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
- 格式:pdf
- 大小:295.00 KB
- 文档页数:14
附件化学原料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化学原料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组2016年8月目录1.前言 (1)1.1 指标体系编制出台的背景 (1)1.2 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2 编制过程 (2)2.1 编制思路 (2)2.2 编制过程 (3)3 适用范围 (3)4 指标体系编制指导思想 (4)5 指标体系编制原则、依据和参考资料 (4)5.1 编制原则 (4)5.2 编制依据 (4)5.3 参考文献 (5)6 编制方法 (5)7 指标体系框架的确立 (6)8 指标内容的确定 (6)8.1 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6)8.1.1 一级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6)8.1.2 二级指标分权重值的确定 (6)8.2 二级指标基准值的确定 (6)9 指标体系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9)10 指标体系实施的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10)1.前言1.1 指标体系编制出台的背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国务院中央编办发〔2010〕108号《关于进一步落实清洁生产促进工作职责分工的意见》)中的有关要求,于2012年4月26日,组织有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环境保护部、在京各行业协会、行业清洁生产中心参加的清洁生产标准统编工作会议,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统编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对各行业协会清洁生产统编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署。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负责起草化学原料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协会成立了指标体系编制工作小组,制订指标体系编制工作计划,组织开展指标体系编制工作。
于2013年10月完成了化学原料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文本及编写说明初稿等编制工作。
1.2 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1)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化学原料药行业清洁生产管理手段政府主管部门需要了解化学原料药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状况、评估化学原料药企业清洁生产绩效、设置化学原料药行业节能减排导向目标;以及需要制定化学原料药产业发展政策,促进化学原料药行业实施清洁生产,进而规范和指导化学原料药行业清洁生产持续有效地向前发展,在化学原料药企业中建立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清洁生产机制。
附件4前言 (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指标体系 (3)5 评价方法 (10)6 计算方法与数据采集 (1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钢铁生产企业钢压延加工工序及钢压延加工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钢铁行业钢压延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冶金清洁生产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本评价指标体系技术起草人:吕杰、杨奕、程茉莉、董博、陈剑、李艳萍、姜琪、杨宝玉、吴礼云、刘玉忠、赵若楠、张青玲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提出。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1 适用范围本指标体系规定了钢铁行业钢压延加工工序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产品特征指标、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热压延部分适用于生产钢材产品品种为普碳钢的中厚板、棒线材、热轧薄板产品的热压延加工工序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环保领跑者等环境管理制度。
本指标体系冷压延部分适用于工作辊辊身长度大于900mm,3mm 以下厚度的冷轧板产品以及热镀锌(不含彩涂、不锈钢、电工钢)产品的冷压延加工工序(含酸轧、退火、热镀锌加工工序)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环保领跑者等环境管理制度。
国家标准《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起草组二〇一三年一月一、标准工作简况1.前言清洁生产是企业从粗放生产方式向可持续生产方式的转型,也是企业层面循环经济的实施模式。
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新修订)明确指出:促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个合理的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地评估清洁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合理性,从而为技术和管理措施的筛选、清洁生产效果的评估提供有效手段。
因此,该体系的建立将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管理工具,一方面帮助政府部门了解掌握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状况、评估取得的效果、设置未来达到的目标等,为宏观管理和政策的实施提供依据,从而规范和指导行业清洁生产持续有效地向前发展;另一方面,为出台新的清洁生产政策、建立新的制度和机制(如市场准入、清洁生产激励机制、预评估制度等)做好基础性支撑工作。
2.标准的编制目的●客观评价企业清洁生产的进步成效;●用于企业自我评判、改进和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使企业技术改造具有先进的清洁生产水平。
3.标准的作用3.1 指导和规范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标准制修订工作本标准规定了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原则、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本标准的制定将指导和规范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标准制修订工作,将有利于规范行业的清洁生产水平评价。
3。
2 整合现有各类清洁生产技术规范的需要各部委目前正在制订和发布的清洁生产技术规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制定的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第二类是由环保部组织制定的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第三类是工信部正在组织编制的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技术要求。
按照全国人大环资委的意见,需要对三套评价技术规范统一整合为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截止目前,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已发布30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已发布88项。
发酵行业(木糖(醇))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发布目录前言 (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指标体系 (2)5 评价方法 (9)6 指标解释与数据来源 (10)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木糖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木糖(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浙江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福田药业有限公司、辉县市宏泰食品化工有限公司、山东绿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天津科技大学。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联合提出。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负责解释。
1 适用范围本指标体系规定了以玉米芯为原料采用酸法水解生产木糖的企业、以木糖或木糖母液为原料加氢生产木糖醇的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五类,即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木糖生产企业和木糖醇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环保领跑者等管理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和目的编制说明应首先明确编制背景和目的。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目的是为了衡量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促进企业的清洁生产实践,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指标类型和分类明确指标的类型和分类是编制指标体系的基础。
指标类型包括输入指标、过程指标和输出指标;指标分类包括经济指标、环境指标和社会指标。
在编制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和清洁生产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指标类型和分类。
三、指标选取原则在选取指标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应基于科学研究和理论,具备可操作性和可度量性。
2.可比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应具有比较性,能够进行企业之间和行业之间的比较。
3.重要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应能够反映企业清洁生产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问题。
4.适用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应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能够得到可靠的评价结果。
5.可操作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应具有实施的可行性和操作的可行性,可为企业提供实际的改进建议。
四、指标体系框架指标体系框架是编制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应包括各级指标和其关系的描述。
一般可以采用层级结构,从宏观到微观逐级展开,明确指标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五、指标权重和评价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和评价方法是衡量指标体系的重要环节。
指标权重可以通过专家访谈、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确定;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加权平均法、评估矩阵法等方法进行。
六、编制过程和流程明确编制过程和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指标选取、权重确定、评价方法设计等环节。
编制过程应充分听取相关利害关系方的意见,保证编制结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七、编制完成后的使用和反馈指标体系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试用和调整,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根据评估结果对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保证其持续适应企业清洁生产的需求。
总之,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清洁生产的特点。
编制说明应从背景、目的、类型和分类、选取原则、体系框架、权重和评价方法、编制过程和流程、使用和反馈等方面给予明确的指导,以保证编制的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实用有效。
《电力(燃煤发电企业)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附件 1电力行业(燃煤发电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国环家发境展和保改革委护员会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目次前1 2 3 4 5 6言 (II)适用范围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术语和定义 (1)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方法 (7)指标解释 (8)附录 A (11)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电力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电力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本指标体系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II电力行业(燃煤发电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1 适用范围本指标体系规定了燃煤发电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五类,即生产工艺及设备指标、资源和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燃煤发电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判断、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燃煤发电企业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等资源能源消耗清洁生产管理需求,其他火力发电企业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标体系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标体系。
GB 8978GB 12348GB 13223GB 21258GB 24789GB/T 21369 GB/T 26925DL/T287DL/T 606.2DL/T 606.3DL/T 606.4DL/T 606.5DL/T 904DL/T 1264-201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火力发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节水型企业火力发电行业火电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火力发电厂燃料平衡导则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第 3 部分:热平衡火力发电厂电能平衡导则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第 5 部分:水平衡试验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火电厂环境统计指标《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 年第33 号公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3 年 2 月27 日第21 号3 术语和定义GB 8978、GB 12348、GB 13223、GB21258、DL/T287、DL/T 904 所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一、引言本通则旨在明确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原则和方法,以及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二、编制原则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基于科学理论和技术知识,确保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综合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综合考虑清洁生产的各个方面,包括资源利用、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废弃物产生等,以全面评估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
3.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可比性,即不同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比较和评估。
4.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可操作性,即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的实施和改进。
5.适用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适用于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定制。
三、编制方法1.需求调研:进行调研,了解清洁生产的需求和要求,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
2.指标筛选:根据清洁生产的特点和要求,筛选适合的评价指标。
可以参考相关的标准和指南,如国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清洁生产技术标准等。
3.指标评估:对筛选出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估,考虑指标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等因素。
4.指标权重确定:根据不同指标的重要性和权重,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5.指标体系构建:根据评价指标和权重,构建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评估法等方法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
6.指标验证:对构建好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验证,通过实践和案例分析来验证指标体系的有效性。
四、规范和标准关于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标准:可以参考国家相关的标准,如《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指南》等。
2.行业标准:可以参考不同行业的标准和指南,了解行业的特点和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
3.地方标准:可以根据地方的实际需求和要求,制定地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4.国际标准:可以参考国际上的相关标准,了解国际上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借鉴和比较。
五、总结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估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和实施效果的重要工具。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订技术导则是指对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制订技术导则,并于2013年进行发布的文件。
该文件的发布旨在指导各行业和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评价工作,强调了清洁生产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评价指标,为企业提供了实施清洁生产的技术指导。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订技术导则。
1. 标准的制订背景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订技术导则的制订背景是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和资源的急剧消耗,为了推动工业生产迈向清洁、高效、循环的方向,国家相关部门结合国际上先进的清洁生产理念和方法,制定了该技术导则。
该导则的发布,旨在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引导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改造,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 制订的重要意义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订技术导则的制订对于促进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
制订这一技术导则,可以为企业提供清洁生产实施的依据和指南,帮助企业合理地利用资源,优化生产工艺,实现减排增效。
该导则的制订,也为政府部门提供了监督管理的依据,有利于对企业的清洁生产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实和执行。
3. 主要内容和要点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订技术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和内容:(1)清洁生产的理念和原则:介绍了清洁生产的概念、原则和目标,阐释了清洁生产的意义和重要性。
(2)清洁生产评价的指标体系:明确了清洁生产评价的指标体系构成,包括资源利用效率、能耗指标、物质利用效率、排放物减量等方面的指标,为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清洁生产指导技术:系统介绍了清洁生产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包括清洁能源的利用、清洁生产工艺的应用、污染物减排技术等,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指导和实施路径。
(4)清洁生产实施案例和经验:结合实际案例,对清洁生产的成功实施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共享,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4. 推广和应用情况自该技术导则发布以来,国内许多行业和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展了清洁生产的改造和实施工作。
化学原料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化学原料药行业是重要的基础性产业之一,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该行业的生产过程涉及大量的化学反应和物质的转化,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严重影响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
因此,为了推动化学原料药行业向清洁生产转型,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1.目的与背景本指标体系的编制旨在定量评价化学原料药行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为政府部门监管、企业自我管理和社会公众监督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引导企业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资源消耗和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2.编制方法本指标体系的编制采用了综合评价的方法,结合化学原料药行业的特点和目标要求,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调研和专家访谈,形成初步的评价指标。
首先,从资源利用、废物减量、环境污染控制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确定了主要的评价内容,并进行了权重分配。
其次,根据各个评价内容确定了具体的评价指标,并制定了评价方法和标准。
最后,通过对实际化工企业的调研和样本测算,对评价指标进行优化和修订,确保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评价内容与指标(1)资源利用:评价化学原料药行业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
-指标1:水、电、煤等能源消耗情况-指标2:原材料综合利用率-指标3:资源消耗指标(产量/能耗)(2)废物减量:评价化学原料药行业减少废物产生和减少固体废物排放的能力。
-指标1: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情况-指标2:废物再利用率-指标3:固体废物存储和处置情况(3)环境污染控制:评价化学原料药行业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能力。
-指标1: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2:污染物浓度超标情况-指标3:废气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4)产品质量:评价化学原料药行业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持续改进能力。
-指标1:产品合格率-指标2:批量离散度指数-指标3: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建立4.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本指标体系采用综合加权评价的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加权汇总,得出综合评价得分。
聚酯涤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DOC 51页)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合成纤维制造业(聚酯涤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合成纤维制造业(聚酯涤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组2017年8月目次1前言 (1)1.1指标体系编制出台的背景 (1)1.2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1.3指标体系编制的主要依据 (2)2聚酯涤纶行业概况 (2)2.1行业现状 (2)2.2清洁生产现状分析 (2)2.4聚酯涤纶行业清洁生产相关政策与标准 (5)2.5能耗物耗 (6)3适用范围 (12)4编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4.1编制原则 (13)4.2编制方法 (13)4.3技术路线 (14)4.4编制过程 (16)5三大平衡 (16)5.1能源平衡图 (16)5.2物料平衡图 (17)5.3水平衡图: (18)6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21)6.1指标体系框架的确定 (21)6.2基本要求 (21)6.3编制原则 (21)6.4指标的选取 (22)6.5指标的权重 (22)6.6指标的基准值取值原则 (22)6.7定量考核指标框架体系的确定 (22)6.8指标选取 (28)6.9本指标体系的企业试算情况 (38)7指标体系实施的可行性 (39)7.1 指标体系实施的技术可行性 (39)7.2 指标体系实施的经济可行性 (39)7.3指标体系实施后的可操作性 (40)7.4指标体系实施后节能减排绩效 (40)8、国内外行业清洁节能生产技术发展及趋势分析 (42)附表(一)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统计表 (46)附表(二)单位产品取水量及原料消耗指标统计表 (47)附表(三)资源综合利用指标统计表 (48)附表(四)污染物产生指标统计表 (50)附录一意见汇总表: (51)1前言1.1指标体系编制出台的背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为加快形成统一、系统、规范的清洁生产技术支撑文件体系,国家发改委于2013年8月发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整合修编方案及工作分工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3】1907号文),进一步完善了清洁生产促进工作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和部门职责分工,要求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做好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附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2013-06-05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目录前言 (Ⅱ)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原则 (2)4.1 基本要求 (3)4.2 编制原则 (3)5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3)5.1 指标体系框架 (3)5.2 指标选取 (3)5.3 指标权重 (4)5.4 指标基准值 (4)6 评价方法 (4)6.1 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计算方法 (5)6.2 指标计算与数据采集 (5)附录A(资料性附录) 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6)附录B(资料性附录) 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程序及内容框架 (8)附录C(资料性附录)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9)附录D(资料性附录) 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计算方法 (10)参考文献 (11)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指导行业编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特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订。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文件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原则、体系框架、评价方法和数据采集。
本文件适用于工业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农业、服务业等其他行业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