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S遥感复习重点

RS遥感复习重点

RS遥感复习重点
RS遥感复习重点

1.遥感技术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

遥感技术系统:目标的信息特性目标信息的传输空间信息采集地面接收与预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与应用

2.什么是遥感反演?

根据地物电磁波特征产生的遥感影像特征,反推其形成过程中的电磁波状况的技术。遥感影像特征是由地面反射率,大气作用等过程形成的,如果以遥感影像为已知量,去推算大气中某个影响遥感成像的未知参数,即将遥感数据转变为人们实际需要的地表各种特性参数。这个过程就是遥感反演。遥感反演本质上是一个病态反演问题

3.什么是航天遥感?

航天遥感是以卫星、飞船、空间站或火箭等作为传感器的运载工具。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以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火箭等航天飞行器为平台的遥感。

4.什么是电磁波谱?

将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依次排列为一个序谱,将此序谱称为电磁波谱。次序为: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5.大气对电磁辐射有哪些影响?

大气对电磁波的作用——吸收

<0.2um 的电磁波几乎被氮气或氧气吸收)。

对小于0.3 um的电磁波具有极强的吸收能力,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中,已不存在小于0.3 um 的短波辐射。

甲烷和水汽。

大气对电磁波的作用——散射

(3)大气对电磁波的作用——折射、反射

,反射现象出要出现在云顶(云造成的噪声)

(3)大气对电磁波的作用——大气窗口

透射率也各不相同。

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对地遥感要用的部分)

3)大气对电磁波的作用

6.什么是地物光谱曲线?

地物波谱:地物的电磁波响应特性随电磁波长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称为地表物体波谱,简称地物波谱

反射波谱曲线

律。

7.从光谱机理解释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大气层中气体分子的尺度要远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这种尺度的微粒对不同颜色的光线具有不同的散射强度。其散射强度与入射光的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红光的波长较长,被散射的红光强度就很弱,而蓝、紫光的波长较短,散射强度就强。所以,大气分子就好比一张滤网,把太阳光中长波的成分过滤掉,将剩下的蓝、紫光洒向大地。而我们人类的眼睛对紫色光非常不敏感,因此我们看到的天空就是蓝色的。

8.什么是黑体辐射?

黑体辐射(Black Body Radiation):黑体的热辐射称为黑体辐射。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等于1(100%)的物体。

9.什么是大气窗口?

在地球表面有一层浓厚的大气,由于地球大气中各种粒子与天体辐射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吸收和反射),大部分波段范围内的天体辐射无法到达地面。人们把能到达地面的波形形象的称为大气窗口。

10.什么是地球同步卫星?

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

11.陆地轨道的四个特点:与太阳同步,近极地,近圆形,可重复观测,分别有什么作用?

1、近极地轨道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近90度,轨道倾角越大,覆盖地球表面的面积越大。

2、卫星轨道近圆形作用:获取图像有相近的比例尺;成像扫描仪具有固定的扫描频率。3太阳同步轨道作用:1)可使卫星通过同一纬度的平均地方时不变(2)有利于在最佳光照条件下获取高质量影像和多时相影像色调对比4、可重复观测地球资源卫星的按一定的周期运行,一个重复周期对地球扫描一次;然后,接着进行下一个重复周期。。。。实现可重复观测。

12.什么是主动式遥感?

亦称“有源遥感”,是指由遥感器向目标物发射一定频率的电磁辐射波,然后接收从目标物返回的辐射信息进行的遥感技术。

13.什么是多光谱扫描仪?

扫描仪安装在飞行器上。扫描仪的扫描镜旋转,使接收的瞬时视场作垂直于飞行方向的运动,从而实现行扫描。由于飞行器的向前运动,扫描仪遂完成二维扫描。地物景像被逐点扫过,并逐点分波段测量,从而

获得多光谱的遥感图像信息。

14.成像光谱仪有何优缺点?

成像波(光)谱仪是一种兼具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波谱分辨率、谱像合一的新型超多波段扫描成像遥感器成像光谱仪数据具有光谱分辨率极高的优点,同时由于数据量巨大,难以进行存储、检索和分析。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数据进行压缩处理,而且不能沿用常规少量波段遥感图像的二维结构表达方法。图像立方体就是适应成像光谱数据的表达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数据格式,它是类似扑克牌式的各光谱段图像的叠合。立方体正面的图像是一幅自己选择的三个波段图像合成,它是表示空间信息的二维图像,在其下面则是单波段图像叠合;位于立方体边缘的信息表达了各单波段图像最边缘各像元的地物辐射亮度的编码值或反射率,这种图像表示形式亦称为影像立方体。

从几何角度来说,成像光谱仪的成像方式与多光谱扫描仪相同,或与CCD线阵列传感器相似,因此,在几何处理时,可采用与多光谱扫描仪和CCD线阵列传感器数据类似的方法。但目前,成像光谱仪只注重提高光谱分辨率,其空间分辨率却较低(几十甚至几百米)。正是因为成像光谱仪可以得到波段宽度很窄的多波段图像数据,所以它多用于地物的光谱分析与识别上。特别是,由于目前成像光谱仪的工作波段为可见光、近红外和短波红外,因此对于特殊的矿产探测及海色调查是非常有效的,尤其是矿化蚀变岩在短波段具有诊断性光谱特征。

15.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包括?分别指什么?

①空间分辨率,用来表征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②时间分辨率,传感器对同一目标进行重复探测时,相邻两次探测的时间间隔③光谱分辨率,指传感器所用的波段数、波长及波段宽度,也就是选择的通道数、每个通道的波长及带宽④辐射分辨率,指遥感传感器对光谱信号强弱的敏感程度或区分能力,也可理解为传感器能分辨的目标反射或辐射的电磁辐射强度的最小变化量⑤温度分辨率,指热红外传感器分辨地表热辐射最小差异的能力,它与探测器的响应率和传感器系统内的噪声有直接关系,一般为等效噪声的温度的2~6倍

16.什么是几何校正?什么是有理函数模型?

几何校正一般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模型来改正和消除遥感影像成像时因摄影材料变形、物镜畸变、大气折光、地球曲率、地球自转、地形起伏等因素导致的原始图像上各地物的几何位置、形状、尺寸、方位等特征与在参照系统中的表达要求不一致时产生的变形。

有理函数模型(RFM)是将像点坐标(r,c)表示为以相应地面点空间坐标(X,Y,Z)为自变量的多项式的比值17.什么是重采样?

在遥感中,重采样是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提取出低分辨率影像的过程。常用的重采样方法有最邻近内插法)、双线性内插法和三次卷积法内插法

18.什么是双线性内插法?

双线性内插法是使用邻近4 个点的像元值,按照其距内插点的距离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线性内插。该方法具有平均化的低通滤波效果,边缘受到平滑作用,而产生一个比较连贯的输出图像,其缺点是破坏了原来的像元值,在后来的波谱识别分类分析中,会引起一些问题。

19.辐射校正的目的是什么?

消除或改正成像过程中附加在传感器输出的辐射能量中的各种噪声

20.为什么要进行辐射定标?

消除传感器本身的误差,确定传感器入口处的准确辐射值。

21.影像融合有哪些作用?

(1)消除元余数据,突出有用的专题数据。

(2)利用多源数据间的信息互补性,对各种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融合,以弥补单一数据的不足,提高分析的精度,并扩大数据的使用范围。

(3)提高信息的协调能力,融合并非是几种数据的简单叠加,它可以得到原来儿种单个数据不能提供的新数据,满足地学分析及各种专题研究的需求。

22.什么是目视判读?判读标志有哪些?

目视判读是根据像片上的影像特征及判读标志在影像上蒙绘判读并区划。利用TM影像进行森林资源调查的基本原理是:不同的地物具有不同的波谱特性及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

判读标志直接判读标志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各种特征。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目标地物大小、形状、阴影、色调、纹理、图型和位置及与周围的关系等。

间接标志: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的各种特征

23.影响景物特征及其判读的因素有哪些?

1 地物本身的复杂性地物种类的繁多; 同一大的类别中有许多亚类、子亚类;各种内在或外部因素的影响同物异谱与同谱异物

2 传感器特性的影响传感器特性对判读标志影响最大的是分辨力空间分辨力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

3、目视能力的影响人眼目视能力包括空间分辨能力灰阶分辨能力色别与色阶分辨能力

24.什么是监督分析?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有哪些区别?

监督分析是在影像上抽取已知地面类型的区域,对采样像元进行分析,得到一些判别规则,从而可以对整幅影像进行分类识别,重复抽取信息—判别—修改抽取信息—判别的过程,直到分类完成。

监督分类1)确定每个类别的样区2)学习或训练3)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4)计算未知类别的样本观测值函数值5)按规则进行像元的所属判别

非监督分类: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即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的分类;其类别的属性是通过分类结束后目视判读或实地调查确定的。

遥感考研总结

遥感技术基础课后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遥感:是一种远距离的、非接触的目标探测技术。通过对目标进行探测,获取目标的观测数据,然后对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定位、定性、定量和变化规律的描述(即认识观测对象)。 2、遥感技术系统:从空间分布的角度:空间部分(空基系统)、地面部分(地基系统)。 从功能的角度:观测系统、数据传输与接收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应用系统。 3、电磁波谱:将电磁波在真空中按照波长或频率依大小顺序划分成波段并排列成谱。 4、瑞利散射:由尺寸远远小于电磁波波长λ的微粒引起的散射。 5、米氏散射:由尺寸与波长λ相当的微粒(水滴、烟尘、花粉、气溶胶)引起的散射。 6、大气层窗口:电磁波辐射在大气传输中透过率比较高的波段。 7、镜面反射:电磁波照射到光滑的表面上,引起的一种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的反射。 8、漫反射:电磁波照射到一定粗糙程度的表面上,引起的一种不论入射方向如何,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并且从各个方向观察到的反射亮度是相同的的一种反射。(在物体表面的各个方向上都有反射能量的分布的一种反射) 9、方向反射:由于地形起伏和地面结构的复杂性,电磁波往往在某些方向上反射最强烈。 10、反射率:物体的反射通量(单位时间内的反射能量)与入射通量之比,即ρ=Eρ/E。 11、波谱反射率:地物在某波段的反射通量与该波段的入射通量之比。 12、波谱反射特性:地物波(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13、遥感平台:遥感过程中,搭载传感器(成像设备)的工具。 14、卫星轨道根数:用于确定轨道形状及卫星在某时刻的位置需要的参数。(表示卫星运动轨道特征的参数) 15、近极轨道:环绕地球两极并且轨道倾角约为90度附近的卫星轨道。 16、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变化的轨道。(太阳高度角不发生变化的卫星轨道) 二、问答题 1、遥感中为什么要讲电磁波知识? 遥感是一种远距离的、非接触的目标探测技术。通过对目标进行探测,获取目标的观测数据,然后对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定位、定性、定量和变化规律的描述(即认识观测对象)。遥感的任务,是通过探测和记录观测对象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和应用来实现的。 遥感中的问题:1、观测对象(称为“地物”)的表现形式(色调或颜色)、2、传感器的设计;3、观测图像的识别与理解。这些问题与电磁波有关,所以需要了解电磁波。 2、电磁波有哪四个要素。 波长(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振幅;传播方向;偏振面(包含电场矢量的平面)。 3、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蓝色? 当天空晴朗时,空气中的微粒(水分子、气体分子)尺寸远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从而引发瑞利散射,并且微粒的散射能力与波长的关系为:γ∝ 1/λ4 。所以波长越短,散射能力越强。在三原色中,蓝色波段的波长最短,所以散射的能力最强。所以天空成蓝色。 4、云、雾为什么呈白色? 云雾是由大气中的气溶胶、液溶胶组成,所以它们的微粒半径尺大于可见光波长,此时会发生米氏散射,而米式散射的强度几乎与波长无关,所以各波段的散射几乎相同,云雾呈白色。 5、遥感是根据什么要选择大气窗口的? 大气窗口表示的是电磁波辐射在大气传输中透过率比较高的波段,所以选择大气窗口时要先考虑大气透过率;其次,因为遥感需要使用电磁波去分辨地物,所以该电磁波需要对不同的地物有不同的反射率,便于进行区分。 6、当太阳光入射到地面时,为什么会发生三种不同形式的反射? 由于不同地区的地物表面的粗糙程度是不一样的,并且电磁波入射到地面的波长和入射角也有不同,所以导致产生的三种不同形式的散射。 7、结合健康的绿色植被的反射特性曲线,说明在进行森林普查时为什么要选择近红外波段进行遥感?监测森林病虫害的原理是什么? 8、试绘出一些常见的地物(雪地、阔叶树、针叶树、水体)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并说明它们的差异对遥感图像色调的影响。(课本P21页) 10、遥感为什么要使用近极轨道? 通过近极轨道,卫星可以观察到地面目标区域就越广,进而可以获得全球覆盖。 11、遥感为什么要使用太阳同步轨道? (1)能使卫星以同一地方时飞过成像区域上空,成像区域在每次成像时都处于基本相同的光照条件,便于监测地物的变化情况。 (2)对卫星工程设计及遥感仪器工作非常有利 (3)有利于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12、遥感平台的姿态及其对遥感成像的影响? 遥感平台的姿态主要有:滚动、俯仰、偏航三种姿态。 不同的姿态对遥感成像有不同的影响。 滚动和俯仰会导致遥感图像出现的非线性变形,而偏航会导致其发生线性变形。三、论述题I love you so much congratulation 1、遥感的主要使命和任务。 遥感是利用地面目标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性,通过观察目标的电磁波信息以达到获取目标的几何信息和物理属性的目的。它主要应用于:农林、地质、水文、海洋、气象、环境。从室内的近景摄影测量大大范围的陆地、海洋信息的采集以致全球范围内的环境变化监测,遥感技术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的主要任务有:资源勘查、环境监测、植被监测、沙漠化监测、气象分析。 定性(是什么?)、定量(有什么?)、定位(在哪里?)、演变规律分析(变化否?) 2、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初级阶段遥感技术的特点:完善了地面到空中取得像片的手段;对像片的几何、物理特性还没有深入的研究。 发展阶段的特点:航空摄影测量的手段、方法、原理及多光谱、彩色摄影、机载侧视雷达成像技术成熟;使用多样化平台(飞机、气球、火箭等)出现了判读仪器,对像片的几何,物理特性有一定的认识;开始用于规模军事侦察和地形测图。 飞跃时期遥感技术的特点:光机扫描、CCD扫描仪成像技术、星载SAR技术成熟;成像幅面大、覆盖范围广,基本全球成像;影像获取速度快,易于重复观测;用于资源勘查、军事侦察、地形测图;波段数目多,可用波谱范围宽。遥感技术的优势?(自行解答) 课件答案:效率高,效益好(特别大范围、宏观、境外等应用);客观性好(与传统方法比较);适合动态监测、变化规律研究(传输型卫星可周期性观测)。 遥感技术基础课后作业(二) 名词解释: 传感器:收集、探测、处理和记录物体电磁波辐射信息的设备 画幅式传感器:在空间摄站上摄影的瞬间,地面上视场范围内的目标的辐射信息一次性地通过镜头中心后在焦平面上成像的成像装置。 推扫式传感器:在城乡过程中,采取线阵列或面阵列的形式对地面垂直目标进行推扫以获得电磁波信息的成像装置。 側扫式传感器:又称光学传感器,借助于遥感平台沿飞行方向运动和遥感器本身光学机械横向扫描达到地面覆盖,得到地面条带图像的成像装置。 多光谱传感器:同一瞬间,对同一景物进行摄影,并分波段记录景物辐射来的电磁波信息,形成一组多波段黑白图像的成像装置。 同轨立体观测:在同一条轨道的方向上获取立体影像的观测方法。 异轨立体观测:在不同轨道上获取立体影像的观测方法。 黑白图像:只有亮度差别,无色彩差别的图像。 彩色图像:具有色调、饱和度和亮度等色彩信息。彩色图像一般分为:真彩色图像、假彩色图像。 全色图像:黑白图像的一种,记录了所能探测到的景物所有电磁波信息(一般包括可见光和部分近红外)的黑白图像。 多光谱图像:对同一景物进行摄影时,分波段记录景物辐射来的电磁波信息,形成的一组多波段黑白图像,不同波段图像在几何上是完全配准的,但记录的是景物在不同波段范围内的电磁波信息。 热红外图像:记录的是地物热辐射信息的遥感图像。 微波图像:记录的是波长在1mm~1m之间范围内的地物辐射信息的遥感图像。画幅式图像:由画幅式相机拍摄的具有面中心对称特性的图像。 面中心投影图像:地面上所有点均通过投影中心在投影平面上成像,图像几何关系稳定。 面阵图像:即面中心投影图像。 线中心投影图像:同一幅图像有多条扫描线构成,任意一条扫描线上的点都通过某一投影中心成像,扫描线内几何关系稳定。 线阵图像:即线中心投影。 点中心投影图像:同一幅图像有许多扫描点构成,每一扫描点的几何关系都不一样。 立体图像:两幅同一地区不同角度的立体像对。 空间分辨率:图像上能够分辨的最小单元所对应地面尺寸。 光谱分辨率:反映了传感器的光谱探测能力。它包括传感器探测的波谱宽度、波段数、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 辐射分辨率:反映了传感器对电磁波探测的灵敏度。对图像的色调和表面细节有影响。 时相分辨率:是相邻两次对地面同一区域进行观测的时间间隔。 Landsat卫星:美国发射的用于进行地球资源勘查的系列卫星,至今为止已经发射了7颗(一颗失踪),现在正常运行的是4,5号卫星。4、5号卫星的轨道高度是705千米,轨道倾角是98度,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准回归周期是17天,星体上分别携带了MSS(4波段)、TM(7波段)传感器。7号卫星的轨道高度705.3千米,轨道倾角是98.2度,准回归周期是16天,星体上携带了ETM+(7波段、1全色)、SEAWIFS传感器。 SPOT卫星:法国发射的高性能地球观测系列卫星,至今已经发射4颗,现在正常运行的有2、4、5号卫星。卫星的高度统一为830千米,轨道倾角为98.7度,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回归周期26天,1、2、3号卫星上携带了HRV(3波段、1全色)传感器,4号卫星上携带HRVIR(4波段、1全色)传感器。IKONOS卫星:美国SpaceImaging公司1999发射的新一代高分辨率卫星中的第一颗商业卫星,轨道高度为681千米、轨道面倾角为98.1度的太阳同步轨道。星体上携带了SPACEIMAGING(4波段、1全色)传感器 Landsat图像:由Landsa卫星拍摄的图像,MSS传感器所得到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为80米,TM传感器的分辨率为30米,ETM+传感器的分辨率为30米,

中国人民大学830-遥感概论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

中国人民大学830-遥感概论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 数线 830-遥感概论课程介绍 本书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全面讲解,按照学生学习的认识规律逐步引入。同时也注意反映遥感领域的新近科研成果,将新近成果与应用相结合。其主要内容有:遥感基本概念;遥感理论基础,包括遥感电磁辐射基础、遥感光学基础;遥感数据获取,包括传感器、航空遥感、航天遥感和微波遥感;遥感数据处理,即图像校正和增强;遥感信息提取,包括图像目视判读和计算机信息提取,以及遥感技术应用。书后附有国内外遥感数据源及遥感软件商网址和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介绍。 本书可作为高校地学类专业基础课教材以及相关信息类专业教材或公共课教材,也可作为其他有关科研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参考书 第一章遥感概述 1.1遥感概念 1.2遥感技术系统 一、遥感过程 二、传感器及遥感平台 三、遥感探测的特点 四、遥感的分类 五、遥感卫星地面站 1.3遥感技术的简史与发展 一、遥感技术的发展简史 二、现代遥感技术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三、遥感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1.4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结合 一、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二、全球定位系统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 学术学位: 学科门类政治、外语、专一(数学)、专二、总分 01哲学50509090330↓ 02经济学55559090360 03法学50↓50↓9090350 04教育学5050180330↓ 05文学55559090350 06历史学5050180335↑ 07理学45459090300 08工学45459090300 09医学5050180↑300 12管理学50↓50↓9090350↓ 13艺术学45459090330 专业学位: 专业学位政治、外语、专一、专二、总分备注 02经济类专业学位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 务、保险、资产评估) 50509090340 035101法律(非法学)50509090340↓ 035102法律(法学)50509090330 0352社会工作50509090330 0453汉语国际教育50509090315↓ 0552新闻与传播55559090355↓ 0651文物与博物馆4545180↑320 0852软件工程45458080300 0951农村与区域发展50509090300 1251工商管理 100↓50170↓未通过提前面试 同教育部A类分数线通过提前面试1252公共管理115↑50180↑ 1253会计12060225↑全日制

考研遥感复习

第一章 1遥感:广义理解,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狭义来说,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电磁波:当电磁震荡进去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震荡在空间传播,这就是电磁波。 3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伙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电磁波谱以频率从高到低排列,可以划分为r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 4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5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有时习惯称作太阳光,太阳光通过地球大气照射到地面,,经过地面物体反射又返回,再经过大气进入传感器。 6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通过率较高的波段成为大气窗口。 7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在地球上,进行资源和环境调查时,大面积同步观测所得到的数据是最宝贵的。 时效性:遥感探测,尤其是空间遥感探测,可以在段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 遥感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的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地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取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局限性:目前,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很有限,仅是其中几个波段范围。此外,已经被利用的电磁波谱段对许多地物的某些特征还不能准确反应。 8遥感分类:p4 第二章 1光谱反射率:物体反射的辐射能量占总入射能量的百分比,称为反射率。不同物体的反射率不同,这主要取决于物体本身的性质,以及入射电磁波的波长和入射角度,反射率的范围总是小于等于1,利用反射率可以判断物体的性质。 2地物的波谱特征:由于地面上各种物体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性质和结构规模不同,因而各种地物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反射,吸收,发射及透射本领也有差异,导致无物体反射,吸收,发射,及透射的电磁波的本领随入射波的改变而改变的特性。 3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 4电磁波的性质:电磁波是横波,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满足(公式见p16),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5地物的反射类别:镜面反射:是指物体的反射满足反射定律。入射波与反射波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 漫反射:是指不论入射方向如何,虽然反射率与镜面反射一样,但是反射方向却是四面八方。 实际物体反射:多数处于两种理想模型之间,即介于镜面和漫反射之间。。一般来说,实际物体反射在入射波时各个方向都有反射能量,但是大小不同。

遥感考研重点总结

遥感定义: 广义遥感: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包括电磁波、力场、声波、地震波),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实际工作中,将重力、磁力、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化为物探的范畴,只有对电磁波的探测属于遥感的范畴。) 狭义遥感: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得地面电磁辐射信息,通过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揭示地面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系统包括:目标物电磁波特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接收,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遥感技术的特点: 1:宏观性、综合性 覆盖范围大、信息丰富。一景TM影像为185×185平方公里;影像包含各种地表景观信息,有可见的,也有潜在的。 2:多波段性 波段的延长使对地球的观测走向了全天候。 3:多时相性 重复探测,有利于进行动态分析。 4:经济性 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美国陆地卫星的经济投入与取得的效益比为1:80或更多。 5:局限性 发展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提高准确性。 遥感的分类: 按照遥感的工作平台分类: 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按照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类: 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等。 按照遥感应用的目的分类: 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等 按照资料的记录方式: 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 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分类: 主动遥感、被动遥感 主动遥感:指传感器带有能发射讯号(电磁波)的辐射源,能主动发射电磁波,同时接收目标物反射或散射回来的电磁波,以此所进行的探测。 被动遥感:指传感器无辐射源,仅利用传感器被动的接收来自地物反射自然辐射源(如太阳)的电磁辐射或自身发出的电磁辐射,而进行的探测。

武汉大学遥感院15年遥感考研出题重点、历年真题、答案

武汉大学遥感院15年遥感考研出题重点、历年真题、答案 一、考试范围和重点(地学考研中心提供) 题型方面:遥感院出题类型比较丰富,大体包括名词解释、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五种类型,题目比较多,相应每个题目所占分数较少。 出题方面:武大遥感院、国家重点实验室都考遥感,一个是《遥感》,一个是《遥感原理》,但考试风格截然不同。《遥感》侧重于对指定参考书的考查,内容全面、基础,某些时候还很突出细节。而《遥感原理》更侧重于大家对遥感的整体把握和理解。特别是孙家抦老师的《遥感原理与应用》这本书,考查的内容较多,部分内容在书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如2012简答题的第5、6题;2011简答题第3题等。但越是考查的基础,越是考查细节,越要扩大知识面,特别是赵英时、梅安心的书,有时间都要看下,………… 考试范围:任何一门学科本身肯定是有重点和难点的,并且老师在出题的时候,也是不会随意而出,因为试卷本身一方面要保证一定的难点,另一方面也要保证考生对该专业真正掌握的程度,特别是一些老师所认为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近十年真题进行认真研究和深度解析,我们将遥感院遥感科目内容分为几个方面,具体为: 1)遥感物理基础 主要是电磁辐射和地物波谱。具体为:电磁波、电磁波谱、电磁波常见概念、太阳辐射、 地球辐射;遥感概念、遥感特点、遥感的组成、遥感成像过程、大气对辐射的影响;地物 反射率、地物发射率,地物波谱特性及测定、地物定标等。 2)传感器成像原理及不同特征 主要是不同传感器成像原理及影像特点。具体为:传感器、遥感平台、卫星运行轨道、常见传感器的波段、分辨率等常识;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成像原理、影像特征及应用;摄影成像、扫描成像不同的成像方式、优缺点。 ……………… 6)遥感当前热门技术 最近两年,遥感院加大了对当前热门技术的考查力度,如高光谱、混合像元、定量反演等。这应该也算是2012年比以前年份的一个亮点。虽然考查的不多,但如果考虑到后续的复试和未来发展的话,还是会有用的,有时间,建议还是要看看。附录部分,我们也增加了遥感当前热点知识的补充。 考试重点: 以孙家抦《遥感原理与应用》为基础,《遥感》科目应掌握以下重点内容: 重点掌握内容: 第一部分:遥感物理基础,包括物体的反射辐射和发射辐射,地物的波谱特性及测定。 第二部分: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包括构像方程,变形误差,几何纠正。 第三部分:图像的自动分类,包括特征变换,特征选择,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分类后处理和误差分析。 第四部分,遥感应用,掌握遥感在某一方面的应用。 需要掌握的内容: 电磁波谱,陆地卫星的轨道特点,传感器及成像原理,图像的配准和镶嵌,图像特征,图像的辐射处理,图像融合,图像的目视判读。 需要了解的内容: 遥感的概念,特点,过程,发展趋势,遥感平台的种类,遥感图像的增强,平滑和锐化,图

武汉大学遥感考研十年真题及答案

I

II 购买资料后,强烈建议登记QQ,以便享受GIS遥感地理学考研中心后续的资料解答、复试辅导等会员服务。另新的年份,包括真题、出题特点等都会有新变化,我们也会及时更新资料,大家多加关注。

III

购买资料后,强烈建议登记QQ ,以便享受GIS 遥感地理学考研中心后续的资料解答、复试辅导等会员服务。另新的年份,包括真题、出题特点等都会有新变化,我们也会及时更新资料,大家多加关注。 IV

GIS遥感地理学全国考研中心,由GIS、遥感、地理学几个学长创办,专业为大家提供地学考研全套资料。用我们的劳动节省你复习的时间,用我们的知识提高你专业课的复习,用我们的人脉提供给你最详实的资料,用我们的经历告诉你怎样走过考研全过程。欢迎大家一起交流。淘宝:https://www.doczj.com/doc/0c3481556.html,;拍拍:https://www.doczj.com/doc/0c3481556.html,/771843105。 下为我们整理的武汉大学遥感考研手册的部分目录。 目录 序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资料使用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重要版块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资料使用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资料接受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学长眼中的遥感学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学院实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研究生生活.......................................................................................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就业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成就展示(复试有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招录情况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招生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参考书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常见问题问答.........................................................................................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武大学制是多少?...........................................................................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遥感院学费和公费比例如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遥感院的奖学金政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遥感院歧视外校或跨专业的学生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的区别?................................................... 错误!未定义书签。 6、遥感院、国家重点实验室、资环院、测绘院的区别和联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考试的整个流程是什么?............................................................... 错误!未定义书签。 8、要不要和导师联系,用什么样的方式最好?............................... 错误!未定义书签。 9、武大遥感院考研难度怎样?...........................................................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遥感跨专业考研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专业课该怎样复习?.....................................................................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遥感院研究生体检情况怎样?.....................................................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导师介绍及联系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遥感专业报录情况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近三年复试比例及分数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近三年报录情况统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研究生入学考试《遥感》考试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研究生学长对《遥感》考试科目的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考试范围和重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出题特点和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学长的复习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初试真题情况介绍(扫描打印版,另附)......................................... 错误!未定义书签。 V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遥感考研总结

遥感技术基础课后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遥感:是一种远距离的、非接触的目标探测技术。通过对目标进行探测,获 取目标的观测数据,然后对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定位、定性、定量和变化规律的描述(即认识观测对象)。 2、遥感技术系统:从空间分布的角度:空间部分(空基系统)、地面部分(地基系统)。 从功能的角度:观测系统、数据传输与接收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应用系统。 3、电磁波谱:将电磁波在真空中按照波长或频率依大小顺序划分成波段并排列成 4、瑞利散射:由尺寸远远小于电磁波波长入的微粒引起的散射。 5、米氏散射:由尺寸与波长入相当的微粒(水滴、烟尘、花粉、气溶胶)引起的散射。 6、大气层窗口:电磁波辐射在大气传输中透过率比较高的波段。 7、镜面反射:电磁波照射到光滑的表面上, 引起的一种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的反身8漫反射:电磁波照射到一定粗糙程度的表面上,引起的一种不论入射方向如何,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并且从各个方向观察到的反射亮度是相同的的一种反射。(在物体表面的各个方向上都有反射能量的分布的一种反射) 9、方向反射:由于地形起伏和地面结构的复杂性,电磁波往往在某些方向上反射最强烈。 10、反射率:物体的反射通量(单位时间内的反射能量)与入射通量之比,即 p= E p /E。 11、波谱反射率:地物在某波段的反射通量与该波段的入射通量之比。 12、波谱反射特性:地物波(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13、遥感平台:遥感过程中,搭载传感器(成像设备)的工具。 14、卫星轨道根数:用于确定轨道形状及卫星在某时刻的位置需要的参数。(表示卫星运动轨道特征的参数) 15、近极轨道:环绕地球两极并且轨道倾角约为 90度附近的卫星轨道。 16、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变化的轨道。(太阳高度角不发生变化的卫星轨道) 二、问答题 1、遥感中为什么要讲电磁波知识? 遥感是一种远距离的、非接触的目标探测技术。通过对目标进行探测,获取目标的观测数据,然后对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定位、定性、定量和变化规律的描述(即认识观测对象)。遥感的任务,是通过 探测和记录观测对象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和应用来实现的。 遥感中的问题:1、观测对象(称为地物”的表现形式(色调或颜色)、2、传感器的设计;3、观测图像的识别与理解。这些问题与电磁波有关,所以需要了解电磁波。 2、电磁波有哪四个要素。 波长(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振幅;传播方向;偏振面(包含电场矢量的平面)。 3、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蓝色? 当天空晴朗时,空气中的微粒(水分子、气体分子)尺寸远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从而引发瑞利散射,并且微粒的散射能力与波长的关系为:Y*1/入4 o 所以波长越短,散射能力越强。在三原色中,蓝色波段的波长最短,所以散射的能力最强。所以天空成蓝色。 4、云、雾为什么呈白色? 云雾是由大气中的气溶胶、液溶胶组成,所以它们的微粒半径尺大于可见光波长,此时会发生米氏散射,而米式散射的强度几乎与波长无关,所以各波段的散射几乎相同,云雾呈白色。 5、遥感是根据什么要选择大气窗口的? 大气窗口表示的是电磁波辐射在大气传输中透过率比较高的波段,所以选择大气窗口时要先考虑大气透过率;其次,因为遥感需要使用电磁波去分辨地物,所以该电磁波需要对不同的地物有不同的反射率,便于进行区分。 6、当太阳光入射到地面时,为什么会发生三种不同形式的反射? 由于不同地区的地物表面的粗糙程度是不一样的,并且电磁波入射到地面的波长和入射角也有不同,所以导致产生的三种不同形式的散射。 7、结合健康的绿色植被的反射特性曲线,说明在进行森林普查时为什么要选择近红外波段进行遥感?监测森林病虫害的原理是什么? 8、试绘出一些常见的地物(雪地、阔叶树、针叶树、水体)在可见光和近红外 波段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并说明它们的差异对遥感图像色调的影响。(课本 P21 页) 10、遥感为什么要使用近极轨道? 通过近极轨道,卫星可以观察到地面目标区域就越广,进而可以获得全球覆盖。 11、遥感为什么要使用太阳同步轨道? (1)能使卫星以同一地方时飞过成像区域上空,成像区域在每次成像时都处于基本相同的光照条件,便于监测地物的变化情况。 (2)对卫星工程设计及遥感仪器工作非常有利 (3)有利于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12、遥感平台的姿态及其对遥感成像的影响? 遥感平台的姿态主要有:滚动、俯仰、偏航三种姿态。不同的姿态对遥感成像有不同的影响。 滚动和俯仰会导致遥感图像出现的非线性变形,而偏航会导致其发生线性变形。 三、论述题 1、遥感的主要使命和任务。 遥感是利用地面目标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性,通过观察目标的电磁波信息以达到获取目标的几何信息和物理属性的目的。它主要应用于:农林、地质、 水文、海洋、气象、环境。从室内的近景摄影测量大大范围的陆地、海洋信息的采集以致全球范围内的环境变化监测,遥感技术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的主要任务有:资源勘查、环境监测、植被监测、沙漠化监测、气象分析。— 定性(是什么?)、定量(有什么?)、定位(在哪里?)、演变规律分析(变化否?) 2、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初—地面到空中取得像片的手段;对像片的几何、 物理特性还没有深入的研究。 发展阶段的特点:航空摄影测量的手段、方法、原理及多光谱、彩色摄影、机载侧视雷达成像技术成熟;使用多样化平台(飞机、气球、火箭等)出现了判读仪器,对像片的几何,物理特性有一定的认识;开始用于规模军事侦察和地形测图。 飞跃时期遥感技术的特点:光机扫描、CCD扫描仪成像技术、星载SAR技术成熟;成像幅面大、覆盖范围广,基本全球成像;影像获取速度快,易于重复观测;用于资源勘查、军事侦察、地形测图;波段数目多,可用波谱范围宽。 遥感技术的优势?(自行解答) 课件答案:效率高,效益好(特别大范围、宏观、境外等应用);客观性好(与传统方法比较);适合动态监测、变化规律研究(传输型卫星可周期性观测)。 遥感技术基础课后作业(二) 名词解释: 传感器:收集、探测、处理和记录物体电磁波辐射信息的设备 画幅式传感器:在空间摄站上摄影的瞬间,地面上视场范围内的目标的辐射信 息一次性地通过镜头中心后在焦平面上成像的成像装置。 推扫式传感器:在城乡过程中,采取线阵列或面阵列的形式对地面垂直目标进行推扫以获得电磁波信息的成像装置。 側扫式传感器:又称光学传感器,借助于遥感平台沿飞行方向运动和遥感器本身光学机械横向扫描达到地面覆盖,得到地面条带图像的成像装置。 多光谱传感器:同一瞬间,对同一景物进行摄影,并分波段记录景物辐射来的 电磁波信息,形成一组多波段黑白图像的成像装置。 同轨立体观测:在同一条轨道的方向上获取立体影像的观测方法。 异轨立体观测:在不同轨道上获取立体影像的观测方法。 黑白图像:只有亮度差别,无色彩差别的图像。 彩色图像:具有色调、饱和度和亮度等色彩信息。彩色图像一般分为:真彩色图像、假彩色图像。 全色图像:黑白图像的一种,记录了所能探测到的景物所有电磁波信息(一般包括可见光和部分近红外)的黑白图像。 多光谱图像:对同一景物进行摄影时,分波段记录景物辐射来的电磁波信息,形成的一组多波段黑白图像,不同波段图像在几何上是完全配准的,但记录的是景物在不同波段范围内的电磁波信息。 热红外图像:记录的是地物热辐射信息的遥感图像。 微波图像:记录的是波长在1mm?1m之间范围内的地物辐射信息的遥感图像。画幅式图像:由画幅式相机拍摄的具有面中心对称特性的图像。 面中心投影图像:地面上所有点均通过投影中心在投影平面上成像,图像几何关系稳定。 面阵图像:即面中心投影图像。 线中心投影图像:同一幅图像有多条扫描线构成,任意一条扫描线上的点都通过某一投影中心成像,扫描线内几何关系稳定。 线阵图像:即线中心投影。 点中心投影图像:同一幅图像有许多扫描点构成,每一扫描点的几何关系都不 一样。 立体图像:两幅同一地区不同角度的立体像对。 空间分辨率:图像上能够分辨的最小单元所对应地面尺寸。 光谱分辨率:反映了传感器的光谱探测能力。它包括传感器探测的波谱宽度、 波段数、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 辐射分辨率:反映了传感器对电磁波探测的灵敏度。对图像的色调和表面细节 有影响。 时相分辨率:是相邻两次对地面同一区域进行观测的时间间隔。 Landsat卫星:美国发射的用于进行地球资源勘查的系列卫星,至今为止已经发射了 7颗(一颗失踪),现在正常运行的是4, 5号卫星。4、5号卫星的轨道高度是705千米,轨道倾角是98度,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准回归周期是17 天,星体上分别携带了 MSS (4波段)、TM ( 7波段)传感器。7号卫星的轨道高度705.3千米,轨道倾角是98.2度,准回归周期是16天,星体上携带了 ETM+ (7波段、1全色)、SEAWIFS传感器。 SPOT卫星:法国发射的高性能地球观测系列卫星,至今已经发射 4颗,现在正常运行的有2、4、5号卫星。卫星的高度统一为 830千米,轨道倾角为98.7 度,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回归周期 26天,1、2、3号卫星上携带了 HRV (3 波段、1全色)传感器,4号卫星上携带HRVIR (4波段、1全色)传感器。 IKONOS卫星:美国Spacelmaging公司1999发射的新一代高分辨率卫星中的第一颗商业卫星,轨道高度为681千米、轨道面倾角为98.1度的太阳同步轨道。星体上携带了 SPACEIMAGING ( 4波段、1全色)传感器 Landsat图像:由Landsa卫星拍摄的图像,MSS传感器所得到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为80米,TM传感器的分辨率为30米,ETM+传感器的分辨率为30米,全色15米。除MSS的辐射分辨率为6比特外,其余为8比特。 SPOT图像:由SPOT卫星拍摄的图像,全色波段的分辨率为10米,多光谱波 段的分辨率为20米,辐射分辨率10比特。 IKONOS图像:由IKONOS卫星拍摄的图像,全色波段的分辨率为 1米,多光谱波段的分辨率为4米,辐射分辨率为11比特。 雷达图像:通过侧视雷达按回波时间顺序计算地面目标的影象位置,通过对微波的散射特性决定影象色调从而得到的影象称为雷达图像。 斜距投影方式:投影过程中,物体的在投影平面上的斜距比实地地面距离小。而且同

北大遥感摄影测量与遥感考研状元经验分享

北大遥感摄影测量与遥感考研参考书目经验 14年的考研已经结束,15年的备考也陆续开始,针对北大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的考研,在此结合我自己的备考的经历从几个方面简单谈谈如何备考北大遥感及其相关参考书籍的选取和自己的一些复习方法,希望会对15年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首先,从13、14年的考题可以看出北大遥感的考题与以往(也就是12年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其一是试题题型发生了变化或者说考查更为全面,其二是题量增加较大,比如以前遥感考题大多是名解、简答、叙述、个别年份会有少量填空选择,但这两年填空选择明显增多,而且选择题难度增大,主要是因为其单双选混乱排列,这就要求对每个知识点的复习比较扎实、清晰,虽然填空选择分值不是很大,但是拉开分数的关键,而且简答、叙述题得考查也变的比较深入,切入点也变的较以前难把握一些,所以这也要求更为全面扎实的进行复习。 都知道考北大专业课至关重要,所以在复习专业课之前报了一个新祥旭考研机构的专业课辅导课程。资料我也是用的新祥旭辅导班的,专业课前期先和老师联系,暑假的时候来北京和老师面授的专业课。授课老师是去年遥感专业课考第一的师兄。其实从新祥旭辅导班里面主要想得到的就是一些市面上买不到的资料,然后也可以结交一下师兄师姐,为后期的路做更宽广的铺垫,顺便还可以看看身边人的复习状况。 其次,关于参考书籍,北大遥感并没有指定参考教材,根据近两年的考研试题来看,应着重把握以下教材: 1)中科院、北师大等的教材《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这本书是中科院赵英时老师编的,网上可买到或者可以找北师大、中科院的同学借,学校图书馆也应该会有。13、14年的考题70%的可以再这本书上涉及,而且13、14年的考题不论从形式还是出题风格跟往年有较大不同,一是题型有所变化,二是题量较以往增多,这本值得好好看看; 2)《遥感导论》梅安新等老师编的,这本书是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教材,基础性比较强,内容也相对简单,可以多看几遍; 3)武大的《遥感原理与应用》孙家炳老师等编的,这本书理解起来相对难点,但也值得看看,当然有一些内容不值得深究; 4)遥感图像处理方面的知识每年的考题都会涉及一些,推荐《遥感图像处理》一书,汤国安老师等编的,书的内容也不多,看起来也不是很困难,应该掌握。 5)以上4本书应该是需要好好看看的,此外,如果时间充足的话,《遥感精解》、《定量遥感》、《遥感概论》也可以参考一下。 北大老师上课时用的PPT、相关学校的考试试题,相关书籍的课后题也值得做一做(这些我备考的时候收集整理了一些)。 最后,关于复习办法与时间安排,我也大概说一下。 对于本科是遥感专业的来说,专业课的复习应该是确保高分,所以专业课不是很好的同学真的有必要上一个新祥旭的专业课辅导。 1)首先,对大多数本科遥感专业的来说,《遥感导论》这本书应该是比较熟悉,这本书也比较基础,相信这本书上的知识点对遥感专业的学生来说不是很难理解和掌握,当然在复习伊始还是应该先好好看两遍,因为这本书比较基础,容易理解,对于一些遥感基础知识的讲述也比较经典,熟练掌握这本书的内容对以后的全面复习帮助很大,而且这本书每年考题都会有相关试题,比如:13年考的高光谱遥感的特点和应用领域,14年的名词解释BRDF等,这本书上就有现成的答案。 2)其次,就这两年的考题而言,《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应该是复习的重点,这本是是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答案及要点

《遥感原理》试题及答案要点(3-12) 《遥感原理》试题三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20分) 1、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2、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 3、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4、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里大气的投射率高,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5、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 8、平滑与锐化;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点,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两种。锐化是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大的部分。 9、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 10、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二、填空题(10分) 1、1999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陆地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185-185平方公里。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10米。 3、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是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可分为暖阴影和冷阴影两种。 4、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其在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方面都比MSS图像有较大改进。 5、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图像处理和特征提取子系统、解译知识获取子系统、狭义的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6、全球定位系统在3S技术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精确的定位能力和准确定时及测速能力。 7、固体自扫描是用固定的探测元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目标地物进行扫描的一种成像方式。目前常用的探测元件是CCD,它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 三、问答题(40分) 1、微波遥感的特点有哪些? (1)全天候、全天时工作(2)对某些地物有特殊的波谱特征(3)对冰、雪、森林、土壤等有一定的穿透能力(4)对海洋遥感有特殊意义(5)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 2、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3、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丰富的信息量(2)直观性强(3)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4)现实性强 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图像分类精度受到限制 1)气状况的影响 2)垫面的影响 3)他因素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