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学科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4
麻醉科科学发展规划一、引言麻醉科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手术和疼痛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科学研究的深入,麻醉科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推动麻醉科的科学发展,制定科学规划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提出麻醉科科学发展规划,以指导麻醉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二、发展目标1. 提高麻醉科技术水平:通过加强麻醉技术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麻醉科医生的专业水平,提升麻醉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推动麻醉科研究:加强麻醉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推动麻醉科学的创新,提高麻醉科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3. 完善麻醉科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麻醉科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麻醉科的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提高麻醉科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4. 加强麻醉科人才培养:加大对麻醉科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麻醉科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为麻醉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发展策略1. 加强学科建设:加大对麻醉科学的投入,提高学科建设的水平。
加强麻醉科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培养一批骨干人才,推动学科的发展。
2. 推动科研创新:加强麻醉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创新性研究,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麻醉科技术的进步。
3. 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麻醉科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麻醉技术的质量控制,提高麻醉科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4.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麻醉科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麻醉科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为麻醉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四、实施措施1. 加强学术交流:组织麻醉科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麻醉科医生的学术水平。
2. 建立科研平台:投入资金建设麻醉科研究平台,提供科研设备和技术支持,为科研人员开展研究提供条件。
3. 加强质量管理:建立麻醉科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对麻醉技术的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确保麻醉科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4.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设立麻醉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项目,加强对麻醉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麻醉科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麻醉管理三年发展规划一、背景和目标麻醉是医疗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既关系到患者的手术安全和病情恢复,也直接影响医疗机构的声誉和效益。
为了提升麻醉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我们制定了麻醉管理三年发展规划,旨在建立完善的麻醉管理体系,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术后效果,提升医疗机构的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1. 建立麻醉管理的全面规范化体系,确保麻醉操作符合国际和行业标准。
2. 提高麻醉管理的质量和安全水平,降低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3. 加强麻醉专业团队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麻醉师队伍。
4. 强化麻醉信息管理,提升数据统计和分析能力,为麻醉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持续改进的动力。
三、发展策略1. 加强麻醉管理人才培养:加大麻醉师的培训力度,引进国内外优秀麻醉师作为培训讲师,加强麻醉技能和知识的传授。
同时,注重对非麻醉师的基础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全员具备基本的麻醉管理能力。
2. 完善麻醉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麻醉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麻醉操作符合规范和安全要求。
制定麻醉常规操作标准、术前术后护理规范等,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正确执行。
同时,加强对麻醉设备和药品的管理,保障其安全和有效性。
3. 推进麻醉信息化建设:建立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完善麻醉记录和数据分析功能。
通过统计和分析麻醉相关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为麻醉管理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4. 加强团队协作和合作交流:建立麻醉团队的协作机制,促进麻醉师和其他医疗人员的交流与合作。
组织定期的麻醉学术交流会议、病例讨论和培训活动,推动麻醉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四、实施计划1. 第一年:制定麻醉管理规范和操作流程,培训麻醉师和相关人员。
建立起初步的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开始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第二年:加强麻醉专业团队建设,注重团队的协作和合作能力培养。
进一步完善麻醉信息管理系统,提升数据分析和报告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第三年:加大对麻醉管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升麻醉业务的知名度和声誉。
麻醉专业三年发展规划1. 引言麻醉专业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医疗需求的增加,麻醉专业的发展亟需规划和重视。
本文旨在制定麻醉专业三年发展规划,以提高麻醉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临床服务水平,满足社会对麻醉专业的需求。
2. 目标和原则2.1 目标- 提高麻醉专业的学科建设水平,加强麻醉学科的教学、科研和临床能力。
- 提升麻醉专业的临床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可靠的麻醉服务。
2.2 原则- 以需求为导向:根据社会对麻醉专业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
- 加强合作与交流:积极与相关学科、医院和机构进行合作,加强交流,共同提高麻醉专业水平。
- 坚持创新:鼓励麻醉专业教师和医生进行创新研究,推动学科发展。
- 注重安全:将患者安全作为第一要务,强化麻醉过程管理,确保麻醉操作的安全与有效。
3. 发展策略3.1 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麻醉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和指导能力。
- 完善麻醉学科课程体系,更材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积极推动麻醉专业的教育改革,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3.2 加强科研创新- 鼓励麻醉专业教师和医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水平,增加科研成果。
- 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麻醉学科的国际化发展。
- 建立科研机构和实验室,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平台。
3.3 提升临床服务水平- 加强麻醉专业的临床培训机制,提高医生的临床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 完善麻醉服务团队建设,增加麻醉医生和护士的配备。
- 强化麻醉术前评估和术中监测,提高麻醉效果和手术安全性。
4. 实施计划4.1 第一年- 完善麻醉学科教学体系,更材和教学资源。
- 建立麻醉学科科研机构和实验室,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
- 制定并执行麻醉术前评估和术中监测的标准操作规程。
4.2 第二年- 加强麻醉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合作科研项目。
麻醉科学科建设三年发展规划麻醉科朱士合为进一步巩固麻醉科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保证麻醉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科室间的持续、健康发展,特制订本规划一、科室现状:目前科室有层流手术室8间,在岗医师8人,聘用医师6人,其中副高职1人、中职3人、住院医师2人、培训医师2人,护士16人,配置麻醉机9台,监护仪7台,手术例数(2010年的手术例数在2300例、2011年2560例、2012年2950例)。
2012年完成科研项目一个。
2013年又有一科研项目被承德市科技局立项,有望年底出成果,主研人:王晓丽、李平,项目指导:朱士合。
二、安全隐患(问题)1.药物应用:关于“阿扎司琼”的使用方法,“阿扎司琼”为止吐药,最近发现部分麻醉医师将此药加在镇痛泵内,此方法存在安全隐患,因为“阿扎司琼”是避光的,即使镇痛泵被避光,但其延长线部分也可被光照射而将该药分解,一旦被日光或阳光照射后分解生成亚硝酸盐的物质,亚硝酸盐对人体产生毒性物质,发生意外时抢救非常困难,尸体解剖时也可检测到该物质。
2.关于“钠石灰”的应用问题:最近麻醉科使用的大桶钠石灰,粉尘较多。
一是污染手术室,二是一旦粉尘被吸入患者的肺内,将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如老年性肺气肿、肺纤维化、重症肺炎等手术病人。
3.关于术后镇痛:最近使用的镇痛泵为“自控”流量型,为保障最基本的医疗服务,没有必要使用此类型镇痛泵,如果必须使用时要具备以下三个要件:A:科研:将疼痛分为轻、中、重三级,采用10分法评分,8分以上的重度疼痛时自行按压,以缓解疼痛。
B:吗啡类止痛药物依赖时,当患者出“现天花板”效应时,在主管医师的指导下患者可自行按压。
C:需要专护的病人。
以上安全隐患需主任、主管院长持续改进的内容。
三、建设目标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科室的管理制度,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实现科室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管理目标,全面提升和发辉麻醉科在我县医疗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增强麻醉科在我县的影响力,依托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提升业务水平和科室地位,使麻醉科真正成为一个集医疗、科研、教学齐头并进的重点科室,使麻醉科的综合实力位居我市先进行列。
麻醉学科三年发展规划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麻醉学科的三年发展规划,以提升学科的教学、科研和临床水平,推动麻醉学科在医学领域的发展。
目标和愿景目标1. 提升麻醉学科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麻醉学人才;2. 加强麻醉学科的科研创新能力,推动学科在科研领域的突破;3. 提高麻醉学科的临床实践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服务;4. 加强麻醉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和医生的专业能力和质量。
愿景建立一个全面发展、学术繁荣的麻醉学科,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学科之一,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做出重要贡献。
发展策略教学方面1. 优化麻醉学科课程体系,加强基础理论教学,注重实践技能培养;2. 增加麻醉学科实训设备和场地,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3. 加强实实训管理,设置麻醉学科实考核标准;4. 建立导师制度,提供指导和支持,促进学生个人发展。
科研方面1. 鼓励学科师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供科研经费和实验设备支持;2. 建立科研团队,加强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3. 提升学科师生的学术水平,推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 加强学科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学术创新应用于临床实践。
临床实践方面1. 完善麻醉学科的临床路径和规范,提高麻醉效果和安全性;2. 加强麻醉团队协作,提高麻醉管理能力;3. 定期组织麻醉学科会诊,提供麻醉方案咨询和技术支持;4. 加强麻醉学科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对意外情况的应对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1. 提供师资培训机会,提升教师和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2. 鼓励教师和医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拓宽学术视野;3.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4. 建立职称评定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施计划第一年1. 更新麻醉学科课程体系和教材,制定教学改革计划;2. 开展麻醉学科教学实训设备和场地的规划和采购;3. 开展麻醉学科实考核标准的制定和宣传;4. 建立麻醉学科导师制度,招募导师并提供培训。
麻醉科科学发展规划一、背景介绍麻醉科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负责为手术患者提供麻醉服务,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无痛和安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麻醉科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推动麻醉科的科学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发展目标1. 提升麻醉科的技术水平:通过引进先进的麻醉设备和技术,提高麻醉科医生的专业素质,提升麻醉科的技术水平,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和无痛手术体验。
2. 加强麻醉科的科研能力:鼓励麻醉科医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推动麻醉科的科学研究,提高麻醉技术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
3. 建立麻醉科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麻醉科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操作规范,加强对麻醉过程的监控和评估,提高麻醉科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4. 加强麻醉科与其他科室的合作:促进麻醉科与其他科室的密切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手术团队的整体效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发展策略1. 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麻醉科专业培训体系,培养更多的麻醉科医生和技术人员,提高麻醉科的人才储备和整体素质。
2. 推动技术创新:加大对麻醉科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麻醉科医生和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技项目,推动麻醉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3. 强化质量管理:建立麻醉科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麻醉科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加强对麻醉过程的监控和评估,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和无痛手术体验。
4. 加强合作交流:积极开展麻醉科与其他科室的合作交流活动,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手术团队的整体效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四、实施措施1. 加强麻醉科的设备更新:根据麻醉科技术的发展需求,及时更新麻醉设备,提高设备的智能化和安全性能。
2. 建立科研项目支持机制:设立专项科研经费,鼓励麻醉科医生和科研人员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 完善麻醉科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麻醉科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操作规范,加强对麻醉过程的监控和评估,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
麻醉科学科建设规划一、引言麻醉科学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它涉及到手术过程中的疼痛管理、麻醉药物的应用和监测等方面。
麻醉科学的发展对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病人的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麻醉科学科建设的规划进行详细阐述。
二、目标和愿景1. 目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麻醉科学团队,提供专业的麻醉服务,促进手术的安全和病人的舒适度。
2. 愿景:成为国内一流的麻醉科学学科,为疾病治疗和手术提供优质的麻醉服务。
三、建设内容1. 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麻醉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医学和麻醉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各种麻醉技术和设备的使用。
2. 科研平台:建立麻醉科学科研平台,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鼓励科研团队开展创新性研究。
重点关注麻醉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以及麻醉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3. 临床实践:加强麻醉科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提高麻醉科学在手术中的应用水平。
建立麻醉科学临床指南,规范麻醉操作流程,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病人的舒适度。
4. 国际交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的麻醉科学理念和技术,提升本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指导。
四、建设步骤和时间安排1. 第一阶段(2022年-2023年):制定麻醉科学科建设规划,明确目标和愿景,组建麻醉科学团队,并进行人才培养计划的设计。
2. 第二阶段(2024年-2026年):建立麻醉科学科研平台,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开展科研项目,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3. 第三阶段(2027年-2029年):建立麻醉科学临床指南,规范麻醉操作流程,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病人的舒适度。
4. 第四阶段(2030年-2032年):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
五、资源投入和保障1. 人力资源:招聘具有丰富临床和科研经验的麻醉科学专家,建立麻醉科学团队。
麻醉科学科建设三年发展规划麻醉科朱士合为进一步巩固麻醉科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保证麻醉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科室间的持续、健康发展,特制订本规划一、科室现状:目前科室有层流手术室8 间,在岗医师8 人,聘用医师6 人,其中副高职1 人、中职3 人、住院医师2 人、培训医师2 人,护士16 人,配置麻醉机9 台,监护仪7 台,手术例数(2010 年的手术例数在2300 例、2011 年2560 例、2012 年2950 例)。
2012 年完成科研项目一个。
2013 年又有一科研项目被承德市科技局立项,有望年底出成果,主研人:王晓丽、李平,项目指导:朱士合。
二、安全隐患(问题)1. 药物应用:关于“阿扎司琼”的使用方法,“阿扎司琼” 为止吐药,最近发现部分麻醉医师将此药加在镇痛泵内,此方法存在安全隐患,因为“阿扎司琼”是避光的,即使镇痛泵被避光,但其延长线部分也可被光照射而将该药分解,一旦被日光或阳光照射后分解生成亚硝酸盐的物质,亚硝酸盐对人体产生毒性物质,发生意外时抢救非常困难,尸体解剖时也可检测到该物质。
2. 关于“钠石灰”的应用问题:最近麻醉科使用的大桶钠石灰,粉尘较多。
一是污染手术室,二是一旦粉尘被吸入患者的肺内,将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如老年性肺气肿、肺纤维化、重症肺炎等手术病人。
3. 关于术后镇痛:最近使用的镇痛泵为“自控”流量型,为保障最基本的医疗服务,没有必要使用此类型镇痛泵,如果必须使用时要具备以下三个要件:A :科研:将疼痛分为轻、中、重三级,采用10 分法评分,8 分以上的重度疼痛时自行按压,以缓解疼痛。
B :吗啡类止痛药物依赖时,当患者出“现天花板”效应时,在主管医师的指导下患者可自行按压。
C:需要专护的病人。
以上安全隐患需主任、主管院长持续改进的内容。
三、建设目标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科室的管理制度,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实现科室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管理目标,全面提升和发辉麻醉科在我县医疗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增强麻醉科在我县的影响力,依托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提升业务水平和科室地位,使麻醉科真正成为一个集医疗、科研、教学齐头并进的重点科室,使麻醉科的综合实力位居我市先进行列。
麻醉科学科建设三年发展规划(2011年9月——2014年8月)为了进一步巩固麻醉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保证麻醉科顺利通过临床重点建设专科终期评审,根据《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办法》(鄂卫办发[2009]205号)、《湖北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临床技术项目指南》和《湖北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分标准》对麻醉科重点专科建设情况全方位认真检查。
为了增添科室发展后劲,促使科室持续、健康发展,在广泛征求全科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麻醉科学科建设3年发展规划一、科室现状分析:(一)基本情况目前科室手术间15间,层流手术间6间,非层流9间;在编医师10人,聘用医师6人,护士38人;配置麻醉机台,监护仪台;每年手术量例,全麻例,局麻例;年发表论文篇,核心期刊篇;2008年评为“湖北省临床重点建设专科”,2010年授予“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一)发展优势鄂东南地区最强麻醉医师团体,鄂东南地区唯一的省级重点建设专科,麻醉专科医师培养基地。
(二)问题与困惑1.科研项目以及发表论文情况需要继续加强,在科室“十二五”规划中我们将重点加强科研实力与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2.人才梯队建设有待改善,按照省麻醉质量控制中心的要求,麻醉科人员编制不足,这需要院领导大力支持;3.麻醉科设备欠缺,如:麻醉机、监护仪的数量不够;少数必须设备不能达标;4.业务开展受限制。
如:由于设备人员不足限制了手术室外无痛业务的开展。
二、建设目标巩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成果,争取在三年内使麻醉科在临床麻醉、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开展新技术、重点专科建设等各方面有新的突破;全面提升和发挥区域医疗中心地位和作用,增加科室省内和国内影响力;加强专科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结构,提高医学科研水平,重点发展和建设科室薄弱环节,使麻醉科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三、具体目标、实施策略和推进计划(一)医学技术水平:1.具体目标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加强麻醉科解决疑难、复杂、危重疾病的能力,使某些技术具有市内领先、省内或国内先进的诊治技术。
麻醉科学科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麻醉科朱士合
为进一步巩固麻醉科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保证麻醉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科室间的持续、健康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科室现状:
目前科室有层流手术室8间,在岗医师8人,聘用医师6人,其中副高职1人、中职3人、住院医师2人、培训医师2人,护士16人,配置麻醉机9台,监护仪7台,手术例数(2010年的手术例数在2300例、2011年2560例、2012年2950例。
2012年完成科研项目一个。
2013年又有一科研项目被承德市科技局立项,有望年底出成果,主研人:王晓丽、李平,项目指导:朱士合。
二、安全隐患(问题
1.药物应用:关于“阿扎司琼”的使用方法,“阿扎司琼”为止吐药,最近发现部分麻醉医师将此药加在镇痛泵内,此方法存在安全隐患,因为“阿扎司琼”是避光的,即使镇痛泵被避光,但其延长线部分也可被光照射而将该药分解,一旦被日光或阳光照射后分解生成亚硝酸盐的物质,亚硝酸盐对人体产生毒性物质,发生意外时抢救非常困难,尸体解剖时也可检测到该物质。
2.关于“钠石灰”的应用问题:最近麻醉科使用的大桶钠
石灰,粉尘较多。
一是污染手术室,二是一旦粉尘被吸入患者的肺内,将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如老年性肺气肿、肺纤维化、重症肺炎等手术病人。
3.关于术后镇痛:最近使用的镇痛泵为“自控”流量型,为保障最基本的医疗服务,没有必要使用此类型镇痛泵,如果必须使用时要具备以下三个要件:
A:科研:将疼痛分为轻、中、重三级,采用10分法评分,8分以上的重度疼痛时自行按压,以缓解疼痛。
B:吗啡类止痛药物依赖时,当患者出“现天花板”效应时,在主管医师的指导下患者可自行按压。
C:需要专护的病人。
以上安全隐患需主任、主管院长持续改进的内容。
三、建设目标
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科室的管理制度,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实现科室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管理目标,全面提升和发辉麻醉科在我县医疗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增强麻醉科在我县的影响力,依托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提升业务水平和科室地位,使麻醉科真正成为一个集医疗、科研、教学齐头并进的重点科室,使麻醉科的综合实力位居我市先进行列。
四、具体目标、实施计划和推进计划
a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增强解决疑难、复杂
危重患者的能力,使某些操作技术在市内、省内或国内具有先进水平,比如锁骨下穿刺、颈内静脉穿刺、挠动脉穿刺。
这三项操作争取三年内80%以上的麻醉科医师操作过关。
b实施策略:优化麻醉方案,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各项
医疗指标达到三甲医院的要求,甲级病历达到90%以上,无丙级病历;争取三年内开展有填补空白的新技术、新项目,如利用神经刺激仪开展神经阻滞术,坐骨神经阻滞术等,适合高龄老人的下肢手术。
c推进计划:
2013.5—2014.5落实好各项核心制度,加强手术和麻醉的医疗安全管理,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加强围手术期的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各种诊疗常规,防止手术患者、
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由质控员每月根据制定的规程和标准统计数据,经科主任审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付诸实施,要求每人写出职业计划,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争取三年内取得成绩。
2014.5—2015.5加强麻醉操作技术,实行主管医师负责制,规范麻醉程序,加强术中、术后的监护,实施麻醉复苏全程观察,及时处理“潜在”的麻醉意外,开展新技术。
“潜在”的麻醉意外:如剖宫产手术,腰麻一旦起
效,子宫及胎儿压迫扩张的腔静脉,发生”仰卧位”综
合症,所以麻醉科医师要准备好抢救药品:阿托品、麻
黄碱、利多卡因、小瓶胶体液等。
2015.5—2016.5依托质控办,科室质控小组来巩固医疗质控控制体系,强化医疗服务管理,优化临床麻
醉方案,提高麻醉质量,回顾过去三年个人发展状况,
总结个人发展优势与问题,及时纠正。
五:医学科研水平
进一步从规模上、水平上建立完善、搭建科学研究技术平台,协调各种资源,努力形成优势。
2012.8我科已经完成一个科研课题,2013.年又有一科研课题被承德市科技局立项,有望今年结题,取得成果。
实施策略:围绕麻醉科建设和发展方向开展临床科研工作,提高麻醉水平和科研水平。
积极了解麻醉领域的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加强合作与交流,引进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研究开发临床新技术,鼓励发表论文,争取每人一篇。
推进计划:第一年,要求主治医师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争取三年内在本领域内达到专家水平,同时有核心期刊的论文发表。
第二年,进行新业务的中期评估。
第三年,回顾三年来个人发展状态,总结自己的优势与问题,及时纠正。
科研工作是提高科室学术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科研方向必须是以临床麻醉、疼痛治疗为主线,注重临床麻
醉,加强基础研究,鼓励各级各类人员申请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的论文。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向周边医院学习,加强病历讨论制度,取长补短,全面提高素质。
科室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有计划的培养人才,使科内每一个人都有发挥用武之地,使每一个人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聪明才智,体现自己的价值,最终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
增进交流,加强宣传,学术交流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利用网络和质控会议增进交流。
我科经过多年努力,已基本满足临床手术的需要,但医学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要时刻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在未来三年内培养一批高级人才,我相信在院长的领导下、在科室的协作下,麻醉科一定有更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