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环境公报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2013年自贡市环境状况公报目录环境质量状况水环境 (02)大气环境 (05)声环境 (07)措施与行动污染排放 (08)污染减排 (09)污染防治 (09)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12)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 . (12)核与辐射安全管理 (13)政策法制 (13)环境监察 (14)环境监测 (15)宣传教育 (16)环境质量状况水环境江河水质三大水系2013年,全市三大水系河流14个监测断面总体水质污染严重,仅5个河流断面达标,达标率为35.7%。
其中,优良水质(Ⅰ~ III类)占35.7%,中度污染水质(V类)占21.4%,重度污染水质(劣Ⅴ类)占42.9%。
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
10个国控、省控断面总体水质污染严重,仅5个河流断面达标,达标率为50%。
其中,优良水质(Ⅰ~ III类)占50%,中度污染水釜溪河水系2013年釜溪河水系八个断面达标率为0,水质为重度污染;其中,中度污染水质(V类)占25%,重度污染水质(劣Ⅴ类)占釜溪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图釜溪河水系水质状况图岷江越溪河(自贡段) 2013年,岷江越溪河自贡段黄龙桥断面水质为中度污染(Ⅴ类),两河口断面水质为良好(Ⅲ类),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
出境水质(Ⅲ类)优于入境水质(Ⅴ类)。
越溪河自贡段水质类别图沱江(自贡段)沱江自贡段四个监测断面实测水质均为Ⅲ类,沱江自贡段水质类别图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2013年,自贡市长-葫水库来水、双溪水库取水站、双溪水库桂林桥、木桥沟水库高硐取水点等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均达到III类水质要求。
根据每月监测结果,长-葫水库来水达标率为91.7%,其它各监测断面达标率均为100%。
未参加水质类别评价指标中,长-葫水库来水水质总氮超标1.61倍。
2013年自贡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达标率大气环境环境空气2013年,自贡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有效天数共365天,277天达标,达标率为75.9%,空气污染指数(API)为84,主要污染物为PM10;其中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共31天,占统计天数的8.5%;空气质量为良的天数共246天,占统计天数的67.4%;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的天数共87天,占统计天数的23.8%;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的天数共1天,占统计天数的0.3%。
2013年度成都市环境统计公报2013年,成都市环保系统坚决贯彻中央和省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为指导思想,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我市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从认识到实践发生重要变化,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区域污染防治不断深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扎实推进。
与2012年相比,化学需要量排放量下降4.3%,氨氮排放量下降4.1%,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6.8%,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3.3%。
2013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110430.04万吨。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0523.65万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99860.00万吨。
全市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89930.04吨,其中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2321.23吨,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73766.25吨,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02595.14吨。
全市废水中氨氮排放量22037.84吨,其中工业源氨氮排放量为800.58吨,农业源氨氮排放量为7963.21吨,城镇生活氨氮排放量为13144.17吨。
全市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57080.36吨,其中,工业源排放量52039.86吨,城镇生活源排放量4891.36吨。
全市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为92159.84吨,其中工业源氮氧化物排放量为44410.51吨,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为45568.23吨,城镇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109.30吨。
全市废气中烟(粉)尘排放量为25160.29吨,其中,工业源烟(粉)尘排放量为21451.83吨,机动车烟(粉)尘排放量为3028.30吨,城镇生活源烟(粉)尘排放量为661.44吨。
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533.35万吨,综合利用量525.35万吨,贮存量0.00195万吨,处置量8.44万吨,倾倒丢弃量0.0001万吨。
全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15.46万吨,综合利用量0.31万吨,贮存量0.17万吨,处置量15.04万吨,无倾倒丢弃量。
嘉峪关市2013年环境状况公报来源:本站原创时间:2014-06-04嘉峪关市2013年环境状况公报嘉峪关市环境保护局环境质量概述2013年,我市空气质量综合评定为二级,优良天数330天。
地表水、地下水、生活饮用水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区域环境噪声及道路交通干线噪声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环境质量状况一、水环境(一)地表水我市地表水主要包括北大河嘉峪关段和黑山湖水库。
北大河嘉峪关段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标准,达标率100%,水质状况为优。
黑山湖水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标准,达标率100%,水质状况为优。
总体与2012年地表水水质比较无明显变化。
(二)地下水嘉峪关水源地四号井、新城镇野麻湾七组、文殊镇双泉地下水水质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中的Ⅱ类标准,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地下水质综合评价为优。
(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集中式饮用水源北大河和嘉峪关水源地各项指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Ⅱ类标准,水质综合评价为优。
与2012年相比,水质基本无变化,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稳定。
(四)废水全市排放废水3502万吨,比上年增加1061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2659.11万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2026吨,氨氮624吨;生活污水排放842.77万吨,污水中化学需氧量423吨,氨氮34吨。
酒钢集团公司和嘉峪关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稳定。
二、空气环境(一)城市空气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093㎎/m3、0.030㎎/m3、0.022㎎/m3。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与2012年持平,可吸入颗粒物为全年首要污染物,比2012年上升25.7%。
空气污染指数好于二级的天数为330天,占全年天数的90.4%。
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2013年,全国废水排放量695.4亿吨,比上年增加1.5%。
工业废水排放量209.8亿吨,比上年减少5.3%;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0.2%,比上年减少2.1个百分点。
2013年,全国工业废水中石油类排放量1.7万吨,比上年增加0.4%;挥发酚排放量1259.1吨,比上年减少15.0%;氰化物排放量162.0吨,比上年减少5.7%。
工业废水中重金属汞、镉、六价铬、总铬、铅及砷排放量分别为0.8吨、17.9吨、58.1吨、161.9吨、74.1吨和111.6吨,重金属污染物分别比上年减少27.3%、33.0%、17.5%、14.2%、23.7%和12.6%。
表2-2 全国工业废水中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排放量单位:吨工业废水中汞排放量前3位省份依次为湖南、广西和甘肃,3个省份工业废水汞排放量为0.4吨,占全国废水汞排放量的54.0%。
工业废水中镉排放量前3位的省份依次为湖南、江西和甘肃,3个省份工业废水镉排放量为9.9吨,占全国工业废水镉排放量的55.6%。
工业废水中六价铬排放量前3位的省份依次为江西、湖北和浙江,3个省份工业废水六价铬排放量为35.0吨,占全国废水六价铬排放量的60.2%。
工业废水中总铬排放量前3位的省份依次为河南、广东和浙江,3个省份工业废水总铬排放量为70.7吨,占全国废水总铬排放量的43.7%。
工业废水中铅排放量前3位的省份依次为湖南、甘肃和广西,3个省份工业废水铅排放量为38.5吨,占全国废水总铬排放量的52.0%。
工业废水中砷排放量前3位的省份依次为湖南、江西和西藏,3个省份工业废水砷排放量为60.8吨,占全国废水砷排放量的54.4%。
行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情况2013年,重金属(汞、镉、六价铬、总铬、铅、砷)排放量位于前4位的行业依次为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4个行业重金属排放量为307.2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重金属排放量的72.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13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2014年3月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2013BEIJING ENVIRONMENTAL STATEMENT2013年,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北京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的决策部署,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环境质量的新期待,将环境保护工作摆在首都建设和发展大局中更加重要的位置,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全市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打响了治理空气污染的攻坚战,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单位施治、全民参与、社会监督、区域联动的新格局,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3年,不利气象条件频发、区域污染加剧,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带来较大污染“增量”,经过全市共同努力,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比上年分别下降7.25%、6.29%、4.30%和3.80%,提前两年动态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污染减排任务;大气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和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全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 2.5)年平均浓度值为89.5微克/立方米, 超过国家标准156%;二氧化硫(SO 2)年平均浓度值为26.5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标准;二氧化氮(NO 2)年平均浓度值为56.0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40%; 可吸入颗粒物(PM 10)年平均浓度值为108.1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54%。
全市空气中一氧化碳(CO)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浓度值为3.4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标准;臭氧(O 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的第90百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值变化趋势*空气质量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 B 3095-2012)规定的二级标准和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 J 663-2013)进行评价。
2014年“6·5”世界环境日主题:思前、食后、厉行节约,减少你的耗粮足迹 2014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向污染宣战《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概要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提出了10条35项综合治理措施。
全国新增72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已有海南、黑龙江等16个省(区)开展生态省(区)建设,1000多个市(县)开展生态市(县)建设。
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下放25类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权限。
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全国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183万人(次),检查企业81万家(次),查处环境违法问题及风险隐患近1万个。
2013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352.7万吨,比上年下降2.9%;氨氮排放总量为245.7万吨,比上年下降3.1%。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043.9万吨,比上年下降3.5%;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2227.3万吨,比上年下降4.7%。
全国环境质量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全国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等十大水系的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71.7%、19.3%和9.0%。
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水质为优,长江和浙闽片河流水质良好,黄河、松花江、淮河和辽河为轻度污染,海河为中度污染。
在监测营养状态的61个湖泊(水库)中,富营养状态的湖泊(水库)占27.8%,其中轻度富营养和中度富营养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26.2%和1.6%。
在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和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9.6%。
二、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一般。
一、二类海水点位比例为66.4%,三、四类海水点位比例为15.0%,劣四类海水点位比例为18.6%。
四大海区中,黄海和南海近岸海域水质良好,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一般,东海近岸海域水质极差。
9个重要海湾中,辽东湾、渤海湾和胶州湾水质差,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和珠江口水质极差。
2013年郴州市环境质量公报2013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紧紧围绕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目标,突出工作重点,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各项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全市环境质量稳中有升,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个别断面出境水质超标现象得到控制,没有发生大的污染事故,空气、水质和噪音控制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郴州作出了贡献。
但是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监管能力亟待加强。
历史遗留问题、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减排工作压力较大,环保工作任重道远。
1.0 水环境2013年,通过对分布在耒水、舂陵江、永乐江、武水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47个水质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表明:达到水域功能区划要求的断面为43个,断面功能达标率为91.5%,与2012年持平。
总的来看,郴州市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劣Ⅴ类水质仅限于舂陵江等局部水域。
我市地表水主要表现为氨氮和有机物污染,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废水为其主要来源,矿业开发利用较频繁的局部水域则重金属污染突出。
1.1 水环境状况1.1.1 城镇生活饮用水源2013年,郴州市城区和各县(市)(黄岑水库除外)生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黄岑水库总磷超标二次,年均值监测结果没有达到饮用水标准要求。
全市11个饮用水源地中小东江、龙虎洞水库、长河水库水质年均值达到Ⅰ类水质标准,山河水库、肖家山水库、方元水库、盘江水库、大源水库、城关松山村、永兴大坝水质年均值达到Ⅱ类水质标准,黄岑水库水质年均值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1.1.2 主要水系地表水1、耒水干流及其支流耒水干流:11个监测断面中,Ⅰ类水质断面2个,占18.2%;Ⅱ类水质断面5个,占45.4%;Ⅲ类水质断面4个,占36.4%。
耒水支流郴江:5个监测断面中,Ⅱ类水质断面1个,占20.0%;Ⅲ类水质断面2个(燕泉河冲口路与五岭大道交汇处桥),占40.0%;Ⅴ类水质断面2个(梁家湾、燕泉河冲口路与五岭大道交汇处桥),占40.0%。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3年)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围绕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治理三项重点工作,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
与2012年相比,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93%、氨氮排放量下降3.1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48%、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4.72%。
但是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风险不断凸显,污染治理任务仍然艰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95.4亿吨。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9.8亿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485.1亿吨。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352.7万吨,其中,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319.5万吨、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125.8万吨、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889.8万吨。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245.7万吨。
其中,工业源氨氮排放量为24.6万吨、农业源氨氮排放量为77.9万吨、城镇生活氨氮排放量为141.4万吨。
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043.9万吨。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835.2万吨、城镇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08.5万吨。
全国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2227.4万吨。
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545.6万吨、城镇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为40.7万吨、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为640.6万吨。
全国废气中烟(粉)尘排放量1278.1万吨。
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094.6万吨、城镇生活烟尘排放量为123.9万吨、机动车烟(粉)尘排放量为59.4万吨。
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2.8亿吨,综合利用量20.6亿吨,贮存量4.3亿吨,处置量8.3亿吨,倾倒丢弃量129.3万吨,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2.2%。
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3156.9万吨,综合利用量1700.1万吨,贮存量810.8万吨,处置量701.2万吨,全国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为74.8%。
2013年环境质量公报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状况经省主管部门核定,与上年相比,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3.45%、2.79%、2.80%和8.84%。
截至2013年底,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量分别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任务的112.3%、105.1%、64.0%和108.1%。
措施与行动制定实施《青岛市2013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项目计划》,以烟气脱硝、锅炉低氮燃烧改造、烟气旁路拆除、机动车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和畜禽污染治理为重点,组织实施了53个废气和149个废水污染物减排项目。
按季调度、通报列入重点减排项目进展情况,强化污染减排在全市科学发展考核中的作用,继续实施《青岛市“十二五”期间污染物减排和环境改善考核奖励办法》,保障了年度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
大气环境状况1.环境空气质量2013年是我市正式实施国家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第一年。
按照新标准评价,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6天,优良率为72.9%。
二级及以上天气中,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的天数192天,占56.8%,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天数125天,占37.0%。
市区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为0.054、0.040、0.107、0.066毫克/立方米。
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037、0.031毫克/立方米。
自2013年11月起,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黄岛区(以下简称四市一区)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发布监测数据。
四市一区11—12月空气质量优良率范围为44.3%—60.0%。
受区域性雾霾和大气扩散条件的影响,全年市区共出现五级(重度污染)以上天气23天,均出现在冬季采暖季节,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
2013年中国环境公报【篇一:【环保部】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自然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2014-06-05状况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生态环境质量2012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一般”。
2461个县域中,“优”、“良”、“一般”、“较差”和“差”的县域分别有346个、1155个、846个、112个和2个。
生态环境质量以“良”和“一般”为主,约占国土面积的67.2%。
生态环境质量“优”和“良”的县域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及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一般”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部、内蒙古中部和青藏高原,“较差”和“差”的县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2(2因遥感解译工作量大,且受数据收集时间所限,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较其他环境要素滞后一年。
)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中国具有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其中森林类型212类、竹林36类、灌丛类型113类、草甸77类、荒漠52类。
中国淡水水域生态系统复杂,湿地有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5类,近海有黄海、东海、南海和黑潮流域4个大海洋生态系统,近岸海域分布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河口、海湾、泻湖、岛屿、上升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海底古森林、海蚀与海积地貌等自然景观和自然遗迹。
在人工生态系统方面,主要有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人工草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等。
在物种多样性方面,中国拥有高等植物34792种,其中苔藓植物2572种、蕨类2273种、裸子植物244种、被子植物29703种。
此外,几乎拥有温带的全部木本属。
中国约有脊椎动物7516种,其中哺乳类562种、鸟类1269种、爬行类403种、两栖类346种、鱼类4936种。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共420种,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华南虎、扬子鳄等数百种动物为中国所特有。
已查明真菌种类10000多种。
《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文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沉着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治理三项重点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环保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
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提出了10条35项综合治理措施。
文件印发实施后,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分解落实责任。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气十条》重点任务部门分工方案,有关部门制定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十条》的实施细则,与各省(区、市)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
25个省(区、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落实《大气十条》实施方案。
二是建立协作机制。
建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和全国大气污染防治部际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部门协作配合。
三是加强综合治理。
落实重点行业整治、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机动车污染治理等措施。
四是出台配套政策。
出台了环保电价、专项资金、新能源汽车补贴、油品升级价格等6项配套政策,发布了18项污染物排放标准、9项技术政策、19项技术规范。
五是完善监测预警应急体系。
出台了加强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工作的政策文件,实时发布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区”地级及以上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等74个城市细颗粒物(PM2.5)等监测数据,并开展空气质量状况排名;新增87个城市具备PM2.5监测能力,于2014年1月1日起发布实时监测数据。
北京、上海及京津冀区域初步建成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
六是强化保障措施。
中央财政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013年安排50亿元支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治理项目。
启动实施“清洁空气研究计划”。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3年)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围绕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治理三项重点工作,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
与2012年相比,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93%、氨氮排放量下降3.1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48%、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4.72%。
但是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风险不断凸显,污染治理任务仍然艰巨。
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95.4亿吨。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9.8亿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485.1亿吨。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352.7万吨,其中,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319.5万吨、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125.8万吨、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889.8万吨。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245.7万吨。
其中,工业源氨氮排放量为24.6万吨、农业源氨氮排放量为77.9万吨、城镇生活氨氮排放量为141.4万吨。
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043.9万吨。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835.2万吨、城镇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08.5万吨。
全国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2227.4万吨。
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545.6万吨、城镇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为40.7万吨、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为640.6万吨。
全国废气中烟(粉)尘排放量1278.1万吨。
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094.6万吨、城镇生活烟尘排放量为123.9万吨、机动车烟(粉)尘排放量为59.4万吨。
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2.8亿吨,综合利用量20.6亿吨,贮存量4.3亿吨,处置量8.3亿吨,倾倒丢弃量129.3万吨,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2.2%。
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3156.9万吨,综合利用量1700.1万吨,贮存量810.8万吨,处置量701.2万吨,全国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为74.8%。
镇江市2013年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发布《镇江市2013年环境状况公报》。
镇江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刘正泰2014年6月5日综述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环保重点工作。
全年地表水优于Ⅲ类水的比例为66.1%,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例达到61.1%(按AQI统计);长江干流水质保持在优良状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环境功能区噪声达标率为100%。
总体来看,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部分环境指标有所改善。
一、空气环境(一)废气排放情况2013年,全市工业煤炭消耗总量为2304.7472万吨,其中燃料煤消耗量为2238.7632万吨;燃料油(不含车船用)消耗量为1.4604万吨。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2722.8226亿立方米,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63186.1484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70572.4834吨,烟(粉)尘排放量为20411.5798吨。
(二)城市和城镇空气镇江市区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优于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分别为42微克/立方米、124微克/立方米、72微克/立方米,劣于国家二级标准。
一氧化碳日均浓度范围为0.082-4.67毫克/立方米,日均值超标率为0.1%。
臭氧日1小时最大浓度范围为11-274微克/立方米,超标率为1.2%;最大8小时均值浓度范围为9-213微克/立方米,超标率为1.8%。
丹阳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分别为21微克/立方米、30微克/立方米,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85微克/立方米,劣于国家二级标准。
句容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分别为25微克/立方米、32微克/立方米,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85微克/立方米,劣于国家二级标准。
2013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2013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2014-04-10)今天,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发布了《2013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对2013年首都环境状况进行了总结和回顾。
《公报》显示,2013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下降,提前两年动态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污染减排任务,但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大幅超出环境容量;大气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和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生态环境状况同比基本持平,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总体来说,2013年,北京市各项环境质量保障工作稳步推进,但环境质量的改善仍面临艰巨挑战。
一、空气中PM2.5超标最为严重;水、声、辐射、生态环境保持稳定。
空气质量南北差异大,PM2.5污染凸显。
2013年是本市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全面开展6项污染物监测的第一年,《公报》首次按新标准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评价空气质量。
监测结果表明,本市空气中6项污染物有两项达到国家标准,分别是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26.5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浓度3.4毫克/立方米;四项污染物超标,分别是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每立方米89.5微克/立方米, 超标156%,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56.0微克/立方米,超标40%;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108.1微克/立方米,超标54%,臭氧(O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第90百分位浓度183.4微克/立方米,超标14.6%。
PM2.5成为超标最为严重的污染物。
按照国家技术规范规定的趋势评价方法评价,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多年变化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五年以来,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仍为显著下降趋势,二氧化氮持平。
从空间分布看,全市空气质量南北差异显著。
位于北部、西北部的生态涵养发展区好于其他区域。
概 述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环保规划、污染减排和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年。
本市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发展和以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的理念,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服务转型、务实为民、严格监管、协同推进”的原则,凝聚精神,转变作风,创新开拓,扎实推进,各项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作为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实施的第一个完整年度,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为66.0%;水环境质量总体较上年有所改善;区域环境噪声达到标准要求;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
环境质量状况水环境质量2013年,上海市水环境质量总体较2012年有所改善。
黄浦江根据上海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和相应的水质控制标准,黄浦江淀峰和松浦大桥2个断面水质控制标准为II类水,临江断面水质控制标准为III类水,南市水厂、杨浦大桥和吴淞口3个断面水质控制标准为IV类水。
与2012年相比,2013年黄浦江总体水质状况有所改善,上游至下游6个断面的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下降8.8%、12.7%、18.4%、13.5%、12.7%和8.5%。
近5年的监测数据表明,黄浦江总体水质状况基本保持稳定,2013年有所改善。
1.000.000.501.502.00淀峰松浦大桥临江南市水厂杨浦大桥吴淞口图1 2009~2013年黄浦江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苏州河根据上海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和相应的水质控制标准,苏州河白鹤断面水质控制标准为IV类水,黄渡、华漕、北新泾桥、武宁路桥和浙江路桥5个断面水质控制标准为V类水。
与2012年相比,2013年苏州河总体水质状况基本持平,其中浙江路桥和白鹤断面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下降7.3%和6.4%,武宁路桥和北新泾桥断面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上升8.4%和6.0%,黄渡和华漕断面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基本持平。
近5年的监测数据表明,苏州河总体水质基本持平。
1.000.000.501.50白鹤黄渡华漕北新泾桥武宁路桥浙江路桥图2 2009~2013年苏州河水质综合污染指数长江口根据上海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和相应的水质控制标准,长江口水域水质控制标准为II类水。
2013年度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一、综述(一)环境质量概况2013年,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
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超过二级标准;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主要河流中下游氨氮、总磷等指标超标,其它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东部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达到国家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西部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劣于第四类标准;城市声环境处于轻度污染水平;辐射环境处于安全状态。
(二)环境保护与建设全市人居环境工作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建设美丽深圳为目标,深化环境形势分析,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行动和鹏城水更清行动,全面加快细颗粒物治理,推行主要河流治理“河长制”,顺利通过省人大淡水河、石马河污染整治第三方评估,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机制和指标体系,推进治污保洁工程,推行环境审批制度改革,开展重点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贯彻“两高”司法解释,建立环境污染犯罪查处移送机制,深港、深莞惠环保合作形成合力,宜居生态建设不断深化,污染减排成效显著,全市主要人居环境指标保持较好水平。
二、环境空气(一)环境空气质量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 )达到国家一级(优)和二级(良)的天数共324天,占全年监测有效天数(364天)的89.0%(见图1);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见图2)。
图1 2013年深圳市空气质量级别天数183天5天35天141天臭氧17.3%细颗粒物27.0%二氧化硫4.1%可吸入颗粒物19.9%一氧化碳9.0%二氧化氮22.8%图2 2013年全市环境空气六项污染物负荷系数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一氧化碳浓度日平均值和臭氧浓度小时均值达到二级标准天数比例分别为100%、97.8%、98.1%、90.4%、100%和99.6%。
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11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1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8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9.6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1.6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日平均浓度为1.2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0.2毫克/立方米;臭氧小时平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微克/立方米。
2013环境公报
淡水环境
长江流域水质良好。
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9.4%、7.5%和
3.1%。
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长江干流水质为优。
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00.0%。
长江主要支流水质良好。
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5.6%、
10.2%和4.2%。
长江流域的城市河段中,螳螂川云南昆明段、府河四川成都段和釜溪河四川自贡段为重度污染。
黄河流域轻度污染。
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58.1%、25.8%和
16.1%。
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
量。
黄河干流水质为优。
Ⅰ~Ⅲ类和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92.3%和7.7%。
黄河主要支流为中度污染。
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33.3%、
38.9%和27.8%。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
黄河流域的城市河段中,总排干内蒙古巴彦淖尔段,三川河山西吕梁段,汾河山西太原段、临汾段、运城段,涑水河山西运城段和渭河陕西西安段为重度污染。
地下水
2013年,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监测点总数为4778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800个。
水质优良的监测点比例为10.4%,良好的监测点比例为26.9%,较好的监测
点比例为3.1%,较差的监测点比例为43.9%,极差的监测点比例为15.7%。
主要
超标指标为总硬度、铁、锰、溶解性总固体、“三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氨
氮)、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等。
状况
2013年,中国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近岸海域水质一般。
全海海域
2013年,中国全海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全国海域面积的95%。
近岸海域
2013年,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一般。
一、二类海水点位比例为66.4%,比上年下降3.0个百分点;三、四类海水点位比例为15.0%,比上年上升3.0个百分点;劣四类海水点位比例为18.6%,与上年持平。
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