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参加佛山市课堂改革研讨暨佛山市课堂改革研究专项课题启动、重点课题答辩会议的通知
- 格式:pdf
- 大小:267.77 KB
- 文档页数:13
7月21日下午,市教育局召开媒体见面会,就“智能教育”工程和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工作接受记者采访。
苏年福副局长、杨汉波副局长、蔡时进科长、岑健林主任等分别围绕相关话题进行了解读,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苏年福副局长对市教育局制定的“…智能教育‟工程——873计划”进行了解读,明确指出“873计划”是贯彻落实佛山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关于“四化融合,智慧佛山”战略新方向和佛山“两会”精神的重大举措。
他向各位记者通报了该工程的背景及实施计划。
他说,“873计划”以“促进均衡和公平、提升效益”为导向,以“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标,深层次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整体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水平与效益,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
以建设终身学习服务平台为抓手,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科学发展观、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优化完善佛山市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并开展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在系统工程理论指导下,全面、完整、系统规划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公用服务平台——“数码学习港”,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与运行机制。
“873计划”包含:建设8个数字化中心,启动7项工程建设工作和推进3个数字化建设。
在媒体见面会上,杨汉波副局长向记者们介绍我市2010年10大民生工程实事之一——佛山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进展情况。
他详细介绍了2010至2011年我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工作任务,重点通报了2010年主要工作及其进展情况。
他说,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重大进展和阶段性成效,为佛山“两会”乃至全市人民献上一份厚礼。
最后还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设想。
表示将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结合佛山实际,扎实推进这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为建设和谐佛山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最后,两位局领导及有关科长还就上述共同关心的话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智能研修,开启教研新变革发布时间:2022-12-13T15:07:42.99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2月2期作者:陈娇廖丹[导读] 双减推动着课堂教学的变革,传统教研已不能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
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智能研修平台能有效解决我校数学传统教研活动开展难以及教研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
随着智能研修平台的深入使用,开展智能研修,创新5G双师教研,促进教研与教研工作的改进与优化方法,推动我校数学集体教研向智能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提高我校数学教研质量及教师专业化成长,从而促进我校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提质增效。
陈娇廖丹四川省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摘要】双减推动着课堂教学的变革,传统教研已不能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
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智能研修平台能有效解决我校数学传统教研活动开展难以及教研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
随着智能研修平台的深入使用,开展智能研修,创新5G双师教研,促进教研与教研工作的改进与优化方法,推动我校数学集体教研向智能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提高我校数学教研质量及教师专业化成长,从而促进我校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提质增效。
关键字:数学课堂教学智能研修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12-086-01数学是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了解与认知世界的根基。
如若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不当、教学方式过于枯燥单一,则很难让广大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致使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与动力。
在平时的常规教研集体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一、集体教研现状1.教师们教学负担较重,时间不统一,日常的集体教研很难做到全员参与。
我校老师几乎都是双班数学教师,还要兼任其他学科,双减后延时的出现,让老师们的课时更多。
同时老师们的时间分配也很零散,想找机会大家集中在一起探究、一起学习的时间较少。
2.部分教研组老教师多,一些教师仍存在比较专注于应试教学,对相关的数学教材研究不够深入、教研不够仔细的问题。
立足珠海,着眼未来作者: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92期本报讯 6月24日,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历史学科教研基地項目论证会于珠海市顺利举行。
论证会由珠海市教育研究院主持召开,由历史教研员刘洪生老师担任主持人,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中学历史教研员陈家运老师,华南师范大学王继平教授,山东青岛第一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李芳老师,广东教育学会课题管理办公室主任王蓓蓓博士,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历史教研员刘刚老师出席论证会并担任项目论证评议专家。
项目的研究团队及珠海市的骨干历史教师均参加论证会。
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此次论证会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
陈家运老师希望广东省高中历史学科教研基地能够聚焦历史教学问题,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培育历史教研品牌,在支撑我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论证会紧紧围绕“区域整体推进历史文化地方课程建设研究”“大概念统领的中学历史深度教学实践研究”两大项目展开论证与评审。
两大项目系统总结珠海地方课程建设的经验与教学改革的需要,旨在促进区域历史文化地方课程建设,深化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研究,立足珠海,着眼未来。
对两个项目的研究价值和实践价值,专家们在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对项目后续的研究提出建议:项目建设要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传统课程建设体系有机结合,全面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注意以课程体系结构优化作为载体,以课堂教学改进为核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与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结合,注意分类、分层、分段,最终指向学习目标的达成,有效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最后,刘洪生老师对项目组成员提出殷切期望:虚心听取专家们的意见,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出一批项目成果,塑一支教师队伍,打造珠海特色的历史教育品牌,在省内的高中历史教研中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此次高中历史学科教育研究基地项目开题论证会的顺利举行,将进一步推进珠海市历史学科教育科研内涵的深度发展:立足珠海,着眼未来,打造一支骨干教师队伍,为历史学科课改的深入推进注入新动力!(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供稿)。
附件2
重大项目选题指南
(供参考)
1.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2.基础教育综合评价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3.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研究
4.区域整体发展素质教育研究
5.数智赋能基础教育学与教方式变革研究
6.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7.高质量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8.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研究
9.弘扬教育家精神研究
10.“十五五”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规划研究
11.“十五五”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规划研究
12.提升基础教育国际影响力研究
13.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研究
14.探索研究新形势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评价方法和路径
15.探索研究建立教师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工作机制
16.研究构建新时代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
17.广东省学前保教体系建设研究
18.幼儿园家园协同共育实践模式与有效策略研究
19.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20.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建设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21.职普融通背景下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22.完善对学校常态督导机制研究
23.基础教育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4.中小幼一体化贯通育人体系研究
25.广东特色特殊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6.基于课程的普通高中分类改革研究
27.小学低年级课程综合化策略、方式及路径研究
28.促进课程方案转化落地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9.课程实施质量监测体系研究
30.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研究
31.孤独症儿童少年课程开发与实施
32.残疾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改革。
课题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课题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题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课题心得体会1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学习首先是解放了我们的思想,改变了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迷信权威的学习习惯:研究性学习鼓励我们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是学习的主导者,我们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第二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学要理论意义的指导,这就给了我们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第三在运用理论指导中,使我们一次比一次的熟练应用理论知识,而且还在不停地把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
通过对研究性学习,提高了我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我们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了与人交往合作以及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辨认知识的真伪,实用性是在这过程中的一大收获。
利用自己的所获所得,不抄袭,认真对待知识利用权。
研究性学习既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又要会学以致用,它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
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
在合作学习中,我们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
这样有利于全体同学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
所以,对于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率的组织形式。
更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
课题心得体会2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
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
2023-2024学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一)高三语文2024.1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新作物史”概念和框架由已故农史专家王思明教授提出。
新作物史脱胎于传统作物史,这是它们之间的天然联系。
由“作物史”而至“新作物史”,“新作物史”的研究又何以缘起?作物是被人类栽培而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作物史就是关于作物的历史,新作物史则涉及作物与经济社会关系的研究。
全球史的出现和发展带来了跨国视野、整体史观、互动观、跨学科研究方法等理念和跨文化、交互比较、大历史等研究视角,为新作物史研究提供了理论铺垫和方法借鉴。
作物景观理念则为书写作物史提供了一种多维度、探索性的新框架手段。
同时,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动也催化了新作物史研究的兴起。
新作物史理念的提出受到作物景观概念的启发。
作物景观概念的英文是cropscape,由crop和scape组成,从landscape(地形、景观、风景)借鉴而来。
不过,作物景观并非地理学、生态学意义上静止的概念,而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出发来审视和考察人类与作物景观之间关系的动态系统或过程集合,主要内容包括作物景观的细节构成、表现特征、演变规律、人类活动对于作物景观的作用以及作物景观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
国际科学技术史学界现在对知识系统的流动性愈发感兴趣,重点是迁移以及由此产生的转变和侵占过程。
作物作为由人类促成的生命形式,迫使我们不得不认真考虑其物质性的具体细节——适应性、抗性,还有当作物以各种方式运动或引入某地时它们是如何影响传播、生长以及产生或丧失价值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物景观也可理解为作物文化集合,每一种作物都形成自己的景观史,如茶景观、小麦景观、棉花景观等。
新作物史何以成其“新”?传统作物史有三“重”:首先,传统作物史重内史,强调关注作物史自身的独立发展,关心作物发展演进过程中的机制、逻辑和规律等问题,主张作物科学技术发展有其内在逻辑、规律,注重作物发展事实在历史进程中前后相继的联系,而并不看重社会经济因素对作物发展的影响。
教学视导校长表态发言〔共5篇〕第1篇:教学视导反应会表态发言稿教学视导反应会表态发言稿教学视导反应会表态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今天,是个好日子!天高风轻,节后飘香。
今天又是我们一中附中深受鼓舞、倍感欣慰的好日子!我们的教学工作承受了市教研室视导组领导专家的一次珍贵的洗礼,意义非同寻常,印象终生难忘。
各位领导、专家:感谢你们一天来高强度的付出、高效率的作风和高程度的专业性指导!感谢你们一天来为我们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较高的评价!感谢你们一天来客观公正、切中要害地指出我们工作的问题与缺乏、并为我们以后的工作不吝赐教、提出良方、指明方向!下面就领导专家对我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代表学校作以下表态。
一、让激情在逆境中喷发在逆境中激发攻克难关的信心和更创辉煌的决心,是我校教育事业获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近三年来我校有两个校区,老师们奔波于两校区之间,给我校的工作带来不便。
在这种逆境中,我们“附中人”没有怨言,没有气馁,更没有退缩,愈加喷发出攻克难关、更创辉煌的激情。
正是有了这种激情,我们才收获了一个个丰硕的成果,获得了一桩桩惊人的业绩。
世间没有真正的坦途,也没有永远的顺境。
我们要视顺境为逆境!在逆境中不断喷发我们的激情,激发我们的斗志。
目前,我校还存在老师老龄化突出、老师安康状况不佳、学科构造不平衡、局部老师教学才能较低等问题。
这些不能成为我们动摇信念、停歇脚步、甚至破罐子破摔的理由。
我们要继续发扬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崇高精神,继续发扬齐心协力、攻克难关的荣耀传统,继续发扬笨鸟先飞、在逆境中喷发激情的顽强作风。
二、让车头在开展中晋级以领导集体内涵开展带动老师内涵开展,以老师内涵开展推动学校内涵开展,是我们永不放弃的攻坚战和桥头堡。
俗话说的好,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我校领导集体是个信仰坚决、经历丰富、才能突出、团结奋进、永不言败的优秀集体。
但是光靠这些还远远不够,作为我校车头,我们要高度重视加强自身的修养,提升自身的内涵。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5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验收结果(第一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东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5.09.11
•【字号】粤教高函〔2015〕197号
•【施行日期】2015.09.1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5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验收结果(第一批)的通知
粤教高函〔2015〕197号各高职院校:
根据《关于开展2015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粤教高函〔2015〕134号),经校级结题验收、省级审核和公示等程序,同意韩光道主持的《高职院校全员协同型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等30个项目通过结题验收(详见附件)。
现将验收结果予以公布。
请有关高职院校结合实际,加大项目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附件:2015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验收结果(第一批)
广东省教育厅
2015年9月11日
附件。
俊采星驰,展教学新风貌群贤毕至,扬教研好风采作者:刘巍潘艳荔来源:《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2021年第24期4月21—23日,2021年广东省中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举行。
活动由广东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东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协办,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承办。
来自全省各地的中学语文教研员、学科专家、参加展示活动的青年教师百余人,齐聚东莞,开启了广东中语人的年度盛会。
省中语会理事长黄淑琴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活动将各地市初高中优秀青年教师汇聚一堂、同台竞技,这一机会是值得珍惜的,这一天半的时间是思维火花的激烈碰撞,这样的经历对于各位选手是成长的历练,这是一场语文教研的盛宴。
本次活动以课堂教学作为研讨主题,要求参与展示的教师自选课题,精心设计,在规定的12分钟内,阐述教学目标,规划教学活动,并以模拟教学的方式把教学设计中预设的某个重点问题讲解透彻。
22日上午,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来自全省21个地级市、省直属学校的93名参赛教师相继登场进行教学展示。
课型多样、创意纷呈的93个课堂教学设计,素养深厚、风格各异的93位青年优秀教师,展示出先进的语文教学理念和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教学目标清晰准确,依据详细充分。
大部分展示课例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根据教师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和对学生实际的准确预估,确定明确、恰当的教学目标,清晰定位教学重难点,并对其做出具体规范的阐述。
如71号选手的教学内容为七年级上册课文《猫》,确定的教学目标为“1.学习默读技巧,通过圈点勾画、做摘录,梳理文章基本内容;2.体会人物情感,培养多角度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3.深入理解作者弘扬公平、博爱的思想”。
该目标清晰明了,重点突出,在实现浅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体现了明显的梯度。
二、教学活动紧扣目标,形式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