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压力应对与情绪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886.50 KB
- 文档页数:25
压力应对与情绪管理近一段时间以来在政界发生了一种让人看不懂的极端事件,那就是官员自杀,远且不说,只是今年就有包括广东茂名检察院的检察长、福建莆田市市长、万全县的县长在内的七名官员自杀.我们常说:学史使人明智,昨天就是今天的历史,那些刚刚逝去的官员就是刚刚发生的历史,从这些官员的身上,我们一定可以学到某些东西,他们一定能告诉我们在从政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6。
24日,原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刘亚军卧轨自杀,人们在他的遗书中找到了他自杀的原因,他写到:这是自己因为心理压力太大而作出的选择。
同志们,从刘亚军的遗书中、从这些官员的人生历程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二个字,那就是:压力。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随着社会的转型,现在的人们正在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特别是领导干部,除了要承受普通人所具有的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压力,还要承受着比诸如职务升迁、工作业绩、上下级沟通、决策失误等方面的压力,领导岗位,不仅仅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它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压力。
俗话说:一将无谋,累死千军,身处领导职位,工作上不去,要担责,属下工作不力,要担责,决策失误要担责,甚至群众出现一些非理性的事件,我们也要担责。
压力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会使我们的生活质量下降,使我们的幸福指数下降,甚至出现一些极端的事件,因此,如何应对压力问题对我们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甚至可以讲,压力应对与情绪管理,是我们一生都要面对的话题。
要应对压力,首先要认识压力,那么,压力具有怎样的性质呢?我们说,压力具有不可避性,就是说你想逃避压力,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压力是与生俱来的,在生物界有个理论叫过度繁殖,你看各种动物,无论是高级的还是低级的,即使是大熊猫,如果它们的后代全部成活的话,用不了多长时间,地球上也会到处是它们的影子,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物种,都会哺育比大自然所需要的数量多得多的个体,个体一出现,就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我们的人亦如此。
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一、压力概述●(一)压力的定义●(二)社会生活事件与压力类型●(三)压力的心理机制●(四)压力与健康●二、压力应对策略● (一)问题中心应对策略●(二)情绪中心应对策略●三、大学生常见压力类型与调节●(一)应激与相应情绪障碍的识别与预防●(二)情绪调节方法●(三)大学生常见压力类型与调节调查统计发现,当前中国社会的不同人群所承受的压力表现:学生——精神压力最大; 下岗工人——生活压力最大;中年人--家庭压力最大; 婚外恋者--感情压力最大;网民——健康压力最大; I T技术人员——学习压力最大;企业老板——经济压力最大贪官——心理压力最大;烟民—-综合压力最大●据研究发现:现代的许多疾病与生活方式有关。
而且,70%——80%的疾病是与压力相关的.比如:癌症、冠心病等●在工薪阶层,约有30%以上人因压力过大而处于亚健康状态●在中、青年群体中(特别是上班族),与压力相关的抑郁症是最主要的●目前,在青少年死亡中,占首位的是自杀(一)压力的定义压力(STRESS)——是人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由实际上的或潜在的至关重要的内外环境要求所引起的一种倾向于通过生理和心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身心紧张状态。
压力的基本含义:由于外界或内在环境的要求使有机体感到的“紧张”和“痛苦"。
●可包括三个方面:●(1)导致有机体发生“应变”(使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功能紊乱")的紧张性刺激物(如“灾难”、“压力”、“逆境”和“过分要求"等);●(2)有机体对刺激物(压力源)作出的紧张性身心反应或紧张状态;●(3)应对压力过程。
幻灯片9压力产生的过程环境因素社会环境中观环境微观环境幻灯片13幻灯片14幻灯片15幻灯片16●根据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在一年里所经受的刺激事件的压力指数值的总和为150或更高的值定为生活转折点。
●压力指数分数值在150——199之间,那么在下一年可能有37%的患病几率。
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工作场所,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应对压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方案是帮助个人应对挑战和困境的关键因素。
大多数人会认为情绪管理是针对消极情绪的,而压力应对是对外在因素作出反应的。
但是,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是联系在一起且分不开的,两者之间互相影响,一个好的情绪状态将帮助您更好地应对压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一些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
什么是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指了解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并运用积极的应对行为的过程。
情绪管理是个人发现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影响别人情绪的方法。
这需要一个人的意识觉察,认识到自己身处的情境,以及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反应。
了解自己的情绪对于建立积极情绪至关重要。
积极情绪可能提升个人士气,使自己更有动力,每天愉悦地完成任务。
情绪管理的技巧•自我意识 - 在开始情绪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自我意识,了解自己身处的环境,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反应。
了解自己身处的情境和个人情绪反应是建立一个健康情绪的第一步。
•认知重构 - 认知重构是指针对负面思维模式,通过积极思维构建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度。
例如,在思考问题时,将注意力转移到现实情况,关注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源而不是困难与问题。
这种做法可以帮助您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将问题看作一个障碍。
•身体锻炼 - 锻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有助于缓解身体紧张与压力。
无论是散步、跳舞还是参加工作室体操,都可以增加运动量,有利于排解紧张、减少焦虑并提高情绪。
•良好的沟通 - 良好的沟通是建立积极情绪的关键。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人们避免压力。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联系,可以帮助您情绪更加稳定。
同时,在与同事或上级沟通时,也可以采用积极的沟通方式,避免情绪的消极或过度反应。
•放松技巧–放松技巧是常用的情绪管理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您缓解不必要的压力,如放松练习、深呼吸、冥想等等。
什么是压力应对?压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特别是从事高度竞争性和有挑战性的职业,更需要适当的压力应对方法。
心理学中的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源,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经济压力等。
这些压力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学会有效地管理情绪和应对压力成为了当代人必备的生存技能。
本教案将介绍心理学中的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策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情绪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 情绪的定义与特征- 情绪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主观体验和生理反应。
- 情绪具有主观性、客观性、一时性和特定性等特征。
2. 情绪的分类- 基本情绪:喜、怒、哀、乐、惊、恐等。
- 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组合而成,如焦虑、愤怒等。
二、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与方法1.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良好的情绪管理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 情绪管理能够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交能力。
2. 情绪管理的方法- 情绪认知重构:通过改变认知方式来调整情绪。
- 情绪表达与释放:适当表达情绪,释放负面情绪。
- 情绪调节策略:如深呼吸、放松训练、运动等。
三、压力的定义与影响1. 压力的定义- 压力是指个体在面对挑战或需求时产生的身心紧张状态。
- 压力源可以是外部刺激,也可以是内部期望和要求。
2. 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长期的压力会导致身体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问题等。
- 压力还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焦虑、抑郁等。
四、压力应对的策略与技巧1. 积极应对压力的态度与心理准备- 接受现实,积极面对挑战。
- 培养乐观的心态,保持积极的情绪。
2. 压力应对的策略- 问题导向策略: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 情绪导向策略:通过情绪调节来减轻压力。
- 社会支持策略: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五、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的实践1. 情绪管理与良好心理健康的关系- 学习情绪管理技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培养积极的情绪表达方式,改善人际关系。
2. 压力应对的实践方法- 制定合理的目标与计划,减少压力源。
在哪里?参与者受益非浅。
第五单元怎样促进心理健康?1、应激调适手段2、传统减压术3、超静冥想术4、亚历山大术5、神经心理术6、压力症状应对实例7、人际管理方法8、冲突应对技巧9、你是哪种人(A型还是B型)?10、还有哪些?11、控制权的学问12、预知性的差异13、原来是观念做的怪14、扭转负性思维在这一单元里,你将学到一些有效实用和操作简易的压力管理技法。
这些技法会让你冲破压力的牢笼,释放你的潜力,充分体验工作和生活的快乐,同时提高你的工作绩效。
讲师介绍:尹老师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导。
多年从事应用心理学研究,擅长解决各种心理障碍、改善亚健康状态,是职业设计和测评、脑功能开发专家。
善于从行为科学和领导心理的角度探讨企事业管理和运营的问题,特别专注于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和EAP实施。
除学术研究与教学外,亦在一些跨国企业兼职,并在管理咨询公司主持心理减压、人力资源、EAP等领域的咨询和培训工作。
曾服务客户: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航天科技集团、中国民航、海南航空、中石油、中石化、中航油、联想集团、三峡电力、北京电力、河北电力、辽宁电力、福建电力、山西电力、国家会计学院、银监会、中国兴发集团、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北京城管、倍肯集团、希望集团、宝钢集团、太钢集团、中铁集团、中建集团、盛大网络、成都蓝光集团、深圳天威、神华集团、天津海关、天津电视台、无锡小天鹅、全聚德集团、利朗服饰、法国波坦、阿姆斯壮世界工业(中国)有限公司、精品购物、消费者报、特区报业、联合利华、中国医药总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北京建工集团、北京外企服务总公司、国贸集团、亿城集团、北方制药、诺华制药、新亚药业、蒙牛乳业、AMECO、日本佳能公司、欧莱雅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