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发现了正电和负电以及电荷守恒定律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电学史上的富兰克林电学史上的富兰克林,指的是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他是18世纪著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和政治家。
在电学史上,富兰克林因其对电学的贡献而被人们铭记,他的实验和研究对电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富兰克林在电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以及其对电学发展的影响。
本杰明·富兰克林生于1706年,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
富兰克林对各种自然现象都有浓厚的兴趣,他曾进行过许多实验,探索了当时人们尚未了解的物理现象。
他对电学的研究是他最著名的成就之一。
通过这次风筝实验,富兰克林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闪电实际上就是一种电。
他首次将电与闪电联系起来,并提出了“正电”和“负电”的概念,为后来电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富兰克林还设计了一种名为“富兰克林罐”的装置,用来收集和储存静电,这项发明对当时的电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除了风筝实验外,富兰克林还进行了许多其他电学实验,他的研究成果为电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的努力下,电学逐渐从一门神秘的领域演变为一门科学的学科,为后人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富兰克林对电学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的科学研究上,同时他还致力于将电学知识推广给大众。
他在1751年创办了美国第一份科学期刊《宾夕法尼亚医学、物理学和美国社会的研究》(The Pennsylvania Gazette)的一期刊物,并在其中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电学研究成果。
他还撰写了一本名为《电学基础》(Experiments and Observations on Electricity)的著作,向读者介绍了当时的电学理论和实验方法。
通过这些作品的普及,富兰克林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电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推动了电学理论的传播和发展。
富兰克林对电学提出的许多重要理论和实验成果对当时的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后世的电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是谁发现了正电和负电以及电荷守恒定律富兰克林用莱顿瓶做实验发现了正电和负电以及电荷守恒定律。
他让 A、B两人分别站在绝缘的箱子上,A摩擦一支玻璃棒,然后让B用肘部接触这根玻璃棒,并让A、B分别与站在地上的第三个人C相互接触。
结果发现A与C及B与C之间都有火花。
这说明A、B 两人都带电。
重复这个实验,但让A、B带电之后,先相互接触,然后再与C接触,结果都没有火花。
这说明A、B两人在相互接触后都不带电。
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富兰克林提出了单元电液理论,他认为平衡时电液以一定的比例存在于物质之中。
上述实验中,摩擦的作用使得A身上的某些电液转移到玻璃棒上,B与玻璃棒接触后又传到B身上,因此A 缺少电液,而B多余电液;A与B相互接触,又使多余电液传回到A身上,从而又使A、B 都带有正常数量的电液,既不多又不少,故不显电性。
在此基础上,富兰克林提出了正电与负电的概念:认为缺少电液,就带负电,用“-”号表示;多余电液就是带正电,用“+”号表示。
而且正负电荷可以相互抵消。
在此之前,人们只能定性地讨论“玻璃电”(摩擦玻璃棒所得的电)和“琥珀电”(摩擦琥珀所得的电),认为是两种电,而富兰克林把它们统一为一种电。
他提出的正、负电,不仅仅是符号上的改变,而且为定量研究电现象提供了一个基础,使得人们第一次有可能用数学来表示带电现象。
富兰克林还认为摩擦之所以起电,只能使电液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电不因摩擦而生,只是从摩擦者转移到了玻璃棒,摩擦者失去的电与玻璃棒获得的电严格相同”。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电荷守恒原理。
富兰克林的理论足以解释当时人们已知的绝大多数静电现象。
不过从现代观点看,所谓电液当然是不存在的,用它来解释电现象也是不正确的,但尽管如此,正、负电的概念和电荷守恒的原理至今仍为正确,一直延用至今。
富兰克林——正负电荷⏹人物简介: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又译班哲明·富兰克林、班杰明·富兰克林),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同时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
⏹电磁学成就:1.说明各种电现象的理论,最早提出电荷守恒定律2.揭开雷电现象的秘密,制作了避雷针3.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其他方面的成就:数学(创造了8次和16次幻方);热学(改良了取暖的炉子);光学(发明了老年人用的双焦距眼镜);发明了摇椅,避雷针,改进了路灯;最先绘制暴风雨推移图;发现人们呼出气体的有害性;最先解释清楚北极光;近代牙医之父;发现了感冒的原因;发明了颗粒肥料。
即能看清楚近处又能看清楚远处的事物;在气象上,最先绘制暴风雨推移图。
发现人们呼出气体的有害性;发明玻璃琴;最先解释清楚北极光;被称为近代牙科医术之父;最先组织了消防厅;创立了近代的邮信制度;创立了议员的近代选举法;发现了感冒的原因;发明了颗粒肥料;设计出夏天穿的白色亚麻服装;设计了最早的游泳眼镜和蛙蹼。
此外,他对气象、地质、声学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
⏹作用:1752年6月,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进行了著名的“费城风筝实验”,这个实验震撼了整个世界,它把天电、地电统一起来,对这种人们心目中最神秘、最可怕的自然现象进行了科学的解释。
它的成功给了富兰克林启发,后来他根据这个实验发明了早期的避雷针。
⏹影响:1.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2.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3.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人们对雷电的迷信⏹其他:1、政治: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美国第一位驻外大使(法国);制定了新闻传播法。
富兰克林——正负电荷⏹人物简介: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又译班哲明·富兰克林、班杰明·富兰克林),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同时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
⏹电磁学成就:1.说明各种电现象的理论,最早提出电荷守恒定律2.揭开雷电现象的秘密,制作了避雷针3.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其他方面的成就:数学(创造了8次和16次幻方);热学(改良了取暖的炉子);光学(发明了老年人用的双焦距眼镜);发明了摇椅,避雷针,改进了路灯;最先绘制暴风雨推移图;发现人们呼出气体的有害性;最先解释清楚北极光;近代牙医之父;发现了感冒的原因;发明了颗粒肥料。
即能看清楚近处又能看清楚远处的事物;在气象上,最先绘制暴风雨推移图。
发现人们呼出气体的有害性;发明玻璃琴;最先解释清楚北极光;被称为近代牙科医术之父;最先组织了消防厅;创立了近代的邮信制度;创立了议员的近代选举法;发现了感冒的原因;发明了颗粒肥料;设计出夏天穿的白色亚麻服装;设计了最早的游泳眼镜和蛙蹼。
此外,他对气象、地质、声学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
⏹作用:1752年6月,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进行了著名的“费城风筝实验”,这个实验震撼了整个世界,它把天电、地电统一起来,对这种人们心目中最神秘、最可怕的自然现象进行了科学的解释。
它的成功给了富兰克林启发,后来他根据这个实验发明了早期的避雷针。
⏹影响:1.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2.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3.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人们对雷电的迷信⏹其他:1、政治: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美国第一位驻外大使(法国);制定了新闻传播法。
电荷守恒电荷守恒定律是电力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电荷既不能被创建也不能被销毁,只能通过电荷的转移来改变。
最早提出电荷守恒定律的是物理学家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
他在19世纪初首次提出了这个定律,并发现它适用于所有已知的电力学实验和现象。
从那时起,电荷守恒定律一直被广泛接受,并成为电力学理论的基石。
电荷是一种基本粒子,它带有正或负的电荷量。
正电荷表示为+e,负电荷表示为-e,其中e是一个基本单位电荷,约等于1.602×10^-19库仑。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一个系统的总电荷量必须始终为常数。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物体失去了电荷,必然有另一个物体获得了相应数量的电荷。
电荷的守恒可以通过许多实验来验证。
例如,考虑一个封闭系统,其中包含一个带正电荷的物体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物体。
如果这两个物体发生接触,电荷会从正电荷转移到负电荷,直到两个物体的电荷相等。
这个过程被称为电荷的平衡转移,它遵守电荷守恒定律。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电荷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进行转移。
例如,在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使得正极和负极之间形成电荷差,从而产生电流。
然而,无论是哪种情况,总电荷量都保持不变。
电荷守恒定律不仅仅适用于宏观尺度的物体,也适用于微观尺度的粒子。
在粒子物理学中,粒子之间的电荷转移是通过交换电子进行的。
例如,正电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而电子是带负电荷的粒子。
当一个正电子与一个电子发生碰撞时,它们可以交换电子,从而改变它们的电荷状态。
但是,所有粒子的电荷总和必须保持不变。
电荷守恒定律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电力学中,它也对其他学科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化学反应中,电荷守恒定律是质子转移的基础,决定了反应的进行和氧化还原的过程。
在核物理学中,电荷守恒定律是核反应和放射性衰变的基础。
总之,电荷守恒定律是电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电学史上的富兰克林本文介绍了电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是美国的物理学家、政治家和发明家,他对电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富兰克林出生于1706年,是一位多产而多才的科学家。
他的电学研究开始于1740年代,当时他对静电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对电的“双层理论”的研究。
富兰克林发现,电有正负两种极性,这一发现对后来电流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富兰克林的静电实验中,他使用了著名的风筝实验。
他将一根金属杆装到一束线上,顶端绑上一块帆布制成的风筝。
在风筝的线上,富兰克林连接了一个钥匙,并放置在一个帆布制成的遮阳伞下。
当风筝升空时,富兰克林观察到了钥匙上产生的电流。
这个实验首次证明了天空中存在着电荷并可以从中获取电。
富兰克林还进行了一系列关于电的实验,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
他发现,电的导体和绝缘体是不同的,导体可以传导电流,而绝缘体则不能。
这个发现对后来电路设计和电器制造领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富兰克林还提出了“电体”的概念,即物质中存在着一种被称为“电流”的物质,通过这种物质的流动形成电。
富兰克林的贡献不仅限于电学领域。
他还是美国独立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参与了起草《独立宣言》,并多次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
他还开创了许多实用的发明,例如闪电杆和双镜头眼镜等。
富兰克林对电学的研究和贡献成为了后来电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他的“双层理论”和风筝实验启发了许多科学家继续研究和发展电学。
他的实验和理论验证了电学的真实存在,并为电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富兰克林是电学史上一个杰出且多才多艺的人物。
他的贡献深刻影响了电学领域的发展,并对科学、技术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电学史上的富兰克林本文要谈到的“富兰克林”是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他在电学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既是电学实验的开拓者,也是电学理论的奠基人。
富兰克林的生平事迹众所周知,这里仅简单提一下。
他于1706年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波士顿。
由于家庭贫困,他只接受了基本的教育,但他自学甚多,爱好广泛,涉猎天文学、气象学、文学等领域。
1730年代开始,他开始从事出版业,并创办《宾夕法尼亚报》等多份报刊。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成为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重要政治家。
富兰克林在电学领域的贡献主要集中在18世纪中叶。
当时,人们对电的认识还很肤浅,只知道有些物体会被擦后带电,但不知道电是什么,也不知道电的本质。
富兰克林根据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推论,对电的本质做出了一些独特的假设。
他认为,电是一种流体,一些物体含有正电流体,另一些物体含有负电流体,两种流体之间会相互作用,产生静电现象。
为验证自己的假设,富兰克林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实验。
例如,他在一场停电前的雷暴中,用一根棒子带上金属钥匙和一根丝线,将棒子悬挂在窗户旁边,等着雷电击中。
当电击中棒子后,他发现钥匙带着电荷被吸附在棒子上。
这一实验表明,自然界中存在带电的流体,并有正电和负电之分。
另一个富兰克林的实验是闪电实验。
他想知道闪电是什么,是否也是由电流体构成的。
于是他在一场雷暴中,用一根钥匙通过绳子与风筝相连,让风筝舞动在空中。
当一道闪电通过钥匙和风筝时,富兰克林感受到了一阵灼热,但他幸运地逃过一劫。
这个实验证明了闪电就是电,而不是火球或其他物质。
富兰克林的电学实验不仅为电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电学应用的探索。
例如,在他的帮助下,人们开发出了静电机、避雷针等电学设备,这些设备推动了工业时代的到来。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富兰克林对于电学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理论层面,还包括他的教育普及工作。
他在晚年时,成立了美国第一个科学学会——美国哲学会,一方面为科学家提供了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另一方面也为普通人提供了了解科学知识和进步的机会。
电学史上的富兰克林在电学史上,富兰克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本文将介绍富兰克林在电学领域的贡献和影响。
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是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涉猎广泛,对物理、化学、电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在电学领域,富兰克林的实验和理论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富兰克林最著名的实验之一就是风筝实验。
据传说,富兰克林在一次闪电风暴中,用风筝试图吸引闪电,并通过绳子将其传导至地面。
这个实验被认为是第一次证明了闪电是一种电现象,并为后来的电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虽然这个故事可能有些夸张和传奇化的成分,但事实上,富兰克林通过一系列实验和观察,确实发现了闪电和静电有着某种联系,从而为电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风筝实验之外,富兰克林还进行了许多其他与电学相关的实验。
他提出了“正电”和“负电”的概念,将静电现象归结为物质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
这种双极性的观念为后来的电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富兰克林还在实验中发现了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提出了“电荷自由流动”的假设,为电流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理论方面,富兰克林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提出了“电荷守恒定律”,认为电荷可以由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但总电荷数量不会改变。
这一理论对后来电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电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向。
在电学史上,富兰克林是一位重要的先驱和奠基人。
他的实验和理论为电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后人探索电学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富兰克林的成就和贡献,不仅使他成为电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电学史上的富兰克林富兰克林(1706-1790)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发明家,同时也被视为电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众多成就不仅在美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对电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富兰克林在电学史上的贡献的探讨,来了解这位杰出人物对电学发展的重要性。
富兰克林在电学史上最为人熟知的贡献之一就是关于电的研究。
在18世纪,电学还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于电的本质和性质知之甚少。
而富兰克林通过一系列实验,成功地揭示出了正负电荷的概念,并提出了“电荷守恒”定律。
他的实验表明,电荷可以被转移和积累,同时不会被创造或者毁灭。
这一重要发现为后来电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对电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富兰克林还以其众多的实验和发明,为电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发明了富兰克林炉,这是一种通过摩擦产生的静电机,用来研究电荷和电流。
他还进行了关于闪电的研究,据说甚至速称为了“闪电之父”。
通过他的研究,提出了保护建筑物和人们免受闪电伤害的方法,这对于电学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富兰克林在电学史上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的著作。
他写了一本名为《关于电学理论和实践的一些新的想法》的书,这是关于电学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于电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著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同时也为后来电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富兰克林还通过其广泛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影响,为电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通过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社会活动,促进了电学研究和技术的应用。
他倡导电学研究的重要性,并为电学研究提供了资金和资源支持,帮助了众多的电学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展了他们的研究工作。
富兰克林在电学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的研究成果、发明创造、著作和社会影响,都为电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成就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电学领域,同时也为后来的电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问苍天巧借雷电向暴君争取民权富兰克林及其电荷守恒定律和电的本质的发现从远古开始,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有对电、磁现象观察的记载。
16世纪后半叶以 后,实验风气逐渐兴起,人们发明了产生电荷和储存电荷的起电机、莱顿瓶,发现了电 流,制成了最早的电源一一电堆。
这不仅加深了人们对电现象和磁现象的认识,并且为进 一步探索电磁现象的规律作好了物质准备。
在静电学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提到一位美国物理学家的重要贡献,那就是本节的主人公一一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1706-1790)一个贫穷的制烛工人家庭,在家里十七个孩子中排行 是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同时也是出版商、印刷 商、、、;更是杰出的及。
他是时重要的领导人之 与了多项重要文件的草拟,并曾出任美国驻大使,成 法国支持美国独立。
富兰克林富兰克林的初期创造才能表现在许多发明上,尤 的是改进火炉和双焦眼镜。
但他的最大成就是在电学方面, 是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
1746年,居于美国费城的富兰克林收到了英国皇家学会朋友赠送 的一只莱顿瓶及使用方法,这样莱顿瓶带来的电学知识很快就传播到了北美。
富兰克林利 用莱顿瓶做了大量的静电方面的实验,他发现,两个带有不同性质电荷的带电体相互接触 后可以呈现中性。
根裾这种相消性和数学上的正、负数的概念,他把“阳电”称为正电,把“阴电”称为负电,并进一步从电荷的相消性,推出如下结论 :①正电和负电,在本质上 不应有什么差别;②摩擦起电过程中,总是形成等量的异种电荷;③摩擦起电过程中,一 方失去的电荷与另一方得到的电荷在数量上相等。
于是,在上述推论的基础上,他总结出 一个普遍的原理: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不过是从某一个带电体转移到另外一个 带电体;在电荷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是不变的。
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的最原始的表述 方式。
电荷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一条比较普遍的守恒定律,富兰克林为电磁学大厦建立了 第一块颇为重要的奠基石。
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是一位美国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作家和发明家。
在电学领域,他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其中之一就是命名了正负电荷。
18世纪中期,科学家们对电现象产生了浓厚兴趣。
当时,人们已经发现了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尚未明确区分电荷的性质。
1747年,富兰克林开始进行一系列关于电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他发现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有一种电荷,而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有一种相反的电荷。
富兰克林意识到这两种电荷之间存在一种奇妙的相互作用:当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时,两者之间会相互吸引;而当两者距离较远时,则会相互排斥。
富兰克林据此推测,这两种电荷具有不同的性质。
1754年,富兰克林在《哲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电荷性质的论文,提出了正负电荷的概念。
他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将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这一命名至今仍在使用。
富兰克林的这一发现为电学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后来,科学家们对电荷的性质和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推动了现代电学的发展。
可以说,正是因为富兰克林对电荷的命名和早期研究,才使得电学成为了现代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富兰克林命名正负电荷的故事富兰克林命名正负电荷的故事在18世纪,电学是一个新兴的领域,科学家们对电的性质和行为还知之甚少。
本故事的主角,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作家和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
他是第一位将电荷命名为正和负的人,为电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故事发生在1772年的某天,富兰克林正在自己的实验室里进行着一系列电学实验。
他已经开始研究电荷和静电现象数年,但仍然对其中的原理和规律感到困惑。
就在这个时候,富兰克林的好友约瑟夫·普里斯特利赫也在城里度假。
他是一位有着相当丰富电学知识的科学家,两人经常一起探讨科学问题。
富兰克林决定向普里斯特利赫请教一些电学方面的问题。
于是,他亲自去拜访了普里斯特利赫的住所,希望能从他那里获得一些有用的启示。
富兰克林并不知道,他的来访恰好给了普里斯特利赫一个展示自己新发现的机会。
当富兰克林到达普里斯特利赫的住所时,他被眼前所见吓了一跳。
普里斯特利赫的实验室里摆满了各种电学仪器,看起来非常繁忙。
“本,你来得正好,”普里斯特利赫高兴地说道,“我正准备向你展示一项新发现。
”“哦?请告诉我更多!”富兰克林立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在我的实验中,我发现了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
我发现当两个物体发生摩擦时,一个物体会失去一些电荷,并将其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这种现象似乎与你之前研究的静电现象有些相似。
”“这听起来很有趣!”富兰克林感到非常兴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我还没有完全理解这一现象的规律,但我发现当两个物体发生摩擦时,一个物体会带有正电荷,而另一个物体则会带有负电荷。
这样,我可以用正和负来描述电荷的性质。
”富兰克林思考了一会儿,然后点了点头,“这个发现非常重要!我之前一直将电荷看作是一种‘流体’,但这个描述并不够准确。
用正和负来描述电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学现象。
”“我非常赞赏你的这个发现,普里斯特利赫,”富兰克林补充道,“我觉得我们应该保持这个描述。
我们可以将失去了电荷的物体称为正电荷,而获得了电荷的物体称为负电荷。
【物理知识点】谁发现了并利用了电
富兰克林发现了并利用了电。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发明家,通过风筝-雷电试验,证明了闪电的本质是电。
并发明了避雷针。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富兰克林对物理学的贡献主要在电学方面,是探索电学的先驱者之一。
富兰克林发现了并利用了电。
1752年6月,自学有成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做了一个古今闻名的风筝实验;他与儿子在雷雨中放风筝,将空中的闪电吸引过来,在风筝线另一端捆绑的一只金属钥匙与富兰克林的手之间,产生一系列的电花,他同时感受到麻电的滋味,这证实了闪电是电的一种现象。
富兰克林又做实验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即在任何孤立系统里,总电量不变。
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
他借用了数学上正负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
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电荷的基本概念与性质电荷,是物体所具有的基本性质之一。
它是物质微观粒子中的一种属性,表征物体与电磁相互作用的程度。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它们之间相互吸引,相同电荷之间相互排斥。
本文将从电荷的基本概念以及电荷的性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 电荷的基本概念电荷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物理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提出。
根据实验可知,当物体摩擦时,会发生电荷的转移。
富兰克林将所发现的现象归纳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存在。
正电荷表示电荷的失去,而负电荷则表示电荷的获得。
2. 电荷的性质2.1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即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电荷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当两个物体发生摩擦时,一个物体失去的电荷等于另一个物体获得的电荷。
这一定律为电荷的转移和使用提供了基本规律,并在电磁学理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2 电荷的量子化电荷的量子化是指电荷的数值只能是电荷基本单位的整数倍。
电子的负电荷和质子的正电荷是电荷的最小单位,也是量子化电荷的基本单位。
根据普朗克常数和元电荷的比值,可以得出电荷的量子化公式。
2.3 电荷的作用力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库仑力。
根据库仑定律,两个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正电荷与负电荷之间相互吸引,正电荷之间、负电荷之间相互排斥。
库仑力是电磁相互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
2.4 电荷的传导性电荷的传导性是指电荷能够在导体中自由传输和流动。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能够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受力运动,从而导致电荷的传导。
导体的良好导电性使得电荷可以快速流动,并在电路中传输能量。
2.5 电荷的静电效应电荷的静电效应是指带电物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当带电物体靠近其他物体时,会产生静电感应,从而使得其他物体也带电,并发生相应的吸引或排斥现象。
静电效应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如电子设备的防静电措施等。
总结:本文对电荷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进行了阐述。
电荷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荷的正负性和电荷的转移现象。
是谁发现了正电和负电以及电荷守恒定律
富兰克林用莱顿瓶做实验发现了正电和负电以及电荷守恒定律。
他让 A、B两人分别站在绝缘的箱子上,A摩擦一支玻璃棒,然后让B用肘部接触这根玻璃棒,并让A、B分别与站在地上的第三个人C相互接触。
结果发现A与C及B与C之间都有火花。
这说明A、B两人都带电。
重复这个实验,但让A、B带电之后,先相互接触,然后再与C接触,结果都没有火花。
这说明A、B两人在相互接触后都不带电。
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富兰克林提出了单元电液理论,他认为平衡时电液以一定的比例存在于物质之中。
上述实验中,摩擦的作用使得A身上的某些电液转移到玻璃棒上,B与玻璃棒接触后又传到B身上,因此A缺少电液,而B多余电液;A与B相互接触,又使多余电液传回到A身上,从而又使A、B都带有正常数量的电液,既不多又不少,故不显电性。
在此基础上,富兰克林提出了正电与负电的概念:认为缺少电液,就带负电,用“-”号表示;多余电液就是带正电,用“+”号表示。
而且正负电荷可以相互抵消。
在此之前,人们只能定性地讨论“玻璃电”(摩擦玻璃棒所得的电)和“琥珀电”(摩擦琥珀所得的电),认为是两种电,而富兰克林把它们统一为一种电。
他提出的正、负电,不仅仅是符号上的改变,而且为定量研究电现象提供了一个基础,使得人们第一次有可能用数学来表示带电现象。
富兰克林还认为摩擦之所以起电,只能使电液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电不因摩擦而生,只是从摩擦者转移到了玻璃棒,摩擦者失去的电与玻璃棒获得的电严格相同”。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电荷守恒原理。
富兰克林的理论足以解释当时人们已知的绝大多数静电现象。
不过从现代观点看,所谓电液当然是不存在的,用它来解释电现象也是不正确的,但尽管如此,正、负电的概念和电荷守恒的原理至今仍为正确,一直延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