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安全管理概论复习资料.doc

公共安全管理概论复习资料.doc

公共安全管理概论复习资料.doc
公共安全管理概论复习资料.doc

一、公共安全

1、概念:安全是指在口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或社会安全事件发生过程屮,能将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状态。

属性:大多数学者认同安全具冇主观与客观二元性即安全就是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

安全的客观存在是指:具冇对抗一切现实或潜在威胁的实实在在的保障。

安全的主观感觉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生命和相关事物的无忧河放心。

二、突发事件

z定义: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3.分类:

自然灾害:回函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事故灾难: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祥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吋间。

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

分类优点:本质上是基于事件发生的诱因进行分类的,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一方而,为预防危机捉供线索,另一方而,也为国家应急措施的采取捉供基本的依据, 符合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分类不足:存在分类分歧,对于前四大类危机,口前学术界和实务部门的观点比较一致,争论的主要焦点集中在是将经济危机单独列为一种特定类型的危机,还是将它纳入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中加以管理。

4分级及影响因素

根据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同时,根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趋势,顺应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也划分为四个等级,并依次用不同颜色标明。

突发事件分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描突发事件的客观属性,承灾体的承受能力和社会整体的控制能力三个方面。

突发事件客观属性:性质,产生原因,损失后果,影响范围等。

作用对象承受能力:物理屈性,心理屈性,能力屈性,影响程度,严重程度等。社会整体控制能力:组织体系,应急预案,应急机制(预警预测、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政策保障。

5分期

综合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自身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划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阶段。并对应设置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

酝酿期(预防与应急准备机制):主要任务是防范事件的发生,主要内容包扌乩应急预案

体系,城乡规划符合预防与应急管理的需要;预防并防范潜在隐患; 完善应急培训、演练、教育体系;确保应急的人员、物资、经费保障;建立巨灾风险保险体系;人才培养与科学开发等爆发期(监测与预警机制):主要任务及吋控制事件并防止其蔓延。主要内容包括:突发事件信息系统;突发事件信息收集、报告、评佔制度;监测制度;预警制度;社会安全事件信息报告制度等

缓解期(应急处置与救援机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降低事件带来的损失,主要内容包括:应急处置机制;各类事件应急处置措施;应急协作机制;信息发布;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群众性基层自治组织应急职责;冇关单位的应急职责;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等善后期(事后恢复与重建机制人主要任务是:尽快恢复正常秩序并从灾难屮学习,主要内容包括:损失评估和组织恢复重建;支援恢复重建;善后工作;调查、应急处置工作总结等三、应急管理

&定义:应急管理是为应对突发事件而开展的管理活动,旨在保障公共安全,避免或减轻因突发事件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失序。

N从公共管理角度看应急管理的特征

1)应急管理是政府的基木职责

2)应急管理的公共性

3)应急管理的“政府失效性

&应急管理发展的阶段及特征

应急管理是以政府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明确原冇相关机构的应急管理责任为开端的。以此为标准,可将应急管理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

前应急管理时期应急管理规范期 (20世纪50年代前)(20世纪5—90年代)

理理念

a 应急管理的四个里程碑事件及意义伤安

1) 1979年 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FBg 的成立,从基础上解决了突发事 件应对过程'卩各

相关部门的职能不统一。

2) 2011年 美国3 11事件,将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合二为一。 3) 2003年席卷全球的SAIE 突破了附的地域限制 4) 美国Catrina 飓风,FE 血的再生 Id 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历程

1)从建国初到2003年:经验性、临时性

虽然经验很多,但是也没有专门的应急管理体系,反应机制是典型的“撞击

—反应”模式,应急的重心是救灾救援,突发事件的前期准备与预防预警、后期 的恢复重建工作没有受到重视,现代意义的全程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处于空白状 态。

2)非典到《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制度化、专门化

2003年7刀280,政府第一次把非常态管理提上议事日程,这是我国应急

应急管单项灾害管理综合应急管理 国家应急管理体系 管理 主体 临时性机构 政府临时参与 专门的应急管理 综合协调机构 政府主导 全民参与 管理内 容及特 点

一事一管 一事一议 专案处理

强调准备体系的 平战结合 提出全流程 应急管理模式

涵盖各类突发事件 的管理体系 强调国土安全

管理 手段 单行法律 临时的行政行为 制定基本法 完备的 完善整个法律体系 建立综合性国家事 管理流程与制度 故反应计划 理论 基础 命令-控制

可持续性发展模式 适应性团队

体系建设的第一个里程碑。

随后,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国务院办公厅专门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工作小组”,重点推动突发公共事件“一案三制”工作。

到2005年底,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基本建成,这被认为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第二个里程碑。

2006年5月,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成立,隶属国务院办公厅,直接向国

务院总理负责,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这一举措被认为是应急管理“常态化和专门化”的一个标志。

2007年8刀30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屮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并于同年1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基木建成,被认为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第三个里程碑,

3)2007年11开始:发展与完善

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开始建立以“一案三制” 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将应急管理上升为法定行为。

四、应急管理的理论基础

11、全面应急事态管理的理论原则(的

1、对各种类型的灾难及其后果实施管理。

a对所冇应急管理的参与者实施统一I?办调与领导。

a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实施管理。

4对全国各级政府、各种组织的所冇合适资源实施统一调配使用。

12简述全危险方法及其实施原因

全危险方法是西方国家在公共安全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管理原则。此方法是企图利用同一套公共安全管理安排,处理和反应所冇种类的应急事态、灾难和民防需求。

实施「全危险方法」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项:

1、一套系统能够确保最经济的公共安全管理成木。

Z能够保证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需求。

a能够实现统一月?具高效率的指挥和运作。

u生命周期理论

灾害减除一一准备一一应对一一恢复

14.有准备的社区理论

美国应急事态管理学院教科书屮对「有重建能力小区」的解释是:「有重建

能力的小区可能在自然灾害的极端重压下屈服,但它们基于以下原因而不会瓦 解:

1、它们的道路、公用事业和其它辅助设施构成的生命线系统设计了持续运

转功能,能够面对洪水、飓风和地震的袭击。

Z 它们的邻里和金业、医院和公共安全屮心坐落在安全地区,而不是已知 的高风险区。 a 它们的建筑被建成或改建成符合建筑法典标准要求、能够面对自然灾害 威胁。 4它们的自然环境保护系统能针对诸如沙丘和湿地等地方加以充分保护。

五、公共安全的管理组织

― 权力来源和法律基础? 总统-/ --------- ----------

-宀/ ---------- (应急权力的行使?

联邦政府-\ v

-----------------

专职应急管理部门十

非专职应急管理部门? 专职管理部门◎

非专职管理部门?

总统权力来源和法律基础

三军总司令;

1权力来源和法律基础1

/

1将分立的三权融为一体

罗伯特?斯塔福灾难救援 遭受灾害的XX 给予援助: 与紧急事态援助法

总统是最终决策者

1国土安全法

负领导责任;

宜仙 任命权;部门重组权;行政预算权; 貝他……

否决权;情报的筛选和控制权等

总统权力来源和法律基础总统应急权力的行使

县(郡)政府-应急管理处?

社区组织

15美国应急管理组织架构

美国

州政府

1979年 FEMA

应急管理机构的重组;- ------------------

------------------------ (2003年国土安全部

应急部门主要官员的任命;

16.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条中,对于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核 心内容做了

表述,即“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屈地管理为 主”。

应急管理体制从应急管理指挥层次的角度,包括应急管理的行政领导体制和 应急救援处置体制。

17. 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及职责

民政部:组织、协调救灾工作;组织核查灾情,统一发布灾情, 管理、分配中央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组织、指导救灾捐赠;承担中国国际减 灾十年委员会口常工作,拟定并组织实施减灾规划,开展国际减灾合作。 国家减灾屮心:

设在民政部,承担中国减灾救灾信息交流、技术支持、政策咨询、人员培训和基 础研究等职能。它是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常设机构。

六、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 七、 灾害减除

1&灾害减除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灾害减除:就是对所有可能危害到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事件而采取的一 切措施和行动,目的是减少和消除其破坏程度,最大限度的避免人员伤亡、财产 损失和环境破坏。 主要内容:1)回避危险区;2)建设环境的适应力;3)宣传、培训和教育

ia 灾害减除与准备的异同

相似之处:都是为未来的灾害做准备,口的都是尽可能的减少减少灾害造成的损 失。这也是引起人们混淆的主要原因。 不同Z 处:1)着眼点不同;2)针对目标不同;3)所需力量不同

应急权力的行使

应急管理政策的制定; 隹西紧急事态等

宣布紧急事态的条件或流程

附加说明

1)着眼点:灾害减除是长期工作,希瑕一劳永逸,其对应的是采取一系列的根木性措施,这些措施是长期的,针对某一类或几类自然灾害;准备是为了下一次灾害的到来做的应急性的资源准备工作,往往是一次性的。

2)针对目标不同:灾害减除针对的目标是形成灾害的风险,使其尽可能不形成灾害;准备针对的是灾害本身;准备是为了下一次灾害的到来做的应急性的资源准备工作,往往是一次性的。3)所需力量不同:灾害减除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特别需要居民配合,更需要教育带来观念的更新;准备则不需要太多的教育工作,只需要公众认可,它调动的力量主要是公共安全管理部门。

20.风险的定义和两个计算公式、及这两个公式的关系

风险:是危险发生的几率性和可能,它包含本身的不确定性和造成损失的不确定性两个方面“风险二致灾因子X承载体脆弱性”阐述了风险形成的机理;

“风险呵能性X后果严重性”便于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

两者Z间只是关注的角度不同,没有木质冲突。削减致灾因了会减少风险发生的口J能性,降低脆弱性会减小风险的严重性。

风险评佔的流程及各阶段相关内容。

21

八、准备

22准备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应急准备:是指为冇效开展应急活动,保障应急管理体系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应急预案、城乡规

划、应急队伍、经费、物资、设施、信息施信、科技等齐类保障性资源的总合。

准备的内容:应急预案、城乡规划、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和资金技术装备如闵*应急预案(老师说重点)

定义: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预先制定的计划或方案。体系:编制主体: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政府(国家鞘怖燼■噸谢)f业塚庭

预案类型:总体甘E门灼项

综合弋项甘见场处置方案

内容:总则制险与资源分析呦?织机构猛测与预警f'、Z急响应-恢复与重建f'、Z急保障濫督管理(宣传和培训域习瑕惩)刑则州录

编制步骤:步骤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步骤Z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

步骤a编制应急预案

步骤4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步骤5应急预案的实施

要点:要点1、通过风险分析确定预案体系

要点z明确组织机构和职责

要点a明确分级条件及启动

要点4明确信息流程

要点5确立分级负责的对应关系

九、应对

23.概念和基本内容

概念:又叫应急响应是指应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所冇必要措施。

基木内容:预警、先期处置、快速评估、决策指挥、信息发布

西方国家应对原则

24西方国家应对具有的三个共同原则:地方为主的原则、逐级介入的原则、

优先权原则

美国紧急事态管理学院教科书应对的优先权原则:第一优先权:生命拯救

第二优先权:突发事件的稳定、第三优先权:财产保护

25预警

定义:针对即将或町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向利益相关者提前发出警报(紧急信号), 以减少损失的行为。

26.快速评估的定义和特殊性

定义「快速评估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评估类别,是在主要问题还不清楚,同时又缺乏充足的时间和资源以进行长期且详尽评估的情况调查一种复杂情景的方法。

特殊性:首先,快速评佔区别于其他评佔的根木特点是:它是种有着极大约束性的评估。其次,快速评估更重视定性的结果。第三,快速评估鼓丿励非程序化和超理性的思维。第四,快速评估重视类比的方法。

27.决策指挥的定义

决策指挥是指在应急指挥者在对?突发事件特定的原因、性质、时空特征、扩散态势、影响后果等进行快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合理、及吋有效的应急控制模式,对应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力量、各种活动进行时间上、空间上的安排与调整的过程。乡

2&现场指挥部的定义

现场指挥部是指在应急决策与处置过程中,由相关部门组织的、临吋性地应对突

发公共事件的决策、指挥与处置机构。

十、恢复重建

2a定义:恢复重建是消除突发事件短期、屮期、长期影响的过程。主耍包括两类活动:一是恢复,即使社会生产活动恢复止常状态;二是重建,即对于因为灾害或灾难影响而不能恢复的设施等进行重新建设。

3d恢复重建的起点和终点

开始时间:突发事件事态得到控制魁入稳定状态溥件的直接或间接后果对人员的安全和财产的威胁已经解除。

结束时间:比较难以确定(灾前状态?更佳状态? /彼件设施相对好衡量一经济、就业、环境、心理等很难量化)

31、住房恢复重建的四阶段

应急住处一临时住处一临时住房一永久住房应急住处:是指社会公众在灾后紧急安身、躲避风I 対的场所。如许多家庭在地震等灾害发生后暂时在汽车中休息。

临吋住处:不仅能提供休息的地方,也能满足灾民饮食的需要。例如,灾民投亲靠友或在宾馆、

体育馆中暂时安身。在国外,教堂经常成为灾民的临时住处。

临时住房:临时住处带冇避难场所的色彩,是多人共冇的;而临时住房则是灾民个人拥有的、非长期的安身场所。许多时候,临时住厉的选址并不理想。

永久住房:是在理想的地址重建的长期住宅。在永久住房完工后,灾民乔迁新居。…

32、国外住房恢复重建4种形式

一是依靠自身力量,二是依靠亲情关系,三是依靠救灾制度,四是依靠保险赔付,由受灾家庭自己出钱、岀人、岀材料进行重建。

由亲朋好友帮助受灾户重新建房。

也就是说,依靠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提供援助重新建房。在灾后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以赔偿金重建房屋。

33简述救助补偿的多元主体

政府在救助补偿方而是起到主导作用,但是并不意味着政府是唯一的主体,一个有效和充分的救助补偿机制需要多元的参与主体

一是需要发挥非政府的作用;二是发挥企业的作用(责任感);三是要发挥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作用。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与答案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一套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公共事务的特征是() A、公共性、政治性、劳务性、非营利性 B、公共性、劳务性、阶级性、非营利性 C、公共性、劳务性、发展性、非营利性 D、公共性、阶级性、劳务性、非营利性 2、下列事业产品都属于准公共产品的是()A、社会科学研究、教育、卫生、出版B、广播、教育、卫生、气象 C、基础设施、医疗、体育、动植物检疫D、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广播、出版3、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有() A、问卷调查法、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B、问卷调查法、实践抽象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C、实践抽象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体分析法D、田野调查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体分析法4、下列不属于公共事业管理外部环境的是()。A、政治B、经济C、地理D、政府人员编制 5、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不包括()。 A、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 B、公共事业管理的能力 C、公共事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D、公共事业管理的性质 6、下列不属于公共事业管理文化的是()。 A、公共管理的实践经验 B、公共管理的价值观 C、公共事务观 D、政治思潮 7、公共事业管理最本质的特点是()。 A、政治性 B、阶级性 C、公共性 D、经济性 8、下列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关系的最佳概括是() A、前者决定和制约后者,后者利用和改造前者。 B、相互制约 C、前者利用和改造后者,后者决定和制约前者。 D、相互影响 9、公共事业产品的提供方式本质是:() A、生产方式 B、消费方式 C、分配方式 D、整合方式 10、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可能的组合当中,所谓公共生产,市场提供指的是:() A、由政府依靠公共财政支出,直接投资并组织公共产品生产,然后无偿向社会提供; B、由政府组织公共产品生产,并通过收费的方式向社会公共提供; C、由公共企业生产,按照营利原则定价,并向使用人收费的提供方式; D、即由非政府组织乃至私人部门生产,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由政府获得产品的所有权,并无偿地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 11、公共事业管理费用的资金可以分为公共支出和非公共支出两大类别,其中公共支出的主要来源:() A、税收 B、企业投资 C、社会捐赠 D、溢余 12、公共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 A、政府资金有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B、政府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C、企业资金有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D、企业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与原则

基本原理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指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和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强制原理、预防原理、责任原理五个基本原理。 一、系统原理 (一)系统原理的概念 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管理对象均可看成一个系统,人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应从整体出发去研究事物间的联系。 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如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而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又包括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等若干个子系统。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系统原理的运用原则 运用系统原理时应遵循整分合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 1.整分合原则 整分合原则是指首先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再进行有效的综合。该原则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意义如下: 整――企业领导确定整体目标、制定规划与计划、进行宏观决策。此阶段,要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虑。 分――明确分工,层层落实,确保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合――展现全员的凝聚力,对各部分、人员进行协调控制,实现有效的全面的安全管理。 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把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2.动态相关性原则 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不仅是运动和发展的,而且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对于安全管理来说,应从以 下两个方面认识动态相关性原则,如图1所示。 动态相关性原则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1 图.反馈原则3. 反馈原则指的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如图2所示。

(整理)安全生产管理概述76题.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76题 1、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控制危害和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其他损失。 A.事故B.危险C.管理不善D.隐患 2、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在安全生产中,引入了“()”的管理理念,建立了系统化、科学化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A.以人为本,持续改进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C.事故预防与控制D.系统管理 3、危险是指系统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 A.安全性要求B.可预防的范围C.制定的规章制度D.人们的承受程度 4、从安全生产来看,危险源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 A.本质B.重点C.根源D.关键 5、按照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安全是指系统中人员免遭()的伤害。 A.事故B.不可承受危险C.有害因素D.意外 6、事故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我国在工伤事故统计中,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将工伤事故分为()类。 A.20 B.21 C.30 D.15 7、可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称为()。 A.事故B.不安全C.危险源D.事故隐患 8、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A.经过评估B.存在C.可导致事故发生D.不容忽视 9、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即属于()。 A.本质安全化原则B.因果关系原则C.3E原则D.偶然损失原则 10、()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

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A.职业安全B.劳动保护C.劳动安全D.安全生产 11、在管理中心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不属于以人为本的含义是()。 A.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 B.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需要人掌管、运作、推行和实施 C.人是管理的主体,并不是管理的客体 D.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 12、安全生产管理是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有关()等活动。 A.计划、组织、控制和反馈B.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 C.决策、计划、实施和改进D.计划、实施、评价和改进 13、人本原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包括3个原则,下列不包括在人本原理中的原则是()。 A.安全第一原则B.动力原则C.能级原则D.激励原则 14、预防原理的含义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A.以人为本B.安全第一C.预防为主D.安全优先 15、从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到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这一观点是包括在()理论中的。 A.系统安全理论B.事故频发倾向理论C.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D.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6、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 A.安全规则/安全技术B.安全管理/安全技术C.安全管理/安全规则D.安全技术/安全管理 17、()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少。 A.事故预防/劳动保护B.事故预防/事故控制C.安全生产/事故控制D.安全生产/

治安管理概论多选题

1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是治安管理的一项()和()任务,是治安管理的最基本的工作任务 基础性,根本性 2查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治安管理部门实施治安管理的()。 重要措施,基本任务 3下列哪些属于治安灾害事故() 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火灾,违反交通管理造成的车祸 4在财产方面的治安强制措施包括() 收缴与追缴,查封与扣押 5治安管理手段有别于一般的行政手段,除了一般行政手段的权威性、强制性和直接性特征外,还具有()特征。警察权威,武装性质 6狭义的治安,是指治安管理。包括()涵义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治安管理工作,治安管理部门所管辖的工作 7治安管理的任务是()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发现、控制违法犯罪活动,预防、查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预防、查处治安灾害事故 8()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是治安管理的一项经常性任务。预防,发现,查处 9预防为主,保障安全原则,反映了治安管理的基本规律。预防是保障安全的()。 手段,条件,前提,基础 10治安管理法规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具有法定效力,具有警察行政的约束力,管理主体是公安机关,采用行政决定程序 11治安管理法规以发布机关为标准,分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律,国务院批准公安部发布的规章、命令,公安部和国务院各有关部委联合发布或公安部单独发布的规定、办法、通知,地方人大常委会或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维护社会治安的法规 12治安管理法规以其制定目的为标准,分为() 执行性的治安管理法规,补充性的治安管理法规,部门性的治安管理法规 13治安管理常用的手段有() 禁止、取缔,监督检查,治安巡逻,技术防范 14在人身权利方面的治安强制措施包括() 留置与盘问,传唤与询问,强制带离,约束 15在证照、经营权利方面的强制措施包括() 扣留,吊销许可证,停业整顿 16治安勤务的特点是() 以完成治安管理任务为目标,是基层公安机关和民警的重要业务,具有全时空性 17值班勤务的职责是() 通信联络,传达命令,受理报案、控告、举报、扭送及投案者,接待群众来访、查询、求助,保卫单位内部安全 18值班勤务时,对于群众报警,应当主动引导群众或报警人讲明案(事)件主要情况()及本人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 时间,地点,主要情节 19巡逻的基本形式包括() 徒步巡逻,自行车巡逻,摩托车巡逻,汽车巡逻 20自行车巡逻的特点有() 自行车巡逻较步巡速度快,巡察范围大,行动敏捷,转弯快,停放方便,羊肠小道亦能通过,无声无光,不易被违法犯罪分子发觉,便于捕捉现行犯,有利于与民众的接触,密切警民关系 21巡逻的方法包括() 定线巡逻与乱线巡逻相结合,一般巡逻与重点巡逻相结合,白天巡逻与夜间巡逻相结合,公开巡逻与秘密巡逻相结合22人民警察实施盘查应当是在执行()、现场调查等职务活动中。 追捕逃犯,侦查案件,巡逻执勤,维护公共场所秩序 23侦破侵财案件,常常采取以物找人的方法来发现线索、侦破案件。携物疑点主要表现在( ) 携带物品与身份不符,有本人说不清来源和用途的物器,有本人不了解名称、性能的物品,有疑似违法犯罪所得的钱物 24在发现可疑情况,需要对可疑人员进行盘查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可疑人员反抗、突袭或者逃跑。因此,选择合适的盘查地点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应选择以下地点进行盘查() 视野开阔、地貌简单之处,光线明亮之处,人流较少之处,易获得支援之处 25对嫌疑人进行盘查,接近嫌疑人的方法合适与否是能否制敌取胜的关键。采取有针对性的、灵活机动的接近方法,防止嫌疑人逃跑、藏匿、毁灭罪证或行凶、自杀等行为。通常采取的接近方法有() 正面接近、阻拦法,化装尾随、秘密跟进法,迂回包围、隐蔽接近法 26盘问的方法和技巧因人、因事、因地而异,实施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站位,确保安全,表明身份,告知法律依据,注意倾听,发现破绽,抓住事实,穷追不舍 27守望的形式有哪几种() 公开守望和秘密守望,治安岗亭守望,固定岗哨守望和临时站点守望,交通岗亭和消防瞭望哨守望 28堵截可分为哪些类型() 设卡堵截,巡查堵截,围捕堵截,设伏堵截 29实有人口是指在本辖区居住的() 户籍人员,居住在本辖区的外地户籍人员 30社区安全防范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有() 协调运用人防、物防、技防等防范措施,加强社区重点时间、重点空间安全防控工作 31下列哪2个行业需要获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核发特种行业许可证才能经营。() 旅馆业,公章刻制业 32社区警务工作的主要内容() 开展群众工作,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 33社区警务的工作方法有() 走访调查,巡逻守护,实地检查,警情通报 34社区安全防范的内容可以从人、物、事、空间和时间上防范,主要包括()。 对正在实施或可能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特定个体和群体的防范,对可能受到不法分子侵害或易于遭受不法侵害的重点部位、场所、住宅、路段以及物品等的防范,对可能因矛盾激化而导致违法犯罪案件的民间纠纷的防范,对各种治安灾害事故的防范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一、填空题 1.公共产品的两大特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2.公共产品分类: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3.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保护模式、干预模式和市场模式。 4.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公共需求、主体意识、政府能力、社会发育程度。 5.“3E”指:效率(efficiency)、效果(effectiveness)、经济(economic)。 6.沃尔夫认为非营利组织的五个特征:(1)有服务大众的宗旨;(2)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结构;(3)有一个不致使任何个人利己营私的管理制度;(4)本身具有合法免税地位;(5)具有可以提供捐助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 7.萨拉蒙认为非政府组织的特征:(1)组织性; (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 8.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和控制职能。 公共事业管理问题成立的4个条件:客观存在、被决策者所认知、具有公共性、紧迫性。 9.公众对政府的期待,5个方面:法治(依据正当的法律程序行为并负责)、胜任能力、弹性、回应和廉洁。 10.企业资金进入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主要方式(3种): BOT方式,即建设--经营--转让。BOOT方式,即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OO 方式,即建设--拥有--经营 二、名词解释: 1.纯公共产品 指完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的产品。 2.准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理论总体上属于公共产品理论范畴,而所谓准公共产品,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原理概述(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原理概述(新 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原理概述(新编版) 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目的是保证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以及财产安全,促进生产的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 安全生产管理有宏观和微观安全生产管理的两种理解。宏观生产安全生产管理是大安全概念,即能体现安全管理的一切管理措施和活动都属于安全生产管理的范畴。 微观安全生产管理是小安全的概念,主要指从事经济和生产管理部门以及企业、事业单位所进行的具体安全管理活动。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经济生活的一部分,是管理范畴的一个分支,也遵循管理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管理的基本原理有: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反馈原理、封闭原理、弹性原理、人本原理、能级原理、动力原理、激励原理等。系统原理和人本原理是属一级原理,

其他原理均分别属于它们的二级原理。 1、系统原理 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赖的部分组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整体,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阶层性、综合性、环境适应性。 2、整分合原理 整分合原理是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是整分合原理的主要含义。 3、反馈原理 反馈原理是控制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反馈是把控制系统输出信号反送回来,对输入与输出信号进行比较,比较差值作为系统输入信号,再作用系统,对系统起到控制的作用。在现化管理中,灵敏、正确、有力的反馈对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际管理工作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也就是决策、执行、反馈、再决策、再执行、再反馈的过程。

公共安全管理

●第一章公共安全管理概述 ● ●第四、五、六、七、八章合集: ●危险物品:根据目前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政府有关部门实施管理的危险物品。 ●危险物品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服务归家经济建 设,依法对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购销、运输、使用等环节实施审批许可、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和事故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危险物品主要是指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 ●危险物品的厉害两重性: ●(一)利益性:主要体现在危险物品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上, 在严格管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危险物品的应用能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 ●(二)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应用中容易引发事故,已被违法犯罪人员用于从事破坏活动, 从而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危害。 ●危险物品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减少和防止危险物品事故的减少和发生,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有利于预防暴力案件和恐怖犯罪活动的发生,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发展。 ●3、保障危险物品合法、安全的生产、经营和使用,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服务。 ●危险物品管理的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保障安全的原则。 ●2、专门机关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原则。 ●3、科学管理、依法管理、严格管理的原则。4、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原则。 ●危险物品管理的主要措施:1、审批许可2、监督检查3、行政处罚4、安全教育5、日常指 导6、收缴失控的危险物品 ●危险物品管理的组织机构一政府: ●a公安机关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环保部门 ●d卫生部门 ●f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 ●g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二从业单位(职责) ●a认真贯彻执行危险物品管理法律、法规,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和落实危险物品管 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b加强对从事危险物品生产、保管、运输、销售、使用、销毁等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安全 知识教育培训,增强从业人员遵守法规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c严格按照危险物品管理规定的要求,经常开展对本单位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运输、经营、 使用的合法性、安全性的自我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不符合规定行为或各种不安全因素 ●d建立健全流向登记制度,防止危险物品流失。发现危险物品被盗、丢失或误售、误用时, 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e积极主动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安全管理理论是从安全活动中概括出来的有关安全管理活动的规律、原理、原则和方法的 总称,是对安全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认识,是指导安全管理活动的理论依据。 ●预防管理是指以主动工作,避免损失为指导思想,围绕预防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所进 行的管理。包括:本质优化理论、先兆辨识理论、多重防护理论和重点控制理论。 ●本质优化理论:在本质上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达到预防事故发生 目的。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试卷6套含答案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一套试卷 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 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 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共事务的特征是()A A、公共性、政治性、劳务性、非营利性 B 、公共性、劳务性、阶级性、非营利性 C、公共性、劳务性、发展性、非营利性 D 、公共性、阶级性、劳务性、非营利性 2、下列事业产品都属于准公共产品的是()A A、社会科学研究、教育、卫生、出版 B、广播、教育、卫生、气象 C、基础设施、医疗、体育、动植物检疫 D、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广播、出版 3、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有()C A、问卷调查法、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B、问卷调查法、实践抽象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C、实践抽象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体分析法 D、田野调查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体分析法 4、下列不属于公共事业管理外部环境的是()。D A、政治B、经济 C、地理D、政府人员编制 5、生产力发展水平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不包括()。D A、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 B、公共事业管理的能力

C、公共事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D、公共事业管理的性质 6、下列不属于公共事业管理文化的是()。D A、公共管理的实践经验 B、公共管理的价值观 C、公共事务观 D、政治思潮 7、公共事业管理最本质的特点是()。C A、政治性 B、阶级性 C、公共性 D、经济性 8、下列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关系的最佳概括是()A A、前者决定和制约后者,后者利用和改造前者。 B、相互制约 C、前者利用和改造后者,后者决定和制约前者。 D、相互影响 9、公共事业产品的提供方式本质是:()B A、生产方式 B、消费方式 C、分配方式 D、整合方式 10、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可能的组合当中,所谓公共生产,市场提供指的是:()C A、由政府依靠公共财政支出,直接投资并组织公共产品生产,然后无偿向社会提供; B、由政府组织公共产品生产,并通过收费的方式向社会公共提供; C、由公共企业生产,按照营利原则定价,并向使用人收费的提供方式; D、即由非政府组织乃至私人部门生产,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由政府获得产品的所有权,并无偿地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 11、公共事业管理费用的资金可以分为公共支出和非公共支出两大类别,其中公共支出的主要来源:()A A、税收 B、企业投资 C、社会捐赠 D、溢余 12、公共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B A、政府资金有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B、政府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C、企业资金有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D、企业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13、()是指一些涉及公众整体利益,难以分割的技术研究和运用,如关系到气象服务、灾害研究等方面的技术和研究等。A A、公益性研究 B、应用技术研究 C、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D、基础科学研究 14、科技事业产品属()B A、纯公共产品 B、准公共产品 C、私人产品 D、企业产品 15、在以下的教育类型中,其中外部性最强的是()A

2017安全生产管理知识:人本原理(一)

2017安全生产管理知识:人本原理(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年×月×日,某市某化塑制品厂发生火灾,整个厂房被烧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27.6万元。当日8时上班后,工人孙某某在该化塑制品厂压球车间门口西侧用电焊焊接压模。焊接现场的周围除一条3 m宽的通道外,堆满了袋装成品浮球及废料,还有数个装丙酮、乙烷的铁桶。8时20分左右,拌料员谷某某要在孙某某作业处西侧约1.5 m左右的地方,从铁桶中抽取丙酮,即告诉孙某某要先停止电焊,孙某某同意后便离开作业处。谷某某用塑料管从铁桶中向塑料桶中抽取丙酮,由于操作不当将丙酮洒在水泥地面上,谷某某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就离开了现场。孙某某回到作业处,没有检查也没有采取任何防护继续电焊。在焊接约3 cm长的一段接缝时,电焊溅起的火花将洒在地上的丙酮点燃。孙某某见起火用正在焊接的方模去压地上的火苗,但火苗仍然四溅。孙某某与另一名工人先后取来3只灭火器,均未启动。火借风势迅速蔓延,整个厂区被大火吞噬。直到11时,大火才被扑灭。事故发生后,某市环翠区人民检察院受理了此案,这起火灾事故是由于违章堆放危险品,遇明火而引起的,谷某某等4人对此负有责任。经现场勘察和调查认定,谷某某、孙某某在生产过程中,违反规章制度,导致发生特大火灾,造成集体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他们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4条的规定,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厂领导孙某某和厂长刘某某身为企业管理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对厂内事故隐患熟视无睹,对工人的违章作业放任自流,以致由于操作工人在事故隐患区域作业而发生特大火灾,他们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7条的规定,构成玩忽职守罪。按照《火灾统计管理规定》的规定,这起事故构成火灾。 A:一般 B:重大 C:特大 D:特别重大 E:特级 2、[2008年考题]水在锅炉管道中流动时,因速度突然变化导致压力瞬间增大,形成压力波并在管道中传播而引起的事故是。 A:水击事故 B:汽水共腾事故 C:爆管事故 D:水蒸汽爆炸事故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3、搅拌机类型按混凝土搅拌方式分为__。 A.强制式和自落式 B.滚筒式和锥形倾翻出料式 C.自动式和手动式 D.滚筒式和鼓形反转出料式 4、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应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

公共安全管理概论复习资料.doc

一、公共安全 1、概念:安全是指在口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或社会安全事件发生过程屮,能将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状态。 属性:大多数学者认同安全具冇主观与客观二元性即安全就是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 安全的客观存在是指:具冇对抗一切现实或潜在威胁的实实在在的保障。 安全的主观感觉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生命和相关事物的无忧河放心。 二、突发事件 z定义: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3.分类: 自然灾害:回函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事故灾难: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祥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吋间。 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 分类优点:本质上是基于事件发生的诱因进行分类的,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一方而,为预防危机捉供线索,另一方而,也为国家应急措施的采取捉供基本的依据, 符合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分类不足:存在分类分歧,对于前四大类危机,口前学术界和实务部门的观点比较一致,争论的主要焦点集中在是将经济危机单独列为一种特定类型的危机,还是将它纳入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中加以管理。 4分级及影响因素 根据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同时,根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趋势,顺应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也划分为四个等级,并依次用不同颜色标明。 突发事件分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描突发事件的客观属性,承灾体的承受能力和社会整体的控制能力三个方面。 突发事件客观属性:性质,产生原因,损失后果,影响范围等。 作用对象承受能力:物理屈性,心理屈性,能力屈性,影响程度,严重程度等。社会整体控制能力:组织体系,应急预案,应急机制(预警预测、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政策保障。 5分期 综合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自身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划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阶段。并对应设置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 酝酿期(预防与应急准备机制):主要任务是防范事件的发生,主要内容包扌乩应急预案

公共安全管理概论试题

公共安全管理概论试题 一、填空(15×1)(省略号是没有记下的内容) 1、公共安全是涉及……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 2、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3、中国在非典之后开始重视公共安全管理 4、在国家安全领域,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并由此形成传统安全 5、非传统安全是关于公共安全的研究 6、安全科学与事故相对的生产安全系统形成劳动保护…… 7、安全科学与公安相对……形成广义的公安科学 8、安全科学与灾害相对……形成灾害学 9、据事故损害分类,分为一般、重大、较大、特大 10、从法学…….主要运用法律手段 11、违反公共安全罪…… 12、对风险社会认识起源于西方国家 13、1986年、德国首次提出风险社会概念 14、西方国家紧急事态管理……灾害意识方面….. 15、公共安全主体是政府 16、安全和个人,群体,国家关注,公共安全的职责必须是……. 17、危机管理是企业应对危机…… 18、自然环境指气候、地理条件、海洋、生物 19、社会环境是指意识形态、 20、灾害理学是古人对灾害成因的解释 21、灾害工学指古人抗灾工程 22、灾害力学指政府管理……政策、方针、法规 23、非典之后….形成官员问责制 24、前公共安全管理时期,以应对为核心经验型准备 25、应急管理时期,以应对为核心的制度型准备 26、成熟的公共安全管理紧急事态管理体制包括预防、减灾、准备、应对和恢复全过程 27、热带气旋是…..低压涡旋 28、以寒潮……低温冻害 29、按事故引发的诱因分……交通事故 30、按物质…..灾害…. 金属火灾 二、判断(15×1) 1、中国应急管理体制……..对 2、气象灾害……. 错 3、中华人民《防洪法》……..错 4、应对地震…….对 5、交通事故…….对 6、火灾的原因是没有控制好火源对 7、中国火灾数量…..美国相比…..错 8、学校人多,不容易发生踩塌事件错 9、中国已经建立初步管理体制对

公共事业管理试卷3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三套试卷 姓名学号成绩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题分15 10 20 24 31 得分 得分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所谓_____,是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或者说,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价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艺术或技术。 A、战略管理 B、战略规划 C、战略 D、策略 2、从卫生事业活动的表现形式和结果——产品的角度看,卫生事业产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_____。 A、准公共性 B、公共性 C、综合性 D、社会性 3、职业体育活动的主要承担机构是_____。 A、健身俱乐部 B、半职业性体育俱乐部 C、职业体育俱乐部 D、球类俱乐部 4、计划职能是公共事业管理的() A、基本职能 B、首要职能 C、重要职能 D、管理职能 5、长期计划是指实施时间在()的计划 A、五年或五年以上 B、四年或四年一上 C、三年或三年以上 D、两年或两年以上 6、公共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流叫做() A、内部沟通 B、正式沟通 C、非正式沟通 D、外部沟通 7、元政策是指() A、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公共政策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和。

B、用以指导某一方面公共问题的主导性政策。 C、针对特定而具体的公共问题做出的政策性规定。 D、实施的效果常常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观察到并可以评估的。 8、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方法可以分为() A、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 B、刚性方法和柔性方法 C、抽象方法和具体方法 D、经济方法和法律方法 9、科技事业产品属() A、纯公共产品 B、准公共产品 C、私人产品 D、企业产品 10、目标管理,是以____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 A、科学管理和行为理论 B、行为科学理论 C、科学管理 D、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 11、常见的时间预算法有三种,只考虑最少的问题和困难的是:() A、乐观预算法 B、中性预算法 C、保守预算法 D、中和预算法 12、拟订方案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 A、在拟订方案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公共项目实施的客观环境条件,来制订公共项目的运作方案 B、尽可能地拟出包括所有实际上可以实施的方案,不能将有可能通向目标的任一途径遗漏 C、要求所拟订的多个备选方案之间必须要有原则的区别,是不可兼容的,也就是说,各个备选方案在内容上应是各自独立、相互排斥 D、就是必须在拟订方案时有目的、有意识地针对公共项目的目标进行 13、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 A、政府部门 B、公共部门 C、企业单位 D、私人 14、目前在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公务人员的监督最重要的是( ) A、法制监督 B、行政监督 C、舆论监督 D、内部监督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是在哪一年正式通过的,标志着我国正式全面实施政府侵权赔偿责任制度。() A、1992 B、1993 C、1994 D、1995 得分评卷人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编号:SM-ZD-42072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遵循管理的普通规律,它既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也有特殊性的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对客观事物实质内容及其基本运动规律的表述,原理与原则实质内容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对应关系。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生产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管理原则是根据对客观事物基本规律的认识引发出来的,需要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生产管理活动的通用规则。 原理与原则的本质与内涵是一致的。一般来说,原理更基本,更具普通意义;原则更具体,对行动更有指导性。 (一)系统原理

安全生产概述

安全生产培训资料 安全生产概述 通常所说的“安全生产”含义,主要是指生产安全。广义地说安全生产范围不仅指生产安全,还包括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铁路安全、水上交通安全、航空安全、农机安全等。 一、安全生产工作概述。 什么是安全生产工作,它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安全的工作。 安全生产工作是劳动保护工作的四大任务之一。 劳动保护:顾名思义是指对劳动者各种劳动权益的保护。诸如就业权益的保护。社会保障权益的保护,工资收入的保护。职业教肓权益的保护和安全健康权益的保护。而从狭义的角度讲:主要是指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权益的保护。 安全生产概念 什么是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指一种生产经营单位的行为,是指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造成危害人的安全与健康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归纳起来大体上可以分为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两大类。 (一)物的因素——主要括机械(工具)的因素和环境因两个方面。 (二)人为因素——由于管理者的失职或失误造成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者决策错误等造成事故。由于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不到位而导致从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误操作,或违章作业等等因素造成事故,其次是由于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过长或者劳动强度过大,会造成从业人员生理发生变化,导致误操作而发生事故。 安全生产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一)安全生产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 (二)安全生产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安全生产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措施。 (四)预防为主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 (五)搞好安全生产是实现党的“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体现。 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格局和主要内容 安全生产管理作的基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所谓方针是指国家和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达到一定目标而确定的指导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方针,其目的就是要求每一个生产经营单位要坚持安全第一的观念。自始至终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安全生产工作格局——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 也就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督”,“群众监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 上述五个层面即缺一不可,又不能互相替代,各有各的职责。各有各的特点,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统一的。有机的整体,必须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总体推进,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工作的新体制,新格局。

2021国外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概述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国外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概述

2021国外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概述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第一节英国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 一、政府参与危机管理的主要机构 在英国发生公共安全危机后,一般由所在的地方政府负责处置,直接参与处置的是警察、消防、医疗救护等管理部门,其他地方政府部门及非政府组织予以协助和支持。中央政府负责应对恐怖袭击和全国性的紧急事件。 二、政府公共安全危机的处置机制 英国政府建立了“金、银、铜”危机处置机制,实现公共安全危机处置的统一高效。 金层级主要由危机处置相关政府部门(必要时包括军方)的代表组成,无常设机构,但明确专人负责,并定期更换,以召开会议的形式运作。 银层级的目标,是要确保铜层级所采取的行动能够协调、连贯和整合,以达到最大的效益和效率。

铜层级是由在现场指挥处置的人员组成,直接管理应急资源的运用。 三、关于对受害人的护理与处置 护理与处置危机中的受害人被认为是公共安全危机处置工作的核心,其对象不仅包括直接受害者,而且也包括他们的亲属朋友,以及可能受到危机不同程度影响与参与危机处置的人员。 四、危机管理过程对信息与媒体的管理 现场危机处置对新闻与信息的管理工作通常由警察负责。主要工作:控制现场的出入口;保证可能的犯罪现场证据不被破坏;设立新闻联络点;推荐新闻发言人。 五、关于危机处置的培训、联合训练与演习 英国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培训体系已基本形成,十分重视计划和准备阶段进行联合训练与演习。 第二节美国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 一、联邦政府参与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主要机构 1979年成立的FEMA是美国联邦政府从事重大公共安全危机处理的独立、专责机构,直接向总统负责。“9?11”恐怖袭击发生后,FEMA 被合并到国土安全部的应急整备与响应部门(简称EPR),重组后的国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既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又有特殊的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况所的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则。 (一)系统原理 1.系统原理的含义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它是指人们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对象都可以作为一个系统。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分为若干因素,即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按照系统的观点,管理系统有六个特征,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安全贯穿于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且涉及全体人民的管理。 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他们相互联系有相互制约。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2)整分合原则。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运用该原则,要求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这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3)反馈原则,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形式。 (4)封闭原则。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群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二)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的含义 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有两个含义: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观念里: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做、推动和实施。 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刮泥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理。对于管理系统,有三种动力,及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2)能级原则。现代管理认为,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可以按照能量的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