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高考聚焦专题贯通专题3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试题81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中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
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下列关于各类金融中心形成原因表述正确的是A.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的商业地位上升B.17世纪荷兰的强大得益于三次英荷战争C.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了殖民帝国D.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答案】D2.下表为美国的官方黄金持有量和对外美元债务(单位:10亿美元)。
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说明A.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丧失B.美国政府积极对外输出黄金和美元.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危机C D.“机制有利于美国经济扩张双挂钩”C【答案】.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认为,某一国际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基本上就干三件事:3 一个是制定规则,第二个是开放市场,第三个是解决纠纷。
材料所说的“国际组织“是A.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 C.世界贸易组织D.欧洲共同体C 【答案】“许多人认为,如果民族国家的发展为欧洲带来如此多的灾难,或许放弃发展民族国家,实行欧4.西方学者指出,洲统一对欧洲的发展才是最有利的。
此外,战争带来的破坏如此之大,许多欧洲人认为只有在合作、不竞争的氛围中,欧洲才可能会复苏。
”对以上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了欧洲联合的发展趋势.否定民族国家在欧洲历史中的作用B页 1 第C.促成了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D.主张以国家干预经济取代自由竞争【答案】A5.欧盟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区域合作组织,近年来,欧盟内部也呈现出分离的危机,2019年,法国和荷兰先后举行全民公投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
债务危机爆发后,南欧国家集体反抗欧盟的财政紧缩政策,威胁退出欧元区。
难民危机中,中东欧国家坚决抵制欧盟的“难民分摊计划”,各国纷纷关闭边界。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只要我们大家都能消除对德国工业统治的恐惧心理,对于欧洲联合的最大障碍也就消除了。
唯一的办法是,把德国工业从战败国被歧视的地位中解脱出来,把法国的工业与德国的工业都放在同一起点上。
”此观点导致了()A.欧共体的成立B.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C.欧元的诞生D.欧洲联盟的成立2.(2017·烟台二模)1948年、1962年美国与西欧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所占份额如下图所示。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之一是()A.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实力下降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与发展C.一体化进程推动欧洲经济发展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与崩溃3.(2017·苏锡常镇二模)有学者认为,在债务危机面前,欧盟各国基于本国利益提出各项应对措施,烦冗的决策程序、不可避免的讨价还价带来了巨大的决策成本,并且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有效的应对。
这一观点旨在强调欧盟()A.尚未建成集体决策机制B.制度缺陷不能应对危机C.一体化进程将难以为继D.存在利益多元化的矛盾4.(2017·株洲一模)英国曾拒绝卷入任何涉及转让国家主权的欧洲一体化行动。
舒曼计划公布后,“令英国感到担心的是,戴高乐(法国总统)正在采取行动,企图把欧洲经济共同体发展成为欧洲政治经济联盟”。
于是英国决定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六国就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进行谈判。
这表明英国()A.想控制欧洲共同体与苏联争霸B.力求挽回被欧洲大陆国家抛弃的命运C.不想失去在欧洲的霸主地位D.借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国际政治地位5.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获得统一后,国内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普遍认识到,德国将会成为一个“正常的、欧洲的国家”,亦即,德国将成为西欧的德国,而不是试图将西欧变成德国的西欧。
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基于()A.西欧各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B.欧洲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发展C.美国霸权地位遭到严重削弱D.近现代法德间的冲突及影响6.如图是发表于西方某报纸上的漫画《欧盟的真实内幕》,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漫画()A.暗示欧盟内部矛盾尖锐,前景堪忧B.反映了各国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C.显示了各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D.表明欧盟各国要团结一致共渡难关7.某区域经济组织的宗旨:取消贸易壁垒,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增加投资机会,保护知识产权,建立执行协定和解决争端的有效机制,促进三边和多边合作。
高三文综历史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一、选择题,每题4分,48分(本大题共12小题,)1.1948年5月,欧洲统一支持者在海牙举行第一次聚会,会议代表包括西欧各国议员、官员、教授、作家、工会代表共近800人,美国、加拿大也派观察员列席。
大会指出必须合并各国的部分主权,在一个联合欧洲的范围内解决德国问题。
这次大会()A. 正式开启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B. 为后来德国的分裂埋下了隐患C. 表明战后美国控制欧洲的野心D. .体现上下联动推动欧洲一体化DA、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开启了一体化的进程,排除;B、德国的分裂在于美苏,排除;C、材料涉及的是希望欧洲能结成一体的主旨含义,排除;D、材料体现了欧洲在推进一体化方面的不断努力,正确.故选D.材料描述的历史史实是欧洲统一支持者大会,大会的主要内容涉及合并各国部分主权,并解决德国问题,这体现的是一种欧洲一体化的内涵,结合该点进行问题解答.本题考查对欧洲一体化知识点的掌握,考生解答问题时,应当围绕材料给出的主要意思,结合欧洲一体化的大的历史背景进行问题回答.2.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
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
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
大家高唱《快乐颂》曲调,歌词的意思其实是:‘永别了,不列颠!’”。
这段文字应如何理解最为恰当?A. 英国的资本主义对抗苏联的共产主义B. 大英的自由民主对抗纳粹的扩张主义C. 英国文化优越感担心美国的霸权优势D. 大英的孤立心态抗拒欧洲的统一主义”D本题主要考查欧洲的联合,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
由题目中“一种货币”、“有黄星的蓝色抹布”等信息可知题目中的“联盟”应为欧洲联盟。
故题目中的信息“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体现了英国的孤立心态对欧洲一体化的抗拒。
第33讲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一、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欧洲联盟(1)建立过程①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7年签署《罗马条约》;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②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③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2)影响:促进了欧洲的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2.北美自由贸易区(1)建立: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2)宗旨:美、加、墨三国将在15年内逐步取消相互间的各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在三国间的自由流通。
(3)影响: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成立:1989年在澳大利亚成立;1991年汉城会议通过《汉城宣言》,确立宗旨和目标。
(2)发展: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
(3)影响①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
②成员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归纳总结]欧洲一体化的特点(1)从单一经济领域扩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2)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
(3)开创了出让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管理和协调机制的区域和平发展模式。
(4)成员国规模不断扩大,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
[易错提醒]亚太经合组织与欧盟在合作方式上的不同(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论坛性经济组织,其合作方式基于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具有强制性。
(2)欧盟是经济政治联盟,各成员国通过谈判制定共同遵守的规则,具有约束性。
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经济全球化(1)原因①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经济资源的国际流动。
②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
课时作业31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趋势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石家庄市模拟]1950~1974年,农业用地单位面积上机械力与人畜力的比率,联邦德国由10052发展到1000.38,法国由100166发展到1000.73,意大利由10094发展到100 1.15。
这反映出( ) A.马歇尔计划促进西欧经济的腾飞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渗透农业领域C.经济一体化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D.科技进步助推合理农业结构出现2.[新乡市联考]美国成立经济合作署负责监督马歇尔计划,在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基础上成立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负责执行马歇尔计划。
1948年10月,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签署欧洲支付协定,冲破了西欧双边贸易的束缚。
50年代初,经济合作署支持法国外长舒曼提出的建立煤钢联营组织的计划并付诸实施。
这反映了马歇尔计划当时( )A.促成了美欧联合对抗苏联的同盟B.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复兴C.强化了美元主导欧洲贸易的地位D.推动了西欧经济一体化3.[石家庄市模拟]英国脱欧后,比利时议员提醒:“欧盟成员国中一些不择手段的政客,正在越来越多地利用民粹主义的崛起浪潮,将欧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原则变成‘我死以后,哪管洪水滔天的利己主义’。
”这表明( )A.欧洲一体化进程受到严重挑战B.思想变化使欧盟分裂加剧C.英国脱欧背离了欧盟宪法精神D.欧盟面临解体的危险境地4.[南阳市联考]如下图是一幅题为《欧盟明智的选择》的漫画。
联系所学知识,下列解读不准确的是( )A.反映欧盟在外交上结束对美国和北约的依赖B.体现欧盟在国际事务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C.反映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D.体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5.[德阳市模拟]6月,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德国并在德国议会发表了长篇演讲,强调了法德两国在欧盟内的核心作用,有意回避了德方主张中的“邦联”或“联邦”字眼,最后希拉克以“德国万岁!”和“法国万岁!”结束了他的演讲。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标准要求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知道与了解1.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表现和影响2.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职能与作用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和影响理解与运用1.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对不同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3.从世界贸易组织的出现看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5.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重点解析1.经济向全球化发展【解析】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各国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
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
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使世界市场迅速扩大,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扩张和资源的全球化配置,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国家是主导,跨国公司积极推动。
对不同的国家带来不同的影响。
对发达国家来说,全球化可以使他们享受全世界的资源与市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则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因为全球化既可能带来经济发展的机遇,也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2.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解析】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背景: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开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于是,一个多边的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起来。
【立体设计】2018高考历史 12.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课后限时作业岳麓版(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维克多·雨果曾说过:“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欧洲统一有很深的历史渊源B.歌颂拿破仑的对外战争C.反对战争,主张和平共处D.主张建立欧洲联盟2.1950年法国政府计划“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你认为下列几国政府对此计划的评论最符合事实的是( )A.英国:他们企图吞并英国的煤钢工业B.美国:这是对美国和英国的挑战C.德国:将最终结束两国一再兵戎相见的状态D.苏联:这是要恢复西德的战争工业,加紧实现军国主义化3.下面三幅图片反映了欧洲各国的合作( )①由单一经济部门扩展到各经济领域②由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③由区域集团化到经济一体化④由追随美国到要求建立平等伙伴关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A4.1998年5月3日,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宣布:“1999年1月1日,欧元成为货币,各金融市场以欧元结算……2002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成为统一的欧洲货币。
”这表明( ) 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得到进一步加强②有利于欧盟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④有利于西欧经济一体化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②④【解析】欧元的诞生,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标志,有利于欧盟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使区域集团化得到进一步加强,①②④都正确。
欧盟只是一个区域性经济组织,其发行欧元并不能有利于世界各国,③错误。
【答案】 C5.2018年7月7日美国《财富》杂志公布2018年度“世界500强”名单,其中销售额最高的美国沃尔玛公司20世纪90年代进入墨西哥时非常困难,今天在墨西哥的分店却超过600家。
一、选择题1.[2018·长沙模拟]经济区域一体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深刻影响20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版图,欧盟被认为是当今一体化程度最高者,但在应对欧债危机问题上,它却没有进行内部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依据和民意基础。
这说明()A.欧盟缺少应对经济发展困境的能力B.欧盟政治一体化滞后于经济一体化C.欧盟各成员国间经济水平存在差异D.欧洲央行的统一货币政策存在缺陷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欧盟被认为是当今一体化程度最高者……它却没有进行内部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依据和民意基础”可知,欧盟缺少法律和民意支持以应对经济困境,这说明欧盟的政治一体化滞后于经济一体化,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C、D两项与材料无关。
2.[2018·江西赣州联考]据统计,若以国民生产总值为100,下列国家或区域集团组织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60年后的变化如下表据上表可以推知,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A.世界经济格局明显向多极化发展B.东西方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加强C.亚太地区尚未吸收科技革命成果D.新兴工业国兴起缩小了南北差距答案 A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1960年美国一家独大,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表中其他国家和区域组织,而1982年欧共体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美国,亚太地区国家同美国的差距在缩小,说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遭到冲击,世界经济格局明显向多极化发展,故A项正确;由于两极格局的存在,东西方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并不强,故B项错误;二战后亚太地区某些国家吸收了科技革命成果,故C项错误;战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南北差距在逐渐扩大,故D项错误。
3.[2018·河南洛阳模拟]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超国家机构”可以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它“没有政治上的权力和效能”,“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
这反映出欧洲一体化()A.遭到重要国家的反对B.面临主权让渡难题C.缺少政治方面的约束D.阻碍国家权力实施答案 B解析欧共体的权力是各成员国授予的,材料反映戴高乐认为欧共体不必拥有政治权力,实际上就是不愿赋予该组织的权力,故答案为B项。
专题3 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一、选择题
1.(2017·河南郑州二模)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即将成立时,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坚定地表示:“我们决不能被吓住……我们必须在这一领域采取积极的行动,以确保广阔的自由贸易区比狭窄的六国市场更具有吸引力。
”并且,英国一直声称不能“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欧洲大陆国家”。
这说明当时英国( )
A.主张经济全球化
B.力图遏制经互会的扩张
C.抵制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
D.不愿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2.(2017·山西临汾二模)在欧债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等问题的影响下,有人再次提起“多速欧洲”(即欧盟成员不再按照统一速度进行融合发展)的说法,同时欧盟也采取措施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
这反映了( )
A.欧洲联合在曲折中前行
B.欧洲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的矛盾
C.欧盟核心国和边缘国的分化
D.美国与西欧差距扩大
3.(2017·安徽合肥二模)2015年12月25日,由中国倡议、57国共同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虽然美国没有加入,但它的主要盟友几乎都是其成员。
这表明( ) A.美国与盟友矛盾加剧 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多极化政治格局形成
4.(2017·广东广州二模)1960年,在美国的积极倡议下,联合国成立了国际开发协会,作为世界银行的附属机构。
它的宗旨是通过对不发达国家给予条件较宽、期限较长、负担较轻的贷款,促进其经济发展,减轻贫困,提高生活水平。
这一机构的成立( )
A.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B.加强了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C.抵制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扩大了美国在中间地带的影响力
5.(2017·山西孝义摸底)到2002年,全球跨国公司大约有65 000家,国外分支机构大约有850 000家。
国外分支机构分别占全球GDP的1/10和全球出口的1/3。
这反映出( )
A.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B.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扩张
C.发展中国家经济受到冲击
D.世界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6.(2017·陕西榆林二模)有学者认为,文化发展存在着两种基本类型,强调一种类型的文化向另一种类型文化过渡的可能性,并证明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有任何现实的机会成为普遍通用的文化而使所有其他文化服从自己。
该观点表明当今世界( )
A.文化发展的多元化
B.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C.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D.各国文化走向统一
二、非选择题
7.(2017·河北石家庄模拟)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反思全球性问题过程中就生存和发展作出的理性选择和科学回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伦理之生态价值
在信息科学技术以及其他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成果及其累积效应的基础上,将形成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智能文明。
智能文明不仅会开辟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而且也会开辟出生态文明发展的新纪元。
——张云飞《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材料三美国西部的生态变化
大平原地处美国中西部,19世纪中叶之前,大平原被标示为“美洲大荒漠”,表明该地区不适合人定居。
从19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宅地法》、向铁路公司授地等政策措施,吸引移民前来定居,这里被宣传为“西部花园”“农业天堂”。
宣传得以广泛传播,也得益于那一时期铁路的贯通、旱作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应用。
……尽管如此,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该地区农业灾害屡见不鲜,最严重的发生在1930年代。
经济凋敝,社会动荡,农场大量破产,数十万人流离失所。
严重的生态灾难和1930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实际上表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体系已经深陷困境。
——高国荣《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
以美国大平原农业开发为例》(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表格中的中华伦理所蕴含的生态价值,据材料二关于智能文明对生态文明的贡献,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谈谈你的
认识。
(2)据材料三概括推动美国大平原开发的主要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生态灾难和1930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美国政府的主要举措。
专题3 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一、选择题
1.C 从材料信息可知,英国希望确保更加广阔的自由贸易区,不希望受制于“六国市场”,更不希望“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欧洲大陆国家”,这说明当时英国抵制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故选C项。
2.A 欧洲一体化、全球化只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难免出现违背主流的情况,材料正是对这一现象的表述,所以选择A项。
B、C、D三项没有反映材料的主旨,所以错误。
3.C 虽然美国是世界头号大国,但是无法阻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无法决定它的所有盟国经济发展的走向,与中国这样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经济不断发展的国家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结果,故C项正确,A项错误。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是在20世纪70年代,B项错误;多极化政治格局处于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形成,D项错误。
4.D 从材料信息可知,国际开发协会对不发达国家提供贷款,有利于该地区减轻贫困,有利于其经济发展,这会扩大美国在这些不发达国家的影响力,故选D项。
国际开发协会是“世界银行的附属机构”,因此并不会冲击布雷顿森林体系,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促进其经济发展,减轻贫困,提高生活水平”,可知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故C
项错误。
5.A 21世纪以来,跨国公司发展迅猛,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进行投资、生产、贸易,极大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故A项正确。
6.A 材料强调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发展所面临的现状,即多元化发展,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无关,D项与材料意思相悖,均排除。
二、非选择题
7.解析:全球化过程中,人类面临着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中汲取智慧。
对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查,正是本题设计的意图所在。
第(1)问“生态价值”,中华伦理在对“仁、义、礼、信”四个字解释的时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如爱护自然、有限度利用自然、尊重自然等等。
“认识”,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回答,理解这些科技成果对于生态文明的改善带来的积极作用,如减少能源消耗、生态预警,科学治理污染,等等。
第(2)问美国开发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三从颁布法律、移民定居、交通建设的发展、农业科技的进步等方面分析。
“举措”,结合所学知识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利于农民和生态的举措分析。
答案:(1)价值:“仁”:爱护自然万物;“义”:有限度开发利用自然;“礼”:尊重自然的季节规律;“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认识:高科技减少了能源消耗,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生态灾难进行检测和预警;开发新能源,治理环境污染。
(2)因素:政府政策(法令)的扶植;移民的贡献;交通建设的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等。
举措:实行国家干预,推行新政;调整农业、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实施对农民的社会救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