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冬季水田种植牧草可改良土壤等
- 格式:docx
- 大小:8.61 KB
- 文档页数:4
桂牧一号优质牧草栽培利用技术作者:张伟来源:《科学种养》2012年第02期桂牧一号牧草是广西科技人员从1992年开始,用矮象草为父本、杂交狼尾草为母本进行有性杂交,再经多年无性繁殖选育而成的一种新型牧草。
它具有高产优质、病害少、利用率高、饲喂效果好和一次种植可连续利用多年的特点,是广西种植面积最广的刈割型优良牧草。
10多年来在全国各地推广种植,深受群众欢迎。
一、桂牧一号牧草的主要特征特性1. 适应性强、分蘖多。
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土层深厚和保水良好的砂壤土上生长最好。
在山坡地种植,如能保证水肥,也可获得高产。
株高300~350厘米,茎秆直立、丛生,分蘖多,一般为30~100个,每根茎秆有20~30节。
每节有芽和1张叶片,叶片长100~120厘米,宽5~6厘米。
2. 产量高、适口性好。
桂牧一号牧草株高1米时即可刈割,留茬4厘米,每年可割5~6次,年均亩产鲜草1.5万千克左右,最高的可达2.6万千克。
每次割草后每亩施尿素5~10千克或农家肥500千克,以利再生。
适时收割的青草,茎叶质地柔软,适口性好,饲喂效果好。
二、桂牧一号主要栽培技术1. 种植季节。
由于该草无种子或种子少,一般采用无性繁殖。
桂牧一号在气温5℃以上就能种植成活,以3~9月份种植的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
2. 整地与施肥。
选择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水分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块,深翻30厘米,清除杂草,开好排水沟,平整地后开穴,穴深10厘米,放基肥于穴内。
一般肥力条件差的地块每亩地要求施放腐熟有机肥1500千克以上,对肥力条件较好的疏松土可先开穴种植,刈割后再撒施有机肥。
3. 种植方法。
一般分插植和埋植两种,插植是将地犁好整平后开穴,行距40厘米,株距40厘米,将种茎砍成两个节间一段,呈45度斜插入行中,芽眼朝上,培土压实,露出2~5厘米茎秆;埋植是将地犁好整平后开穴,行距50~60厘米,将种茎砍成2~4个节间一段,横放入行中,每段种茎距离20厘米,盖土5厘米厚。
滩涂新围垦农地土壤改良措施作者:江涛陈艳芬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0期介绍了滩涂新围垦农地土壤的特点,提出了物理、化学、农艺、生物等滩涂新围垦农地土壤改良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滩涂;围垦农田;土壤改良;措施中图分类号 S1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167-02围垦滩涂、开发土地资源为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土地,具有深远的意义。
由于滩涂开发前长期受海水潮渍,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较高,开发后其土壤改良需要较长的时间。
因此,需要对新围垦农地进行有计划的改良和培肥。
土壤是作物生长发育的根基,土壤状况良好可以不断为作物提供所需水、肥、气、热,而滩涂新围垦农地土壤的盐碱化程度较高,盐胁迫会通过抑制光合作用间接影响作物生长,使作物生长发育受阻,影响其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也限制了土壤肥力的进一步提高和潜在肥力的发挥,是导致作物产量低的重要原因[1]。
我国土壤工作者自建国初就开始了滨海盐土的改良利用工作,先后采取工程改良、生物改良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盐碱地土壤改良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比较广泛的做法是采取农业生态工程手段进行综合治理[3]。
将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新技术相结合,综合整治盐碱地,可实现土壤改良、培肥与高效利用的协调统一[4]。
本文就滩涂新围垦农地土壤改良措施作简单的分析探讨。
1 滩涂新围垦农地土壤特点滩涂新围垦农地多为吹沙成陆,受自然环境影响,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较高,且一般上下层分布不均匀[5]。
而砂土的土壤结构较差,团粒结构尚未形成,透水性很好,保肥保水能力较弱,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等养分严重匮乏[6]。
2 改良措施2.1 物理措施平整土地是改善盐碱危害的重要措施,不仅有利于改善灌排,还可以促使水分均匀下渗,避免因高洼不平产生积盐,显著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
农业地理知识点总结农业地理是研究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农业的分布、类型、发展以及与地理要素的关联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农业地理相关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包括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等。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适中、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往往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提升。
例如,我国新疆地区因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
地形: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便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山地和丘陵地区适合发展林业和牧业,或者进行梯田式农业。
土壤:肥沃、深厚、透气性好的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例如,东北的黑土,肥力较高,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
水源:充足且水质良好的水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市场的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靠近市场的地区,便于农产品及时销售,降低运输成本。
交通:便捷的交通有利于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扩大农产品的市场范围。
政策:政府的农业政策会对农业生产产生引导和支持作用。
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农业生产的方式和效率。
科技:农业科技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良品种,增加产量和质量。
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水稻种植业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水利工程量大。
形成原因: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人们有长期种植水稻的传统和经验。
2、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
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形成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地广人稀;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农业科技先进。
3、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形成原因:气候干旱,草原广阔;地广人稀;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专题32 地理区位类综合题之农业区位分析【方法指导】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各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如下:(1)自然因素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说来,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其次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然后再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林业山地、丘陵地区畜牧业半干旱、干旱地区渔业湖泊、水库、沿海海域水稻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苹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社会经济条件、科技条件等人文因素在不断变化,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技术、交通等因素的改进,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自然要素地形基塘农业、鱼塘—台田农业、梯田农业、打坝淤地气候温室农业、大棚农业(气温)土壤改良土壤(盐碱地、红壤)、无土栽培水源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农田水利工程人文要素市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市场地域扩大交通技术温室农业、大棚农业;机械化、水利化、良种化、化肥化4.经济快速发展,促使我国农业区位选择变化(1)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2)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3)经济发展也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
黑麦草一、植物简介禾本科,黑麦草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重要的栽培牧草和绿肥作物。
本属约有20种,其中多年生黑麦草和多花黑麦草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牧草。
现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广泛栽培用作牛羊的饲草。
二、种属类型多年生黑麦草原产南欧、北非及西南亚,1677年英国首先栽种。
株高70~100厘米,有时可达1米以上。
茎秆丛生,质地较软。
叶在芽中呈折叠状,叶鞘光滑,叶耳细小,叶舌短而不明显。
穗状花序,小穗含小花6~11朵,无外颖。
无芒,内稃与外稃等长。
种子千粒重1.5~2.0克(图1)。
多花黑麦草在13世纪前栽培于意大利北部,故又称意大利黑麦草。
植株较粗壮,叶较阔而长,在芽中成卷曲状,叶耳大而明显,小穗含小花较多,有芒。
三、营养成份黑麦草粗蛋白4.93%,粗脂肪1.06%,无氮浸出物4.57%,钙0.075%,磷0.07%。
其中粗蛋白、粗脂肪比本地杂草含量高出3 倍。
四、生长特点黑麦草须根发达,但入土不深,丛生,分蘖很多,种子千粒重2克左右,黑麦草喜温暖湿润土壤,适宜土壤pH为6—7。
该草在昼夜温度为12℃—27℃时再生能力强,光照强,日照短,温度较低对分蘖有利,遮阳对黑麦草生长不利。
黑麦草耐湿,但在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过高时不利于黑麦草生长,可在短时间内提供较多青饲料,是春秋季畜禽的良好草资源。
五、种植要点黑麦草为四倍体一年生黑麦草,具有抗寒性好、不易倒伏、发芽快、再生迅速和高产的特点,苗期生长非常旺盛,播种45天后即可收割第一茬鲜草,以后每隔15天就可刈割一次。
实践结果海拔在1800米以下地区适宜在水稻收获后播种,到来年种植水稻的5—6个月时间里亩产鲜草7000公斤以上;中海拔地区(1800—2100米),夏秋均可播种,长年刈割利用,年产量可达20000公斤以上。
特高黑麦草柔嫩多汁,为多种家畜、家禽和草食性鱼类所喜食,采食率在95%以上。
在营养生长期收割,干物质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而且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第五章轮作与连作第一节轮作换茬的作用与应用一、轮连作概念与我国轮连作状况(一)轮、连作概念种植业生产对耕地的利用是连续性的,由于栽培植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多种多样,因此,在一块农田上就存在先种什么作物,后种什么作物的顺序安排问题。
轮作(crop rotation)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如一年一熟条件下的大豆→小麦→玉米三年轮作,这是在年间进行的单一作物的轮作。
在一年多熟条件下既有年间的轮作,也有年内的换茬,如南方的绿肥一水稻一水稻→油菜一水稻一水稻→小麦一水稻一水稻轮作,这种轮作由不同的复种方式组成,因此,也称为复种轮作。
连作(continuous cropping)与轮作相反,是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而在同一田地上采用同一种复种方式称为复种连作。
生产上把轮作中的前作物(前茬)和后作物(后茬)的轮换,通称为、换茬”或“倒茬”连作也叫“重茬”。
(二)我国轮连作状况我国不论是在国营农场还是在广大农村,作物大部分实行比较灵活的换茬式轮作(田块大小不等,缺乏明显的周期性与空间轮换)或连作。
着重考虑前后茬病害以及作物茬口衔接关系。
特别是对于某些经济作物,如西瓜、亚麻、红麻、蔬菜等,土传性病害多,必须换茬轮作,否则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
在生产条件优越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连作和自由作的面积日益扩大,从需求出发更换作物(也缺乏明显的规律性)。
我国主要农区的小麦、玉米、水稻和棉花等多实行连作或复种连作,在生产水平较高的水浇地和水田上,复种连作占绝对优势。
调查资料表明,绿肥作物在我国南方作物轮作中还占一定位置,而在广大的黄淮海平原地区已几乎不占什么位置。
在生产水平较低的旱薄地上,为了养地,豆科作物尚占一定比重,而在生产水平高的水浇地上已不靠豆科作物培肥地力,这是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与肥料(尤其是化肥)施用量的增加,生物养地作用的重要性减少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原有教科书上的正规定区式轮作,过去在前苏联和我国解放初期的一些大中型国营农场曾经实行过。
农业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中,属于社会经济因素的是()A.气候 B.土壤 C.地形 D.市场2.法国地中海沿岸和我国新疆都以出产葡萄著名,下列因素哪个与此关系最密切()A.夏季炎热干燥 B.灌溉水源充足 C.河谷地形 D.传统的种植经验3.我国北方的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气候 B.土壤 C.地形 D.市场4.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下列的()A.土地资源不足 B.化肥、农药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水资源不足5.西藏地区最具特色的农作物是()A.长绒棉 B.青稞 C.花生 D.大豆6.近年来,塑料大棚蔬菜地在我国北方迅速发展的原因有()①平原地形为主;②雨热同期的气候;③市场需求量大;④农业技术的推广。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7.近年来,促使我国“温室无土栽培技术”得到推广的重要因素是()A.近年来“温室效应”越来越明显 B.市场经济和农业技术的发展C.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 D.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8.我国东南丘陵的皖、赣、浙、闽等省区适宜种植茶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A.市场 B.土壤 C.地形 D.水分9.冬季我国南方四川、广东、海南等省的蔬菜能大量供应北方,主要取决于()A.市场区位的变化 B.北方人口众多 C.交通运输条件改变D.国家政策扶持10.西北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广泛种植水稻,被称为“塞外江南”,这关键取决于()A.热量条件 B.光照条件 C.水源条件 D.土壤条件读下图,回答11-13题。
11.据图示地区自然条件,可重点发展经济作物是()A.天然橡胶 B.棉花 C.茶树 D.甜菜12.与东北平原比,该地农业生产的最大优势条件是()A.土壤肥沃 B.地势平坦 C.水源充足 D.热量丰富13.图示地区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课题是()①水土流失;②土地荒漠(沙漠)化;③酸性土壤改良;④盐碱地整治。
南方冬季水田种植牧草可改良土壤等
O南方冬季水田种植牧草可改良土壤
对多花黑麦草-杂交狼尾草、黑麦-杂交狼尾草、小麦-杂交狼尾草、多花黑麦草-水稻、黑麦-水稻和小麦-水稻6 种不同复种方式生态效益进行比较研究后结果表明:与种植粮食作物相比,在我国南方冬季种植牧草可降低土壤pH 值,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冬季种植多花黑麦草和黑麦明显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
■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北京100862 张洪刚等发表于《江苏农业科学》2008 年第2 期)
O敌克松消毒机插秧盘的适宜浓度
探讨了3 种浓度敌克松对水稻机插秧盘土壤消毒后,对机插秧苗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敌克松用于机插秧盘土消毒,可有效控制土壤中杂菌的生长,但高浓度的敌克松对水稻根及地上部分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使用浓度的加大,抑制作用明显,随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稀释3000 倍液浓度,第18 天(即水稻移栽前)对水稻根的
长度及地上部分高度与对照未达显著水平,水稻生长基本恢复,其他2 个处理的根长及地上秧苗高度与对照相比仍存在极显著差异。
机插秧龄在18 天左右,如果秧苗生长受影响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将直接影响秧苗的素质,因此在机插秧上应用敌克松土壤消毒时,其浓度应稀释至3000 倍液,既可达到土壤消毒抑制杂菌的目的,又将对水稻秧苗的影响降到最低。
■(上海市海丰果业有限公司种植事业部江苏无锡224153 赵田芬等发表于《上海农业学报》2008 年第1 期)
O豌豆和萝卜芽苗菜的优化栽培条件
研究了浸种时间、栽培温度、播种密度和采收时间等因素对豌豆和萝卜芽苗的生长、产量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通过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萝卜和豌豆发芽率、苗长、产量、维生素C及纤维素含量发现:豌豆芽苗菜在播种密度为 2.4千克/平方米、浸种24小时、温度20〜25 C左右、培养8天后采收的经济产率和品质最佳;萝卜芽苗菜在播种密度为0.5 千克/平方米、浸种6小时、温度25C左右、培养7天后采收的经济产率和品质较为理想。
■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430070 张余洋等发
表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 年第2 期)
O培两优3076等中稻品种适合鄂中岗地栽培
为了筛选适宜鄂中岗地作一季中稻种植的新品种,以两优培九等26 个新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种植鉴定,从适应性、丰产性、品质、多抗性等方面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其中以培两优3076、扬两优6号和Q优6号的综合性状较好,且适应在当地种植。
相应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①增加秧田面积和基本苗,保证每公顷秧田总容苗量1650 万左右,超高产栽培中基本苗必须达到150万〜180万。
②调整秧田蘖与本田蘖成穗之比由4:6 调整为6:4,增加早生大蘖,为攻大穗创造物质条件。
③合理施肥,每公顷需施纯氮200 千克,氮、磷、钾之比为1 :0.4:0.8 才能满足生长需要,在幼穗分化的第1 阶段,每公顷施75〜120 千克尿素是攻大穗关键措施。
■ (湖北随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随州441300李进山等发表于《湖北农业科学》2008 年第4 期)
O板栗、麻栗不宜作锥栗砧木
以锥栗6 个类型16 个单株为接穗,野生锥栗、板栗、大果板栗、麻栎为砧木,选择不同立地条件地块,研究影响锥栗嫁接成活率的因子。
结果表明,不同锥栗品种类型、嫁接时间、砧木、圃地条件、剪砧方法对锥栗嫁接成活率均存
在较大影响。
嫁接时间以秋季9 月底到10 月上旬和春季萌芽前1 个月最好;宜选择排水良好的山脚梯田;在芽萌动时离接芽25厘米处第1次剪砧,接芽抽出20〜25厘米后在其上部2 厘米处第2 次剪砧最好;砧木宜用野生锥栗及本砧,板栗、麻栎不适宜作锥栗砧木。
■(浙江丽水市林科所丽
水323000 吴连海等发表于《湖南农业科学》2008 年第2 期)O不同氮源及磷钾浓度影响小白菜产量和品质
影响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因素很多,从营养的角度上来说,主要受到硝态氮、磷、钾和铵态氮这4 种大量营养物质的影响。
硝态氮、铵态氮、磷和钾的单效应以及两两之间的互作效应都影响着小白菜产量提高和品质的改善。
但只有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并且需要两种元素供给比例适宜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实现其提高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功能。
所以平衡施用不同氮源、磷、钾肥是提高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本试验推荐的理论配方,硝态氮、磷、钾和铵态氮的浓度分别是:7.94、1.12、5.51 和2.08 毫摩尔/升。
■
(广东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系清远511510 陈秀虎等
发表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 年第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