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4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第二课时)林黛玉进贾府教案《林黛玉进贾府》教案[教学要点]1.鉴赏《红楼梦》各不相同的人物出场。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检查疑难字、词的熟悉情况抽查几名学生对重点注释的了解。
二、具体研习1.鉴赏人物的出场(1)研究贾母的出场①学生朗读贾母出场的描写(“黛玉方进入房时……方略略止住”)②多媒体显示贾母出场的片断。
③提问:为什么贾母要第一个出场,又为什么要显示她的气派和礼仪?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指定若干名学生分析,教师点拨。
明确:《红楼梦》无论是作为反映四大家族的衰亡史或宝黛爱情的悲剧,都离不开荣宁二府这个生活舞台。
而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贵族宗法之家,荣国府这位“老祖宗”(贾母)是祖辈硕果仅存的宝塔尖儿。
荣宁二府上下几百人都会环绕在她的周围。
她虽不是贾府家政、财政大权的掌握者,但却是这一家族的无上威权的偶像。
因此贾母第一个出场可以引出贾府一大批人物出场,如邢王二夫人,李纨、迎春三姊妹等,也为后面的王熙凤、贾宝玉出场做好了铺垫。
第一个介绍贾母,一方面因为她是贾府的“老祖宗”,地位最高,同时她又是黛玉最亲的人。
黛玉进贾府,第一个应该拜见的当然是外祖母。
贾母和黛玉相见时搂抱痛哭的描写,写出黛玉初入荣府时受到贾母的疼爱。
(2)研究王熙凤的出场①指定一名学生有表情地朗读王熙凤出场的描写(“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让他们去歇歇”)。
②多媒体显示王熙凤出场的片断。
③提问:试分析凤姐出场的时机、方式和出场后的活动。
师生共同讨论后明确:她的出场为最佳时机。
因为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侄女,邢夫人的儿媳妇,贾母的孙媳妇,却独揽着贾府的家政大权。
按她的身份,她应常在贾母身边随侍,应该和李纨等人一样随贾母一起出场。
但那样安排难以显出王熙凤的特殊地位和她的性格。
因此,经过精心构思,作家把她的出场安排在黛玉与外祖母等人见面叙谈之后,使她能单独出场、单独活动来自我表现,显示其地位的重要以及她的与众不同的性格和才干。
第二课时【知识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鉴赏了解王熙凤的性格特征;2.技能目标:通过鉴赏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预习热身】一.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在迎客声中让众多人物登场亮相。
人物描写详略得当,虚实并用。
试据此填写表格。
的详略,从贾府内政的权力分配,从对黛玉今后命运的影响,你认为应提出哪些人物来分析更有意义,更符合作者的表现意图?【焦点讲练】一.作者为什么选择林黛玉进贾府时介绍这么多人物出场?二、本文交代人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三、试以王熙凤为例,说说作者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鉴赏王熙凤的性格思考:1.王熙凤的出场有怎样的特点?从林黛玉的纳罕中可看出什么来?2.从王熙凤的肖像中,你能看到什么?3.贾母怎样戏谑王熙凤的?说明什么?4.王熙凤对林黛玉说了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5.王熙凤为林黛玉流了眼泪,该如何看待?四、本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又哪些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当堂练习】一.王熙凤和黛玉相见时,携着黛玉的手,细细打谅,是因为她喜欢黛玉吗?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二.“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对这句话的理解,选出恰当的一项()①王熙凤夸贾母的外孙女比孙女美。
②夸贾母的外孙女的同时也夸孙女。
③认为林黛管贾母叫奶奶贾母更高兴。
④王熙凤转弯抹角地对黛玉母亲表示不满。
⑤王熙凤的意思是称颂"老祖宗"的福泽深厚。
⑥自己以前没见过真正标致的人儿。
⑦要说风度气派,还是贾母最美。
⑧极力称赞黛玉相貌出众。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④⑤⑥⑧C.②⑤⑧D.⑦⑧【相关链接】王熙凤的拍马艺术不是任何场合、任何情景之下都是适宜于拍马屁的。
拍得乖巧,拍得让人喜欢而不反感,是极不容易的事。
且看第三十八回,写贾母带着一大家子人在水池上的藕香榭欣赏风景,心里高兴,就说起小时候在枕霞阁玩儿,不小心失脚掉进了水里,几乎没淹死,救起来头上却碰破了一块,现今鬓角上还有指头顶儿大的一个窝。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教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学习重点:仔细阅读文本并感受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一、回顾预习回顾曹雪芹和《红楼梦》有关知识。
曹雪芹,名——,字——--,号-----。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书以宝黛爱情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二、自主、合作、探究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三人的性格特征及形象塑造探究一| 王熙凤王熙凤以其特殊的出身和身份以及她与众不同的性格,使得她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1)出场(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2)对肖像的描绘(特别的服饰:珠光宝气——暗示她的贪婪与俗气,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世界的空虚。
特别的容貌:“三角眼”“吊梢眉”——“粉面”“丹唇”,表现她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与狡黠的本性。
)(3)见林黛玉时的言行(“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嫡亲的孙女”“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该打,该打”——善于奉承,随机应变。
第7课《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林黛玉进贾府》是从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现实主义古典小说《红楼梦》的第三回中节选的。
节选内容是小说《红楼梦》众多人物的第一次亮相,其间不仅有重要人物的首次亮相,就连故事展开的主要场所贾府也是首次亮相。
如何让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物有次序地、适时地出场,如何展现贾府各处的建筑、装饰,曹雪芹都作了精心的安排和布局。
本课的突破点是对《红楼梦》各种情况的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了解林黛玉将要置身的生活环境。
教读本文的方法主要有比较法、赏析法及探究法。
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展示课文的艺术魅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2.了解本文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见闻,按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
3.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1.带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典型的例句,理解选文中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不同,如便宜、态度、形容、可怜等。
3.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学生通过讨论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品读课文精彩选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
4.《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有其丰厚的、深刻的意蕴,借助多媒体,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各抒己见,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5.探究活动,运用对比法比较人物不同的出场,不同的“哭”与“笑”,以及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加强口头语言组织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美,摒弃虚假的生活。
林黛玉进贾府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指出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
2、分析作者怎样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3、总结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预学案】
林黛玉的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她是从哪些方面看到、感受到与别家的不同呢?
【探究案】
1、本回是小说第一次向读者展示小说中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是如何展现的?有什么作用呢?
2、总结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检测案】
1、给字正音
敕.造:阜.盛:绾.着:
内帏.:盥.沐:两靥.:
忖度
..:宫绦.:嗔.视:
便.宜:纨袴
..:敛声屏.气:
茗.碗:懵.懂:憨.顽:
2、请用红笔画出林黛玉进贾府的行动路线。
【教学分析】《林黛玉进贾府》是一篇经典课文,典型环境的描写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课文节选的第三回,尽管有几个主要人物登台亮相,主要故事情节初露端倪,但从整个小说来说,它只是前五回“大序”中的一部分,主要作用还是为展示以后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的典型环境。
因此,以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为重点进行教学,以此来带动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分析欣赏,无疑更切合这篇课文的实际。
环境描写不仅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蕴藏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其描写手法之高妙也令人称奇。
作者让我们借助初来乍到而倍感新奇的林黛玉的眼睛,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贾府极其的荣华富贵和社会地位之高,也使人明白了贾府之所以如此的原因,这也正是作者写作本回的主要目的之一。
同时,以荣宁二府为代表的典型环境,不仅要看到它的外部特征,更要透过热闹喧哗的表面看到隐藏在环境背后的东西,听到人物发自内心的声音。
高一学生在古典小说方面的知识积累比较匮乏。
因此,教学环节设置宜由浅入深,从小说三要素———环境描写入手,这样才有利于树立学生的阅读信心,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
【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采用“读书探究抓住细节教学”法,以问领起,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分析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小说环境描写的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分析贾府的环境。
2.环境描写规律总结。
3.解决观察介绍视角。
【教学过程】一、导入《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示了小说中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这对大家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义。
那么,对贾府这一环境的分析,本节课拟着重从贾府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分析,充分认识“与别家不同”贾府的特点。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第二课时《林黛玉进贾府》教案【教学目标】1.简介曹雪芹及《红楼梦》2.学习和运用“点评式读书法”,分析人物形象(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并掌握古代小说的欣赏方法。
3.对作品中人物、环境能作出一些评价,对作品中精彩片断进行创作表演,提高分析鉴赏古典小说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2.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通过揣摩人物出场方式、语言、肖像、动作来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课前准备】1.影像材料:对电视《红楼梦》进行剪辑,形成三个独立的影像材料:《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出场》《宝黛初会》。
并在课前组织观看《林黛玉进贾府》。
2.音像资料:《红楼梦插曲》《终身误》《枉凝眉》《聪明累》《葬花吟》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主题曲。
【教学方法】美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视频导入古人说:春女悲,秋士悲。
洋洋洒洒五十二句的葬花辞,是《红楼梦》诗词之中最绝妙、最被称道的篇章之一。
它如泣如诉,泪和血凝结,字字句句都同黛玉这个苦命的少女的命运和个性融合在一起,成为独步古今的“黛玉咏叹调”。
为落花缝锦囊,为落花埋香家,还要为它悲哭、作诗,这种类似“荒唐”的举动,不仅在今人中无有,就是在古人中也不多。
学生配乐颂读《葬花吟》二、整体感知今天我们随着这个美丽的女子走进贾府、走近贾宝玉、走进红楼梦。
1、黛玉到贾府分别到了哪些地方,在各处分别见到了哪些人。
(按顺序)贾府——贾母院——贾赦院——贾政院后又回到贾母院贾母三春大二舅母李纨王熙凤拜访时见到大舅二舅没有?没有晚饭后见到了谁?贾宝玉在这些人当中我们最期待见到的人是谁?贾宝玉2、爱情是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文学长河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贾宝玉第一次见到了他的一生中的红颜知己,从此揭开了宝黛两人的爱情序幕。
3、描写宝黛初会在那些自然段?13、14目光有一个交汇,有一个神情,有一句话?4、改剧情,进行比较。
似曾相识的感觉,心有灵犀,不同神情,(黛见宝是惊,宝见黛是笑)黛玉看罢,笑道:“这个哥哥我曾见过的。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分析环境描写一、新课导入《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最顶峰。
从它的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二百多年,其影响之大,地位之高,是其他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作品艺术成就高。
不仅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还全面真实地展现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可以这么说,小说中描写环境是小说最精彩的地方。
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它是人物思想、性格形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作家曹雪芹给我们展示怎样一个环境?下面我们就跟随林黛玉一起参观贾府,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把握贾府这一典型环境。
二、进入课题(一)贾府的“硬件”(外在)---物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心感来展示贾府这个典型环境。
这也是作者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的典型环境贾府:小说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封建社会的缩影。
林黛玉进贾府之前就听她的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1、林黛玉进贾府之前,坐桥透过窗外看到贾府地处在街市哪个位置?门前的外观如何?表现了贾府哪些不同之处?位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
原文: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
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
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
理解: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
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环境特点(建筑):外观宏伟气派2、作为贾母的外甥女,刚到贾府,林黛玉要拜见那些亲戚长辈?通过她描写了贾府的那些地方?亲戚长辈:贾母、大舅舅、二舅舅描写场所:贾母住所大院、大舅舅贾赦住所大院(宁国府)、二舅舅贾政住所大院(荣国府)3、林黛玉首先拜见谁?为什么?具体怎样描写贾母住所的?有什么特点?贾母最高长辈原文: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
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
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
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理解: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
环境特点(建筑):轩峻壮丽布局讲究4、接下来林黛玉要拜见谁呢?具体怎样描写大舅住所的?有什么特点?大舅原文:邢夫人答头了一声“是”字,遂带了黛玉与王夫人作辞,大家送至穿堂前。
出了垂花门,早有众小厮们拉过一辆翠幄(wò)青绸车,邢夫人携了黛玉,坐在上面,众婆子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方驾上驯骡,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便入一黑油大门中,至仪门前方下来。
众小厮退出,方打起车帘,邢夫人搀着黛玉的手,进入院中。
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
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wǔ)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
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邢夫人让黛玉坐了,一面命人到外面书房去请贾赦。
一时人来回话说:“老爷说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
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即同家里一样。
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
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
’”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
再坐一刻,便告辞。
环境特点(建筑):小巧别致布局讲究5、再接下来林黛玉要拜见谁呢?具体怎样描写二舅住所的?有什么特点?二舅原文:(三处)第一处:堂屋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
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
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
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chén)翰之宝”。
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wěi)彝,一边是玻璃(h ǎi)。
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zàn)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fǔfú)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住所特点:“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轩昂壮丽布局讲究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
--豪门贵族陈设华贵“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
对联则尽情地显示了荣国府主人作为国公爷的富贵荣华以及和各位王爷的交情,也暗示了贾王联姻的实力地位。
第二处:三间耳房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
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
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jì),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
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
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gū)——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
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
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
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
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
本房内的丫鬟忙捧上茶来。
黛玉一面吃茶,一面打谅这些丫鬟们,妆饰衣裙,举止行动,果亦与别家不同。
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陈设华贵服饰纹样,洋漆洋毯等细致的描写交代了居住者的身份:贾府政老爷作为荣国公后裔和员外郎的门楣及荣耀。
第三处:东廊三间小正房内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背引枕。
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
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
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
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
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
极普通的居室,极普通的陈设,极不起眼的颜色,半新不旧的装饰,一派为人清正廉洁君子乐道安贫的样子。
贾政的谐音为“假正”,其平素为人“貌似端方”的假正经也就由此作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大暴露。
(二)贾府的“软件”(内在)----人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
但,这只是“硬件”。
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
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林黛玉除了通过眼睛贾府外部气派豪华之外,她还处处感受来自贾府内在无形的精神文化礼仪等方面的影响。
我们从那些地方体会和感受到这些无形的影响?1、穿着服饰:华丽得体---非凡的服饰王熙凤: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其他: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富贵讲究2、气质修养:--骄矜的气质表现: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有文化、有修养3、礼仪礼节: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
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
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
--烦琐的仪节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三)归纳本文环境描写:[整体板书]宏伟的外观硬件讲究的布局贾府华贵的陈设富贵尊荣非凡的服饰威严袭人软件骄矜的气质烦琐的仪节三、课堂延伸我们已经认识了贾府这一环境。
我们接下来看看课文的题目。
注解中指出,题目是编者所加。
现在我想将这个题目改成“贾府迎黛玉”或“林黛玉住姥姥家”,你们看可以吗?不可以。
“贾府迎黛玉”这个题目显得过于隆重,抬高了黛玉在小说中的地位,不像原来题目那样充分显示贾府的威严。
“林黛玉住姥姥家”这个题目虽说通俗,贴近生活,给人一种亲切感;但是,贾府不是一般的姥姥家,而是一个声势赫赫的豪门贵族。
因此这个题目将一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温暖化了,不好。
六、课堂总结《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
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
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
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
最后,我们要感谢“导游小姐”林黛玉,她让我们得以领略这种无从亲临参观的“历史风景”。
当然,最终功劳还是曹雪芹的,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穿越“时间隧道”的“故国神游”。
七、作业布置1、深入阅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2、学习曹雪芹描写贾府的创作方法,写作一篇以“我们的校园”为题的文章。
3、阅读《红楼梦》,提高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