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坠床PDCA
- 格式:doc
- 大小:223.00 KB
- 文档页数:7
跌倒护理的PDCA循环第一篇:跌倒护理的PDCA循环【关键词】 PDCA;老年;住院;跌倒有研究表明〔1〕,少数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常因各种原因发生跌倒现象,有5%~15%的跌倒患者因此而造成脑组织、骨和关节等损伤。
为防止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损伤,对本病区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2〕进行管理。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1~12月在我院随机抽取生活基本自理(能独立行走)的住院老年患者58例,男22例,女36例,年龄60~91岁,平均(75±7.51)岁。
其中老年性痴呆19例,糖尿病10例,脑梗死后遗症15例,恶性肿瘤晚期5例,肺心病6例,其他3例。
上述病例随机分组,1~6月28例进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组),7~12月30例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管理(PDCA组)。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常规护理组,按防止步态不稳老年患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PDCA组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
1.2.1 计划阶段(P)1.2.1.1 收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入院时患者身体状况、病情用药情况、日常活动规律及生活需求、既往有无跌伤史。
1.2.1.2 分析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与护士有关的因素:护士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
与患者有关的因素:①内在因素:疾病影响,慢性累积性劳损,老年退行性变。
②外在因素:包括环境、衣着及意外伤害。
地面积水过多、病床过高、光线不足、厕所、浴室、缺乏扶手、患者鞋底滑等都容易导致病人跌倒〔3〕。
1.2.1.3 制定防范措施①对有跌倒危险的患者在一览表、床头卡上醒目标志。
②勤巡视病房询问患者需求,及时到床前解决患者需求。
③集中管理,专人看护,安排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在离护士站最近的病房,不离视线。
④步态不稳者由护理人员搀扶坐好,对坐轮椅的患者做好保护性约束。
⑤护理人员每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患者鞋子是否防滑。
PDCA循环管理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第一阶段:计划(plan)2020.06.01~06.071.主题选定:提高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措施落实率1.1选定来源:日常护理质控反馈较多出现因防跌倒措施不当导致的护理安全隐患,日常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
1.2选定原因: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伤害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之一,跌倒是康复训练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常发生的护理安全隐患,减少发生跌倒是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护士长组织全科护士进行讨论,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如下:2.现状的把握2.1收集问题:根据2020.6.1~6.7预防跌倒/坠床情况,从患者、护士、环境、设施等各方面查找影响跌倒/坠床落实率的主要因素。
2.2确立问题:提高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措施落实率2020.6.8~6.303.对策拟定:(1)落实安全知识宣教,责任护士对有跌倒风险评估患者积极进行安全知识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入院须知及病房环境,高风险患者24小时家属陪同。
(2)环境设施:病房减少人员走动,地面保持清洁干燥、无障碍物,完善病房安全设施并保持功能完好。
(3)病人活动区域张贴醒目预防跌倒/坠床标识,责任护士及其他各班护士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预警告知,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警惕性。
(4)各班护士按要求巡视病房,对高危患者加强巡视,并做好交接班。
(5)护士长不定期检查高危患者预防措施落实情况。
4.目标设定: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2020年7~9月降低至0.2%以下)第二阶段:执行(Do)2020.07.01~08.311、逐项阅读防跌措施,分阶段评估宣教效果。
责任护士利用每天中午下班前和下午下班前的半小时(这两个时间段的工作量相对较少)向高危患者进行宣教,新入院高危患者也做好宣教,宣教次日,由责任护士评估已接受宣教的患者,若有不完全掌握防范措施者,立即针对未掌握部分再次宣教,责任组长负责抽查执行情况。
2、加强陪客和探视人员管理,减少病房人员走动。
降低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PDCA摘要:目的:将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率降低到1‰以内。
针对2015年1月-12月全科发生的8例跌倒坠床事件,从患者自身疾病、年龄、药物、心理、陪护人员责任心、护理人员防范意识及发生时间等因素进行了深入地回顾性分析,提出了防范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可行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PDCA 坠床跌倒老年患者PDCA循环作为新型管理方法之一,整理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P:医院成立专项小组,由护理部,后勤管理中心,护理员培训公司等组成,从入院人员评估准确率、患者床单位设施、确保安全环境、陪护人员及家属知识培训等方面着手,降低患者在院期间跌倒坠床率的发生。
D:1、护理部①制定《住院患者跌倒评估表》,细化评估内容②规范防跌倒标识,将床尾卡换成床头卡,患者姓名用一号字体加大加粗,方便识别,防跌倒标识字体加大,颜色为红色,标示明显,贴于床头卡防跌倒标识处,便于确认。
③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防跌倒坠床措施。
④将老年、跌倒坠床高危患者进行集中,安置在一间病房,方便陪护人员生活照顾。
2、后勤管理中心①后勤管理中心更新设施设备,如床单位、床档,更换以前的老旧床,旧床床档拉起后两侧有较大空挡,患者可以从空挡下床,换为新型床,床档四周加档无缝隙,防止患者从床旁自行下床。
②更换原有呼叫设备,原有呼叫设备设在墙上,呼叫不方便,现更换为有延长线的呼叫按钮,方便患者在床边呼叫。
③对清洁员进行组织学习,在对病房、走廊进行湿式打扫后竖立防跌倒标识。
避免地面过于湿滑。
3、陪护公司①陪护公司对陪护人员进行预防患者跌倒坠床进行培训、考核。
②陪护人员将管辖的患者安置在统一房间,生活起居易于照顾,患者下床活动也照顾的到,防止跌倒的发生。
4、护士责任护士指导患者理解并掌握预防跌倒坠床的方法:①指导70岁以上患者有家属留陪,介绍病区环境,指导物品的摆放,常用物品如杯子。
纸、尿壶等放于床边,伸手即可够到的地方。
②介绍床档及呼叫器的使用,休息时将床档拉起,有需要时随时呼叫。
2016年跌倒/坠床不良事件PDCA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在全国明确提出“鼓励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提供满意服务,我院护理部开始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跌倒/坠床作为护理不良事件的一种,是老年体弱、恶性肿瘤、脑梗死、眩晕、骨质疏松、使用特殊药物患者最易发生的不良事件类型,为此,对我院2016年1-8月份跌倒/坠床事件做出分析。
一、现状分析2016年1-8月份,发生例数如图所示:2016年1-7月份,科室跌倒坠床率为零,8月份直线上升到4例,引起了科室护士长的高度重视,要求科室查找跌倒/坠床事件的根本原因。
二、原因分析1、护士长通过组织护士参加针对跌倒/坠床不良事件的专题会议,利用头脑风暴法,征集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的原因。
2、鱼骨图分析3、原因总结通过寻找并分析原因,发现跌倒/坠床不良事件存在很多问题,而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患者疾病原因,是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的源头。
三、制定计划1、床尾悬挂防跌倒牌2、对高危病人及家属做好宣教,增加防跌倒的纸质宣教单。
3、防范措施要到位,如教会病人如何正确使用床栏、做到3个30s,呼叫系统随手放置在患者触手可及的地方。
4、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检查高危病人的防范措施是否到位。
5、护士要加强巡视,特别是中午和夜间等薄弱环节。
四、实施阶段1、2016年9月,科室晨会对跌倒/坠床伤害程度分级、上报流程进行分享,并不定期进行考核。
2、2016年8月,试用新不良事件上报表,对跌倒/坠床事件进行详细上报,提到护士为患者的服务能力,并进行效果评价。
3、对保洁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告知保洁人员保持地面干燥整洁的重要性,保证洗手间清洁无水渍,防止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
4、护士长对科室护士加强跌倒/坠床患者的宣教告知,对每一位入院患者加强宣教,并做好巡视,及时检查被宣教者接受程度,确保患者安全。
五、检查从实施计划后8月到10月跌倒/坠床发生例数如图:六、处理到2016年10月份,护理跌倒/坠床不良事件管理工作取得了部分成效,可按照此PDCA模式深入落实继续推进并持续改进。
2014跌倒/坠床不良事件持续改进分析(PDCA)
--贾楠楠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在全国明确提出“鼓励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提供满意服务,我院护理部今年来开始实施“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跌倒/坠床作为护理不良事件的一种,是年老体弱、脑梗塞、退行性骨关节病、眩晕、骨质疏松、使用特殊药物患者最易发生的不良事件类型,为此,对我院2014年1-7月份跌倒/坠床事件做出分析。
一、现状分析
2014年1-7月份,发生例数如图所示:
2014年1-4月份,各个科室存在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不及时,有漏报和不报现象,经过职能科室的多次强调,深入落实鼓励上报不良事件制度,每上报一例,对相应科室奖励20元, 5月份跌倒/坠床事件上报例数明显增多,为此,2014年5月27日,在胡茂德主席的主持下,召开了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提出了部分整改措施,6月份对全院病床的床档进行了整修后,6月份跌倒/坠床事件发生2例,而到7月份时,上升到了9例,7月份跌倒/坠床发生例数引起职能部门高度重视,要求各科室查找跌倒/坠床事件的根本原因。
二、原因分析
1. 护理部通过组织召开护士长、科室骨干参加的针对跌倒/坠床不良事件的
专题会议,利用头脑风暴法,征集我院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的原因。
2. 鱼骨图分析
3. 原因总结
通过寻找并分析原因,发现跌倒/坠床不良事件存在诸多原因,而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职能部门监管督导不到位,这也是各种类型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的源头。
三、存在的问题
随着鼓励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深入落实,我院跌倒/坠床不良事件上报例数逐渐增多。
四、设定目标
到11月份跌倒/坠床事件发生例数≤2例。
五、制定计划
六、实施阶段
1. 2014年8月6日,重新修订相关制度,对跌倒/坠床伤害程度分级、上报流程重新进行了培训并考试考核。
①
2. 2014年9月,试用电子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对跌倒/坠床事件进行详细的上报,上报内容包括上报护士、发生时间、伤害程度、事件发生经过、处理措施、事件原因、整改措施等等,有利于护士全面详细的描述不良事件的发生经过,便于查找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提高护士为患者服务能力。
3. 2014年10月4日,在胡茂德主席的主持下,召开了多部门联系会议,总务科、医务科及护理安全小组成员聚集一起,共同探讨跌倒/坠床发生的原因,并制定一系列操作性强可落实的整改措施。
4. 总务科为全院各个病房洗手间已经铺设防滑垫,为内科病房楼洗手间设放木质坡道,解决台阶过高问题。
5. 各科室护士长对保洁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告知保洁人员保持地面干燥整洁的重要性,保证洗手间清洁无水渍,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6. 2014年10月,为让全院医务人员对跌倒/坠床高危患者加以重视,在神经内科实行颈部悬挂跌倒/坠床标识牌一个月。
7. 2014年10月,护理部将全院跌倒/坠床标识全部更换,增加醒目标识,包括病房地面防跌倒、注意安全图标的放置,督促全体员工对跌倒/坠床高危患者高度重视。
8. 2014年10月份,以骨科为试点,对全部患者选用不同型号的病号服,保证患者衣裤长短合适,防止患者因裤腿过长导致跌倒。
9. 护理部要求各科室护士长对护理人员加强跌倒/坠床患者的宣传告知,对每一位此类患者加强巡视,对患者及家属及时检查宣传告知的接受程度,确保患者的安全。
10. 2014年11月份,护理部检查神经内科患者颈部悬挂标识的使用情况,由于部分患者使用不方便,深入落实情况较差,后护理部重新定制胸牌式跌倒/坠床标识,试用后11月底在全院下发使用。
11. 2014年8月至11月,护理部对全院护理单元进行质量与安全的大检查,对护理人员进行跌倒/坠床上报、处理流程、风险评估实施了检查并督导。
12. 不良事件追踪小组在跌倒/坠床事件发生3-10天内对相应的科室进行追踪,查找事件发生的经过、原因,查看科室跌倒/坠床事件的个案分析,协助科室落实整改措施。
七、效果评价
1. 2014年7-11月跌倒坠床发生例数趋势图
2. 神经内科、骨科患者对胸牌式防跌倒/坠床标识反应良好,可持续使用。
3. 11月份跌倒/坠床事件数目为0,10至11月跌倒/坠床发生例数占高风险病人的0.19% ,说明防滑垫、木质坡道的使用有效,可继续深入落实。
4. 在科室了解到,责任护士的指导告知内容更加详细,患者及家属对防跌倒/坠床的接受内容增多,能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正确使用床档,明确标识的作用,去洗手间时家属能陪护病人。
八、改进阶段
1. 到2014年11月份,护理跌倒/坠床不良事件管理工作取得了部分成效,可按照此模式深入落实继续推行并持续改进。
2. 然而,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发现,跌倒/坠床事件通过电子不良事件系统上报时,上报内容填写不够全面,难以还原事实发生的具体详细场景,此项是跌倒/坠床事件上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九、下一步目标和计划
(一)目标:跌倒/坠床事件在电子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中上报详细,包括事件发生的环境、现场人物、场所、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变化。
(二)计划
1. 召开护士长会议,利用头脑风暴法查找跌倒/坠床事件上报内容简单的原因及整改措施。
2. 对全院护士进行跌倒/坠床不良事件上报培训,保证事件描述还原事件发生经过,原因分析准确完整,整改措施切实可行。
3. 壮大不良事件追踪小组人员队伍,保证每一项跌倒/坠床事件能深入追踪,对整改效果准确评价,查找不能落实的原因。
4. 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护理部、医务科、总务科共同对全院的跌倒/坠床不良事件联合行动,落实整改措施。
5. 持续对跌倒/坠床事件的上报进行检查,对上报不全面的事件予以退回,要求重新上报。
6. 完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增加追踪评价板块,便于追踪小组更快捷方便工作。
附件1:跌倒/坠床授课内容及考试考核
附件2:不良事件上报系统跌倒/坠床上报页面附件3:2014年10月04日护理安全联席会议附件4:颈部悬挂跌倒/坠床标识图片
附件5:新防跌倒/坠床标识
附件6:防跌倒/坠床胸牌
附件7:不良事件追踪小组追踪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