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联 词 分 类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联合型词语
联合型合成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又叫并列式。
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同义:休息、计算、制造、声音、根本、周全、完整、喜欢
类义:江山、眉目、岁月、领袖、心肠、血汗、骨肉、细软
反义:动静、来往、早晚、开关、教学、始终、横竖、买卖
偏义:忘记、师傅、窗户、睡觉、国家、质量、糟柏、人马
意思相近或相对的两个词根组成的词。
如:
笔墨刀枪书本沟渠疾病手足风雨
花草房屋田地饭菜被褥诗词琴瑟
江湖干净皮毛文武
上面是同义词根构成的联合式合成词。
此外还有反义词根构成的联合式合成词:
早晚东西来往好孬出入长短高低
利害伸缩是非开关经络远近进退
上下左右彼此贫富多少。
语法知识:复句类型及关联词复句的类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
例如: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
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B”。
例如: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
常用的共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而且”、“并且”、“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
例如: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
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 还是b”、”与其A,个如b”。
例如: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a但是b”、“a不过b”、“可是”、“然而”、“却”等。
例如。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因果复句: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词性分类现代汉语词性分类: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
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
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大类。
古代有“虚对虚,实对实”的说法,但是古汉语虚实划分和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古汉语的实词基本只包括名词。
所以“虚对虚,实对实”在现代汉语中尚需作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对“词性相当”要素的理解是:各类词汇分别对应。
汉语只有少数字不具备语法意义,如恍惚的“惚”,邋遢的“遢”,大多数单个的字都具有确定的语法意义和词性。
所以多数单个的字也可称为一个词。
对联中常需要分析到每个字的词性和词义。
不少汉字和词组还具有多种词性和词义。
这里推荐大家使用金山词霸软件来查阅汉字的词性和词义,非常方便。
对联创作有必要掌握一些常用字的多种词性,如以下这些字:不、有、了、红、一、香、下、东、要、着、须、好、来、如、胜、似,等等。
词组、句式结构对应规则词组按语法结构共分为五类:主谓、并列(也称联合)、偏正、动宾(也称述宾)、动补(也称述补)。
各类词组举例:主谓:面熟、性急、地震、祖传、你来、我往、春风得意、鸟兽飞腾并列:声音、朋友、飞腾、歌唱、甘苦、好歹、山欢水笑、山明水秀、红男绿女偏正:铁路、春风、晴空、狂欢、微笑、雪白、桃红、炎黄子孙、艰苦创业动宾:司令、革命、联系实际动补:鼓足、提高、好得很、交代清楚此外,词组还可以按词性分类。
举例:名词性词组:地震(主谓)、声音(并列)、铁路(偏正)、红男绿女、炎黄子孙动词性词组:祖传(主谓)、飞腾(并列)、歌唱(并列)形容词性词组:面熟(主谓)、性急(主谓)、山欢水笑、山明水秀……两个字的词组有时看成一个整体,有时需要分开来分析词性和词义,根据需要而定。
规则:上下联每个词组的结构和整个联句的句式结构应相同,简称为“结构相称”。
这是词性相当要素扩展到词组、语句结构上的规则。
关联词语有哪些及作用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
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
关联词一般分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
关联词有哪些?1、并列关系: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 有的、一方面,, 一方面、有时候,, 有时候那么,, 那么、一边,, 一边、也、又、还、同时。
<单用>,, 又,, 又,,,, 一面,, 一面,,,, 有时,, 有时,,,, 一会儿,, 一会儿,,,, 既,, 又,,爸爸不抽烟, 也很少喝酒。
李老师既会拉小提琴, 又会吹笛子。
2、承接关系:,, 一,, 就,,,, 首先,, 然后,,,, 便,,,, 于是,,,, 才,, ,, 接着哥哥拟好作文大纲, 才打草稿。
我一做好功课,便到球场踢球。
3、递进关系:,, 不仅,, 而且,,,, 不但,, 还,,,, 不但不,, 反而,,,, 连,, 也,,,, 何况,,,, 甚至,, 滥用药物不但会损害心智, 还会造成不可复原的脑部损坏。
祖父尚且参加体育活动, 何况我们青少年呢!4、选择关系:是,, 还是、或者,, 或者、要么,, 要么、与其,, 不如、宁可,, 也(决)不。
,, 不是,, 就是,,,, 或是,, 或是,,,, 还是,,日明喜爱球类运动, 每天清早, 他不是打球,就是踢球去了。
我宁可给老师责罚, 也不说谎, 隐瞒真相。
5、转折关系:可是、但是、虽然,, 可是、虽然,, 但是、尽管,,还、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 但是(但、可是、然而、却)、却、不过、然而、只是。
尽管,, 可是,,虽然,, 但是,,尽管天气严寒, 可是伯父仍到海滩游泳。
妈妈爱静, 爸爸却爱动, 两人性格截然不同。
6、假设关系:如果,, 就、要是,, 就、即使,, 也、哪怕,,也、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 那么(就)、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
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取舍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宁可,, 也不、与其,, 不如。
对联有哪些词类与词性?词类与词性在对联的知识点中重要吗?想知道答案的朋友敬请阅读下文!对联的主要特点是对称美。
所谓对称,除了平仄相对、节奏一致之外,还要做到词类相近,词性相当,结构相似,字数相等。
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达到高度完美。
反之,则不能称其为一副好的对联。
本篇主要谈谈对联中的词性对仗的问题。
要想弄懂词性的属对问题,先要弄清词的分类。
古代词类的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
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做什么成份也有一定的分工。
在现代汉语中,汉字分为十二大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实词)、介词、副词、助词、连词、叹词、象声词(以上称虚词)。
古人按照诗的对仗规律,将词大体可分为九类,即名词、形容词、数量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代词,其中名词又可细分为十几类。
这种划分的方法比较适应于对联的创作。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词性相当呢?《缥湘对类》一书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原则。
也就是说,名词必须对名词,动词必须对动词,形容调必须对形容词,副词必须对副词,助词必须对助词等等,各归其类,映衬成趣。
但细分,则每类之内品种仍多。
如名词有专名、有注称;形容词有形容大小、高低、长短、颜色、状态等,许多不同的词以长对短、白对黑为工整;但内容决定形式,若内容可取,属对不妨稍宽。
如清倪国琏的古藤书屋联:一庭芳草围新绿;十亩藤花落古香。
其中“芳草”之“芳”与“藤花”之“藤”,一为形容词,一为名词;“新绿”之“绿”指的是颜色,“古香”之“香”乃指气味。
虽同为形容词,并非—类,从个别对语讲,似欠工整,可从全联角度看,却形象鲜明,音节和畅,被一致认为是“工对”。
比较而言。
虚词的对仗似乎比实词要求得宽些。
比如有时介词可与副词相对,这不仅因为虚词类的汉字相对少些,更主要原因在于这部分字、词本身词性就很复杂,往往一个字包容几种词性。
比如“为”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介词、副词、助词,有时还可以做连词。
2019年小学语文必备关联词使用技巧详解——条件关系2019年小学语文必备关联词使用技巧详解——条件关系什么是关联词关联词: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密切联系的词语。
它们连接两个句子。
关联词的类型有很多种,以下是小学阶段常见的几种:并列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承接关系条件关系:表示有了某种条件,才会出现某种结果。
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有: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都……不管……都……它们在使用时是不同的。
一件事只需要一个条件,就可以出现相应的结果,这时使用“只要……就……”“除非……才……”;而一件事需要很多条件,其中有一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这时使用“只有……才……”句子中所给的条件都包含在内时,就可以使用“无论……都……”“不管……都……”明白了什么是条件关系,如何判断一个和使用关联词呢?判断小技巧:在两个分句中,前一句是后一句的前提条件。
使用哪个关联词根据事件的需求条件的变化。
例1:下雨,地上会湿。
根据句子的意思,我们可以判断出下雨导致地上湿了,下雨是前提条件。
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关系。
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是:只要……就……例2:你帮我做完这些家务,我和你一起去上街。
句子中上街的条件是你帮我做完这些家务,做完这些家务,才可以上街,所以做家务是前提条件。
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是:除非……才……例3:刮风还是下雨,我们要坚持去学校上课。
这句中,刮风和下雨这多种情况,都不能影响去学校上课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刮风下雨是条件。
这里,条件有多个都包含在内,所以要用“无论……都……”课堂检测一、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天气如何,他按时到校。
2.我们努力,一定能提高成绩。
3.他做的对还是不对,你不应该骂人。
参考答案:1.不管都2.只要就3.无论都。
常用的五个命题联结词命题逻辑(propositional logic) 也被称为语句逻辑(sentential logic),是从连接词和复合语句的角度讨论逻辑蕴含,可演绎性和一致性。
这意味着我们会忽略语句中的其他的元素主语、谓词和量词等。
命题和语句是有区别的,但暂时不区分,命题、语句或句子都是指的同样的东西。
理论的前提和结论都是由陈述句构成的。
对于陈述句,我们给出一个简单的定义:对于任何一个语句ϕ \phi ϕ,如果我们问下列问题是有意义的,•ϕ \phi ϕ是真的吗?•ϕ \phi ϕ是假的吗?那么我们就称ϕ \phiϕ为陈述句。
对于书中的句子:•讨论的句子只限于陈述句•讨论的陈述句只限于非真即假的陈述句如果一个句子是真的,那么我们说该句子的真值是真;如果一个句子是假的,我们说该句子的真值是假。
真和假统称真值(true-value)。
用这个概念重复上两个预设,那么有联结词命题联结词(propositional connectives),也被称为语句联结词(sentenial connectives),又称命题算子或者语句算子(propositional/sentential operators)。
通常我们简称命题联结词为联结词。
直观来讲,他们是带空格的表达式,使得陈述句填入这些空格的结果总是陈述句。
例如:•----,并且----•(虽然)----,但是,----•(或者)----,或者----•并非----•因为----,所以----•可以想象----•张三相信----•李四认为----•政客们喜欢说----对于自然数 n > 0 n>0 n>0,如果一个联结词有 n 个空格,我们通常就说他是 n元联结词。
联结词实际上是陈述句集合上的某种函数(运算):对于每个这样的 n 元函数,一旦给定有序的 n 个陈述句作为其自变量的取值,该函数的值是一个唯一的陈述句,即由依次填入联结词的空格列所得到的句子。
小学必须控制联系关系词分类及用法1、并列关系暗示并列关系的联系关系词语在句子中,不分先后地分离说出有关的几件事或情形.罕有的暗示并列关系的词如下:一边……一边……,一面……一面……,一会……一会……,那么……那么……,有时……有时……,不是……而是……,既……又……,又……又……例子:她一边唱歌,一边跳舞.他们想的不是本身,而是想的国度和人平易近的将来.天空中的残月有时像镰刀,有时像耳朵.2.递进关系暗示递进关系的联系关系词用在句子中,后面的意思比前面的意思更进一层.罕有暗示递进关系的联系关系词如下:不但……并且……,不单……甚至……不单(不但.不只.不止.不单.不但)……并且……例子:我们的教室不单宽阔,并且通亮.赵州桥不单情势幽美,并且构造牢固.3、因果关系暗示因果关系的联系关系词用在句子中,暗示前面说的是原因,后面说的是成果.罕有的暗示因果关系的联系关系词如下: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为……是以(因而)……, 是以(因而.所以)……因为……,……因为……例子:他之所以成绩那么优良,是因为他日常平凡异常尽力用功.因为她爱好那条粉红色的裙子,所以她一天天的存钱把它买下了.4.选择关系暗示选择关系的联系关系词用在句子中,列出几件事或者几种情形,暗示要从中选择一件或者一种情形.罕有暗示选择关系的联系关系词如下:是……照样……,要么……要么……,或者……或者……宁可……也不……,不是……就是……,与其……不如……情愿……不肯……例子:与其看着他人成功,不如本身尽力成功.他情愿坐在地上哭,不肯本身走路.5.转折关系暗示转折的关系的联系关系词用在句子中,暗示后面的意思不是顺着前面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与前面的意思相反或者相对.罕有的转折关系联系关系词如下:固然……但是……,尽管……还……,……但是(可是.然而.却)……例子:尽管兵士们知道前面的路途阴险,他们照样俯首挺胸的进攻.固然他一见便知是她,但是他却伪装不熟悉她.6.假设关系暗示假设关系的联系关系词用在句子中,前面的分句提出一种假设,后面的分句解释在这种假设的情形下会消失什么样的成果.罕有的暗示假设关系的联系关系词如下:即使(就是.哪怕.就算.即使)……也(还)……假如(假如.要.如果.要不是.倘使)……就(便.那么.那就.那)……例子:假如当时他能善待他的怙恃,那么他如今就会少一点自责.即使魔难重重,他也熬过来了.要不是救火员实时赶到,这撞大楼早已成为废墟.7.前提关系暗示前提关系的联系关系词在句子中,暗示前提与成果的关系,前提关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前面的分句提出前提,后面的分句说出在这个前提下会产生的成果;另一种情形是前面的分句先消除所有的前提,后面的症结句指出在任何前提下的成果.罕有的暗示前提关系的联系关系词如下:只有……才……,只要……就……,除非……不(才)……无论(不管.不管)……都(总.就.老是.也)……即使……也……,任凭……也……例子:不管起风下雨,奶奶都风雨无阻的保持送我上学.即使天崩地裂,他也要保持回家.任凭风怎么吹,树木也面不改色.8.承接关系暗示承接关系的联系关系词在句子中,及各个分句是按必定的次序说下去的,暗示持续产生的一系列事宜.罕有的暗示承接关系的联系关系词如下:起首……然后……,于是……便(才)……,接着……最后……例子:他一走进果园就饱了.起首把铅笔销好,然后开端写功课.。
关联词一、关联词的特点:连接具有某种关系的词语。
二、关联词的分类:八种关系1、因果关系,一句是事情发生的原因,一句是事情的结果。
代表关联词: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此,因而。
2、递进关系,第二局比第一句范围广、难度大、层次高。
代表关联词:不但……而且,不仅……还,甚至……尤其。
3、转折关系,两句话内容相反,后句让人出乎意料。
代表关联词:虽然……但是,虽然……可是,反而,但是。
4、选择关系,两个句子介绍两种情况,两种情况不能同时存在,句中无答案。
(有时可以用递进,但不是最恰当的)代表关联词: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或者……或者。
5、取舍关系,两个句子介绍两种情况,两种情况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情况对立,读者易进行选择,句中有答案。
代表关联词:宁可……也,与其……不如6、并列关系,两个句子介绍两种情况,两种情况同时存在不分层次。
(有时可以用递进,但要从句意上分)代表关联词:即……又,不是……而是。
7、假设关系,第一句假想一种情况,第二句假想的结果。
代表关联词:如果……就,即使……也。
8、条件关系,(1)一句是另一句发生的条件。
(道理、真理)代表关联词:只要……就,只有……才(2)第一句给出了第二句实现的范围。
代表关联词:无论……都,不管……也三、关联词的连接:关联词放在哪与两个分句的主角有关。
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角一致,第一个关联词放在主角后。
如果两个分句主角不一致,关联词放在主角前。
关联词连疑问句用“是……还是”。
1、句中有人称。
因果2、第一句看不出发生没发生。
具备这3条,假设、条件关系可以3、第二句括号在前。
转因果关系。
假设转条件关系:句子像道理条件1转假设关系:第一句可以理解为没发生。
诗词的分联诗怎样分联今天给各位分享诗词的分联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诗怎样分联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古诗的颈联还有什么联古诗的颈联还有什么联1、古诗分为4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指的是在律诗当中一共有四句首联是第1句,颔联是第2句,颈联是第3句,尾联是第4句。
2、古诗四联是指**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也叫起联,是诗的首两句,一般用来引入全诗的主题或中心。
颔联,是诗的第三四句,通常与首联呼应,进一步阐述或发展首联的主题或观点。
3、“首联”:第一联(第1,2句)“颔联”:第二联(第3,4句)“颈联”:第三联(第5,6句)“尾联”:第四联(第7,8句)四联指的是律诗有四联。
其中首联也叫起联,尾联也叫结联。
其中“颈联”“颔联”要对偶。
4、首联,是律诗中的第一联,诗的前两句就是首联。
颔联,第三,四句就是颔联。
颈联,第五,六句就是颈联。
尾联,最后两句就是尾联。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通常是出现在七言或者五言律诗当中。
古诗的首联颈联尾联分别指什么?古诗的首联颈联尾联分别指什么?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就是这首律诗的一二两句,颔联就是这首诗的三四两句,颈联就是这首诗的五六两句,而尾联就是这首诗的七八两句。
以《钱塘湖春行》为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是首联。
古诗的四联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首联也叫起联,尾联也叫结联,首联是一二句,颔联是三四句,颈联是五六句,尾联是七八句。
古诗四联是指**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也叫起联,是诗的首两句,一般用来引入全诗的主题或中心。
颔联,是诗的第三四句,通常与首联呼应,进一步阐述或发展首联的主题或观点。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分别为:首联,是律诗中的第一联,诗的前两句就是首联;颔联,第三,四句就是颔联;颈联,第五,六句就是颈联;尾联,最后两句就是尾联。
诗句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各有什么作诗句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各有什么作1、律诗的八句,分为四部分,由四副对联组成,就是通常文人所说的首联、丶颔联、颈联和尾联,分别担负起、承、转、收的作用。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性量词【知识网络】【考点梳理】一、复合命题的真假p q 非p p或q p且q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口诀:真“非”假,假“非”真,一真“或”为真,两真“且”才真。
二、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1、全称量词:类似“所有”这样的量词,并用符号“∀”表示。
2、全称命题: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
其结构一般为:,()x M p x ∀∈3、存在量词:类似“有一个”或“有些”或“至少有一个”这样的量词,并用符号“∃”表示。
4、特称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
其结构一般为:,()x M p x ∃∈ 三、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1、命题的否定和命题的否命题的区别命题p 的否定 ,即p ⌝,指对命题p 的结论的否定。
命题p 的否命题,指的是对命题p 的条件和结论的同时否定。
2、全称命题的否定 全称命题p :,()x M p x ∀∈ 全称命题p 的否定(p ⌝):,()x M p x ∃∈⌝ 特称命题:p ,()x M p x ∃∈ 特称命题的否定:p ⌝,()x M p x ∀∈⌝所以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四、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原结论 反设词 原结论 反设词 是 不是 至少有一个 一个也没有 都是 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两个 大于 不大于 至少有n 个 至多有(1n -)个简易逻辑逻辑联结词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全称量词、存在量词或、且、非小于不小于至多有n个至少有(1n+)个对所有x,成立存在某x,不成立p或q p⌝且q⌝对任何x,不成立存在某x,成立p且q p⌝或q⌝【典型例题】类型一:判定复合命题的真假【高清课堂:逻辑例2】例1.分别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若q<1,则方程x2+2x+q=0有实根;(2)若ab=0,则a=0或b=0;(3)若实数x、y满足x2+y2=0,则x、y全为零.解析:(1)逆命题:若关于x的方程x2+2x+q=0有实根,则q<1,为假命题.否命题:若q≥1,则关于x的方程x2+2x+q=0无实根,假命题.逆否命题:若关于x的方程x2+2x+q=0无实根,则q≥1,真命题.(2)逆命题:若a=0或b=0,则ab=0,真命题.否命题:若ab≠0,则a≠0且b≠0,真命题.逆否命题:若a≠0且b≠0,则ab≠0,真命题.(3)逆命题:若x、y全为零,则x2+y2=0,真命题.否命题:若实数x、y满足x2+y2≠0,则x、y不全为零,真命题.逆否命题:若实数x、y不全为零,则x2+y2≠0,真命题.【变式1】已知命题p:∀x>0,ln(x+1)>0;命题q:若a>b,则a2>b2,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p∧q B.p∧¬q C.¬p∧q D.¬p∧¬q【答案】B .【解析】命题p:∀x>0,ln(x+1)>0,则命题p为真命题,则¬p为假命题;取a=-1,b=-2,a>b,但a2<b2,则命题q是假命题,则¬q是真命题.∴p∧q是假命题,p∧¬q是真命题,¬p∧q是假命题,¬p∧¬q是假命题.故选B.【变式2】满足“p或q”为真,“非p”为真的是(填序号)(1)p:在ABC中,若cos2A=cos2B,则A=B;q: =sinx在第一象限是增函数(2)p:;q: 不等式的解集为(3)p:圆的面积被直线平分;q:椭圆的一条准线方程是.【答案】(2);【解析】由已知条件,知命题p假、命题q真. 选项(1)中,命题p真而命题q假,排除;选项(2)中命题p假、命题q真;选项(3)中,命题p和命题q都为真,排除;故填(2).2.已知直线a,b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内.则“直线a和直线b相交”是“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直线a 与直线b 相交,则,αβ一定相交,若,αβ相交,则a ,b 可能相交,也可能平行、异面,故选A.点评:1. 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的步骤:①确定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②判断其中简单命题p 和q 的真假;③根据规定(或真假表)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2. 条件“x N ∈或0x <”是“或”的关系,否定时要注意. 举一反三:【变式1】(2016 四川高考)设p :实数x ,y 满足(x –1)2+(y –1)2≤2,q :实数x ,y 满足1,1,1,y x y x y ≥-⎧⎪≥-⎨⎪≤⎩则p 是q 的(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画出可行域(如图所示),可知命题q 中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ABC ∆在命题p 中不等式表示的圆盘内,故选 A.类型二: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真假的判断例3.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写出它们的否定并判断真假.(1):p 2,20x R x ∀∈+>; (2):p 200,10x R x ∃∈+=; (3):p 2,320x R x x ∀∈-+=; (4):p 200,4x Q x ∃∈=.解析:(1)由于x R ∀∈都有20x ≥,故2220x +≥>,p 为真命题;p ⌝:200,20x R x ∃∈+≤,p ⌝为假命题(2) 因为不存在一个实数x ,使210x +=成立,p 为假命题;p ⌝:2,10x R x ∀∈+≠,p ⌝为真命题.(3)因为只有2x =或1x =满足方程,p 为假命题;p ⌝:2000,320x R x x ∃∈-+≠,p ⌝为真命题.(4) 由于使24x =成立的数有2±,且它们是有理数,p 为真命题;p ⌝:2,4x Q x ∀∈≠,p ⌝为假命题.点评:1. 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是真命题,必须对限定的集合M 中的每一个元素x ,验证()p x 成立;要判断全称命题是假命题,只要能举出集合M 中的一个0x x =,使0()p x 不成立即可;2.要判断一个特称命题的真假,依据:只要在限定集合M 中,至少能找到一个0x x =,使0()p x 成立,则这个特称命题就是真命题,否则就是假命题.举一反三:【高清课堂:逻辑 思考题2】【变式1】分别写出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若a>b 且c>d ,则a +c>b +d(2)若a<0,则方程ax 2+2x +1=0至少有一个负数根. 【答案】(1)逆命题:若a +c>b +d ,则a>b 且c>d(假命题) 否命题:若a ≤b 或c ≤d ,则a +c ≤b +d(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a +c ≤b +d ,则a ≤b 或c ≤d(真命题)(2)逆命题:若方程ax 2+2x +1=0至少有一个负数根,则a<0否命题:若a ≥0,则方程ax 2+2x +1=0无负实数根逆否命题:若方程ax 2+2x +1=0无负实数根,则a ≥0因为若a<0时,方程ax 2+2x +1=0为两根之积为1a <0,所以方程有一个负根,所以原命题为真命题,所以其逆否命题也为真命题.逆命题为假命题.事实上,方程ax 2+2x +1=0,有两个负数根时1a >0此时a>0,所以逆命题不成立.因此否命题也是假命题. 类型三:在证明题中的应用例 4.若,,a b c 均为实数,且222a x y π=-+,223b y z π=-+,226c z x π=-+.求证:,,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解析:假设,,a b c 都不大于0,即0,0,0a b c ≤≤≤,则0a b c ++≤ 而222222222(1)(1)(1)3236a b c x y y z z x x y z ππππ++=-++-++-+=-+-+-+-∵222(1)(1)(1)0x y z -+-+-≥,30π->.∴0a b c ++>,这与0a b c ++≤相矛盾.因此,,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点评: 1.利用反证法证明时,首先正确地作出反设(否定结论).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从而假设不正确,原命题成立,反证法一般适宜结论本身以否定形式出现,或以“至多…”、“至少…”形式出现,或关于唯一性、存在性问题,或者结论的反面是比原命题更具体更容易研究的命题.2.反证法时对结论进行的否定要正确,注意区别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举一反三:【变式】求证:关于x 的方程20ax bx c ++=有一根为1的充分必要条件是0a b c ++=. 证明:(1)必要性,即 证“1x =是方程20ax bx c ++=的根⇒0a b c ++=”.∵1x =是方程的根,将1x =代入方程,得2110a b c ⋅+⋅+=,即0a b c ++=成立. (2)充分性,即证“0a b c ++=⇒1x =是方程20ax bx c ++=的根”. 把1x =代入方程的左边,得211a b c a b c ⋅+⋅+=++∵0a b c ++=, ∴2110a b c ⋅+⋅+= ,∴1x =是方程的根成立. 综合(1)(2)知命题成立.。
对仗用词的门类对仗有较宽松的 (之前的只论词性的)要求,也更严格的要求。
如名词还分若干小类,传统的习惯中对联往往要按照小类相对,现代汉语学家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依照传统的说法,分并总结出名词的门类,这个材料对于学习对仗和对联很有用处,为诸多对联学习资料所引用。
对于初学者来说,多些掌握这类知识有利而无害,虽然日后的应用中可能会接受到“正对为劣,反对为优”和:“流水对为对联之最佳品”等理论和观点,但我还是要说:对联学习有一条捷径,这就是一步一步的朝前走,尽量不走岔路--这就是捷径了。
对仗用词的门类(以下资料部分引用王力《汉语诗律学》)******************************************************* ************第一类(甲)天文门例字:天、空、日、月、风、雨、雷、电、云、霞、烟、星、阴、阳、雾、露、火(乙)时令门例字:年、岁、月、日、时、更、刻、分、世、节、春、夏、秋、冬、晨、夕、朝、晚、午、昼、夜、寒、暑、晴、晦、昏、晓第二类(甲)地理门例字:地、土、山、水、江、河、川、湖、海、波、浪、涛、潮、冰、池、洲、林、潭、泽、渠、桥、乡、村、关、塞、城、市、道、路、国、郭、郊、州、县、郡、镇(乙)宫室门例字:房、宅、庐、舍、楼、台、堂、馆、斋、宫、室、阁、门、户、街、巷、寺、观、庙、店、垒、仓、库、栏、梁、柱、阶第三类(甲)器物门例字:舟、船、车、辇、钟、鼓、床、榻、枕、席、旗、角、干、戈、刀、剑、箭、灯、镜、案、香、烛、炉、壶、杯、樽、盘、碗、缸、钱、瓶、瓮 (乙)衣饰门例字:衣、裳、襟、裙、裾、巾、冠、帽、环、钗、带、杖、履、靴、袍、衫、裟、扇、冕、盔、甲(丙)饮食门例字:酒、茶、茗、糕、饼、药、丹、餐、酿、醅、盐、酱、浆、饭、肴、羹、粥、蔬、菜、汤、蜜第四类(甲)文具门例字:笔、墨、纸、砚、印、筒、筹、签、书、剑、琴、瑟、弦、萧、笛、棋、卷、轴、简、策、册、毫、幅(乙)文学门例字:诗、书、赋、章、句、经、论、集、策、约、文、字、信、函、诏、令、符、旨、篇、碑、词、辞、咏、歌、谣、制、典、籍、图、画第五类(甲)草木花果门例字:树、木花、草、藤、萝、杨、柳、菊、桂、枝、叶、桃、李、苔、萼、蕊、芦、莲、蒲麦、禾、松、荷(乙)鸟兽虫鱼门例字: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鸟、雀、鹊、鱼、虾、蟹、蝉、龟、鹅、鸭、燕、雁、鹤、鹏、鸿第六类(甲)形体门例字:身、心、肌、肤、骨、肉、发、头、手、首、眼、目、面脸、眉、腰、胸、声、色、音、容、影、须、鬓、羽、毛、牙、齿、爪、角(乙)人事门例字:功、名、恩、怨、愁、闲、才、情、歌、舞、吟、笑、言、谈、思、想、爱、憎、荣、辱、品、行、德、性、灵第七类(甲)人伦门例字:兄、弟、父、母、君、臣、夫、妻、师、友、姑、嫂、儿、女、叔、伯、圣、贤、仙、佛、王、候、将、相、军、士、兵、农、渔、樵、僧、道、尼(乙)代名对例字:吾、我、余、予、汝、尔、君、子、他、谁、何、孰、或、自、己、相、者、人、某第八类(甲)方位对例字:东、南、西、北、中、外、里、边、前、后、左、右、上、下(乙)数目对例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两、双、对、独、孤、单、数、几、再、群、诸、众、满(丙)颜色对例字:红、黄、白、黑、青、绿、赤、紫、翠、苍、蓝、碧、朱、丹、绯、殷、金(黄)、银(白)、玉(白)、粉(白)、皓、素、彩、玄(丁)干支对例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第九类(甲)人名对(乙)地名对第十类(甲)同义词连用例联:烟雨楼台山外寺==画图城郭水中天(乙)反义词连用例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丙)连绵词例联:桃花红压玻璃水==萍藻深藏翡翠鱼(丁)重叠字例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第十一类(甲)副词例字:忽、渐、才、已、将、欲、即、皆、俱、怎、岂、空、徒、枉、每、亦、又、却、莫、休、不、未、只、但、尚、复、可、能、尝(乙)连介词例字:与、共、同、并、且、还、于、而、则、因、为、之 (丙)助词例字:也、矣、焉、哉、乎、耶、尔、耳、兮、然、止、之 由于词的多义性,以上的分类并没有绝对性,有时候一个字分属于两三个门类,如“月”,既属天文,又属时令。
闭联词汇语大齐之阳早格格创做一、并列闭系:并列复句由二个大概二个以上的分句并列拉拢而成,那些分句道述相闭的几件事务,大概证明相闭的几种情况,它们之间不主次之分.(1)并列复句常由分句曲交拉拢而成.(2)并列复句偶尔借帮闭联词汇语拉拢.并列复句分为三类:1.仄列并列:仄列并列表示相闭的几件事务大概几个圆里共时并存.2.对于照并列:对于照并列表示二种情况大概二件事务相对于大概差异.3.解注并列:时常使用闭联词汇有“那便是道、换句话道”等闭联词汇有:有的……有的、一圆里……一圆里、偶尔间……偶尔间、那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共时、……又……又…… 、……部分……部分…… 、……偶尔……偶尔…… 、……一会女……一会女…… 、……既……又…… .二、采用闭系:分句之间的闭系是分列几种情况,央供从中采用一种.时常使用“与其……孰如”、“其……其”、“非……则”、“且”、“抑”、“将”等闭联词汇语,也有不必闭联词汇语的. 几个分句分别证明几种分歧的情况,并表示从中有所与舍.采用复句不妨分为二种情况:已定采用战已定采用.闭联词汇有:是……仍旧、大概者……大概者、不是……便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不是……便是…… 、……大概是……大概是…… 、……宁可……也不…… 、……仍旧…… .三、转合闭系:转合复句中(又喊主从闭系复句),前里的分句道出一个意义,后里的分句则道出与前一分句差异、相对于大概部分差异的意义.转合复句的特性1.句法结构上互不包罗.2.闭联词汇语是复句要害的语法标记.闭联词汇有:但是、然而是、虽然……但是、虽然……然而是、纵然……还、虽然(虽是、虽道、纵然、固然)……然而是(然而、但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而、不过、不是...而是.........、纵然……但是…… 、虽然……然而是…… 、……却…… 、……然而…… .四、果果闭系:指正句战偏偏句之间是本果战截止的闭系的句子.偏偏句证明本果,正句证明截止.普遍是偏偏句正在前,正句正在后.果果复句分为证明果果句战推论果果句二类.闭联词汇有:果此、果为……所以、既然……便、果为(由於)……所以(果此、果而)、之所以……是果为、既然(既)……便(便、则、那么)、果为……所以…… 、由于……果此…… 、既然……那么…….五、条件闭系:条件复句中分句之间的闭系是条件战截止的闭系.偏偏句提出一种真正在大概假设的条件,正句证明正在那种条件下所爆收的截止.条件复句分为普遍条件句战无条件句二类偏偏句提出条件,正句指出那种条件爆收的截止.普遍条件句又可分为充脚条件句战需要条件句.①充脚条件句:偏偏句是正句的充脚条件,正句表示那种充脚条件所爆收的截止.②需要条件句:偏偏句是正句创造的需要条件,缺少了需要条件,正句提出的截止便无法创造.无条件句:偏偏句排除十足条件,正句表示无论正在什么情况下皆市爆收共样的截止,不以偏偏句的条件变更为依据.无条件句必须成对于使用闭联词汇语,时常使用的合用闭联词汇语有:“无论(不管)(不管)(任凭)……皆(也)(还)(总)(经常)”等闭联词汇有:只消……便、惟有……才、通常是……皆、不管……总、惟有……才、除非……才、只消……便、无论(不管、不管、任凭)……皆(也、还) 、只消……便…… 、惟有……才…… 、无论……皆…… 、不管……也…… .六、递进闭系:递进复句由二个大概二个以上的分句贯串,后里分句所表示的意义比前里分句更进一层.分句之间的程序牢固,不克不迭随意变动.递进的典型①普遍递进: 复句的二个分句皆表示肯定. 普遍递进时常使用的闭联词汇语有“而且、而且、以至、更、还、不但/不然而/不然而/非然而……而且/还/也/又/更、不但/不但不... 反而/差异还"等;②衬托递进:前里分句表示可定,是后里分句的衬托,后里分句的意义更进一层.衬托递进闭系时常使用“尚且、何况、反而、尚且……何况、别道……连/便是”表示.闭联词汇有:不但……还、不然而……还、除了……另有、不但……而且、不但(不然而、不然而)……而且(而且)、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更加、以至、……不但……而且…… 、……不然而……还…… 、……不但不……反而…… 、……连……也…… 、……何况…… 、……以至…… .七、假设闭系:假设复句,普遍由二个有假设闭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留大概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证明由那种假设的情况爆收的截止.时常使用的闭联词汇语有“如果”“倘使”“倘使”“倘若”“倘使”等,它们常战副词汇“那么”“便”“便”等协共使用.假设复句分为普遍假设复句战让步假设复句二种典型.1、普遍假设复句:指分句所表示的假设战截止是普遍的,如果假设创造,截止便创造.普遍假设复句时常使用的闭联词汇语有:单用:“便、那便、那么、那、则、便、的话”合用:“如果(假设、倘使、倘使、倘使、倘若、倘使、倘使、假如、若、万一)……便(那便、那么、那、则、便)”.2、让步假设复句前一分句先提出一种假设的究竟,而且退一步启认那种假设的真正在性,后一分句转而述道差异大概相对于的意义.让步假设复句时常使用的闭联词汇语有:单用:“也、还”;合用:“纵然(即便、便是、便算、纵使、纵然、哪怕)……也(还)“再……也”.3、普遍假设与让步假设的辨别普遍假设与让步假设的辨别正在于:普遍假设中条件战截止经常普遍的,而让步假设则不强调普遍;普遍假设的偏偏句沉正在假设,而让步假设中偏偏句被当做一种究竟报告,假设的表示较沉.闭联词汇有:如果……便、倘使……便、纵然……也、哪怕……也、如果(倘使、倘使、倘使、倘若、倘使)……那么(便) 、纵然(便算、便是、哪怕、纵使) ……也(仍旧、仍旧) 、如果……便…… 、倘使……便…… 、倘使……那么…….八、与舍闭系中的闭联词汇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启交闭系中的闭联词汇有:……一……便…… 、……最先……而后…… 、……便…… 、……于是…… 、……才…… 、……交着…… .。
联动相关词语一、联动的含义与特点1.联动的定义联动,指的是多个对象或个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以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联动可以理解为一种协同作战、协同推进的工作模式。
2.联动的类型根据联动对象和目的的不同,联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1)企业内部联动: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以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2)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动:通过合作伙伴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3)行业联动:同一行业内的多家企业或机构,共同应对市场竞争、政策变化等外部环境。
(4)区域联动:地理位置相近的多个地区,在政策、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合作与发展。
3.联动的特点(1)整体性:联动强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密切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推进目标实现。
(2)协同性:联动要求各参与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支持,实现协同发展。
(3)动态性:联动过程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力可能随着时间和环境变化而调整。
二、联动的相关词语解释1.相关词语的定义与分类联动词语,是指在文章或句子中,为表达某种特定意义,相互呼应、相互关联的词语。
联动词语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近义词:词义相近的词语,如“美好”与“美好”。
(2)反义词:词义相反的词语,如“高”与“低”。
(3)上下位词:词义包含与被包含的词语,如“动物”与“猫”。
2.联动词语的使用场景联动词语在以下场景中发挥作用:(1)表达观点:通过使用近义词或反义词,强调观点的多样性或对比性。
(2)丰富表述:运用上下位词,使句子更加丰满、具体。
(3)表达情感:利用联动词语,传达情感色彩,如喜怒哀乐等。
3.联动词语的选用原则(1)符合语境:根据句子或文章的主题,选择恰当的联动词语。
(2)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语,以免影响表达效果。
(3)语义准确:确保联动词语的意义与所表达的含义相符。
三、联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企业联动案例以某家电企业为例,为实现产品多元化、市场拓展,企业内部研发、生产、销售等部门展开紧密合作,共同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关联词分类
并列关系:
1既……又…… 2既……也……
例如:他的字既美观又大方。
递进关系:
1不但……而且…… 2不仅……而且…… 3不仅……还……
4尚且……更何况……
例如:小红不仅身体好,而且学习好。
选择关系:
1与其……不如……2是…… 不是…… 3 宁可……也不……
4要么……要么……5不是……就是……6 也许……也许……
7是……还是……8或是……或是……
例如:郑国人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真是太
愚蠢了。
转折关系:
1虽然……但是…… 2……但是…… 3……可……
4……虽然…… 5尽管……还是…… 6……不过……
7……尽管…… 8……可是……
例如:尽管他一直小心翼翼,鸡蛋还是打破了。
因果关系:
1之所以……是因为……2……由于…… 3……因此……
4……因为…… 5既然……就…… 6因为……所以……
7……所以……
例如:江涛同学因为生病,所以没来。
假设关系:
1如果……就……2假如……就……3要是……就……
4即使……也……5哪怕……也……
例如:即使山路再陡峭,我也要不停地攀登。
条件关系:
1只有……才……2只要……就……3除非……才……
4无论……都……5不管……总是……6不管……都……
7任凭……也……
常见关联词分类表
并列
既……又……,不是…而是……一边……一边……
例:妈妈是一个既善良又勤劳的普通农村妇女
因果
因为……所以……既然……就……
既然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应该立即改正
条件
只有……才……只要……就…
无论……都……不管……总……
例:只有仔细的观察身边的事物,作文才能写具体。
转折
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例:虽然我班同学在镇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但是他们一点都不骄傲
假设
如果……就……即使(哪怕、就算) ……也……例:如果大家不遵守交通规则,就很容易出交通事故
递进
不但……而且……不仅(光) ……还……
常见关联词可分为以下几类复句:
一、联合复句
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
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
选择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
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
而、只是。
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於)……所以(因
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条件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只有
……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
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
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
、尤其、甚至。
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
(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 。
取舍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并列
……又……又……
……一面……一面……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
承接
……一……就……
……首先……然后……
……便……
……于是……
……才……
……接着……
递进
……不但……而且……
……不仅……还……
……不但不……反而……
……连……也……
……何况……
……甚至……
选择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宁可……也不……
……还是……
转折
不是...而是.........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假设
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么……
条件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因果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目的
偏句表示一种行为,正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
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例:你快让他进去,以免闹情绪。
取舍
在两件事情中衡量得失,选择其中的一件,舍弃另一件。
与其……,不如(无宁、宁可);宁可(宁愿)……不(不愿)。
其次了解关联词语误用情况:
其次了解关联词语误用情况:
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
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
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
1、错用关联词语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
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抬举为殿师太尉。
(应把“为了”改为“因为”) 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
(“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
注意辨别非关联词的连续语:
有些短语看起来比较像关联词,但是并非关联词。
譬如像“一边……一边……”“一下子……一下子……”等等,这些都不是关联词,也不是排比句。
排比句是拥有三个或三个地方以上的相同词语连成的词语。
像这种词语相同却不到三个的词语只能算是连带词或者连续词。
常见关联词: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与其……不如、宁可……也不、宁可……也、之所以……是因为、如果……就、只要……就、既然……就、即使……也、无论……都、不管……都、不仅……还、不仅……而且、不但……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