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1
- 格式:ppt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22
课题: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流程一:读一读(熟悉课标,明确目标)学习目标:第一次工业革命(1)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2)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3)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重点:瓦特与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对工业革命的理解及其影响流程二:划一划,填一填(粗读课文,把握重点)一、珍妮机的故事1、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部门,后来、等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有力的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的变化称为“”。
2、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时间:,标志:_____________发明“”。
二、瓦特和蒸汽机1、瓦特是人,于1785年改良____________,蒸汽机在许多部门投入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_____ __ ”。
三、火车的诞生:1、美国人富尔顿首先制造出了蒸汽机做动力的。
2、1814年,英国人___________利用蒸汽机发明了__________。
1825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此后,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工业革命的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已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
此后,、等国也都完成了工业革命,世界其他国家或早或晚都进行了工业革命。
4、工业革命的影响:(1)(2)(3)流程三:议一议,说一说(精读课文,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老师的问题:1.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2.珍妮机问世后在英国生产领域引起怎样的广泛影响?3.蒸汽机的改进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好处?4.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5.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我的问题:小组的问题:流程四:比一比,练一练(拓展提升,走近中考)精讲点拨: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是因为当时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1)在世界范围内英国最早确立资产阶级统治,这是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必要前提。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2)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3)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二:教材地位从17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代了封建势力,获得了政治统治权。
这些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进一步扩大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初步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从棉纺织部门开始(珍妮机的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汽船和火车机车问世;工业革命的影响。
2.能力的培养:①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思考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产生,提高辩证看待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②在掌握工业革命进程的基础上培养综合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①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是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
四、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和影响;瓦特改良蒸汽机。
难点: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通过比较鸦片战争中中英双方的舰船导入新课。
同一时期,中国还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阶段,而英国则是由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革命。
这次革命被恩格斯称为工业革命,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工业革命。
【探究新课】提出问题: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英国开始?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哪些前提条件?通过回顾已学知识和对本课的自学,学生归纳:英国最早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率先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教师补充:通过贩卖黑奴、殖民掠夺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必要条件,所以在英国首先发生是历史的必然,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呢?听了下面这个小故事,大家就会明白了。
考点:火车发明的时间、发明者和意义1.交通工具的发明:(1)轮船:美国人首先造出了用蒸汽作动力的轮船(当时人称“汽船”)。
(2)火车:发明的时间:1825年发明者: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旅行者号”。
火车发明的意义:铁路交通得到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进程:进程:棉纺织业(珍妮机)→冶金采矿业→动力革新(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交通运输业(史蒂芬孙的“旅行者号”机车、富尔顿的蒸汽轮船)易错微析轮船和火车出现的时间及动力机易错:美国人1807年首先造出了用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此后1825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它们都以蒸汽机作动力。
例题1下列发明的先后顺序是()①改良蒸汽机②珍妮机③火车④轮船A.②①④③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答案:A解析:①是在1785年,②珍妮机发明于18世纪60年代,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③火车在1825年试车成功,④轮船依据课文可知在火车发明之前,1807年,故选A。
例题2随着沪宁城际高铁、武广高铁、京沪高铁等高铁正式通车运营,标志着我国步入高速铁路时代。
饮水思源,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A.哈格里夫斯B.史蒂芬孙C.爱迪生D.瓦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火车的发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在交通领域,把人类带入了“火车时代”。
哈格里夫斯发明的是珍妮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瓦特改良蒸汽机,所以答案选B。
1.“有一位文学巨匠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有一位机械师的改良开启了工业时代的大门,有一位工程师的执着揭开了铁路时代的序幕。
”此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的人物是()A.莎士比亚B.牛顿C.史蒂芬孙D.瓦特2.下图是1825年9月史蒂芬孙设计制造的火车机车,它采用的动力机是()A.蒸汽机B.发电机C.电动机D.内燃机3.1851年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应包括()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C.铁路设备,蒸汽机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课程背景与基本信息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属于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主要内容为“工业革命时期的发展”。
1.2 课程基本信息•课时数:2课时(90分钟)•课型:新授课•授课形式:讲授与互动•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蒸汽时代”的到来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了解“蒸汽时代”在交通、通讯、生产等方面产生的巨大变化;•学会使用简单的图表、图形表达信息;2.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工业革命的浓厚兴趣;•倡导科学发展、技术创新的精神;•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进一步增进对世界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蒸汽时代”的到来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掌握“蒸汽时代”在交通、通讯、生产等方面产生的巨大变化。
3.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使用简单的图表、图形表达信息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工业革命时期背景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10分钟)1.教师播放PPT,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蒸汽时代”的到来。
2.教师简要介绍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4.2 讲授(5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蒸汽时代”的定义和特点。
2.教师介绍“蒸汽时代”在交通、通讯、生产等方面的发展。
3.教师基于PPT,让学生通过图表、图形的形式理解“蒸汽时代”对于经济和交通、生产等领域的重大意义。
4.3 练习(20分钟)1.教师为学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阅读文本并回答问题。
2.教师要求部分学生上台用图表、图形的形式呈现自己的答案,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4 作业布置(5分钟)根据所学内容,要求每个学生在课下完成一篇有关“蒸汽时代”的发展的论文,重点阐述技术创新的精神和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得到了全面提高。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蒸汽时代”的概念和意义有了更好的理解,特别是在图表和图形的运用上,学生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教学设计李占营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时间,掌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成就: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第一艘汽船建造、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
理解工业革命概念、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理解与认识瓦特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铁路交通发展的影响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并由此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归纳与认识历史问题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结合有关历史知识、资料对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进程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等进行思考、对比、分析和探究,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和知识结构。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各领域发明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科学创新的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发明家们在生活、工作实践中善于观察、思考、研究以及在发明创造中相互促进、学习等实例,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与思考的意识,学生认识到科学发明源于实践、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增强善于学习他人长处、互相学习与互相促进的意识。
(3)认识制度与创新的关系。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为祖国建设而学习的思想感情,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等。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瓦特与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影响。
2.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三、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与重点、难点的处理:本课学习主题是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发展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英国工业革命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2.直接原因:18世纪,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3.进程:①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被称为“珍妮机”的织布机;②178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
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用蒸汽作动力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轮船(当时称“轮船”)。
2.1825年,英国的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火车机车“旅行者号”。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开始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一、罪恶的“三角贸易”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等国都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2.路线:【出程】欧洲(携带工业产品)→【中程】非洲(用工业产品换取黑人)→美洲【回程】(把黑人卖做奴隶,把得到的金银和原料运回欧洲)3.影响:“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近亿的精壮劳力,奴隶贩子却大发横财,利润高达百分之几百。
很多人发财后,回到欧洲,把从黑奴身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1.形成过程:16世纪打败西班牙→17世纪打败荷兰→18世纪打败法国2.对印度的扩张和侵略(时间:17世纪)①机构:英国东印度公司②扩张步骤:建立沿海据点→在内地扩张→掠夺财富3.影响:英国人利用抢来的财富发展国内经济;殖民地也为英国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刺激工业的发展。
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战争一、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1.印度民族大起义背景:19世纪中期,印度三分之二的土地被英国侵占2.时间:1857-18593.1858年,章西女王领导起义军队,英勇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
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誓死不屈,最后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