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土特产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2.25 KB
- 文档页数:5
关于家乡特产的社会实践报告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它拥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也孕育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家乡特产。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特产的发展现状、市场前景以及对家乡经济的影响,我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调查。
一、家乡特产的介绍我的家乡最著名的特产当属特产名称 1。
特产名称 1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味的食品,它以主要原料为主要原料,经过独特的制作工艺精心制作而成。
其口感描述口感,香气扑鼻,深受人们的喜爱。
除了特产名称 1,家乡还有特产名称 2。
特产名称 2是一种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精美的图案而闻名。
它采用制作材料,经过复杂的制作流程,最终呈现出成品特点,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二、家乡特产的发展现状通过实地走访和与相关从业者的交流,我了解到家乡特产目前的发展现状喜忧参半。
一方面,一些特产凭借其独特的品质和良好的口碑,在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份额。
例如,特产名称 1已经在周边地区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并且通过网络销售平台,将产品推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一些知名的特产名称 1品牌已经逐渐树立起来,产品的质量和包装也在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特产面临着发展困境。
比如,特产名称 2由于制作工艺复杂,传承困难,年轻一代愿意学习和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越来越少,导致产量逐渐减少。
同时,由于市场推广不足,其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三、家乡特产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于特色、优质的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家乡特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以特产名称 1为例,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其天然、绿色的原料和独特的制作工艺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食品的追求。
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开发新的产品种类,有望在未来的食品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
特产名称 2作为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手工艺品,如果能够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出更多符合现代审美和实用需求的产品,并通过旅游市场和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推广,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家乡特产的调查与推介综合实践活动1. 家乡的美食概述嘿,大家好!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我家乡的特产,这可是我心中无可替代的美味啊!说到美食,大家一定有自己喜欢的,那我家乡的特产绝对能让你垂涎欲滴。
我的家乡位于风景如画的小镇,四季如春,物产丰富。
走在街上,随处可见的摊贩,香味扑鼻,简直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
一提到特产,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真是让人心生向往。
1.1 特产的种类我家乡的特产可不少,像是那香气四溢的腊肉、色泽诱人的农家豆腐、还有那手工制作的花生糖,听到这些你是不是已经开始咽口水了?尤其是腊肉,吃上一口,咸香浓郁,口感滑嫩,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做上几斤,走亲访友时总是少不了带上一些,真是走到哪儿都能引起一阵“哇”的惊叹。
1.2 选材和制作讲到制作,这可是一门艺术!每一块腊肉都是经过精心腌制,再经过风干,才会变得如此美味。
我们家每年冬天都会在院子里挂满腊肉,那画面就像电影里的场景,温馨又充满烟火气息。
更别提那豆腐了,选用新鲜的黄豆,经过磨浆、点卤、压制,简直是一门手艺活。
吃上一口,豆香四溢,滑嫩可口,简直让人忍不住想要多来一块!2. 特产的历史与文化说到特产,不得不提它们背后的故事。
家乡的特产不仅仅是食物,它们承载着历史与文化。
腊肉的制作,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农耕时代,那时为了保存食物,人们就发明了腌制的方法。
每一口腊肉都像是在品尝历史的味道,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青葱岁月。
而花生糖呢,更是老少皆宜,简单的原料却能做出那么丰富的味道,真的是让人不得不佩服祖辈们的智慧。
2.1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家乡的特产也在不断创新,许多年轻人开始尝试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制作出更多新式的美食。
比如,腊肉做成了夹心面包,豆腐配上了各种调料,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这种创新不仅保留了传统的风味,还让更多人爱上了家乡的特产。
哎呀,这种变革真是让人觉得惊喜万分,像是给古老的美食注入了新生命。
关于家乡特产的社会实践报告我的家乡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特色的地方,拥有着丰富多样的特产。
这些特产不仅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更是地域文化的生动体现。
为了深入了解家乡特产的现状和发展,我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调查。
一、家乡特产概述我的家乡位于具体地理位置,这里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为各种特产的生长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特产包括列举几种主要的特产名称。
特产一:简要介绍其特点、历史和声誉。
它以独特之处而闻名,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特产二:同样进行简要描述。
这种特产具有突出的特色,是家乡人民引以为傲的产品。
二、特产的生产与加工1、生产方式大多数特产的生产仍然依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现代化的种植、养殖技术也逐渐被引入。
例如,举例说明具体的新技术应用,这不仅提高了产量,还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2、加工环节对于特产的加工,既有家庭式的小作坊,也有规模化的加工厂。
小作坊注重传统工艺的传承,保留了特产的原汁原味;而规模化加工厂则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和管理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三、销售与市场情况1、本地市场在本地,特产深受居民的喜爱,是日常饮食和礼品馈赠的常见选择。
本地的农贸市场、超市和特产专卖店都有丰富的特产供应。
2、外地市场通过电商平台和物流的发展,家乡的特产逐渐走向全国各地。
然而,在外地市场的知名度和份额仍有待提高,面临着来自其他地区同类产品的竞争。
3、销售渠道除了传统的线下销售渠道,线上销售也日益成为重要的销售途径。
不少企业和农户通过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拓展了销售范围。
四、存在的问题1、品牌建设不足虽然家乡特产具有一定的品质和特色,但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和宣传推广策略。
2、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生产和加工环节的标准不够统一,导致部分特产的质量不稳定,影响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
3、创新能力欠缺在产品的包装、口味和功能等方面创新不足,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关于家乡特产的调查报告篇一:关于家乡土特产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我家乡苍山县如今是国内有名的金针菇之乡,在大蒜之乡之后金针菇的种植也逐渐成了规模,现在,家乡里金针菇基地就有十几个,种植面积也已经占总面积二成以上。
而我家也是金针菇种植户,家里有大棚五个,可种植八万斤金针菇。
我趁寒假里有时间,决定进行一次社会实践调查,到第一线去详细了解金针菇的生产及其他情况。
下面先介绍一下金针菇的种植价值:首先,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俗称构菌、朴菇、冬菇等,属伞菌目口蘑科金针菇属。
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
金针菇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它含有较全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和精氨酸尤其丰富,也含有丰富的锌,对儿童的身高和智力发育有良好的作用,金针菇干品中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达%,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
最近研究又表明,它还含有一种朴菇素,可增强对癌细胞的抗御能力,常食金针菇还可抑制血糖升高,降低胆固醇。
菌类食品本来就有纯绿色标识,在越来越关注健康饮食、营养饮食的今天,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金针菇,同时网络、养生节目也推荐金针菇。
目前,不只是我国,全世界的需求量激增,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加工的金针菇有很大比例销往国外,外销加内供,市场十分紧俏,各地方供不应求,金针菇前景十分广阔。
我还了解到有关金针菇的市场信息:金针菇是一种稳赚不赔的行业,目前金针菇的平均价格在每斤元左右,每亩一次投入原料3万斤,每年可采摘三到四次,第一茬的产量在万斤左右,仅第一茬就会产生净利润1万余元,以后的产量折算成利润保守计算也有3万元,经济利益很高,其养殖周期为当年8月份至次年3月份,半年多的时间,具有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
由于种种优点,金针菇的种植规模仍在不断扩大,可以想见家乡的金针菇基地还会继续扩增,事业会依然红火。
我先从事的劳动就是整理大棚,这是个比较繁琐的工作,需要搭建,铺地,消毒等等环节。
关于家乡特产的调查报告篇一:关于家乡土特产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我家乡苍山县如今是国内有名的金针菇之乡,在大蒜之乡之后金针菇的种植也逐渐成了规模,现在,家乡里金针菇基地就有十几个,种植面积也已经占总面积二成以上。
而我家也是金针菇种植户,家里有大棚五个,可种植八万斤金针菇。
我趁寒假里有时间,决定进行一次社会实践调查,到第一线去详细了解金针菇的生产及其他情况。
下面先介绍一下金针菇的种植价值:首先,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俗称构菌、朴菇、冬菇等,属伞菌目口蘑科金针菇属。
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
金针菇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它含有较全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和精氨酸尤其丰富,也含有丰富的锌,对儿童的身高和智力发育有良好的作用,金针菇干品中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达%,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
最近研究又表明,它还含有一种朴菇素,可增强对癌细胞的抗御能力,常食金针菇还可抑制血糖升高,降低胆固醇。
菌类食品本来就有纯绿色标识,在越来越关注健康饮食、营养饮食的今天,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金针菇,同时网络、养生节目也推荐金针菇。
目前,不只是我国,全世界的需求量激增,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加工的金针菇有很大比例销往国外,外销加内供,市场十分紧俏,各地方供不应求,金针菇前景十分广阔。
我还了解到有关金针菇的市场信息:金针菇是一种稳赚不赔的行业,目前金针菇的平均价格在每斤元左右,每亩一次投入原料3万斤,每年可采摘三到四次,第一茬的产量在万斤左右,仅第一茬就会产生净利润1万余元,以后的产量折算成利润保守计算也有3万元,经济利益很高,其养殖周期为当年8月份至次年3月份,半年多的时间,具有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
由于种种优点,金针菇的种植规模仍在不断扩大,可以想见家乡的金针菇基地还会继续扩增,事业会依然红火。
我先从事的劳动就是整理大棚,这是个比较繁琐的工作,需要搭建,铺地,消毒等等环节。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特产逐渐成为展示地方特色、促进经济发展的亮点。
家乡特产作为地方文化的代表,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更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特产,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以“家乡特产”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特产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现状。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通过实践活动,推动家乡特产的推广和销售,助力乡村振兴。
三、活动内容1. 前期准备- 组建活动团队,明确分工。
- 调研家乡特产,收集相关资料。
- 制定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
2. 实地考察- 参观家乡特产生产基地,了解生产流程和工艺。
- 采访当地农民和特产加工者,收集他们的故事和经验。
- 观察特产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
3. 特色活动- 举办家乡特产展览,展示各种特色产品。
- 组织品尝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家乡特产的美味。
- 举办知识竞赛,普及家乡特产的相关知识。
4. 宣传推广- 利用社交媒体、校园广播等渠道,宣传家乡特产。
- 制作宣传册和海报,扩大活动影响力。
- 与当地电商平台合作,推动特产线上销售。
四、活动过程1. 前期准备阶段- 活动团队经过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了以“家乡特产——品味家乡,传承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 通过网络和实地调研,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家乡特产的资料,包括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市场销售情况等。
2. 实地考察阶段- 我们首先参观了家乡的茶叶生产基地,了解了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过程。
- 接着,我们采访了当地的一位老茶农,听他讲述了几代人的制茶故事,感受到了茶文化的传承。
- 在市场上,我们看到了各种特色产品,如腊肉、豆腐乳、土蜂蜜等,了解到这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3. 特色活动阶段- 我们在学校举办了家乡特产展览,吸引了众多师生参观。
关于家乡特产的社会实践报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选择了探寻家乡特产的秘密。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家乡特产的历史、制作过程以及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一、家乡特产的历史家乡特产是指特定地域中独具特色的产品,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已成为当地的重要文化符号和经济支柱。
家乡特产往往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民族文化密切相关。
我家乡位于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也孕育了各种独特的特产。
例如,著名的山茶油就是由当地特有山茶树的果实提取而成,历史悠久,闻名遐迩。
二、家乡特产的制作过程1. 原材料采集家乡特产的制作过程必须从采集原材料开始。
以山茶油为例,种植山茶树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种植过程需要选择良种,加强管理,确保山茶果实的品质。
2. 加工工艺将采集到的山茶果实进行加工是制作山茶油的关键步骤。
果实需要剥皮、研磨、榨油等一系列操作。
其中,研磨环节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以保证油质的正宗和口感的优雅。
榨油则采用传统的石磨或机械榨取,确保油脂的纯度和营养成分的完整。
3. 包装销售制作完成的山茶油需要经过严格的质检和包装过程,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
包装一般采用精美的瓶子和标签,注重产品的外观和包装设计。
三、家乡特产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1. 经济发展家乡特产作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起到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
特产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刺激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特产的销售也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2. 文化传承家乡特产承载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和历史,通过制作和销售特产,传承了当地的历史文化。
例如,制作山茶油的过程需要传统的技艺和工艺,这些技艺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密码。
特产还常常与民俗活动相结合,成为传统节日和庆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深了人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地方形象宣传通过推广家乡特产,可以有效宣传地方形象,吸引游客和外地人的兴趣。
当地政府和媒体常常利用家乡特产进行全球宣传,加强地方的品牌建设,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购买特产,促进了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家乡特产,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食。
为了深入了解家乡特产,弘扬家乡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本次报告将详细介绍家乡特产的种类、特点及其背后的故事。
二、家乡特产概述家乡位于我国南方,这里气候宜人,土壤肥沃,物产丰富。
家乡特产种类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柑橘、荔枝、龙眼、杨梅、腊肉、豆腐乳、腊肉等。
三、家乡特产详细介绍1. 柑橘家乡盛产柑橘,品种繁多,如蜜柑、蜜柚、橙子等。
柑橘果实色泽鲜艳,肉质细嫩,汁多味甜,营养丰富。
柑橘不仅可以鲜食,还可以加工成果汁、罐头、果脯等。
柑橘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降低血脂、抗衰老等功效。
2. 荔枝荔枝是家乡的特产之一,品种有桂味、妃子笑、黑叶等。
荔枝果实圆润饱满,色泽鲜艳,肉质鲜美,甘甜可口。
荔枝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润肺止咳等功效。
3. 龙眼龙眼是家乡的另一特产,品种有石硖、储良、水晶等。
龙眼果实饱满,色泽红润,肉质细嫩,甘甜多汁。
龙眼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补心益脾、养血安神、润肺止咳等功效。
4. 杨梅杨梅是家乡的夏季水果,品种有东魁、早杨梅、晚杨梅等。
杨梅果实小巧玲珑,色泽鲜红,肉质细腻,酸甜可口。
杨梅富含维生素C、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消暑解渴、生津止渴、抗氧化等功效。
5. 腊肉家乡的腊肉独具特色,选用优质猪肉,经过腌制、发酵、熏烤等工艺制成。
腊肉色泽金黄,肉质鲜美,香气扑鼻。
腊肉可以红烧、蒸煮、炖汤等多种方式食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豆腐乳是家乡的传统调味品,选用优质豆腐、盐、酒、辣椒等原料制作而成。
豆腐乳口感鲜美,香气浓郁,具有开胃、提神、助消化的作用。
四、家乡特产背后的故事1. 柑橘产业的发展家乡的柑橘产业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有种植柑橘的记载。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提高,家乡柑橘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政府也大力支持柑橘产业的发展,通过举办柑橘文化节、推广柑橘新品种等方式,提高了柑橘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关于家乡土特产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我家乡——苍山县如今是国内有名的“金针菇之乡”,在“大蒜之乡”之后金针菇的种植也逐渐成了规模,现在,家乡里金针菇基地就有十几个,种植面积也已经占总面积二成以上。
而我家也是金针菇种植户,家里有大棚五个,可种植八万斤金针菇。
我趁寒假里有时间,决定进行一次社会实践调查,到第一线去详细了解金针菇的生产及其他情况。
下面先介绍一下金针菇的种植价值:
首先,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俗称构菌、朴菇、冬菇等,属伞菌目口蘑科金针菇属。
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着称于世。
金针菇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它含有较全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和精氨酸尤其丰富,也含有丰富的锌,对儿童的身高和智力发育有良好的作用,金针菇干品中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达%,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
最近研究又表明,它还含有一种朴菇素,可增强对癌细胞的抗御能力,常食金针菇还可抑制血糖升高,降低胆固醇。
菌类食品本来就有“纯绿色”标识,在越来越关注健康饮食、营养饮食的今天,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金针菇,同时网络、养生节目也推荐金针菇。
目前,不只是我国,全世界的需求量激增,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加工的金针菇有很大比例销往国外,外销加内供,市场十分紧俏,各地方供不应求,金针菇前景十分广阔。
我还了解到有关金针菇的市场信息:金针菇是一种稳赚不赔的行业,目前金针菇的平均价格在每斤元左右,每亩一次投入原料3万斤,每年可采摘三到四次,第一茬的产量在万斤左右,仅第一茬就会产生净利润1万余元,以后的产量折算成利润保守计算也有3万元,经济利益很高,其养殖周期为当年8月份至次年3月份,半年多的时间,具有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
由于种种优点,
金针菇的种植规模仍在不断扩大,可以想见家乡的金针菇基地还会继续扩增,事业会依然红火。
我先从事的劳动就是整理大棚,这是个比较繁琐的工作,需要搭建,铺地,消毒等等环节。
然后就是“装包”了,所谓“装包”呢,就是将菌丝生长所需要的养料装在一个小塑料袋里,这是最忙碌的最耗力的工作,因为常常一次需要将8000多斤的料装在每一个小包里,通常我们都会请乡亲们来帮忙,然后付给他们工钱,也正是因为劳动的繁杂忙碌,经常是几户人家合伙经营,共同完成“装包”这项程序。
“装包”结束后,就要对这一个个小包进行消毒,需要将它们垒成一个大长方体,然后用大型的锅炉进行高温灭菌。
一锅料大约需要烧48个小时,耗费1500斤木炭。
之后就是至关重要的“接种”环节。
就是将菌种接在已经消过毒的小包里,这环节对无菌要求很严格,它是在专门的接菌箱内完成的,箱内需要进行消毒,一般是通过烟雾消毒。
整个暑假我所重复的工作就是这繁琐的环节。
在工作的过程中我用统计与分析的理论对种植金针菇的成本与效益进行了估算,下面是结合家乡苍山县的养殖和实际情况,以一亩的棚为例进行的全面分析:
1、建棚成本。
主要原料包括竹竿、毛毡子、篷布、薄膜等约需1万元,其中,细竹竿、粗竹竿约4000元,篷布约XX元,薄膜约1000元,毛毡子1200元,加上人工费1万元。
约结合苍山县的实际,毛毡子可以用麦秸代替,承接地面的粗竹竿可以用水泥柱代替,又可以节约一部分成本。
2、栽培时间。
金针菇为低温型真菌,,最适宜的温度为8到10摄氏度,为当年8月份~次年3月份;而平菇为高温型真菌,可根据品种特性,做好茬口安排,麦前养殖平菇,秋后养殖金针菇,可获得双赢双利。
出菇时间为年前年后,农闲时段,外出打工的也已陆续回家,不占用其他劳动时间。
3、栽培原料。
原料主要包括棉杂,棉籽壳,锯末,麸皮,玉米面等,在配制的过程中还需要一些底肥有过磷酸钙、硫酸镁等。
棉杂价格约每斤元,棉籽壳价格约每斤元,与玉米面、麸皮、锯末等按一定的比例配制,在棉杂、棉籽壳等主要原料的基础上每斤再加元左右,配制好的原料在每斤~元,每斤需要约3万斤料,约合成本3万元。
4、产量比例。
每斤原料出苗量为~斤金针菇,今年的价格在每斤~元不等,按产量最低(每斤原料出斤左右金针菇)、价格最低(元)保守估计一亩的棚收入在5万余元,除去成本,第一年的净利润就在1万元左右。
建棚成本仅在第一年的时候产生,以后会大幅度减少,这样算来,每年的净利润均在2万元以上,金针菇养殖过程简单易学,占用劳动力少,时间跨度短。
让我对这个产业产生了更多的兴趣,也让我更有耐心去继续体验这个劳动。
在体验的过程中我发现养殖金针菇没有赔钱的,是一项稳赚不赔的产业,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产量与质量跟个人得管理水平有关。
我开始为家乡的特色产业感到无比的自豪,并愿意将我的体验进行下去。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幸到当地的金针菇加工基地去实习一个星期,在那里我了解到金针菇的几种加工方式:
1.初加工
将菇体检验杂质后在冷水中冲选两遍,取出至不滴水,然后放入沸水中(不能用铁、铜锅)煮沸5~10分钟,捞出,冷水冲洗后放入%~%的柠檬酸水中,送往罐头加工厂。
2.盐渍
(1)预煮把5%~10%食盐水置于铝锅内煮沸,倒入金针菇,煮沸5~7分钟,捞出沥去水分。
(2)盐渍每100公斤菇加入25~30公斤食盐。
先在缸底放一层盐,加一层菇,反复至缸满,再注入煮沸后冷却的饱和食盐水,使菇浸泡在食盐水中,再加入调整液,使溶液ph值达左右,不足用柠檬酸调节。
(3)管理冬天7天翻缸一次,共3次;夏天2天一次,共10次。
一般盐渍20天即可装箱外运。
3.制罐头
把优质的金针菇放在开水中烫几分钟捞起,进行脱色,然后放在生理盐水中,制罐,高压灭菌消毒,即制成罐头。
其工艺为:采收→挑选→杀青→冷却→分装→加液→排气→压盖→杀菌(123~130℃,30分钟~90分钟)→冷却→保温(38℃)→检验→成品。
4.塑膜真空包装
采用聚丙烯塑料膜包装,用高频抽气机密封,低温保藏,在1℃环境中可保鲜20天,7~8℃保鲜10天。
5.干制
把鲜金针菇晒干或烘干至含水量10%~12%。
晒干的金针菇色较深,不耐久藏。
烘干的金针菇色泽好,质量高,但成本高,耐久藏。
在这个寒假里,我帮助家里“装包”、“接种”,然后又去了当地的金针菇加工基地了解了金针菇加工的几种方法,感觉学习到不少知识,在农业技巧与常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更为了家乡的金针菇产业和父老乡亲们的勤劳与智慧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