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14
环境监测实验报告环境监测实验报告1. 引言环境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评估和控制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测试和数据分析,探索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并了解环境因素对我们周围环境的影响。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采集和分析环境监测数据,了解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空气质量和水质情况,并探索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
3. 实验材料和方法3.1 实验材料- 空气质量监测仪器- 水质监测仪器- 污染物采样器- 数据记录仪3.2 实验方法3.2.1 空气质量监测在不同地点设置空气质量监测仪器,记录空气中的PM2.5、PM10、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指标的浓度,并进行数据分析。
3.2.2 水质监测选择不同水源(如自来水、河水、湖水等),采集水样进行水质监测。
测试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等,并进行数据分析。
3.2.3 污染物采样使用污染物采样器,在不同地点采集空气中的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并进行后续分析。
4. 实验结果与讨论4.1 空气质量监测结果通过对不同地点的空气质量监测,发现城市中的PM2.5和PM10浓度较高,而郊区和农村地区的浓度相对较低。
此外,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浓度在工业区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这些结果表明,工业活动和交通排放是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
4.2 水质监测结果通过对不同水源的水质监测,发现自来水的pH值接近中性,溶解氧含量较高,而河水和湖水的pH值偏酸,溶解氧含量较低。
此外,COD浓度在河水和湖水中明显高于自来水,表明水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这些结果提示我们需要加强对水源的保护和治理。
4.3 污染物采样结果通过对不同地点的污染物采样,发现工业区域的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较高,而居民区和公园的浓度相对较低。
这说明工业活动和交通排放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此外,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在夜间明显高于白天,这可能与交通流量和工业生产活动的变化有关。
实验一:土壤水分测定一、测定原理土壤样品在105±2℃烘至恒重时的失重,即为土壤样品所含水分的质量。
二、仪器设备土钻;土壤筛:孔径1mm ,0.15mm ;铝盒:小型的直径约40mm ,高约20mm ;分析天平;烘箱三、试样的选取和制备1、风干土样:选取有代表性的风干土壤样品,压碎,通过1mm 筛,混合均匀后备用。
2、新鲜土样:在田间用土钻取有代表性的新鲜土样,刮去土钻中的上部浮土,将土钻中部所需深度处的土壤约20g ,捏碎后迅速装入已知准确质量的大型铝盒内,盖紧,装入木箱或其他容器,带回室内,将铝盒外表擦拭干净,立即称重,尽早测定水分。
四、测定步骤1、先称量铝盒重量2、称量盛有新鲜土样的铝盒的重量3、烘干土样12h4、称量盛有烘干土样的铝盒五、结果计算公式:100%)(0121⨯--=m m m m ,分析基水分 (1)100%)(0221⨯--=m m m m ,干基水分 (2)式中:m0——烘干空铝盒质量(g );m1——烘干前铝盒及土样质量(g ); m2——烘干后铝盒及土样质量(g )。
实验二:土壤pH值测定一、测定原理氢离子可以穿透阳极的薄导电玻璃,但穿透速度比较慢.其他金属离子不能穿透.当阳极加电场的时候,氢离子发生运动,并在玻璃中发生浓差极化,影响导电率.测量该导电率就可得知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换算后就可得到pH值。
二、仪器与试剂1、仪器:pH计2、试剂:1molL氯化钾溶液;pH4.01(25℃)标准缓冲溶液;pH6.87(25℃)标准缓冲溶液;pH9.18(25℃)标准缓冲溶液三、测定步骤1、仪器校准:pH计的使用方法按仪器说明书进行。
将待测液与标准缓冲溶液调到同一温度,并将温度补偿器调到该温度值。
用标准缓冲溶液校正仪器时,先将电极插入与所测试样pH值相差不超过2个pH单位的标准缓冲溶液,启动读数开关,调节定位器使读数刚好为标准液的pH值,反复几次使读数稳定。
取出电极洗净,用滤纸条吸干水分,再插入第二个标准缓冲溶液中,两标准液之间允许偏差0.1pH 单位,如超过则应检查仪器电极或标准液是否有问题。
一、水样色度和浊度的测定原理:水中色度和浊度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现将它们的定义和测定方法简述如下:色度是水样颜色深浅的度量。
某些可溶性的有机物、部分无机离子和有色悬浮微粒均可使水着色。
水样的色度应以去除悬浮物后为准。
色度通常采用铂钴比色法测定,即用氯铂酸钾和氯化钴配制标准色列,被测水样的颜色与之进行比较,并规定浓度为1mg/L的铂所产生的颜色为1度。
浊度是表示水中悬浮物对通过光线产生的阻碍程度。
它与水样中存在颗粒物的含量、粒径大小、形状及颗粒表面对光散射特性等因素有关。
水样中的泥沙、黏土、有机物、无机物、浮游生物和其他微生物等悬浮物与胶体物质都可使水体浊度增加。
我国规定1L蒸馏水中含有1mg二氧化硅所产生的浊度为1度。
步骤:1.色度的测定(1)分别吸取色度为500度的标准溶液1.00 mL、2.00 mL、3.00 mL、4.00 mL、5.00 mL、6.00 mL、7.00 mL、8.00 mL、9.00 mL、10.00 mL、12.00 mL、14.00 mL置于100mL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其色度分别为5度、10度、15度、20度、25度、30度、35度、40度、45度、50度、60度、70度。
若封住管口,可长期保存。
2.浊度的测定1)浊度为1~10mg/L的水样(1)分别吸取浊度为100mg/L的标准溶液0m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60.0mL、70.0mL、80.0mL、90.0mL、100.0mL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混匀,即得浊度分别为0度、10度、20度、30度、40度、50度、60度、70度、80度、90度、100度的标准系列,转入250mL具塞无色玻璃瓶中。
(2)吸取250mL水样,置于250mL具塞无色玻璃瓶中,摇匀。
将瓶底放在有黑线的白纸上作为判别标志,眼睛从瓶前向后看,记录与水样有同样浊度的标准溶液度数。
实验一浊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浊度的测定方法。
2.实验前复习浊度的有关内容。
二、浊度浊度是表现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
水中含有泥土、粉砂、微细有机物、无机物、浮游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等悬浮物和胶体物都可使水样呈现浊度。
水的浊度大小不仅和水中存在颗粒物含量有关,而且和其粒径大小、形状、颗粒表面对光散射特性有密切关系。
(一)目视比色法1.原理将水样和硅藻土(或白陶土)配制的浊度标准液进行比较确定水样浊度。
相当于1mg一定粒度的硅藻土(白陶土)在1000mL水中所产生的浊度,称为1度。
2.仪器(1)100mL具塞比色管。
(2)1L容量瓶。
(3)250mL具塞无色玻璃瓶,玻璃质量和直径均需一致。
(4)1L量筒。
3.试剂——浊度标准液(1)称取10g通过0.1mm筛孔(150目)的硅藻土,于研钵中加入少许蒸馏水调成糊状并研细,移至1000mL量筒中,加水至刻度。
充分搅拌,静置24h,用虹吸法仔细将上层800mL悬浮液移至第二个1000mL量筒中。
向第二个量筒内加水至1000mL,充分搅拌后再静置24h。
虹吸出上层含较细颗粒的800mL悬浮液,弃去。
下部沉积物加水稀释至1000mL。
充分搅拌后贮于具塞玻璃瓶中,作为浑浊度原液。
其中含硅藻土颗粒直径大约为400μm左右。
取上述悬浊液50mL置于已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
于105℃烘箱内烘2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重。
重复以上操作,即烘1h,冷却,称重,直至恒重。
求出每毫升悬浊液中含硅藻土的重量(mg)。
(2)吸取含250mg硅藻土的悬浊液,置于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
此溶液浊度为250度。
(3)吸取浊度为250度的标准液100mL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 甲醛溶液用水稀释至标线,此溶液浊度为100度的标准液。
4.测定步骤(1)浊度低于10度的水样:①吸取浊度为100度的标准液0、1.0、2.0、3.0、4.0、5.0、6.0、7.0、8.0、9.0及10.0mL分别于100mL比色管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混匀。
环境监测实验教学设计方案一、方案背景和目的环境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评估和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其他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环境监测能够提供数据和信息,为环境管理、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支持。
因此,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要。
本方案旨在设计一种有效的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环境科学知识。
二、实验目标1. 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熟悉常见的环境监测方法和仪器;3. 学会设计和实施简单的环境监测实验;4. 掌握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5.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本实验教学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步骤:1. 环境监测概述介绍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意义和应用领域,使学生了解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2. 常见环境监测方法和仪器介绍介绍常见的环境监测方法,如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和土壤监测等,并介绍相应的监测仪器和设备。
3. 实验设计和准备学生根据环境监测的需要,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并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
4.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采集相关的环境样品,并使用相应的仪器进行分析和测量。
5. 数据处理和分析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和分析,通过统计和图表展示,探讨实验结果和结论。
6. 实验报告撰写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写作能力。
四、实验设备和材料根据不同实验的需要,准备相应的环境监测仪器和材料,如水质监测仪器、大气监测仪器、土壤样品采集工具、实验耗材等。
五、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在进行任何实验操作前,学生必须了解和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2. 使用化学品和仪器时,戴好实验手套和其他安全防护设备;3. 样品采集需要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保护环境安全。
六、实验评价方法1.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2. 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3. 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和科学性;4.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环境监测实验教学设计一、引言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监测和评估。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环境监测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为了培养学生对环境监测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设计合理的实验教学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环境监测实验,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环境监测方法和仪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基本环境监测参数的测定:如温度、湿度、大气压力、光照强度等。
学生通过实验学习不同环境参数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 水质监测:学生通过实验检测水质中的不同参数,如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酸碱度等,掌握水质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大气污染监测:学生通过实验测量大气中的空气质量参数,如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了解大气污染监测的原理和方法。
4. 声环境监测:学生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环境下的声音水平,了解声环境监测的原理和方法。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学生需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步骤,熟悉实验所用仪器的操作方法。
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验,准确测量环境参数,并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出各项监测参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并进行图表展示。
4. 实验总结与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等内容。
五、实验所需仪器和材料1. 温湿度测量仪:用于测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2. 大气压力计:用于测量大气压力。
3. 光照强度计:用于测量环境中的光照强度。
4. 溶解氧仪:用于测量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
5. pH计:用于测量水质的酸碱度。
6. 氧化还原电位计:用于测量水质的氧化还原电位。
7. PM2.5监测仪:用于测量大气中的PM2.5颗粒物浓度。
8. 二氧化硫检测仪:用于测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
9. 氮氧化物检测仪:用于测量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
10. 声级计:用于测量不同环境下的声音水平。
实验四生化需氧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差压法测定生化需氧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三、实验原理及说明把水样或经过预处理的水样注入培养瓶内,同时放入二氧化碳吸收剂(NaOH),然后将培养瓶密封置于20±1℃的恒温箱内,在一定搅拌速度下对瓶内试样进行培养。
由于好气微生物的反应,将消耗水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如果及时用NaOH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培养瓶内上部空间的氧气不断地供给试样中微生物的需氧量,就造成气体氧分压的下降,用差压剂测出氧分压的下降量就可以测出水样的BOD。
四、实验仪器1、实验仪器序号名称主要用途1 差压式直读BOD测定装置利用压差测BOD2 恒温生化培养箱维持培养瓶中样品温度在20±1℃3 5ml移液管移取少量液体4 100ml量筒称量水样2、实验药剂①NaOH。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A.装置使用前检查方法:1.灌水银:用注射针筒将装置中附带的水银分别装到八个水银瓶中。
步骤为拧开水银瓶盖,用针筒分别小心的对八个水银瓶灌入3ml水银,在分别注入2ml蒸馏水以防水银蒸发。
2.调整水银压力计零点:用洗耳球将压力计的水银柱吸至满标尺,然后松开吸球让其自由下降,正常时水银柱下降至一定位置时应有回跳一两次的现象,显得较灵活。
若水银柱下降较慢且平稳无回跳现象,可能水银中有杂物或水银中夹有气泡,应设法清除。
对于水银中的气泡可用洗耳球将水银柱压入后反复多次吸上放下,直至将气泡排除为止,八条水银柱高低应基本一致且活动灵活。
3.检查搅拌机构:将装置中的附带电源变换器连接上测定装置并插上220伏交流电源,将装置前面的板动开关扳到接通位置,这时指示灯发亮,往一个培养瓶注入约400ml 的水,再放入搅拌子一根,把该培养瓶逐一放到装置平面的八个凹位上,观看瓶内水的旋涡深度正常为1~2cm。
B.测定时操作步骤及方法:1.提前2~3小时接通培养箱电源把箱温控制在20±1℃。
环境监测综合实验报告环境监测综合实验报告一、引言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和监测,以评估环境质量和预测污染的发展趋势。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综合评估某地区水体、大气和土壤的环境质量,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二、实验方法1. 水体监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择了某地区的河流作为水体监测对象。
首先,我们使用自动水质采样器对不同位置的水样进行采集,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
然后,将采集到的水样送往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和总氮等指标的测定。
2. 大气监测为了评估大气质量,我们在实验中使用了空气质量监测仪。
通过在不同位置设置监测点,我们测量了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含量。
同时,还进行了气象参数的测量,如温度、湿度和风速等。
3. 土壤监测土壤是重要的环境组成部分,对环境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在实验中选择了某地区的耕地进行土壤监测。
首先,我们采集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并对其进行干湿重的测定。
然后,通过土壤分析仪器对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磷和钾等营养元素进行测定。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体监测结果通过对采集到的水样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该河流的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pH值超出了国家标准范围,溶解氧含量较低,氨氮、总磷和总氮的浓度也超过了相应的限值。
这表明该水体受到了农业和工业活动的污染,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2. 大气监测结果通过对大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测量,我们发现某地区的空气质量较差。
颗粒物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含量也较高。
这主要是由于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导致的,需要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提高环境空气质量。
3. 土壤监测结果通过对土壤样品的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的土壤质量整体较好,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较高。
然而,部分土壤样品中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引起的。
因此,需要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环境监测设备:包括空气质量检测仪、水质监测仪等。
2. 采样容器:例如空气样品采集瓶、水样采集瓶等。
3. 标准物质:包括空气标准物质、水质标准物质等。
4. 实验仪器:如pH计、电导率仪等。
5. 其他辅助器材和试剂。
三、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目的并选择适当的环境监测设备,如需要监测空气质量,则选择空气质量检测仪。
2. 准备好采样容器,并清洗干净,确保无杂质的干扰。
3. 校准实验仪器,例如使用标准气体校准空气质量检测仪,校准pH计等。
4.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取样点位,并进行采样。
如需要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则在不同房间进行采样。
a) 空气采样:打开空气质量检测仪,根据仪器指示进行采样,将样品采集瓶置于适当位置。
b) 水样采样:使用水样采集瓶,将待测水样采集到瓶中。
5. 将采样容器密封并标记好采样点位、时间等信息,确保样品不受污染。
6. 将采集到的样品送至实验室,或者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现场分析。
7.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各项分析,如使用pH计测试水样的酸碱度,使用电导率仪测试水样的电导率等。
8. 记录实验结果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后续可以制作相关数学图表进行展示。
9. 按照实验要求对实验器材和试剂进行清洗和储存。
四、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并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眼镜等。
2. 操作时注意不要弄破采样容器,以免造成污染。
3. 使用实验仪器时,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4. 样品采集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干扰,如风力、温度等。
5. 实验结束后,要妥善处理并储存实验器材和试剂,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五、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可以比较不同样品的环境参数,例如不同地点的空气质量、水体的酸碱度等。
利用统计和图表分析,可以得出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和建议。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环境中微生物、植物群落以及土壤等生态要素的采样、分析,了解和掌握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背景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有必要对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估。
本次实验以我国某典型地区为研究对象,对环境中的微生物、植物群落以及土壤等生态要素进行采样、分析。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采样地点:我国某典型地区(2)采样工具:无菌采样瓶、无菌铲子、无菌手套、无菌剪刀、无菌镊子、皮尺、卷尺等(3)实验试剂:磷酸缓冲盐溶液(PBS)、无菌水、酒精、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土壤pH测定试剂盒等2. 实验方法(1)微生物采样与分析①采样:采用无菌操作,采集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样品。
②分离纯化:将样品进行梯度稀释,接种于相应的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
③鉴定:根据菌落特征、生理生化试验等方法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鉴定。
(2)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①样地调查:采用样方法,在研究区域内随机设置样地,调查样地内草本植物种类、株数、盖度、高度及物候期等。
②数据分析:运用重要值、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等方法对植物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
(3)土壤采样与分析①采样:采用无菌操作,采集土壤样品。
②分析: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微生物分析本次实验共分离纯化出50株微生物,其中细菌30株,真菌20株。
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鉴定,发现其中10株为潜在的四环素抗性菌。
2. 植物群落分析本次调查共记录到草本植物30种,其中优势种为某种菊科植物。
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5,表明该地区草本植物群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环境监测实验安全操作规程一、引言环境监测实验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它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仪器设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和分析。
为了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我们制定了环境监测实验安全操作规程,以指导实验人员进行安全操作。
二、实验室准备1. 实验室内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必要的灭火装备,保证实验环境的安全。
2. 实验室内应配备完善的检测仪器设备,并定期检验和维护,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实验人员应穿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三、实验操作流程1. 样品采集(1)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并注意采样地点的安全性。
(2)使用合适的采样工具,如采样瓶、采样袋等,避免样品二次污染。
(3)在采集样品前,先用纯水或适当的溶液清洗采样容器,避免杂质对样品的影响。
(4)在采样时,遵循正确的采样方法,尽量避免外界因素干扰,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样品保存(1)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保存方式和温度,避免样品的变质或降解。
(2)在保存样品时,使用密封容器,并标明样品的采集时间和地点,以便后续分析。
3. 样品处理(1)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必要的样品前处理,如过滤、浓缩等。
(2)在处理样品时,注意操作的轻柔和避免搅拌过程中的气泡产生,以避免对实验的影响。
4. 仪器操作(1)在使用仪器和设备前,先检查其工作状态和安全性能,确保其正常运行。
(2)按照仪器和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过程中的误操作和意外发生。
(3)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人员应保持警觉,注意仪器显示和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5. 数据处理(1)实验数据应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避免主观因素对结果产生影响。
(2)对异常数据应进行重测或排除,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实验室安全管理1. 实验室内不得存放和使用易燃、易爆、有毒物品,以及对实验有干扰的物品。
2. 实验室内禁止吃东西、抽烟等行为,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学时:45 学分:2.5 课程性质:必修实验个数:14 面向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一、实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为环境科学专业必修专业课之一,授课对象是针对环境科学专业三年级的学生,主要讲授大气、水体、土壤、噪声、植物体等主要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技术方法,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独立操作、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从事环境监测、环境污染防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具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及仪器分析等课程的基本知识,以《环境监测》理论教学为基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深对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对环境监测中遇到的问题应有独立分析与解决的能力,针对实验中涉及的项目应能熟练操作,掌握质量控制的方法、实验的关键环节、干扰消除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数据处理,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学习后继课程和未来的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四、实验内容的安排实验一实验基础及环境水样的采集1.目的要求(1)掌握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程序和注意事项。
(2)学习简易采样瓶的制作。
2.实验内容拟订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布点、样品采集、样品保存、样品预处理、采用方法、质量保证等有关内容。
要求学生选定不同环境要素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和要求制定出监测方案。
简易采样瓶的制作,水样的采集和布点,水样的现场测定及保存3.主要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台、大玻璃瓶、乳胶管。
实验二水样物理性质的测定1.目的要求(1)学习水样物理性质常规指标的监测方法。
(2)掌握、pH计、电导率仪等仪器的操作。
2.实验内容水温、总残渣、电导率、pH值、色度测定。
3.主要的实验仪器设备分析天平、pH计、电导率仪。
实验三水样COD的测定1.目的要求(1)掌握COD测定的原理和意义。
实验十水样浊度的测定
日期:2011-9-27
一、实验目的
通过多参数水质现场快速分析仪对水进行浊度的测定。
二、实验方法原理
利用一束红外线穿过含有待测样品的样品池,再用传感器接收样品中悬浮颗粒散射的光量,最后通过微电脑处理器在将该数值转化为浊度值。
三、实验仪器
多参数水质现场快速分析仪
五、实验步骤
1、打开仪器,用适当的标准液进行校准。
2、将要测定的溶液倒入洗净的比色皿,并用镜头纸将瓶身擦拭干净。
3、将仪器重启,并选择准确的模式,将待测样品对齐放入指定地方,得到进行测试读数。
4、若数值过小出现-ERR,或数值过大出现+ERR,则选择测量范围更小或更大的模式重新进行校准,重启测量读数。
六、实验结果
七、讨论
1、实验中,为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每次校准与测定时均要用镜头纸对器皿进行擦拭。
否则,会对散射有很大影响,造成很大误差。
2、每次,器皿换样品时,均需要用蒸馏水对器皿进行冲洗,减小误差。
3、喝过的开水中可能是含有较多的唾液茶污渍等,使得浊度比自来水还大。
实验五空气中氮氧化物(NOx)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及要求掌握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NOX的原理。
掌握大气NOx采样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用冰醋酸、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萘乙二胺配制成吸收-显色液,吸收氮氧化物,在三氧化铬作用下,一氧化氮被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吸收液作用生成亚硝酸,在冰醋酸存在下,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显玫瑰红色,于波长540nm处,测定吸光度,同时以试剂空白作参比,得到大气中NOx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空气采样器多孔玻板吸收管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管四、实验试剂1、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储备液:称取0.50g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C10H7NH(CH2)2NH2·2HCl]于5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贮于密闭棕色瓶中冷藏,可稳定三个月。
2、显色液:称取5.0g对氨基苯磺酸[NH2C6H4SO3H]溶解于200 mL热水中,冷至室温后转移至1000 mL容量瓶中,加入50.0 mL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储备液和50 mL冰乙酸,用水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贮于密闭的棕色瓶中,25℃以下暗处存放可稳定三个月。
若呈现淡红色,应弃之重配。
3、吸收液:使用时将显色液和水按4+1(V/V)比例混合而成。
4、亚硝酸钠标准储备液:称取0.3750 g优级纯亚硝酸钠(NaNO2,预先在干燥器放置24h)溶于水,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此标液为每毫升含250μgNO2-,贮于棕色瓶中于暗处存放,可稳定三个月。
5、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溶液:吸取亚硝酸钠标准储备液 1.00 mL于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每毫升含2.5μg NO2-,在临用前配制。
五、实验步骤1、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支10mL 具塞比色管,按下表配制NO 2-标准溶液色列。
NO 2-标准溶液色列将各管溶液混匀,于暗处放置20 min(室温低于20℃时放置40 min 以上),用1 cm 比色皿于波长540 nm 处以水为参比测量吸光度,扣除试剂空白溶液吸光度后,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
贵州大学环境监测实验指导指导老师:吴永贵、朱健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目录实验一水中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2)实验二水中总磷的测定 (4)实验三水样COD的测试 (7)实验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的铜 (8)实验五环境噪声监测 (10)附件: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11)实验一水中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实验学时:6学时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了解水中氨氮的含义,掌握水中氨氮测定方法和原理。
二、实验原理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淡黄棕色胶态化合物,其色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通常可在波长410—425nm范围内测其吸光度,计算其含量。
本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25mg/L(光度法),测定上限为2mg/L。
三、实验条件一)、仪器1.500mL全玻璃蒸馏器。
2.50mL具塞比色管。
3.分光光度计。
4.pH计。
二)、试剂配制试剂用水均应为无氨水。
1.无氨水:可用一般纯水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或加硫酸和高锰酸钾后,重蒸馏得到。
2.1mol/L氢氧化钠溶液。
3.吸收液:①硼酸溶液:称取20g硼酸溶于水中,稀释至1L。
②0.01mol/L硫酸溶液。
4.纳氏试剂:称取16g氢氧化钠,溶于50mL水中,充分冷却至室温。
另称取7g碘化钾和碘化汞(HgI2)溶于水,然后将此溶液在搅拌下徐徐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用水稀释至100mL,贮于聚乙烯瓶中,密塞保存。
5.酒石酸钾钠溶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溶于100mL水中,加热煮沸以除去氨,放冷,定容至100mL。
6.铵标准贮备溶液:称取3.819g经100℃干燥过的氯化铵(NH4Cl)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每毫升含1.00mg氨氮。
7.铵标准使用溶液:移取5.00mL铵标准贮备液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每毫升含0.010mg氨氮。
四、实验步骤1、水样预处理:无色澄清的水样可直接测定;色度、浑浊度较高和含干扰物质较多的水样,需经过蒸馏或混凝沉淀等预处理步骤。
2、标准曲线的绘制:吸取 0 、0.50、1.00、3.00、5.00、7.00和10.0mL 铵标准使用液于50mL比色管中,加水至标线,加1.0mL酒石酸钾钠溶液,混匀。
加1.5mL纳氏试剂,混匀。
放置10min后,在波长420nm处,用光程10m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由测得的吸光度,减去零浓度空白管的吸光度后,得到校正吸光度,绘制以氨氮含量(mg)对校正吸光度的标准曲线。
3、水样的测定:分取适量的水样(使氨氮含量不超过0.1mg),加入50mL 比色管中,稀释至标线,加1.0mL酒石酸钾钠溶液(经蒸馏预处理过的水样,水样及标准管中均不加此试剂),混匀,加1.5mL的纳氏试剂,混匀,放置10min。
4、空白试验:以无氨水代替水样,作全程序空白测定。
5、计算由水样测得的吸光度减去空白实验的吸光度后,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氨氮含量(mg)。
氨氮(N,mg/L)=m×1000/V式中:m——由校准曲线查得样品管的氨氮含量(mg); V——水样体积(mL)。
6、注意事项1)、纳氏试剂中碘化汞与碘化钾的比例,对显色反应的灵敏度有较大影响。
静置后生成的沉淀应除去。
2)、滤纸中常含痕量铵盐,使用时注意用无氨水洗涤。
所用玻璃器皿应避免实验室空气中氨的沾污。
五、结果与分析实验二水中总磷的测定实验学时:6学时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1)了解水中总磷的测定原理;(2)掌握水样品的消化及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中性条件下用过硫酸钾(或硝酸一高氯酸)使试样消解,将所含磷全部氧化为正磷酸盐。
在酸性介质中,正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在锑盐存在下生成磷钼杂多酸后,立即被抗坏血酸还原,生成蓝色的络合物。
三、实验条件(一)试剂本标准所用试剂除另有说明外,均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分析试剂和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1、硫酸(H2SO。
),密度为1.84 g/mL。
2、硝酸 (HN03),密度为l.4 g/mL。
3、氯酸(HCl04),优级纯,密度为1.68 g/mL。
4、硫酸(H2SO4),l+1。
5、硫酸,约c(1/2H2SO4)=l mol/L:将27 mL硫酸(1)加入到973 mL水中。
6、氢氧化钠(NaOH),1 mol/L溶液:将40 g氢氧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 000 mL。
7、氢氧化钠(NaOH),6 mol/L溶液:将240 g氢氧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 000 mL。
8、过硫酸钾,50 g/L溶液:将5 g过硫酸钾(K2S204)溶解于水,并稀释至1 00 mL。
9、抗坏血酸,100 g/L溶液:溶解10 g抗坏血酸于水中,并稀释至100 mL。
此溶液贮于棕色的试剂瓶中,在冷处可稳定几周。
如不变色可长时间使用。
1O、钼酸盐溶液:溶解1 3 g钼酸铵于1 00 mL水中。
溶解0.35 g酒石酸锑钾于100 mL水中。
在不断搅拌下把钼酸铵溶液徐徐加到300 mL硫酸(4)中,加酒石酸锑钾溶液并且混合均匀。
此溶液贮存于棕色试剂瓶中,在冷处可保存二个月。
11、浊度一色度补偿液:混合两个体积硫酸(4)和一个体积抗坏血酸溶液(9)。
使用当天配制。
12、磷标准贮备溶液:称取0.2197士0.001 g于ll0℃干燥2 h在干燥器中放冷的磷酸二氢钾,用水溶解后转移至l 000 mL容量瓶中,加入大约800 mL水、加5 mL硫酸(4)用水稀释至标线并混匀。
1.00 mL此标准溶液含50.0 μg 磷。
本溶液在玻璃瓶中可贮存至少六个月。
13、磷标准使用溶液:将10.0 mL的磷标准溶液(12)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并混匀。
1.00 mL此标准溶液含2.0 μg磷。
使用当天配制。
14、酚酞,1 0 g/L溶液:0.5 g酚酞溶于50 mL 95%乙醇中。
(二)仪器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和下列仪器。
1 医用手提式蒸气消毒器或一般压力锅(1.1~1-4 kg/cm2)。
2 50 mL具塞(磨口)刻度管。
3光光度计。
注:所有玻璃器皿均应用稀盐酸或稀硝酸浸泡。
四、分析步骤1样和样品1.1 采取500 mL水样后加入1 mL硫酸(3.1)调节样品的pH值,使之低于或等于1,或不加任何试剂于冷处保存。
注:含磷量较少的水样,不要用塑料瓶采样,因易磷酸盐吸附在塑料瓶壁上。
1.2试样的制备:取25 mL样品(5.1)于具塞刻度管中(4.2)。
取时应仔细摇匀,以得到溶解部分和悬浮部分均具有代表性的试样。
如样品中含磷浓度较高,试样体积可以减少。
2 分析步骤2.1 空白试样按(1)的规定进行空白试验,用水代替试样,并加入与测定时相同体积的试剂。
2.2 测定2.2.1 消解(1)过硫酸钾消解:向(2)试样中加4 mL过硫酸钾( 8),将具塞刻度管的盖塞紧后,用一小块布和线将玻璃塞扎紧(或用其他方法固定),放在大烧杯中置于高压蒸气消毒器(1)中加热,待压力达1.1 kg/cm2,相应温度为120℃时,保持30 min后停止加热。
待压力表读数降至零后,取出放冷。
然后用水稀释至标线。
注:如用硫酸保存水样。
当用过硫酸钾消解时,需先将试样调至中性。
(2)硝酸一高氯酸消解:取25 mL试样(5.1)于锥形瓶中,加数粒玻璃珠,加2 mL硝酸(3.2)在电热板上加热浓缩至1:0 mL。
冷后加5 mL硝酸(3.2),再加热浓缩至10 mL,放冷。
加3 mL高氯酸(3.3),加热至高氯酸冒白烟,此时可在锥形瓶上加小漏斗或调节电热板温度,使消解液在锥形瓶内壁保持回流状态,直至剩下3---4 mL,放冷。
加水10 mL,加1滴酚酞指示剂(3.14)。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6或 7)至刚呈微红色,再滴加硫酸溶液( 5)使微红刚好退去,充分混匀。
移至具塞刻度管.用水稀释至标线。
注:①用硝酸一高氯酸消解需要在通风橱中进行。
高氯酸和有机物的混合物经加热易发生危险,需将试样先用硝酸消解,然后再加入硝酸一高氯酸进行消解。
②绝不可把消解的试样蒸干。
⑧如消解后有残渣时,用滤纸过滤于具塞刻度管中,并用水充分清洗锥形瓶及滤纸,一并移到具塞刻度管中。
④水样中的有机物用过硫酸钾氧化不能完全破坏时,可用此法消解。
2.2.2 发色分别向各份消解液中加入1 mL抗坏血酸溶液( 9)混匀,30 s后加2 mL钼酸盐溶液(1 0)充分混匀。
注:①如试样中含有浊度或色度时,需配制一个空白试样(消解后用水稀释至标线)然后向试料中加入3 mL浊度——色度补偿液( 1 1),但不加抗坏血酸溶液和钼酸盐溶液。
然后从试料的吸光度中扣除空白试料的吸光度。
②砷大于2 mg/L干扰测定,用硫代硫酸钠去除。
硫化物大于2 mg/L干扰测定,通氮气去除。
铬大于50 mg/L:干扰测定,用亚硫酸钠去除。
2.2.3分光光度测量室温下放置1 5 rain后,使用光程为30 mm比色皿,在700 l-lm波长下,以水做参比,测定吸光度。
扣除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后,从工作曲线(6.2.4)上查得磷的含量。
注:如显色时室温低于13℃,可在20~30℃水浴上显色15 rain即可。
2.2.4工作曲线的绘制取7支具塞刻度管(4.2)分别加入0.0,0.50,1.00,3.00,5.00,1 0.0,1 5.0 mL磷酸盐标准溶液(14)。
加水至25 mL。
然后按测定步骤( 2)进行处理。
以水做参比,测定吸光度。
扣除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后,和对应的磷的含量绘制工作曲线。
3结果的表示总磷含量以C(mg/L)表示,按下式计算:C=m/V式中:m——试样测得含磷量,μg;V—测定用试样体积,mL。
五、结果与分析实验三水样COD的测试实验学时:6学时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熟练掌握水质COD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COD是指还原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还原性物质如有机物、亚硝酸盐等,尤以有机物污染最为明显。
COD表征了水体中还原性物质的浓度和量,是评价有机物污染的重要指标,也是指示有机物综合含量的指标。
三、实验药剂硫酸银(化学纯)、硫酸汞(化学纯)、硫酸(分析纯, p=1.84/mL)。
硫酸-硫酸银试剂: 向500mL硫酸中,加入5g硫酸银,放置1-2d使之溶解, 并摇匀。
0.01225g·mL-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将6.125g在105℃干燥2h后的基准重铬酸钾溶解于蒸馏水中, 稀释至500mL。
四、实验方法COD测定管试剂配方:取清洁的哈希COD测定试剂管若干支,每支分别依次加入0.03g硫酸汞、3.00mL硫酸-硫酸银试剂、0.01225g/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1.00mL , 盖上试管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