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春天_课件和教案配套
- 格式:ppt
- 大小:3.15 MB
- 文档页数:41
小学四年级语文《触摸春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盲女孩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知课文语言的美,提高朗读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盲女孩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1.理解盲女孩内心的感受,感受她对春天的独特体验。
2.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春天来了,你们知道春天是什么样的吗?2.是啊,春天是美丽的,是充满生机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春天的课文——《触摸春天》。
(二)朗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请同学们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指导学生理解“supreme、生意盎然”等词语的意思。
3.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春天的景象。
(四)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1.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盲女孩对春天有什么样的感受?2.指导学生理解“触摸、柔软、温暖”等词语的意思。
3.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盲女孩是如何触摸春天的?(五)课堂小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也感受到了盲女孩对春天的热爱。
2.请同学们回家后,向家人分享你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触摸春天》的第一部分,谁能告诉我,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那么,盲女孩是如何感受春天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1.请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指导学生理解“飘逸、欢快”等词语的意思。
3.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盲女孩在春天的快乐时光。
人教版《触摸春天》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感知春天的特征和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体验和欣赏自然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春天的事物和现象:花朵、树木、小动物等。
春天的感官体验:视觉、听觉、嗅觉等。
春天的活动和游戏:寻找春天、观察自然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现象和变化。
体验法:让学生亲身参与春天的活动和游戏。
表达法:鼓励学生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表达春天的感受。
2.2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使用图片、实物等展示春天的特征。
视听辅助:播放春天的音乐、视频等,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互动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实践3.1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春天的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春天的兴趣。
观察与体验: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现象,参与春天的活动。
表达与分享:鼓励学生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表达春天的感受。
3.2 实践活动春天寻宝:学生分组在校园或周边环境中寻找春天的迹象,记录并分享。
春天绘画:学生用画笔描绘春天的景象,展示并交流。
春天诗歌:学生创作春天的诗歌,朗诵并分享。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春天相关的实地考察,如公园、森林等。
引导学生进行春天主题的写作或研究报告,加深对春天的理解。
5.2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之心。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材料6.1 教学资源图片素材:收集春天的图片,包括花朵、树木、小动物等。
一、教材分析《触摸春天》是四年级语文(上)的课文之一,是一篇感人的散文。
本篇散文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生活点滴,引导孩子们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激发孩子们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
2.通过阅读散文,使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培养对春天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写能力,通过在校园的观察及感悟,进行创作。
三、教学重点1.理解散文《触摸春天》的内容,体会散文的优美描写。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身边春天的美好。
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通过观察细节描写春天的景色。
2.引导学生体会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力量。
五、教学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展示一幅春天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这是一幅春天的图片,你们看它给你们什么感觉?学生:美丽、温暖、生机勃勃。
二、阅读教材(20分钟)(1)请学生大声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解读课文。
1.朗读整篇散文,让学生感受散文的韵律和意境。
2.分段导读,让学生理解每段内容。
3.引导学生找出散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如描写春天的景色、生活中春天的点滴等。
(3)教师提问1.散文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三、感受春天(15分钟)学生们就自己所见所闻,用自己最熟悉的语言,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春天景色。
四、继续阅读教材(10分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景色,写成语句。
五、描写春天景色(25分钟)(1)教师给学生展示几个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
(2)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春天景色,尽量描写出春天的美好。
(3)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描写。
六、回归课文(15分钟)(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将自己的描写与课文中的描写相对比。
(2)请几名学生再次朗读散文,表演出散文中的描写。
七、课堂总结(10分钟)复述散文的内容,让学生复述散文的特点和描写。
《触摸春天》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触摸春天》这篇文章,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季节变化。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触摸春天》是一篇描写春天的美文,通过作者对春天的观察和体验,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好景色。
2.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中描述的春天的特点和季节变化。
2.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
3.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3.3 提问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特点和季节变化。
4.2 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和语调。
4.3 理解课文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4.4 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5 总结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强调春天的美好。
第五章: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理解。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活跃度以及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6.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文的质量,包括内容是否贴合课文、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是否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6.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进行同伴之间的互相评价,以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改进。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课外阅读推荐与春天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如春天的诗歌、散文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和文学的魅力。
7.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如去公园、植物园观察春天的植物生长和动物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春天的气息。
【教学过程】一、畅谈春天,激情导入1.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看,春天来了,花开了,树绿了。
我相信很多同学都用眼睛看过春天,用鼻子闻过春天,用耳朵听过春天。
不过,今天我们要和一个小女孩一起用手和心来触摸春天。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多媒体课件引入:师:你找到了吗,春天在哪里?生:在祖国的怀抱中生: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师:能具体谈谈吗?生:在盛开的花朵上生:在新长出的小草中生:在解冻的小溪中……师:我们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可以幸福的观赏春天的五彩缤纷。
可眼睛看不见的人又怎样感受春天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13课《触摸春天》。
伸出你的小手,让我们一块写:(板书)触摸春天。
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生:为什么以《触摸春天》为课题?生:安静怎样触摸春天?……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这些思考打开书,做到:①认真读书,把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一读;②边读边思考: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③你还有哪些疑问?2、生默读课文。
师巡视,指导读书。
3、交流:师:你解决了哪些问题?生:我知道了安静是一位盲童生:我知道安静很喜欢花生:安静虽然是盲童,可她喜欢花,我觉得她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师:看来安静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生:我知道安静很喜欢到小区的花园玩,她捉住了一只蝴蝶,创造了一个奇迹!师:你用简短的话语,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一点值得同学们学习。
4、检查生字词。
师:刚才同学们谈出了对课文的认识,看来大家认真预习了,那本课的生字词会读吗?自己先试一试吧!生自由读指名读,正音:师:悄是多音字,课件出示悄的两种读音师:都会读了吗?同位检查检查吧!四、再读课文,体会情感1、安静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①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②集体交流生:我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体会到安静创造的奇迹“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四年级语文下册《触摸春天》教案课题:触摸春天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触摸春天》,了解春天的特点和春天的常见物品。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培养对春天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描写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想象能力,提升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通过观察,感受和描述春天的特点和春天的常见物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对春天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2. 提升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录音机或电脑音响设备。
2. 春天的图片或实物样本。
3.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和课本。
4. 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师生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
2. 呈现春天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引起学生对春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跟读课本中的《触摸春天》。
2. 师生共同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3. 学生回答阅读理解题,考查其对文章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三、课文学习(25分钟)1. 导入课文:通过师生共同呈现课文的标题、插图和第一段文字,引导学生思考文章要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2. 学生分组阅读课文,每读一段停下来讨论一下段落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 学生小组内互相讨论并合作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四、感悟春天(15分钟)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在春天中观察到的事物和感受。
2. 学生贴心的积极分享和倾听,该发言的都要求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感觉春天(10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五感来描述春天的感觉,如春天的气味、温暖、花草的颜色和芬芳等。
2. 让学生自由发挥,组织学生用语言进行创作和表达,要求学生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欢快的心情。
六、梦想春天(15分钟)1.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春天中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并列举自己在春天中的愿望和梦想。
《触摸春天》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触摸春天》的主要内容,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季节变化。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描述和描绘的方法,表达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提高观察和欣赏自然美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触摸春天》的主要内容课文通过一个盲童触摸春天的故事,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递了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
2.2 春天的特点和季节变化引导学生了解春天的自然特点,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以及季节变化的规律。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春天的景物,培养学生用肉眼和心灵去感受春天的美。
3.2 描述法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的景象,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描绘能力。
3.3 体验法通过开展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春天的气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特点和季节变化。
4.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触摸春天》,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3 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小组内交流。
全班分享: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春天的特点和季节变化。
4.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到户外观察春天的景物,用描述和描绘的方法表达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春天特点的理解,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2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观察、描述和描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5.3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小组活动分组进行春天的主题创作,如绘画、摄影、诗歌等,展示对春天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6.2 参观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公园或植物园,深入了解春天的植物生长和季节变化。
第七章:教学总结7.1 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春天的特点和季节变化,回顾课文《触摸春天》的主题。
人教版《触摸春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对生活的感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能力。
(2)对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色,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
3. 学习生字词:讲解生字词的含义,让学生学会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理解课文大意。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绘一处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2. 拓展作业:收集有关春天的诗歌或散文,下一节课分享给大家。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分享环节:评价学生在课堂分享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想法。
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为学生创造一个春天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图片、歌曲等资料。
2. 课堂导入:播放春天的歌曲,引导学生分享收集到的春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