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为华盖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肺的解剖特点(一)肺的解剖形态1 .肺的解剖位置: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膈膜之上,上连气道,喉为门户,覆盖着其他脏腑,是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者,故称“华盖”,为五脏之长。
2 .肺的形态结构:肺脏为白色分叶质地疏松含气的器官。
其“虚如蜂窠”,浮”,“熟而复沉”。
故称为清虚之脏。
(二)肺的生理特性1 .肺为华盖:盖,即伞。
华盖,原指古代帝王的车盖。
肺为华盖是指肺在体腔中位居最高,具有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的作用。
肺位于胸腔,居五脏的最高位置,有覆盖诸脏的作用,肺又主一身之表,为脏腑之外卫,故称肺为华盖。
肺为华盖,说明肺位高居,犹如伞盖保护位居其下的脏腑。
所谓“肺居五脏最高之部位,因其高,故曰盖。
因其主气,为一身之纲领。
恰如花开向荣,色泽流霞,轻清之体,华然光采,故曰华盖(吴克潜《大众医药:卫生门》)。
肺为华盖是对肺在五脏中位居最高和保护脏腑、抵御外邪、统领一身之气作用的高度概括。
肺通过气管、喉、鼻直接与外界相通。
因此,肺的生理功能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如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侵袭人体,尤其是风寒邪气,多首先入肺而导致肺卫失宣、肺窍不利等病变,由于肺与皮毛相合,所以病变初期多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等肺卫功能失调之候。
2 .肺为娇脏:肺为娇脏是指肺脏清虚娇嫩而易受邪侵的特性。
娇是娇嫩之意。
肺为清虚之体,且居高位,为诸脏之华盖,百脉之所朝,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天气直接相通:六淫外邪侵犯人体,不论是从口鼻而人,还是侵犯皮毛,皆易于犯肺而致病。
他脏之寒热病变,亦常波及于肺,以其不耐寒热,易于受邪,“其性恶寒、恶热、恶燥、恶湿,最畏火、风。
邪著则失其清肃之令,遂痹塞不通爽矣” (《临证指南医案•卷四》),故称娇脏,肺位最高,邪必先伤,肺叶娇嫩,不耐邪侵,肺为清虚之脏,不容邪气所干;故无论外感、内伤或其他脏腑病变,皆可累及于肺而为病。
故曰:“肺为娇脏,所主皮毛,最易受邪” (《不居集》),“肺气一伤,百病蜂起,风则喘,寒则嗽,湿则痰,火则咳,以清虚之府,纤芥不容,难护易伤故也” (《理虚元鉴》)。
肺一直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也最容易受...
肺一直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也最容易受到病邪的侵袭,中医角度认为“肺为华盖”,意指肺就像雨伞一样,外界任何气候变化、有害物质的侵害会对肺造成很大影响,也因此,自古以来有“冬季养生先养肺”的说法,那该如何养?#健康解密#
一、以“笑”养肺;
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不同程度的笑也是一种“养肺”的方法,它能起到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大,此外,大笑有助于宣发肺气,有利于人体气肌的升降。
二、以“动”养肺;
冬季天气寒冷但也不能忽视运动锻炼,它可以提高皮肤和鼻粘膜的耐寒能力,要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不要盲目大运动量,尤其老年人。
三、以“气”养肺;
肺主气,司呼吸。
因此吸入肺部的空气质量的好坏对肺功能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在雾霾天外出一定要及时做好防护。
此外,还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冬季也要开窗通气,有效预防呼吸系统感染疾病。
四、以“水”养肺;
肺属于一个开放的系统,肺部的水分很容易随着呼吸而排出体内,尤其是在干燥的空气中,可造成肺粘膜和呼吸道的损伤,这也就是中医说的燥邪容易伤肺,因此,及时补充水分是肺部保养的重要措施。
浅谈中医五脏六腑之——“肺”五脏六腑之——“肺”肺——位于胸腔 , 左右各一 , 覆盖于心之上。
肺有分叶 , 左二右三 , 共五叶。
肺经肺系( 指气管、支气管等 )与喉、鼻相连 , 故称喉为肺之门户 , 鼻为肺之外窍。
肺的主要生理机能是主气司呼吸 , 主行水 ,朝百脉, 主治节。
肺的生理特性主要有肺为华盖、肺为娇脏与肺气宣降。
肺在体合皮 , 其华在毛 , 在窍为鼻 , 在志为悲 ( 忧 ) , 在液为涕。
肺与大肠由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的相互属络而成表里关系。
肺在五行属金 , 为阳中之阴 , 与自然界秋气相通应。
( 一 ) 主要生理机能1,主气司呼吸肺主气 , 首见于《内经》。
《素问·五藏生成》说:“ 诸气者 , 皆属于肺。
”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 1 ) 主呼吸之气指肺有吸清呼浊, 进行气体交换的机能。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 , 吸入清气 , 排出浊气 , 吐故纳新 , 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 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天气通于肺。
”肺主呼吸的机能由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来维系 : 肺气宣发 , 浊气得以呼出 ; 肺气肃降清气得以吸人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协调有序 , 则呼吸调匀通畅。
若邪气犯,肺导致宣发肃降失调影响气体交换, 则出现胸闷、咳嗽、喘促、呼吸不利等症状。
( 2 ) 主一身之气指肺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机能。
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说 : ' 肺者 , 气之本。
”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 体现于宗气的生成。
宗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化生的水谷之气在肺中相结合而成,属后天之气。
宗气积存于胸中“气海”,既上走息道出喉咙以促进肺的呼吸 ; 又贯注心脉以行血气;还可沿三焦下行脐下,丹田以资先天元气。
宗气作为一身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关系着一身之气的盛衰。
肺部名解中医基础理论讲:肺,其华在发;肺藏魄;肺恶寒;肺和大肠;肺开窍于鼻;肺肾相生;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
就肺脏的中一些名词说法给予解释“ ①、肺主气,司呼吸;②、调水道;③、宣散卫炁;④、朝百脉,主治节。
⑤、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悲,在液为涕。
⑥、肺藏魄,肺和大肠,肺肾相生”。
等说法,这些说法都很正确。
(请看我写的《论肺脏》一些论文)中医理论就是这样“云山雾罩”的,不理解的人,把中医称为玄学,破乱货。
其实:1 、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呼吸不假,但是,肺司呼吸就很难说了。
呼吸不但是肺还有脏腑和大脑,在《皇帝外经》第八章《呼吸篇》雷公問於:岐伯曰:人气之呼吸,應天地之呼吸乎?歧伯曰:天地人同之。
注:天地人是指上焦、中焦和下焦。
雷公曰:心肺主呼,肾肝主吸,是呼乃心肺也,吸乃肝肾也。
何有時呼出不心肺,而属肾肝;吸入不属肾肝,而属心肺乎?歧伯曰:一呼不再呼,一吸不再吸,故呼中有吸,吸中有呼也。
雷公曰:請悉言之。
歧伯曰:呼出者,陽炁之出也。
吸入者,阴炁之入也。
故呼应天,而吸应地。
呼不再呼,呼中有吸也;吸不再吸,吸中有呼也。
故呼应天而亦应地,吸应地而亦应天也。
所以呼出心也肺也,从天而言之也;吸入肾也肝也,从地而言之也。
呼出肾也肝也,从地言之也;吸入心也肺也,从天言之也,盖独阳不生,呼中有吸者,阳中有阴也;独阴不長,吸中有呼者,阴中有阳也。
天之炁不降,則地之炁不升;地之炁不升,則天之炁不降。
天之炁下降者,即天之炁呼出也;地之炁上升者,即地之炁吸入也。
故呼吸出心肺,阳炁也,而肾肝阴炁,即随阳炁而吸入;肾肝阴炁也,而心肺阳炁,即随阴而俱入矣。
所以阴阳之炁,雖有呼吸而阴阳之根无间也;呼吸之间虽有出入,而阴阳之本无两岐也。
雷公曰:善。
陳士鐸《外經微言》曰:呼中有吸,吸中有呼,是一是二,人可參天地也。
这里讲的是:呼吸不单是肺脏的事,还有肾、肝、大脑等。
大脑是我说的,我认为大脑是参与呼吸的主要器管,呼吸,没有大脑的参与是不行的,尤其是鼻腔,特别重要。
传统中医知识五脏之一肺五脏,是心、肺、脾、肝、肾的合称。
五脏的生理功能,虽然各有所司,但有其共同点,主要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五脏都与精神活动有关。
如《灵枢》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也。
”这说是说,心、肺、脾、肝、肾五脏都与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这里所说的“精神血气魂魄”,即代表着不同的精神活动,并分别归属于五脏。
如“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肝藏魂”、“肾藏志”等。
肺居胸中,在诸脏腑中,肺的解剖位置最高,故称"华盖".华盖原指古代帝王所乘车子的伞形遮蔽物,在此引申为肺的位置最高,居于诸脏腑之首。
肺叶娇嫩,不耐寒热。
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肺在五行属金,专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协助心君调节气血运行,故称"相傅之官".其附属功能为: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
肺的经脉与大肠相连,互为表里关系。
(1)肺的生理特性肺的生理特性,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肺为华盖,与外界直接相通。
就脏腑而言,肺属五脏之一,属里。
但肺与其它四脏不同,它不但居于胸腔内,处于五脏之高位,被称为华盖,而且还通过喉和鼻与外界直接相通。
因此,肺的生理功能,往往直接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
自然界之风、寒、燥、热等邪气,尤其是温热邪气,多直接从口鼻而入,影响到肺,出现肺卫失宣,肺窍不利等病变。
2、肺为娇脏,不耐寒热。
肺之所以娇嫩,一方面是由于肺为清虚之体,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外界邪气常直接伤及于肺,使之功能失常。
另一方面,肺为五脏之华盖,凡其它脏腑有病变,其气多上熏于肺,导致肺病出现,产生咳喘等症状。
故《素问。
咳论》说:“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
”肺虽在五行属金,反不如肝木刚强,寒邪能伤肺之阳气,热邪能伤肺之阴液,因而产生多种肺的病变。
3、肺与秋气相互通应。
根据“天人相应”理论,肺气旺于秋,肺病在秋季,得到自然界之气的滋助,可以好转,病人感到舒适。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肺的生理功能、肺的生理特性现在开始上课,上一节我们讲了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一肺主气,包括肺主呼吸和肺主一身之气,二讲了肺朝百肺,三讲了肺主宣肃,三个生理作用。
接着我们想讲讲第四个功能,叫肺主行水。
有的表述为肺主通调水道。
肺主通调水道,这两个术语同义,在现行的术语规范上叫同义。
什么叫做肺主行水?肺主行水是指肺具有疏通调节水液运行的通道,从而推动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的作用,抽象出来——疏通水道,调节水液代谢。
用较为精炼的语言就是肺具有疏通水道,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称之为肺主行水,又称肺主通调水道。
古人根据肺主行水的作用,根据肺在人体上、中、下三焦所处的位置,把这个作用又称之为肺为水之上源。
肺为水之上源,这样一个原理是根据肺主行水的作用而推断出来的,这是一很重要的中医学的原理。
具体肺主行水的机制是什么呢?它是通过什么样的作用来完成的呢?一、请同学们记住,人体内的水液代谢过程要靠五脏系统共同来调节才能完成,其中就五脏来说肺和脾、肾关系最密切,我们讲肺主行水是讲肺、脾、肾这三脏在调节水液代谢过程中,肺发挥什么作用,它是怎样调节水液代谢的。
人体的水液,经口摄入以后,经过胃初步的进行代谢、气化,到达脾,由脾转化为精微津液,在这里理解为精微津液,就是人体内有用的水液,至于怎样定义津液?我们后面在讲气血津液再讲,在这里面理解为这个精微津液是脾接受了经口摄入的水饮,或者水谷,就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以后,经过脾运化,把脾的功能称作运化,什么叫做运化?在这里就理解为经过脾的代谢将这些水谷饮食转化为体内有用的液体,叫精微津液。
靠脾的功能,它的转输的功能,将水谷精微送到肺,讲到这里,就是肺参与调节水液代谢,一表现为它接受由脾转输来的水谷精微,这是第一个环节,接受脾转输的水谷精微之后,又通过肺的行水作用,来输布到全身,而后把水液代谢产物输送出去,完成这样一个体内外水液代谢的调节过程。
具体的调节机制是:一、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将津液精微向上向外布散到全身,最终达到皮毛。
药王”孙思邈《养生歌》附译文孙思邈是名垂青史的隋唐医药家、养生学家。
他医德高尚,医药兼精,并重视养生而获得长寿,享年141岁。
唐太宗被孙思邈的医德医术所感动,封他为“真人”,并写下《孙真人赞》:“凿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孙思邈的养生知识十分丰富,他在百岁时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琅琅上口的语言写成《养生歌》,值得我们学习和运用,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目的。
孙思邈“情极医源”,曾著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福寿论》、《摄养枕中方》、《孙真人卫生歌》(养生歌)等,为我国医药发展和养生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因此,他在自己所写的两部巨著中,均冠以“千金”二字。
他告诫人们,要珍重生命,深刻理解生命的价值。
他写的《养生歌》第一句就说:“天地之间人为贵。
”他告诉世人:“箕裘五福寿为最。
”这五福之中寿列第一位,是人生中最值得珍重的。
善待生命是《养生歌》的主题歌,正如孙思邈在《摄养枕中方》中所说:“天有盈虚,人有安危,不自慎不能济也。
”他还说:“养生之士,不知自慎,未足以论养生之道也。
故以自慎为首焉。
”可见,养生首先要讲究“自慎”。
所谓“自慎”,就是慎重对待自己的生命质量。
简而言之,就是“自主健康”。
衰老、疾病是人体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自慎”就不足以抵抗。
孙思邈在《养生歌》中说:“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
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孙氏在《摄养枕中方》讲了人生不慎带来的严重后果。
他说:“养生者失去忧畏,则心乱而不治,形燥而不宁,神散而气越,志荡而意昏。
应生着死,应存着亡,应成着败,应吉着凶。
”因此,养生者首先要重视“自慎”。
我们应从珍重生命的“自慎”的角度,深刻理解《养生歌》的精髓。
《养生歌》全面讲述了养生之道。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著作中,提出了养性十法:一曰吝神,二曰惜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事,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
肺《素问??痿论》:“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
”张介宾《类经图翼》:“肺叶白莹,谓之华盖,虚如蜂窠”。
明 ?? 绮石《理虚元鉴》:肺为五脏之天。
肺为“华盖”:脏腑中,肺的位置最高,遮覆其它脏腑,故称为“华盖”。
目的与要求概述解剖位置: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外应胸膺,谓之“华盖”。
形态结构:分叶器官,其叶白莹,质地疏松,谓之“娇脏”。
肺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通于秋季。
《难经》:“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
肺为气之本,主气之脏,以五脏分阴阳,肺为“阳中之阴”,五行中属金,“通于秋气”。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在志为悲。
肺有主气司呼吸,主宣降,主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的功能。
肺的生理功能: 1、肺主气,司呼吸 2、肺主宣发肃降 3、肺朝百脉,主治节 4、肺主通调水道 1.肺主气,司呼吸: 1.肺主气,司呼吸:(1)肺主呼吸之气(1)肺主呼吸之气①含义:肺有主持呼吸运动的作用,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之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以实现体内外气体的交换。
②表现:③临床意义生理:肺气宣降:司呼吸――呼吸调匀,气息平和。
呼浊吸清,保证清浊之气的新陈代谢。
病理:肺气不足――无力推动――呼吸微弱、少气不足以息。
外邪袭肺――肺失宣降――胸闷、咳、喘、呼吸困难。
“诸气贲郁,皆属于肺”(2)肺主一身之气:①含义:肺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作用。
一身之气,包括各脏腑之气,均由肺主持与调节。
故《素问??六节脏象论》:“肺者,气之本”。
②表现:肺吸入之清气。
直接参与气的生成参与宗气的生成。
调节全身气机:肺有节律的一呼一吸,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使气机调畅,运动不息。
③临床意义:呼吸有力肺主气正常:宗气旺盛声音宏亮脏腑功能正常呼吸无力肺主气失常:宗气亏虚语声低微少气懒言④肺主一身之气与肺主呼吸之气的关系:二者皆隶属于肺的呼吸功能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又能促进肺的呼吸运动。
看懂经气脉络:肺为华盖肺为要冲、为华盖,最易受侵犯。
肺脉与整个中焦皆有关。
由于所有重要内脏大都在中焦,因而所有内脏的病变都与肺脉有关,进而也与肺相关。
肺掌管全身之散热、出汗,所以是全身之藩篱;也是身体呼气、吸气时,对外出入最多也是最重要的管道。
而且肺开窍于鼻,由鼻、咽喉、气管到肺,正是呼吸的主要管道,出入之要冲。
称肺为脏腑之华盖,是非常有意义的。
原因之一,在第四谐波掌管的中焦,肺位置最高,又像车顶一样打开,故称其为华盖。
但是这个华盖为什么最容易生病,其中至少有两重意义。
一是出入之要冲,所有空气中的病原、污染物,都先进入肺,其开窍之鼻更是冲中之要冲,最先受到伤寒;二是鼻子除了与肺直接相连,也和上焦的所有经络都有关。
这个设计,原本可能是为了加强鼻子的供血,但是也有巨大缺陷,如果脖子除了任何差错,都会引起鼻子的病变。
鼻病易得难治,尤其是慢性鼻炎,现在已成为患者最多的慢性病。
原因之二,是肺在中焦的最上端又分成多叶,这也就是华盖的象形意义。
在肺中的血液循环有肺循环及体循环间的平衡,但当我们站立与坐着时,肺的上半部因血压不足,血液无法达到高处,经常处在缺血状态。
以脉诊仪做诊断的结果显示,中焦最容易发生风的位置,在肺部上三分之一的部位。
此部位因血液分布不均,只要受伤,很容易留下长久的瘀块,于是就成了外伤杂病的源头,造成高血压、胃病、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病。
即使没有外伤,由急性伤寒引起的慢性伤寒,也可依照伤寒由表传里的过程,逐渐进犯身体核心。
这个位置的血液循环,在站与坐时皆不易到达。
所以我们生病时躺下,睡觉时躺平,都能增加此部位的血液供应,进而提升肺部功能,增加氧气之吸收及废物之排除。
——《看懂经气脉络》。
中医知识:肺肺位于胸中,位置最高,故有"华盖"之称。
又因为肺脏娇嫩,不耐寒热,容易被邪气侵犯而发病,故又叫做"娇脏"。
由于肺具有辅心行血的作用,所以《黄帝内经》称肺为"相辅之官"。
肺的功能主要依赖于肺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其次与肺阴的滋润作用也有关。
肺气运动的特点有宣发和肃降两方面。
宣发,是指向上向外的宣通发散;肃降,是指向下向内的清肃下行。
这两方面的特点都体现在肺的生理功能之中。
肺主宣发肺的生理功能肺具有主气和主通调水道两方面的生理功能。
1.主气肺主气的功能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1)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也称"肺司呼吸",是指肺具有主持呼吸运动的功能。
肺是人体呼吸运动的主要器官,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通过肺的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如此不断地吐故纳新,维持着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肺司呼吸功能的正常发挥,除了肺阴的滋润作用以外,主要依赖于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
通过肺气向上向外的宣通发散,而呼出了体内的浊气;通过肺气向下向内的清肃下行,而吸入了自然界的清气。
因此,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呼吸功能。
在生理情况下,肺气的宣降保持协调,则气道通畅,呼吸调匀。
如肺失宣降,影响其呼吸功能,则出现胸闷、咳嗽、气喘等呼吸不利的症状。
(2)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周身之气的功能。
其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宗气的生成宗气是人体气的一部分,它是由脾通过消化饮食物,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而上输于胸中,与肺吸入的白然界之清气互相结合而生成的。
宗气生成后,再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及心主血的功能而布散于全身,以温养各脏腑组织,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由于自然界之清气是生成宗气的必要条件,它是依靠肺的呼吸功能来吸入的,所以肺司呼吸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宗气的生成,也影响着全身之气的生成。
肺为五脏之一,是人体的重要脏器肺为五脏之一,是人体的重要脏器最近这些日子,“肺”一定是大家经常能听到的一个字。
肺为五脏之一,是人体的重要脏器。
提起肺,大家很容易能想到它与呼吸有关。
其实,肺的功能远不止这一个,它还与人体许多功能活动都密切相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肺的重要性。
1.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人们称肺为“华盖”。
《素问·病能论》云:“肺为脏之盖也。
”就脏腑而言,肺属五脏之一,属里。
然肺与其他四脏不同,不仅居胸中,且处于五脏之高位,诸邪入侵,每先犯之,故肺被称为“华盖”。
所谓“华盖”,原指古代帝王的车盖,肺在五脏六腑之中位置最高,因而有此称。
肺上通咽喉,开窍于鼻,主呼吸之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气通于肺。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通于卫气,主一身之表,而风、寒、燥、热等邪气,尤其是温热之邪,多直接从口鼻而入,侵犯肺脏,出现肺卫失宣、肺窍不利等病变。
由此可知,五脏之中,外感之邪侵犯人体,首先犯肺。
2.肺为娇脏——五脏中的“大家闺秀”肺为娇脏之“娇”字有娇弱、娇嫩两义。
“娇嫩”重点在于描述肺叶的形态结构特点。
肺的“娇弱”之性,来源于对肺脏的病理,尤其是外感病病理的临床观察。
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一感冒就会发烧、流涕、鼻子不通气。
这些症状都是肺系独有的症状,说明肺是一个娇弱的脏器,容易发病。
肺脏的生理特性与其他脏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肺朝百脉”,指的是全身脏腑经络气血均朝汇于肺。
想一想,这是多么大的工作量,全身的气血都要到肺这里来一趟,拿走它们需要的东西,然后才可以回去发挥它们的生理功能。
如果肺脏出现了问题,那么体内所有的器官都会受到连累。
其供血的功能减弱,全身得不到血液的供养,脏器就会出现问题。
3.主气,司呼吸——清浊交换,吐故纳新肺主气是指肺主呼吸之气和肺主一身之气。
肺主呼吸是很好理解的,就是指肺脏呼吸的最基本功能。
肺主一身之气有些令人费解,让我们细细道来。
肺主呼吸之气是说肺有司呼吸的作用。
五脏之一肺肺居胸中,在诸脏腑中,肺的解剖位置最高,故称华盖.华盖原指古代帝王所乘车子的伞形遮蔽物,在此引申为肺的位置最高,居于诸脏腑之首。
肺叶娇嫩,不耐寒热。
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肺在五行属金,专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协助心君调节气血运行,故称相傅之官.其附属功能为: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
肺的经脉与大肠相连,互为表里关系。
(1)肺的生理特性肺的生理特性,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肺为华盖,与外界直接相通。
就脏腑而言,肺属五脏之一,属里。
但肺与其它四脏不同,它不但居于胸腔内,处于五脏之高位,被称为华盖,而且还通过喉和鼻与外界直接相通。
因此,肺的生理功能,往往直接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
自然界之风、寒、燥、热等邪气,尤其是温热邪气,多直接从口鼻而入,影响到肺,出现肺卫失宣,肺窍不利等病变。
2、肺为娇脏,不耐寒热。
肺之所以娇嫩,一方面是由于肺为清虚之体,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外界邪气常直接伤及于肺,使之功能失常。
另一方面,肺为五脏之华盖,凡其它脏腑有病变,其气多上熏于肺,导致肺病出现,产生咳喘等症状。
故《素问。
咳论》说:“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
”肺虽在五行属金,反不如肝木刚强,寒邪能伤肺之阳气,热邪能伤肺之阴液,因而产生多种肺的病变。
3、肺与秋气相互通应。
根据“天人相应”理论,肺气旺于秋,肺病在秋季,得到自然界之气的滋助,可以好转,病人感到舒适。
当然,秋季气候过于燥烈,又容易损伤肺,耗伤肺之阴津,产生干咳少痰,皮肤干燥,鼻咽干燥等病证。
(2)肺的生理功能(一)主气,司呼吸主,即主持、管理之意。
肺主气,即指全身的气均由肺来主持和管理。
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与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肺主气,与呼吸功能有关,即肺主呼吸之气。
呼吸功能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
人体一生中,都在不断地进行着新陈代谢,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一方面要消耗大量的清气,同时又不断地产生大量的浊气,清气需不断地进入体内,浊气需不断地排出体外,都要依靠肺的生理功能。
肺《黄帝内经》分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一、肺主呼吸之气:1、肺主呼吸之气吸入清气呼出浊气。
《医宗必读》中说:“肺叶百莹,谓之华盖,以复诸脏,虚如蜂窝,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可清浊运化”。
肺形似余,重大约900-1200克,体重的50分之一,左肺480克,右肺536克,有7亿个肺泡。
表现积大约70平方米,(在运动时可达70平方米),一般交回气体时40平米左右,如地运动时肺活量3000-5000毫升,肺内无空气时,得水而浮。
熟而复沉,,未曾呼吸过的胎儿和初生儿的肺的密度高于1.045,故可沉于水,此点可鉴定婴儿的死亡时间。
气有四种:(1)、宗气,五谷之精微之气聚于上焦-“膻中”叫宗气(三气所含元气、氧气、营气)后天之气。
(2)、卫气:-宣发在肌肤腠理的叫“卫气”。
(3)、运行在血脉之中的叫“营气”(4)、元气-是先天之精所化,即肾阴肾阳,聚于下焦“关元”。
中医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呼,肾主纳气,一呼一纳,通畅匀称,吸入清气、呼出浊气为之正常:如病邪犯肺:则胸闷、咳嗽喘呼急促等。
2、肺主一身之气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
(1)、气的生成作用宗气的生成:把自然清气吸入肺通过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把食物变成水谷之精气,由脾上输于肺,三气合成宗气,聚于胸中上气海-膻中,宗气维持促进人体活动,贯通心脉,行气血而散布,温养各脏腑。
(2)、是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
气机泛指气的降升功能,肺有节律的一呼一吸,对全身升降出入运动起着重要作用。
从这两方面看,肺气功能正常,则各脏腑旺盛。
否则:气虚不足,少气懒言、声低、气怯、呼吸无力、肢倦乏力。
二、肺主行水中医的五行学说,金为生水之源,肺主行水,通调水道,推动水液输布和排泄。
肺为华盖,为五脏之天,属金,所以“肺为水上之源”。
肺气行水的生理功能是通过肺气的宣发与肃降求实现的。
肺气的宣发:一是:使水迅速布散到全身,“若雾露之溉”以充养,润泽、护卫各个组织器官。
为什么中医称肺为“华盖”、“⽔之上源”?(⽴秋养肺正当时)秋天肺⾦当令,那么知肺养肺就成了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
为彰显肺系的地位,古⼈给肺起了形象名——华盖。
“华盖”,原指古代帝王的车盖或伞盖。
肺位于胸腔,覆盖五脏六腑之上,位置最⾼,也就是形容肺像⾬伞⼀样,是给五脏六腑挡风遮⾬的。
因⽽有“华盖”之称。
为⽅便⼤家对古中医知识的理解掌握,我就从“动态五⾏”和⾃然界的⼀年四季⼊⼿,来讲解中医的肺和其它脏腑的联系,分析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性。
切记:不管什么医学治病,如果“⽠分整体,分科局部治疗”,最终,最终,最终结果将会⾛向失败!⾦⽊⽔⽕⼟,五⾏运动和相⽣相克学说,是中医学的框架机构,万变不离其宗!但是,不要肤浅地把⾦⽊⽔⽕⼟理解为五种物质。
古⼈把这五物的属性取象,来说明⾃然界⼤⽓热能的变化传变规律!来说明⾃然界相对⽅位的联系!来说明⼀年四季变化的由来!来说明天⼈相应的能量循环机理!温升、热浮、凉降、寒藏,在空中⼤⽓热能降、升、⼊、出地表层的过程中,能使万物凋零和万物复苏,这是古⼈积累N年经验所总结出来的周⽽复始的⾃然现象,也是被后⼈认可的铁定的⾃然规律。
五⾏学说并不是唯⼼主义迷信!⽊性温⽽可燃,其势为升,其原⾊为青,其青⾊主导东⽅(航拍中国地表更能见证),青⾊主导春季。
⽕性属热,其势为浮聚(为⼤⽓层所阻隔),其原⾊为红,其红⾊为热极,主导南⽅,红⾊主导夏季。
⾦性凉⽽重沉,其势为降,其本⾊为⽩,其产地主导西⽅,⽩⾊意显消沉、萧降,故主导秋季。
⽔性属寒,其势沉⽽能包容热量,其原⾊为⿊(深海),⿊暗⽆光主导北⽅,⿊暗寒冷主导冬季。
⼤⽓热能在地表降升穿插的过程中,地表⼟壤始终处于⼀种中间状态,故被称为中⼟,其性化⽣万物,具有运输⽔份和热能的质地,其本⾊为黄,⽅位居中,对应于四季之中的长夏。
⼈类⽣于天地之间,故有天⼈相应之遗传。
肝、胆属⽊性,⼼、⼩肠属⽕性,肺、⼤肠属⾦性,肾、膀胱属⽔性,脾、胃属⼟性。
⼤家不要忽视这个“性”字,很主要!了解了天地⾃然运⾏规律之后,那么,⼤家对升、浮、降、沉所对应其五⾏的脏腑的功能以及危害其功能的原因也就了然于胸了吧??哈 ,⼤道⾄简,没什么神秘的!现在接着讲这个“华盖”和这个“⽔之上源”。
肺为华盖,是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通过口鼻直接与外界相通。
肺合皮毛,易受外邪侵袭,故在五脏病变中,仅肺有表证。
肺不但易受邪侵,而且又不耐寒热。
肺体本清虚,其质娇嫩,不能容纳丝毫异物,否则会引起咳嗽等症。
故曰:“肺为娇脏,寒热皆所不宜。
太寒则邪气凝而不出;太热则火烁金而动血;太润则生痰饮;太燥则耗精液;太泄则汗出而阳虚;太湿则气闭而邪结”(《医学源流论》)。
可见肺不但容易受邪,而且畏寒、畏热、恶燥、恶湿。
肺喜清润而苦温燥,喜轻灵而忌重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