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会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14次学术年会
- 格式:pdf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5
第九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董为主编.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4. 175~182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DONG Wei (ed). Beijing: China Ocean Press, 2004. 175~181化石头骨虚拟3D图像的复原与矫正*董为1, 2刘金毅1Marc Jaeger3朱奇志4杜湘珂4(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3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法联合实验室,北京100080;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44)摘要对化石标本的内部进行形态学研究往往需要对标本进行实体解剖。
然而对于珍稀化石标本来说不允许任何对化石有创伤的解剖。
X射线透视可以使人们可以对化石内部进行无创观察,但对于厚度较大,层次较多的标本,往往会因投影在荧光屏上的重影而影响图像的观察质量。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技术的发明使得人们能够克服X射线透视的不足,得到清晰的断层扫描影像。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又使人们可以将一系列断层扫描影像复原成虚拟三维立体图像。
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古生物学中便能使人们可以将原先缺损变形的珍稀标本进行虚拟复原矫正、进行任意的虚拟无创解剖,并根据虚拟复原矫正的图形刻制加工出复原矫正的实物模型,因此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主题词CT影像3D虚拟重建无创解剖复原矫正1 引言研究生物进化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对出土的人类与动物化石进行解剖学分析。
对于标本数量较多的化石种类来说,完全可以通过机械切片的方式把标本内部的形态显露出来。
但是对于很多非常珍贵且罕见的化石标本来说,在研究这些化石时不允许对化石进行实体解剖工作,而只能从外表进行形态学研究。
1.信息、知识、情报、文献1.信息:物质存在或运动方式与状态的表现形式或反映2.知识: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实践中获得的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经验的综合,是人们通过实践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过程和规律的认识。
3.情报:定义:人们以各种方式传递与交流的具有一定目的与时效的信息,是人们为一定目的搜集的有使用价值的知识或信息。
属性:传递性、知识性、效用性4.文献:指以文字、图像、公式、声频、视频、代码等手段将信息、知识记录或描述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并能起到存储和传播信息情报和知识作用的一切载体。
“记录有知识或信息的一切载体”2.简述文献的构成。
答:现代文献由四要素构成:文献信息、文献载体、符号系统和记录方式。
2.简述医学文献的特点。
答:数量庞大、载体多样化、多文种化、学科交叉出版分散、知识信息更新加快、交流传播速度加快、电子化发展趋势。
3.简述文献检索的概念和类型。
答:概念:广义的文献检索包括信息的存储和检索两个过程,是指将文献按照一定方式集中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按照文献用户需求查找出有关文献或文献中包含的信息内容的过程。
狭义的信息检索即从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中,通过一定的检索途径或检索方式查找出需要的信息的过程。
类型:①按照检出结果的形式划分:书目检索、全文检索、引文检索。
②从情报检索角度划分:文献检索、数据检索、事实检索。
③按照线索手段划分: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
4.简述文献检索系统的评价因素。
答:报道信息的准确性、报道信息的及时性、索引体系的完善程度、对信息标引的深度、查全率和查准率。
5.什么事查全率和查准率,二者之间有何关系?答:查全率(R)和查准率(P)是检索系统最为流行和重要的两个性能和效果评价指标。
R=检出的相关信息量/检索工具中相关信息总量X100%P=检出的相关信息量/检出的信息总量X100%两者之间存在互逆关系,即如果检索工具的查全率较高,则其查准率将相对下降;反之查准率高,则查全率低;而且查全率和查准率只能相对提高,二者永远不可能同时达到100%。
2024.01一、基本情况1.大连骆驼山古生物化石自然遗产现状大连骆驼山位于大连金普新区复州湾街道王家村西侧,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300米,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孤山,北高南低,富含石灰岩,因属于喀斯特地貌,所以山中有溶洞,其中目前发现的最大溶洞便是金远洞。
骆驼山因山丘起伏远望形似骆驼而得名,巧合的是,在发掘过程中,骆驼山联合科考队确实在骆驼山金远洞发掘出了巨副骆驼的化石,且数量之多让业界叹为观止,金普骆驼山由此成为闻名于世的古生物化石宝库之一。
2013年12月13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人员和大连自然博物馆研究员根据线索来到骆驼山进行了地质古生物调查,调查后发现,这里是一处富含脊椎动物化石的第四纪洞穴堆积。
2014年8月,骆驼山化石开始挖掘。
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和大连自然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对这里进行了多次系统发掘,采集化石数万件。
2018年,大连金普新区管委会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同启动“骆驼山第四纪古脊椎动物综合研究项目”。
项目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为核心,组织了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自然博物馆、美国史密森研究院、韩国延世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组成联合科研团队,对骆驼山及周边进行了古生物、古人类及古环境等多学科综合研究。
研究表明,骆驼山金远洞堆积规模巨大,世所罕见。
截至目前,已发掘出可研标本近5000件,代表110余种动物,其中不少珍稀类群,如纳玛象、羚牛等,均为东北首次发现。
2.大连骆驼山古生物化石自然遗产媒体传播情况2014年以来,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社等媒体平台对大连金普骆驼山金远洞进行了连续报道。
伴随着挖掘工作的推进,关于大连骆驼山古生物化石自然遗产的媒体传播,更多出现在学术期刊、网站等平台上。
如: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官网上刊发了《东亚地区首次发现海獭貂的头骨揭示欧亚大陆在中更新世转型期的大量生物交流——来自大连普湾骆驼山金远洞的证据》等多篇科研进展新闻报道;《中国科学报》、《科学新闻》杂志及其官方网站科学网刊发了《科研人员提出短吻硕鬣狗“东北亚起源说”》等新闻报道;《大连复州湾骆驼山金远洞2016年发掘简报》《大连骆驼山金远洞埃楚斯堪熊(Ursus etruscus)新材料及中国Ursus cf.etruscus 材料的简要回顾》等多篇学术性材料在中国科学院主管的期刊《第四纪研究》陆续刊发,化石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多以转载为主。
古动物馆“科学之夜”:探索自然奥秘,点燃科学梦想
李苹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财富》
【年(卷),期】2017(000)006
【摘要】一直以来,恐龙最能勾起孩子们的好奇心。
5月21日,热风吹拂着北京的夜晚,离19点开始还有50分钟,古动物馆外却已排起了长队。
一台打造以家庭为主参与的科普嘉年华“科学之夜”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占人类研究所古动物馆举行。
【总页数】3页(P19-21)
【作者】李苹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探索生命奥秘追寻科学之美——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免疫学实验室研究员赵同标 [J], 姜晓宏
2.让自然角成为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启蒙角——浅谈如何构建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自然角环境 [J], 丁敏
3.中国古动物馆改造完毕重新开馆——科学前沿与科学普及完美结合,全面复原古脊椎动物及古人类演化的宏伟历程 [J], 邢路达
4.读《大自然探索》点燃科学梦想 [J], 马唯希
5.立科学之精神探自然之奥秘江西省科学技术馆简介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发现于中国辽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的中华侏罗兽:人类最古老老祖宗(图)/article/201108/40716_2.html新华网北京8月25日电(记者林晖)英国《自然》杂志25日发表中美科学家的研究文章,介绍了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最古老的“曾祖母”中华侏罗兽。
中华侏罗兽化石2009年发现于中国辽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地质年代距今1.6亿年,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真兽类(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化石记录。
此前这一纪录为中国辽宁省凌源市发现的攀援始祖兽保持,其地质年代距今约1.25亿年。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季强博士在当天北京自然博物馆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目前地球上的哺乳动物超过90%为有胎盘类,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动物也是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因此中华侏罗兽可谓是人类已知最原始的“老祖宗”。
记者在发布会现场看到,化石保存了长约2.2厘米的不甚完整的头骨,部分头后骨架,以及残留的软体组织印痕。
据介绍,中华侏罗兽保存有完整的前肢和手部骨骼,表明其具有攀爬能力,这些适应性特征会帮助它在恐龙和其他脊椎动物统治的侏罗纪生态环境中生存下来。
它的牙齿特征表明其为食虫类哺乳动物,估计体重约13克。
据了解,中华侏罗兽的发现把真兽类(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化石记录的时间大大提前,填补了早期哺乳动物演化的化石记录间隔,并与DNA研究结果吻合,也为哺乳动物演化历史建立了以化石为标准点的新里程碑。
中华侏罗兽化石由中美两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合作研究,包括美国匹兹堡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罗哲西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季强和袁崇喜博士、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孟庆金博士。
中华侏罗兽化石标本由季强博士于2009年发现,正型标本保存于北京自然博物馆。
中美合作研究中华侏罗兽白垩纪提前3500万年中新网北京8月25日电(记者孙自法)中美古生物学家合作开展的关于真兽类哺乳动物起源研究的最新成果显示,产自中国辽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距今1.6亿年的髫髻山组,已正式命名为中华侏罗兽(新属、新种),含有“来自中国的侏罗纪母亲”之意。
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14次年会在贵州省黔西县召开
刘庆国
【期刊名称】《古脊椎动物学报》
【年(卷),期】2014(52)3
【摘要】2014年4月18日至21日,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14次学术年会、中国第四纪古人类一旧石器专业委员会第5次学术会议在贵州省黔西县顺利召开。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毕节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黔西县人民政府和毕节市文化体育广播影视电视局承办。
来自全国各科研院所、高校、文博系统90多家单位的近300位代表参加会议,交流研讨最新学术成果,为我国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和旧石器考古学的国际化发展献计献策。
【总页数】1页(P348-348)
【关键词】古脊椎动物学;中国科学院;学术年会;黔西县;贵州省;学会;古人类学;人民政府
【作者】刘庆国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41
【相关文献】
1.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15次学术年会r暨中国第四纪古人类-旧石器专业委员会第r6次年会在黑龙江大庆圆满召开 [J], 江山;叶勇
2.中国古生物学会古脊椎动物学会第九次年会在南宁召开 [J], 王頠
3.中国古生物学会古脊椎动物学会第13次学术年会在二连浩特市召开 [J],
4.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13次年会在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召开 [J],
5.年会会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14次学术年会暨中国第四纪古人类-旧石器专业委员会第5次年会在贵州省黔西县召开 [J], 严亚玲;王晓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袁复礼对中国地质科学发展的贡献郑剑东【摘要】Professor Yuan Fuli (1893?987). a famous geologist, geographist and archaeologist of China, learned in USA in early 1900's. He was the director of the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of Tsinghua University from 1933 to 1952. He participated and organ ized Sino-Swedish Scientific Expedition in the Northwestern Prov inces of China and discovered plenty of animal and plant fossils dur ing the field investigations, particularly in discovering Dicynodon sp. and Lystrosaurus sp. in Xingjiang Autonomous Rigion, by means of which possess with significance in development of geosci ences in China. The author is a stundent of him in Tsinghua Univer sity. In this paper , the author will deal with his achievements from establishing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participating Scientific Expedition in the Northwest China, researching Quaternary Geolo gy and Geomorphology etc.【期刊名称】《自然杂志》【年(卷),期】2012(034)003【总页数】5页(P172-175,中插1)【关键词】中国地质学会;西北科学考察;二齿兽及水龙兽;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作者】郑剑东【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袁复礼教授(1893—1987),中国著名的地质、地理和考古学家。
卜>化石揭秘偶蹄类的号齿化6董为20世纪20年代初期随着在周口店一带发现了古哺乳动物和古人类化石,当时的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澈和协和医学院解剖系主任步达生便在一起酝酿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新生代研究室”。
这个机构就是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前身,建立于1929年,至今正好90周年。
据参加过早年周口店发掘的胡承志先生回忆,当时地质调查所尚无人从事古脊椎动物化石的研究,出土的化石都是运往瑞典的乌普萨拉大学再交给相关的外国专家研究。
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创始人杨钟健院士正好于1927年末在德国完成古生物学业并获得博士学位,所以在他1928年回国后便被翁文滋派往周口店。
杨钟健便担当起周口店第一地点(也就是裴文中院士1929年发现第一件猿人头盖骨化石的地点)的脊椎动物化石的研究,并于1932年在《中国古生物志》上发表了《周口店第一地点之偶蹄类化石》的专著,成为中国偶蹄类化石研究的开山之作。
在此,笔者试以偶蹄类牙齿化石的一个较为系统的科普篇幅为记,作为对本所90周年华诞的一个记念。
偶蹄类是生物学分类中脊椎动物亚门、哺乳动物纲中的一个目。
顾名思义,偶蹄类是一类脚上长着蹄子,蹄的数目为偶数的动物。
偶蹄目一般分为两大类:猪形类(猪、西编和河马)保留四趾,臼齿简单,腿短;犬齿常常变大成撩牙。
它们大多属于杂食动物,胃构造简单。
另一类是广义反刍类,包括骆驼类(脐足类)和狭义反刍类,四肢较长、保留两趾,颊齿和胃复杂(对食草的适应)。
由于化石是生物遗体中可以在地层里被石化而保留下来的器官,所以动物化石主要是骨骼。
而骨骼中最坚硬、最能经受风化和搬运的部分是牙齿,所以在发现的动物化石中牙齿是最常见的成分。
笔者长期从事偶蹄类化石的研究,现在就和《化石》读者分享在我国发现的化石中偶蹄类牙齿的故事。
牙齿是哺乳动物身体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是动物摄食的第一套工具。
虽然对于人类来说有手和工具辅助摄食,使得牙齿在摄食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是对于动物来说,如果牙齿出问题了,即使身体的其他部分没有任何问题也会因为不能摄食而活活饿死。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2011年10月21—23日贵州关岭会议组织机构主办中国古生物学会合作主办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承办贵州关岭自治县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贵州大学协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脊椎动物进化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北大地球与空间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大会组织委员会顾问委员:吴新智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殷鸿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汪品先同济大学张弥曼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周志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戎嘉余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旭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邱占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邱铸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项礼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曹瑞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穆西南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汪啸风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所郑守仪中科院青岛海洋研究所沙金庚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郝守刚北京大学朱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主席:杨群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主席:周忠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季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童金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孙革沈阳师范大学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万晓樵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尹崇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王军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元青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王文利北京自然博物馆王永栋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训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伟铭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向东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宇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成文吉林大学王汝建同济大学邓胜徽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冯伟民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冯庆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卢立伍中国地质博物馆白志强北京大学任东首都师范大学刘武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刘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刘家润南京大学华洪西北大学孙革吉林大学孙元林北京大学孙春林吉林大学孙柏年兰州大学巩恩普东北大学吴亚生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维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兆群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张兴亮西北大学秘书长:张喜光云南大学李勇长安大学李奎成都理工大学杜品德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杨群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沈波常州中华恐龙园沈树忠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木宏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陈孝红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所周传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周忠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欧阳辉重庆自然博物馆季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武涛中石化西北勘探开发研究院郑卓中山大学郑晓廷山东省天宇自然博物馆金昌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姚建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施贵军南京大学洪天求合肥工业大学姬书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袁训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高星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黄清华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黄智斌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彭进贵州大学曾勇中国矿业大学童金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谢树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詹仁斌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永栋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秘书长:蔡华伟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刘建波北京大学张翼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纪占胜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何卫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孙跃武吉林大学单华春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王丽霞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学术秘书:王博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闫德飞兰州大学胡东宇沈阳师范大学尹士银山东省天宇自然博物馆许晓音常州中华恐龙园中国古生物学会第38期会讯欢迎词尊敬的各位嘉宾、专家和参会代表:欢迎您于金秋十月来到古朴秀丽的贵州关岭,参加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
安来科学仪器(宁波)有限公司AniLab Scientific Instruments (Ningbo ) Co., Ltd.产品手册实验动物行为仪器Equipment for Animal Behavioral NeuroscienceThe 14th Annual Meeting of Chinese Neuroscience Society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十四届全国学术会议 2021年9月16-19日 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展位:40目录行为分析软件 计算机控制接口 操作条件反射实验系统 条件性恐惧 穿梭箱图像分析:条件性位置偏爱、自发活动 声惊跳反射试验系统 动物触摸屏实验系统 生活及代谢监测 其他仪器行为分析仪器 动物迷宫系统 客户定制配件-输入输出设备 输液耗材1 3 4 7 8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9LabState® Suite for Windows 是一套专业用于实验动物行为实时控制分析的软件套装,集硬件控制、图像分析、实验方法设计、数据收集为一体。
该软件套装包含三个部分:LabState (图形化State Notation 逻辑的硬件实时控制)、LabState Vision (图像分析)、LabState Monitor(长时间生活监测如添水、摄食、体重、运动)。
不同模块的组合可用于不同实验动物行为分析,用户可以自行编辑各类行为任务,用于操作行为(如自身给药、药物辨别、五孔注意力、听觉和嗅觉辨别等)、条件性恐惧、穿梭箱、声惊厥反射、触摸屏任务、条件性位置偏爱、自发活动、强迫游泳、甩尾实验等动物行为实验研究。
⚫ 一台计算机可以控制多个实验笼,每个实验笼可以独立运行不同的实验程序⚫每个实验笼同时提供多种信号采集和控制:◼16路数字量输入(如压杆,鼻触,红外开关) ◼ 16路数字量输出(如灯光,声音,激光器) ◼ 2路模拟输入(如压力传感器);2路模拟输出◼ 2路视频输入(俯视角度分析动物的水平运动,侧视角度分析垂直运动)◼ 8路声音(wav 文件或音频信号发声器) ◼ 8路键盘事件⚫ 灵活的实验方法编辑功能,可以用于绝大多数实验动物行为分析⚫ 自定义实验变量:计数变量、计时变量、计算变量、模拟信号变量、视频轨迹变量⚫ 视频分析:动物实时视频运动轨迹分析,可以建立多个视频分区,动物进入或离开分区可以作为触发事件 ⚫具有完善的实验数据分级管理(按课题、实验、动物)、实验安排功能,完成整个系统的自动化运行 ⚫ 触摸屏控制(图像显示,触摸信号)、串口设备控制⚫Unicode 多语言支持,目前可提供32位和64位Windows 程序(未来提供Linux 桌面程序)V-Maze 是一套自动化的动物行为轨迹实时分析系统软件,用于单个动物各类迷宫行为分析。
远古象型类演化的追溯者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世骐研究员作者:田静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第4期田静据了解,在长鼻类的主干类群象型类中,发育有一对巨大的上门齿(象牙)成为这一类群的鲜明特征。
这一结构通常作为个体采食的工具以及雄性争夺交配权的武器。
没有象牙的长鼻类通常只存在于渐新世之前分化出的原始类群中,如恐象仅发育一对钩状的下门齿而上门齿完全缺失。
而最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世骐等人却发现,在象型类演化的早期,出现了一类称为铲齿象科(Amebelodontidae)的类群,其下颌和下门齿特别伸长,增宽,形成铁铲状的结构,这种奇特的演化方向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发现于宁夏同心中中新世丁家二沟地点的一类保存精美的铲齿象科化石集群的研究,王世骐和邓涛、叶捷研究员以及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的合作者在国际刊物《系统古生物学》(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上在线发表了相关文章。
将这一新的类群命名为赵氏隐齿象新属新种(Aphanobelodon zhaoi gen. et sp. nov.),表示其象牙缺失这一主要特征。
王世骐研究员介绍说,隐齿象发现的重要意义在于其揭示了象型类在其早期演化过程中的形态学和生态学的多样化的分异。
分支系统的研究和检验证明,隐齿象在系统演化上是作为铲齿象属(Platybelodon)的姐妹群存在,然而其下门齿的内部结构与铲齿象属迥异,而与铲齿象科的另一类原互棱齿象属(Protanancus)相似,这样,下门齿的结构的相同不再成为区分铲齿象科内部成员的标准,而是一种受选择压影响下的平行演化现象。
微痕分析和力学分析的研究则证明,在铲齿象科中,以隐齿象和铲齿象为代表的这一类群特化为以嫩叶为食,宽铲形的下颌主要用于切断嫩枝和嫩叶;而以原互棱齿象为代表的另一类群则具有更广泛的食性,窄铲形的下颌可以用于挖掘地面下浅层的植物,而象牙在食物采集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验用猴脑脊液采集技术方法的创新陈霆;丛喆;魏强【摘要】脑脊液在艾滋病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脑脊液的检测逐步成为SIV/SHIV感染猴模型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指标.传统的采集方法不易学习和掌握.针对上述情况我们优化了脑脊液的采集方法,优化后的方法明显缩短穿刺时间,显著提高成功率.%Cerebrospinal fluid, plasma and lymph have a similar nature, and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AIDS research.In recent years the detec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i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SIV/SHIV infection models in monkeys.The traditional puncture method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ollection is not easy to learn and master.In this paper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our technical optimization for the collec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 in monkeys.This method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successful rate and much shortened the time spent in collec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 in monkeys.【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21)002【总页数】3页(P49-50,后插3)【关键词】脑脊液;脑脊液采集;方法改进【作者】陈霆;丛喆;魏强【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卫生部人类疾病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三级实验室,北京,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卫生部人类疾病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三级实验室,北京,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卫生部人类疾病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三级实验室,北京,1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1]。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80分)科幻小说《三体》中虚构的三体外星文明来自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
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
请结合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属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三体人乘坐飞船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到达地球,所经过的天体系统级别最低的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总星系据报道,科学家预计2023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
我们可以预见到那时将发生大量的太阳活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如果2022—2023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A.2003—2004年B.2006—2007年C.2011—2012年D.2007—2008年4.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A.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B.地球上各地地震频繁C.无线电长波辐射受中断或衰减D.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全球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落成启用(如图)。
“天眼”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对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A.太阳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6.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着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科学家们找其适宜的条件有()①适宜的温度②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③液体水的存在④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的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海拔B.电网供电情况C.阴晴状况D.交通流量8.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A.拉萨 B.重庆 C.大庆 D.海口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化石揭秘史静耸 王元 江左其杲确山后胥山隶属驻马店市,位于河南南部,淮河以北。
此地喀斯特残丘极为发育,残丘顶面的裂隙中有大量新生代晚期的脊椎动物化石堆积。
20世纪40年代始,这里曾发现大量的“龙骨”(哺乳动物化石)。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金昌柱研究员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占杨研究馆员等人在确山后胥山开展地质古生物调查和发掘,1992年,《中国岩溶》初步报道了该地区一些脊椎动物化石名录。
当时认为,其地层主要以晚上新世-早更新世为主,而该产地的鼩鼱等小型哺乳动物,多为适应于疏林草原环境的古北界物种。
其所处的环境较同期沂南动物群的森林、草原环境更为干冷。
然而,近年来通过进一步对河南确山白环蛇(链蛇)属椎骨材料。
比例尺1cmA 1~E 1 黄链蛇相似种A 2~E 2、A 3~E 3 赤链蛇相似种哺乳动物群组分和演化水平的研究,将其年代限定在早上新世晚期(地层年代相当于欧洲的MN15界限)。
为人们所忽略的是,在确山裂隙堆积中筛洗出的化石残片中,还有很多与小型哺乳动物共同埋藏的两栖、爬行动物化石。
在QS0401和QS0402两个相近层位的裂隙中,存有大量两栖、爬行动物零散化石。
其中,一些蛇类的零碎头骨和头后骨骼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
这些蛇类化石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多样性十分丰富,很多化石材料中保存了带有不同类型牙齿。
此前,我国蛇类化石研究工作由于类群的忽视和研究材料的稀少而一度进展缓慢。
已报道的化石包括北京周口店所产的零散游蛇椎骨、山东山旺的硅藻中新蛇完整化石、安徽繁昌人字洞锦蛇属化石,以及河北山羊寨更新世化石等。
由于材料的残缺和现生蛇类骨骼形态学数据的匮乏,这当中很多材料无法进行深入的属种鉴定。
上图:河南确山白环蛇(链蛇)属上颌骨化石材料及与现生赤链蛇的对比。
比例尺1cmA1~D1 白环蛇属未定种1A2~D2 白环蛇属未定种2A3~D3 现生赤链蛇下图:河南确山白环蛇属齿骨(下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