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988.00 KB
- 文档页数:36
诗歌专题训练---纳兰性德诗歌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纳兰性德【清代】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
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别是柔肠萦挂,待归才罢。
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短衣匹马”,写词人着短衣,乘骏马,奔驰在路上,一“匹”字,尽显轻松惬意。
B.“萧萧落木不胜秋”,承首句之“遥山如画”,景物之萧瑟和意境之深远,历历如绘。
C.“柔肠萦挂”,词人以直白的语气写出了浓烈的思念之情,在别后更显得孤寂和落寞。
D.纳兰词“以情真取胜”,本词感情真挚自然且感伤凄婉,而语言清新流畅,不事雕琢。
2.现代学者张秉戍《纳兰词笺注》:“这首小词作法很别致,即虽然仍用上景下情的常见之法,但此篇却在落笔的角度上有所变化。
”结合全词,指出上下片落笔角度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性德(清)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生若只如初见”指初相遇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时光,都是快乐的。
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为抱着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会越来越好。
B.“何事秋风悲画扇”,扇子是夏天用来驱走炎热的,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C.“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二句: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
D.这首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
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充满深深的愤怒和不满之情。
4.请你简要分析“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一句话。
诗歌专题训练-------语言篇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行香子①李清照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②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③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④细,漏声长。
[注]①本词为词人避乱转徙于江浙之时所作。
②金英:黄色菊花。
③绿蚁:一种新酿成的酒,上浮绿色泡沫。
④蛩声:蟋蟀的鸣声。
1.请简要赏析本词在语言表现上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十五陈子昂①贵人难得意,赏爱在须臾。
莫以心如玉,探他明月珠②。
昔称夭桃子,今为舂市徒。
鸱鸮③悲东国,麋鹿泣姑苏④。
谁见鸱夷子⑤,扁舟去五湖。
【注】①陈子昂的政治生涯,都是在武则天当权时期度过的。
《陈氏别传》记载:“上数召问政事,言多切直,书奏,辄罢之。
”②明月珠:即夜明珠,比喻封官赐爵。
③鸱鸮:一种恶鸟,一说即猫头鹰,有不祥的预兆。
周公曾被管叔诬陷,后来管叔发动叛乱,周公奉成王之命平定叛乱,作《鸱鸮》以劝讽成王。
④西汉淮南王刘安有谋反意,伍被引用伍子胥对吴王说过的话进谏。
“麋鹿游姑苏台”意谓胜地衰败,比喻亡国,后沿用为典。
⑤范蠡是越国的上卿,因献西施于吴王夫差,就中取事,破了吴国。
后见越王义薄,扁舟遨游五湖,自号“鸱夷子”。
2.简要分析本诗的语言特色。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乌夜啼陆游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
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馀天。
弄笔斜行小草,钧帘浅醉闲眠。
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3.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4.胡应麟《诗薮·内编》评价本诗语言“浅而能深、近而能远”,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
诗歌专题训练----常建诗歌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王昌龄隐居①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②群。
【注】①王昌龄未出仕时,隐居在石门山。
常建辞官西归后到石门山一游,在好友王昌龄当年隐居处住了一夜,当时王昌龄外出做官,并不在此。
②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深不测”指溪水深不可测,王昌龄隐居之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之上。
B.颔联写夜宿此地所见,松树梢头,明月升起,清光照来,以拟人手法写明月不知主人不在,仍来相伴。
C.颈联“宿”“滋”二字生动传神:“宿”,写花影像安睡在庭院中一样;“滋”,写苔藓在滋长蔓延。
D.尾联点明志向,将要归隐与鸾鹤为伴,“亦”字是说要学王昌龄隐逸,实际可能是劝他坚持归隐的初衷。
2.明代谭元春在《唐诗归》中点评此诗:“是昌龄一幅小像。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落第长安常建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归燕词辞工部侍郎章孝标旧垒危巢泥已落,今年故向社前归。
连云大厦无栖处,更望谁家门户飞。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首都是叙写读书人考场失意的七言绝句,充分抒发了金榜无名的失望和痛苦,表现了无数士人在仕进之旅中的辛酸苦楚。
B.常诗二、三两句写落第后的心理活动。
“耻”字表现了诗人承认失败、不甘心失败的巨大勇气;“笑”字体现诗人面对失败的乐观洒脱。
C.章诗借物抒情,借归燕“无栖处”自喻落第后仕途渺茫、无处安顿的凄凉彷徨的心境。
D.“且向长安度一春”,可想而知,这一春是客居求静,闭门苦读的一春。
4.两首诗都写到了举子落第,但二者抒发的情感基调不一样,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琴兴常建①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表现手法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一剪梅·中秋无月辛弃疾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
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
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
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1.词上片在景物描写上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宋〕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①此词作于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作者由江西提点刑狱调任京西转运判官,次年又调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辗转又调任湖南。
①招魂:《楚辞》中作品,屈原所作。
①语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句“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2.简要分析下阕的表现手法。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送春词刘禹锡昨来楼上迎春处,今日登楼又送归。
兰蕊残妆含露泣,柳条长袖向风挥。
佳人对镜容颜改,楚客①临江心事违。
【注】①“楚客”,指屈原,一说指贾谊,后成为唐宋诗词中的代名词。
3.本诗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找出手法并结合诗句做简要赏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生查子陆游还山荷主恩,聊试扶犁手。
新结小茅茨[注],恰占清江口。
风尘不化衣,邻曲常持酒。
那似宦游时,折尽长亭柳。
【注】茅茨:亦作“茆茨”,茅草盖的屋顶。
此指茅屋。
4.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中都明府①兄李白吾兄诗酒继陶君,试宰中都天下闻。
东楼喜奉连枝②会,南陌愁为落叶分。
城隅渌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
取醉不辞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
[注]①中都,唐县名,属兖州;明府,县令。
①连枝,这里指兄弟。
5.这首诗在抒发情感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诗歌专项训练----含义类一、诗词句子的含义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石子涧(两首)①范仲淹其一凿开奇胜翠微间,车骑笙歌暮未还。
彦国②才如谢安石③,他时即此是东山。
其二飞泉落处满潭雷,一道苍然石壁开。
故老相传应可信,此山云出雨须来。
【注】①范仲淹与富弼曾共同主持“庆历新政”,力主改革。
庆历七年,富弼以资政殿大学士身份任青州知州,曾在石子涧侧建亭祈雨,人称“富公亭”。
范仲淹知青州时,到此游览,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两首诗。
②彦国:富弼的字。
③安石;东晋政治家谢安的字。
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后又出仕,“东山再起”的故事即指此。
1、这两首诗的后两句含义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③。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
②鲁叟:指孔子。
乘桴:乘木筏子。
《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③轩辕,即黄帝。
《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2、本诗的颔联有何含义,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却过淮阴吊韩信庙李绅功高自弃汉元臣,遗庙阴森楚水滨。
英主任贤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龙鳞。
贱能忍耻卑狂少,贵乏怀忠近佞人。
徒用千金酬一饭,不知明哲重防身。
3、诗歌最后两句有何含义?四、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小题。
春日耕者苏辙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
4、诗歌尾联有什么含义?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书巴丘①事陈与义②三分书③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含答案)一、(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解析C项,“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的意思是: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浓缩于窗子大小的尺寸之间。
并非“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
答案 C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解析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根据含意去分析作者对这幅画的评价。
理解尾联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其次,要结合诗题和前面的诗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此中有佳句”,意思是许道宁的画意境优美,蕴含诗意,文人墨客可以据此创作出诗词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纵使写尽这些佳句,也与画的意境不相关,足以看出画家技艺的高超和画意的优美,致使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诗人的评价:从尾联的含意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答案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二、(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诗歌专题训练-----典故的作用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题苏武忠节图(明)于谦①南北分携别意深②,相看彼此泪沾巾。
马蹄就道归乡国,雁足传书③到上林。
耿耿孤忠天地老,萧萧衰鬓雪霜侵。
按图讲诵文山句④,千古英雄共一心。
[注释]①于谦:明代名臣,曾率军抵御瓦剌大军,保卫北京,《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②指苏武即将回国,李陵为他置酒送别。
③雁足传书:匈奴以苏武已死为由拒绝交人。
汉使者骗匈奴说,天子射猎得雁,足系帛书,故知苏武在某处。
匈奴只好放苏武回国。
④文山句:指文天祥的《正气歌》,诗中有“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句,并列举苏武等正气浩然的人物。
1.尾联用文天祥《正气歌》的典故,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
赠澄江周岐凤①钱晔琴剑飘零西复东,旧游清兴几时同。
一身作客如张俭②,四海何人是孔融③。
野寺莺花春对酒,河桥风雨夜推篷④。
机心⑤尽付东流水,惟有家山在梦中。
【注】①周岐凤,与钱晔交好,坐事逃亡,扁舟夜泊,钱晔投以此诗。
②张俭,汉桓帝时因弹劾擅权宦官被迫逃亡,人们都冒险救助他。
③孔融,汉末名士,宽容好士,每日宾客盈门。
④篷,指船帆。
⑤机心,指功利心。
2.领联运用了张俭、孔融二人的典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扫花游·九日怀归【南宋】周密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
孤蛩暗语。
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
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
恨无据。
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
心事曾细数。
怕水叶沉红,梦云离去。
情丝恨缕。
倩回纹为织,那时愁句。
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
暗凝伫。
近重阳、满城风雨。
3.唐圭璋曾评:“周密作词好用典,且常叠用典故。
”请指出下阕运用了哪些典故,并分析用典的作用。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辛弃疾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
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
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①,归计狎沙鸥。
诗歌专题训练------词牌《贺新郎》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秋夜呈芝麓先生[清]陈维崧掷帽悲歌发。
正倚幌、孤秋独眺,凤城双阙。
一片玉河桥下水,宛转玲珑如雪。
其上有、秦时明月。
我在京华沦落久,恨吴盐、只点愁人发。
家何在?在天末。
凭高对景心俱折。
关情处、燕昭乐毅①,一时人物。
白雁横天如箭叫,叫尽古今豪杰。
都只被、江山磨灭。
明到无终山下去,拓弓弦、渴饮黄獐血②。
长杨赋③,竟何益?[注]①战国时期,燕昭王重用名将乐毅伐齐,连下七十余城。
②《南史·曹景宗传》载:“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拓弓弦作霹雳,平泽中逐獐,渴饮其血,饿食其肉。
”③《长杨赋》是西汉辞赋家扬雄的名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掷帽悲歌发”,突兀峭拔,直抒胸臆,总领全词,奠定了悲愤的感情基调。
B.“孤秋独眺”,既点明时令,透出悲秋之叹,“孤”与“独”更强化了心境的凄凉。
C.作者以“恨吴盐、只点愁人发”句,用比喻手法含蓄地交代了自己悲愤的根本原因。
D.上阕写秋夜独眺,抒仕进无望、思乡怀家之悲;下阕写登高览景,借典抒“心俱折”之痛。
2.本词多用典故,意蕴深沉,情感丰富。
试结合下阕相关词句分析作者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①。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注释①〔牛山滴〕齐景公登上牛山,感到终有一死而悲哀落泪。
②〔南朝狂客〕指孟嘉。
东晋时,孟嘉为桓温参军,曾在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作开篇写景,“湛湛长空黑”“斜风细雨”渲染气氛,烘托出词人内心愁情之浓重。
诗歌专题练习(一)抒情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开头四句紧扣诗题,描绘了一幅包含着关、山、月等典型物象的辽阔浩渺的边塞夜月图。
B.中间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C.从“戍客望边色”一句来看,全诗是纯以征人的视角和立场来描写自然景物和回顾历代征战的。
D.全诗以广阔的空间和时间为背景表现征戍离别之苦,赋予了作品深沉的社会价值和历史内涵。
2、这首诗的最后四句从两面落笔,虚实结合,思致婉曲。
请简要分析。
(二)描写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花钱起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
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
沉着只是愁风起,春恋常须向日西。
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注]。
[注]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老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传,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照坞”意为照亮山坞,“烧溪”意为映红了溪水,写出了山花的艳丽色泽。
B“树树枝枝”写出了花分布之广和生长之盛,“迷”写出了山花的娇艳迷人。
C.野客还没来得及前来欣赏,流莺早已立于枝头唱起了婉转动听的赞歌。
D.颈联描写了大风将山花吹落一地的景象,诗人以花自比,沉溺在伤春惜春中。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写“山花”?请简要分析。
(三)修辞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千年调①辛弃疾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
吾使丰隆②前导,叫开阊阖③。
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④。
览玄圃⑤,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⑥我瑶之席。
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
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
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
【例1】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duò):装在车马上的铃。
檞(jiě),又读(xiè),树名。
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
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1)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
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
(“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2)“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
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例2】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例3】满江红·次汤碧山①清溪(元)许有壬木落霜清,水底见、金陵城郭。
都莫问、南朝兴废,人生哀乐。
载酒时时寻伴侣,倚阑处处皆楼阁。
对溪云、试放醉时狂,浑如昨。
沙洲外,轻鸥落。
风帘下,扁舟泊。
更寒波摇漾,绿蓑青箬。
为向九原江总②道,繁华何似今凉薄。
怕素衣、京洛染缁尘,从新濯。
【注】①汤碧山,作者的友人,做了一首写清溪的词,作者这首词是和作。
②九原江总:九原,春秋时晋卿大夫的墓地,后泛称墓地。
江总,南朝人,陈时任尚书令,受到陈后主宠幸,不持政务。
14.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上下阕诗人情感的变化。
(5分)上阙用“都莫问”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朝代更迭、人生哀乐的感慨,想放下却又无法释怀的无奈(1分),然后用“时时寻伴侣”表达知音难觅、无人倾诉的痛苦(1分),只得“对溪云”,希望借酒消愁,但心情依旧如故(1分)。
诗歌专题训练--------无题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无题晏殊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
鱼书①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注】①鱼书,古乐府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句,后因以“鱼书”指书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无题》与李商隐的《无题》(锦瑟无端五十弦)诗类似,故隐其题,寄托其意。
B.首联描绘了两个瞬息变幻的特写镜头,“油壁香车”和“峡云”倏忽消失,令人怅惘。
C.颔联互文见义,描绘了溶溶月光之下,庭院里梨花摇曳、池塘边柳絮萦回的清幽意境。
D.颈联中诗人想象着思念的人在萧索的寒食禁烟中孤独凄凉的情景,更加深了相思之情。
2.本诗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同样是表达相思之情,但两首诗表达相思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两诗的最后两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无题【唐】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①春酒暖,分曹射覆②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①送钩:也称藏钩。
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
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②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
3.下列关于诗歌鉴赏及分析的有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诗首联写昨夜的欢聚,交代了欢聚的时间、地点;两个“昨夜”自对,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慨。
B.该诗颔联写今日的相思,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C.该诗颈联写宴会的热闹,宴会上诗人与佳人“隔座送钩”“分曹射覆”,实写出诗人与佳人共度良宵。
D.该诗尾联写离去的无奈,听到更鼓之声就要去当差,表达出诗人对差事的厌倦和自己身世飘零的感慨。
4.本诗中颔联两句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成为千古名句。
诗人李商隐一生写过许多首《无题》,本诗只是其一,中学阶段我们还学过一首李商隐的《无题》,其中有两句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现常用来比喻老师的无私奉献。
诗歌专题训练-------《短歌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短歌行①曹丕仰瞻帷幕,俯察几筵。
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神灵倏忽,弃我遐迁②。
靡瞻靡恃,泣涕连连。
呦呦游鹿,衔草鸣麑③。
翩翩飞鸟,挟子巢枝。
我独孤茕,怀此百离④。
忧心孔疚,莫我能知。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
嗟我白发,生一何早。
长吟永叹,怀我圣考。
曰仁者寿,胡不是保。
【注】①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死。
二月,葬高陵。
此诗当作于曹操葬后不久。
②遐迁:远离。
此指去世。
③麑:指小鹿。
④百离:种种痛苦。
离,同“罹”,忧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短歌行,为乐府诗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乐府诗里尚有《长歌行》,短歌、长歌的区别在声调的长短,不是指诗的篇幅长短或词句的多少。
B.本诗起笔十分自然,前四句从“物如故”写起,俯仰之际,诗人看到了自己用过的“帷幕”“几筵”,不禁触物伤情,勾起了自己内心潜藏的痛苦。
C.“倏忽”一词非常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恍然若失的心态。
曹操去世后,他不仅失去生活上的引导者,也失去了政治上的扶持者,因此,他“靡瞻靡恃,泣涕连连”。
D.“嗟我白发,生一何早。
”由“忧”字写到自己白发早生,从忧伤到早衰,这种情感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情感不同。
2.曹丕《短歌行》的“呦呦游鹿,衔草鸣麑”和曹操《短歌行》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都化用了《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但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