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 格式:ppt
- 大小:731.50 KB
- 文档页数:14
秦始皇治理天下的措施
1. 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秦始皇实行了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统一了全国各地的书写和计量方式,以加强统一管理和控制。
2. 统一法律和行政制度:秦始皇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行政制度,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原则,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郡县,派遣官员管理,确保中央政权的控制。
3. 修建和扩建经济基础设施:秦始皇大力修建和扩建水利工程、道路、宫殿和官署,以改善社会经济条件,加强统治的基础。
4. 实行县官制和监察制度:秦始皇设立了县官和监察机构,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和反腐败工作,平抑了地方豪强势力。
5. 实行军队的县制和防线的修建:秦始皇将军队的管理权下放到县级,推行农兵制度,加强了军队的实力,增强了国家的安全。
6. 禁烟煤炭:秦始皇禁止私人开采和销售煤炭,以控制资源,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和统治。
7. 铸币和流通货币:秦始皇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铸造了一系列的金、银和铜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加强了国家财政。
这些措施使得秦始皇能够实现对天下的有效统治和控制,同时也为后来的统一大一统为治奠定了基础。
第十四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说课教师:庆阳市庆城县驿马中学李俊峰教材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3版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它既是中华文明发展到一个新时期的标志,也为后面六个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因为秦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统一,它所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本课在这一单元中又显然处于中心地位,因为第十三课叙述了秦的统一和秦朝的建立,而统一成果的维护、巩固需要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这些措施的采取一方面维护了国家统一,另一方面又暴露了秦始皇的专横、残暴。
正是这个专横、残暴导致了秦二世而亡,西汉王朝在吸取秦王朝教训的基础上又采取了进一步完善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从而使得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完全建立起来。
从现实意义上来看,学习本节可以使学生追溯中国社会制度的源头,加深对我国社会制度的进一步理解。
2.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本节课要使学生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根据这些要求,我制定了具体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
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及有关书籍,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秦始皇其人其事的了解,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任务、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思考“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把握历史情景;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历史情景,讨论课本相关问题;完成课后历史小论文的写作。
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并与他人合作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的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懂得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并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措施:⑴政治上:废分封,立郡县:创立中央集权制,自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事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⑵经济文化上;“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⑶思想方面:焚书坑儒⑷军事上:御匈奴,筑长城
★统一文字:小篆—后推广(隶书);货币标准样式:圆形方孔钱
★长城的起至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内容: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的三公(九卿)制;地方机构的郡县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秦朝统治者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代替了过去的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分封体制,国家直接管理人民,征收赋税,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这一政治体制为以后历代加以沿袭和发展,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车同轨——统一车辆形制。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加方便、快捷地调动军队,加强中央和地方的联系
★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不仅消除了六国遗留的陈迹,有利于巩固统一,加强统治,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焚书坑儒虽然加强了思想统治,有利于统一,但却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负面影响远远大于积极作用。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官职是世袭的;而郡县制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其官吏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
教学设计: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郡县制、皇帝、三公、、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和隶书、焚书坑儒、万里长城、圆形方孔铜钱2、能力目标① 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中的文物图片材料,具备一定的通过文物材料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② 通过对秦始皇和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史实的掌握,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秦始皇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废分封、立郡县难点:中央集权制的概念、“车同轨、书同文”与建立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关系。
课型:采用法庭辩论式的探究式教学方式课时:一课时教具学具①课本插图“秦始皇诏版铭文”、“秦官印印文”、自制投影胶片、“秦朝行政系统简表”、“秦统一文字”、挂图“秦长城示意图”、投影仪②多媒体课件基本教学思路本课教学采用法庭辩论的方式进行,将学生分成两组——被告和原告。
被告为“秦始皇”、原告为“秦朝人民”,教师充当审判长。
通过双方的法庭辩论、识记本课知识点、完成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教学,以期达到活跃课堂、巩固学习效果、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1、 将学生进行分组:1、2组扮演秦朝人民,3、4组扮演秦始皇2、 收集有关秦始皇的资料并进行整理3、 预习第14课的课文并写出内容提要4、 复习第13课:秦帝国的灭亡一课的内容 二、教学流程 1、 情景导入(多谋体展示“陈胜、吴广起义”的场面)然后教师讲术导入 赫赫一时的秦帝国只存在了两世便很快灭亡了,为此,秦朝人民将秦始皇告上了法庭,那么秦始皇是如何为 自已进行辩护的呢?秦朝人民又是怎样驳斥秦始皇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场精彩的法庭辩论。
2、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法庭辩论 审判长:秦朝人民将秦始皇告上了法庭,现在请原告和被告各自陈述自已的观点 秦朝人民:你不体恤人民,是一个暴君 秦始皇:朕德高三皇、功盖五帝 审判长:下面请双方就各自的观点进行法庭辩论 秦朝人民(生1):他刑法残酷,一人犯罪,亲属、邻里也要被“族诛”、“连坐” 秦始皇(生1):朕是为了巩固统治。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废分封,立郡县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皇帝:秦王嬴政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2)中央官职: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主要官职。
(3)地方机构:废除西周时实行的分封制,建立郡、县二级行政机构,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2.作用: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
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问题1】谈一谈,郡县制和分封制有什么不同?探究:分封制盛行于西周时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官职是世袭的;郡县制盛行于秦汉时期,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即实行的是任免制。
【问题2】如何评价秦始皇?探究:(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5)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1.秦朝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推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C.世袭制 D.禅让制2.在秦朝行政机构中,协助皇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郡守 B.御史大夫C.太尉 D.丞相3.我国最早的“高速公路”可以说是秦始皇修建的驰道。
为了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秦始皇下令,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为()。
A.四尺 B.五尺 C.六尺 D.八尺4.据说,秦朝的传国玉玺是用蓝田玉雕琢而成的,上刻文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八个字应属于哪种字体()。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行书5.(2011·江苏扬州)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下列基础知识: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郡县制、皇帝、三公、交通的发达、文字的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和隶书、圆形方孔铜钱、灵渠、万里长城、焚书坑儒。
通过阅读课文及有关课外读物,培养阅读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秦始皇和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的了解,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思考“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阅读课文并写出内容提要;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开展讨论;课后每位学生完成一篇历史小论文的写作。
通过上述活动,培养主动学习,及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学习的习惯,并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的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
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懂得专制与民主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教学重点:“废分封,立郡县”。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制的概念,“车同轨,书同文”与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关系。
教学准备提前一节课布置学生从教科书、互联网、课外读物及影视作品中搜集有关秦始皇的资料。
教师根据学生搜集的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分类和整理。
将相关的图表、地图、图片制成电脑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为主,师生谈话,学生活动法(讨论,展示材料,撰写小论文等)。
板书设计复习导入投影打出秦始皇像及李白的诗,提问:图上的人物是谁,他在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功绩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小结:秦始皇他的历史功绩是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提问: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治理国家?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教案“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王嬴政以一个英雄的姿态横扫六国,终于实现了他的光荣与梦想:建立一个统一的秦王朝。
虽然秦王朝并没有像秦始皇幻想的那样千秋永存世代相传。
但是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却在中国沿袭两千多年、影响深广远!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秦始皇,共同感受他作为政治家的创新精神,共同领略这位“千古一帝”的非常人生!请大家看课本,了解其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废分封,立郡县——首创专制集权(板书)引导学生回忆分封制的内容。
西周初年,周王为了统治疆域广大的国家,大规模分封诸侯,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并且要定期朝觐、纳贡和服役。
分封制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二是诸侯的地位是世袭的。
分封制在初期的确起到了巩固周王统治的作用,但到后来,却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割据势力。
所以,秦王嬴政吸取了西周灭亡的教训,意识到了分封制的弊端,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他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多媒体显示秦行政机构示意图)教师指图讲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为什么称皇帝?因为秦王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盖五帝,所以自称皇帝。
)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在中央由皇帝任命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他们三人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
在地方,废除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后来随着边境的开发,秦朝的郡增加到40多个,在当时,我们的黄山地区就属会稽郡。
那么如何做到由中央直接管辖呢?就是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其实不止郡守和县令,各级的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带领学生看课本上的图片,秦朝的官印)这样,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利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制度。
又通过中央的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把中央的权利集中到皇帝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