合的管理,只有恰当的方法才能够保障工程的顺利完成。
所以在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严格要求自身,将工作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到比较高的程度。
以下是关于软土地基处理的基本方法,具体给出了简单的介绍。
3.1 关于表层排水法的简介关于软土地基里面的水分过多的问题,需要对软土进行排水的问题。
如果在软土里存留大量的水分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
因此,需要将表层多余的水分清除掉,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道路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摘要】软土地基对工程建设存在极大的危害性,处理不当,会引起建筑物(构筑物)过大变形或丧失稳定。
根据软土地基的生成原因和地基的厚度及其所处的位置,可采用表层处理法、置换法、加载法、竖向排水法四种方法进行软基处理。
本文介绍了这四种方法的设计思想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公路软基处理方法道路软基处理尽可能早期进行,有充分的间隔时间使软基达到沉降稳定后方可进行填土施工。
下面介绍软基处理的四种方法:1表层处理法表层处理法用于地表面极软弱的情况。
该法是通过排水、敷设或增添材料等办法,提高地表强度,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保证施工机械作业;同时尽可能把填土荷载均匀地分布于地基上。
属于这类处理方法的有:表层排水法,砂垫层法,敷设材料法,添加剂法等等。
1.1表层排水法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在填土之前,地表面开挖沟槽,排除地表水,同时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以保障施工机械通行。
为了发挥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盲沟的效果,应回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
①沟槽的布置沟槽布置要考虑利用地形自然坡度排水;填土沉降要注意坡度的变化;不使来自四周挖方部位的地表水、渗透水浸入填土;沟槽的间隔要尽可能加密,以增大排水能力,即使有部分沟槽被切断也不会妨害整体排水。
②沟槽的构造沟槽尺寸一般取宽0.5m,深0.5~1.0m。
填土之前在沟槽内用透水良好的砂(砂砾)回填成为盲沟。
纵向盲沟一般沿道路纵向或中央纵向开挖,横向盲沟一般间距10m~15m布置。
沟槽内埋设多孔排水管时,必须用优质反滤层加以保护。
1.2砂垫层法对于地基上部软土层极薄且含水量大时,在软土地基上敷垫0.5~1.2m左右厚的砂垫层。
这样可达到固结软土层,使砂垫层起到上部排水层作用;同时,砂垫层又成为填土内的地下排水层,以降低填土内的水位。
在进行填土及地基处理施工时,为施工机械提供良好的通行条件。
砂垫层施工时应设放样板。
摊铺作业一般采用自卸汽车与推土机联合操作。
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软土地基是指由黏土、淤泥、砾土等松弛土层构成的地基。
由于软土的性质导致其承载力较低,变形量较大,容易发生沉降、液化等问题。
因此,在建设中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在此提供一些常用的处理方法。
一、排水处理由于软土的含水量较高,排水处理是软土地基处理的关键。
排水处理的目的是减少软土层内的孔隙水压力,提高土壤的承载力。
1.减小水分含量:可以通过自然排水或人工排水进行。
一般的方法有人工井、曲线沟、排水沟等。
2.提高渗透能力:可采用破碎石垫层、雨水芯排等方式,增加土壤的渗透能力。
二、加固处理对于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加固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1.土体加密:可以通过振捣法、压实法、喷混凝土法等进行。
这些方法都可以使软土更加紧实,增加土体的密实度和承载力。
2.载荷预压:在施工前,通过加重荷载对软土进行预压,使其产生一定的沉降,从而降低其后期沉降量。
3.桩基加固:可以通过灌注桩、钻孔桩、挤浆桩等方式进行。
桩基可以作为软土地基的补强体,承担一部分荷载,减小软土的变形。
三、基础处理地基的基础是承载整个建筑物荷载的关键部分,因此软土地基处理中需要对基础进行专门设计和处理。
1.增加基础面积:通过扩大基础底面积,可以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
常用的方法有加大基础底面积,采用表层刚性深基础等。
2.加固地基:可以通过扩大基础底角,加宽底部,添加增强材料等方式,增加基础的稳定性。
3.采用浮筑式基础:对于软土地基,采用浮筑式基础可以减小地基的承载压力,降低软土的变形。
四、地基加固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地基加固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地基加固可以有效地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1.地基加固:可以通过灰浆、砂按量掺入胶凝材料,使软土地基周围形成固结硬壳,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2.节理处理:对于软土地基中的软塑性土层,可以通过密实方法,使其产生很高的固结强度,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3.地基加固桩:通过在软土地基中打入加固桩,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并能减少沉降和变形。
刍议市政道路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软土地基是指在水位变化时具有显著降低强度的土壤,具备变形性能较大、抗压和抗拔较小以及较大弹性模量的土壤,多由砂砾状颗粒、有人工增容的黏土细颗粒混合构成。
由于这种特殊的土质性质,软土地基有其明显的较低的抗承载力,它经常用于建筑项目和政府道路和公路的地基处理,为了让软土地基符合技术要求和质量指标,需要正确选择、应用合理的处理方法。
(1)器重增强法。
将重块载入软土地基,使软土地基受到压实性地基以及压实后的强度改善,并减少地下水对路肩的冲刷。
可以使用的质量较重的块,包括石块、砖块、混凝土块、钢模块、钢筋等。
(2)混凝土支撑法。
用混凝土把软土地基支撑起来,诸如拱、桩、弯脚、梁、架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的强度。
(3)碾土吹雪法。
碾土减小软土地基结构中颗粒之间的间隙,减少分散性,增加地基的强度,而吹雪则可以使软土地基形成垂直结构,有利于强度提高。
使用时需要注意防止碾土颗粒的破坏,以保证该处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改良软土法。
增加软土地基的黏结剂和空间,为其增加黏结力和抗压强度。
在改良的过程中,主要应用无机改良剂,如水泥、熟料等,或有机改良剂,如油脂、树脂、裂解油或焦油等,以及两者的混合体。
(5)稳定性增强剂处理法。
稳定性增强剂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抗压强度、降低湿度、增加物料本身对水的抗侵蚀性,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表面强度、抗压强度,从而减少路面和地基处理时间。
稳定性增强剂处理有地表稳定剂、凝聚剂和改良剂等,其中常用的改良剂有氯化钙,硫酸铵,食盐,纳米复合型材料,聚氨酯等。
以上就是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对于软土地基,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考虑其它填土、垫土、桩等方法来改善软土地基的强度和耐久性。
改善工程只能采用一种处理方法进行处理,而能够选择的方法也只有若干种,因此,要恰当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才能够改善软土地基,满足建设标准的要求,提高建设项目的质量。
刍议市政道路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软土地基处理是市政道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软土地基的存在对道路的使用和安全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软土地基的处理至关重要。
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中,常见的有加固加固、预加固和改进地基,下面将对这些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进行详细的讨论。
加固加固是指在软土地基上加设加固层或加固材料,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加固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使用钢筋混凝土桩、灌注桩、搅拌桩等。
这些加固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保证道路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另外,加固加固也可以减小地基沉降,提高道路的平整度和舒适度。
预加固是在软土地基上预先处理,以改善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预加固的方式包括振动加固、桩基加固、水平加固等。
这些预加固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软土地基的力学性能,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减小地基沉降和收缩变形,确保道路的使用安全和舒适。
改进地基是指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改良处理,提高地基的力学性能。
改进地基的方式包括加法改进、减法改进、改土改造等。
加法改进可以通过加设填料、加设排水设施等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减法改进可以通过去除软弱层、降低地下水位等来减小地基的沉降和收缩变形;改土改造可以通过调和改造软土,改善地基的力学性能。
这些改进地基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道路的使用安全和舒适。
总的来说,软土地基处理是市政道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加固加固、预加固和改进地基是软土地基处理中常见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道路的使用安全和舒适。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处理软土地基,以确保道路的使用安全和长久。
论述市政道路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发表时间:2016-11-11T08:59:38.517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5期作者:冯果[导读] 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及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采用可行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使路基承载力得到提高.湘潭市湘建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湖南湘潭 411100【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国家也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修建道路的过程中,遇到的地质条件也越来越复杂,如遇到的软土地基,必须进行加固处理,才能保证路基的稳定性与承载力,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对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水平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对道路通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及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采用可行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使路基承载力得到提高,这样才能将市政道路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市政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引言:软土地基是一种不良的地基,地基的稳定性和变形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所以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
本文将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希望能对我国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有所帮助,1市政道路软土地基的物理特性及危害1.1软土地基的物理特性软土是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透水性小、承载能力低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的黏性土,如淤泥、淤泥质土、水下沉积的饱和软黏土以及其他高压缩饱和黏性土、粉土等。
1.2软土地基的危害软土地基的强度低,沉降量大,易引起路基开裂损坏。
在较大荷载作用下,地基易发生整体剪切、局部剪切等破坏,造成路基失稳导致路面沉降,影响路面的行车安全。
2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根据软土地基的具体情况,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依据先简后繁、就地取材的原则,综合分析,用选择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来进行加固,这是对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的重要保证。
2.1我国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常用处理方法2.1.1换填垫层法根据具体的软土层厚度,将一定范围内的软土挖出,用能满足相关规范及设计值要求的土、砂、砾石等材料回填,当软土层厚度小于3.0m且位于水下或含水量较高时,可使用抛石挤淤(片石直径一般不小于30cm),并采用重锤、机械、平板等进行碾压和振动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