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联 词 分 类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联合型词语
联合型合成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又叫并列式。
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同义:休息、计算、制造、声音、根本、周全、完整、喜欢
类义:江山、眉目、岁月、领袖、心肠、血汗、骨肉、细软
反义:动静、来往、早晚、开关、教学、始终、横竖、买卖
偏义:忘记、师傅、窗户、睡觉、国家、质量、糟柏、人马
意思相近或相对的两个词根组成的词。
如:
笔墨刀枪书本沟渠疾病手足风雨
花草房屋田地饭菜被褥诗词琴瑟
江湖干净皮毛文武
上面是同义词根构成的联合式合成词。
此外还有反义词根构成的联合式合成词:
早晚东西来往好孬出入长短高低
利害伸缩是非开关经络远近进退
上下左右彼此贫富多少。
语法知识:复句类型及关联词复句的类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
例如: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
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B”。
例如: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
常用的共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而且”、“并且”、“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
例如: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
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 还是b”、”与其A,个如b”。
例如: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a但是b”、“a不过b”、“可是”、“然而”、“却”等。
例如。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因果复句: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词性分类现代汉语词性分类: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
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
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大类。
古代有“虚对虚,实对实”的说法,但是古汉语虚实划分和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古汉语的实词基本只包括名词。
所以“虚对虚,实对实”在现代汉语中尚需作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对“词性相当”要素的理解是:各类词汇分别对应。
汉语只有少数字不具备语法意义,如恍惚的“惚”,邋遢的“遢”,大多数单个的字都具有确定的语法意义和词性。
所以多数单个的字也可称为一个词。
对联中常需要分析到每个字的词性和词义。
不少汉字和词组还具有多种词性和词义。
这里推荐大家使用金山词霸软件来查阅汉字的词性和词义,非常方便。
对联创作有必要掌握一些常用字的多种词性,如以下这些字:不、有、了、红、一、香、下、东、要、着、须、好、来、如、胜、似,等等。
词组、句式结构对应规则词组按语法结构共分为五类:主谓、并列(也称联合)、偏正、动宾(也称述宾)、动补(也称述补)。
各类词组举例:主谓:面熟、性急、地震、祖传、你来、我往、春风得意、鸟兽飞腾并列:声音、朋友、飞腾、歌唱、甘苦、好歹、山欢水笑、山明水秀、红男绿女偏正:铁路、春风、晴空、狂欢、微笑、雪白、桃红、炎黄子孙、艰苦创业动宾:司令、革命、联系实际动补:鼓足、提高、好得很、交代清楚此外,词组还可以按词性分类。
举例:名词性词组:地震(主谓)、声音(并列)、铁路(偏正)、红男绿女、炎黄子孙动词性词组:祖传(主谓)、飞腾(并列)、歌唱(并列)形容词性词组:面熟(主谓)、性急(主谓)、山欢水笑、山明水秀……两个字的词组有时看成一个整体,有时需要分开来分析词性和词义,根据需要而定。
规则:上下联每个词组的结构和整个联句的句式结构应相同,简称为“结构相称”。
这是词性相当要素扩展到词组、语句结构上的规则。
关联词语有哪些及作用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
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
关联词一般分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
关联词有哪些?1、并列关系: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 有的、一方面,, 一方面、有时候,, 有时候那么,, 那么、一边,, 一边、也、又、还、同时。
<单用>,, 又,, 又,,,, 一面,, 一面,,,, 有时,, 有时,,,, 一会儿,, 一会儿,,,, 既,, 又,,爸爸不抽烟, 也很少喝酒。
李老师既会拉小提琴, 又会吹笛子。
2、承接关系:,, 一,, 就,,,, 首先,, 然后,,,, 便,,,, 于是,,,, 才,, ,, 接着哥哥拟好作文大纲, 才打草稿。
我一做好功课,便到球场踢球。
3、递进关系:,, 不仅,, 而且,,,, 不但,, 还,,,, 不但不,, 反而,,,, 连,, 也,,,, 何况,,,, 甚至,, 滥用药物不但会损害心智, 还会造成不可复原的脑部损坏。
祖父尚且参加体育活动, 何况我们青少年呢!4、选择关系:是,, 还是、或者,, 或者、要么,, 要么、与其,, 不如、宁可,, 也(决)不。
,, 不是,, 就是,,,, 或是,, 或是,,,, 还是,,日明喜爱球类运动, 每天清早, 他不是打球,就是踢球去了。
我宁可给老师责罚, 也不说谎, 隐瞒真相。
5、转折关系:可是、但是、虽然,, 可是、虽然,, 但是、尽管,,还、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 但是(但、可是、然而、却)、却、不过、然而、只是。
尽管,, 可是,,虽然,, 但是,,尽管天气严寒, 可是伯父仍到海滩游泳。
妈妈爱静, 爸爸却爱动, 两人性格截然不同。
6、假设关系:如果,, 就、要是,, 就、即使,, 也、哪怕,,也、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 那么(就)、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
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取舍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宁可,, 也不、与其,, 不如。
对联有哪些词类与词性?词类与词性在对联的知识点中重要吗?想知道答案的朋友敬请阅读下文!对联的主要特点是对称美。
所谓对称,除了平仄相对、节奏一致之外,还要做到词类相近,词性相当,结构相似,字数相等。
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达到高度完美。
反之,则不能称其为一副好的对联。
本篇主要谈谈对联中的词性对仗的问题。
要想弄懂词性的属对问题,先要弄清词的分类。
古代词类的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
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做什么成份也有一定的分工。
在现代汉语中,汉字分为十二大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实词)、介词、副词、助词、连词、叹词、象声词(以上称虚词)。
古人按照诗的对仗规律,将词大体可分为九类,即名词、形容词、数量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代词,其中名词又可细分为十几类。
这种划分的方法比较适应于对联的创作。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词性相当呢?《缥湘对类》一书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原则。
也就是说,名词必须对名词,动词必须对动词,形容调必须对形容词,副词必须对副词,助词必须对助词等等,各归其类,映衬成趣。
但细分,则每类之内品种仍多。
如名词有专名、有注称;形容词有形容大小、高低、长短、颜色、状态等,许多不同的词以长对短、白对黑为工整;但内容决定形式,若内容可取,属对不妨稍宽。
如清倪国琏的古藤书屋联:一庭芳草围新绿;十亩藤花落古香。
其中“芳草”之“芳”与“藤花”之“藤”,一为形容词,一为名词;“新绿”之“绿”指的是颜色,“古香”之“香”乃指气味。
虽同为形容词,并非—类,从个别对语讲,似欠工整,可从全联角度看,却形象鲜明,音节和畅,被一致认为是“工对”。
比较而言。
虚词的对仗似乎比实词要求得宽些。
比如有时介词可与副词相对,这不仅因为虚词类的汉字相对少些,更主要原因在于这部分字、词本身词性就很复杂,往往一个字包容几种词性。
比如“为”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介词、副词、助词,有时还可以做连词。
2019年小学语文必备关联词使用技巧详解——条件关系2019年小学语文必备关联词使用技巧详解——条件关系什么是关联词关联词: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密切联系的词语。
它们连接两个句子。
关联词的类型有很多种,以下是小学阶段常见的几种:并列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承接关系条件关系:表示有了某种条件,才会出现某种结果。
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有: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都……不管……都……它们在使用时是不同的。
一件事只需要一个条件,就可以出现相应的结果,这时使用“只要……就……”“除非……才……”;而一件事需要很多条件,其中有一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这时使用“只有……才……”句子中所给的条件都包含在内时,就可以使用“无论……都……”“不管……都……”明白了什么是条件关系,如何判断一个和使用关联词呢?判断小技巧:在两个分句中,前一句是后一句的前提条件。
使用哪个关联词根据事件的需求条件的变化。
例1:下雨,地上会湿。
根据句子的意思,我们可以判断出下雨导致地上湿了,下雨是前提条件。
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关系。
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是:只要……就……例2:你帮我做完这些家务,我和你一起去上街。
句子中上街的条件是你帮我做完这些家务,做完这些家务,才可以上街,所以做家务是前提条件。
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是:除非……才……例3:刮风还是下雨,我们要坚持去学校上课。
这句中,刮风和下雨这多种情况,都不能影响去学校上课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刮风下雨是条件。
这里,条件有多个都包含在内,所以要用“无论……都……”课堂检测一、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天气如何,他按时到校。
2.我们努力,一定能提高成绩。
3.他做的对还是不对,你不应该骂人。
参考答案:1.不管都2.只要就3.无论都。
常用的五个命题联结词命题逻辑(propositional logic) 也被称为语句逻辑(sentential logic),是从连接词和复合语句的角度讨论逻辑蕴含,可演绎性和一致性。
这意味着我们会忽略语句中的其他的元素主语、谓词和量词等。
命题和语句是有区别的,但暂时不区分,命题、语句或句子都是指的同样的东西。
理论的前提和结论都是由陈述句构成的。
对于陈述句,我们给出一个简单的定义:对于任何一个语句ϕ \phi ϕ,如果我们问下列问题是有意义的,•ϕ \phi ϕ是真的吗?•ϕ \phi ϕ是假的吗?那么我们就称ϕ \phiϕ为陈述句。
对于书中的句子:•讨论的句子只限于陈述句•讨论的陈述句只限于非真即假的陈述句如果一个句子是真的,那么我们说该句子的真值是真;如果一个句子是假的,我们说该句子的真值是假。
真和假统称真值(true-value)。
用这个概念重复上两个预设,那么有联结词命题联结词(propositional connectives),也被称为语句联结词(sentenial connectives),又称命题算子或者语句算子(propositional/sentential operators)。
通常我们简称命题联结词为联结词。
直观来讲,他们是带空格的表达式,使得陈述句填入这些空格的结果总是陈述句。
例如:•----,并且----•(虽然)----,但是,----•(或者)----,或者----•并非----•因为----,所以----•可以想象----•张三相信----•李四认为----•政客们喜欢说----对于自然数 n > 0 n>0 n>0,如果一个联结词有 n 个空格,我们通常就说他是 n元联结词。
联结词实际上是陈述句集合上的某种函数(运算):对于每个这样的 n 元函数,一旦给定有序的 n 个陈述句作为其自变量的取值,该函数的值是一个唯一的陈述句,即由依次填入联结词的空格列所得到的句子。
关联词分类
并列关系:
1既……又…… 2既……也……
例如:他的字既美观又大方。
递进关系:
1不但……而且…… 2不仅……而且…… 3不仅……还……
4尚且……更何况……
例如:小红不仅身体好,而且学习好。
选择关系:
1与其……不如……2是…… 不是…… 3 宁可……也不……
4要么……要么……5不是……就是……6 也许……也许……
7是……还是……8或是……或是……
例如:郑国人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真是太
愚蠢了。
转折关系:
1虽然……但是…… 2……但是…… 3……可……
4……虽然…… 5尽管……还是…… 6……不过……
7……尽管…… 8……可是……
例如:尽管他一直小心翼翼,鸡蛋还是打破了。
因果关系:
1之所以……是因为……2……由于…… 3……因此……
4……因为…… 5既然……就…… 6因为……所以……
7……所以……
例如:江涛同学因为生病,所以没来。
假设关系:
1如果……就……2假如……就……3要是……就……
4即使……也……5哪怕……也……
例如:即使山路再陡峭,我也要不停地攀登。
条件关系:
1只有……才……2只要……就……3除非……才……
4无论……都……5不管……总是……6不管……都……
7任凭……也……
常见关联词分类表
并列
既……又……,不是…而是……一边……一边……
例:妈妈是一个既善良又勤劳的普通农村妇女
因果
因为……所以……既然……就……
既然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应该立即改正
条件
只有……才……只要……就…
无论……都……不管……总……
例:只有仔细的观察身边的事物,作文才能写具体。
转折
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例:虽然我班同学在镇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但是他们一点都不骄傲
假设
如果……就……即使(哪怕、就算) ……也……例:如果大家不遵守交通规则,就很容易出交通事故
递进
不但……而且……不仅(光) ……还……
常见关联词可分为以下几类复句:
一、联合复句
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
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
选择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
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
而、只是。
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於)……所以(因
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条件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只有
……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
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
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
、尤其、甚至。
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
(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 。
取舍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并列
……又……又……
……一面……一面……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
承接
……一……就……
……首先……然后……
……便……
……于是……
……才……
……接着……
递进
……不但……而且……
……不仅……还……
……不但不……反而……
……连……也……
……何况……
……甚至……
选择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宁可……也不……
……还是……
转折
不是...而是.........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假设
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么……
条件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因果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目的
偏句表示一种行为,正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
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例:你快让他进去,以免闹情绪。
取舍
在两件事情中衡量得失,选择其中的一件,舍弃另一件。
与其……,不如(无宁、宁可);宁可(宁愿)……不(不愿)。
其次了解关联词语误用情况:
其次了解关联词语误用情况:
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
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
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
1、错用关联词语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
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抬举为殿师太尉。
(应把“为了”改为“因为”) 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
(“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
注意辨别非关联词的连续语:
有些短语看起来比较像关联词,但是并非关联词。
譬如像“一边……一边……”“一下子……一下子……”等等,这些都不是关联词,也不是排比句。
排比句是拥有三个或三个地方以上的相同词语连成的词语。
像这种词语相同却不到三个的词语只能算是连带词或者连续词。
常见关联词: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与其……不如、宁可……也不、宁可……也、之所以……是因为、如果……就、只要……就、既然……就、即使……也、无论……都、不管……都、不仅……还、不仅……而且、不但……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