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83350讲解学习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最新流行病学重点笔记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科学。
根据研究设计类型,流行病学可以分为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试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
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病因是指与疾病发生和流行有关因素的总和。
一般认为,能使人群的发病概率升高的一切因素都是病因。
疾病发生的三要素是致病因子、宿主和环境。
共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因果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
例如,甲肝的发病率与生食毛蚶的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流行病学探索病因的一般程序是从统计学关联(相关)到因果关联。
衡量疾病危险度的指标是发病率,其公式为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同期暴露人口×K。
罹患率是较短时间内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其公式为观察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K。
患病率(又称现患率)适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其公式为某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现(新+旧)患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K。
续发率又称“二代发病率”,其公式为接触者中二代病例数/接触原发病例的易感者人数×K。
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条件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
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人群、地区和时间分布。
人群分布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和家庭;地区分布包括国家间、国内、城乡和局部地区;时间分布包括流行、爆发、季节性、周期性和长期变异。
横断面分析是指对同一时期不同年龄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
易感人口增加会导致麻疹流行,原因是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
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引起流感流行,原因是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
夏季气温高、雨量多、蚊媒密度增加,引起乙脑流行,原因是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病因比重加重。
战争年代因饥荒、贫穷、流离失所、生活条件恶劣,引起传染病流行,原因是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宿主比重加重。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是依靠自然界的野生动物绵延繁殖,人只在偶然的情况下才感染该疾病,例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森林脑炎、狂犬病、鼠疫和莱姆病等。
•流行病学概述•疾病分布与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病因研究•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流行病学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目•流行病学研究案例分析录定义与分类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和健康相关行为的分布、影响因素流行病学定义通过随机分组来评价干预措施对疾病实验性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主要分为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和实验性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分类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某一特定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
分析性流行病学0201030405传染病的流行病学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伤害的流行病学健康相关行为的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030201疾病分布的概念疾病分布的特征疾病分布的概念与特征疾病流行强度的概念疾病流行强度的测量指标疾病流行强度与测量指标疾病的三间分布指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研究意义通过对疾病的三间分布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疾病的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疾病的三间分布及研究意义病因的概念与类型病因的概念病因是指能够使人们发病的诸因素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它包括致病因子、宿主和环境等。
病因的类型根据病因的性质和作用方式,可以将病因分为直接病因和间接病因。
直接病因是指直接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如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等;间接病因则是指通过中介因素间接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如营养不足、环境污染等。
病因研究的方法与步骤通过收集和分析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从而对病因进行初步的探讨。
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验证性研究通过比较患病组与未患病组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分析病因。
通过人为控制实验条件,探究病因的作用机制。
通过综合分析前三个阶段的研究结果,对病因进行验证和确认。
病因研究中的偏倚与控制选择偏倚01信息偏倚02混杂偏倚03观察性研究设计描述性研究比较病例与对照或不同的人群之间暴露与疾病的关系,验证病因假设。
分析性研究横断面研究临床试验类实验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以病例和对照为基础,比较病例与对照之间暴露与疾病的关系。
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1. 什么是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传播和影响的学科,旨在了解疾病的起因、发展和传播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流行病学以数据和统计学方法为基础,通过分析和解释流行病学数据,从而揭示疾病的风险因素、传播途径和防控策略。
2. 流行病学的原理•流行病学研究主要依托于以下原理:1.病因学:研究疾病的原因和发病机制,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等。
通过揭示病因因素,可以找到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流行病学三角:传播病理循环中的宿主、病原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流行病学三角。
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找到控制传染病传播的方法。
3.流行病学速率:流行病学数据中的一些指标,如发病率、死亡率和感染率等,可以对疾病传播的速度和程度进行评估和监测。
4.时空模式:通过记录时间和地点的信息,可以分析疾病的传播路径和规律,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3. 流行病学的应用•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疾病风险因素: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确定某一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制定相关的防控策略和预防措施。
2.疫情监测和预警:流行病学数据可以用于监测疾病的时空分布和传播情况,及时发现和报告潜在的疫情,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3.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流行病学研究可以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制定预防策略、疫苗接种等措施。
4.疫苗研发和评估:流行病学研究可以评估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疫苗的研发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5.评估健康干预措施效果: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可以评估各种健康干预措施的效果,指导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4. 流行病学研究的挑战和发展方向•流行病学研究面临以下挑战:1.数据收集和质量:流行病学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数据的收集和质量是一个挑战,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
2.数据分析和解释:流行病学数据的分析和解释需要高水平的统计学和数据分析能力,这也对研究人员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完全版一、流行病学基本概念1. 流行病学的定义和任务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一门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分布、传播规律及相关因素的科学。
其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规律,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病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传播规律,为预防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2.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和分布规律,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因,疾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以及人群特征、环境因素等。
3.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流行病学主要采用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观察性研究包括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实验性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干预试验等。
4. 流行病学的应用领域流行病学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疾病控制、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等领域。
二、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1. 流行病学的基本指标疾病的发病率(incidence):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一疾病新发病例的数量,通常用每10万人年作为单位。
疾病的患病率(prevalence):指在特定时间点或时间段内某一疾病或危险因素存在的状况,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死亡率(mortality rate):指一定时间内某一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与总人口的比例,通常用每10万人年作为单位。
病死率(case-fatality rate):指某一疾病发病者中死亡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生存率(survival rate):指在特定时间内患病者存活下来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2. 流行病学三要素流行病学研究中有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宿主(host)、病原体(agent)和环境(environment)。
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宿主:指可能成为某种疾病的发病对象,包括人、动物或植物等。
病原体:指导致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环境:指影响宿主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的外部条件,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
流行病学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流行病学知识点》①基本定义:流行病学呢,简单说就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还得研究怎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这么一门学科。
就好比侦探调查案件一样,流行病学就是调查疾病在人群里的来龙去脉的。
②重要程度:在医学这个大家庭里,流行病学相当重要。
它能让我们知道疾病为啥出现在某些人群里,又咋传播的,这对制定卫生策略、防治疾病是关键知识。
比如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的时候,靠流行病学研究才知道病毒怎么人传人,传播速度啥样的。
③前置知识:得有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像百分比、比例这些计算。
还得对人体生理学、病理学有点了解,毕竟研究疾病得知道身体正常不正常的区别。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中,流行病学能指导公共卫生政策制定。
比如说分析哪些区域容易有传染病爆发,然后采取措施像打预防针、给环境消毒啥的。
还能评估一种新药对某种疾病有没有效果。
像是研发艾滋病药物,得靠流行病学方法来观察药物在艾滋病人群里的效果。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流行病学在医学学科里就像一张大网中的重要节点,和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啥的都交织在一起。
②关联知识:它和微生物学有关系,因为很多疾病是微生物引起的,得知道微生物的习性才能搞懂传染病怎么流行。
还和统计学紧密联系,要分析数据来判断疾病情况,比如计算发病率就得用统计方法。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难点就在它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一堆关于疾病、人群的数据,找出有用的不容易。
比如说要追踪某种罕见病的发病因素,数据可能又少又乱。
- 关键点:搞清楚疾病的三间分布(时间、空间、人群分布)是关键。
例如在调查流感疫情时,知道哪些月份流感多,哪些地区严重,什么人群容易得。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挺重要的。
可能会直接考疾病发病率、患病率的计算。
也可能给个疾病爆发的案例让分析流行三因素。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发病率”就是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里新发病例的比例。
比如说一个有1000人的小区,一年内有10个人新得了感冒,那感冒发病率就是1%。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其定义包涵的四个基本点:1.研究对象是从群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
2.研究的疾病不限于传染病,包括各种各样的疾病。
3.着重点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4.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消灭疾病和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社区流行病学是用流行病学的方法来研究社区人群的健康。
它是通过对社区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自然环境、机体和社会影响因素的研究,探索疾病病因、开展疾病防治、改善人群健康、建立和评价疾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的一门科学。
社区流行病学的用途:1.对社区和人群健康作出诊断。
2.探讨病因及影响因素。
3.疾病监测。
4.疾病的自然史。
5.评价疾病防治的效果。
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在地区、时间和人群(简称疾病的三间分布)中的存在方式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发病率是表示特定人群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一年)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期间某人群某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
罹患率常用来恒量人群中在较短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
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同期间暴露人口数*K
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值。
患病率=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得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数*K
患病率分为时点患病率和期间患病率。
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发病率和病程。
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感染率是指在检查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的比例。
感染率=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100%
续发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它是反映传染病传染力强弱的指标。
续发率=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易感接触者总数*100%
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一年)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死亡率=某时期内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K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间内患病的人群中因该病儿死亡者的比值。
病死率=某时期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换某病人数*100%
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是指在随访期末仍存活的病例数与随访病例的总数之比。
N年存活率=随访n年后存活的病例数/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100%
疾病的流行强度:1.散发。
2.暴发。
3.流行。
散发是指某病在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子人群中散发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形成散发的原因:1.某病在当地常年流行,居民有一定的免疫力或因疫苗接种维持人群一定的免疫水平。
2.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
3.传播机制难以实现的传染病。
4.潜伏期长的传染病。
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呃患者。
流行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疾病的分布特征:一,地区的分布。
1.疾病在国家间与国家内的分布。
2.疾病的城乡分布。
3.疾病的地方性。
(1)统计地方性。
(2)自然地方性。
(3)自然疫源性。
二,时间的分布。
1.短期波动。
2.季节性。
3.周期性。
4.长期变异。
三,人群的分布。
1.性别。
2.年龄。
3.种族与民族。
4.职业分布。
5.社会阶层。
6.婚姻与家庭。
7.行为。
8.流行人口。
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在某一地区的发病率经常较高或只在该地区存在,这种状况称为地方性。
在一定范围内,短时间内某病得发病人数突然大量增多的现象称为短期波动。
有些疾病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后,其发生率、感染类型、病原体种类、宿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长期波动。
传染病发病率的性别差异主要是由于暴露机会不同造成的。
疾病的年龄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1.暴露方式。
2.暴露机会。
3.机体的免疫状况。
研究年龄分布的主要目的有:1.从年龄分布确定某疾病的高危人群、需要采取预防措施的重要对象及强化免疫接种的时间等。
2.探索病因和流行因素,当年龄发病专率出现双峰时应考虑不同的病种或同一疾病的不同致病因素。
3.分析传染病发病的年龄分布动态,可了解人群免疫状态的变化。
4.制定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流动人口的影响:1.流动人口是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高危人群。
2.流动人口是疫区与非疫区间传染病的传染纽带。
3.流动人口对传播疾病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4.流动人口给社区儿童计划免疫的落实增加难度,使计划免疫适龄儿童出现免疫空白。
移民流行病学是通过观察某种疾病在移民人群、移入地区居民及原居住地区居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探索该病病因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社区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三大类:观察法、实验法及数理法。
描述法研究主要有三类:个例调查和病理报告、相关性研究及横断面调查。
个例调查又称个案调查或病理调查,是指对个别发生的病例、病例的家庭及周围环境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
病例报告往往是识别一种新的疾病或暴露联系的第一线索。
相关性研究又称生态学研究,是以人群组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从而进行暴露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即用组的特征来描述某些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相关性研究的研究类型:1.生态比较研究。
2.生态趋势研究。
现况调查又称现患调查或横断面调查,是在一个确定的人群中,在某一些时点或短时期内,对其健康状况或暴露因素所做的调查。
现况调查的目的用途:1.查明当前某地区某种疾病的流行强度和该病的分布特点,以便估计该人群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的需求,提防防治重点。
2.可以提供某病的病因线索,供分析流行病学研究。
3.利用普查、筛选等手段,可以早期发现病人,利于早期治疗。
4.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
现状调查的研究设计要点:1.明确调查目的。
2.掌握有关的背景资料。
3.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人群。
4.暴露的测量。
5.疾病或其他健康状况的测量。
6.拟定调查表。
7.对调查员的要求。
调查表的主要内容分为两类,一是一般性项目或叫识别项目,另一部分即调查研究项目或叫研究变量。
现况调查的种类:1.普查。
2.筛选。
3.抽样调查。
抽样方法:1.单纯随机抽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