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控制系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03.50 KB
- 文档页数:23
2
1-2 常用过程控制理论及应用
一、过程控制理论
过程控制理论,原自于经验的PID。
过程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应用频率响应特性,这种理论对于过程控制工程技术人员都比较熟悉
这种理论对于过程控制工程技术人员都比较熟悉。
到了1960年代,空间技术的发展,控制系统用状态方程来描述,这种方法是用来开发各种优化控制理论的基础。
这来描述这种方法是用来开发各种优化控制理论的基础。
这样,使得原有的频率响应分析方法要作改进,使之适合于多变量的复杂的控制系统设计问题。
因此,现代控制系统设计不再分频域和时域,发展成为统一的理论。
为了介绍方便,现仍将其分成频域与时域来介绍,如表1所示此表列举了典型的控制技术应用于不同系统的表示所示。
此表列举了典型的控制技术应用于不同系统的表示: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构成和辨识的方法。
先控技应课程学任务
先进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任务
目次内容时间(次)上课人1导论、预测控制技术1苏宏业2软测量技术1苏宏业3变结构控制技术1苏宏业4容错控制技术1苏宏业5综合自动化技术4荣冈6直流调速技术毛维杰
2
7交流调速技术4毛维杰8位置随动系统与传感
2毛维杰
技术
参考书
•《先进控制技术及应用》,王树青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7月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
系统》(第3版),陈伯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7月
社。
导师顺序:李江张泉灵赵均章辉李艳君徐巍华吴维敏周洪亮冀海峰王保良冯毅萍杨丽明金建祥姜伟刘勇张涛金伟谢磊沈国江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导师介绍:李江姓名:李江性别:男出生年月:1973年11月所在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职称:副教授个人简介李江,男,1973年11月出生。
1991年至1995年就读于浙江大学电机系工业自动化专业,1995年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5年至2000年就读于浙江大学信息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2001年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1年至今在浙江大学控制系工业控制研究所工作,现为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在工业、农业、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太阳能发电与照明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研究成果:承担企业科研项目十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十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二十余项。
工作研究领域嵌入式系统在工业、农业、医疗领域的应用。
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导师介绍:张泉灵2012-07-07姓名:张泉灵性别:男出生年月:1973.09所在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职称:副研究员(自然科学)个人简介男,1973.09出生,副研究员预测控制、工业过程的建模、先进控制与优化的研究与工程实施;企业综合自动化的研究与工程实施。
工作研究领域预测控制、工业过程的建模、先进控制与优化的研究与工程实施;企业综合自动化的研究与工程实施。
工作研究项目:1.实时数据库及监控系统2.汽油品质在线光谱分析仪开发与通用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863”计划200 9-11-303.基于多智体的网络化过程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041231发表论文:1.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 for Coal Chemical Industry煤化工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proc.wcica062<>, Qua nling Zhang; 张泉灵2.化学反应器温度跟踪预测函数控制的研究及应用控制理论与应用18<4>, 张泉灵,王树青3.间歇生产过程的先进控制数字化工<11>, 张泉灵4.基于Hammerstein模型的非线性预测函数控制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36<2>, 张泉灵,王树青5.间歇化学反应温度先进控制系统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5<2>, 张泉灵,王树青6.基于CORBA 技术的电业局智能管理信息系统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36<6>, 黄逸民,张建明,张泉灵,王树青7.Advanced Process Control System for the Rectification of Vinyl Chloride 氯乙烯精馏过程先进控制系统proc.wcica062<>, 20060623 Quanling Zhang; 张泉灵8.粗糙集方法及其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工业控制计算机》19<8>, 2006-08 -019.农药化工企业数据挖掘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数字石油和化工(原:数字化工)(原邮发:82-213)》2005<10>, 2005-10-0110.间歇生产过程的先进控制数字化工<11>, 20041101 张泉灵11.NONLINEAR PREDICTIVE FUNCTIONAL CONTROL BASED ON ARTIFICIA L NEURAL NETWORK 2<>, 20040112 张泉灵、谢磊、王树青12.Linear pruning techniques for neural networks-Based on projection lat ent structure proc.of IEEE Int.Con.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2<>, 2 0031005 谢磊,张泉灵,郭明,王树青13.基于多模型的自适应预测函数控制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37<2>, 20030310 谢磊,张泉灵,王树青,张智焕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导师介绍:赵均2012-07-07 姓名:赵均性别:男所在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职称:副教授个人简介1993年获得浙江大学化工系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浙江大学化工系硕士学位,2000年获得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控制理论博士学位。
浙大控制工程研究生就业薪资报告控制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浙江大学作为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在控制工程领域培养了众多优秀的研究生。
那么,浙大控制工程研究生的就业薪资情况如何呢?本文将从不同维度对此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就业情况概述浙大控制工程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总体上较为乐观。
控制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主要从事的领域包括自动化控制、电力系统、机器人、智能交通等。
这些领域在现代化的工业和社会运行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较大。
同时,浙大作为国内顶尖高校,其控制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在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上也有较大优势,受到众多企事业单位的青睐。
二、就业薪资水平浙大控制工程研究生的就业薪资水平较为可观。
根据对一些毕业生的调查和统计,浙大控制工程研究生的平均起薪约为8000-10000元/月。
在一线城市,这一起薪水平已经达到或超过了普通本科生的平均薪资水平。
同时,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职业发展的进步,研究生的薪资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些有经验的控制工程研究生在行业内的知名企业或研究机构工作,其薪资水平甚至可以达到每月1万元以上。
三、就业行业分布浙大控制工程研究生的就业行业分布广泛。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浙大控制工程研究生的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自动化、交通、机械等领域。
这些领域是控制工程专业的主要应用领域,对控制工程研究生的需求量相对较大。
此外,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也对控制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有着较高的需求,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可以说,浙大控制工程研究生在就业行业上有着较大的选择空间。
四、就业地区分布浙大控制工程研究生的就业地区分布广泛。
除了本地区的就业机会,许多研究生也选择到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发展。
这些城市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对高端人才的需求相对较高。
同时,一些新兴的创新型城市也对控制工程研究生给予了较大的关注,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就业机会。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拟定教授职务任职基本条件金项目,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评审意见将作为教授职务评聘的参考材料之一提交给院中级评审委员会。
(2)海外引进人员评聘条件参考上述条件。
本学科晋升教授的标志性教学成果包括以下类型:•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篇以上;•以第一主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在学科竞赛指导等方面取得突出贡献者;•经院教学委员会认定的其它标志性教学成果。
本学科晋升教授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包括以下类型:•取得本领域公认的技术突破(如入选浙江大学“年度十大学术进展”级别及以上成果);•获得省部级一等奖(第1),或国家二等奖(前3),或国家一等奖(前5);•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或重大项目(负责人),或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或获得单项1000万及以上的纵向项目(负责人),或获得单项500万元及以上的横向项目(负责人);•发表单篇SCI他引≥100次的第一或通信作者期刊论文1篇,或发表单篇SCI他引≥50次的第一或通信作者期刊论文2篇;•专利(计第一发明人专利):单项转让费≥200万元;•其他经院学术委员会认定的与本学科相关的标志性成果。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拟定副教授职务任职基本条件注:海外引进人员评聘条件参考上述条件。
本学科晋升副教授的标志性教学成果包括以下类型:•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主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个人负责字数不少于20万字);•在学科竞赛指导等方面取得突出贡献者;•经院教学委员会认定的其它标志性教学成果。
本学科晋升副教授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包括以下类型:•本领域公认的技术突破(如入选浙江大学“年度十大学术进展”级别及以上成果);•获得省部级一等奖(前3),或国家二等奖(前5),或国家一等奖(前9);•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或重大项目(负责人),或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或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或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或入选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或获得单项600万元及以上的纵向项目(负责人),或获得单项300万元及以上的横向项目(负责人);•发表单篇SCI他引≥50次的第一或通信作者期刊论文1篇;•专利(计第一发明人专利):单项转让费≥80万元;•其他院学术委员会认定的与本学科相关的标志性成果。
浙江大学控制系复试流程面试经验及专业课单词必备复试流程:○1、8:00—8:30 专业听力考试+填报志愿○2、8:30—11:30 分组面试○3、13:30—14:00 学硕和专硕出榜○4、14:00—14:30 学硕转专硕加试○5、16:00 学硕转专硕出榜下面对各个流程进行介绍:○1、专业听力考试是由浙大老师自己出题自己录音的。
一般分两个大题,第一题是念一个短文,中间挖十个单词或词组,要求写出单词和汉语意思。
第二题是念四小段英文,要求写出每段的大致汉语意思。
填志愿就是按自己的志愿把浙大控制三个所(工控所,智控所,仪表所)排下顺序。
注意事项:把自动控制原理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表看下,一般考些automatic control,differential equation,frequency等等,志愿表的背面写单词和翻译,没有听力原文,所以老师在读的时候会在要你写的单词前面和后面加上space或者dash,要注意并且还要标好十个单词的顺序(中间某个不会要空出来)。
翻译是不可能完全听懂的,要记关键词,然后按自己的理解去写翻译,一定要写,不要空着。
听力时间紧,翻译要快点写。
志愿就按自己想去的所按顺序填,然后按顺序录取,即第一志愿录取不上,调到第二志愿……一般情况下工控所最火,初试成绩好且想去的可以填第一志愿,要是初试成绩不太好,直接填仪表所第一志愿录取的可能性会大些。
○2、分组面试是复试的重中之重,面试组一般一个组长,四个成员,一个做记录的老师。
主要问些专业知识及其应用和个人表达沟通能力。
单独面试的,一般去了先交政审表、本科成绩单和自己一些证书,然后中文自我介绍,注意简明扼要,把自己的亮点说出来,本科成绩好的可以提一下自己的排名(不要说自己成绩很好之类的,要说还可以,懂一点。
谦虚诚恳),做过什么东西的要赶紧说出来,老师一般会根据你的项目提问。
注意事项:必须准备一个自我介绍,注意不要攀亲,不要说自己家乡是某个名人的故乡之类的,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谦虚诚恳,表现要大方,可以提前演练一下,不要到时候说话颤抖、语无伦次之类的。
浙江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简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化工过程机械)1.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处于什么地位?2.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主要学习什么?3.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如何?4.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如何?5.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适合出国吗?6.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7.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师资情况?8.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学情况?9.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实验情况?10.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能够获得哪些方面的锻炼?FAQ1.“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专业处于什么地位?浙江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前身是“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
专业成立于1953年,在国内高校中开创了多个第一,已成为我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基地。
1961年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1981年获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首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1998年根据教育部专业调整,将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建设改造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并于1999年开始按新专业名称招生。
2001年被评为本学科首个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特色专业。
2.“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主要学习什么?“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立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以流程工业为对象,系统地学习这些流程工业过程中各主要装备的设计、制造与控制基础,融化工、机械、力学、材料、信息与控制等专业于一体,致力于解决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中的前沿性重大科技问题。
3.“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如何?“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人格品质、创新精神和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出色表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需求旺盛,供不应求,一次性就业率年年100%,读研率和出国率之和接近50%。
控制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础,研究各领域内独立于具体对象的共性问题,即为了实现某些目标,应该如何描述与分析对象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
例如:它与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开拓了知识工程和智能机器人领域。
与社会学、经济学的结合使研究的对象进入到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范畴中。
与生物学、医学的结合更有力地推动了生物控制论的发展。
同时,相邻学科如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的新发展,使本学科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本学科下设五个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
各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范畴及相互联系如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以工程领域内的控制系统为主要对象,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研究各种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综合、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是研究被控对象的信息提取、转换、传递与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学科。
它的理论基础涉及现代物理、控制理论、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和计量科学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新的检测理论和方法,新型传感器,自动化仪表和自动检测系统,以及它们的集成化、智能化和可靠性技术。
“系统工程”是为了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实践问题而形成的从整体出发合理组织、控制和管理各类系统的综合性的工程技术学科。
系统工程以工业、农业、交通、军事、资源。
环境、经济、社会等领域中的各种复杂系统为主要对象,以系统科学、控制科学、信息科学和应用数学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基本工具,以优化为主要目的,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研究解决带有一般性的系统分析、设计、控制和管理问题。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主要研究信息的采集、处理与特征提取,模式识别与分析,人工智能以及智能系统的设计。
它的研究领域包括信号处理与分析,模式识别,图象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智能控制与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以及认知、自组织与学习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