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复习密度
- 格式:ppt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8
课标定位一、考点突破1. 理解密度的计算公式,会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 知道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步骤及格式。
二、重难点提示密度的简单计算。
考点精讲密度计算公式:mVρ=;三个物理量中,只要知道其中的任意两个,就能够求出第三个。
(其中水的密度一般认为是已知的) 1. 鉴别物质测出物体的质量m 和体积V ,求出其密度,对照密度表就可判断出该物质是什么。
2. 求物体的质量测出体积V ,查出密度ρ,用m =ρV 可求出物体质量。
3. 求物体的体积知道物体的质量,查出密度ρ,用ρm V =可求出物体体积。
4. 水结冰以后的变化实验探究:在家里用冰箱冻一个冰块,观察、比较结冰前水的体积和结成的冰的体积,你有什么发现?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水结冰以后,冰胀到了盒沿上面,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大了。
【方法指导】在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时,要明确各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要把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
水结成冰或冰熔化成水的现象我们经常见到,在分析水和冰体积、密度的变化时,要立足质量不变这一关键,还要根据密度公式进行相应分析才可判断。
【随堂练习】一块冰化成水后( )A. 密度不变,质量变小B. 密度变大,质量不变C. 密度变小,质量不变D. 密度变小,质量变大思路分析:密度和质量有着密切联系,但它们却有不同的意义。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质量是描述“物体”性质的物理量。
一块冰化成水只是状态变化了,其质量是不变的。
因此选项A 、D 可以排除。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描述“物质”属性的物理量。
冰的密度是0.9×103kg/m 3,水的密度是1.0×103kg/m 3.,因此冰化成了水,密度是变大了,选项C 也可以排除。
答案:B典例精析例题1 (求密度)一质量为54g,体积为20cm3的金属块,它的密度是多少kg/m3?当截去5cm3后,剩下的金属块密度又为多少?思路分析和答案:解:(1)金属块的密度:ρ=mV=5420gcm=2.7g/cm3=2.7×103kg/m3;(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剩下的金属块密度仍为2.7×103kg/m3.答:金属块的密度为2.7×103kg/m3,截去5cm3后剩下的金属块密度为2.7×103kg/m3。
《密度》说课稿(精选10篇)《密度》说课稿(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密度》说课稿(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密度》说课稿篇1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阳光中学的一名物理教师宁二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密度》。
说的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是将来学习浮力和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
实验探究是本节的重要内容,通过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密度公式是学生在初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应注意强调公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应用和变形。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密度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应注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知道可以根据密度鉴别物质,计算质量和体积。
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宜过高,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重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水的密度和物理含义。
(2)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公式变形和单位换算。
难点:(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灵活运用密度计算公式,将密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初中物理密度解题技巧
初中物理密度解题技巧包括:
1. 掌握密度的概念和公式,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但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会随状态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 掌握密度测量的基本原理,理解密度公式,能根据公式进行变形计算,理解密度的测量方法,能设计合理的测量方案。
3. 学会正确使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减小实验误差。
4. 学会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能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出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状态和温度有关,能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出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5.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能运用图像表示实验数据。
专题22 密度、压强、浮力的综合分析与计算(速记手册)考点1 计算浮力方法(1)称重法:F浮=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3)漂浮、悬浮:F浮=G物(二力平衡求浮力);(4)阿基米德原理:F浮=G物或F浮=ρgV排(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2.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漂浮、悬浮、下沉、上浮);(3)根据浮沉条件列出等式(一般平衡状态的居多)。
3.必须弄清楚的一些概念:①物重G与视重F;②物重G与物体排开的液重G排;③浸在(浸入)与浸没(没入);④上浮、漂浮、悬浮;⑤物体的密度ρ物与液体的密度ρ液;⑥物体的体积V物、物体排开液体体积V物、物体露出液体的体积V露。
4.解浮力问题经常用到的一些规律和概念:①二力平衡条件(推广到三力平衡);②密度;③液体内部压强规律;④浮力;⑤阿基米德原理;⑥物体浮沉条件。
考点2 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里,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例1】一艘质量为2 000 t的货轮沉没在主航道60 m深的水底。
相关部门派出满载排水量为4 000 t 的打捞船进行打捞。
经过现场勘探后得知沉船排开水的体积为1 500 m3,决定采用浮筒打捞法(利用充满水的钢制浮筒靠自重下沉,在水下充气将筒内水排出,借助浮力将沉船浮出水面)进行打捞。
若打捞时所用钢制浮筒体积为200 m3,浮筒充气排水后的质量为30 t。
(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 N/kg)求:(1)60 m深的水底受到水的压强。
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总结1质量与密度一、质量1、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用字母m 表示。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1t=1000 kg,1kg=1000g=1000000 mg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50kg(2)实验中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各种秤也是测质量的工具。
2、天平:天平是测的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的方法如下: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之后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表示天平已调平衡。
若指针左偏,左右两个平衡螺母都像右调。
平衡后才能称量质量。
称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加在右盘,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后加质量小的,最后加游码,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读数时物体的质量= 砝码质量+游码读数质量。
3、使用天平称质量时应注意:不能用手拿砝码,应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把化学药品或液体等直接放在砝码盘里称质量,要用烧杯等装起来称量;加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如何称小瓶中水的质量?瓶和水的总质量—空瓶的质量4、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不随位置、状态、温度、形状而改变。
1kg的冰化成水后质量为1kg 2kg的面拿到月球上质量为2kg,一铁丝把它弯成铁环质量不变 (变、不变)。
5、天平秤质量时,若物码放反了,则物体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
二、密度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ρ=m/V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密度的常用单位g/cm3,g/cm3单位大,1g/cm3=1.0×103kg/m3。
密 度 知识点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定义式: =Vm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3.密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 /m 3。
其它常用单位还有g /cm 3。
1g /cm 3=1000kg /m 3。
4.物质密度和外界条件的关系: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
而质量与温度无关,所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
课后检测1、通常说的“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 比木头大。
2、铁的密度是7.9g/cm 3,读作 。
可转换成 kg/m 33、水的密度是1.0×103kg/m 3,合 g/cm 3,它的含义是 。
4、1cm 3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将___,体积将___.(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5、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60 (填单位),若苹果的密度为0.8g/cm 3,这个苹果的体积约为 cm 3。
6、一松木块的密度是0.4×103kg/m 3,读作________________,把它锯掉3/4,剩下的松木块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
7、如图所示A 、B 、C 三只相同的杯子,分别盛有等质量的水、酒精、硫酸,则A 杯中装的是 :C 杯中装的是 。
(ρ水=1×103 kg/m 3 ; ρ酒精=0.8×103 kg/m 3 ;ρ硫酸=1.8×103 kg/m 3 )8、如上图所示是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的密度是 kg/m 3。
9、将一铁球放在炉火上加热,在此过程中铁球的体积 ,质量 ,密度 。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0、装在烧杯中的水被倒出一部分后,烧杯中剩余水的密度________;密封在容器中一定质量的气体被抽出一部分后,容器中剩余气体的密度________。
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总结一、密度的概念与公式密度的概念: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一些物质的密度很大,一些物质的密度很小,通过密度可以判断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密度的公式:密度的数值是用质量除以体积得到的,通常用ρ表示,公式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m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kg);V表示物质的体积,单位是立方米(m³)。
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使用千克/立方米(kg/m³)。
二、密度的性质1. 密度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密度可以用来区分物质的种类。
2. 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通常情况下,物质的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3. 密度与压强有关。
当物质被外力挤压变形或被压缩时,会使密度增加。
而当外力减小或取消时,密度也会趋于恢复原状。
三、密度的测量方法1. 实验室常用的密度测量方法有:比重法、水银柱法、测量密度计法和容积法。
2. 通常情况下,比重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比重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某种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比较,通过量取某物质质量和在水中排开体积来测定物质的密度。
3. 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比重尺和比重瓶可以方便地进行密度的测量。
比重尺是一种浮标测量仪器,可以利用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来测定物质的密度;比重瓶也是一种测定密度的工具,通过特定的设计,可以直接通过称量并且量取物质的密度。
四、密度的应用1. 密度的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的应用包括:金融领域的黄金密度测定、工程建筑领域的材料密度测定、生产工艺领域的流体密度测定等等。
2. 在日常生活中,密度也有很多实际的应用。
比如,在烹饪中,可以通过密度来判断食材的成熟度;在交通运输中,可以通过密度来判断船只和飞机的载重能力;在医疗领域,可以通过密度测量身体内部的组织情况。
3. 通过密度的测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