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3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来料检验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检验,可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来料检验的操作流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检验范围本次来料检验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原材料的外观、尺寸、材质等检验;2. 零部件的装配情况、功能性能等检验;3. 来料检验所需的设备和工具准备;4. 检验记录的填写和保存。
三、检验流程1. 来料检验前的准备工作1.1 确定检验所需的样品数量和检验标准;1.2 准备好检验所需的设备和工具;1.3 检查设备和工具的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1.4 确定检验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2. 来料检验的操作步骤2.1 根据检验标准,对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包括表面质量、颜色、形状等方面的检验;2.2 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对样品的尺寸进行测量,并与标准值进行比对;2.3 对样品的材质进行检验,可以使用化学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方法;2.4 对样品的装配情况进行检验,确保零部件的连接坚固、无松动等;2.5 对样品的功能性能进行检验,如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等;2.6 检查样品的包装情况,确保无损坏和污染;2.7 根据检验结果,判定样品的合格与否,并记录检验结果。
四、数据分析与处理1. 对于合格的样品,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入库操作;2. 对于不合格的样品,应即将通知供应商,并进行退货或者重新加工等处理;3. 对于检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可以采用图表、报表等方式进行展示,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五、检验记录与保存1. 检验记录应详细、准确地记录检验过程和结果,包括样品信息、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2. 检验记录应由检验人员签字确认,并及时归档保存,以备查阅。
六、安全注意事项1. 在进行来料检验时,应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如佩戴防护设备、遵守操作规程等;2. 对于有毒、有害或者易燃易爆物品的检验,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通风设备、防爆措施等。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来料检验是指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或者成品进行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公司的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来料检验的标准操作流程,以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检验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合于所有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或者成品的来料检验。
三、检验准备1. 确保检验仪器和设备的准备就绪,包括但不限于测量工具、试验设备等。
2. 根据产品规格书和质量要求,准备相应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
3. 确保检验环境符合要求,包括温度、湿度等。
四、检验流程1. 接收物料a. 检查物料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或者变形。
b. 检查物料标识是否清晰可见,包括批号、生产日期等信息。
c. 根据接收标准,确认物料数量是否与送货单一致。
2. 外观检验a. 根据产品规格书,检查物料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包括颜色、形状、表面光洁度等。
b. 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物料的尺寸、分量等参数。
3. 功能性检验a. 根据产品规格书和质量要求,进行相应的功能性检验,如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等。
b. 使用合适的试验设备,对物料进行功能性验证。
4. 化学成份检验a. 根据产品规格书和质量要求,进行化学成份的检验。
b. 使用适当的化学分析方法,对物料进行化学成份的分析。
5. 物理性能检验a. 根据产品规格书和质量要求,进行物理性能的检验,如硬度、强度等。
b. 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试验设备,对物料进行物理性能的测试。
6. 检验记录与报告a. 在检验过程中,及时记录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
b. 生成检验报告,包括检验结果、不合格项、原因分析等信息。
五、不合格品处理1. 对于不合格品,根据公司的不合格品管理程序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退货、返修、报废等。
2. 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和结果,以便追溯和改进。
六、检验员培训1. 定期对检验员进行培训,确保其熟悉本作业指导书中的检验流程和方法。
2.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检验仪器的使用、检验标准的理解和应用等。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来料检验是指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或者成品进行检验,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符合客户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来料检验的流程和要求,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检验流程1. 来料接收a. 检查送货单、运输单和包装标识,确保与实际送货一致。
b. 对物料进行初步外观检查,包括包装完好性、损坏情况等。
c. 签收送货单,记录到货时间和送货人信息。
2. 样品取样a. 根据来料数量和要求,确定取样数量和抽样方案。
b. 使用合适的取样工具,按照抽样方案从批量中取样。
c. 将样品进行标识,并记录取样信息,如批次号、供应商信息等。
3. 检验准备a. 根据产品要求和标准,准备相应的检验设备和工具。
b. 根据检验项目和要求,制定检验方案和检验标准。
c. 根据取样数量,确定检验的样品数量。
4. 检验执行a. 对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包括颜色、形状、尺寸等。
b. 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如硬度、强度等。
c. 进行化学成份分析,使用适当的仪器和试剂进行分析。
d. 进行功能性能测试,如电气性能、密封性能等。
e. 根据检验结果,判断样品是否合格,并记录检验数据。
5. 检验记录和报告a. 将检验数据记录到检验记录表中,包括样品信息、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
b. 生成检验报告,包括检验结果、不合格项、改进建议等。
c. 将检验记录和报告归档,确保可追溯性和备查性。
三、检验要求1. 外观检查a. 检查样品的颜色、形状、表面是否有明显缺陷或者污染。
b. 检查样品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变形或者破损。
2. 物理性能测试a. 根据产品要求,进行硬度测试,确保符合标准范围。
b. 进行强度测试,如拉伸强度、抗压强度等。
3. 化学成份分析a. 使用适当的仪器和试剂,对样品进行化学成份分析。
b. 检测样品中的元素含量,确保符合产品要求和标准。
4. 功能性能测试a. 进行电气性能测试,如电压、电流、电阻等。
b. 进行密封性能测试,如气密性、水密性等。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来料检验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步骤,用于确保原材料和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符合公司的质量要求。
良好的来料检验程序能够减少不合格品的进入生产流程,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帮助检验员了解和执行正确的来料检验程序,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二、检验员的职责1. 熟悉相关的产品质量要求和标准,了解每个材料的特点和要求。
2. 了解公司的来料检验程序和规定,确保按照规定执行。
3. 负责检验进货物料的样品并记录检验结果。
4. 及时报告不合格品或发现的质量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
5. 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沟通,解决质量问题并确保改进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三、来料检验流程1. 来料检验的计划在每次进货之前,检验员应根据产品要求和供应商的质量历史记录制定来料检验计划。
计划应包括样本的数量、抽样方法和检验项目。
2. 样品的采集与检验根据来料检验计划,检验员应在进货时采集样品,并进行相关的检验。
样品应代表整个批次,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检验的项目可以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功能测试等,具体根据产品要求确定。
3. 记录和报告检验员应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来料检验报告中,并将报告归档。
报告应包括样品的标识信息、检验结果及合格/不合格的判定依据。
如果有不合格品,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退货、重新测试等。
同时,还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供不合格品的报告,以确保及时处理。
4. 质量问题的处理和改进如果发现质量问题,检验员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并参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根据问题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更换供应商、改进采购程序等。
同时,还应进行持续改进,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和技术支持,提高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四、注意事项1. 检验员应确保检验设备和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2. 检验员应保持客观和公正,遵循内部和外部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3. 在与供应商的沟通中,检验员应保持礼貌和耐心,积极解决问题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来料检验是指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等进行质量检查的过程。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来料检验人员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确保来料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检验标准1. 来料检验应根据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标准进行。
检验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公司内部标准等。
2. 检验标准应明确规定了各项检验项目的要求和接受标准,以便判断来料的合格性。
三、检验设备1. 检验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公司要求,并经过定期校准和维护。
2. 常用的检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千分尺、千分尺支架、显微镜、硬度计等。
四、检验流程1. 接收来料a. 检查来料的包装是否完好,是否有损坏。
b. 核对来料的数量和规格是否与定单一致。
2. 外观检验a. 根据检验标准,对来料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表面是否有划痕、凹陷、氧化等缺陷。
b. 使用适当的检验工具,如显微镜,对弱小缺陷进行检查。
3. 尺寸检验a. 使用千分尺等测量工具,对来料的尺寸进行检查。
b. 根据检验标准,判断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4. 化学成份检验a. 根据来料的材料类型,选择相应的化学成份分析方法。
b. 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对来料的化学成份进行检测。
c. 将检测结果与检验标准进行对照,判断化学成份是否符合要求。
5. 物理性能检验a. 根据来料的物理性能要求,选择相应的检验方法和设备。
b. 进行硬度、强度、韧性等物理性能的检测。
c. 将检测结果与检验标准进行对照,判断物理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6. 检验记录a. 对每一批次的来料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
b. 检验记录应保存至少一年,并按照公司的文件管理要求进行归档。
五、不合格品处理1. 如果来料检验结果不符合检验标准,应将其视为不合格品。
2. 不合格品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提供详细的检验结果和不合格原因。
3. 不合格品应按照公司的不合格品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包括退货、返修、报废等。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来料检验是指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进行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企业的要求,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来料检验的操作规范和流程,以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检验标准1. 外观检验- 外观要求:检查原材料的表面是否有划痕、变色、气泡等缺陷。
- 尺寸要求:测量原材料的长度、宽度、厚度等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 颜色要求:比对原材料的颜色与标准样品的颜色是否一致。
2. 化学成分检验- 根据原材料的种类和用途,确定需要检测的化学成分。
- 采用适当的化学分析方法,对原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 比对化学成分检测结果与标准要求,判断原材料是否合格。
3. 物理性能检验- 根据原材料的用途,确定需要测试的物理性能指标,如强度、硬度、密度等。
- 使用相应的测试设备和方法,对原材料进行物理性能测试。
- 比对测试结果与标准要求,判断原材料的物理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4. 包装检验- 检查原材料的包装是否完好,有无损坏、破损、渗漏等情况。
- 检查包装标识是否清晰、准确,与实际原材料相符。
三、操作流程1. 接收原材料- 由仓库人员接收供应商送来的原材料,并填写相应的接收记录。
- 检查原材料的外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
- 将原材料送至来料检验区域。
2. 样品取样- 根据来料检验标准和抽样计划,从原材料中取出代表性样品。
- 确保样品的数量和取样方法符合要求,避免取样误差。
3. 检验操作- 根据检验标准,对样品进行外观检验、化学成分检验、物理性能检验等。
- 使用准确、可靠的检验设备和方法,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记录检验结果和检验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如检验员、日期、检验设备等。
4. 检验结果判定- 将检验结果与标准要求进行比对,判断原材料的合格与否。
- 若原材料符合要求,填写合格记录,并将原材料送至仓库进行存储。
- 若原材料不符合要求,填写不合格记录,并通知供应商进行处理。
5. 检验报告和记录- 根据检验结果,编制检验报告,详细记录检验的过程和结果。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任务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来料检验作业的详细指导,确保所接收的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以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检验依据1. 《来料检验标准》:根据公司制定的标准,对来料进行检验,包括外观、尺寸、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2. 《质量管理手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包括来料检验的程序、责任等方面的规定。
三、检验流程1. 接收原材料a. 收货员根据采购定单和送货单核对物料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
b. 对送货单上的信息进行记录,并与实际收货情况进行比对。
c. 检查包装完好性,如有破损或者异常情况,及时通知供应商并记录。
d. 将收货的原材料送至来料检验区域。
2. 外观检验a. 根据《来料检验标准》对原材料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颜色、表面光洁度、气味等方面。
b. 检查是否存在破损、变形、划痕等质量问题。
c. 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如有不合格情况,及时通知供应商,并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3. 尺寸检验a. 根据《来料检验标准》对原材料的尺寸进行测量,确保符合要求。
b. 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如卡尺、游标卡尺等,进行准确的尺寸测量。
c. 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如有不合格情况,及时通知供应商,并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 性能检验a. 根据《来料检验标准》对原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查,如强度、硬度、耐磨性等方面。
b. 使用相应的测试设备和方法,对原材料进行性能测试。
c. 对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如有不合格情况,及时通知供应商,并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5. 检验结果处理a. 根据检验结果,将原材料划分为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b. 合格品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品需要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如退货、返修等。
c. 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
四、注意事项1. 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检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验设备应经过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来料检验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或者成品进行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公司的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来料检验的流程和要求,以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检验流程1. 接收来料- 确保来料检验区域干净整洁,无杂物和污染。
- 检查来料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是否有破损或者变形。
- 根据来料单确认来料数量和规格是否与定单一致。
2. 样品抽取- 根据抽样计划,从来料中抽取样品进行检验。
- 样品抽取应随机进行,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3. 外观检查- 对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包括颜色、形状、表面光洁度等方面的检验。
- 检查是否有明显的缺陷、损伤或者污染。
4. 尺寸检验- 根据产品的尺寸要求,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尺寸检验。
- 检查尺寸是否符合产品图纸或者规格要求。
5. 功能检验- 对样品进行功能性测试,确保其满足产品的设计要求。
- 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使用相应的测试设备进行测试。
6. 化学成份分析- 对样品进行化学成份分析,以确定其成份是否符合要求。
- 使用合适的化学分析仪器和方法进行分析。
7. 物理性能测试- 对样品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如强度、硬度、耐磨性等方面的检验。
- 使用合适的测试设备和方法进行测试。
8. 检验结果记录- 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中,包括样品信息、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
- 检验报告应有明确的标识,以便追溯和审核。
9. 判定结果- 根据检验结果和产品要求,对样品进行判定,判断是否合格或者不合格。
- 合格样品可放行使用,不合格样品需进行退货或者重新加工。
10. 不合格品处理- 对不合格样品进行处理,包括退货、返修或者报废等。
- 不合格品的处理应符合公司的相关流程和要求。
三、检验要求1. 检验设备和工具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2. 检验人员应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
3. 检验记录应保存至少一年,以备追溯和审核。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来料检验是指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或成品进行检验,以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和标准。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指导来料检验的操作流程和标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检验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所有来料检验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原材料的检验,如钢材、塑料、橡胶等;2. 零部件的检验,如螺丝、轴承、电子元器件等;3. 成品的检验,如电器、机械设备等。
三、检验流程1. 接收来料1.1 确认来料的数量和规格是否与采购订单一致;1.2 检查来料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1.3 根据来料的特性,进行必要的防护和储存。
2. 样品抽取2.1 根据来料的批次和数量,按照抽样标准确定抽样数量;2.2 从来料中随机抽取样品,并确保样品的代表性;2.3 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确定需要进行的检验方法和设备。
3. 检验项目3.1 外观检验:检查来料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如表面是否光滑、无划痕等;3.2 尺寸检验:测量来料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如长度、宽度、直径等;3.3 功能检验:对来料进行功能性测试,如电器设备的开关、传感器的灵敏度等;3.4 化学成分检验:对来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符合相关标准;3.5 物理性能检验:对来料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如强度、硬度等。
4. 检验记录4.1 检验员应记录检验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样品编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4.2 检验记录应及时、准确地填写,并进行签名确认;4.3 检验记录应妥善保存,以备后续查阅和追溯。
5. 检验结果判定5.1 根据检验结果和相关标准,判定来料是否合格;5.2 如果来料不合格,应立即通知供应商,并按照相关流程处理;5.3 合格的来料应进行标识,并安排入库。
6. 不合格品处理6.1 对于不合格的来料,应进行详细的不合格品记录,包括不合格原因、数量、处理措施等;6.2 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可以包括退货、返修、报废等;6.3 不合格品的处理应按照公司的相关流程和要求进行。
1、0 目得:规范进料检验作业流程,指导检验员对物料进行正确检验,协助采购对供应商进行品质管理,以及防止不合格物料进入公司生产环节。
2、0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来料检验作业。
3、0 职责与权限
3、1 采购:负责物料采购信息传递及相关资料提供及质量异常时与供应商得沟通协调。
3、2 仓库:负责来料点收,送检,发放与储存。
3、3 品质:负责来料检验与不良品得处理追踪,负责本规范得制定及修改。
3、4 工程:负责进料检验所需要得技术支持。
3、5 生产(物控):负责来料异常时,负责物料需求得评估。
4、0 操作流程
4、1 仓管员负责核对送货单与实物得数量就是否一致,包装、标识与采购单要求就是否相符。
4、2 仓管员负责将来料放置到指定区域(待检区)并填写相应送检单,及时通知品管部IQC进行检验。
4、3 检验要求
4、3、1 所有检验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进行独立检验工作。
4、3、2 检验所使用得量具、仪器必须经过校准并在校准有效期内。
4、3、3 检验员依据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物料规格书、图纸、样品、测试标准等相关资料进行检验。
4、3、4 材料检验项目:外观,标识,包装,尺寸(结构),性能。
4、3、4检验结果须记录于《进料检验报告》中,并在材料外包装上做相应标识(合格,让步接收,退货,加工挑选等),若进料检验结果异常时,同时填写《品质异常报告》,经品质主管确认并将《品质异常报告》由各部门分析评审,并依终审结果确定处理方案。
4、4 抽样检验标准及检验水平
4、4、1抽样依据GB/T2828-2003正常检验一般检验水平II级进行抽样。
4、4、2抽样依据分散抽取得原则,如同一批次有多个生产日期得,则每个生产日期相应得抽取部分产品作为检验样本。
4、4、3本公司材料得质量允收水准(AQL)值为:
电子料:致命缺陷0、01,严重缺陷0、25,轻微缺陷1、0
塑胶件:致命缺陷0、01,严重缺陷0、65,轻微缺陷1、5
五金件:致命缺陷0、01,严重缺陷0、65,轻微缺陷1、5
包材:致命缺陷0、01,严重缺陷1、0,轻微缺陷2、5
线材:致命缺陷0、01,严重缺陷0、40,轻微缺陷1、5
4、5 特殊检验
4、5、1 仓库对库存超过一年得易变异物料,在发料前应交由IQC重新确认。
4、5、2 因生产紧急而来不及检验得物料,经生产计划部提交申请,相关部门主管批准后可直接入库,检验员应做好直接入库得相关记录。
4、6 物料状态按《标识与可溯性控制程序》进行标识。
4、7 检验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4、8《进料检验报告》、《品质异常报告》按《记录控制程序》文件要求填写与保存。
5、0相关文件
5、1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2 《标识与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5、3 《记录控制程序》
5、4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5 《五金件、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
5、6 《电子料检验标准》
6、0相关记录
6、1 《来料检验报告》
6、2 《品质异常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