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胜管理实验:用理性雕刻人性—案例分析V2
- 格式:doc
- 大小:132.00 KB
- 文档页数:12
龙源期刊网
《做人做事看德胜》多角度解析企业工匠精神
作者:
来源:《出版参考》2016年第07期
本刊讯(记者刘宇阳) 6月18日,机械工业出版社和前沿讲座共同举办了新书《做人做事看德胜》的发布会,本书的两名作者,知名德胜(苏州)洋楼研究专家国际软技能促动师,著名管理专家,李墨女士和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文化中心总经理赵雷先临现场。
有这么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永远不实行打卡制度,员工可以任意调休,员工各类报销不必经过主管审批,员工上班时间都自觉满负荷工作,也许你会好奇这是一家怎样的企业,这家企业其实就是德胜洋楼公司。
在这个各类管理思想大发展的全球化时代,德胜的管理倒显得有些另类。
你一定会好奇,德胜的管理到底有什么奥秘,其实这不仅是你的疑问,同时也是出版方的疑问,解答这个疑惑,就是出版《做人做事看德胜》这本书的一个出发点。
《做人做事看德胜》视野开阔,特写细致,案例详尽,分析透彻,文章纵横捭阖,令读者左右逢源。
这本书之所以在广度和深度上结合得很好,除了独特的切入角度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作者的强强联合,本书的作者之一赵雷老师是德胜管理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实践者、参与者与见证者,另外一位作者李墨老师是德胜沧海商学院的特约讲师,她有10多年的世界500强的工作研究经历,李老师为写作此书,前后在德胜深度调研了两年。
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是本书区别于其他关于德胜管理图书的一大特色。
而《做人做事看德胜》的出版在德胜管理探索的道路上又多了一个深深的脚印,让德胜在匆匆前行的时候不忘初心、不忘思考。
未来,德胜也将会再接再厉,继续将越来越多的德胜管理实践和类似的管理案例介绍给广大读者。
德胜洋楼案例分析案例名称: TECSUN德胜洋楼创新管理启示录指导老师:学校:组员:(以上组员排名以姓氏为序,不分先后)时间: 2012-6-22TECSUN德胜洋楼创新管理启示录【材料背景】据说,丰田管理大师河田信现在只研究三件事:泰勒制、丰田制、德胜洋楼——这三个管理模式可能代表了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文化属性。
德胜洋楼成立于1991年,是美国联邦德胜公司(FEDERAL TECSUN,INC3>.)在中国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它的前身是美国联邦德胜公司在中国上海设立的代表处,从事美制现代木(钢)结构住宅的研究、开发设计以及建造,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唯一具有现代轻型木结构住宅施工资质的企业。
经过数年的发展,德胜公司现在已经成为拥有固定资产超过2亿元的企业,苏州公司占地约52.5亩,并在昆山购地236亩建设成“德胜昆山工业园”。
现在公司年生产加工能力可以满足1000栋以上的木结构别墅工程所需全部材料。
截止2005年12月底,公司拥有员工1260名。
其中接受过轻木型结构住宅培训的工程及技术人员830名,专业管理人员56名,轻木型专家4名,轻木型结构设计人员19名,高级工程师28名,博士生导师2名,独立质量监督人员10名,全面质量服务神秘访客6名,现场施工总监12名,资料员8名。
【德胜洋楼创新管理的样本分析】德胜洋楼之所以可以从一家单纯从事美制现代木(钢)结构住宅的研究、开发设计以及建造的企业,一越成为管理学正面案例范本,这与其创始人聂圣哲不无关系。
聂圣哲读遍中国文化,发现中国组织的一个密码:中国组织要么是散兵游勇的游击状态,要么就是官僚气牛哄哄的集权状态。
也就是说,中国的企业,通常都缺乏一种长远生存的组织状态,中国的企业组织形态不健全也不健康。
于是,聂圣哲借德胜洋楼实现了他所倡导的健康的企业管理理想——“中间道路”,主要的创新管理方式体现在德胜的企业文化与管理规范这两个方面。
一、TECSUN德胜洋楼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企业文化核心。
德胜,二十年来的贡献(文化篇):德胜企业文化的价值2017-09-09 | 阅:转:| 分享聂先生创立德胜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我把它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三大管理特色、六大文化”。
一个核心就是一个核心价值观即“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两个基本点即有效教育是德胜管理的灵魂,工匠精神是德胜精造的保障;三大特色即人性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程序化管理;六大文化即德胜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程序文化、网络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德胜公司用短短的20年时间,从建造洋楼的标准化、程序化、精细化开始一路探索打造独具特色的德胜管理模式和创建德胜文化,《德胜员工守则》成为企业管理的畅销书,受到企业界和企业管理研究学者的关注,吸引前来参观探讨的络绎不绝,形成了中国企业界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德胜现象。
它的创造性贡献就在于——1、第一个提出有效教育理念,并用有效教育通过德胜的教育体系和再教育体系进行长期实验——把一个农民工或农家子弟培养成现代木结构制造的产业工人。
2、第一个提出工匠精神和中国精造概念,并用传统的师徒制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培养“匠士”,通过“匠心社”与“八级工制”的历练手艺,传承匠心、匠魂,涵养工匠精神去精造现代木结构精品洋楼。
3、第一个把公司当做学校来办的,把培养员工作为企业管理的第一要务。
聂先生不仅一步一步地教会员工建造美式洋楼,同时又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文化,并与中华民族文化进行对比研究,挖掘、总结出人类先进的、普适的、公认的价值观——“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
”通过有效教育把这个价值观内化于员工的坚定信念和思维方式,外化于员工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养成于员工的行为习惯和工作习惯。
4、第一个创立了自己的逻辑严密的人性化、程序化、精细化管理模式,通过“把关爱给够、把丑化说透”,让员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管理逻辑,发展了科学管理学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和心理学大师、管理学大师亚伯拉罕?马斯洛从人性需要出发的人本管理(优心管理或叫开明管理)思想,让管理更加科学,让管理更富人性。
德胜洋楼案例德胜——刚柔并济以德制胜德胜洋楼案例分析报告目录一背景 (1)二德胜管理模式的简要分析 (2)2.1卓越领导与高效团队——“人治”(软控制)22.1.1创始人的领导力22.1.2教练型领导方式32.2精细化制度与扁平结构——“法治”(硬控制)32.2.1管理制度、执行细则和监督程序紧密结合32.2.2扁平结构带来有效控制52.3信仰与价值观——“心治”(软控制)52.3.1君子的企业文化52.3.2良好的商业伦理6三德胜管理的启示——刚柔并济,以德制胜 (7)1.制度设计精细化与管理程序化 (7)2.以人为本与员工满意良性互动 (7)3.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不可或缺的灵魂 (8)四结论 (8)许多学者、研究人员和管理者都极力推荐过一本不是书的书《德胜洋楼员工手册》,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我劝看过的同志再看一遍,没看过的同志好好看。
之所以称它为不是书的书,是因为这仅仅是一个公司的员工手册。
这个手册在中国出版后,广受欢迎,已经重印了25次,2011年它又被翻译成英文版发行----这无疑是中国企业管理做出的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
一背景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它的前身是美国联邦德胜公司在中国上海设立的代表处。
德胜洋楼是一家令人震撼的公司,你看不到传统意义上,举止粗鲁、不文明的农民工,他们被改造成合格的产业工人,甚至是文质彬彬的绅士。
而这些文质彬彬的农民“土”工造出了最“洋”的美制木结构别墅,其房屋质量甚至超出了美国的标准。
它的员工手册被誉为中国企业的管理圣经。
与动辄就高谈“做500强”、“品牌价值xx亿元”的相反,德胜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快乐地运转着,不慌不忙,诚实做事,琢磨着人性和管理的互动,在现今中国的环境中十分鲜见。
老子《道德经》有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持盈保泰,长生久视之道。
德胜一直用朴素、扎实、精益求精的做法慢慢的渗透。
二 德胜管理模式的简要分析2.1 卓越领导与高效团队——“人治”(软控制)2.1.1 创始人的领导力一部《德胜员工守则》成为很多人眼中的“管理圣经”这本只有86页的小册子在出版之前就受到广泛关注,曾经在全国很多大中型企业内部流传、复印,被人们亲密地称为“手抄本”,正式出版后,又被业内人士称为“奇书”。
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是一家木结构建造商,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包工头领着建筑工人施工。
大家可能是通过《德胜员工守则》、《德胜世界》、《德胜管理》这几本书来了解德胜公司的。
德胜的管理模式,哈佛大学已经作为他们的MBA管理案例,面向全球推广,今天我想在这里谈些经营思想的问题。
1. 国内有些企业为什么扛不过多少年就消失了,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企业怎样才能持久、健康发展?2. 如果我们遇到资金链断裂怎么办?我的答案是“过小日子”。
3. 企业员工离职现象比较普遍,如何长期留住员工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怎样解决?第一,要持续健康发展,我个人认为,企业必须具备:(1)管理要严谨、精细,绝不能模糊不清。
某老板夫妻管理的公司,到现在还忙着为夫妻财产分割的问题打官司。
(2)制定一系列完整的操作程序和标准。
客户即使与企业打官司都要按照这些标准来打。
第二,如何过小日子?当然是免疫性强,不断增强防风险、抗风险的能力。
(1)要开源节流,不瞎决策。
特别是在国内,商业规则忽冷忽热,有些行业没有专业规则,这种状况下绝不能拍着脑袋随便地做决策。
(2)不要盲目做大。
当管理与发展有矛盾的时候,一定要牺牲发展保管理,就是要牺牲赚钱保能力。
从自然现象来分析,乌龟小,但乌龟能活千年,恐龙非常庞大,但是恐龙已经灭绝了。
有一家地板厂,老板人品非常好,他唯一的追求就是想把企业做大,结果扩张得太快,最后资金周转不过来,老板跑了,剩下2000多职工到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办。
所以企业不要盲目的接单,要按照自己的吞吐能力来接单。
我们绝不能见了业务就接。
(3)业务越专一越好。
谨慎拓展其他业务,绝不要通吃,总是什么都想赚钱,结果到后来就会事与愿违。
(4)独立性。
要与别人不同,不能简单的嫁接别人的所谓管理经验。
管理更不能东风来了吹东风,西风来了刮西风,让职工摸不着头脑。
第三,对于留住员工问题,德胜创立了一套完善的留用机制。
我们会在员工入职以后立刻启动一系列保障措施。
读德胜洋楼案例观后感读完德胜洋楼这个案例,真像是在炎热的夏天喝了一大杯冰可乐,爽得同时又有好多回味。
首先啊,德胜洋楼那种对品质近乎“执拗”的追求太让人佩服了。
这就好比一个大厨,对于菜品的色香味那是一点儿都不马虎,每一个细节都得像雕琢艺术品一样对待。
他们造房子不只是为了盖个遮风挡雨的地儿,而是要打造出一个个坚固又美观、充满匠心的家。
从案例里能感觉到,他们就像是一群有信仰的工匠,这个信仰就是“品质至上”。
这种态度在现在这个有些浮躁的社会里,简直就是一股清流。
很多企业都想着怎么能快点儿赚钱,怎么能在成本上再压缩一点,质量嘛,过得去就行。
但德胜洋楼可不是这样,人家觉得质量就是企业的命根子,这一点值得大家学习。
再说说德胜洋楼的管理模式,那也是相当独特。
它的制度啊,既细致又人性化。
就像一个精心编织的网,把企业里大大小小的事儿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
员工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还做得心甘情愿。
这就像是给每个员工都画了一张清晰的地图,大家按照这个地图走,既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又不会觉得被束缚得难受。
比如说它的“诚实”制度,把诚实作为一种考核标准,在别的地方还真不多见。
这就像是给企业注入了一股诚实的风气,大家都在这个氛围里变得更加诚信。
这让我想到,一个好的企业管理模式,不只是管着员工,更重要的是引导员工,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还有德胜洋楼对待员工的方式,真的很暖心。
它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老板不像是高高在上的“老大”,更像是一个大家长。
企业为员工考虑很多,从生活到工作,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
员工在这里工作,那肯定有很强的归属感啊。
你想啊,谁不愿意在一个把自己当家人的地方工作呢?这就好比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大家围坐在一起烤火,都觉得特别温暖。
这种员工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关系,让整个企业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宇宙,大家劲儿往一处使,想不发展得好都难。
德胜洋楼这个案例就像是一本生动的企业经营秘籍,它告诉我们,做企业啊,要有对品质的执着追求,要有独特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还要把员工当成宝。
这是一家真实到令人震撼的公司。
它建造的美式木结构住宅超过了美国标准,它把农民工改造成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和绅士,它的员工手册被誉为中国企业的管理圣经,这一切成功源自德胜朴素的价值观。
引子:把话说透,把爱给够“工友们,严肃紧张的制度学习会之后,团结活泼的拍卖会时间到了!”一位操着湖南普通话的小伙子快步走上前台,拿起话筒,以兴奋的语调宣布了一场拍卖会的开始。
这是德胜(苏州)洋楼公司一间不大的中餐厅,里面摆放了五六张方桌和长条桌,员工们团团围坐在桌旁的藤椅和方凳上,瞪大了眼睛,张望着前方的台子——那里摆放着将要被拍卖的物品,有丝绸围巾、高山生态茶、迷你音响、浴巾,甚至还有特色小菜……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在旁人看来,这样一场热热闹闹的拍卖会不过是一台自娱自乐的员工晚会。
但是如果你了解了个中的良苦用心,就明白这绝对不是一场拍卖会那么简单。
一场小小的拍卖会其实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制度设计,背后体现了该公司独特的管理逻辑,其一:反腐败;其二,让员工有尊严地得到实惠。
其三,培养员工的社会责任感,让员工为社会献出一份爱心,可谓一举三得!《德胜公司员工读本》中的《反腐公函》明确规定:“员工在商业关系中不可夹杂有任何形式的腐败行为”。
然而,每年都有一些客户出于感激与欣赏,赠送各种礼物给德胜员工。
怎么办?如何对待这些来自客户的真诚回馈?德胜公司的解决办法是:首先把礼品收受情况以简报形式公之于众,然后把礼品拿到公司内部拍卖会上进行拍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献给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
这就是德胜公司在反腐方面的严格举措,此举既杜绝了员工受贿现象,同时也照顾了客户的一片心意。
然而,在制度上“把话说透”的同时,德胜公司在文化上还倡导“把爱给够”——让员工有尊严地获得实惠”。
拍卖会上一条色彩优雅的素绸缎大方巾,商场里的价格在200元以上,而起拍价只有50元。
员工们你拍我抢,三条绸缎围巾转瞬间在120-150之间的价位被员工们拍得。
一方面,员工为教育基金会捐献了一份爱心,自豪感油然而生(尽管他们并不属于高收入阶层);另一方面,员工自身也得到实惠——会上所拍得的物品往往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德胜管理实验:用理性雕刻人性德胜洋楼是一家特色极其鲜明的企业,它规模不是很大、大多数员工受教育程度不高、工作所需的脑力劳动也并不十分地多,但它却将人们印象中行为粗放的农民工培养成彬彬有礼的“绅士”,且千人规模的企业里只有不到两名人力资源工作者……我们可以认为,这家企业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既能较为合格地呈现组织的规范与约束性,同时又能显露出它们对人性细节之处无微不至的关注。
说到规范性和约束性,大多数组织都有一套完整而详实的规章制度,但和我们的小学生守则一样,这些规章往往流于宣教,其具体细节往往没有充分考察企业实际需求,因而存在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相比之下,德胜洋楼的规则非常详实,它们没有“打官腔”,而是在“说人话”,在实实在在地告诉人们应该怎么行为。
但在“说人话”的时候,它们并非始终“温情脉脉”。
仔细研究他们的制度,会发现里面有很多“冷冰冰”的地方。
对与错有明确的标准,针对错误的处罚被一丝不苟地执行,几乎没有可通融的余地,堪称“理性”的典范。
管理风格能够被划分为“理性”一类的中国企业,目前来看应该还不算多,而能够把“理性”和“人性”结合起来的企业,则可能更少。
对于这里提到的“人性”,可能并不能简单把它和“人文关怀”划等号,德胜洋楼的员工守则更像是一份精确的法律文件。
组织的“理性”与“人性”并不是对立统一的两面,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从“理性”的角度解读“人性”。
德胜洋楼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可参考的标杆,但同时我们也明白,只有能够深刻洞察理性与人性的人,才能够创造出这样的企业,那么如果缺了这样的领导者,它们的可复制性究竟有多强?这些企业的意义又真正体现在哪些方面?这可能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的话题。
德胜印象1997年,聂圣哲将他的公司的中文名字定名为“德胜洋楼”,地址选在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大道368号,这里是德胜公司的总部,公司所在地取名为“波特兰小街”,完全仿照欧美风格建造,加上苏州温润的气候,一到春天,小街里一派葱翠。
波特兰小街的主体由二十余栋美制木结构洋楼构成。
这里最初只是德胜展示产品的样板房,后来闲置的样板房也被利用起来,主要租给在苏州地区工作的欧美人士,构成一个生活社区。
德胜自己的办公室、员工中心、接待中心也置身于这些作为民宅的洋楼之间。
步入波特兰小街,迎面的第一栋洋楼被称作“好东客栈汽车旅馆”,这里也是德胜的接待中心。
这座二层洋楼共有二十多间房间,整体上装修得并不算奢华,但却典雅温馨。
客栈不对外营业,主要任务是免费接待到德胜参观的客人和小街租户们的来访亲友。
这家客栈由德胜公司的管家中心进行管理,虽然只是一个企业的接待中心,但却经营得非常精心。
漫步波特兰小街,这里虽然不大,但游泳池、健身房、迷你公园、教堂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还有一个被戏称为“德胜中南海”的微型湖泊,里面养着乌龟、水鸭、鱼,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
小街外面是车水马龙的街道,但一墙之隔的这边就是小街的幽静世界。
无论是小街里的住户还是德胜的员工,每个人都面带微笑。
陈志郢是管家中心的一名管家。
他拿着扫帚准备打扫院落的时候与我们偶遇,并非常热情地为我们指路。
我们想约他再聊一聊,他说按照程序要向他的负责人请示,后来又叮嘱我们跟企业文化中心总经理赵雷先打个招呼,因为我们是通过跟他联系才到访德胜的朋友。
在得到各方允许的情况下,陈志郢与我们约好晚上9点钟在小街咖啡屋见面。
咖啡屋的装修风格大概是田园气息,面积不大,五六张桌子,桌子上铺着红白相间的格子桌布,显得素净淡雅。
小街的住户、员工也可以在此处休息,这里也是管家中心唯一的办公室,靠近窗户的那张普通桌子就是聂圣哲的办公桌,旁边是总经理程涛的位子。
陈志郢跟我们谈到,相对于许多第一份工作就在德胜的员工来说,他是被“破格录取”的。
他今年已经38岁了,中专毕业,之前有过几份工作,曾经在深圳当过英语老师。
他在媒体上看到关于德胜的报道之后就心生向往,但是德胜公司的招聘一般只考虑内部推荐,后来经过反复的邮件沟通,陈志郢的真诚打动了赵雷。
从他来到德胜这一晃已经过去两年多了。
陈志郢的工作在德胜被称为“管家”,而在许多其他地方,通常被叫做清洁工。
陈志郢对这份工作并没有丝毫的难为情,反倒充满自信。
他像绅士一样询问我们是否介意展示他的“工具桶”,得到同意之后,他跟我们一一细说眼前的这个小桶该如何摆放,每一件工具该如何使用,包括抹布应该如何叠放,还有马桶应该如何清洁,具体到分几个步骤、用多少清洁剂、冲多少次水等等。
他说,像这样的管理工具桶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的。
陈志郢跟我们说,他热爱自己的工作,也喜欢这里,“这里就像天堂一样”。
我们跟陈志郢的聊天结束在晚上十点一刻,明天一早他就要回老家了,享受长达21天的长假。
在这之后,他将被调到国际采购部工作,这是他在管家中心的最后一夜。
后来,赵雷经理又向我们做了一些说明:之所以要把陈志郢调到国际采购部,一方面是顾及到他的英语特长,一方面也因为他喜欢跟人打交道。
赵雷谈到,经过这两年多的观察,公司已经确信陈志郢是符合德胜公司所倡导的“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价值观的合格员工,至于他具体做什么,重要的是用人所长,甚至可以因人设岗。
而为什么要放“21天”的长假?赵雷解释:如果只放7天的话,员工还会想家;放到14天,差不多就能把亲戚朋友都见完了;放到21天,员工自己都会想回来工作了。
赵雷说道,德胜有句口头禅,叫“把话说透,把爱给够”,放假放到21天就是“把爱给够”,“公司每一件事儿的背后都有理性的思考,这是德胜做事儿的方式”。
德胜公司每月1日、15日都要举行制度学习会,会后还要进行物品拍卖会。
这是雷打不动的规矩,会议地点放在波特兰小街的招待餐厅。
我们这次到访德胜恰好赶上了。
傍晚6点半,会议准时开始。
在苏州其他地点办公的员工基本上都到齐了,大概有40~50人,餐厅顿时显得拥挤。
每位员工都拿着一本《德胜公司员工读本(手册)》(下文简称《员工手册》)。
赵雷先生也赠送了我们每人一本,手册的扉页上印有一段“誓言”——“我将认真地阅读这本手册内容,努力使自己成为德胜公司的合格员工,靠近君子,远离小人。
”“我将非常珍惜并保护好该手册,只要在德胜公司工作的一天,它都将伴随着我。
”“如果我因故离开了德胜公司,我会严肃地将此手册还给德胜公司。
”宣誓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制度学习会的形式很有意思。
首先由主持人宣布今天要学习的章节,然后从坐在第一排的第一个人开始朗读,遇到逗号或句号换人,旁边的人马上接着读下去。
允许读错,但不许断掉。
这样每一个人精神都要高度集中,都要参与到制度学习中去。
赵雷向我们解释,现在这样的形式也是不断摸索出来的,以前是一个人读大家听,效果并不好。
制度学习会之后,还有一位员工报名要跟大家分享一些安全、卫生方面的小知识。
这也是每次的例行活动。
这次分享的是内容是关于如何预防禽流感。
第三项活动是询问还有哪位员工要跟大家交待事情,一位上了年纪的长者提醒大家别忘了交党费,等等。
这些活动之后就进入到了所有人都期待的物品拍卖会时间,气氛顿时热闹起来。
这个拍卖环节的设计很有想法。
因为德胜公司规定“员工不得接受客户的礼品和宴请”,但是总有一些客户和友人出于感激或者欣赏,要给德胜及其员工赠送各种礼品,那怎么办呢?德胜的办法就是,先将礼品的收受情况以简报的形式公布于众,然后把礼品拿到拍卖会上进行拍卖——起拍价至多是市场价的一半,每次竞价至少要提高一块钱,而最终成交价通常也远低于市场价——所得款项将全部捐给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
这样的安排可谓一举多得,既恪守了反腐败的制度,杜绝员工受贿现象,也照顾到了客户的一片心意;员工能得到实惠,同时还做了一次慈善,让员工为自己的良知感到自豪。
德胜的组织理性建设——如何做到无为而治?聂圣哲在管理方面比那些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的企业家轻松太多了。
在很大程度上,德胜洋楼这家企业现在就像是一部机器,或是一个生物体那样,每天按部就班地运转着、呼吸着、甚至进化着,几乎做到了老板在与不在一个样。
这是一家步入了管理状态的企业,或者说,这个企业具备了组织理性,一切都按照着理性规则运转着。
就像马云说的,“懒不是傻懒,如果你想少干,就要想出懒的办法。
要懒出风格,懒出境界”。
可以说,为了实现德胜今天的“无为而治”,聂圣哲和他的高管团队当初可没少下功夫。
他们并没有幻想着企业可以像自然界那样天然地处于有序的“失控”状态,而是必须要先让这个组织“受控”,精心地在各个方面建立起理性规则,然后才能放手。
我们在调研期间发现,这家公司起码在以下三个方面相比于其他公司付出了更多的管理努力,甚至它的组织结构也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才使得这个组织拥有了今天的管理状态。
其一,一切按程序办事。
德胜特别设立了一个程序中心,专门研究每一项工作如何能以最科学合理的方式完成,不断优化流程,积累做事的诀窍,以此建立起了组织的科学理性。
其二,一切按制度办事。
公司遵照三权分立的思想——设置法规部,负责制定规章制度、操作细则和标准;设置督察部,负责推动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发现和纠正工作问题;设置奖罚部门,负责对违反公司价值观或者被指出错误却拒不改正的人进行处罚,对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
并且在制度运行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如何能够确保公平公正,对权力进行制约,以此让制度落在实处,建立起了组织的制度理性。
其三,一切按文化办事。
最突出的是持续倡导敬业精神与君子文化。
德胜提倡的核心价值观是“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公司认为“制度只能对君子有效”,以此建立起了组织的道德理性,而这些又与程序管理和制度管理相互补充,可谓内外合力。
相对于许多公司的高潮迭起,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德胜显得波澜不惊、单调乏味,几乎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情。
相对于其他公司,它从来不搞精确、量化的绩效考核,不给员工下达任务指标,但是却收获了绩效管理想要的效果;它绝少因为处罚搞得内部怨声载道,员工只要没出大的问题,都能稳稳地获得当月收入;它也从来不进行口号、标语的宣贯工作,但是却让文化从墙上落到了地上,也进入到了人们心里。
它把几乎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不断完善组织的基础工程上面,从而使组织幸福地处于健康状态。
【核心看点】德胜的无为而治建立在组织理性的基础上:①通过程序中心建立组织的科学理性,不断优化流程,不断将解决办法变成例行工作;②通过三权分立建立组织的制度理性,并通过实施细则与监督程序将制度执行到位;③通过价值观管理建立组织的道德理性,尤为看重对员工的敬业精神和君子品德的教育与培养。
德胜对程序的许多要求都被写入制度,而制度中又包含着管理的善意;反过来,敬业精神和君子文化又成为操作程序得以准确实施、制度要求得以持续遵守的关键保障。
1.组织的科学理性建设我们中国人在谈论煎鱼的时候,经常会说“两面煎至金黄色”;而西方人则会说“每面各煎两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