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
- 格式:doc
- 大小:426.50 KB
- 文档页数:4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1)教案 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游戏在儿童学习中的重要性。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动能、势能、机械能(1)”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能够感知和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活动目的是让幼儿能够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定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2. 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关系。
难点: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小车、斜坡、篮球、跳绳等。
学具:每人一份活动记录表,包括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定义和例子。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气球飞上天空的动画,引发幼儿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兴趣。
2. 讲解:简要讲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让幼儿初步理解这些概念。
3. 实践活动1:让幼儿用小车在斜坡上滑行,观察小车滑行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
4. 实践活动2:让幼儿用篮球跳跃,观察跳跃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
5. 实践活动3:让幼儿用跳绳进行跳跃,观察跳跃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
难点:让幼儿能够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我发现幼儿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运用这些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生活实例,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的定义及其守恒定律: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在封闭系统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4.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规律。
3. 能够运用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运动员百米冲刺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能量。
2. 概念讲解:介绍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滚摆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4. 互动提问:让学生举例说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有关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概念: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转化规律: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在封闭系统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举例说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分析一个物体从高处下落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答案: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2. 势能的定义和分类: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3. 机械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4.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影响因素。
2. 能够运用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模型。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课件或投影片,展示一个滑翔机在空中滑翔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滑翔机在空中滑翔时具有哪些能量。
2. 概念讲解:讲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并通过模型或动画形象地展示它们的变化。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一、动能1.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二、势能1. 定义: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2. 分类: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三、机械能1. 定义: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举例说明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掌握较好,但在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问题集锦1.什么是动能?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什么是势能?它由哪几种组成,其影响因素又分别是什么?3.什么是机械能,它与动能、势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知识清单知识点1:动能1.能量:所谓能量,就是指物体能够对外做功的本领。
能够对外做的功越多,则表明这个物体的能量越______。
2.能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中能量的单位是焦耳。
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4.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看此物体是否______,若物体是______(静止/运动)的,则物体必定具有动能。
如:航行的轮船、急流的河水、飞行的小鸟。
5.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1】一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______,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一个物体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______。
能量的单位是______。
【练习2】子弹能击穿靶,流水能推动竹排,因为子弹、流水都具有______,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______。
【练习3】通常情况下,道路交通事故中,自行车相撞的程度远不如汽车相撞的严重,是因为______的质量和速度比______的大,由此表明,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它的______和 ______有关。
知识点2:弹性势能1.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2.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看此物体是否发生弹性形变,要使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必须满足既有弹性又有形变。
如:拉伸的弹簧、被拉完的弓箭、压弯的树枝。
3.弹性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1)弹性的大小(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4】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能做功,因此它具有_________,在一定限度内,形变越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_________就______。
文档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2章,主要包括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三个部分。
具体内容有: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机械能的定义及其守恒定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影响因素;2. 能够运用动能、势能、机械能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2. 教学重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自行车运动员骑行、跳伞运动员跳伞等视频,让学生感受动能、势能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思考;2. 概念讲解:讲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3. 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因素,如质量、速度、高度等;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动能、势能、机械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动能、势能、机械能转化的实验,如滚摆实验、滑轮组实验等;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动能:质量、速度2. 势能:质量、高度3. 机械能:动能 + 势能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举例说明动能、势能、机械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在科技、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结束。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难点与重点”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提到了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动能、势能、机械能【要点】功和能能量:,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简称。
做功的过程总伴随着。
例如:弹膛内高温气体推动子弹做了功,这个过程中一部分气体的就转化为了子弹的;再比如,电流通过灯丝时,转化为和,所以这个过程中,电流做了功。
物体做了多少,就有多少从一种形式为其它形式,做功过程中前一种形式的能量,后一种形式的能量。
功是能量的量度。
即能量是表示物体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的可以用能够的多少来衡量。
功和能的单位均是。
一个物体“做功”,并不是一定“做功”,也不是“做功”或“做功”。
能量也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例如发生时,从物体传递到物体;时,从传递到。
【要点】动能动能定义:物体,叫做动能。
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器材】、、大和小【实验设计】①让大铁球和小铁球先后从斜面的高度,推动桌面上的木块,分别记下木块两次。
②让铁球先后从斜面上的高度,推动桌面上的木块,分别记下木块两次。
【实验方法】法、法(通过观察来比较)【实验分析】实验①说明:物体动能与有关。
,物体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实验②说明:物体动能与有关。
,物体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实验结论】物体动能与和有关。
质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它的动能越;,物体的质量越,它的动能也越。
【注意事项】①判断动能大小的方法:看。
②控制速度一定的方法:使钢球从。
③改变速度的方法:使钢球从。
(注意控制钢球)动能的公式:由公式可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是。
【要点】势能势能:和统称势能。
重力势能:,叫做重力势能。
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器材】、、大和小【实验设计】①让大铁块和小铁块从高度,撞击压力小桌,分别记下小桌。
②让铁块先后从高度,撞击压力小桌,分别记下小桌。
【实验方法】法、法(通过观察来比较)【实验分析】实验①说明:物体重力势能与有关。
,物体越大,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实验②说明:物体重力势能与有关。
,物体越大,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教案:苏科九年级版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守恒定律;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影响因素;2. 能够分析实际情境中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计算;2. 教学重点: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抛掷物体,让学生感受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情境中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讲解。
六、板书设计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守恒定律;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解释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2. 列举一个实际情境,说明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过程;3. 计算一个物体在不同高度和速度下的动能和势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机械能的守恒定律,探讨动能、势能、机械能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重点和难点解析: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在上述教案中,提到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然而,这些概念和因素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知识点】能量、动能、势能、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重点、难点】重点:动能、势能的概念难点: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典型例题】例1:2008年4月19日,俄“联盟”号飞船返回舱着陆时出现严重错误,返回舱进入地球大气层后,朝地面飞行的前端不是隔热罩,而是舱门和天线,导致舱门被烧焦,天线遭焚毁,宇航员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在这一过程中,返回舱能量转化的方式是 ( )A .重力势能→动能→内能 B.动能→重力势能→内能C .内能→重力势能→动能 D.内能→动能→重力势能例2:下列过程中,属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 )A .投篮时,篮球上升的过程B. 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C .跳伞员从空中下落的过程D .小球从斜面上向下滚动的过程例3:如图所示,忽略空气阻力,由空中A 处释放的小球经过B 、C 两位置时具有相同的 ( )A .速度B .动能C .机械能D .重力势能例4:如图甲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打到同一个木块上。
图乙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
请回答以下问题:(1)设计甲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设计乙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运动的钢球速度减小的快慢与所受 的关系。
(2)甲实验是通过木块被推动 的大小,说明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乙实验是通过钢球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远近,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运动的物体如果 ,将永远作匀速直线运动。
(4)两个实验都涉及到同一种物理方法,叫 。
【巩固训练】1.一个小朋友从滑梯上匀速滑下来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B.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减小C .动能不变,重力势力减小,机械能减小D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2.在粗糙水平桌面上滑动的木块,水平方向只受2个力作用,这2个力的三要素相同(木块可视为一个点),木块在滑动过程中 ( )A .运动状态一定改变B .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C .机械能一定增加D .机械能一定减小3.某块砖在一对平衡力作用下运动,则该砖 ( )A.机械能一定不变,动能一定不变B.机械能可能改变,动能一定不变C.机械能可能改变,动能可能改变D.机械能一定不变,动能可能改变4.如图所示,让钢珠从斜面上自静止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相同木块,被撞得越远,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现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看哪次木块被推得远,回答以下问题:(1)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 ;(2)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________ ;(3)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4)下表中给出了一头牛慢步行走和一名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一些数据.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______,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_ .物体质量m/kg 速度 v/ms -1 动能 E/J 牛 约600 约0.5约75 中学生 约50约6 约900【课后练习】1.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B. 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机械能不变C. 重力势能减少,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少D. 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不变,机械能增加2.骑自行车上坡前,一般要加紧蹬几下,这是为了 ( )A. 增大惯性B. 增大动能C. 增大势能D. 增大冲力3.下列各过程中,物体的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 )A .秋千从低处荡向高处B .钟表里的发条带动指针转动C .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上滑下D .冰雹从天下降4.竖直向上抛出的篮球,离开手后会继续向上运动,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则在上升的过程中,篮球的 ( )A .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B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少C . 动能保持不变,重力势能保持不变D .机械能保持不变5.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系一小球,O 点的正下方固定有一根钉子P 。
位置1在O 点的正下方,位置3与A 点等高,位置5是A 与l 之间的某点,位置2是l 与3之间的某点,位置4是高于3的某点。
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从A 点静止释放A .第一次过位置l 后最高能到达位置2B .第一次过位置l 后最高能到达位置4C .第二次过位置1后最高能到达位置5D .第二次过位置l 后最高能到达位置A6.如图,小明从滑梯上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B.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C.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不变D.重力势能减少,动能不变7.乒乓球由高处静止下落的过程中,它的机械能的转化情况是()A.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B.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D.重力势能转化为弹性势能8.动能和势能统称为,空中飞行的球重力势能为5J,动能为4J,此时球具有的机械是9. 一架农用飞机正在给农田进行空中播种,为了播种均匀,飞机的高度、速度必须保持不变,那么在播种过程中,飞机的动能,重力势能;种子从空中落下,动能,重力势能,从能量的转化角度来看是能转化为能。
10.如图所示,单摆从A1位置由静止开始运动,当摆球从A1向下摆动时,速度越来越快,动能逐渐__,势能逐渐__;当摆球到最低点O1时,它的动能最__、势能最__。
此过程中,摆球的势能转化为__能。
此后,摆球又向B1的位置运动,随着摆球的上升,它的速度越来越__,动能逐渐转变成能;当摆球到最高处B1点时,它的动能为__,势能最__。
小球摆动起来后,它在O1处的机械能比在O2处的机械能__(大/小)。
11.下列物体:A挂在屋顶上的电灯;B被拉开的弹簧;C空中飞行的小鸟;D在溜冰声滑行的运动员;E从斜坡上滚下的石头;F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其中具有动能的是:,只具有势能的是:,既有动能又具有势能的:(填写序号)12.运动员射箭是用力将弓拉开,在放开箭的瞬间,弓的能转化箭的能,箭在空中向上飞行的过程,箭的能增大。
皮球从高空自由落下时,是能转化为能;接触地面后到弹起前,是能转化为能;反弹时到离开地面之前,是能转化为能;离开地面后向上运动,是能转化为能。
13.如图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判断动能的大小(2)实验甲和乙选择质量(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铜球、钢球(3)实验中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使得铜球和钢球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使铜球、铁球从斜面同一高度处滑落的目的是?)(4)图甲和丙,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该选择那两个图?)(5)实验得到结论:动能的大小与、有关《12.2 内能热传递》练习题【知识点】分子热运动、扩散、分子间相互作用、内能、热传递【重点、难点】重点:分子热运动、扩散、内能的概念、热传递难点:内能、热传递1.一滴红墨水滴在一杯清水中,最后清水变红,这个现象说明()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C.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力D.分子有一定的质量2.分子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所以水在0o C时,它的()A.分子运动的速度为零B.分子的运动速度不为零,但内能为零C.内能为零D.分子运动的速度不为零,内能也不为零3.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越大,因此内能越大B.内能跟温度有关,所以0O C的冰没有内能C.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D.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具有内能4.以下关于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甲物体的内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内能多D.热水的温度降低,内能不一定减少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的总和越大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分子动能的总和也越大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D.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是具有内能6.关于温度,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内能少C.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D.热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少的物体7.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 ( ) A.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 B.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C.一块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 D.“神五”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8.如图所示把凉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和牛奶最后温度相同B.水的温度变化比牛奶大C.牛奶温度变化比水慢D.甲是牛奶温度变化图像9.气体容易被压缩,是由于气体分子间的__________;但气体也不能无限制地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的缘故。
10.两滴水银互相接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