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1)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32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
2、多方面了解孔子的思想。
教学难点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整体把握1、范读课文。
2、学生仿读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三、研读理解1、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以下文言实词,疏通文意:⑴大道之行也:施行⑵选贤与能:通“举”⑶讲信修睦:培养⑷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所以。
独,单独。
亲,以…为亲⑸矜:guān老而无妻的人⑹皆有所养:供养⑺男有分:fèn 职分,指职业⑻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⑼不必藏于己:私藏⑽谋闭而不兴:发生⑾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⑿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2、指导学生翻译课文:⑴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⑵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⑶全班交流。
3、细读课文,探究讨论:⑴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①“天下为公”政权和社会财富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不属于任何个人。
社会的管理者都应由社会成员选举出来的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担当。
社会成员之间相处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②社会关爱它的所有成员。
全社会亲如一家,各年龄段的人都有合适的安排,特别对“矜、寡、孤、独、残疾”这五种身心受损的人实行有效的保障措施,对他们多一份关爱。
③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男子要有稳定的职业,并且能安心的工作;女子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男耕女织自食其力,丰衣足食。
④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所有社会成员都珍惜劳动成果和社会财富,无自私自利之心;人人都以在共同劳动中不出力、少出力为耻,为社会尽心尽力地工作,没有多得多占的念头。
专题26: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对比阅读(一)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一、(2022·四川资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①,未布②,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③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④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①具:准备就绪。
②布:颁布,公布。
③嗣:继承。
④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刻字,再涂以墨。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回也不改其.乐B.货恶其弃于.地也皆以美于.徐公C.恐民之.不信已而之.细柳军D.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乃.不知有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男有分,女有归.女子出嫁B.盗窃乱贼..而不作作乱害人C.令行于民期年..满一年D.秦民大说..大声说话3.将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明日,秦人皆趋令。
4.“大同”社会是儒家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推行新法后的秦国是否进入了“大同”社会?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述你的看法。
二、(2022·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课文理解1、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大道,能够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能够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2. 梳理课文内容(1)整体感知——感受结构美。
(文读百遍,其义自见)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总结全文。
(2)逐层探究——感悟主题美A. 分析第一层“大道”,能够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这个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天下为公”,是说政权(也包括社会财富)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一个人。
“选贤与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
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能出众。
用现代的话来说,叫做“德才兼备”。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理应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B. 分析第二层能够归纳为三个方面: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说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作出合适的安排。
同时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给予生活保障,从而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大道之行也》课文详细解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出那些有贤德、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养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老有所养,中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大门不用上锁,这就是“大同”社会。
【注释】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为:是。
与(jǔ):通“举”。
故:因此。
归:指女子出嫁。
是故:因此。
谋:奸邪之心。
作:兴起。
【段析】①“道之行也”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②从第二层来看,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③第三层从全文看有何作用? ④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⑤文中“大道”“大同”各指什么? ⑥“大同”社会的理想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那么这种“大同”理想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⑦“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之处?) “讲信修睦”是说社会成员间应该建立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消除欺诈。
全文共分三层,以上为第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男有分,女有归”是说男人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担子,女人相夫教子,以达到家庭和睦,人人安居乐业。
“货恶其……不必为己”是说社会的财物,都能用到公众事业上,而不被私人无偿占有,没有不劳而获现象;人人都愿意为公众事业竭尽全力,不为个人谋私利。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教案及原文《礼记二则》课文原文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二则》语文教案教学目标第1课时虽有嘉肴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
“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掌握背景,疏通课文文意1.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2.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正读音嘉肴(jiāyáo)自强(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①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味美)④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⑤虽有至道(的道理)⑥教学相长(增长,促进)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⑧教然后知困(困惑)⑨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3)古今异义词①虽有嘉肴(古义:即使。
大道之行也解词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一词,源自《道德经》。
其中的"道",指的是宇宙间的万物运行规律和人们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道"并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原则和规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指在大道的引领下,天下的事物应当共同属于大家。
这个理念是关于世界秩序和社会传统的背后原则的一种呼唤,它倡导人们与自然界和谐共处、对人类进行公平和善待、以及为共同利益而努力奋斗。
大道之行,首先应与自然界和谐共生。
自然界是所有生命的根源,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遵守自然的规律。
只有以环境友好的方式使用和开发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道之行提醒我们要警惕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并呼吁人们采取行动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大道之行要求人们平等、公正地对待彼此。
无论种族、性别、语言、宗教等等,人类皆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大道之行呼唤着人们关心他人的幸福与福祉,并以慷慨、宽容和善良的心态予以对待。
它驳斥了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压迫,强调每个人都应受到公正和尊重的对待。
另外,大道之行还要求人们以共同利益为出发点。
人类共享地球资源和生态环境,只有通过合作和分享,才能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大道之行号召人们摒弃短视、个人利益至上的观念,反而要追求整体的繁荣和进步。
这需要个体意识的转变,让个人的利益融入到整体利益中,同时也要求国家、组织和社会等各个层面上的管理者,为共同利益而努力。
最后,大道之行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人团结、相互尊重、互助合作的社会。
它需要有关各方都乐于作出共同努力,处理不同意见和利益之间的矛盾。
大道之行告诉我们,在冲突中解决问题、在合作中共同进步,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的来说,大道之行也弘扬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平等公正待人、追求共同利益、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观。
《大道之行也》知识讲解幸福和谐、自由平等、没有苦难没有黑暗的社会生活,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不断向往不断追求的目标。
古有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近有康有为、孙中山等人的奋斗目标,乃至毛泽东等革命前辈们的共产主义理想,还有国外的“乌托邦”的设想……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了这个美好的理想前仆后继、之死靡它。
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我们的古人关于“大同”世界的假说——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用法含意和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写作特点。
3、了解古人有关“大同社会”的内涵及其思想意义,坚定对幸福生活的信念和追求。
知识汇总1、生字选贤与(jǔ)能男有分(fèn)讲信修睦(mù)货恶(wù)矜(guān)寡孤独幼有所长(zhǎng)2、多音多义字┏ fèn分外┏ wù厌恶┏ xìng兴趣分┫恶┫è恶习兴┫┗ fēn分数┗ě恶心┗ xīng兴奋3、通假字(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推举,选拔。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4、古今异义孤独古义:“孤独”为两个词,其中“孤”为幼而无父的人,“独”为老而无子的人。
今义:“孤独”为一个词,是独自一个人,孤单的意思。
乱古义:指造反今义:秩序差,不条理。
5、一词多义亲┏故人不独亲其亲。
以……为亲,动词┗人不独亲其亲。
这里指父母,名词。
闭┏是故谋闭而不兴。
阻塞。
┗故外户而不闭。
关。
独┏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老而无子的人。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单单为┏天下为公。
是。
┗不必为已。
为了。
6、词类活用(1)亲:意动用法,以……为亲。
例: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句中第一个“亲”字,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与此相同)。
(2)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人。
例: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句中的“壮、幼”与“老”用法相同,壮年,幼童)。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及答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⑵废疾者(废疾:)⑶女有归(归:)⑷谋闭而不兴(兴:)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⑹故外户而不闭(闭:)⑺大同(同:)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8.译句: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9.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释词: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⑵不独子.其子(子:)⑶矜、寡、孤、独(孤:)⑷盗窃乱贼而不作(贼:)11.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大道:大同:12.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⑴⑵⑶13.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14.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第三部分19.“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20.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名人的事例。
《大道之行也》答案1.略2.⑴所以⑵残废人⑶女子出嫁⑷发生⑸兴起⑹用门闩插门⑺有和平的意思3.略4.《礼记》、儒家、戴圣5.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6.鳏寡孤独、夜不闭户7.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知识点大道之行也一、课文翻译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注释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为:是,表判断。
与:同“举”,推举。
修:培养。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注释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个“亲”,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终:终老,终其天年。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归宿。
于:在。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礼记大道之行也》理解性默写
1、在《大道之行中》中,指出大同社会里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享受生活保障的句子是:,,,。
2、在《大道之行中》中,孔子描述“大同”的理想境界应该是人心善良,社会治安极好以至夜不闭户的句子是:,
,。
3、在《大道之行中》中,强调社会制度是公有制的一句话是:。
强调社会实行民主选举的句子是:。
4、在《大道之行中》中,孔子描述的“大同”的理想境界中包含“男子有正当职业,女人都适时出嫁”的意思的句子是:,。
5、在《大道之行中》中,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近的语句是:,。
6、在《大道之行中》中,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的四句是:
,,,。
7、在《大道之行中》中,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
《礼记大道之行也》默写答案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3、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4、男有分,女有归。
5、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7、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鳏同:矜)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注释1. 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之行:之,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
行,施行4. 为:是,表判断。
5.〔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6.〔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信:诚信。
修:培养。
7. 独:单独。
8.〔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9.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10. 终:终老,终其天年。
11. 养:供养。
12.有所养:得到供养。
13.〔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矜,通“鳏”。
寡,老而无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