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十六周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59.00 KB
- 文档页数:12
上秦镇中心学校导学案教学课题《和时间赛跑》单元/周次第单元第16周学习目标1.技能目标:学生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等情况。
2.认知目标: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讨论交流,结合自己生活实例,深入理解课文所蕴含的“珍惜时光”这一深刻哲理。
3.情感目标:通过课内外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中心“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
重点难点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达到对于课文中心“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的真正理解。
教学资源2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导学设计学案添补第一课时【导入】(行动吧,学习才会更有力)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看谁先猜到:“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不长脚,只见它过去,不见它回头”。
学生可能猜到谜底“时间”。
然后教师问:“同学们对时间这个概念,是怎么认识的。
”引出对时间不断流逝永不复返的认识。
让学生交流预习时搜集的材料,加深对时间的认识。
教师小结:台湾作家林清玄不仅感受到了时间不断流逝,时间的珍贵,更让我们敬佩的是他在生活中还能和时间赛跑(板书),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和时间赛跑》。
【自学】(认真学习,我就能很好的完成)学生问学,教师指导阶段。
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读后你明白了什么?第一问:学生在课前反复读课文基础上会回答:(1)外祖母去逝,爸爸和“我”谈话;(2)观察太阳变化;(3)观察小鸟飞行路线;(4)和太阳赛跑;(5)和作业赛跑五件事。
如果学生说不全,引导其他学生补充。
[这一环节设计,培养了学生抓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第二问:质疑问难:四人小组活动,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共性问题。
在学生回答后出示预先写好的问题:(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什么意思?(2)“我”把什么当作一个谜?(3)“我”怕什么?(4)“说不出的滋味”是什么滋味?(5)“虽然明天还会有新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什么意思?【展示】(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学生评说,教师精讲。
(一)学习课文(1-4自然段)解决前四个问题学习方法可采用指名朗读,自由读这部分内容。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6《找骆驼》导学案学习目标1. 学会根据阅读提示提出问题(1、商人的骆驼有什么特点?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2.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3. 读懂故事,懂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学法预设朗读、自学、勾画圈注、合作互帮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同学们见过骆驼吗?骆驼长得什么样?有哪些本领?如果在沙漠中行走的人不小心丢失了骆驼,那该有多糟糕啊!可有个商人偏偏遇到了这事,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么找骆驼的!二、师生共商学习目标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让学生看阅读提示,找出提出的两个问题,(1、商人的骆驼有什么特点?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这两个问题就是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汇报走失骆驼的三个特点。
4、学生自主思考商人的语气该怎么读,老人的语气又该怎样朗读。
并自己试着练读。
5、批注(生自学)1)老人看见了什么?用直线画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
2)老人知道了什么?用曲线画下来。
四、合作互帮阶段1、我们要弄明白: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可以有这么几种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1)填表:老人看见什么知道什么并在小组内练习说话,用上因为......所以......,因果关系造句。
(2)其他方法弄明白: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2、同桌分角色表演朗读商人与老人的对话。
对自己的朗读进行自我评价。
3、全班合作读一读,男生读看见的内容,女生读知道的内容。
师对朗读进行评价。
五、交流1、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有个问题,看见了路上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怎么就能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儿跛呢?老人当时是怎么想的呢?2、谁能来讲一讲老人看见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心里又是怎样想的?3、老人看见树叶上骆驼留下的牙印,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缺了牙齿的骆驼啃过的树叶应怎画。
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导学
案
2018年新标人教版三年级语上册16金色的草地导学案时间2018-12-31 教案2018年新标人教版三年级语上册16金色的草地导学案
【创新教案】
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设计时,着重通过朗读,再现蒲英的美景,感受蒲英给我们带的乐趣。
通过仔细品读,引导学生发现蒲英一天里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观察的重要性。
最后的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导入题
1出示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
(蒲英)
2介绍蒲英。
(1)出示蒲英图片。
(2)师生交流这是什么啊?大家一起说。
(蒲英)是的,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蒲英吗?说一说。
(3)教师评议,并介绍蒲英。
蒲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蒲英植物体中含有蒲英醇、蒲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
蒲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
15 《争吵》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争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5.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课件、主题学习丛书一、学习《争吵》【预习达标】提示:充分读课文,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词典理解。
1.在这一课中,我认识了许多新字,积累了一些词语,把他们抄写到笔记本中。
2.用横线划出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认真读一读,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3.找出“我”与克莱谛争吵时、争吵后心理活动的语句,并用词概括“我”的心理活动变化过程。
嫉妒→→→→【合作探究】提示:认真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抓住我的前后表现和父亲对我说的话,注意把父亲的话多读几遍,细心体会爸爸的话。
1.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2.“我”叫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是,争吵发生后,“我”,克莱谛,结果。
可以看出“我”是一个的人,克莱谛是一个的人。
我觉得安利柯的父亲真,因为。
提示:泡泡里的问题可以帮助你思考,仔细想一想。
2.父亲的话在课文中共三处,请你用红笔画出父亲说的话,想想“我”做到了父亲说的哪句话,哪些没做到?父亲的话包含着怎样的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16《绝招》导学案1.理解《绝招》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读《绝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难点是感受童真童趣,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前准备:课件、主题学习丛书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过程:课前学案自学提示:这一课中有一些字非常难写,注意可以根据它们的结构去认识。
把课文读流利,理清每个人的绝招。
1.憋气腮帮子蔫蔫铲馅攥饺子攥得快尴尬撇到下巴颏咧开羡慕握拳我还积累了一些好词语,抄写到笔记本中。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找骆驼》导学案教学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找骆驼》导学案教学案16找骆驼一、教学目标①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②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看,认真试探,就会有所发觉”的道理。
二、预习学案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看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三、导学案一、导入:一、齐读课题:上节课,通过课文的初步学习,咱们明白了课文要紧写了一件什么情形?二、学生质疑:商人究竟走失了一只什么样的骆驼?商人最后又是如何找到骆驼的?二、学习课文:(一)学习课文1—8末节:一、听教师朗诵课文,学生试探:商人走失的骆驼到底有什么特点?板书:左脚跛左侧驮蜜,右边驮米缺一颗牙齿二、从课文中哪个地址最容易找到这些特点?(1—8末节)你能分清哪几句是老人问的,哪几句是商人说的吗?1)分角色朗诵:同桌练习——指名演出引导评议什么缘故读得好(读出了语气的转变)2)再读课文,创新演出:要求:(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
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适当的提示语。
如:“谁说”或“谁如何地说”。
(读一读)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诵。
3)交流朗诵,学生点评。
4)适才咱们用两种方式来朗诵了对话部份,你以为提示语仍是不加好呢?什么缘故?(两人说话时,没有第三人,可省略提示语,在本课中省略提示语使文章语言简练,对话紧凑,更能表达商人急切心情)4、集体朗诵1—8末节(二)学习课文九、10末节一、老人是怎么明白骆驼有这些特点的呢?二、请同窗们读课文的第10末节,找出有关句子。
(学生交流)3、读了这些句子,感觉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教师板书:看见……明白……;看见……想……;看见……明白……4、老人是依照什么明白骆驼有这些特点的呢?你能用上“因为……因此……”说说吗?师:若是先说结果,后说缘故呢?你能用上如此的句式说说吗?出示:老人明白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色的草地》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二次备课1、我能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掌握13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二、预习指导1、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挂图或照片。
2、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
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三、预习检测1、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1)给生字注音:(2)熟读下列词语,理解词意。
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四、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提升)1、我会读课文: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组内纠错。
2、学习字词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4、从文中抄出我和弟弟玩蒲公英的句子。
5、从文中抄出描写草地变色的句子。
6、我能读好课文五、拓展延伸《金色的草地》导学案(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3、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二、预习指导1、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蒲公英和草地的有趣?和同学议一议。
2、你觉得我和弟弟玩蒲公英花有趣吗?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我们小组合作来演一演。
三、预习检测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提升)1、熟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1)“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2)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2 完成以下练习: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可以_____。
早晨,花朵_____时,_____被包住,草地就是_____;中午,花朵_____时,它是_____的,草地就是_____;傍晚,花朵又_____,草地就又变成_____的了。
3、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会爱上“蒲公英”?蒲公英为什么能成为我们最喜欢的花?4、为什么说蒲公英跟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