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职业能力测试》第五章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40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试大纲《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全部为客观性试题,题型均为单项选择题。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数量关系。
数据的分析、运算,解决数量关系的能力。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字、词准确含义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二、各类语句的准确表达方式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三、短文材料的概括能力,细节的理解与分析判断能力。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一、二维图形和空间关系准确识别及推理的能力。
二、概念和标准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推理、演绎、归纳等逻辑思维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四部分:常识判断。
社会、历史、文学、天文、地理、军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能力。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文字、图形、表格等资料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加工能力。
《综合应用能力(管理人员)》考试大纲《综合应用能力(管理人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考试内容和测评要素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把握社会科学领域文本的事实和观点,全面准确领会材料含义。
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逻辑方法,对社会科学领域的现象、问题和观点等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论证。
调查研究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针对社会科学领域的相关问题,系统地收集事实和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评价和应用。
文字表达能力: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准确清晰地陈述意见、论证观点、表达思想。
二、试卷结构题型均为主观性试题。
《综合应用能力(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大纲《综合应用能力(专业技术人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考试内容和测评要素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加工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把握自然科学文献中的数据、事实和观点,全面准确领会材料含义。
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逻辑方法,对自然科学领域的现象、数据、问题和观点等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论证。
河北事业单位考试网:/hebei/ 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判断,解题有妙招2016河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暂未开始,为了更好的协助大家备考河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公河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准备了河北事业单位招聘的相关考试公告与河北事业单位招聘笔试题型和河北事业单位面试备考技巧,大家可以参考学习,河北事业单位考试网祝大家早日入编!相关内容阅读:河北事业单位招聘河北事业单位考试资讯河北事业单位真题【导读】2016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提供2016行测答题技巧、行测真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备考资料等精彩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逻辑判断加强、削弱类题目是重中之重。
其实,不论是削弱还是加强,其考察的能力都是我们找论证过程“漏洞”的能力,只要掌握好这个能力,我们就可以提高这类题型的正确率。
在可能性推理当中,题干在推论过程中会默认一些条件成立,而我们的逻辑要讲求严谨性和客观性,只要题干当中没有明确表达的条件或论据就不一定成立,所以我们只需要去找那些“默认条件”或者是“想当然条件”就可以从中找出题干论证过程中所存在的漏洞,我们把“漏洞”补上,就是对题干结论的加强;反之,把“漏洞”挖大,就是对结论的削弱。
【例题】一位博士生导师说:现在的博士生论文,语句越来越难读懂,本届学生交给我的博士生论文都写得很差,句子不通,还有不少错别字。
下列哪一个选项最能削弱这位大学博导的论证?A.上述论证没有证明博士生导师能够判断博士生的写作水平B.这位博导的学生水平是否能够代表所有博士生的水平尚需证实C.上文的论证并没有排除这位博士生导师不是一个好老师的可能性D.在上文论述中没有提供反面的论点【答案】B。
当需要削弱结论时,就需要找到题干论证过程那些“想当然条件”,也就是题干默认的条件,然后在选项里找到然后否定掉它的存在即可。
河北事业单位考试网:/hebei/ 热门推荐:2016行测答题技巧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本文来自河北事业单位考试网,欢迎大家关注河北事业单位考试网,河北事业单位考试网将致力于为广大考生提供更丰富,更齐全的复习资料,以期能够帮到大家尽快圆自己的事业编梦想。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逻辑判断(五)(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判断推理(总题数:0,分数:0.00)二、逻辑判断(总题数:45,分数:100.00)1.在一项实验中,让80名焦虑程度不同的女性完成同样的字母识别任务,同时在她们头上放置电极,观察大脑活动。
结果表明,焦虑程度高的女性完成任务时脑电活动更复杂,更容易出错。
实验者由此得出结论:女性焦虑影响完成任务的质量。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结论?______(分数:3.00)A.焦虑程度高的女性与其他女性相比在实验前对任务不熟悉√B.女性焦虑时,大脑会受到各种思绪的干扰而无法专注C.女性焦虑容易引发强迫症,广泛性焦虑等心理问题D.有研究显示,焦虑和大脑反应错误率是正相关的解析:[解析] 题干中的论点是“女性焦虑影响完成任务的质量”。
A项属于另有他因,说明“焦虑程度高的女性完成任务时脑电活动更复杂,更容易出错”不是焦虑的原因,而是由于“对任务不熟悉”。
B项“女性焦虑使大脑受到干扰而无法专注”,举例子说明论点成立,加强作用,排除。
C项“引发心理问题”与“影响完成任务的质量”,话题不一致,无关项,排除。
D项“焦虑和大脑反应错误率是正相关”说明焦虑程度越高,错误率越高,加强论点,排除。
所以,本题的答案为A。
2.如果用户手机里安装了企业的手机客户端,那么就可以大大提高用户游览手机时看到企业标识和名称的机会,进而达到宣传企业形象和品牌的目的,提高企业知名度。
上述结论的假设前提是______。
(分数:3.00)A.手机用户数量增长势头强劲B.手机客户端是项成熟的技术C.手机用户有浏览手机的习惯√D.手机营销的时效强、成本低解析:[解析] 题干给出的论点为“手机安装客户端可提高浏览企业标识的机会”。
C项说明只有当手机用户有看手机的习惯时,才可能看到客户端。
这构成了前提,否定代入法,如果用户没有看手机的习惯,即使安装了企业客户端也不会被看到。
故C项为前提。
第一节必然,陡推理必然性推理在考试中时有出现,且必然性推理知识是解答可能性推理的基础,大家有必要学习并掌握。
必然性推理部分主要介绍直言命题和复言命题。
一、直言命题(一)直言命题的定义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一些简单句子来断定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比如,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是文明古国,有些人是好人,人不能做坏事……这些句子都是直言命题。
这样的句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例如,有些人是好人。
在这个句子中,被断定的对象“人”称为主项.通常用“S”表示:所要断定的性质“好人”称为谓项,通常用“P”表示;表示对象数量的词“有些”称为量项:表示对象是否具有该性质的词“是”称为联项。
联项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种。
肯定一般用“是”表示,否定一般用“不是”、“没”等否定词表示。
“是”在有些命题中可以省略,如“人会说话”这句话就省略了“是”。
量项有全称量词、特称量词和单称量词三种。
全称量词表示全部,一般用“所有”、“凡”等表示,有时也可省略:特称量词表示部分,一般用“有”、“有些”表示;单称量词表示单个,通常省略,主项常为人名或地名等专有名词,如“长城是建筑奇迹”。
特称量词“有的”的特殊性特称量词“有的”与我们的日常理解不同,这里的“有的”强调的是“有”,即指“至少有一个”,存在三种情况:既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一部分”,还可能是“全部”。
如我们说“有的人是好人”,可能“只有一个人是好人”,也可能“有多个人是好人”,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是“所有人都是好人”。
因此,由“有的人是好人”推不出“有的人不是好人”。
(二)直言命题的分类根据联项和量项的不同.可以将直言命题分为六种:②称肯定命题:所有S是P。
例如,所有人都是会笑的。
②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不是P。
例如,所有动物都不是植物。
③特称肯定命题:有的S是P。
例如,有的人是好人。
④特称否定命题:有的S不是P。
例如,有的人不是好人。
⑤单称肯定命题:这个S是P,或者a是P。
例如,姚明是篮球运动员。
2014年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逻辑判断解题技巧逻辑判断,又称演绎推理,是事业单位行测考试的常考题型。
专家认为,逻辑判断包括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两种题型,其中必然性推理包括概念间关系、直言命题、复言命题和朴素推理;可能性推理包括削弱型、加强型、前提型、解释型、评价型、结论型六种,掌握各种论证类型和分析方法有助于快速解题。
在逻辑判断中,最朴素的推理就是排除,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每天都在排除中生活着,有些看上去是我们的选择,但何尝不是我们的排除呢?排除法是解这类题目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1.甲、乙、丙、丁是四位天资极高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是舞蹈家、画家、歌唱家和作家,尚不能确定其中每个人所从事的专业领域。
已知:(1)有一天晚上,甲和丙出席了歌唱家的首次演出。
(2)画家曾为乙和作家两个人画过肖像。
(3)作家正准备写一本甲的传记,他所写的丁传记是畅销书。
(4)甲从来没有见过丙。
下面哪一选项正确地描述了每个人的身份?A.甲是歌唱家,乙是作家,丙是画家,丁舞蹈家B.甲是舞蹈家,乙是歌唱家,丙是作家,丁是画家C.甲是画家,乙是作家,丙是歌唱家,丁是作家D.甲是作家,乙是画家,丙是舞蹈家,丁是歌唱家解析:这道题目要想找出甲乙丙丁四个人和四种职业的一一对应关系,最原始的方法是从条件入手进行推理。
但是这样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运用排除法,从选项入手,直接排除错误选项,就可以迅速找到正确答案。
由第一个条件“甲和丙出席了歌唱家的首次演出”,可知甲和丙都不是歌唱家,排除A、C;第二句“画家曾为乙和作家两个人画过肖像”,说明乙既不是画家,也不是作家,排除D,所以此题选B。
例2.小白、小黄、小蓝在上学的路上相遇。
他们当中背着白色书包的人说:“真有意思!我们三人的书包,一个是白色,一个黄色,一个是蓝色。
可是,没有一个人书包的颜色和自己的姓所表示的颜色相同。
”小黄看了看,也说:“是啊!”如果以上叙述为真,则下列哪项为最可能的推论?( )A.小黄背白书包,小白背蓝书包,小蓝背黄书包B.小黄背白书包,小白背黄书包,小蓝背蓝书包C.小黄背蓝书包,小白背黄书包,小蓝背白书包D.小黄背黄书包,小白背蓝书包,小蓝背白书包解析:题中先是背白色书包的人说话,后来“小黄看了看,也说”,说明小黄不背白书包,排除A、B。
2022年7月30日上海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及答案一、判断推理。
本部分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四种类型的试题,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公共意识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在公共生活的不断刺激、碰撞中逐渐找到边界与路径的。
在这个过程中,法律法规的设限、惩治,是一种硬性规训。
在硬性规训之外,还需要公共生活的每一个参与者加入维护规则的行列中来。
面对种种不良行为,能够主动劝阻、诚恳批评,进而形成一种人人遵守规则的公共舆论氛围。
这实际上是一种软性的约束力,与责罚比起来,可能不显山不露水,但实效更明显。
由此可以推出下列()项。
A、法律等硬性规训无法培育公共意识B、每一个参与者都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建构舆论氛围,是培育公共意识的有效方法C、只有加大责罚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中建立公共意识D、公共意识只有在舆论等软性约束力下才能形成2据统计,最近五年内,某国每年都在诸如大型粒子加速器、高能物理实验室等领域进行巨额投资,建成了一些设施并投入运转,但在相关领域的一流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没有显著增长。
一些专家认为,在这些领域的硬件方面作出巨额投入并不见得对该国的科研发展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为了使上述结论成立,必须补充下列()项命题作为前提。
A、最近五年在高能物理领域内的研究人才数量有明显增长B、最近五年该国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总数并没有显著增加C、在一流国际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数量是衡量科研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D、大型粒子加速器本来就不一定会导致该国科研水平明显提高3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当它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完成生命活动,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新一代病毒。
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不能进行新陈代谢,所以病毒不是生命体。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项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关于2018陕西事业单位联考知识点整理如下,查看更多详细信息请到陕西华图教育官网()或关注陕西华图微信公众号(snhuatucom)事业单位综A职测判断推理模块知识点梳理华图教育周映红事业单位综A职测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常见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
现将四个模块知识点简单梳理如下:一、图形推理图形推理分为规律推理和空间重构两个模块其中规律推理包括:位置、样式、数量、属性、功能五大基本规律(一)位置:1.动态位置题型特征:各图形组成元素基本相同,整体或局部位置变化明显考察类型:平移、旋转、翻转2.静态位置:题型特征:元素的相对位置,方位比较明显考察类型:结构:相交、相切、相离、内含方位:左右、上下、前后注:相离的补充:相同图排布,相切的补充:点相切、线相切(二)样式:题型特征:元素组成相似解题技巧:遍历:缺啥补啥,运算:加减同异(三)数量:题型特征:组成元素凌乱元素存在数量变化考查形式:点、线、角、面、素数字规律:常数、等差、乱序、周期、等比(四)属性:题型特征:元素组成凌乱,无明显的数量变化考察类型:对称性、曲直性、封闭性(五)功能:题型特征:题干中存在明显的黑点或位置明显的箭头功能点:标定空间、方位、直线功能箭头:指示作用、平行与垂直(六)空间重构:题型特征:拆折纸盒解题方法:1.先找特征面形状特殊内部图案特殊2.后辨相对面立体图形中:能且只能看到一个面平面图形中:一字相间排列,“Z”字两端3.再析相邻面排布:公共边;一行或一列有四个面,最两边的两个面;L型特征:相对位置、相对特征保持不变用方法:时针法移面法点定位法二、定义判断题型特征:给定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给出一组典型例证,要求你从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注意: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解题步骤:第一步,看提问方式“属于”还是“不属于”第二步,找关键词第三步,判断关键词之间关系是“或”还是“和”第四步,逐一比对,排除选项三、类比推理题目特征: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职测逻辑判断技巧
以下是 8 条关于职测逻辑判断技巧的内容:
1. 嘿,你知道在做逻辑判断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啥不?那就是一定要细心啊!比如这道题“所有的猫都有四条腿,这只动物有四条腿,那它是不是猫呢”。
可别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呀,得仔细分析!
2. 哎呀呀,大家做题可别想当然啊!比如说“如果下雨就打伞,没下雨是不是就不打伞呢”。
得动脑子好好想想,别一下子就得出结论呀!
3. 你们有没有发现有时候要学会假设呢!就像“这个门要么开要么关,现在不是开着,那肯定就是关着呀”。
不假设一下怎么能找到关键呢,对吧?
4. 哇塞,做逻辑判断得学会转换思维呀!举个例子“不是好人就是坏人”。
不要死脑筋,要灵活点,这样才能快速找到答案呀!
5. 嘿呀,逻辑判断里的推理可重要了呢!像“小明喜欢吃苹果,苹果是水果,那能不能说小明喜欢吃水果呢”。
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6. 天哪,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好不好!比如“这些人里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那得仔细分析每个人的话呀”。
细节决定成败呀!
7. 哎呀,不要被复杂的题干给吓住了呀!就像“一堆条件摆在那,别怕呀,一个一个分析过去”。
勇敢点,不就那点事儿嘛!
8. 真的呀,逻辑判断真的很有趣的呀!比如说“有些动物会飞,有些动物不会飞,这不是很有意思嘛”。
好好去感受其中的乐趣,你就会发现其实没那么难呢!
我觉得呀,掌握这些职测逻辑判断技巧真的超级重要,能让我们在做题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之判断推理:巧解朴素逻辑在事业单位考试职测当中经常会遇到一种题型叫做朴素逻辑,这种题目有一定难度,其次做起来比较耗费时间,而且考察形式非常多变,是很多小伙伴放弃的一类题,关于这种题型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方法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又快又准选出答案的,所以今天咱么就一起来看看怎么啃下这块“硬骨头”!一. 排除法当选项全面且确定的时候,咱们可以通过排除的方式把选项排了,而不需要完整的推理就可以选出答案。
那什么样的选项是全面且确定的呢?比如下面这个题。
小白、小黄、小蓝在上学的路上相遇。
他们当中背着白色书包的人说:“真有意思!我们三人的书包,一个是白色,一个黄色,一个是蓝色。
可是,没有一个人书包的颜色和自己的姓所表示的颜色相同。
”小黄看了看,也说:“是啊!”如果以上叙述为真,则下列哪项为最可能的推论?A.小黄背白书包,小白背蓝书包,小蓝背黄书包B.小黄背白书包,小白背黄书包,小蓝背蓝书包C.小黄背蓝书包,小白背黄书包,小蓝背白书包D.小黄背黄书包,小白背蓝书包,小蓝背白书包【中公答案】C【中公解析】观察选项全面且确定,用排除法通过背白色书包的人的话:没有一个人书包的颜色和自己的姓所表示的颜色相同,可得每人姓氏和所背书包的颜色不同,即小黄不背白色书包,排D,又通过这个人有小黄对话,那么小黄也不背白色书包,排除A、B,最终选到C。
二. 假设法当我们的题干出现不确定信息或者出现真假话问题时,可采用假设的方法来解题,比如假设条件A为真,结合题干其他条件看看是否能满足题干的要求,如果可以满足则假设成立,条件A为真;如果不能满足则假设不成立,条件A为假。
比如来看下面这个题:有一天,张三、李四、王五在一起,互相指责别人说谎话。
张三指责李四说谎话,李四指责王五说谎话。
王五指责张三和李四都说谎话(当然都是指他们现在所说的话)。
从他们的指责中推论,谁说真话?A.张三B.李四C.王五D.都是真话【中公答案】B【中公解析】观察题干发现是一个真假话的题,其次每个人说的话真假不确定,那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假设法,比如假设张三说的话为真,根据他的话可得到李四说假话,再根据李四的话为假,可知王五应该说真话,王五却说张三和李四都说假话,发现假设张三为真话后与题干的信息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张三实际说假话,根据他的话为假,可得到李四说的是真话,所以得到说真话的是李四,答案选B。
第一章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一节逻辑填空一、把握对应关系P8二、辨析词语差异P10三、警惕成语设置陷阱P12四、掌握常考关联词P14第二节阅读理解一、主旨观点题P17二、细节判断题P23三、推断下文题P26四、标题添加题P29五、词句理解题P31第三节语句表达一、语句排序题P34二、语句填充题P38第二章数量关系——数学运算第一节数学运算基础必备一、算术基础知识(一)整数的特性1.质合性P42质因数分解2.整除的判定P423.公因数与公倍数P43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求法(二)比例性质1.比例关系P442.倍数判定P443.连比P45二、代数工具(一)不等式与均值不等式1.不等式P462均值不等式P46(二)数列1.等差数列P472.等比数列P47(三)同余特性1.同余P482.利用同余特性解不定方程P48三、实战技巧(一)特值法P49(二)排除法1.直接代入P512.选择性代入P51(三)盈余亏补1.平均数P512.盈亏思想P523.鸡兔同笼P52(四)图表法P53第二节数学运算高频考点一、几何问题1.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P542.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P553.勾股定理P564.三角形相似P565.平面图形最短距离P586.立体图形表面最短路线P58二、工程问题1.比例关系P592.多人合作P603.轮流工作P604.蓄水问题P61三、行程问题(一)基本行程问题1.平均速度P612.比例关系P62(二)相遇问题1.简单相遇问题P622.直线多次相遇P633.环线相遇问题P63(三)追及问题1.直线追及P642.环线追及P64(四)牛吃草问题P65四、利润问题(一)收支计算P66(二)利润计算P66(三)打折计算P671.整体打折2.部分打折五、排列组合P68(一)基本原理(二)排列与组合(三)经典方法1.捆绑法2.插空法3.插板法4.归一法5.分析对立面(四)经典问题模型1.环线排列2.错位重排六、概率问题P721.古典型概率2.分类分布事件概率七、最不利原则P741.最不利原则2.相等型和定最值3.不等型和定最值第三节数学运算扩展考点一、浓度问题P771.基本浓度问题2.浓度混合问题二、日期问题P781.平年与闰年2.月历分析三、时钟问题P791.钟面问题2.坏钟问题四、策略制定P81五、推理分析P82六、年龄推算P82七、容斥问题P831.两集合容斥2.三集合容斥3.多集合容斥极值八、周期循环P85第三章判断推理——图形推理第一节图形推理核心考点一、数量类考点1.点P882.线P893.角P914.面P925.其他元素P94二、结构类考点1.对称性P962.曲直性P973.封闭性P98三、位置类考点1.移动、旋转、翻转P982.相对位置P100四、叠加类考点P101五、空间类考点1.空间折叠P1032.三视图P104第二节图形推理题型精讲一、顺推型图形推理P106二、类比型图形推理P106三、九宫格图形推理P107四、分类型图形推理P109第三节图形推理实战技巧一、求同分析法1.特征属性求同P1102.构成元素求同P110二、特征图形定位法1.阴影图形定位P1112.汉字、字母定位P1133.小图形定位P114第四章判断推理——定义判断第一节定义判断实战技巧一、分析定义特征P116二、归纳定义特征P119三、判断定义间关系P121四、对比选项内容P124第二节定义判断考查学科一、心理学P125二、经济学P126三、社会学P127四、法律法规P127五、行政管理P128六、语言文学P129第五章判断推理——类比推理第一节类比推理题型精讲一、两词型P132二、三词型P132三、对当型P132第二节类比推理核心考点一、逻辑关系P133二、言语关系P134三、常识关系1.经验常识P1352.理论常识P136第三节类比推理实战技巧一、代入排除法P137二、遣词造句法P137三、横纵对比法P138第六章判断推理——逻辑判断第一节必然性推理一、直言命题(一)直言命题的分类P140(二)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P140(三)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P1431.换质推理2.换位推理二、概念和三段论P145(一)四种概念间关系(二)三段论推理1.结论型三段论2.前提型三段论三、复言命题P150(一)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二)假言命题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转化4.假言命题综合推理四、模态命题P158(一)矛盾关系(二)等值转化五、智力推理P159(一)假设、代入、排除法(二)找突破口法(三)图表法第二节可能性推理一、削弱、加强型P164(一)总体结构分析(二)类比论证(三)强加因果(四)共变论证(五)缺桥论证(六)原因分析(七)数据比例(八)提出方法二、结论型P173三、评价型P175(一)常规评价(二)结构评价四、解释型P177五、选项分析P178(一)识别迷惑选项(二)选项比较原则第七章资料分析第一节核心统计知识一、基期与现期P182二、增长P1821.同比与环比2.求基期量3.求现期量4.求增长量5.求增长率三、贡献率与利润率P1861.贡献率2.利润率四、顺差与逆差P188第二节核心考查体系一、比重P1891.比重的概念2.比重的递推3.基期分量及增长率4.基期总量5.基期比重及大小比较二、倍数、翻番P1931.现期倍数及翻番2.倍数与增长三、平均数P1961.现期平均数2.基期平均数及大小比较3.加权平均数与增长四、隔年增长P199五、年均增长P200第三节实战快解技巧一、实战速算方法P2021.数据定位法2.反算法3.首数法4.尾数法5.有效数字法6.特征数字法7.同位比较法8.差分法9.错位加减法10.乘除法转化法二、高频公式速解P2091.ab型2.a1+x%x%型3.a b ×1+y%1+x%型4.bx%型。
公务员行测备考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精讲逻辑判断是逻辑学中的一种推理方法。
它是指根据一般性知识的前提推出一个特殊性知识的结论。
逻辑判断的前提和结论是存在必然联系的,它强调根据正确真实的前提得出正确真实的结论,推理结论不得超出要求推理的前提,即逻辑判断强调前提的真实性、前提与结论的必然性。
在考试当中,逻辑判断的表现形式为: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答案。
逻辑判断考查的是考生对信息的理解、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命题规律事业单位考试的职业能力测验中,逻辑判断根据测试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1.形式推理形式推理注重推理形式的有效性,解题时需要掌握一些逻辑学的基本方法。
主要考查直言命题、复合命题等命题推理。
2.论证推理论证推理是逻辑判断的主要题型,要求考生快速阅读文字材料,准确把握其观点与论述结构,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找到正确答案,强调思维的批评性。
试题内容涉及自然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主要有假设、支持、削弱、解释、结论等题型。
重难点提示逻辑判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社会、思维、自然等各个领域。
职业能力测验中的逻辑判断并非严格逻辑学意义上的逻辑判断,试题大多不能直接套用单纯的逻辑知识,可以凭借自己的题感和经验做出选择。
因而,解答逻辑判断的难点和关键在于培养逻辑关系的感觉。
由于职业能力测验中逻辑判断试题的特殊性和考试时间的限制,用逻辑学专业的解题方法来解题显然是不可行的,也没有必要花太多的精力去系统地学透逻辑学知识,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解题的感觉上。
虽然大部分试题并不依赖逻辑学基本知识,但熟悉一些逻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逻辑学的基本方法,有助于考生迅速准确地解题。
建议参加职业能力测验考试的考生,首先了解逻辑判断的出题形式,然后花少量时间了解逻辑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把主要精力放在解题训练上,快速形成题感,力争在考试中拿到高分。
技巧突破我们总结了几项解题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备考生复习:(1)要从题干出发,利用推理规则进行正确推理。
职业能⼒倾向测试A类考试时限90分钟,共100题,满分150分第⼀部分常识判断(20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第⼆部分⾔语理解与表达(20题)词语填空10题每题1.5分共30分⽚段阅读7题语序排列2题句⼦填空1题第三部分数量关系(10题)数学运算10题每题2分共20分第四部分判断推理(35题)图形推理5题每题1.2分共6分定义判断10题每题1.4分共14分类⽐推理10题每题1.2分共12分逻辑判断10题每题1.8分共18分第五部分资料分析(15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职业能⼒倾向测试B类考试时限90分钟,共100题,满分150分第⼀部分常识判断(25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第⼆部分⾔语运⽤(25题)词语填空15题每题1.5分共37.5分语序排列5题句⼦填空5题第三部分数量分析(10题)数学运算5题每题2.4分共12分资料分析5题共12分第四部分判断推理(25题)图形推理5题每题1.4分共7分定义判断5题每题1.5分共7.5分类⽐推理5题每题1.4分共7分逻辑判断10题每题1.8分共18分第五部分综合分析(15题)共15题每题1.6分共24分职业能⼒倾向测试C类考试时限90分钟,共100题,满分150分第⼀部分常识判断(20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第⼆部分⾔语理解与表达(25题)选词填空10题每题1.4分共35分⽚段阅读9题语句排列3题语句衔接3题第三部分判断推理(35题)图形推理10题每题1.5分共15分定义判断5题每题1.6分共8分类⽐推理10题每题1.4分共14分逻辑判断10题每题1.8分共18分第四部分综合分析(20题)数学⽅法6题每题2分共12分策略制定5题共10分资料分析5题共10分实验设计4题共8分。
事业单位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综述
判断推理部分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种题型。
这部分题型对我们广大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下面对四题型的解读。
(一)图形推理
这一部分题型主要考察考生的观察能力、辨别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主要包括规律推理类、对比推理类、九宫格图形推理类以及空间型题目,这部分题目看试较难,但规律性很强相信大家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够很好的掌握。
(二)定义判断
主要考察考生的现场学习能力,它弱化了我们的知识背景,考生直需要对定义进行理解、划分、归纳,对考生在短时间内快速理解定义并选出正确选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类比推理
相比于其它模块,这部分难度相对较低的,考生都能在较短时间内选出正确答案。
希望考生不要在这部分浪费太多时间。
(四)逻辑判断
这一部分是判断推理题目中难度相对较大的,对我们考生能透彻的理解、推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这部分包括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必然性推理中复言命题是重点内容;针对可能性推理,考生应重点掌握消弱行题目和加强行题目,它们是重中之重。
第一节必然,陡推理必然性推理在考试中时有出现,且必然性推理知识是解答可能性推理的基础,大家有必要学习并掌握。
必然性推理部分主要介绍直言命题和复言命题。
一、直言命题(一)直言命题的定义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一些简单句子来断定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比如,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是文明古国,有些人是好人,人不能做坏事……这些句子都是直言命题。
这样的句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例如,有些人是好人。
在这个句子中,被断定的对象“人”称为主项.通常用“S”表示:所要断定的性质“好人”称为谓项,通常用“P”表示;表示对象数量的词“有些”称为量项:表示对象是否具有该性质的词“是”称为联项。
联项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种。
肯定一般用“是”表示,否定一般用“不是”、“没”等否定词表示。
“是”在有些命题中可以省略,如“人会说话”这句话就省略了“是”。
量项有全称量词、特称量词和单称量词三种。
全称量词表示全部,一般用“所有”、“凡”等表示,有时也可省略:特称量词表示部分,一般用“有”、“有些”表示;单称量词表示单个,通常省略,主项常为人名或地名等专有名词,如“长城是建筑奇迹”。
特称量词“有的”的特殊性特称量词“有的”与我们的日常理解不同,这里的“有的”强调的是“有”,即指“至少有一个”,存在三种情况:既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一部分”,还可能是“全部”。
如我们说“有的人是好人”,可能“只有一个人是好人”,也可能“有多个人是好人”,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是“所有人都是好人”。
因此,由“有的人是好人”推不出“有的人不是好人”。
(二)直言命题的分类根据联项和量项的不同.可以将直言命题分为六种:②称肯定命题:所有S是P。
例如,所有人都是会笑的。
②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不是P。
例如,所有动物都不是植物。
③特称肯定命题:有的S是P。
例如,有的人是好人。
④特称否定命题:有的S不是P。
例如,有的人不是好人。
⑤单称肯定命题:这个S是P,或者a是P。
例如,姚明是篮球运动员。
⑥单称否定命题:这个S不是P,或者a不是P。
例如,刘翔不是演员。
当然,考试中出现的直言命题不一定是标准形式,有的可能需要转化。
比如,“没有人不爱他”可转化为“所有人都爱他”。
注:在直言命题中,“所有S不都是P”表示“有的S不是P”,是特称否定命题,而“所有S都不是P”表示全称否定命题。
(三)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具有相同主项和谓项的直言命题之间在真假方面存在必然的制约关系,这种关系称为真假对当关系,主要包括从属关系、矛盾关系、下反对关系和反对关系四种。
①具有从属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问的关系是: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
由此得出直言命题之间的推出关系是:所有S(不)是p→某个S(不)是p→有的S(不)是P;例如,所有人都(不)是党员→我(不)是党员→有的人(不)是党员。
⑦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是:必有一真一假。
除了图中的两对矛盾关系外,单称肯定命题和单称否定命题之间也是矛盾关系。
③具有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是: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④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是: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例如.“有的人迟到”和“有的人没迟到”是下反对关系,这两个命题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所有人都迟到了”和“所有人都没有迟到”是反对关系,这两个命题至少有一个是假的。
在考试中。
对直言命题对当关系的考查主要有两种:①考查考生对负命题或者其等值命题的掌握程度,这类题目往往只涉及单个直言命题;②考查考生对对当关系熟练运用的能力。
这类题目往往有以下特点:题干通过对话或其他形式给出多个直言命题,并指出其中真假命题的个数。
对当关系解题三部曲:(1)观察题干所给直言命题,分析命题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下反对或反对关系:(21绕开所找命题的真假,根据伊找关系的性质和其他条件进一步分析,判断其他命题的真假:(3)依据其他命题的真假进行推理,得出答案。
存找关系命题时,“首先找矛盾,一真找下反对,一假找反对,都找不到则假设”.【例题1】在毕业考试结束后,班长想从老师那里打听成绩。
班长说:“老师,这次考试不太难.估汁我们班同学的成绩都在70分以上吧。
”老师说:“你的前半句话不错,后半句话不对。
”根据老师的意思,下列哪项必为事实?A.少数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上,多数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下B.多数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上,少数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下C.丽的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上,有的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下D.如果以70分为及格,肯定有的同学的成绩不及格解析:此题答案为D。
直接考查了负命题。
由“后半句不对”,即“我们班同学的成绩都在70分以上”这句话为假,则其负命题为真,即可推出有的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下,而由此不能推出有的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上。
故A、B、C三项错误,只有D项符合。
【例题2】桌子上的蛋糕不知被谁吃了,以下是屋内四个人的回答。
甲说:“是乙吃的”乙说:“是丁吃的。
”丙说:“我没吃。
”丁说:“乙在撒谎。
”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由此可以判断()。
A.甲说了真话,是乙吃的B.乙说了真话,是丁吃的C.丙说了真话,是甲吃的D.丁说了真话.是丙吃的解析:此题答案为D。
乙的话与丁的话具有矛盾关系,这两人的话必有一真一一假.由“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可知,甲和丙的话都为假,由丙的话“我没吃”为假可知,蛋糕是丙吃的.即丁说的是真话,故选D。
【例题3】关于某公司职员的工作状况进行如下三个描述:“该公司所有职员都恪尽职守”,“该公司职员并不都恪尽职守”,“文茜女士恪尽职守”,其中有两个描述是假的。
根据题干,仍不能确定以下哪个选项的真假?A.文茜女士未恪尽职守B.该公司所有职员都不恪尽职守C.该公司有些职员不恪尽职守D.该公司所有职员都恪尽职守解析:此题答案为B。
题干中给出了三个直言命题描述,并给出其真假的个数.属于第二种考查方式,可以运用对当关系解题。
首先将所有命题都转化为标准命题,“该公司职员并不都恪尽职守”等值于“该公司有些职员不恪尽职守”。
则“该公司所有职员都恪尽职守”和“该公司职员并不都恪尽职守”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由题干中有两个描述是假的,则“文茜女士恪尽职守’’为假,由从属关系可知.“该公司所有职员都恪尽职守”也为假,则“该公司有些职员不恪尽职守”必然为真。
因此A、C、D三项都可以确定真假.而B项“该公司所有职员都不恪尽职守”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例题4】班上同学的业余爱好多种多样,如游泳、武术、桥牌等。
已知.(J)班上陈祥同学和吴凡同学都喜欢围棋(2)班上有同学喜欢围棋(3)班上有同学不喜欢围棋如果以上三句话中只有一句符合事实.那么以下哪项必然为真?A.陈祥同学和吴凡同学都喜欢围棋B.陈祥同学和吴凡同学至少有一人喜欢围棋C.陈祥同学和吴凡同学都不喜欢围棋D.班上只有少数司学喜欢围棋解析:此题答案为C。
观察题干三个直言命题,无法找到矛盾关系,而(2)和(3)是下反对关系,由此可以根据下反对关系的特点解题。
(2)和(3)是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
由于只有一句符合事实,可知(1)为假,则陈祥同学或吴凡同学不喜欢围棋。
可推出班上有同学不喜欢围棋为真,即(3)为真,则(2)为假,可推出所有同学都不喜欢围棋.进而可推出C项正确。
点拨实际上.例题3和例题4也可用假设法进行推理,但是如果能够找到并运用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则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得出答案。
(四)直言命题的推理在考试中.通常考查直言命题推理的题目有以下特点:题干给出多个直言命题,但未给出这些命题的真假.要求找寻可以推出或不能推出的一项。
对于这种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三段论推理与变形推理的掌握程度,考生也可以直接利用概念间的关系来进行解题。
1.利用概念间的关系进行推理概念间的关系即指两个概念所表示的集合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一级全异关系五种.2.三段论推理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直言命题作为前提和一个直言命题作为结论而构成的推理。
其中,两个前提中包含有三个不同的概念,且在前提和结论中,每个概念都出现两次。
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闪光的锕是金属。
所以,铜是闪光的。
三段论推理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尤其当题干给出一个前提和结论,要求补充另一个前提时,三段论推理规则就显得更为有用。
但事实上,许多考生并不能很容易地理解这些规则。
因此,在这里只给大家介绍常用的两条规则:①一特得特。
两个前提不能都是特称命题,且只要前提有一个为特称,则结论为特称。
②一否得否。
两个前提不能都是否定命题,且只要前提有一个为否定,则结论为否定。
根据这两条规则以及前面所说的包含三个概念且每个概念出现两次.再用概念问的关系作为辅助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三段论”补充前提型的解题步骤:(1)查看题干已知概念,找出所需补充的前提包含的概念,排除无关选项;(2)根据“一特得特,一否得否”的推理规则进一步排除;(3)将剩余选项代入题干验证。
能确保推出结论的即为正确选项。
3.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就是通过改变直言命题的联项或主项与谓项的位置来进行的推理,主要有换质推理和换位推理两种:①换质推理是通过改变“是”与“不是”,同时在“是”后加“非”,从而推出结论的推理;②换位推理是通过改变主项(S)和谓项(P)的位置,从而推出结论的推理。
注!换质推理得到的命题与原命题等值。
上图中有两个直言命题的换位推理较为特殊,需要大家记住。
分别是:“所有S是P”通过换位只能推出“有些P是S”,而“有些S不是P”不能进行换位推理。
此外,由“少数”、“大部分”、“一半”等词语作为量项引导的命题,尽管也是特称命题,但不能进行换位推理。
例如,“大部分男生考上了大学”不能换位为“大部分考上大学的是男生”。
在考试中,变形推理与概念间关系的结合,能使解题变得更为快捷。
【例题1】所有甲都属于乙,有些甲属于丙,所有乙都属于丁,没有戊属于丁,有些戊属于丙。
以下哪一项不能从上述论述中推出?A.有些丙属于丁B.没有戊属于乙C.有些甲属于戊D.所有甲都属于丁【例题2】某公司所有的销售人员都是男性,所有的文秘都是女性,所有的已婚者都是文秘.公司的总经理尚未结婚。
据此,我们可以知道()。
A.总经理是男性B.已婚者中有男性C.女员工中可能有未婚者D.销售人员中有的已经结婚【例题3】有些艺术家留大胡子,因此,有些留大胡子的人是大嗓门。
为使上述推理成立,必须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A.有些艺术家是大嗓门B.所有大嗓门的人都是艺术家C.所有艺术家都是大嗓门D.有些大嗓门的人不是艺术家解析:此题答案为C。
题于是一个不完整的三段论推理,要使其成立,就需要增加一个前提。
首先我们知道三段论推理都含有三个概念,其中“艺术家”和“大嗓门”只出现了一次,根据“每个概念都要出现两次”可知,另一个前提是由“艺术家”和“大嗓门”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