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著名的十大毒蛇野人部落
- 格式:docx
- 大小:17.48 KB
- 文档页数:6
盘点我国境内的十大毒蛇,每种蛇咬人一口都能致命!大家注意了!春夏季节,是蛇类结束冬眠的时候,也是蛇最活跃的时候,出行旅游要注意安全,切勿随便进入荒乱草丛或森林里。
下面,为大家介绍我国境内的10大毒蛇1银环蛇银环蛇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
毒性极强,为陆地第四大毒蛇。
栖息于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处;傍晚或夜间活动,常发现于田边、路旁、坟地及菜园等处,因此,和人们的生活区有很大交集,对人们的安全有一定的威胁。
分布在中国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
银环蛇毒腺很小,但毒性极为猛烈,是环蛇属中毒性最强的。
事实上,它是继细鳞太攀蛇、东部拟眼镜蛇和太攀蛇之后,陆地上毒性最猛烈的第四大毒蛇,在世界上最毒的毒蛇综合排位(含海蛇)中也在前八之列。
银环蛇的LD-50为0.08~0.108,是除大洋洲外,世界陆地上最毒的毒蛇。
但由于该蛇生性胆小、性情温和,不主动攻击人,因此为其所伤的案例并不多。
2眼镜王蛇眼镜王蛇又称山万蛇、过山峰、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
虽称为“眼镜王蛇”,但此物种与真正的眼镜蛇不同,它并不是眼镜蛇属的一员,而是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
相比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
在中国西南与华南地区常有出没,通常栖息在草地、空旷坡地及树林里。
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
眼镜王蛇毒性极强。
3中华眼镜蛇又名舟山眼镜蛇,在广东、广西、香港俗称饭铲头,台湾则称之为饭匙倩、饭匙铳、膨颈蛇。
属于眼镜蛇科,分布于中国南部、台湾和中南半岛的中低海拔地区,栖息于平原、丘陵和低山。
见于耕作区、路边、池塘附近、住宅院内。
多于白昼活动。
中华眼镜蛇为大型前沟牙毒蛇。
受惊扰时,常竖立前半身,颈部平扁扩大,作攻击姿态,同时颈背露出呈双圈的“眼镜”状斑纹。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毒蛇野人部落野外活动被毒蛇咬伤可谓是很危险的事情。
所以应当尽量避免被毒蛇咬伤。
不要去招惹这些不速之客。
今天介绍的是中国最毒的十种毒蛇。
希望大家对它们有所认识。
它们分别是白唇竹叶青、白唇竹叶青、白眉蝮、尖吻蝮、尖吻蝮、灰蓝扁尾海蛇、金环蛇、金环蛇、银环蛇、眼镜王蛇、眼镜王蛇、原矛头蝮、圆斑蝰、圆斑蝰、舟山眼镜蛇。
白唇竹叶青此蛇又名竹叶青、青竹蛇。
头部呈三角形,颈细,形似烙铁。
头顶具细鳞,吻侧有“颊窝”。
上颌仅具管牙,有剧毒。
体背鲜绿色,有不明显的黑横带;腹部黄白色。
体最外侧自颈达尾部有一条白纹;上唇黄白色。
鼻间鳞大;鼻鳞与颊窝间一般无鳞片。
背鳞起棱,21-21-15行;腹鳞147-167;尾下鳞雄55-73,雌41-66。
体全长雄性可达541-673毫米,雌性可达745-872毫米。
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日夜均有活动。
此蛇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以及华南地区。
竹叶青这种蛇比较胆小,受惊吓易逃跑。
故很多时候都是突然从草丛或树上串出。
难免吓人一跳。
因其浑身绿色伪装的很好,故在野外要格外注意。
咬伤症状常看到两个较小的针尖样牙痕,被伤后数分钟伤口即见红肿,伤口灼痛难忍,其附近可见血性水泡,较重者患肢上端可见瘀斑。
伤者有头痛头晕、眼花、嗜睡、恶心、呕吐、胸痛、腹胀、食欲不振等反应。
白眉蝮通身棕褐色为主,眼睛后方为线状白色条纹,似眉毛。
头大,呈三角形。
分布全国各地甚至生活于海拔4,000米的雪山上。
受惊时多逃跑,不主动袭击。
咬伤后症状发病凶,全身出血,伤口剧痛、组织坏死。
咬伤症状有两个深而清晰的牙痕,伤口有刺痛及麻木感,周围肿胀明显。
局部压痛,活动则加剧,肿痛于2~4天为甚。
伤口出血不多,但常见有黄色粘液渗出,局部能看到瘀斑及水、血泡。
全身症状多出现在伤后1~6小时,眼睑下垂、视力模糊、复视是蝮蛇伤早期中毒的特征之一。
尖吻蝮俗称五步蛇。
它为脊椎动物门眼镜蛇科。
蛇体细小,盘成圆形,头在中央,尾含口内,状如古代铜钱大小,故又名“金钱白花蛇”。
国内最危险的十大毒蛇,伤人最多,致死率最高的前五名。
上篇写过国内最危险且致命的毒蛇第6-10名,今天我们来讲讲1-5名又是哪些蛇?本排名按照毒蛇伤人后,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数最多排列,是根据被咬伤人数和伤亡人数而计算出来的致死率。
致死率不仅包括死亡人数,还包括让人陷入严重危险境地的人数,例如对人体造成严重损伤、严重后遗症、死亡、残疾等重症患者,(是没有得到有效治疗下,可能导致人死亡的概率,并非真正的死亡人数)今天要说的是前五名的选手,第一名也是中国伤人最多的毒蛇,和你猜的一样吗?第五名(眼镜王蛇):这种蛇我们并不陌生,它堪称中国毒蛇界的“脸面”,综合实力远超其他蛇,连毒蛇“一哥”银环蛇在它面前也只能沦为食物。
眼镜王蛇并非眼镜蛇,而是独特的一个品种,能称为王蛇的实力都不简单,全世界最大的体长在5.58米,平均重量超过6公斤,最大的达到十几公斤,背后脖颈处有独特的倒V字花纹,外貌很像大眼镜蛇,也被人称为过山风、食蛇者、KC等。
它实力非常强大,尤其是国产眼镜王蛇,毒性能达到其他国家的5倍,也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眼镜王蛇,排毒量巨大,平均能达到217毫克。
只要体型不如它大的蛇,统统沦为它的食物,在国内横行霸道,活动领地不允许出现其他蛇类,攻击人也不靠偷袭,直接正面和你刚,暴躁的性格,强大的实力从而吸粉无数。
致命速度极快,最大排毒量能达到1700毫克,最快能在五分钟杀死一个成年人,三小时杀死一头亚洲象,很多哺乳动物都对它避而远之。
按说这样的实力排第一也不为过,奈何数量稀少,一般人也不敢惹它,主要分布在我国两广、云南、福建等地,伤人其实并不多。
据统计不同年代被咬伤患者约为286人,其中致死率为65?对人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人数为185人,致死率极高。
第四名(五步蛇):五步蛇是非常恐怖的一种蛇,在没有血清的年代,伤人数量一度超过银环蛇,也是国人最害怕的毒蛇之一。
它学名尖吻蝮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长长翘起的“鼻子”,无论任何时候从不低头,总是昂首挺胸。
中国十大毒蛇第一名
中国境内十大著名毒蛇第一名是白唇竹叶青。
白唇竹叶青白唇竹叶青属于毒性蛇,体长60—75厘米,尾长14—18厘米,体重约60克,头呈三角形,其顶部为青绿色,瞳孔垂直,呈红形态特征色。
颈部明显,体背为草绿色,有时有黑斑纹,且两黑斑纹之间有小白点,最外侧的背鳞中央为白色,自颈部以后连接起开形成一条白色纵线;有的在白色纵线之下伴有一条红色纵线;有的有双条白线,再加红线,亦有少数个体为全绿色,腹面为淡黄绿色,各腹鳞的后缘为淡白色,尾端呈焦红色。
白唇竹叶青栖息于山区阴湿溪边,杂草灌木丛和竹林中,由于绿
的体色和善于缠绕的尾巴,很适应树上生活,它们常吊挂或攀绕再溪
边的树枝或竹枝上,体色与栖息环境均为绿色,极不容易被发现.有时也盘踞在石头上,头朝着溪流,若受惊扰就缓缓向水中游去.昼夜均活动,夜间更为频繁.竹叶青是常见的毒蛇,属管牙类.平均每条蛇咬物
一次的排毒液量为28毫克左右.捕食鸟,蛙,鼠类,有冬眠习性.冬眠
期由大雪至惊蛰,5月份出洞.为卵胎生,7--8月产仔,每次产7--8条.刚出生的小蛇就有毒牙,也能伤人.
白唇竹叶青分布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安徽、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国外见于尼泊尔、越南等地。
中古十大毒蛇1银环蛇银环蛇和它的表亲金环蛇有着风格近似的“装束”,身穿黑白相间的外套,虽不如大哥金环明艳,但又有着素雅之美。
我国长江以南的大部分省区都产有这种剧毒蛇,人们又称其为“银脚带”、“过基峡”。
银环蛇也是“夜行侠”,多出没于平原及丘陵地带多水之处。
低矮山坡、坟堆附近、山脚、路旁、田埂、旧房老房、河滨鱼塘都是它们的活动场所。
尤其是在7~8月闷热的夜里,银环蛇的活动更频繁,在河边捕食鳝鱼、泥鳅、其他鱼类、蛙类和其他蛇类,吃饱后会大摇大摆地跑到乡间的公路上休息。
银环的脾气和金环差不多,一般不主动伤人,多是在夜间受惊或被人误踩后才会反击咬人。
在银环蛇的分布区,夜间发生蛇伤人事故的罪魁祸首,多是这种毒蛇。
银环蛇的毒性要比金环蛇强很多,它的毒液专门破坏神经系统,被咬后伤口不红不肿不痛,仅有微痒感觉,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没什么大碍。
但1~4小时后便会全身中毒,死亡率高达80%!虽然每次排出干毒仅为151~18毫克,但1毫克就可置人于死地,也就是说,银环蛇咬一口释放的毒液可以杀死15个人!中国毒性最强的毒蛇非它莫属。
2眼镜王蛇眼镜王蛇又叫过山风、山万蛇、蛇王、大眼镜蛇,从它的众多“雅号”中我们便可以知道它的厉害。
眼镜王蛇是全球体型最大的毒蛇,最长可达6米。
它不但个子大,而且食性独特——以其他蛇类为食。
眼镜王蛇身体黑褐,全身有并不明显的暗色环纹。
普通人有时会把它和眼镜蛇弄混,其实它们除了体型较大外,在脖子后没有眼镜状斑纹。
这种毒蛇在国内可见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川西南、西藏东南等地,国外见于东南亚和南亚大部分国家。
眼镜王蛇常单独居住在密林中,它们白天活动,嗅觉敏锐、感官灵敏,视觉更佳,能看清100米以外的物体。
眼镜王蛇是一种智商很高的蛇类,它们捕猎其他的蛇,而且能分辨对方是否有毒。
在捕食无毒蛇时,眼镜王蛇并不轻易使用毒液,它会随便咬上一口不放,任凭猎物挣扎反抗,直到死后再慢慢吞食。
在捕食毒蛇时,它则不会轻举妄动,而是不断挑衅,当对方终被激怒向它发起进攻时,眼镜王蛇会机警地躲闪,最后猎物身心疲惫、无心恋战时,它看准机会,一口咬住猎物头颈并释放毒液将其杀死。
解读中国境内的十大著名毒蛇一、竹叶青蛇白唇竹叶青,体长60--75厘米,尾长14--18厘米,体重约60克。
头呈三角形,其顶部为青绿色,瞳孔垂直,呈红色,颈部明显,体背为草绿色,有时有黑斑纹,且两黑斑纹之间有小白点,最外侧的背鳞中央为白色,自颈部以后连接起开形成一条白色纵线,有的在白色纵线之下伴有一条红色纵线。
有的有双条白线,再加红线。
亦有少数个体为全绿色。
腹面为淡黄绿色,各腹鳞的后缘为淡白色。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在西部,向北可达北纬33°。
二、白眉蝮白眉蝮,全长1米,重达1.5公斤。
头比较大,与颈区分明显,吻短宽圆。
头背的小鳞起棱,鼻孔大,位于吻部上端。
体背呈棕灰色,具有3纵行大圆斑,每一圆斑的中央为紫色或深棕色,外周为黑色,最外侧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纹。
腹部为灰白色,散有大的深棕色斑。
分布区域:福建,广东,广西;国外见于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泰国等地。
三、灰蓝扁尾海蛇灰蓝扁尾海蛇,体型细长,体长可达200厘米,体重0.5—1.5公斤。
身体前部为圆形,后部至尾部逐渐变成侧扁。
体背部青灰色,从头至尾有51--68个青灰黑色的宽横纹环绕蛇体。
腹部黄色或橄榄色。
分布区域:产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岛沿海;国外见于印度半岛沿海等地。
四、尖吻蝮尖吻蝮。
头大,呈三角形,吻端有由吻鳞与鼻鳞形成的一短而上翘的突起。
头背黑褐色,有对称大鳞片,具颊窝。
体背深棕色及棕褐色,背面正中有一行15-21+2-6个方形大斑块。
腹面白色,有交错排列的黑褐色斑块。
体形短,最长的雄性1335+206 mm,雌性1238+165 mm。
背鳞21(23)-21(23)-17(19)行,最外1~3行仅有极细的弱棱。
分布区域:在中国分布范围大致在东经104°以东,北纬25°到31°之间。
已知的分布地区有安徽(南部)、重庆、江西、浙江、福建(北部)、湖南、湖北、广西(北部)、贵州、广东(北部)及台湾省。
盘点那些中国境内的部分毒蛇,野外遇到千万要小心原创2022-04-30 01:27全球的蛇类大概有3000多种,有些有毒,有些无毒。
中国境内的毒蛇也不少,不少人员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或者野外探险的时候可能都会遇到,当遇到以下蛇类,一定要千万注意。
最好避而远之,如果不慎被咬,一定要尽早去医院治疗,处理不当很可能对自己的生命构成威胁。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盘点中国境内的部分毒蛇。
一、尖吻蝮尖吻蝮俗称五步蛇尖吻蝮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的单型蛇,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
除了中国台湾一带,重庆直辖市,湖北、安徽以下省份以南一带都广泛分布。
因各地的叫法不一样,又被俗称百步蛇、五步蛇、七步蛇、百花蛇、中华蝮等等。
尖吻蝮的毒性虽然不及眼镜王蛇,但排毒量比较大,要大于眼镜蛇,如果发现最好避而远之,这种蛇类没有受到威胁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
如果不慎被咬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处理伤口及时就医,注射抗蛇毒血清,被这种蛇类咬到医治不及时轻则皮肤大面积溃烂,重则面临死亡。
二、眼镜王蛇眼睛王蛇眼镜王蛇也是剧毒蛇类的一种,虽然它和眼镜蛇叫法上看似差不多,但属性并不一样,是单独的眼镜王蛇属。
这种蛇类体型比较大,据资料记载最大体长可达6米,成年蛇体长一般也可达1.5-4米,它们通常以其他蛇类为食,因为体型巨大,又被一部分人俗称“过山峰”,在我国南方一带也有大面积分布,通常山林地带比较常见。
遇到这种蛇千万不要想着招惹,记住要避而远之,它们攻击性很强,一旦当它感受到威胁甚至可能会主动攻击人类!其毒性会比上面提到的尖吻蝮更高,且毒量更大。
毒液带有神经毒素和心脏毒素,成年眼睛王蛇的毒液量能轻松毒死一头大象,毒液对人体器官威胁更是可想而知。
三、眼镜蛇眼镜蛇眼镜蛇也是中国巨毒蛇类中的一种,主要也分布于浙江安徽一带以南的省份,尤其以湖南永州一带居多。
在唐代,柳宗元就有著有《捕蛇者说》,在国内可谓远近闻名,蛇毒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
虽然眼镜蛇的体型上不如眼镜王蛇,但它的毒液携带的神经毒素也完全不可小觑。
农村十大毒蛇排行榜毒蛇是农村地区常见的威胁,它们的咬伤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生命危险。
了解农村地区十大毒蛇的排行榜,可以帮助居民更好地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农村地区十大毒蛇的相关信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潜在的威胁。
1. 菜花蛇菜花蛇菜花蛇菜花蛇在农村地区被认为是最常见和最具威胁的毒蛇之一。
它的颜色和腹部图案类似于菜花,因此得名。
菜花蛇的毒液中含有神经毒素和出血毒素,被咬伤后可能引起剧烈的疼痛、呕吐和呼吸困难。
2. 块头蛇块头蛇块头蛇块头蛇是一种体型较大的毒蛇,在农村地区也被广泛分布。
它具有强烈的攻击性,当受到威胁时会迅速反击。
块头蛇的毒液中含有钴蛋白和神经毒素,咬伤后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和肌肉痉挛。
3. 箭毒蛇箭毒蛇箭毒蛇箭毒蛇是一种色彩斑斓的毒蛇,其体色醒目且多种多样。
箭毒蛇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的山区和森林中。
它的毒液中含有强烈的神经毒素和毒血凝素,被咬伤后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心律不齐和中毒症状。
4. 箭尾蛇箭尾蛇箭尾蛇箭尾蛇是一种相对稀有但极其危险的毒蛇。
它的尾巴呈箭头状,因此得名。
箭尾蛇的毒液中含有神经毒素和肌肉破坏物质,咬伤后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心肌梗塞和肾功能衰竭。
5. 绿蛇绿蛇绿蛇绿蛇是一种以绿色为主要体色的毒蛇,广泛分布在农村地区。
尽管其体型相对较小,但绿蛇的毒液中含有强烈的神经毒素和心脏毒素,被咬伤后可能导致呼吸麻痹和心脏停搏。
6. 黄连蛇黄连蛇黄连蛇黄连蛇是一种善于隐藏的毒蛇,通常分布在农田和灌木丛中。
黄连蛇的毒液中含有强烈的神经毒素和溶血物质,被咬伤后可能导致疼痛、恶心和头晕。
7. 眼镜蛇眼镜蛇眼镜蛇眼镜蛇是一种具有特殊颈部斑纹的毒蛇,被视为农村地区的严重威胁之一。
眼镜蛇的毒液中含有神经毒素和肌肉麻痹物质,咬伤后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和瞳孔散大。
8. 银环蛇银环蛇银环蛇银环蛇是一种具有鲜明黑白相间环纹的毒蛇,常见于农田和水塘附近。
银环蛇的毒液中含有神经毒素和凝血物质,被咬伤后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心脏衰竭和中毒症状。
中国十大致命毒蛇排行榜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地方,各种资源都比较丰富,物种也特别齐全,在很多潮湿的地方,蛇虫鼠蚁都比较多,毒蛇也很多,今天我们一起看看中国十大致命毒蛇排行榜。
1. 银环蛇这种蛇单次排毒量很少,但是毒性特别猛烈,它的毒性在陆生蛇当中排名第四,主要是神经毒素,用来麻痹呼吸受伤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在睡梦中死去。
2. 眼镜王蛇虽然毒液的毒性不是特别大,但单次的白度量很大,性情十分凶猛,毒液里有神经毒素,也包含了心脏毒素,单次咬伤致死度也非常高。
3. 舟山眼镜蛇这种蛇也叫做中华眼镜蛇,它的毒液当中含有神经毒素和血液循环混合毒,能有麻痹呼吸肌及外出血症状,咬伤后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
4. 圆斑蝰蛇这种毒蛇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及东南亚地区。
其中以泰国的毒性最强,这种毒蛇的毒素有两种,一种是出血性毒素,另一种是神经毒素,毒性非常猛烈会造成肾脏损伤。
5. 短尾蝮这种毒蛇在国内分布很广,数量也特别多,和人接触的也多,被咬伤的人不在少数,毒性比较猛烈,排毒量适中,最少致死量在2.0左右,因此对人的危害性特别强。
6. 中华珊瑚蛇这种蛇的性情比较温顺,几乎不怎么咬,人分布范围也不是特别广,但它的毒性特别猛烈,还有神经毒素导致反射失调,痉挛麻痹最后死亡。
7. 烙铁头这种蛇的毒性主要是血液循环毒人被咬,伤后两小时内如果没有注射血清治疗,很容易导致伤残截肢,属于蝮蛇科中性素非常强的品种。
8. 尖吻蝮这种蛇俗称五步蛇,排毒量特别大,国内毒蛇咬伤的人当中,5步蛇咬伤占的比例非常大,它的毒素主要是蛋白质构成的溶血毒素,毒性非常强烈是出血性的。
9. 金环蛇惊魂手和银魂蛇都属于还舍,性情比较温顺,基本上不主动招惹是不会咬人的,但毒性却是十分剧烈,中毒症状和银环蛇基本相同。
10. 竹叶青竹叶青的体型比较小,有一定的攻击性,它的毒素是化学成分,含有出血毒多种酶类以及少量神经毒素。
中国十大毒蛇总录:银环蛇、眼镜王蛇、舟山眼镜蛇、原矛头蝮、白唇竹叶青、白眉蝮、灰蓝扁尾海蛇、圆斑蝰、金环蛇和尖吻蝮。
1:银环蛇: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
毒性极强,为陆地第四大毒蛇。
分布区域:中国华中、华南、西南地区和台湾,以及缅甸、老挝。
银环蛇具有α-、β-bungarotoxin两种神经毒素,患者被咬时不会感到疼痛,反而想睡。
轻微中毒时身体局部产生麻痹现象,若是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交接位置,则会阻绝神经传导路线,致使横纹肌无法正常收缩,导致呼吸麻痹,作用时间约40分钟至2小时,或长达24小时。
在抗蛇毒血清应用以前,银环蛇咬伤死亡率极高,可以用神经性抗毒蛇血清治疗,但仍十分危险。
银环蛇咬伤诊断要点:伤口微痒或麻木。
牙痕呈“品”字形,针尖样大小,有撕裂伤。
局部无红肿疼痛(仅咬时有轻微痛)。
重者咽部异物感或身嘶、失声。
重者全肌肉疼痛,动则加剧。
主要症状:伤时稍有疼痛,伤口可出血少许,伤后10分钟左右,伤周有蚊咬样感觉,或微痒,并有麻木感,可向心端蔓延。
局部不红不肿或微肿。
早期,患者无明显全身症状,一般伤后1-4小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一旦出现,则发展迅速,病势凶猛,很快进入昏迷危症。
开始时先有头昏眼花、畏光、胸闷气促、四肢乏力、咽喉不适。
急救措施:防止毒液扩散和吸收被毒蛇咬伤后,不要惊慌失措,奔跑走动,这样会促使毒液快速向全身扩散。
伤者应立即坐下或卧下,自行或呼唤别人来帮助,迅速用可以找到的鞋带、裤带之类的绳子绑扎伤口的近心端,如果手指被咬伤可绑扎指根;手掌或前臂被咬伤可绑扎肘关节上;脚趾被咬伤可绑扎趾根部;足部或小腿被咬伤可绑扎膝关节下;大腿被咬伤可绑扎大腿根部。
绑扎的目的仅在于阻断毒液经静脉和淋巴回流入心,而不妨碍动脉血的供应,与止血的目的不同。
故绑扎无需过紧,它的松紧度掌握在能够使被绑扎的下部肢体动脉搏动稍微减弱为宜。
云南十大常见毒蛇
1、银环蛇,生活于平原或山地,常在黄昏出没于住宅附近,夜间活动。
中毒症状:排毒量虽小,但毒力强,以神经毒为主。
2、金环蛇,喜阴湿环境,常居于河岸和水稻田边。
夜间活动。
分布地区:富宁、景洪、个旧、河口、绿春、勐腊、孟连。
3、眼镜蛇,栖息于山间盆地中的缓坡及平台上,常居于土穴、蚁穴、坟洞中等处,有群居现象。
以蛙、鸟为食,有时也进村寨吃小鸡。
4、丽纹蛇,此蛇白天相对温和,栖于森林中、或沟边和田里,有时藏于地表枯枝败叶下。
傍晚或夜间活动,很少咬人。
主要吞食其他小蛇。
5、眼镜王蛇,生活于海拔700~1800米的山区,常居于山溪旁的树洞中。
有护卵习性。
6、白头蝰,多发现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区,栖于路边、碎石地、农田草丛中及人住宅区附近,能进入房内。
可能以小型鼠类或食虫类为食。
7、雪山蝮,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上,栖于灌木丛中。
分布地区:德钦、香格里拉、丽江。
8、山烙铁头,生活于海拔1300~3600米的山区,栖于耕作地或附近草丛中。
以鼠类等为食。
9、原矛头蝮,栖于丘陵及山区,低矮植物丛中或耕地中,在室内也曾有发现。
多夜间觅食,食物以鼠类及鸟类为主,亦食蛙及小型
蛇。
10、云南竹叶青,常栖息于海拔1500~2200米灌木丛上,或低矮的树林、林缘的草地上。
以鼠类、蛙、蜥蜴等脊椎动物为食。
国内常见10种毒蛇介绍及救治蝮蛇:又名地扁蛇、土虺蛇、**朴、灰链鞭、烂肚蛇、七寸子、麻七寸等。
全长多在50-60厘米左右。
随当地泥土颜色不同,呈灰褐色、黑褐色或红褐色,头呈三角形,少数呈不明显三角形,头颈细,身体胖,尾较短。
此种毒蛇在全国分布最广,亚种也最多,除海南岛和台湾岛外,南至两广,北到黑龙江,西到新疆,全国大多数地区都能见到它的踪迹。
其中以辽宁省大连附近海域的蛇岛最为著名,全岛有大大小小蝮蛇数万条。
竹叶青:又称刁竹青、小青虫、红眼睛、青竹蛇、青竹镖、焦尾巴、绿牙蛇等。
全身翠绿色,身材又细又长,红红的眼睛,外表与无毒的青竹蛇类似,唯尾部呈砖紅色,头呈三角形,两侧还镶了红色和白色的小点状花纹易于区別。
由于它具有天然的保护色,在綠色植物及竹丛间活动,很难令人察觉,其天性凶恶,往往作主动的攻击,但被咬后的死亡率大约只有百分之一。
竹叶青在我国分布很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浙江、福建、两广等地都有,南亚和东南亚也可以见到。
另外有一种菜青蛇,也被称为“竹叶青”,但尾部是呈焦红色,红色比前述的竹叶青深,此种蛇无毒。
金环蛇:又名铁包金、金报应、金脚带、黄金甲、金蛇等。
体型中等,一般长1米以上,颜色较其它毒蛇鲜艳些。
头戴黑帽子,全身是黑黄相间的花纹,头部不是呈明显的三角形,是椭圆形,只是比颈部稍大一些。
金环蛇生活在平原或山地的丛林中的小溪和水塘边,它在黄昏时分出洞活动。
主要分布在两广、福建、台湾、海南、江西、云南和贵州西南部。
国外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
四川金沙江河谷也曾发现过它的踪迹,但数量可能较少。
它喜欢吃……鱼-_-!!这位据说很爱和平,一般不主动挑衅,受惊了会像驼鸟把头藏起来不动,但一定不要得寸进尺的去激怒它,典型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灭你~银环蛇:又名白花蛇、过基甲、白节蛇、银脚带、银包铁等,属爬行纲、蛇目、眼镜蛇科的一种剧毒蛇。
银环蛇体型比金环蛇稍小一些;不同的是全身是黑白相间的环形花纹。
中国毒蛇排行榜,捕蛇人看见都紧张,最好不要招惹它们!
这次我们废话不多说,直接进入主题,第五名叫做白眉蝮,是一种生活在宽阔田野里面的蛇有剧毒,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方,如果大家看见的话,千万不要被它咬到!而这种蛇在9到10月份的生活咬伤的人和畜是最多的。
白眉蝮
第四名叫做圆斑蝰,也被我们称作百步金钱豹、锁蛇等,这种蛇一般长一米,头部呈三角形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还有台湾,大家千万要注意这种毒蛇,一旦咬住它就不会轻易的放开,而且还具备出血性毒素和神经毒素,在亚洲蛇类中这种蛇是咬死人最多的!
圆斑蝰
第三名叫做金环蛇,它也是一种身怀剧毒的蛇,这种蛇和眼镜蛇还有灰鼠蛇并称为“三蛇”,还好这种蛇不爱攻击人类,不然的话非常可怕,多出现于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等地。
金环蛇
第二名叫做尖吻蝮,也被我们叫做五步蛇,据说被它咬到之后,人走出五步就会直接死亡,虽然可能有点夸大,可是也证明了它的毒性之强。
尖吻蝮
第一名叫做银环蛇,和第三名的金环蛇名字差不多,长的样子也差不多,不过可以从颜色上很明显的分辨出不同,不过银环蛇可不像金环蛇那么温顺,它可是具有攻击性的,而且它的毒性非常强,根据它的排名大家就能知道它的毒性到底多可怕了,据说现在还没有能完美的解银环蛇的血清,所以非常的可怕。
银环蛇。
UC头条:中国毒蛇排行榜,最好不要招惹它们,捕蛇人看见都紧张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我国的土地面积是非常大的。
在这里生活的物种是非常多的,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最让人闻风丧胆的估计就是毒蛇们了吧。
毕竟它们广泛的分布在南方各地,像什么广西、福建、广东以及云南等,只要你跑到农村里去,必定能撞见一些毒蛇的。
因此,在外游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如果有遇到下面这几种毒蛇,记得千万不要招惹它们,毕竟专业的捕蛇人见到它们都紧张呢。
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首先就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圆斑蝰蛇以及白眉蝮蛇了,这两兄弟可是出了名的毒蛇。
其中圆斑蝰蛇的威名一直都很大,它是人类致死率最高的毒蛇,并且没有之一!这种蛇类喜欢躲藏在潮湿阴冷的角落中,也喜欢躲在人类堆积的杂草中,可以说是非常隐蔽。
人类稍微不注意,就会遭遇到它,有时候被咬了之后才知道自己中招了呢。
最可怕的是这玩意,它一点都不怕人。
只要你敢招惹它,那它就敢去咬你。
而且,圆斑蝰蛇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称谓,那就是“百步蛇”。
意思就是被它咬上一口,人类是无法踏出第100步。
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还有一种就是剧毒无比的“金环蛇”了,当然好在这种毒蛇性情非常温和,从来不主动攻击人类。
哪怕你去“欺负”它都没问题,因为它都会第一时间开溜,而不是反击人类。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它脾气温顺就好欺负。
然后作死用手去触摸它的毒牙,那你会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五步蛇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吧?它的学名叫做尖嘴蝮蛇,是我国最有名的毒蛇之一。
它的毒液是非常强悍的,在血清没有发明之前,被它咬中的人基本都毫无疑问的见了阎王爷。
而且,它也有属于自己的传说,那就是被其要中一口,你无法踏出第五步,不然就会毒发身亡。
当然这个有一定的夸张和民间迷信的成分,但是却也能从侧面看出,尖嘴蝮蛇毒液是非常可怕的!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还有一种毒蛇也非常可怕,它在蛇类中的地位非常高,有着蛇中帝王的称号。
中国十大伤人毒蛇之龙雅科普
银环蛇,中国第一剧毒蛇,黑白相间,不主动攻击。
被咬后不痛不痒,如果不能及时发现,生命堪忧。
眼镜王蛇,体型巨大,凶猛好斗,吞食其它蛇类,排毒量大。
舟山眼镜蛇,背部眼睛花纹,大斗篷,凶猛好斗,会喷毒,毒液进入眼睛后会失明。
灰蓝扁尾海蛇,生活在水边,体型较小,头部更小,有剧毒。
五步蛇,又名尖吻蝮、五步倒。
尖鼻子,菱形花纹,长相恐怖,善长伏击,蛇牙很长,排毒量大。
白眉蝮蛇,白色眼眉,胆大,最怕雄黄。
金环蛇,与银环蛇类似,黄黑相间,毒性很强。
白唇竹叶青,栖息于树上,浑身绿色,以鸟类为食,属于血液毒。
圆斑蝰蛇,体形粗大,圆斑花纹,咬住后不松口,后遗症严重。
原矛头蝮,嘴尖,爱钻洞,好攻击,能咬人,毒性很强。
中国第一蛇村:800人养300万条蛇,每个人都被蛇咬过被300万条蛇包围是什么感觉?文/吴鹤鸣编辑/范婷婷蛇这种冷血动物,有让人一秒竖起汗毛的能力。
走进蛇村前,预设了很多场景:地上到处是腹背相接盘踞婆娑的赤练蛇;树上像丝瓜一样挂下来,吐着信子跟你打招呼的竹叶青,那种麻痒感从尾椎骨直冲后脑勺。
浙江湖州德清子思桥村,被称为“中国第一蛇村”,这里曾经家家户户养蛇,最多的时候,全村800人养了300多万条蛇,创造产值1.3亿。
蛇王杨洪昌养了近40年蛇,80年代初就靠养蛇成了村里首富,这些年,他把养蛇这件事做成了村子的名片,不仅办起了蛇文化博物馆,还把蛇卖到了法国、德国、葡萄牙等国家。
和蛇打交道这么多年,蛇村村民早就对蛇免疫了,他们拎起一条蛇就像拣一根麻绳,给蛇取毒就仿佛是在给奶牛挤奶。
久病成捕蛇者初见蛇王,一身棕色蛇纹丝绸衬衫,后背几乎90°弯曲,年近古稀的蛇王依旧满头黑发,精神矍铄,还是个“妻管严”,爽朗神色下竟有三分像于谦老师,“有人曾经问我,是不是说相声不赚钱了,所以改养蛇。
”蛇王后背这个不太正常的角度弯曲,不是因为他老了,而是年轻时得了强直性脊柱炎的后遗症,这个病的患者多数是年轻人,周杰伦也是其中之一。
蛇王至今还拿着一张定性为肢体残疾三级的残疾人证。
“那时候我跑了杭州、上海,都没办法治。
”其实,就算找到能治的医生,蛇王也负担不起高昂的治疗费,也是这个原因,原本学习成绩很好的蛇王没能如愿上大学,当时的子思桥村,人均年收入不过千元。
说到底,“穷病”难治。
直到有一位老中医告诉蛇王:“你们莫干山很多蛇,去抓几条泡酒试试。
”蛇王没有别的路子可走,于是开始上山抓蛇。
别人是久病成良医,蛇王却是久病成了捕蛇能手,蛇是越抓越厉害,手法也愈发娴熟,自己够用了就卖给收购的小商贩,病是渐渐好了,却因救治不及时留下后遗症,后背驼得厉害。
蛇王因病而成的“手艺”帮他越赚越多,他开始思忖:上山抓蛇不是长久之计,就算这里满山是蛇,总有一天也会被抓完,而且就算我再厉害,能抓到的蛇也是少数,能不能自己养呢?“那时候全国都在搞改革开放,我也想脱贫致富。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毒蛇野人部落
野外活动被毒蛇咬伤可谓是很危险的事情。
所以应当尽
量避免被毒蛇咬伤。
不要去招惹这些不速之客。
今天介绍的是中国最毒的十种毒蛇。
希望大家对它们有所认识。
它们分别是白唇竹叶青、白唇竹叶青、白眉蝮、尖吻蝮、尖吻蝮、灰蓝扁尾海蛇、金环蛇、金环蛇、银环蛇、眼镜王蛇、眼镜王蛇、原矛头蝮、圆斑蝰、圆斑蝰、舟山眼镜蛇。
白唇竹叶青此蛇又名竹叶青、青竹蛇。
头部呈三角形,颈细,形似烙铁。
头顶具细鳞,吻侧有“颊窝”。
上颌仅具管牙,有剧毒。
体背鲜绿色,有不明显的黑横带;腹部黄白色。
体最外侧自颈达尾部有一条白纹;上唇黄白色。
鼻间鳞大;鼻鳞与颊窝间一般无鳞片。
背鳞起棱,21-21-15 行;腹鳞147-167 ;尾
鳞雄55-73 ,雌41-66 。
体全长雄性可达541-673 毫米,雌性可达745-872 毫米。
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日夜均有活动。
此蛇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以及华南地区。
竹叶青这种蛇比较胆小,受惊吓易逃跑。
故很多时候都是突然从草丛或树上串出。
难免吓人一跳。
因其浑身绿色伪装的很好,故在野外要格外注意。
咬伤症状常看到两个较小的针尖样牙痕,被伤后数分钟伤口即见红肿,伤口灼痛难忍,其附近可见血性水泡,较重者患肢上端可见瘀斑。
伤者有头痛头晕、眼花、嗜睡、恶心、呕吐、胸痛、腹胀、食欲不振等反应。
白眉蝮通身棕褐色为主,眼睛后方为线状白色条纹,似眉毛。
头大,呈三角形。
分布全国各地甚至生活于海拔4,000 米的雪山上。
受惊时多逃跑,不主动袭击。
咬伤后症状发病凶,全身出血,伤口剧痛、组织坏死。
咬伤症状有两个深而清晰的牙痕,伤口有刺痛及麻木感,周围肿胀明显。
局部压痛,活动则加剧,肿痛于2~4 天为甚。
伤口出血不多,但常见有黄色粘液渗出,局部能看到瘀斑及水、血泡。
全身症状多出现在伤后1~6 小时,眼睑下垂、视力模糊、复视是蝮蛇伤早期中毒的特征之一。
尖吻蝮俗称五步蛇。
它为脊椎动物门眼镜蛇科。
蛇体细小,盘成圆形,头在中央,尾含口内,状如古代铜钱大小,故又名“金钱白花蛇”。
蛇头略粗于体,长方圆形,黑褐色。
背部有一条隆起的脊棱,周身由黑褐色和白色细密片组成的横环纹带,黑褐色的节带较宽,节带四十五至六十节,腹部灰白色或黄白色,黑褐色的节带,颜色浅淡,气微腥。
主要产地在湖北浠水县蔡河、关口、望城等区。
身棕褐色为主,头大,呈三角形,鼻子上翘(看上去像叼了个烟头),凶狠,主动袭击人。
症状发病凶,全身出血,伤口剧痛、组织坏死。
咬伤症状较蝮蛇咬伤严重。
牙痕较大、深,间距宽。
常伴有出血。
伤口剧烈灼痛和局部胀为该蛇伤一大特点,伤口红肿胀而向外蔓延,可扩展至躯干部。
伤口附近有较大的水、血泡形成,而且有较大较深的局部组织溃烂与坏死。
较快出现且来势凶猛。
常见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心悸,胸闷,气促,视力模糊。
灰蓝扁尾海蛇灰色深蓝色相间。
腹部扁平宽大,鼻端及吻部同样扁平。
灰蓝扁尾海蛇拥有强烈的神经毒素,但由於它们的口部细小,攻击性较低,因此对人类的威胁并不特别严重。
灰蓝扁尾海蛇生活在近海处,特别喜欢河口的地方。
善游泳,离开水则笨拙,呼吸时投身出水面,换入新鲜空气后又潜入海水中,有趋光习性。
主要以鳗类鱼为食。
卵胎生,每次产仔蛇3 —条。
海蛇是一种神经性毒蛇,主要含神经毒素,能麻痹被咬动物的横纹肌,人咬伤严重时可以致死。
产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岛沿海;国外见于印度半岛沿海等地。
金环蛇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西、云南、福建、海南等省(区)。
背面黑色,有许多黄横纹。
分布长江以南,受惊
时逃跑,但离它太近时会张口咬人,咬伤多见。
伤口不肿、不痛,数小时后全身瘫痪,呼吸停止。
金环蛇咬伤症状般情况下,被咬伤部位30 分钟内可见两个较小的如针尖样大小的牙痕,极少有出血。
伤口不痛或微痛和麻木感,并向近心端逐渐蔓延。
伤口可出现局限性轻微
红肿,呈“荔枝皮” 样。
全身症状一般在伤后 1 至 4 小时才出现。
有头晕眼花、头痛、胸闷气促、恶心、腹痛、咽喉不适、全身肌肉疼痛、四肢乏力、舌头活动不灵、张口困难。
如延误处理,多数人病势会迅速恶化。
银环蛇说到金环蛇就要提到银环蛇。
它们俩可是兄弟啊!也是很毒的。
其背面黑色,有许多白横纹)。
分布长江以南,受惊时逃跑,但离它太近时会张口咬人,咬伤多见。
伤口不肿、不痛,数小时后全身瘫痪,呼吸停止。
银环蛇咬伤症状
般情况下,被咬伤部位30 分钟内可见两个较小的如针尖
样大小的牙痕,极少有出血。
伤口不痛或微痛和麻木感,并向近心端逐渐蔓延。
伤口局部不红不肿,任何人不介意就易贻误诊治。
全身症状一般在伤后 1 至 4 小时才出现。
有头晕眼花、头痛、胸闷气促、恶心、腹痛、咽喉不适、全身肌肉疼痛、四肢乏力、舌头活动不灵、张口困难。
如延误处理,多数人病势会迅速恶化。
眼镜王蛇眼镜王蛇多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 米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昼行夜伏,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
眼镜王蛇以通身黑褐色为主,头竖起,扁颈。
分布我国南方。
性情凶猛,为毒蛇中体型最大的。
会主动袭击人,紧咬不放。
咬伤症状能看到较大而深的两个牙
痕,牙痕间距常大于 1.8cm 。
首先局部感到剧痛,并逐渐发
生红肿等急性炎症,中毒发展迅速,局部症状尚未充分表现
以前就会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被咬伤后半小时内即觉头晕头痛、四肢乏力、困倦思睡,继而流涎、呕吐,出现言语障碍。
原矛头蝮原矛头蝮是蝮蛇的一种,绝大部分生活在非洲是体型小但很可怕的毒蛇。
原矛头蝮头长呈三角形,头长约为其宽的 1.5 倍。
颈细头背布有很多细鳞片吻较窄,两鼻间鳞较小,隔有数片更小的鳞片。
左右两眼上鳞之间一横排
上有小鳞14 -6片。
鼻鳞与颊窝鳞前缘之间有 1 -数片小鳞。
体长 1 米左右体背颜色棕褐,在背部中线两侧有并列的暗
褐色斑纹,左右相连成链状,腹部灰褐色,有多数斑点。
有
夜行性。
原矛头蝮”/>
圆斑蝰也叫百步蛇。
头部成三角形,嘴间向上翘,头顶成暗绿色,头侧黄色,背部由头部至尾有黄褐色黑边之菱形斑,黑边在体两侧形成褐色三角斑,左右对称而成沙漏状,是台
湾体型最大毒蛇。
台湾最危险的蛇类,致死率占第一位。
其
毒液属于出血毒,可使人在二小时内死亡。
中毒症状:临床
可见明显血小板减少,患出极为疼痛,局部迅速瘀血、肿
胀、起水泡与血泡,对循环系统有严重影响。
圆斑蝰”/>
舟山眼镜蛇通身黑色为主,头竖起,扁颈。
全长1000〜2000 mm 。
具前沟牙的毒蛇。
背面黑色、黑褐色或暗褐色,没有或具有若干白色或黄白色窄横纹,在幼体较为明显。
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性情凶猛,能长时间对峙,喷射毒液,但不主动袭击人。
受惊扰时,前半身竖起,颈部扁平扩展,显露出项背特有的白色眼镜状斑纹或此斑纹的各种饰变。
腹面污白色,颈腹具灰黑色宽横斑及其前方的两个黑点。
头呈椭圆
形,与颈区分不十分明显,头背具典型的9 枚大鳞。
没有颊
鳞;上唇鳞7 枚,第三枚最大,它前切鼻鳞后入眶。
第四、
五两枚下唇鳞之间嵌有一枚小鳞。
背鳞平滑,中段21(19)
行;腹鳞162〜182,肛鳞完整或二分,尾下鳞38〜53对。
咬伤症状被眼镜蛇咬伤后,伤口即感疼痛且渐加重,范围迅速扩大。
局部常见两个牙痕,伤口流血不多,而且很快闭合变黑,周围皮肤呈现红肿。
伤口中心有麻木感,并向近心端蔓延。
局部常有水泡及组织坏死并难愈合。
一般在咬伤后约2至6小时,病人感困倦、胸部闷胀、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畏寒、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