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18.60 MB
- 文档页数:38
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国际货币体系和汇率是国际经济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
国际货币体系指的是全球范围内的货币组织和交易网络,它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全球经济的运行。
而汇率则是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它在国际贸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国际货币体系和汇率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国际货币体系是为了促进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而建立的机制。
它包括了国际货币、国际支付方式和相关的法律制度等。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其中最著名的有布雷顿森林体系、泛洲际计算机通信网络和现在的浮动汇率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其核心是以美元为基础的固定汇率制度。
这个体系的目标是稳定汇率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但由于美国经济的霸权地位和其他国家的金融问题,导致了体系的崩溃。
泛洲际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出现使得国际货币体系更加高效和便捷。
通过计算机网络,各国可以实时进行货币兑换和支付,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以浮动汇率为基础的,各国的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由浮动。
这种体系使得货币的价值更加灵活,但也存在着汇率风险和不稳定性。
二、汇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它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货币供求关系:如果一种货币的需求增加,其价值就会上升,汇率会升值;反之,需求减少,则其价值下降,汇率会贬值。
2.利率差异:利率的差异也会影响汇率。
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较高,那么该国货币将更具吸引力,引起投资者的购买需求增加,从而使该国货币升值。
3.经济政策:不同国家的经济政策也会影响汇率。
例如,一国采取的紧缩政策可能会导致该国货币升值,而扩张性政策则可能导致货币贬值。
4.地缘政治及国际关系:地缘政治因素和国际关系也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政治稳定和良好的国际关系可以增加一个国家的吸引力,提高其货币的价值。
三、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的影响国际货币体系和汇率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金融学第一篇货币、信用与金融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名词解释1、货币流通:以个人、企业、财政及机关团体、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对外经济联系为中心的货币收支紧密联结在一起,此收彼支,此支彼收,由此及彼,连绵不断。
由此构成的货币收支系统通常称为货币流通。
2、货币制度:各国在货币问题方面都制定的种种法令。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3、无限法偿:是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以及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4、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
二、简答题1、简述货币的职能。
货币职能是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它是货币本质的表现。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基本职能。
货币的五种职能相互联系,共同表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2、金本位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
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
特征:自由流通、自由铸造、自由输入输出、自由兑换。
3、简述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
第二章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一、名词解释1、布雷顿森林体系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成员国的货币金平价应以黄金和美元来表示,形成了双挂钩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第二章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什么就是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可分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以浮动汇率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有诸多新发展的当前国际货币体系。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双挂钩”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其它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与浮动汇率制美国被迫停止按官价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使美元与黄金脱钩。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的货币不再钉住美元而实行浮动汇率制,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
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欧元货币制度的建立就是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成功的首例。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就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国家与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实施国际协调,并最终形成统一的货币体系。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理论依据就是蒙代尔的最适货币区理论: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区域内,各国放弃本国的货币,采取统一的区域货币,有利于安排汇率,以实现就业、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目标。
对货币制度主权的挑战1、连本国的本币都让位于外国货币---美元,无疑意味着货币主权的彻底否定。
2、欧元登上历史舞台。
欧元的出现对于传统的货币制度观念,更就是直截了当的挑战。
第二节外汇与外汇管理外汇界说再释外汇就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与资产。
包括:1、外币现钞,包括纸币、铸币。
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银行卡。
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
4、特别提款权。
5、其她外汇资产。
外汇管理与管制外汇管理就是政府对外汇的收、支、存、兑所进行的一种管理。
当政府对于公民、企业,乃至政府机关取得、支用、携带、保管外汇等行为严格加以限制时,称为外汇管制。
可兑换与不完全可兑换一般来说,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实行本币与外汇的自由兑换,或称为完全可兑换。
完全可兑换就是指:1、本币在境内可兑换为外汇;外汇可携出或汇出境外。
2、本币可自由进出境。
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机制一、简介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在货币交易、资金流动等方面所形成的一套制度和规则体系。
而汇率机制则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货币兑换的比率体系。
本文将从国际货币体系和汇率机制的演变、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1. 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为核心货币,并将美元与黄金挂钩。
然而,由于美国通胀过快和国际收支不平衡,导致其他国家失去对美元的兑换信心,最终使得该体系崩溃。
2. 浮动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各国普遍采用了浮动汇率制度,即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
这种制度可以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需要,但也容易导致汇率的大幅波动,增加了市场不稳定性。
3. 货币联盟为了应对汇率波动和金融风险,一些国家形成了货币联盟,如欧元区。
在货币联盟中,成员国共享一种货币,并且拥有相对稳定的汇率关系。
这种体系有利于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和贸易发展。
三、汇率机制的作用和影响1. 贸易竞争汇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的竞争力。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时,其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从而提高了该国的出口量。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则会使其出口变得更加昂贵,降低了出口竞争力。
2. 资本流动汇率的波动也会对资本流动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那么外国投资者在该国投资的回报率将增加,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
然而,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那么外国投资者在该国的投资回报率将减少,可能导致资本外流。
3. 经济稳定稳定的汇率有助于维持国内经济的稳定。
一个过度波动的汇率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或通缩,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与就业。
因此,各国政府经常会采取干预措施,以维持汇率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
四、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目前,国际货币体系正朝着多元化、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和全球贸易的增长,美元逐渐失去了其强势地位,其他货币如欧元、人民币等逐渐崭露头角。
幻灯片1第二章国际货币体系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幻灯片2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1. 对货币制度作出国际性的安排,是国际货币体系问题。
2. 国际货币体系所指范围有多种:有涉及所有主要国家的;有涉及某一地区的;有仅涉及双边或有限多边的;有多种层次:从某些方面的协调直至建立超国界的地区统一币制。
幻灯片3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a.美元与黄金挂钩;b. 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2.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解体后的浮动汇率制与盯住汇率制。
3. 货币局制度;“美元化”。
幻灯片4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欧元是由欧洲货币联盟操作推出的,1998年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1999年,欧元正式启动;2002年,欧元纸币和硬币进入流通,全面取代原来欧元区各国的货币。
幻灯片5货币制度与主权货币制度的独立性是国家主权的重要标志,两者关系密切;分析国际关系中的货币制度时,这个问题应特别予以关注。
但这样的问题极为复杂,涉及全方位利害的权衡,切忌作简单的、想当然的判断;而且,一些看似不成问题的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客观条件的变化,也会走向自我否定。
幻灯片6第二节外汇与外汇管理外汇界说再释● 1. 前面对外汇的粗略界定可以概括为:外币和以外币标示的有价证券。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所称的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⑴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⑵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⑶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⑷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⑸其他外汇资产。
幻灯片7外汇界说再释● 3. 在复杂的经济生活中,外汇并不限于外币资产,而且还延伸到专用于国际结算的本币资产。
我国曾存在过“外汇人民币”;欧洲金融市场上的“欧洲美元”和“欧洲英镑”,对英美来说也是外汇。
● 4. 金的集中储备也视为外汇。
幻灯片8外汇界说再释● 5.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外汇,概而言之,主要是以外币标示的债权债务证明。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劣币驱逐良币律(格雷欣定律)答:2.价值尺度答:商品要求自己的价值表现出来,从而需要一个共同的、一般的尺度,这一尺度即是价值尺度。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这种职能,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
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的时候,商品的内在价值就异化为外在价格。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物化在商品内的劳动的货币名称。
3.流通手段答:在买与卖的过程中,商品是被卖者携进交易过程并力求将它换成货币;而买者一旦用货币换进商品,商品就会退出交易过程——或用于消费,或用于经营。
而在商品进进出出的同时,货币是处于这一过程之中并作为交易的媒介为交易服务。
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是一个连绵不断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商品流通。
而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流通手段,或被称为购买手段、交易媒介。
4.支付手段答:在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中,有时要买,却一时手头没有货币;同时也有想卖却一时卖不出去(即没有货币来买)的情况。
买,手头无货币,可寻觅接受延期支付条件的卖主;卖,找不到手头有货币的买主,降而求其次,允诺承担延期支付义务的买主也是次优的选择。
于是,就产生了有利于买卖双方的赊买赊卖行为。
赊买赊卖,要以货币的支付结束一个完整的交易过程;此时,货币已经不是流通过程的媒介,而是补足交换的一个独立的环节,即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而使早先发生的流通过程结束。
结束流通过程的货币就是起着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
5.金币本位制答:典型的金本位制是金铸币制度。
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有无限法偿能力;银币限制铸造而且不具备无限法偿能力;中央银行垄断银行券的发行,银行券可以自由的兑换为金铸币;黄金的自由输入输出,保证了各国货币对外比价的稳定。
6.金块本位制答:金块本位制,是说达到一定金额的银行券可兑换为金块。
该本位制时期,国家停止金铸币流通、银行券自由兑换和黄金的自由输出入。
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
国际贸易中的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间货币流通的组织和规则,而汇率制度则是指国际间货币兑换比率的制度。
本文将就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旨在规范和促进国际货币流通,保证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近几个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多种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首先,金本位制度是18至19世纪流行的一种国际货币体系。
根据这一制度,货币与黄金挂钩,国际贸易中的结算和储备都以黄金为基础。
然而,这一制度在金融危机和国际政治紧张局势下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因此在一战之后逐渐瓦解。
接着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体系于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建立。
该体系基于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汇率,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际货币体系,推动了战后经济重建和国际贸易的繁荣。
然而,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美国因为长期的贸易逆差和外债问题,无法再履行以美元兑换黄金的承诺。
随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浮动汇率时代,这意味着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而非政府制定。
二、汇率制度汇率制度是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的成本和效益。
不同的汇率制度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首先是固定汇率制度,即国家或地区制定固定的兑换比率。
这种制度有助于促进贸易的稳定和可预见性,减少汇率风险。
然而,固定汇率制度需要政府进行外汇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这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其次是浮动汇率制度,即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
这种制度具有灵活性和自动平衡机制,但也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投机活动的影响,增加了贸易的不确定性。
另外,还有一些中间制度,如选择性干预制度,即政府在需要时干预汇市,以平衡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
这种制度结合了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优点,但需要政府具有较强的外汇储备和干预能力。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和汇率制度正处于不断变化和调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