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 五年级上册书法第六课
- 格式:docx
- 大小:16.02 KB
- 文档页数:2
第1课运笔的提按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的提按运笔技法。
2、通过提按的技法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提与按的书写方法。
3、体验提按产生的线条变化美感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提按的运笔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提按之间的转换技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笔、墨、纸、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捺画,让学生整体感知捺画的基本形态。
请学生说说撩画的粗细变化是通过怎样的运笔技法实现的。
(通过毛笔的提按实现的。
)2、出示本课课题:《运笔的提按》。
二、学习新知1、感知提按。
请学生观察回答:捺画中哪个部位最细,哪个部位最粗?这样的提按是怎么运笔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提按是毛笔书写中重要的技法。
提笔是指在垂直方向,向提起笔毫的动作:按笔与“提”相对,指垂直向下按压笔毫的动什可以说,书写的过程就是提按动作转换的过程。
2、尝试书写教师示范提按基本技法(或播放相应视频)后,请学生尝试。
(1)用笔肚甚至笔根大胆按压笔毫,练习书写长线条,体验按笔的技法。
(2)用笔尖练习书写长线条,能写多细写多细,进行提笔练习体验提笔的技法。
3、学习捺画的提按(1)分析捺画的提按变化过程:轻按起笔→折笔向右→渐行渐按→向右下重按→向右渐提渐行→快提后收笔。
(2)教师演示捺画的提按动作变化过程(或播放相应视频)。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评一评:对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点评。
4、、练习提按的转换(1)练习写撇点:从重按笔写撤,再由提笔到按笔写长点,组合练习撤点的写法,体验按笔→提笔→按笔的动作转换。
(2)练习写横撇:起笔轻按,收笔由按到提丈欠久。
(3)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检查学生提按动作是否到位。
(4)作业点:通过激励性评价,进一步培养兴趣按动作技法。
三、拓展延伸比较不同书书法家运笔的提案变化的特点。
四、整理总结1、师生问答教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知道了提按的用笔方法。
总结: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发现提按动作在书法中的作用很大,不同的提按写出的字具有不同美感。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主要内容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这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文章将从介绍书法的起源和发展、书法的艺术特点以及书法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1. 书法的起源与发展中国书法源远流长,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它在古代作为一种记录文字的工具逐渐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艺术经历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代表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形态。
中国的书法艺术在东亚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被很多国家的人民所喜爱和学习。
2. 书法的艺术特点中国书法以“字为魂、气韵生动”为核心要素,注重笔画的线条之美和字形的整体感受。
书法作品中的每一个笔画都要求精益求精,目的是通过笔画的运行来表现出作品的美与意境。
从形式上,中国书法注重字体的规范和字形的稳定,构图方面强调对称和比例的和谐。
而在艺术表现上,中国书法则强调“方圆有度,动静相宜”,注重追求一种平和与内敛的境界,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传递和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3. 书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书法艺术对人们的生活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书法作品的观赏具有审美意义,它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增强人们的文化情趣。
其次,书法作品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者。
通过学习和欣赏书法,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此外,书法也对人的心态和情绪具有调节作用,写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通过书写可以舒缓压力,提高个人的心理健康。
总结:通过对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的主要内容进行论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点,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欣赏书法艺术,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力量。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展中国书法艺术,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爪字头和厂字旁前言在书法中,每个笔画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和规律。
对于每个字形,我们需要理解其横、竖、撇、捺、提等笔画的构成,以此来描绘出完整的字形。
而在笔画构成中,常常出现一些常用的笔画组合,例如爪字头和厂字旁。
爪字头和厂字旁在书法中属于常见的组合笔画,学习和掌握其结构与运用技巧,对于提高书法水平和技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爪字头和厂字旁进行详细介绍,为读者带来一份学习笔画构成的指南。
一、爪字头1.1 爪字头组成爪字头,通常出现在左右结构的汉字中,由“横、钩、横”三个笔画组成。
其中,“钩”字是重点,它与“横”字结合,形成了像猫爪一般的形状。
爪字头结构示意图爪字头结构示意图1.2 爪字头应用爪字头在书法中应用广泛,不仅可以搭配常见的汉字组合,还可以单独使用作为装饰性笔画。
爪字头的特点是优美、流畅,同时也富有变化,可以根据不同字的需要,加以变化。
二、厂字旁2.1 厂字旁组成厂字旁,是笔画构成中另一个常见的组合笔画。
厂字旁由“横、撇、点、捺”四个笔画组成。
其中,“横”“撇”“捺”是厂字旁的三个主要笔画,形成与“点”字相邻的笔画结构。
厂字旁结构示意图厂字旁结构示意图2.2 厂字旁应用厂字旁也是书法中经常使用的笔画组合。
它可以单独使用作为装饰性笔画,也可以用于与其他笔画组合成汉字。
厂字旁的特点是稳健、挺拔、方正,同时也容易变化,可以根据不同汉字的需要,变化成为不同的形态。
三、笔画注意事项在书写爪字头和厂字旁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笔画细节:1.爪字头中的“钩”字需要掌握好长度和弯度的度量,不要过长过短,不要过弯过直,以保证字形的美感和稳定性;2.厂字旁中的“捺”字需要掌握好长度和斜度的度量,不要过短过长,不要过斜过正,以保证字形的稳健和方正。
四、总结爪字头和厂字旁是书法中常见的组合笔画,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要掌握好这两个笔画,需要对其结构和构成规律进行深入的了解,并进行反复的练习和摸索。
只有在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技巧后,才能够在书写中运用自如,创造出更加出色的字形。
3.集字展示(横式)
三、临习指导
1.“云”字的教学
要点:“雲(云)”字上部分宽,横钩舒展,四点小而互相对应,下部分疏朗。
观察:
视频引领:
2.“树”字的教学
书写要领:“樹(树)”左中右三部分基本等宽,左高右低。
观察引导:
分析:
视频:
对比:
3.“起”字上缩下伸,捺画向右。
“為(为)”字中间
密四周疏。
四、观察(集字展示)
自学:“月”字瘦长挺拔。
“来”字上小下大。
“天”
字撇捺伸展。
“水”字中间笔画聚拢。
“(为)”字笔画
多,线条要细。
“山”字笔画粗重。
对联的书写可以选用有瓦当底纹的宣纸,便于安排字与
字之间的距离。
五、学生集字练习
六、作业评价
板书设计二次修改。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六课水墨画动物︳湘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水墨画的基础知识,掌握水墨画动物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用水墨表现动物特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和动物特征的描绘。
教学难点:- 水墨浓淡干湿的掌握和动物动态的表现。
教学准备:- 水墨画工具材料:毛笔、宣纸、水墨颜料等。
- 动物图片或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水墨画动物作品,引发学生兴趣。
- 简介水墨画的历史和特点,让学生对水墨画有初步的了解。
第二环节:新知识学习- 讲解并演示水墨画的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 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征,如体型、毛发、动态等。
- 演示如何用水墨画表现动物的立体感和动态美。
第三环节: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进行水墨画创作。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注重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表达。
第四环节:作品展示与评价- 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 强调每个学生的努力和创作过程中的亮点。
-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水墨画的魅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水墨画的基本技巧,还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在水墨画的世界中找到乐趣,体验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 邀请专业的水墨画家来校进行讲座和现场演示,让学生有机会与艺术家面对面交流。
- 开展水墨画创作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才华。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们不仅传授了学生水墨画的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这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西泠版五年级书法下册《第6课集字临摹练习(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集字临摹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书法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独立临摹字帖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集字临摹的基本方法2. 集字临摹的实践操作3. 书法欣赏与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字临摹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书法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帖,培养学生的独立临摹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集字临摹的基本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集字临摹的基本方法详细讲解集字临摹的步骤,包括选字、布局、用笔、用墨等,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集字临摹的基本方法。
3. 示范与指导教师选取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字帖,进行现场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帖,培养学生的独立临摹能力。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独立进行集字临摹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临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书法欣赏与创作组织学生欣赏一些经典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从笔法、章法、意境等方面进行欣赏,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字临摹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练习。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独立完成一篇集字临摹作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书法作品:定期组织书法比赛或展览,评价学生的书法水平和创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及时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1课巩固横竖笔画教学目标:1、学习横和竖的写法,会描红和临写,注意运笔的方法。
2、描红、练习临写含有横和竖的字。
3、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练字习惯。
教学过程:一、教学“竖”的写法。
1、你知道竖有哪几种吗?并说说它们的区别。
(长中竖和短中竖,长中竖又包括垂露竖和悬针竖)2、“上”中间的这个竖就是短中竖。
讲解:逆锋顿笔向下,提笔下行,不回收。
竖在写的时候有哪些容易出现的毛病呢?出示图片①两端重按,也就是起笔收笔来回过多,中间行笔又比较细,所以形状像一节竹子。
②折木就是没有收笔,形成像折断的木头一样。
③手臂没有摆平控制住笔锋的走向,偏了,就是斜竖。
④起笔时落笔过重,像个钉头。
二、教学“横”的写法过渡:学好了竖的写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横。
1、你知道横有哪些种类吗?(长横{左尖横、右尖横}和短横)让我们先一起来看看长横是怎么写的(出示视频并讲解)起笔逆入起笔,向左上方推进,然后按下去,提起来再右行。
中锋行笔,运行的时候中间稍微提一下,到最右边时提笔,顿后回锋收笔。
这样就完成了一个主笔横画的写法。
写横时要遵循逆入平出,有往必收。
还要注意稍微有一点斜度。
2、下面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跟老师一起来书空长横。
3、拿出笔和描红纸我们准备来描写长横“一”。
先回忆一下执笔的姿势。
指名回答并示范(五指执笔法)学生描红一个师行间巡视并纠正。
出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点评,再次强调长横的写法,再描一个长横。
4、临写长横“一”,点评。
5、容易出现的毛病(出示幻灯片)①笔锋不正,有锯齿。
②两端重顿,中间行笔细弱,容易写成蜂腰或者写成柴担。
③前端过于虚尖,像鸟的长嘴,这是因为起笔时没有裹锋。
④还有尾部下坠,这是由于收笔时过重造成的。
让学生看看这些毛病,并说说为什么会这样。
三、练写含有横和竖的字。
练好了基本的笔画横和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练写含有这些横和竖的字。
(例字:王、干)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点评。
四、小结。
五年级(上)书法电子教材目录1.“力”力字旁2.“又”又字旁3.“牜”牛字旁4.“立”立字旁5.“冂”同字框6.“矢”矢字旁7.“夕”夕字旁8.“寸”寸字旁9.“白”白字旁10.“革”革字旁第1课力字旁一、书写要领:第一笔先写横折钩,向下折后要稍微往左斜一点,第二笔在横折钩中部下笔写斜撇。
二、例字:劝、幼、动、功三、例字范写:幼动第2课又字旁一、书写要领:先写横撇,横要短。
第二笔捺为长点,相交于撇中部,收笔与折处要在一垂线上。
二、例字:欢、观、双、对三、例字范写:欢对第3课牛字旁一、书写要领:第一笔用短直撇,第二笔横要短,第三笔竖用垂露竖,最后一笔用提画,字型窄长。
二、例字:牺、牲、特、牧、牡三、例字范写:牺牲第4课立字旁一、书写要领:上横偏左以让右边,下挑伸左并向右上取斜势。
二、例字:靖、端、竣、站三、例字范写:端站第5课同字框一、书写要领:先写左边的垂露竖,再写横折钩。
横要短,竖钩比左竖稍长,整个字框呈长方形。
二、例字:冈、网、同、用、周三、例字范写:网同第6课矢字旁一、书写要领:第一笔写短撇,应写竖一些,第二笔用短横,第三笔用长横,要左伸右缩。
第四笔撇要曲长,最后写右点。
二、例字:知、短、矩、矮三、例字范写:知短第7课夕字旁一、书写要领:第一笔撇要短小有力,居于正中,横撇干脆利落,点为右点,稍小。
二、例字:岁、多、罗、名三、例字范写:岁多第8课寸字旁一、书写要领:竖钩的起笔要在横画的右三分之一处的上方,上部稍短、下部宜长。
最后一点要点在稍靠上部近横处。
二、例字:对、时、耐、封、村三、例字范写:对时第9课白字旁一、书写要领:第一笔为短撇,下面的“日”要瘦而长,位置宜稍高。
二、例字:的、魄、皖、皎三、例字范写:的魄第10课革字旁一、书写要领:先写上面的部分,同草头,再写中间的“扁口”,最后写下横和垂露竖。
下横左伸右让,字型窄长。
二、例字:靶、鞋、鞍、鞘三、例字范写:靶鞋。
“绞丝旁”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绞丝旁”的书写要点,培养学生读帖能力,进一步激发孩子学习书法的兴趣。
2.认识“绞丝旁”汉字的形态特征,掌握“绞丝旁”与字右部合理搭配。
3.初步感知“五经”,激发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绞丝旁的形态特点,掌握绞丝旁的写法教学难点:绞丝旁在汉字中的合理运用教学准备:笔墨纸砚、范写微课、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谈话师:听说咱班同学见多识广,考考大家——“丝绸之路”这个名词,听过吗?谈谈你的认识。
为了让大家了解“丝绸之路”,请看——2、看视屏,了解丝绸文化(1)看视频(2)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收获吗?预设1:我知道了丝绸之路。
(抓重点,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预设2:我知道了,丝绸是中国最先发明的!(听出了你的民族自豪感!)预设3:我为中国感到骄傲。
(你是个感情充沛,热爱祖国的孩子!)3、师小结,引入课题:“丝绸之路”的背后居然还蕴含着这么深厚的文化内涵,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书写与之有关的偏旁部首,可以上课了吗?上课——起立——坐下!一、了解绞丝旁的由来1.一起读课题。
请看屏幕2.出示图1,这是中国最早的甲骨文,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预设1:你说,你说,大家猜得不准确,再看屏幕预设2:你的知识太丰富了,了不起!掌声送给他!我们一起看屏幕3.介绍丝绞文化(出示图片)这是——蚕茧,古人把蚕茧加工成一束束的丝绞甲骨文由此而来,它就表示一束丝。
经过时代的变迁,最终演变成了这个文字“糸”(出示糸),读mi,跟我读。
“糸”是如何演变的呢?请看——4.了解“糸”的演变过程。
(出示图片)今天学写的绞丝旁就是“糸”的一种变形,只能用于汉字的左侧。
二、学写“绞丝旁”(一)明确绞丝旁书写要点(过渡:怎样写好绞丝旁呢?)1.(出示带有田字格的“绞丝旁”)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字贴,尤其注意“下部三点”(板书)的写法。
(观察好后,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预设1:听清老师的问题,3.(出示加有辅助线的绞丝旁)师:根据屏幕的提示,书写绞丝旁下部三点时需注意什么?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点画书写要领。
水墨山水画教学内容:中国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独立于隋唐,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
传统上中国山水画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一直是山水画演绎的主线。
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人的性情、情感。
本课教材展示了各类名家山水画,通过赏析和尝试,让学生了解水墨山水画基本的“勾、皴、擦、染、点”的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笔墨技法,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从文化情境中感受水墨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学生情况: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
通过系列水墨画的单元学习,对于水墨工具和“笔墨”有一定的了解。
初步掌握了基本的笔墨技法。
但同时,学生对水墨山水画的“意境”了解不多。
创作时,如何大胆表现自然风光,同时具备山水的意境之美,成为本课教学的关键。
教师准备:毛笔(狼毫、羊毫)、各类纸材(生宣、毛边纸、元书纸等水墨画纸)、调色盘、墨汁、毛毡、笔洗、抹布、镇纸、PPT课件、实物投影仪、作业展板。
学生准备:毛笔、调墨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水墨山水画的笔墨技巧。
掌握山石“勾、皴、擦、染、点”的基本方法和树木“点叶”多样方法,以及山水小品的表现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讨论、游戏、练习等教学活动,体验水墨山水画欣赏表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感受水墨山水画意境之美,提升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山石“勾、皴、擦、染、点”的基本方法以及多种“点叶”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水墨山水画的笔墨、虚实、意境之美。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走进了中国画的世界,了解了国画的基础知识,并尝试了用笔方式,体验了墨色的变化,现在,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吧!黑板出示:1. 墨分五色()、()、()、()、()。
第六课八字头与八字底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八字头与八字底的书写要领,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2.能临写好“能、首、共、其”,要求能写的正确、端正、结构比例适当。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体验带有八字头与八字底汉字结构的美感。
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
《八字头与八字底》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
内容是两个笔画相近的偏旁,一个是字头,一个是字底。
本科板块包括了“要领图解、我来动笔、练一练、比一比、临习指导、知计链接”六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八字头与八字底这两个偏旁的书写笔顺、笔法以及相关汉字的书写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初步掌握八字头与八字底的书写要领。
难点:掌握八字头、八字底与其组合部件之间的位置、小关系。
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板书设计
八字头与八字底
八字头:左点短,右点长
八字底:左点长细,右点厚实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分析比较:出示八字头与八字底,请学生说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
相同点:都由两个点组成。
不同点:八字头与八字底两点的开口方向不同,八字头上开下合,八字底上合下开;八字头两点起笔左低右高,收笔左高右低,八字底两点起笔等高,收笔左低右高;作为偏旁,一个是字头,一个是字底
2.出示本课课题:《八字头与八字底》
二、学习新知
1.学习八字头与八字底的书写。
(1)出示图解,教师运用投影仪示范书写(或播放相应视频),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八字头与八字底的笔顺和笔法。
(2)教师小结书写要领。
八字头:两点先左后右,左点短,右点长。
八字底:两点先左后右,左点长细,右点厚实。
(3)学生临写八字头、八字底各三个,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摹写课本上“我来动笔”中的例字,先双钩然后填写所缺笔画,教师点评反馈。
3.范字练习
(1)请学生观察书本上“前、兼、共、其”四字,思考八头与八字底的写法有哪些类型。
(2)教师通过范字总结,八字头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左圆点,右点,如“前种是左撇
点、右撩如“兼”字,字底也有两种写法,左点可向左下出锋也可向右上出锋,如“共”和“其”字,右点的写法一股用圆点。
(3)教师示范书写“前、兼、共、其”四字(或播放相应视频),边写(放)边对“前、兼、共、其”进行结构、用笔的分解分析。
“前”字八字头上开下合,第三笔长横伸展,下部竖画挺直饱满,竖钩最长。
“兼”字八字头上合下开:横画间距均衡,笔画较细,长短有变化;四点底排列匀称,托起上面部分。
“共”字上部的两横分别为短横和长横,长横伸展:八字底上合下开,饱满厚重,
支撑起上面部分。
“其”字上部的横画间距较均衡,长短、起收笔均有变化;两竖画起笔方法不一样,左竖短,右竖长;八字底左为挑点,右为圆点,写得饱满厚重,支撑起上面部分,左
右两点的距离略宽于首横。
(4)学生书写这四字,教师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字体结构用笔进行重点指导。
(5)对部分优秀作业进行投影展示,学生点评。
三、拓展延伸
1.观察比较。
出示不同书法家书写的“前、其”,请学生感受并说一说不同书法家书写八字头和八字底的特点。
2.了解《乙瑛碑》
(1)出示《乙瑛碑》,请学生欣赏。
(2)请学生说说,看了《乙瑛碑》的感受。
(3)教师介绍《乙瑛碑》,帮助学生了解《乙瑛碑》刻立的时间、背景以及书写风格。
四、自主练习
1.请学生观察“首、尊、六、具”四字,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首”字上部取横势,八字头上开下合,横画左右伸展;下部取纵势,与八字头齐宽。
“尊”字八字头上合下开,取势较扁;下部横画起收笔、长短变化丰富,“寸”部上面的横画最长,左右伸展。
“六”字首点饱满圆润,横画细长,左右钟展:八字厚实,上合下开。
“具”字上窄下宽,横画间距均衡,里面的三横连左不连右末横要斜长:八字底两点呼应,上合下开,托起上部。
2.学生书写这四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整理反思
1.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表扬书写优秀的学生,并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
2.清洁、整理学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