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土散文中的风景描写张颖
- 格式:pdf
- 大小:224.81 KB
- 文档页数:5
专题能力训练八散文阅读(二)一、(四川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等待清洁朱以撒①他们总是在挥毫前做一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情。
譬如在木桶里沉着地泡着,慢条斯理地洗涤身上的尘泥,然后一身清爽地换上一件宽大的衣裳,舒展丝毫无碍的筋骨。
然后进入书房,燃一炷香,让香气漫开,充满空间。
坐下来,仍然是慢悠悠地,用三个指头捏住一锭墨,轻微的“沙沙”声响,在墨底部和砚台平面相接处传了出来。
他们的脸上有淡淡的表情,像一件庄严的大事即将展开,让人察觉其中一定有神圣的成分存在。
②这就是古代文人一种常见的挥毫前的状态。
不说太远,从蔡邕开始吧,他总是要待氛围形成,才拈起那杆手感稔熟的狼毫,从容下笔。
从准备到落墨,它们之间相隔着一段漫长的等待,犹如音乐悠长的过门。
不要小看它的作用,古人这么着自然有道理。
③少年时那种急匆匆行笔的日子已经远去。
我该记起这么一件事了。
在一个山村采风时,遇到了一个村上的土秀才。
那天傍晚,他从田里回来,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压得他直咧嘴,一身短装散发着汗味。
晚饭毕,他看了看桌上的条子,有结婚要写的喜联、做寿的文辞,还有一个匾额。
秀才一声不吭,我想他肯定要动手。
不料,他上楼抓了几件衣服,开始洗澡。
当他走出来的时候,短装成了长衫,色泽平和,人似乎也斯文起来。
他坐下来,把这几片纸翻来覆去地看,用铅笔在上边圈画。
他站起来,往砚台倒了些墨汁,兑了些水,然后用那锭粗壮的墨块研动起来,恍若古人转世。
真正落笔的时间,反而很短。
我当时的感觉是——等待清洁。
④在同样生存着人的空间里,不免发现古人拥有着大量的悠闲时光,他们的时间似乎多得用不完。
太多的文人,除了书读得多一些,诗文写得多一些,再也做不出什么大事。
这使我们追随他们的时候,感受到了时光之多带来的娴雅之美——什么都是缓慢的,生活的意义被缓慢稀释着,甚至那些离主题十分遥远的瓜葛,也被他们慢慢引入,变得有滋有味。
从工作效率上言,今人有仓促的心绪、麻利的手脚,再加上现代的科技手段,许多事总是一时毕、一日毕。
【散文大讲堂】第十二讲写景游记的类型天津散文·微刊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第十二讲写景游记的类型主讲人张宝树根据多年游记创作的体会,我把游记写作归纳了几种类型,并且以我的游记作品为例文,对几种类型加以讲解。
这几种类型是:第一、以游踪为线索,在移步换形中抓住景物的特点,赋予象征意义,我称之为象征型游记。
如《雁北魂》(原载上海《文学报》,入选《1988中国游记年选》,《张宝树散文精选》第3页)我早些年到内蒙讲学、游历山西恒山时写就的。
当我乘坐十人轿爬上山,闯入我视线的却是“一片苍白无力的土黄”,“十人轿风尘仆仆,喘着粗气,喷着响鼻,在盘山路上颠簸”,我隔窗望去,“满眼炙热干涸,令人干渴焦躁”,这时“我感到失望沮丧”了。
可是当十人轿在九曲十八弯的公路上盘旋直上之时,“山下纵横交错的千沟万壑以及被百千沟壑割削冲积着蓬勃的绿色,猛地把我惊呆了”。
而当我看到那一点点、一块块、一条条、一片片的绿色骄傲地存活着:“墨绿——玉米,黄绿——小麦,青绿——谷子,褐绿——高粱”,我便激动万分地描绘出了这美好的景色。
我这样写道:“面对千沟万壑的宰割侵蚀,绿色竟泰然自若,怡然自得,她们背依着大山母亲的怀抱, 浅唱低吟,在悠幽轻曼的溪水声的陪伴下,她们向着高远的青天欢笑舞蹈。
”此时此刻,我不禁惊叹道:“啊!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生命力的撞击和震撼。
”我觉得“有了这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相兼的绿色的点染,整个大背景上的土黄色似乎也顿时消尽了起初的那种荒漠、干涸、贫瘠之感,瞬间变成了明快、高朗的辉煌和稳健、凝重的庄严”。
然后在目睹了山上农家繁忙、快乐的劳动与生活景象之后,我登上恒山之巅,蓦地看到了“一幅壮美雄奇的青绿山水悬垂而下,我再次惊呆了”。
马上我就产生了一种感觉:“原来这才是名不虚传的恒山呀!”此时我情动于衷,思想境界一下子就升华了,于是我写道:“如果说北岳恒山是雁北伟岸、坚强的躯体的话,那么千沟万壑中那永生不灭的绿色,不正是雁北顽强、刚毅的魂魄吗?”我终于在结尾点明了全篇的象征意义。
安徽省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纸、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试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总凑”之地,敦煌不仅是多民族汇聚之地,也是中外使节和商人长期生息之地,更是东西文化交融荟萃之地,其兼容并蓄的文化渗透到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工艺美术是手工业发展的高级形态,其中积淀、蕴含着各历史时期的审美意识、造物思想、技术发展和文化交流等因素,凝结和融汇着数千年的智慧经验、思想体系与创新精神。
敦煌石窟中散布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形象资料,藏经洞出土了诸如彩塑、纺织品、刺绣、书籍及漆木器等众多工艺美术实物,敦煌文书中也有大量与工艺美术相关的工匠、工艺制度、名物等信息。
这些图像、实物、文献反映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工艺美术的发展状况、面貌和特征,也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材料,对其进行整理研究,不仅可以为中国工艺美术史研究提供新材料、补充新内容,也可为呈现敦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积极作用提供具体化、客观化的成果。
敦煌石窟现存壁画约有五万平米,其营建历时千年,完整地记录了中古时期现实社会不同阶层人们生产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再现了古代器物、家具陈设、服饰、纹样等诸方面设计造型及风格发展变化,反映了中西造物设计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发展,其画面的真实性和强调日常生活细节的特性,都可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图像史料。
专题04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年份卷别试题简析题材考点2024新高考Ⅰ卷回忆散文鉴赏艺术特色、分析段落作用、理解句子含义、辨析作者观点态度全国甲卷游记散文鉴赏艺术特色、理解句子含义、探究作品意蕴全国甲卷书信散文鉴赏作品内容、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情感、个性化阅读与理解2023新高考Ⅱ卷乡土散文鉴赏艺术特色、鉴赏写作手法、探究作品意蕴全国甲卷游记散文鉴赏艺术特色、鉴赏文学形象、分析重要段落作用北京卷游记散文理解重要词语、鉴赏艺术特色、鉴赏散文语言、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天津卷叙事散文归纳内容要点、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探究作品意蕴、个性化阅读与理解2022新高考Ⅱ卷叙事散文鉴赏艺术特色、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全国乙卷书信散文鉴赏艺术特色、把握作者情感北京卷生活散文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分析表达效果天津卷写景散文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鉴赏艺术特色、评价作者情感2021新高考Ⅱ卷回忆散文鉴赏艺术特色、把握作品思想内容、分析重要语句的含义全国甲卷游记散文鉴赏艺术特色、分析情节段落的作用、探究作品意蕴北京卷回忆散文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分析概括文本、分析标题的含义天津卷书信散文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鉴赏表现手法、鉴赏文学形象、个性化阅读与理解2020新课标Ⅲ卷叙事散文鉴赏艺术特色、梳理概括情节、分析标题的作用新高考Ⅰ卷游记散文鉴赏艺术特色、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鉴赏行文结构北京卷文化散文理解词语的含义、筛选概括信息、梳理文本结构天津卷文化散文鉴赏艺术特色、分析情节段落的作用、梳理文章结构、个性化阅读与理解命题趋势在鉴赏散文艺术特色的基础之上,强化对重点词句、段落的深入理解,对文本意蕴的整体把握,同时有意识地考查考生个性化阅读与理解的能力。
一、(2024·新高考Ⅰ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牛记徐则臣我现在想不起我何时开始了放牛娃的生涯,又在哪一天彻底结束了这种生活。
乡土散文阅读指要乡土散文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只要和故乡、乡村有关的散文都可以划归此类,它既可以以记叙为主,也可以以议论为主,还可以以抒情为主,覆盖面很广。
这类散文表达的观点和情感往往多元而复杂,主要是以对乡村的景物或风物的描绘,或表达对乡村生活和风物的热爱。
或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或表达对乡村生活的渴望,或表达对乡村生活的深度思考(往往缺陷与优点共存,热爱与遗憾相交织),或以乡村生活来侧面反映现代都市生活的喧闹与浮躁……正是这类散文的多义性,给命题者提供了广阔的命题空间,并且乡土散文以其自然朴实的文风给人以熏陶,以其深刻思考给人以启迪,内容贴近考生,所以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就近两年的高考而言,2006年有四套试题直接选用了这类散文(《乡村的瓦》、《说村落》、《阳光的香味》、《一幅烟雨牛鹭图》),2007年也有四套试题选用了这类散文(《麦天》、《乡村的风》、《日月行色》、《落叶是疲倦的蝴蝶》),还有一些作品明显带有乡土文学痕迹。
由此可见,乡土散文将可能成为今后文学作品阅读的主导散文,应引起广大考生的重视。
命题规律乡土散文主要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出现,间以少量的客观分析题。
主观表述题更能检验考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述能力。
选材上多关注语言生动而描写细腻的散文,这样命题的角度更多:语言生动的文章可从语言赏析和表达技巧赏析等角度命题,而且生动的语言大多内涵丰富,还可从理解词语或句子的角度命题;描写细腻的文章则可以就描写技巧和形象赏析等角度命题。
考查凸现思辨能力。
乡土散文多取材当代散文,因为当代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更尖锐,乡村虽有其落后的一面,但在社会日益城市化的进程中,乡村的朴实与城市的物欲对立,于是乡村成为人们的精神净土。
正是这样的作品,命题者往往注重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我们既要在作品阅读中把握乡村生活的穷困、落后的现状,又要明确乡村文明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只有具有辩证思维才能对散文把握得全面透彻。
备考策略面对乡土散文的考查,必须养成两种意识:一是整体阅读意识。
试卷类型:A 2023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作为两种最主要、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文学和图像之间既存在对立或相互竞争,也存在合作或相互模仿。
一方面,语词的时间性使其在叙事上,具有图像叙事难以企及的天然优势,而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不可避免地给文学叙事带来冲击。
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叙事效果,两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彼方叙事策略的影响,进而突破自身媒介的限制展开故事。
比如,当代小说受图像的影响,突破传统小说的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从而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达到不同以往的艺术境界。
文学受图像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故事内容或题材的选取上。
敏锐的现代作家往往会因某幅图像带来的视觉震撼而产生创作冲动,借语词将图像内容部分或整体地转译、再现出来,形成故事从图像到文字的同质异构转化。
鲁迅先生在《示众》中,用细致的语言对看客们围观杀头的情景进行反复刻画。
相比语词解读的私人性,图像解读的公共性创造了一个主客体转换的空间,受众由解读主体变成被解读与被言说的对象。
正是在这个基于图像而创设的空间中,充当看客的、愚钝麻木的同胞给鲁迅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使他意识到国民劣根性的根深蒂固。
除了直接转译图像内容之外,文学家还注意到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
劳拉·里斯曾将宣传广告语比作“钉子”,而将视觉形象比作“锤子”,指出只有依靠“图像之锤”才能更准确有力地将“产品之钉”嵌入消费者的大脑。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谣言自古以来就有,其破坏力相当强大。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谣言的传播又多了一个更加开放也更难以监控的高度技术化的途径——互联网。
网络谣言的实质也是谣言的一种,本质来看它并非一种新生事物,只是其传播途径和技术手段同以往的谣言传播有所不同。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网络谣言的散布和传播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谣言的大肆传播直接导致社会信任度的快速下降,以致引发社会信任危机。
就目前而言,许多网络谣言的内容都带有谣言生产者和传播者对社会的各种负面情绪,而这些未经求证的言论经过网络的广泛传播,直接导致人们对于社会的不满情绪被无限放大,进而引发社会的信任危机。
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原有的信仰体系和价值体系出现断裂,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人们因此而时常陷入一种精神迷茫。
现代社会发展使得人类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带来的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价值取向让我们不得不面对现代化所带来的诸种困惑,社会价值迷失、精神困顿等问题也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对现有生活的不满,为了发泄心中的负面情绪,有一部分人选择在网络上散布各种谣言。
而网络谣言的大肆传播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价值迷失和精神困顿。
一些对社会抱有负面情绪、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网民,将自身境遇归结于社会的不公,而忽视了诸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样的中国传统美德。
长此以往,受社会负面情绪控制的这些网民往往容易丧失了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造成精神的困顿。
诚然谣言对社会具有极大危害,但不能否认其也具有正面效应。
河东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语文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学校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题时,务必将第Ⅰ卷的1—11题,第Ⅱ卷的第16题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33分)一、(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好文创,当然要有文化。
________,文创产品就是“文+创+产品”,其中“文”,是放在第一位的。
一款文创产品如果失去了文化属性,也就失去了灵魂,()。
扬州剪纸艺术大师张永寿,一开始的作品还属于“剪样”的范畴,比如剪鞋样,剪刺绣样,后来,他从中国古典绘画中寻出路,最终使剪纸艺术得到了________的发展。
但好文创光有文化还不够。
很多文创产品,虽然标榜很有文化,仍然市场并不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创”上做得不够造成的。
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老是那样________,没有一点精彩,不是‘庸’就是‘俗’。
”文化在于创造,必须要有创意,要给人眼前一亮,产生共情的感觉。
这些年来,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常被放在一起讲,文创也是如此,这个行业需要________的工匠精神。
如果一款产品只顾追风口、蹭热量,忽视了对品质的追求,甚至走向了粗制滥造,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未来。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首当其冲突飞猛进面面俱到精益求精B. 顾名思义循序渐进面面俱到勤勤恳恳C. 顾名思义突飞猛进四平八稳精益求精D. 首当其冲循序渐进四平八稳勤勤恳恳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而一个艺人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也就很难成为大师B. 而一个大师如果失去了深厚的文化素养,也就不能成为大师C. 如果失去了深厚的文化素养,一个艺人也就不能成为大师D. 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一个大师也就很难成为大师3. 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很多文创产品,虽然标榜很有文化,但市场并不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创”上做得不够。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山东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1.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2019年10月开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开启了三星堆遗址新一阶段的考古工作。
考虑到本阶段的工作重心是“聚落考古”与“社会考古”,因此最先开展的是1986年抢救性发掘的一号坑和二号坑所在地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
2022年6月中旬,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本次考古工作的最新进展及重要成果。
透过这些全新的考古发现,除了能够领略古蜀文明的精彩物质面貌和丰富精神世界,也能够感受到三星堆遗址作为古蜀国都城的最后荣光。
在此次新发现的六座“祭祀坑”中已经出土编号文物将近一万三千件,其中相对完整的器物超过三千件,除了五百余根象牙之外,以铜器最多,超过一千件,金器和玉器都超过了五百件。
这些出土文物中,部分大型铜器包含了多种功能和性质,如二号坑出土的Ⅱ号青铜神树,主体功能属于场景搭设,但枝头所立之鸟按以往学者的观,点代表太阳,实际已经属于被祭祀对象了,树座上跪着的三个小人像无疑代表了祭祀活动的参与者,在树干和树枝上有形似玉璧的构件,或许属于祭品一类。
八号坑新出的顶尊曲身鸟足铜人像,整体属于祭祀现场的场景搭设,但头上所顶之尊属于盛放祭品的容器,人像本身属于祭祀活动的主持者或参与者,因为眼珠外凸,面具狰狞怪谲,身体造型夸张,甚至有可能是被祭祀者。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祀活动是国家大事,八座坑出土的上述器物既然为祭祀用器,自然就是“国之重器”。
文学类文本阅读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八年级语文试题(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
(18分)冬季到云南去看海梁衡①年末深冬季节,到云南腾冲考察林业,主人却说,先领你去看热海。
我心里一惊,这大山深处怎么会有海?而海又怎么会是热的?②车出县城便一头扎进山肚子里。
车子不紧不慢,一折一折地往上爬,走一程是山,再走一程还是山;一眼望去是树,再看还是树。
直到目光的尽头,才现出一抹蓝天——这蓝天倒成了这绿海的远岸。
③A走了些时候,渐渐车前车后就有了些轻轻的雾,再看对面的林子里也飘起一些淡淡的云。
我说:“今天真算是上得高山了。
”主人笑道:“正好相反,你现在是已下到热海了。
”我才知道,那缥纱、穿林衷树的并不是云,也不是雾,竟是些热弱腾的水汽,我们车如船行,已是荡漾在热海之上了。
④所谓热海,是一个方圆八平方公里的地热带。
腾冲是一个休眠火山区。
多少年前,这里曾经火山喷发,现在地面上仍留有许多旧痕。
如圆形的火山口、黑色的火山石,还有奇特的“柱状节理”,那是岩浆喷出时瞬间形成的一片美丽的石柱。
但最奇的是地下的热海。
B大约火山熄灭后还是不死心,便试探着要找一个出口,地下的岩浆就悄悄地摸到这里,一直窜到离地表还有七八公里处,用炽热的火舌不停地向上喷舔着地面。
于是这八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成了台巨大的锅炉,地下水被煮得滚烫,一个名副其实的热海。
⑤热海虽名海,但我们并不能像苏东坡那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也不能如曹操那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因为这海是藏在地下的,我们只能去找几个海眼“管中窥豹”。
最大的一个海眼就是著名的“大滚锅”,单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它的威力。
要看这口大锅先得爬上一个高高的“锅台”。
我们拾级而上,还未见锅就已听到滚滚的沸水之声,头上热气逼人。
上到锅台一看,这口石砌的大锅,直径三米,深一米五,沸腾的热浪竟有尺许之高。
由于长年累月的滚煮,锅沿上已结了一层厚厚的水碱,真是一口老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