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法制教育报告共27页
- 格式:ppt
- 大小:2.94 MB
- 文档页数:27
中学生法制报告同学们、青少年朋友们,你们好!今天应邀参加来学校向同学们宣传法律知识,我非常高兴,借此机会从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典型事例,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知识,讲上几方面,与大家共勉。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愈来愈密切。
在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
在对外交往中,法律也是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社会规范。
作为21世纪主人的青少年朋友,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是实现新世纪宏伟蓝图、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维护人类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
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全国第五个五年普法规划将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列为重要内容。
广大青少年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接受法制教育,努力学习法律知识。
第一,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人生的路很漫长,打好基础是人生之旅的关键所在。
青少年时代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时期,只有学习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学会分辨是非,识别善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第二,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争做新世纪合格公民。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法制更加完备的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
广大青少年只有学法懂法,才能树立民主法制观念,明确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才能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
第三,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21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重任将历史地落到青少年朋友的肩上。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肩负并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少年儿童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广泛的知识面,不仅要学习、掌握科学知识,而且要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
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案件逐年上升,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安全意识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我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法制安全教育系列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广大师生对法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安全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
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二、活动目的1. 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2. 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培养师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促进校园和谐稳定。
三、活动内容1. 开展法制安全教育讲座邀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派出所民警等来校开展法制安全教育讲座。
讲座内容涉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安全法、消防安全法等,旨在提高师生法律意识。
2. 组织观看法制教育影片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师生观看《青少年法制教育系列片》、《法制人生》等法制教育影片,让学生在观看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3. 举办法制知识竞赛组织全校师生参加法制知识竞赛,以竞赛的形式检验学生对法制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4. 开展主题班会各班级开展“法制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探讨如何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5. 制作法制教育手抄报要求学生制作法制教育手抄报,通过绘画、文字等形式表达对法制安全的理解和认识。
6. 开展法制安全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师生参观法院、派出所等场所,了解法律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感受法律的神圣与庄严。
四、活动成果1. 师生法制观念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系列活动,师生对法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 安全防范意识得到增强。
师生在活动中掌握了安全防范知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3. 校园环境得到净化。
活动期间,校园内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减少,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4. 社会影响扩大。
活动得到了家长、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
本期开学以来,我们在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认真开展了以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一、坚持合理利用每周星期一下午政治学习的时间,继续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注重提高全体教师的法制理论水平,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使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
我们还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要求,认真抓好《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重点学习宣传保障和落实国家教育方针、规范行政管理行为和学校办学行为的法律知识,学习宣传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使全体教师完整准确地理解《义务教育法》的意义,各项制度以及具体条项内容,特别要领会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与旧版《义务教育法》的区别;学习宣传维护学校教师合法权益,促进学校民主管理的法律规定;学习宣传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维护校园安全,保障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法律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警钟长鸣、廉洁从教、无私奉献。
二、在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我们根据学生特点,除利用每周星期一国旗下的讲话、班会课、安全教育课、班级黑板报、学校宣传栏、进行广泛的法制宣传与学习外,还注意联系实际,创造条件,做到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活动目标明确。
本学期我们与武警中队结为共建单位,在签字仪式上,中队指导员还以其亲身经历为例给全校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精彩的法制教育课。
以上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具体形象,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收到较好效果。
在实施普法教育过程中,我们注意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结合主课程的教育教学,渗透相关内容的教育,正确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懂得“自我保护与法律的关系”、“未成年人如何远离犯罪?”、“什么是未成年人犯罪”、“什么是未成年人违法”、“如何抵制邪恶思想的侵蚀”等与法律相关的又贴近生活的知识。
在校内开展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活动,从而加强了对学生的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法纪养成意识。
青少年犯罪的危害及预防张国儒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给大家做一次法制教育报告。
我把南阳市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凝练成一个严肃的话题——青少年犯罪之危害。
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同学们,100多年前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这句名言激荡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心!你们是含苞的花朵,是扬帆的小船,更是每个家庭幸福的梦想。
你们感觉幸福吗?请感觉幸福同学举起手来!再请感觉不幸福的同学举起手来!为什么你会感觉不幸福呢?请勇敢地说出理由。
好,刚才同学们说出了很多不幸福的理由。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群和你们你年龄相仿的青少年,他们却根本谈不上幸福!因为各种犯罪,只能生活在高墙、电网和铁窗下。
对他们来说,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读书简直就是一种奢望!能随时听到爸爸妈妈的唠叨简直就是梦想!能自由自在地在家和学校两点一线之间穿梭简直就是妄想!一次受狱政部门邀请去给少年犯讲课,当我看到他们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孔,作为一名父亲,我的心都碎了!是啊!本来他们应该和你们一样,在学校里读书,在父母面前撒娇,和好朋友尽情玩耍!可他们却误入歧途,他们再也不能享受美好的青春年华,而是背负上沉重的精神枷锁。
青少年犯罪问题目前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他已被列为继环境污染、毒品犯罪之后的第三大世界公害。
(PPT上显示这三大公害)下面咱们看一组数据:南阳市未成年人犯罪情况:(PPT上显示)2011年255人、2012年338人、2013年436人、2014年447人,罪名主要集中在抢劫、盗窃、寻衅滋事、故意伤害、强奸等方面,犯罪人数年递增。
未成年人犯罪怵目惊心,未成年人犯罪教训沉痛!它不仅会造成对国家、社会、被害人的危害,更会改写自己的人生,埋葬自己的前途,自己付出的代价是非常沉重的。
面对着一个个原本幸福的家庭被犯罪之祸吞噬,我们深感忧虑;面对着那一夜愁白头的父母,我们充满深深的同情;面对着痛哭悔恨的违法犯罪青少年,我们深感痛心!(此处显示符合内容的感人画面)青少年犯罪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被害人和被害人的家庭。
中学法制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法制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法制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
本文将就中学法制教育的重要性、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引起广大中学生对法制教育的重视和关注。
一、中学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中学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法治观念的基础和前提。
在法治社会中,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生活、守法用人的义务和责任。
中学法制教育是在学生最活跃、最敏感的时期对他们进行法治意识的灌输和教育,是提高学生法治素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
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始终保持依法行事,才能培养出遵纪守法、遵纪守法的人才,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二、中学法制教育的目标中学法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尊法重法的法治观念和行为,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促进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和法治精神的培养。
具体来说,中学法制教育的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2. 培养学生依法行事的品质,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3. 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并能够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中学法制教育的内容中学法制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宪法和法治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具体来说,中学法制教育的内容包括:1. 法律法规教育:对学生普及国家法律法规和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识,让他们了解国家的法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2. 宪法教育: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增强对宪法权威性和约束力的认识;3. 法治精神教育:对学生进行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的培养,让他们养成依法治国、尊重法律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四、中学法制教育的方法中学法制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法律教育基地、主题班会以及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
中学法制教育工作总结8篇第1篇示例:中学法制教育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通过法制教育,学生可以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念,规范自身行为,提高法律素质,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下面就本学期的中学法制教育工作做一下总结。
一、加强法律知识教育本学期,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积极开展了法律知识教育工作。
在班会、主题讲座、法治课程等活动中,向学生普及了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如宪法、刑法、民法等内容。
通过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知识,提高其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二、开展法制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法制教育,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法制活动,如模拟法庭、法治知识竞赛、法制微电影拍摄比赛等。
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法治素养。
三、强化法规宣传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和重要位置,我们张贴了大量的法规宣传海报和标语,提醒学生遵纪守法,遵守校纪校规。
我们还定期举办法规宣传周,邀请法律专家和警察来校向学生宣传法规知识,解答法律问题,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四、建立健全法制教育机制为了确保法制教育工作的持续开展和有效进行,我们还建立了健全的法制教育机制。
学校成立了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法制教育工作方案,明确了责任分工和任务分工;每个班级都设立了法治学习委员,负责班级法制教育工作的组织和推动;学校还定期对法制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措施,确保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五、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我们还成立了法制教育家委会,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的法制教育活动,共同关注学生的法治成长。
通过家校合作,可以实现学校和家庭的有效对接,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理念和行为。
中学法制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法制教育报告讲话稿•相关推荐中学法制教育报告讲话稿(精选6篇)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讲话稿,讲话稿是讲话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场合上表达自己想要讲的话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
你知道讲话稿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法制教育报告讲话稿(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学法制教育报告讲话稿1各位同学们、各位老师:今天,我们学校牺牲紧张的教学时间召开这样一个会议,是十分必要十分及时的,是一次有意义的探索,同学们,上周大家通过观看多媒体接收的信息资料,了解了几个典型案例,大家也许不敢相信,但这都是确实存在的。
简直让人扼腕叹息,你们正处于花季,本是天真无邪的,如此骇人听闻、丧失人性的案例说明了什么呢?在我们身边,有没有过类似的事情呢,如果没有,那么有没有这样的苗头呢?我记得有一位母亲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我什么都能给你,但生命只能给你一次。
同学们,你们的父母、老师包括你自己,没有一个人希望自己的将来遭受牢狱之灾吧!一、要不断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
通过电视、报刊、课堂等途径,广泛涉猎各种法律,认识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懂得什么是善美、什么是廉耻,什么是伦理道德,不断规范自己言行,不侵权、不违法,不当法盲,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用法反击,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二、要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和犯罪行为。
大家知道,一打开窗子,进来的不只是阳光和空气,还有灰尘,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垃圾却经常渗入到我们的脑子里,不知不觉影响着某些同学的行为,盗窃、抢劫、伤害、敲诈、勒索等本不该出现在青少年身上的犯罪行为发生了。
所以,我要提醒并要求大家不要看一些武打、及其书刊作品,这些作品,往往赋予犯罪以英雄色彩,场面血腥,格调粗俗,是诱导我们犯罪的罪魁祸首之一,另外,在我们周围,也有一些不三不四、游手好闲的社会渣滓,他们总是以我们身上的某种东西为目标,或猎取钱财、或打架取乐,希望同学们有一双“火眼金睛”,分清香花毒草,明辨是非黑白,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对社会上的闲人避而远之,防止它们毒害你的心灵,使你误入歧途,终生遗憾。
法制教育报告第1篇一、成立领导小组,强化教师法治意识我镇领导非常明了“身教胜于言传”的内涵。
要对学生实施法治教育,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法制观念,要知法、守法、严于律己,而教师法制观念加强有赖于学校领导的重视、导向。
为此,我镇领导要求,以学校校长室为核心组织,成立了学校法治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具体抓,教导处具体落实,各年级组、各班具体实施,职责分明,责任到人。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使教师较深刻地掌握了与中小学生相关的、或者关系较密切的法律,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效果的法制教育,更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对学生的教育,除了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学会一些劳动技能外,也必须掌握一些中学生应掌握的法律常识,让他们树立法制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这样提高了教师对学校法制教育的认识,促使教师产生进行法制教育为已任的共鸣,进而更有效地搞好法制教育,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法制意识和依法治教的自觉性。
二、营造文化氛围,注重校园法制宣传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鉴于青少年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可塑性强,在不同环境中可形成不同的行为品质。
我镇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友爱、严于律己、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力争让学生在健康、洁净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
三、开展多种活动,强化师生法制观念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我镇的法治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社会实践等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与品德与生活、教育相结合,多层次、多方位渗透。
1、加强警民共建活动。
我镇要求学校法制副校长及法制辅导员来校作预防违法犯罪教育、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等,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
2、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
由校长室和教导处组织对各位班主任进行了依法从教、依法办校的再加强教育,帮助每位班主任提升法律意识,明确自己身上的职责,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中学法治教育工作总结为了有效开展法治教育,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通知精神,增强中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有计划的对我校学生进行了法治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切实营造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依法治校的职责为了贯彻〃依法治校〃的教育方针,加大我校法治教育的力度,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根据我校实际,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中层领导、全体班主任为主要成员的〃学校法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和完善我校法治教育和依法治校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提高了学校依法治校决策,民主管理水平和高效监督水平,维护校园稳定,维护师生合法权益。
二、加强法治学习,树立法治教育意识。
在教师中继续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学习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正确认识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树立起牢固的法治教育意识,并使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能够自觉地渗透法治教育。
在学习过程中,学校还将安排教师重点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
三、有条不紊,扎实开展法治教育。
(一)、法治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
周T列会、班会课分别组织教师、学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等文件。
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条例》《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法治观念。
把法治教育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把法治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设法做到了法治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使法治教育落到实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1.举行法治教育讲座。
为了更好的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增强活动的教育效果,我校聘请了沙田镇派出所周所长来校,为广大师生进行了法治教育讲座。
法制教育报告——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
我国青少年占全国人口近半数,因此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关系国家存亡和民族兴衰的大事情。
作为我们学校来说,学校是您们活动的主要场所,那么您们的教师便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力量。
古人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因此我们同学们必须了解以下几点: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违反现行法律、法规,因而造成社会的有过错的行为。
常见的行为治安管理的行为及其处罚。
(1)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伤害行为,是指故意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行为。
伤害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发案率比较高,多数是由一般的民事纠纷引起的,例如青年工人刘某因旷工被车间主任张某扣发50元奖金而对张某不满,找张某纠缠,争执过程中,刘某朝张某面部猛击一拳,致张某鼻骨骨折,花医疗费300余元后才治愈,公安机关对刘某作了治安行政处罚,并责令刘某支付张某的医药费和误工收入合计450元。
本案中刘某的行为符合伤害行为的基本特征,属于伤害行为。
侮辱、诽谤行为,是指公然贬低损坏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
(2)侵犯公私财物的行为。
可分为如下几种行为:盗窃、诈骗、抢劫行为。
盗窃行为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少量公私财物的行为。
例如,高中学生黄某(男20岁)乘同学上晚自习之际,在学生宿舍撬开同班同学李某抽屉的拉锁,将李某家中刚寄来的200元生活费拿走。
黄某的行为符合盗窃违法行为的特征,应受治安处罚。
诈骗行为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同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少量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的具体方法是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是受害人受骗而“自愿”地将财务交出来。
换句话说,就是行为人采用编造虚假的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的方法欺骗他人,是他人信以为真,主动将财务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