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公式
- 格式:doc
- 大小:63.76 KB
- 文档页数:4
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3.为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①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就根植于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和变革中。
②人类社会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要发生两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是生产的自然属性;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生产的社会属性。
③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
它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为生产资料,劳动资料是划分时代经济的标志)④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有机整体)第一章商品4.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5.商品二因素(是因为劳动具有二重性)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它的自然属性,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本质。
)6.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①统一性: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重属性,是两者的统一。
②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又存在着矛盾,同一生产者或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7.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和生产资料这两种要素的结合。
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的,形成商品的价值。
)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①统一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②对立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9.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①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从一方面看,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和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生产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广义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即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管理与信息。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条件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D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E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总是适合的5、注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条件。
·不能片面夸大生产关系的反作用。
*辨析题: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而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6、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经济。
⼆、最伟⼤的政治经济学⽂献资本论》。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出发点:物质资料⽣产。
要实现物质资料⽣产所进⾏的劳动过程,⽣产三需要具备三要素: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社会⽣产的总过程,包括四个环节:(⼀)⽣产;(⼆)分配;(三)交换;(四)消费。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法(⼀)唯物辩证法(⼆)科学的抽象法和历史的与逻辑的统⼀⽅法。
商品的定义:商品——是⽤来交换、能满⾜⼈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因素:使⽤价值、价值(⼀)使⽤价值——是指物的有⽤性或效⽤,即物能满⾜⼈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是商品的⾃然属性。
∴商品的使⽤价值不反应⽣产关系的性质。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差别的⼀般⼈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体现着商品⽣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三、⽣产商品劳动的⼆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定义:具体劳动——各种特定形式的劳动,可以从劳动⽬的、对象、所⽤⼯具、操作⽅法和劳动结果上表现出来。
这种在具体形式上不同质的劳动,就叫做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的定义:抽象劳动——指抽去了劳动具体形式的⽆差别的⼈类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价值,但具体劳动不是使⽤价值的唯⼀源泉。
∵使⽤价值是⾃然物质和劳动两个要素的结合。
∴⾃然物质和具体劳动是商品使⽤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且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源泉。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它们是⽣产商品的劳动的两重属性,它们是同⼀劳动的两个⽅⾯,它们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
四、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是质与量的统⼀。
1、价值的质——是⽆差别的、⼀般⼈类劳动的凝结。
2、价值的量——决定于社会在该种商品⽣产上所花费的必要劳动时间。
(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由什么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分析:1、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简单劳动为尺度3、价值量与劳动⽣产率成反⽐,与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1、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1)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关系,价值量的决定是⼀个社会过程,⽽不是个⼈⾏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得术语、符号代表、计算公式。
1、c——不变资本2、v——可变资本3、m-—剩余价值4、w-—商品5、G—-货币6、Pm——生产资料7、A—-劳动力8、C /V—-资本有机构成9、G`=G+△G(增殖额即剩余价值)10、P——利润11、P ̄——平均利润12、P ̄’-—平均利润率13、p`-—利润率14、w`——含有剩余价值得商品15、K-—成本=C+V16、生产价格=K+ P ̄17、商品价值=C+V+M 其中C就是旧生产资料价值得转移;V+M就是新创造得价值。
平均利润=企业利润+利息利息率=利息量/借贷资本总额; 0<利息率〉平均利润率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剩余价值率=m/v利润率=m/c+v第2章ﻫDDemand 需求ﻫS Supply 供给ﻫP Price价格Q Quantity 数量Ed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需求价格弹性EMine elasticity ofdemand 需求收入弹性ﻫM money收入EAB 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s 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供给价格弹性ﻫ第3章TUTotal utility 总效用TU=f(Q)ﻫMUMarginal utility 边际效用MRSXY Marginal rateof substitution商品边际替代率ﻫ第4章LLabour劳动ﻫKCapital 资本ﻫTCtotal cost 总成本TC=f(Q)4、1ﻫAC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ﻫMCmarginal cost边际成本ﻫFCFixedcost 不变成本FC=常量4、4VCVariable cost 可变成本VC=f(Q)4、5ﻫTR Total revenue 总收益TR=f (Q)=P×Q ﻫAR Averagerevenue平均收益ﻫMRMarginal revenue 边际收益π利润π=TR-TC 4、6ﻫTP Total product总产量TP=f(L) 4、7AP Averageproduct平均产量ﻫMP Marginal product 边际产量MRTSLK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边际技术替代率ﻫSTC Short-run totalcost 短期总成本STC=f(Q)=FC+VCSTFC(FC)Short-runtotal fixedcost 短期总不变成本(固定成本)STFC=常量ﻫSTVCﻫ(VC)Short-runtotal variable cost 短期总可变成本(可变成本)STVC=f(Q) ﻫSAC(A TC)Short—runaveragecost短期平均成本ﻫSAFCﻫ(AFC) Short-runaverage fixed cost(短期)平均固定成本ﻫSA VC(AVC)Short-runaveragevariable cost(短期)平均可变成本ﻫSMC Short-run marginalcost短期边际成本ﻫLTC Long—run totalcost 长期总成本LTC=f(Q)LAC Long—run average cost 长期平均成本ﻫLMCLong—run marginalcost 长期边际成本ﻫ第6章VMP 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 边际产品价值ﻫMRPMarginal revenueproduct边际收益产量ﻫW Wage工资ﻫ第9章GDP Gross demestic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ﻫCConsumption消费C=f(Y)=C0+bY 9、1I Investment 投资G Government payment政府购买NXNet export净出口NX=X-MX export 出口ﻫMimport 进口ﻫNDP Net domesticproduct 国内生产净值ﻫNI National ine 国民收入PI Personal ine 个人收入PDIPersonal disposable ine 个人可支配收入GNP Gross national 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ﻫ第10章Y 总量APC Average propensitytoconsumption 平均消费倾向ﻫMPC marginalpropensity to consumption 边际消费倾向S Save 储蓄ﻫAPS Averagepropensity to save 平均储蓄倾向MPSmarginalpropensity to save边际储蓄倾向ADAggregatedemand总需求AD=C+I+G+X ﻫAS Aggregatesupply总供给AS=C+S+T+MT tax 税收Kmultiplier 乘数第11章MEC 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 资本边际效率L Demand for money 货币需求L=L1(Y)+L2(R)RRate 利率ﻫMMoney supply货币供给ﻫ第13章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消费物价指数ﻫ第14章KG Governmentexpenditure multiplier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ﻫKTRTransfer payment multiplier转移支付乘数 14、2TR transfer 转移支付ﻫKT Tax multiplier税收乘数KBBalanced budget multiplier 平衡预算乘数ﻫ第15章Mh Moneybase 基础货币(高能货币) Mh=M0+RE 15、1Ke Depositexpansion multiplier 存款乘数ﻫKm Money multiplier 货币乘数第16章M import进口M=M0+mYKX Foreign trade multiplier对外贸易乘数ﻫ第17章G rate ofgrowth 经济增长率ﻫGt 实际增长率ﻫGw Warranted rate of growth合意增长率Gn Naturerate ofgrowth 实际增长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本科试用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1、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教学中居重要地位。
2、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价值规律和阐述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从理论上指导人们如何进行经济运行。
3、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给人们提供一个如何从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理论。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要有经济理论的头脑。
2、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求学生有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
3、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看到西方发达国家科技进步,管理先进的一面,又要看到他们经济腐朽的一面。
4、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自觉地贯彻党的各项经济政策、方针,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的重要理论。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确定原则是根据辽宁省教育厅2002年7月编写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要求制定的。
目的是把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第一章:导论一、目的、要求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上,说明它的形成和发展。
二、重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产生的条件2、理论来源3、马克思的贡献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列宁、斯大林的发展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发展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的出发点2、生产方式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抽象法2、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3、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三、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无产阶级政党应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一、目的、要求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说明货币的本质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基础是劳动价值论)生产关系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生产力最活跃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马政经研究出发点。
④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⑤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
1、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生产。
2、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3、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
4、制度和体制区别:1)前者利益关系,后者组织关系;2)前者所有制关系,后者资源配制方式;3)前者稳定,后者及时调整。
5、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关系、产品分配。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政经的枢纽)(二)★★①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经济社会经济两种基本形态:自然、商品。
②使用价值: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体现为有用性③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
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商品本质属性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
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⑤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
劳动二重性不是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两方面。
一、货币的本质与职能1.货币的起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其表现为:一只绵羊=两把斧头(实质为产品交换而非商品交换)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与一系列商品相交换)•其表现为:一只绵羊=两把斧头+两匹布+一定量其他商品一般价值形式•其表现为:两把斧头+两匹布+一定量其他商品=一只绵羊货币形式•货币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大小2.货币的本质货币作为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是货币的五种基本能职能(1)价值尺度(标价、定价) 价值尺度即货币是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中的货币,只需要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给商品标明价格•为了能够衡量和计算各种商品的价值量,也为了交换的方便,必须确定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
这种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及其等分通常称为价格标准。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必须借助于价格标准来完成•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2)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商品流通就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3)贮藏手段(只能是足值的金属货币,纸币则不具有)货币的贮藏手段,就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贮藏保值的职能。
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有贮藏手段,是因为金属本身有价值•等式左边的绵羊叫作相对价值形式,等式右边的斧头叫作等价形式一切价值形式都是由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这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方面或要素构成的该形式下,商品价值量的表现形式缺乏一个共同的标准,造成了交换的困难此时期,绵羊为一般等价物。
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一般等价物来衡量(贝壳、兽皮等都曾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商品的价格与价值发生偏离的情况商品价值量不变而货币价值量发生变化时①.市场供求变化②.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可以具有价格③.第二章:货币2022年3月24日17:35纸币也能执行部分贮藏手段的职能,但没有贮藏职能•(4)支付手段(延期支付)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职能(5)世界货币货币一旦用于国际的商品交换,就取得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
2.物质资料生产: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经济制度:反映社会性质和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与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的生产关系。
4.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是一种表层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等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6.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7.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符号发行失去控制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
8.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疲软或下跌。
从实质上说,通货紧缩是流通中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货币现象。
9.资本循环:产业资本从其最初的形态即货币资本的职能形态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售卖等阶段,并相应变换资本的职能形态,然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一过程就是产业的资本循环。
10.资本周转:资本是在运动过程中增值的,资本只有不断的,周而复始地循环,才能不断带来剩余价值,资本这种连续不断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就叫做资本周转。
11.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12.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及动力,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13.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产领域,第二部类是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
14.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15.商业信用:是指以赊帐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公式2.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4.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量(m )和年剩余价值率(M')、年剩余价值量(M )剩余价值量 二剩余价值率 可变资本(即m 二m' v ) 1.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 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 通速度(次数)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 的货币量 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一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一互相抵消支付总额 统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侬数J3.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 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属 货币量二币量剩余价值率n 表示周转次数U 表示一年时间 u 表示资本周转一次所 需时间 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次数=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的价值额+一年中流动资本周转价值额 预付资本总额6. 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二不变资本的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剩余价值 (即W=c+v+m ) 其中:c 表示不变资本的价值,v 表示可变价值的资本,m 表示剩余价值。
生产商品所耗费资本就是资本价值就是生产成本或生产费用,即c+v ,用K 表示, 则:商品价值为 W=K+n 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 W=K+p ) 7. 利润(p )和利润率(p')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 W=K+pP'代表利润率, C 代表全部预付资本, m 剩余价值量8. 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9. 折旧费和折旧率12.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5.资本周转利润率剩余价值量 全部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 社会总资本折旧费固定资本原始价值 固定的资本的平均使用 年限平均利润二平均利润率预付资本折旧率二折旧费固定资本原始价值10.利息率和利息量禾率—一定时期的利息量 利息率 借贷资本总额利息量=借贷资本总额域利息率11.股票价格和虚拟资本价格股票价格股息 利息率虚拟资本价格=平均利息率13.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过程和实现条件ll(c v m) = l(v 亠v—)II (c 亠v—)x x 14. 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陈小莉简答题:一、请简要回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什么?1、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解释生产力是什么)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或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解释生产关系是什么)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和变化程度。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作用)4、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超前或者落后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的反作用)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总结)二、马克思从商品开始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原因是什么?1、商品是社会主义最普遍的形式,也是资本主义的细胞。
2、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商品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从分析商品开始时历史方法的需要。
3、建立在商品分析基础之上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
三、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最基本的矛盾?1、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虽然具有社会性,但是这种社会性不能直接表现出来,它只能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它的劳动的社会性能否实现取决于他所生产的商品能否卖的出去,若其商品不为社会所需,卖不出去,它的私人劳动就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就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就不能让渡,价值也无法实现,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其他各对矛盾的根源所在。
2、小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是在竞争和无政府状态下进行的,往往容易产需脱节,那些适销对路,而且个别劳动量等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量的生产者,其私人劳动就实现为社会劳动,就会在竞争中发财致富,反之,私人劳动就会与社会劳动产生尖锐的对立,就会在竞争中受损变穷,甚至破产,所以这对矛盾是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精品文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陈述陈述总结)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水平,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1.商品的二因素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有用性。
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
特征有a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c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当精品文档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施展阐发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外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干系或比例。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根蒂根基,交换价值是价值的施展阐发体式格局。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相互依存:a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b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c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b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c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干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公基知识点一、经济(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民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3.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4.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5.商品交换过程中的量的关系或比例由商品的价值量决定6.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7.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8.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9.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劳动形态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10.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11.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1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14.个别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1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1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明,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17.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这种变动主要表现为:供不应求,价格会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会下跌18.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19.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实现自身增殖的价值。
资本用于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20.根据资本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指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即厂房、机器、燃料、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等的那部分资本,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增殖,只是把资本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
可变资本是指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只有可变资本才能产生剩余价值21.只有可变资本才能生产剩余价值,即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22.剩余价值率体现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23.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率公式m’=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100%24.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25.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26.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