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后浇带设计与施工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浅论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杜宏代-李长得:(1.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2.核工业部第五研究设计院,河南郑州450000)H商要]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f生和经.齐挂,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应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保证结构的质量。
[关键词】后浇带;设计;施工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
起到消化沉降或收缩变形的作用,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
目前在实际工程中,通过后浇带的设置,可起到简化建筑结构设计、避免设置永久性变形缝、加快施工进度、I聋f l t防水施工的难度等作用,故应用非常广泛。
本文就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谈谈笔者的看法。
1后浇带的设计1.1后浇带的分类后浇带按其作用可分为3种:1)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带称为沉降后浇带。
2)为防止混凝土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带称为收缩后浇带。
3)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带称为温度后浇带。
12后浇带位置的确定后浇带的位置,应根据基础和上部结构布置的具体情况确定。
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一般在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此位置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且宜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上不宜错开,后浇带间距一般为30到40米。
后浇带位置还应避开竖向承重构件。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
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量较小,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或地下室】连成整体。
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较高,且厚度较大,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高差悬殊较大。
高层建筑荷载较大,则由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在采用天然地基的情况下,还是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彻底脱开较为妥当。
后浇带设计与施工的质量控制摘要:后浇带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施工工序,它起到了加固结构、提高建筑物整体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过程,并重点讨论了如何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后浇带工程的质量。
引言:后浇带是指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对部分结构进行加固和加固的施工工序。
它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还可以对主体结构进行补强,以满足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要求。
由于后浇带工程的重要性,对其设计与施工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1. 后浇带设计的要点1.1 结构的合理性后浇带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结构的合理性。
各个部分的尺寸、形状、布置等都需要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以保证后浇带的加固效果。
1.2 材料的选择在后浇带的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例如混凝土、钢筋等。
这些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对后浇带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选择。
1.3 耐久性的考虑后浇带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需要承受一定的荷载和变形,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后浇带的耐久性。
这涉及到材料的抗压性、抗张性等参数的选择,以及结构的合理布置。
2. 后浇带施工的要点2.1 施工流程的规范性后浇带的施工过程需要按照规范进行,以确保施工质量。
施工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清理施工现场、检查施工工具和设备等。
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搅拌、浇注、养护等环节,防止出现质量问题。
2.2 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要求后浇带施工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施工人员需要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和施工方法。
同时,施工人员应具备责任心和团队精神,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2.3 质量控制的措施为保证后浇带工程的质量,需要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其中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以及施工后的质量验收等。
此外,还需要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以避免对工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3. 后浇带质量控制的重点3.1 施工安全在后浇带施工中,首先要关注施工安全。
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保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操作等。
浅谈后浇带设计与施工摘要:本文作者分析了设计后浇带时考虑的主要问题,介绍了施工后浇带的做法及后浇带施工的质量控制要求。
关键词:后浇带;设计;施工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施工人员不断创新施工技术,探寻有效的施工方法,以期能够科学地控制混凝土裂缝,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与质量。
后浇带作为一种弥补混凝土裂缝的重要施工措施,对控制混凝土裂缝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后浇带实际施工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共同探讨。
1 设计后浇带时考虑的主要问题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中超长结构,大底盘多塔式结构或形体不规则结构的建筑不断涌现。
特别是对地下防水有特殊要求的超大面积地下建筑的不断出现。
广大建筑师为了建筑立面及空间使用功能的要求,又往往希望结构工程师不留变形缝。
在适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措施中,可以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必要的保温等防裂措施,用以减小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或者用设置施工后浇带的方法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
我国建筑施工常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
1.1 后落带的设置遵循的是“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
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后浇缝的设置就是把大部分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的应力。
1.2 在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
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方认可。
1.3 设计后浇带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高为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m为宜。
1.4 后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钢筋不许断开,必须贯通。
后落带在未浇筑混凝土前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1.5 后浇带的施工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四周,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
简述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摘要】后浇带是指在混凝土构件浇筑结束后,在其上部或侧面再次浇筑混凝土的构件,用于加固和连接构件,提高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承担着重要的功能作用,包括增加结构的抗震性能、改善构件的受力性能、加强结构的连接性能等。
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包括施工工艺、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关乎整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选择合适的后浇带材料,严格执行施工工艺,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后浇带质量的关键。
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的必要性体现在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建筑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
建议在建筑施工中重视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过程,确保其质量和效果。
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功能作用、施工技术、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必要性、建筑结构影响、建议。
1. 引言1.1 后浇带的定义后浇带是指在混凝土结构建筑中,为了加固或连接构件而在构件之间设置的一种临时支承构件,通常为梁或板状。
它的主要功能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起到连接和传递荷载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在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能够有效地解决混凝土构件之间的接头问题,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后浇带的设置需要根据结构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来确定,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后浇带的质量和工程的施工质量。
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整个结构安全稳定的关键之一。
在后续的我们将详细介绍后浇带的功能作用、施工技术、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后浇带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和必要性。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后浇带的重要性和施工要点,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1.2 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在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后浇带的作用不仅是连接和固定梁柱结构,还能够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增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浅议建筑工程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摘要:后浇带就是在现浇钢筋砼结构中,施工期间留置的临时性温度、收缩及沉降的变形缝,其位置和留设都有设计来确定。
后浇带具有较好的立面效果,对解决建筑物的沉降差异、温度应变、以及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等矛盾有重要作用,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已被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分析建筑工程项目中后浇带的设计及施工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设计;施工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结构的性能及经济性,在超长混凝土结构中被大量应用,但很多后浇带在施工完成后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混凝土开裂,会对建筑物主体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导致一些施工单位不愿采用后浇带。
但这些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需要在设计阶段进行充分分析和设计,施工阶段要严格根据设计原理和数据进行,把握好施工要点,处理好一些关键环节,才能促使后浇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后浇带的设计设计的原则地上结构在温度环境的影响下,使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不能过大的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还要加强屋面的保温隔热,比如可以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后浇带的宽度则主要考虑施工的方便,最合理的宽度应为70cm到100cm,后浇砼的浇筑时间要根据后浇带的类型来确定;如果建筑结构设计了后浇带,在施工图中就得对后浇带的类型、缝宽、平面布置、解封形式、钢筋处理、浇筑时间等都要明确。
对于高层建筑物来说,在计算时要把总温度计收缩分成两部分,在第一部分的温差和收缩期内,要将结构尽量分成长度较小的若干段,从而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温度和收缩应力。
到了施工后期,要将这若干小段浇筑成一个整体,然后承受第二部分的温差和收缩,只有当这两部分的温差和收缩应力小于混凝土的设计抗拉强度,后浇带就能有效控制裂缝开展。
后浇带的做法要求现行的规范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后浇带的缝宽规定不一致,有的要求70cm,有的要求80cm;后浇带的接缝形式也不统一,后浇带的共进处理方法并没有明确什么情况下采用哪种方法;后浇砼的浇筑时间也没有一致的规定,有的要求至少两周,有的规定不能少于六周。
浅谈建筑工程后浇带设计与施工摘要: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施工人员不断创新施工技术,探寻有效的施工方法,以期能够科学地控制混凝土裂缝,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与质量。
后浇带作为一种弥补混凝土裂缝的重要施工措施,对控制混凝土裂缝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后浇带实际施工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共同探讨。
因此,本文将针对后浇带施工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筑工程后浇带设计要点与施工方法,以期能够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设计要点;施工方法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相关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技术应用效果也在不断提高,为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常常会涉及到后浇带施工问题,高质量的后浇带施工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混凝土施工裂缝,从而避免混凝土裂缝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高。
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后浇带施工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后浇带施工与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所以,笔者将在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实例调查与分析,对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问题进行探讨,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一、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的设置是主要的工作之一,它对解
决混凝土收缩变形以及混凝土温度应力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后浇带施工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后浇带作用的有效发挥。
(1)后浇带结构中,最为重要的即是钢筋构件,对钢筋构件类型的选择关系到后浇带施工的质量。
但是,一些施工人员为了节省施工成本、缩短工期而统一采用贯通钢筋方法,钢筋不断开,则会导致钢筋附近的砼收缩受到制约,产生拉应力,严重时候将导致砼开裂,降低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2)后浇带施工中,工程养护也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在后浇带第一次浇筑留设后,更是需要充足的养护以保证后浇带的质量。
但是,有些建筑工程忽视了养护的重要性,未进行适时养护,从而给后浇带的进一步施工带来难度。
二、建筑工程后浇带的设计要点
建筑工程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通常都是以良好的后浇带施工作保障的。
根据不同的建筑工程施工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将后浇带分成收缩后浇带与沉降后浇带两种,起到不同的作用。
收缩后浇带主要是利用增大混凝土裂缝间距的方法,以减小混凝土收缩变形,但是它不能代替伸缩缝,需要施工人员区别对待;沉降后浇带则主要应用在建筑主体与地下室之间沉降量较小的情况,起到提高建筑工程安全性与可靠性的作用。
对后浇带的设计,可以根据相关设计规范从以下几个要点进行。
(1)综合考虑后浇带结构的位置。
后浇带是一种辅助结构,主要起到降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收缩的作用,但是由于后浇带本身承载
力降低,因此,后浇带应该设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受力较小的位置,并设置适宜的间隔,以保证后浇带作用的充分发挥。
一般来说,后浇带主要设置在梁板跨度内1/3处,以提高后浇带的性能;(2)高层建筑后浇带设计。
对于高层建筑与地下室之间的沉降问题,通常需要施工人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土质情况、建筑结构等,以便针对具体情况考虑是设置后浇带还是设置变形缝。
通常,当高层建筑地基的厚底较小、且持力层收缩性不大,后者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的情况,则可以通过设置后浇带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以提高高层建筑的荷载。
三、建筑工程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建筑工程设计人员根据相关设计规范等,对后浇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为后浇带的施工提供了参考。
施工人员在后浇带施工设计图纸的指导下,全面考虑建筑工程施工情况,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法,以便达到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促进建筑工程安全性、可靠性提高的目的。
(1)施工前期清理工作。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设置后浇带,是提高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因此,在后浇带施工之前,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清洁、对钢筋进行除锈拉直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后浇带施工中不会留下缝隙,增加后浇带结构的有效截面积,保证后浇带施工的质量;(2)施工技巧的运用。
后浇带施工中,对于支模、钢筋绑扎、防水等施工都有一定的技巧,需要施工人员提高重视。
对于后浇带的支模施工,可以采用在后浇带两侧设置同向独立支模
的方法来保证后浇带支撑系统的稳定性。
在后浇带强度达到标准之后,可以再将支模拆除,以保证混凝土机构的安全性;对于后浇带钢筋绑扎,则需要根据设计图纸与实际需求,选择适宜规格的钢筋进行等间距的绑扎,并加设加强筋,以便提高钢筋的质量与应用效率;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防水处理,可以采用设置集水坑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加设防水层等方法来保证后浇带的防水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效果;(3)后浇带的养护。
后浇带第一次浇筑留设后,需要一定时间的养护,以达到提高后浇带强度的目的。
一般来说,后浇带养护时间可以分成不同类型,这个与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有关。
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对后浇带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保证后浇带作用的充分发挥。
结语:
总而言之,在后浇带施工中,相关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必须提高重视,并针对实际建筑施工情况,科学合理设计后浇带,并运用适宜的施工技术,以促进后浇带弥补混凝土裂缝作用的有效发挥。
虽然现阶段,我国后浇带施工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相信,随着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断研究与探讨,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水平必将得到有效提高,从而避免混凝土裂缝,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杰雄. 后浇带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设计和施工[j].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7,75(09):190-192 .
[2] 朱晓忠,孙建安. 主楼裙房结构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浅析[j]. 陕西建筑, 2009,37(10):26-28 .
[3] 杨斌.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设计和施工浅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89(11):126-129 .
[4] 李要坚.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设计和施工的几点认识[j]. 科技资讯, 2009,82(17):91-93 .
[5] 谷晨明, 陈晓丹,刘世平.浅谈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j]. 民营科技, 2011,227(06):2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