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长歌行》
- 格式:ppt
- 大小:3.41 MB
- 文档页数:10
二年级语文上古诗诵读长歌行教案作业题(鄂教版)古诗诵读长歌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3个生字和多音字“少”。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熟练诵读的基础上,体会青春年华的宝贵,激起学生珍惜时光,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逐步培养学生多读自悟古诗的能力,读出古诗的意味,体会青春年华的宝贵,激起学生珍惜时光、发奋努力是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教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谈话,引发体验同学们,你觉得自己聪明吗?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读一读《长歌行》,一起到古诗智慧园里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一次“智慧之旅”吧!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互动,熟读成诵活动一:采摘“智慧果”学生自由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认一认。
瞧!智慧果兄弟们手拉着手来了!想和它们打声招呼吗?在组内自由认读,争取把字音读准。
“少壮不努力”的“少”读作“shào”。
互动反馈生字认读。
识字游戏。
活动二:走进“智慧屋”多漂亮的智慧小屋。
让我们进去看看有什么秘密吧!原来古诗《长歌行》也来到了智慧小屋。
快把它读一读,看谁能把这首古诗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反馈活动三:播撒“智慧种”你要是能读出古诗的韵味,你就能帮智慧爷爷把种子播撒在这块智慧的土壤里了!教师范读,播撒智慧种,并简单介绍这首古诗,学生边看图边欣赏。
激活体验:听了教师朗读古诗,以及对古诗简要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朗读训练,入情入境。
反馈交流活动四:勇攀“智慧峰”把这首古诗背下来了,你就能攀上“智慧峰”了。
加油!自己先试着背一背。
自由展示,指名背诵。
全班齐背古诗,共同攀登“智慧峰”。
三、展示交流,拓展积累活动五:装扮“智慧树”出示课前提供学生的搜集古诗相关资料的方案。
展示交流用学生自己收集的优秀作品装扮智慧树。
幼儿唐诗《长歌行》原文|译文|鉴赏《长歌行》是李白拟乐府旧题而创作的一首乐府诗。
其诗情近于《将进酒》、《行路难三首》、《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篇。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幼儿唐诗《长歌行》原文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译文及注释译文桃李花得日而开,花朵缤纷,装点新春。
东风已经复苏万物,草木皆似欣欣欲语。
枯枝上发出了美丽的新叶,涸流中也清泉汩汩,一片生机。
造化运转着天地,太阳乘着日车不停地飞奔。
如果不早立功名,史籍怎能写上您的名字?桃李须待春天,但谁能使春日永驻不逝?时不我待,富贵与神仙两者皆会错肩而过。
金石之坚尚会销蚀殆尽,风霜日月之下,没有长存不逝的东西。
我深深地畏俱日月如梭而逝,因此才欢歌纵酒,强以为欢。
就像是秋天寒霜下的蒲柳,倏忽之间,老之将至,身已衰矣!注释⑴长歌行:乐府旧题。
《乐府诗集》卷三十列于《相和歌辞·平调曲》,属乐府相和歌平调七曲之一。
题解云:《乐府解题》曰:“古辞云‘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
”魏改奏文帝所赋曲“西山一何高”,言仙道茫茫不可识,如王乔、赤松,皆空言虚词,迂怪难言,当观圣道而已。
若陆机“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则复言人运短促,当乘间长歌,与古文合也。
《长歌行》古曲今不传,惟留歌辞近十首,李白这首为其中之一。
⑵待:一作“得”。
⑶荣华:草木茂盛、开花。
《荀子·王制》:“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
”⑷东风:春风。
李白《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
”百物:犹万物。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脩之。
”⑸“枯枝”句:谓枯枝生新叶,皆可爱也。
⑹羲(xī)和: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古诗诵读长歌行》资料诗歌介绍《长歌行》是一首汉族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
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其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干。
”阳春“句:阳是温和。
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百川:大河流。
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徒:白白地。
白话译文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长歌行》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长歌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2)能够分析《长歌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
(3)能够解读《长歌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长歌行》。
(2)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探讨《长歌行》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长歌行》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2)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长歌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2)分析《长歌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
(3)解读《长歌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长歌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
(2)如何深入理解《长歌行》的艺术特色和情感内涵。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长歌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长歌行》原文。
(2)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长歌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长歌行》,理解诗歌内容。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合作探讨。
3. 课堂讲解(1)解析《长歌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
(2)分析《长歌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案例分析(1)分析《长歌行》中的典型意象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诗歌翻译和默写练习。
(2)选取相关题目,进行课堂讨论和解答。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3)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教学效果。
2. 学生反思:(1)学习成果和收获。
(2)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长歌行》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练背诵并默写《长歌行》全文。
1.2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
1.3掌握作者曹操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多媒体、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2.2运用讨论、分析、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诗人曹操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背诵并默写《长歌行》全文。
1.2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2.1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及修辞手法的理解。
2.2诗人曹操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曹操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曹操的文学成就。
1.2播放《长歌行》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诗歌解析2.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诗歌,分析诗句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
2.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3.意象与典故解析3.1教师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等,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3.2教师介绍诗歌中的典故,如“汉高祖刘邦”、“赤壁之战”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4.诗歌鉴赏4.1学生自选角度,对诗歌进行鉴赏,如修辞手法、韵律美、意境等。
4.2学生展示鉴赏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
6.作业布置6.1背诵并默写《长歌行》全文。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鉴赏成果给予鼓励和评价,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4.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强调诗歌的背诵和默写,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附:《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长歌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长歌行》。
(2)理解《长歌行》的文学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分析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领悟诗歌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深入解读诗歌。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诗歌的艺术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意象的把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教学难点:(1)诗歌的意境领悟。
(2)诗歌的文学价值。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长歌行》朗诵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2)介绍作者曹操及其创作背景。
2.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注意把握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
3.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诗歌欣赏(1)欣赏《长歌行》书法作品,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2)观看《长歌行》朗诵视频,进一步领悟诗歌意境。
5.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的文学价值。
四、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长歌行》。
2.结合诗句,谈谈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3.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进行鉴赏分析。
五、教学反思2.学生在合作探讨环节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对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在课后作业环节,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得到了锻炼。
4.不足之处:(1)部分学生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把握不够准确。
(2)在诗歌意境领悟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
5.改进措施:(1)加强诗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意境。
六、教学资源1.《长歌行》原文及注释。
2.《长歌行》朗诵音频、视频。
3.《长歌行》书法作品图片。
4.相关教学课件。
重难点补充:1.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曹操的《长歌行》,大家知道曹操吗?他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生:知道,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课文《长歌行》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歌行》。
2. 理解《长歌行》的历史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主题。
3. 分析《长歌行》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长歌行》的意境和情感。
2.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培养人文精神。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 《长歌行》的原文背诵。
2. 《长歌行》的历史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主题的理解。
3. 《长歌行》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2 教学难点1. 《长歌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长歌行》意境和情感的深入领会。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简介《长歌行》的作者——李白,以及他的其他著名诗作。
2. 提问:《长歌行》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诗歌主题是什么?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朗读《长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解答疑问。
3.3 合作探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分析《长歌行》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4 诗歌背诵1. 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歌行》。
2. 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2 作业完成情况1. 检查学生《长歌行》原文背诵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2. 评价学生对《长歌行》相关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4.3 综合评价1. 根据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鄂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古诗汇总一去二三里登鹳雀楼静夜思画夜宿山寺北宋邵雍唐王之涣唐李白唐李白一去二三里,白日依山尽,床前明月光,远看山有色,危楼高百尺,烟村四五家。
黄河入海流。
疑是地上霜。
近听水无声。
手可摘星辰。
亭台六七座,欲穷千里目,举头望明月,春去花还在,不敢高声语,八九十枝花。
更上一层楼。
低头思故乡。
人来鸟不惊。
恐惊天上人。
梅花春晓咏柳悯农绝句宋王安石唐孟浩然唐贺知章唐李绅唐杜甫墙角数枝梅,春眠不觉晓,碧玉妆成一树高,锄禾日当午,迟日江山丽,凌寒独自开。
处处闻啼鸟。
万条垂下绿丝绦。
汗滴禾下土。
春风花草香。
遥知不是雪,夜来风雨声,不知细叶谁裁出,谁知盘中餐,泥融飞燕子,为有暗香来。
花落知多少。
二月春风似剪刀。
粒粒皆辛苦。
沙暖睡鸳鸯。
春游湖小池早发白帝城宿新市徐公店宋徐俯宋杨万里唐李白宋杨万里双飞燕子几时回?泉眼无声惜细流,朝辞白帝彩云间,篱落疏疏一径深,夹岸桃花蘸水开。
树阴照水爱晴柔。
千里江陵一日还。
树头花落未成荫。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荷才露尖尖角,两岸猿声啼不住,儿童急走追黄蝶,小舟撑出柳阴来。
早有蜻蜓立上头。
轻舟已过万重山。
飞入菜花无处寻。
游子吟望庐山瀑布长歌行(节选)宿建德江唐孟郊唐李白汉乐府民歌唐孟浩然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日照香炉生紫烟,百川东到海,移舟泊烟渚,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遥看瀑布挂前川。
何时复西归。
日暮客愁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飞流直下三千尺,少壮不努力,野旷天低树,疑是银河落九天。
老大徒伤悲。
江清月近人。
绝句寻隐者不遇牧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唐杜甫唐贾岛唐吕岩宋杨万里两个黄鹂鸣翠柳,松下问童子,草铺横野六七里,毕竟西湖六月中,一行白鹭上青天。
言师采药去。
笛弄晚风三四声。
风光不与四时同。
窗含西岭千秋雪,只在此山中,归来饱饭黄昏后,接天莲叶无穷碧,门泊东吴万里船。
云深不知处。
不脱蓑衣卧明月。
映日荷花别样红。
山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回乡偶书游园不值唐杜牧唐刘长卿唐贺知章宋王安石远上寒山石径斜,日暮苍山远,少小离家老大回,应怜屐齿印苍苔,白云深处有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