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选修课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8.99 KB
- 文档页数:20
2004 年中国历史地理学考试试题论述题一 . 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原因。
1 . 简述中国古代的几次分封及其影响。
2 . 论述毛乌素沙漠形成的原因。
3 . 分析历史时期中国人口变化的特点。
2004 年中国历史地理学考试答案要点论述题一 . 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原因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是导致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的基础。
首先,政治上,各国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以稳定其内部统治,重用人才。
其次,经济上,各国都注意发展生产经济,实行各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如屯田制等。
再次,军事上,军事战略的运用,即孙刘合作对抗强大的曹魏政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最后,地理环境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也提到了一定的作用。
蜀有剑门之险,吴有长江天险。
北方的魏国虽然势力强大,但是其士兵不习水性,而吴国的士兵则习水性,加之吴蜀两国联合起来对付魏国,使曹魏政权无能为力。
三个国家都各有自己的天时地利和人和。
二 . 简述中国古代的几次分封及其影响分封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政体形式,始于周朝,在西汉、西晋时期也有存在。
在历史中,它的影响有以下几种:1 ,促进了历史的进程。
这主要体现在西周的分封制上。
周统治者面对空前广大的国土,管理起来只能是“望首莫及”,根本管理不过来,所以只能用分封这一办法,建立一种松散的“联邦制”,国家的根本大权属于周天子,这样可巩固国家的统一,拓展了疆土,防止国家发生动乱,在统一的情况下,什么事都好办,因此,历史在这一时期便奇平稳发展。
2 ,使历史由乱到治,巩固了成果。
这表现在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上。
3 ,导致出现分裂割据。
这主要体现在西汉、西晋的“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上。
三 . 论述毛乌素沙漠形成的原因这里原来是否有沙漠和何时出现沙漠,目前还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使本来有沙漠,但其范围可能不大,而发展到目前这种状态,则是历史时期人类不合理的耕垦、放牧造成的。
毛乌素地区的古代城址遗址。
以汉代遗址深入沙漠内部最远,在陕北毛乌素地区还发现了夏王朝时代的遗址和玉器,反映出这个地区过去是很发达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地区已得到开发,秦时在陕北设立了上郡和北地郡,到唐宋时期遗址、明代遗址则向沙漠东北边缘地区发展。
1-1历史地理学科简介[判断题]历史上的人文地理现象,一般情况下是无法通过考察、观测获得的,只能依靠文献记载来重构和重复。
标准答案:✓1.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构成的是()。
A.历史人文(社会)地理B.历史自然地理C.历史地理信息系统D.以上都对标准答案:D2. 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
A.2700年B.3700年C.4700年D.5700年标准答案:B3. [单选题] 学术界认为,“中国的历史时期”通常是指()文明的时间段。
A.2000年B.3000年C.4000年D.5000年标准答案:D1-2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单选题]关于中国的历史地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历史文献延续时间长B.历史文献覆盖范围广C.历史文献保存情况不好D.历史文献记录内容丰富标准答案:C1. [单选题] 关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发展而来B.从西方传入近代地理学初步形成体系C.边疆危机、经济建设等现实需要推动了其发展和转化D.以上都对标准答案:D2. [单选题] 秦始皇时期实行()。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三公九卿制标准答案:B3. [判断题] 沿革地理之所以备受重视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行政区划的延续和撤销是中央集权的治理基础。
()标准答案:√4. [判断题] 黄河的中上游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
()标准答案:✕4. [单选题]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包括()。
A.历史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B.历史区域地理C.历史地图(集)D.以上都对标准答案:D5. [判断题] 本课程是关于“历史地理”的,所谓的“历史地理”是指:历史时期的地理。
()标准答案:√1-3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历史地理(上)1. [单选题] 竺可桢先生将中国古代的气候变迁时期分为()。
A.甲骨文时期、物候时期、县志时期B.物候时期、县志时期、方志时期C.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D.考古时期、甲骨文时期、县志时期我的答案:C2. [判断题] 自器测阶段以来,历史时期的极端气温都超过当代。
预习导航他是个瘦骨嶙峋的秃头印度教徒,半裸着身子,只裹着一块缠腰布;他周游印度各地拥挤的城市和贫穷污秽的乡村,主张用一种革命性武器:和平的不服从;他没有办事处,没有兵卒,也没有正式权力,可是能使印度瘫痪,因为他一句话,群众就会停工;他发动了三个群众大运动:反对殖民统治,反对种族主义,反对宗教偏执。
他为印度作出了两大杰出贡献:促进印度的自治独立和推动印度民族团结。
他就是印度圣雄甘地。
第6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10月2日,即印度圣雄甘地的诞辰,定为“国际非暴力日”。
思考:“圣雄”是泰戈尔对甘地的称谓,意为“伟大的精神”。
你认为泰戈尔称甘地为“伟大的精神”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甘地创立并宣传非暴力思想,指导了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他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信心。
课标要求: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一、甘地的生平1.年,出生在波尔班达城。
2.18岁时,前往英国伦敦大学学习。
3.回国不久,应邀前往工作,后来回国。
4.1924年,被选为印度主席。
1929年,该党通过实现印度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
5.年初,79岁的甘地遇刺身亡。
二、甘地的主要活动1.非暴力思想的产生及最初实践(1)产生①在南非工作时,受到俄国作家著作中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的思想的影响,认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精神为主旨,从而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的理论。
②最初用“消极抵抗”一词来说明他在南非的斗争,后来他强调“”这个概念。
问题思考!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的原因有哪些?(2)实践①在南非,创建了名为“啲非暴力训练基地。
②亲自领导南非的印度侨民,反对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法案和条例。
③1915年,在印度建立起一个非暴力抵抗基地——用服从、非暴力、禁欲、观念教育青年。
{深度点拨)甘地的非暴力抵抗,在斗争形式上采取的是一定程度上的合法斗争,可以避免流血和暴力,在亚洲争取民族独立的道路上独树一帜。
中国的形成及其疆域的变迁1.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出现了“宅兹中国”,这里“中国”的含义是()A:位于各国中心的国家B:位于国家中央的地区C:位于天下中央的国家D:位于天下中央的地区答案:D2.华夏族群心目中,位于天下中心的地区是()A:太行山、黄河之间B:关中平原C:晋南盆地D:洛阳盆地答案:D3.什么时候长江流域被纳入“中国”地域范围()A:西周B:夏C:东周D:商答案:C4.哪位帝王把河西走廊纳入中国疆域范围()A:汉武帝B:隋炀帝C:秦始皇D:唐太宗答案:A5.魏晋南北朝时期,占据了朝鲜半岛北部的周边民族政权是()A:契丹B:新罗C:高句丽D:百济答案:C6.今天越南北部的红河流域,何时正式脱离中国,成为独立的国家()A:元朝B:明朝C:宋朝D:唐朝答案:C7.汉代以后,哪一个王朝突破了汉武帝时期的中国疆域()A:唐朝B:明朝C:清朝D:元朝答案:C8.谭其骧先生所主张的“历史时期的中国”是以什么时期的中国疆域为准的()A:17世纪中期清朝建立时期的中国疆域B: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C:20世纪初中华民国成立时期的中国疆域D: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准噶尔汗国之后的中国疆域答案:D9.19、20世纪之交,通过与地方土司签订合约,逐渐侵占中国云南省西部领土的西方国家是()A:德国B:法国C:英国D:沙皇俄国答案:C10.外蒙古正式脱离中国,成为独立主权国家是在什么时期()A:清帝宣布退位,外蒙古王公宣布脱离中国之时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与中国签订中苏友好条约之时C:北洋政府时期,苏联与中国谈判建交之时D: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苏联与中华民国签订友好条约之时答案:D中国历史地理与当代大学生1.什么是历史地理学?()A:地理学的发展史B:既研究历史,也研究地理C:历史记载的地理面貌变迁D:地质时期的地理面貌变迁答案:C2.下面哪一项内容无法进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A:汉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成分构成B:清代黄河水量变迁C:北宋与辽的边界变迁D:唐代渤海湾海岸线的变迁答案:A3.下面哪一项不是学习历史地理学的价值和意义()A: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B:帮助我们对现在的地理现象寻找到合适的定位C:为现代经济建设提供借鉴D:帮助我们更熟悉古代文献答案:D4.中国近代第一部历史地理学学术刊物是()A:《禹贡》半月刊B:《历史地理》C:《中国历史地理论丛》D:《历史地理研究》答案:A5.率先对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进行研究的学者是()A:竺可桢B:顾颉刚C:钱穆D:谭其骧答案:A6.以下哪一个是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A:对黄河水量进行测量B:分析历史文献中对黄河水量的记载C:统计2018年的黄河水量数据D:实地考察黄河流向答案:B中国地域文化的形成、表现与发展1.下列地域文化,与其他三个类项不在一个层级的是()A:三秦文化B:沪文化C:吴越文化D:齐鲁文化答案:B2.以下哪一项不是地域文化产生的原因()A:地理的阻隔B:交通出行艰难C:人员流动较少D:国家政策引导答案:D3.分布在山西黄土高原的特殊建筑样式是()A:围楼B:窑洞C:四合院D:吊脚楼答案:B4.以下地方信仰,分布在太湖流域的是()A:妈祖B:蚕花娘娘C:二郎神D:许真君答案:B5.以下地域文化表现形式,与华北平原不相匹配的是()A:民居以四合院为主B:饮食以红薯、玉米为主C:服饰用料以棉毛为主D:避免蝗灾是地方信仰神灵的功用答案:B6.西汉时期,处于统治阶层的地域集团是()A:南阳集团B:北府军集团C:关陇集团D:丰沛集团答案:D7.以下人为因素不会导致地域文化发生变化的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B:政治分裂局面的形成C:行政力量的推动D:交通方式的改进答案:A8.以下哪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体现了移民进入后,在原有地域文化内部形成“文化岛”的现象()A:民国时期上海出现的石库门民居样式B:晚清以来基督教在东南沿海的传播C:南宋以后杭州地区形成的杭州方言D:西汉时期中原农耕文化在河西走廊的推广答案:B9.地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所具有的特殊价值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地域文化更适合当地自然、人文环境B:地域文化可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C:地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D:地域文化提供了文化演进的多种可能答案:B10.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地域文化的未来发展()A:对于某些不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地域文化内容的消亡,要坦然面对B:借助地方保护主义来保护地域文化C:推行主流文化,逐渐覆盖原有地域文化D:对于地域文化要不惜一切代表进行保护答案:A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背景与一带一路政策1.最早提出“丝绸之路”称法的是()A:李希霍芬B:斯文·赫定C:日本NHK电视台D:甘肃省歌舞团答案:A2.以丝绸为主要贸易品主要在中国古代什么时期()A:宋元时期B:汉唐时期C:晚唐五代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B3.狭义“丝绸之路”主要是指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A:海上丝绸之路B:草原丝绸之路C:高原丝绸之路D:绿洲丝绸之路答案:D4.丝绸之路存在的地理环境基础是()A:有绵延的河流可以运输商品B:有农耕定居聚落作为沟通媒介C:有东西向绵延的山脉作为交通指向D:有广阔的草原可以与西方沟通答案:B5.以下技术文明,哪一个不是在公元前3000年传入中国的()A:马匹B:大麦、小麦农作物C:青铜冶炼技术D:绵羊、黄牛农畜物种答案:A6.公元前3世纪丝绸之路出现的历史背景,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A:中亚商团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崛起B:秦汉帝国完成对华夏地区的政治统一C:匈奴被西汉击败,北遁漠北D:亚历山大东征把地中海文明传播到中亚答案:A7.影响丝绸之路兴衰的因素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A:自然环境的变化B:沿途民族的商业动力C:中原王朝的政治需要D:游牧民族政权对交通路线的阻断答案:B8.中原王朝致力打通丝绸之路的动机是()A:向西方传播华夏文化B:对西方奢侈品的追求C:保障中原王朝的军事安全D: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答案:C9.丝绸之路北线虽然容易通行,但是在历史上经常断绝,其主要原因是()A:中原王朝的偏好B: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威胁C:沿途民众经常迁徙D:沿途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答案:B10.北朝隋唐时期,在丝绸之路贸易中发挥重要中介作用的族群是()A:波斯人B:粟特人C:突厥人D:阿拉伯人答案:B第一章测试1.什么是历史地理?A:History and geographyB:HistoryC:GeographyD:Historical geography答案:D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A:历史文献B:考察C:调查D:观测答案:A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A:南京B:大名府C:洛阳D:长安答案:A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A:1200万平方公里B:1300万平方公里C:1000万平方公里D:960万平方公里答案:B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A:理解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环境B:正确理解人地关系C: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答案:C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__________。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选修地理(二)第一部分专题十第2讲1.(2016·华中师大一附中模拟)纸币诞生于中国,与造纸术和印刷术密切相关。
2016年1月1日起,山东省在青岛、日照等5个试点城市启动实施“1元券硬币化工程”,停止向商业银行投放1元券纸币,转由硬币替代,1元纸币会转为残损币进行销毁,逐步退出流通市场。
今后,“1元券硬币化工程”将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
(1)与纸币相比,硬币有哪些优势?(2)实施“1元券硬币化工程”,可产生哪些生态环境效益?2.(2016·广东惠州4月模拟)调查发现,江苏省中部滨海湿地退化严重。
当地湿地围垦开发演变模式通常是“光滩→盐生植被→养殖水面→耕地→建设用地”。
试分析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3.(2016·安徽六校第二次联考)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空、林间、河州、滩涂,甚至人类活动密集的农地、海田和城镇、庭院,几乎都会有候鸟光顾,或短暂停歇,或觅食体整,也可能逗留越冬。
候鸟的活动空间与人类的活动空间高度重叠,人类对候鸟的影响也越来越深。
然而,近年来,人类的疯狂捕杀却逐渐成为候鸟迁徙的梦魇。
指出为保护候鸟迁徙安全,应该采取哪些积极有效的措施。
4.(2016·河北名校联盟模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附近,由一大片淡水沼泽地和大量小型浅水湖泊组成,是我国北方同纬度地区中保留最完整、最原始、最开阔的湿地生态系统。
下图示意扎龙湿地的位置图和月降水量、月径流量。
指出扎龙湿地对周边城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季节,并列举该湿地对周边城市的环境效益。
5.(2016·河南三市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广西北海市合浦县,过去沿海风景优美,水产丰富,生长着中国面积最大的珍稀植物红树林。
现如今出现了众多开采石灰岩的私营矿场,且规模逐步壮大,与采石场相邻建有多个碎石场,已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中国古代史(尔雅)》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由于我国目前对远古时期的历史无法提供出相对准确的时间数据,因此进行了夏商周断代工程。
这一工程进行的时间是:()A.1995年-1999年B.1996年-2000年C.1999年-2000年D.1996年-2001年2.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条件是自由的劳动力。
()A.错误B.正确3.古经学是根据当前的环境和现实的条件进行阐发,根据儒家经典的基本精神,可以发扬光大。
()A.错误B.正确4.下列有关夏朝的叙述正确的是:()A.夏朝开启了中国以农业为根本的生产生活方式B.夏人在黄河中游地区进行的耕作属于灌溉农业C.夏朝在发展过程中重视东边D.上述三项都对5.下列对历史学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注意知识的积累B.只需要掌握史料C.要发现作者的心灵路程D.要发现作者的思辨方法6.新石器时代距今:()A.两万年前B.一万年前C.三万年前D.五万年前7.中国文明经常的分分合合是与其地理环境有一定关系的。
()A.错误B.正确8.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科学,研究人类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以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
()A.错误B.正确9.下列对于裴李岗文化描述错误的是:()A.时间为公元前7500年-6900年B.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C.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D.比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都要早10.意大利的著名哲学家克罗齐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此历史与历史学两者是不等同的。
()A.错误B.正确11.私人笔记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文献。
下列哪一项私人笔记作品是钱大昕所著:()A.《十七史商榷》B.《廿二史札记》C.《廿二史考异》D.《中国史稿》12.龙山文化主要以下列哪一个当今的省份为核心:()A.河北B.江苏C.河南D.山东13.商朝人非常信奉宗教,喜好占卜。
[新教材]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材活动题答案第一单元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材活动点拨]教材P3活动1.属于自然资源的有:田地里的棉花、森林里的树木、山体中的岩石、海洋中的珊瑚岛礁、地层中的煤炭。
2、空气属于自然资源。
空气有自然属性,空气中的氧气、氢气、氮气等都有利用价值,有经济属性,因此空气属于自然资源。
教材P4活动1.可再生资源虽然可以再生、循环使用,但其再生、更新或循环总有一定的周期。
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可再生资源就能够不断更新、循环利用。
但是,再生条件一旦发生改变或遭到破坏,可再生资源的再生能力就会减弱、甚至终止。
2.非可再生资源是在一定区域、一定地质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在人类历史时期几乎不可能再生。
教材P5活动1.自上而下依次是:2037.85立方米、2.27日亩、1.87吨、177.58吨、15.28吨。
2.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教材P6活动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美化周边环境;由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方向发展。
教材P8活动放垦开荒和农垦等活动破坏了草原植被,引起草原出现沙化。
随着国家“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的实施,出现了治理速度超过沙化速度的生态良性逆转。
教材P9活动解决区域之间水资源的不平衡,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防汛抗洪。
教材P10活动都有道理。
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的措施有:一要坚持立足国内,加大资源的勘探力度,维持必要的资源自给能力;二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保障海外资源安全供应;三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四要重视资源节约,避免资源浪费;五要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减少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
中国历史地理课后简答题答案导言1、谈谈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归属学科性质:历史地理学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为现代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为历史学与地理学叉学科、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学科归属:一直以来,关于它的学科归属问题争论较大,归纳起来有四种说法:一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
此说古来有之,现今的国务院学位申请学科分类中,一级学科历史学名下的8个二级学科,其中就有历史地理学。
二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辅助学科。
这主要是基于其研究对象与现代地理学相同,均为历史地理环境。
谭其骧、侯仁之、华林甫等持此观点。
三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
根据是其研究是地理学,而研究时间、方法和资料又多是历史学的.我国学者黄盛璋、纽钟勋和《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第二版第324页)等持此观点。
四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已经有人感到历史地理学应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公开认为历史地理学应将社会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作为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提出历史地理学应是一门独立的综合的学科。
我们所用教材的作者、西南师大的蓝勇教授即持此观点。
1、联系研究实践分析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和手段:文献逻辑推证法(历史地理传世文献、近代考古发掘材料、野外实地踏勘材料)统计计量法、数理模型法、区域研究方法、现代科学技术。
(见课本7、8页)史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历史文献研究法(二)野外考察法(三)地图与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
2、试分析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环境,或者说,社会发展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条件。
它包括在历史上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互起作用的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矿藏、植物、动物,等等。
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理环境就是人类环静,起着类似舞台、布景乃至道具的作用。
2021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课堂导学案参考答案1、关于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A.天然草场广布,没有种植业(正确答案)B.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C.降水稀少,但有灌溉农业、绿洲农业D.瓜果生长良好2、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冬季十分寒冷的主要原因是()[单选题] *A、地形因素B、纬度因素(正确答案)C、洋流因素D、海陆因素3、5.东南亚的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单选题] *A.东高西低B.河流广阔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正确答案)D.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4、2.下列地理事物与其特征表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 A.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咸水湖B.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C.青藏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D.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正确答案)5、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长条形褐色地带表示的地形是[单选题] *高原山地(正确答案)丘陵平原6、小伟想知道山东周边临着哪些省份,他应选择[单选题] *山东省政区图济南城市交通图中国政区图(正确答案)济南市地形图7、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单选题] *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形成的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形成的(正确答案)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形成的南极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形成的8、我国最大的盆地是()[单选题] *A.四川盆地B.塔里木盆地(正确答案)C.柴达木盆地D.吐鲁番盆地9、58.各种各样的建筑形式、服装风格在日本经常可以见到,这反映出日本文化()[单选题] *A.与中国文化毫不相关B.受西方文化影响最大C.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征(正确答案)D.只借鉴其他国家文化10、下列国家与旅游胜地搭配正确的是()[单选题] *A、泰国---大金塔B、柬埔寨---下龙湾C、新加坡---花园城市(正确答案)D、印度尼西亚---吴哥窟11、3.全世界希望巴西着重保护的自然环境是()[单选题] *A.热带雨林(正确答案)B.热带草原C.野生动物D.亚马孙水源12、图中①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单选题] *A.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正确答案)13、日本纬度最低的工业区()[单选题] *A、京滨工业区B、名古屋工业区C、濑户内工业区D、北九州工业区(正确答案)14、28.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视为“圣城”的是()[单选题] *A.德黑兰B.耶路撒冷(正确答案)C.开罗D.麦加15、俄罗斯直接濒临的水域有()*A、太平洋(正确答案)B、印度洋C、北冰洋(正确答案)D、波罗的海(正确答案)16、13、京沪高速铁路跨越的两大地形区是()[单选题] *A.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B.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正确答案)C. 华北平原、珠江三角洲D. 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17、24、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相同特点是()[单选题] *A.都以博彩业为主B.都有发达的旅游业(正确答案)C.都以钢铁、机械等重工业为主D.都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18、最能反映马哈茂德家乡风土人情的图片是()[单选题] * A.①B.②C.③(正确答案)D.④19、2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中,陆上邻国最少的是( ) [单选题] * A.北方地区(正确答案)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20、32.关于青藏高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A. 多山,多冰川,多湖泊,多大河发源地B. 日照强烈,太阳辐射能丰富C. 为灌溉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正确答案)D. 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21、14.有关欧洲西部经济的叙述,错误的是()[单选题] * A.欧洲西部工业部门齐全、基础雄厚B.农业在欧洲西部各国经济所占比重较大,生产水平高(正确答案) C.交通发达,四通八达的运输网连接世界各地D.欧洲西部是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2、67.下列河流,流经美国的是()[单选题] *A.莱茵河B.黄河C.印度河D.密西西比河(正确答案)23、下列关于西部地区交通、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 A.西北地区交通以铁路和航空运输为主B.青藏地区目前没有铁路,运输以公路为主C.西北地区能源资源较少,靠区外支援D.风能、地热能等能源是青藏地区的优势(正确答案)24、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A. 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B.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流较少C. 西部和南部是季风气候典型的地区D. 广大的内陆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正确答案)25、夏季风强的年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单选题] *A.南方地区出现洪涝B.华北平原出现干旱C.东北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D.北方地区出现洪涝(正确答案)26、25.聚落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其房屋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无不深深打上自然环境的烙印,下图是东南亚传统民居--干栏式民居(俗称高脚屋),该民居独特的结构是为了适应该地()[单选题] *A.湿热的气候(正确答案)B.干旱少雨的气候C.寒冷干燥的气候D.风沙大的环境27、“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课时47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1)______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市场通过影响农产品的价格进而影响农产品的生产规模。
(2)人们通过______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3)____________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______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______上大为扩展。
(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些新兴的________农业生产区域。
2.经济发展对我国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1)经济发展推动了________的进程,农副产品的______需求量大增,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____________生产基地。
(2)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________农产品的需求。
(3)经济发展也推动______技术、栽培和______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______的限制。
(4)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______,同时农业________迅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回归教材读必修第二册教材第61页活动中的图文资料,简述技术(包括栽培、保鲜、交通、销售、流通)进步对花卉业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不利自然因素的改造(1)热量不足:用塑料大棚、玻璃温室;地温低时可用盆栽并用支架支起,避免与地面直接接触。
(2)光照不足:室内用日光灯、反光镜;果树下用反光纸等。
(3)水源不足:用日光温室改善热量条件,调节蒸发;发展节水农业、耐旱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适当抽取地下水等。
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浮习目标]1•举例说明导致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破坏的人为因素及其后果。
2.了解20世纪中期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并能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说明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
3•掌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人为因素及其严重后果。
4•了解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从而警示人们注意自己的行为。
5•注意区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工程活动导致的自然灾害类型。
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1.常见的生态破坏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造成土壤侵蚀、土地沙化、森林枯竭、草原退化,从而加剧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频度和成灾强度。
2 .土壤侵蚀加剧(1) 概念:土壤侵蚀加剧是指土壤在自然侵蚀的基础上,因人为因素的加△而使侵蚀强度骤然增加的侵蚀。
(2) 后果:在侵蚀区,耕作层流失后,土层变薄,保水、蓄水能力降低,干旱时易加剧旱情,_暴雨时易形成山洪。
沟谷侵蚀的发展,容易诱发山崩、滑坡、泥石流灾害,在远离侵蚀区的下游,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
3 .土地荒漠化(1) 人为因素:主要是指由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等不合理的耕作而造成的植被破坏与地表裸露,从而加快土壤风蚀和雨蚀的速度。
从世界范围看,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________ 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2) 危害: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农牧业减产,以及由此造成的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1 .随着工业化速度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其中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导致的损害还是区域性的,而气候变化、臭氧层耗竭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所带来的损害则是全球性的。
2 .全球气候变暖(1) 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增加。
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破坏和大气中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
(2) 后果: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厄尔尼诺”现象一再发生,给各国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答案第1章单元测试1、什么是历史地理?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答案:历史文献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答案:南京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答案:1300万平方公里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答案: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
答案:不一定相同,但有演变的关系、必定有演变关系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答案:轻于空气的航空器能够飞行是因为其比重比空气轻;、飞机和滑翔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是否有动力装置;、直升机是通过其动力装置直接驱动旋翼旋转而产生升力的航空器;8、使用无人机,可以拍到:答案:古城遗址的轮廓、建筑物的鸟瞰图9、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应该:答案:多作实地考察、多看文献资料、掌握地理学原理、关注新技术10、下面哪本书的内容与历史地理知识无关:答案:《平凡的世界》、《西游记》11、什么是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是____。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第2章单元测试1、“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答案:正确2、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答案:正确3、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答案:对4、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答案:错误5、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答案:正确6、中国历史上基本统一、疆域范围较大的政权有:答案:西汉、唐、清7、说中国的领土像一张秋海棠叶子,是指哪一阶段?答案:未承认外蒙古独立前的中华民国8、以下哪一阶段属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答案:十六国、五代十国9、历史统一的范围是指:答案:有效的行政统治范围10、以下哪些地理名称一直在历史上中国的范围内:答案:阴山、祁连山、昆仑山第3章单元测试1、儒家曾经建立一种什么制度?答案:五服制2、县是从什么时期出现的?答案:战国时期3、行政区划是哪种制度的产物:答案:中央集权制4、省制形成于:答案:元朝5、__时期将所有的郡撤销。
全优课堂地理选修三答案1、东南亚是热带旅游胜地,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下列旅游景点与国家搭配正确的是()*A、缅甸仰光的大金塔B、越南的下龙湾(正确答案)C、柬埔寨的吴哥窟D、印度尼西亚的花园城市(正确答案)2、图2示意中国藏族人的服饰,读图完成5~6题。
图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单选题] *A.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 宁夏回族自治区C. 西藏自治区(正确答案)D. 内蒙古自治区3、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CF坡度较陡,易汇水成河由等高线数值及分布可判断该地区地形类型为盆地图中铁路线为南——北走向(正确答案)若DE间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实际距离为300米,相对高度为50米4、23.东南亚的位置特点是()[单选题] *A.三洲五海之地B.十字路口的位置(正确答案)C.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D.联系亚欧非三洲5、右图中M是世界海上运输最繁忙的著名海峡之一,该海峡是()[单选题] *A.直布罗陀海峡B.土耳其海峡C.霍尔木兹海峡D.马六甲海峡(正确答案)6、干旱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突出的区域特征.下列与该特征无关的是()[单选题] * A.深居内陆,距海遥远B.山脉阻挡了来自海洋上的湿润气流C.植被稀少,荒漠广布D.油气资源丰富(正确答案)7、海南省与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单选题] *A.地形因素B.海陆因素C.纬度因素(正确答案)D.人类活动8、22我国许多大江大河,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蕴藏着巨大的水能,原因是[单选题] *A.地形复杂多样B.多样的地形交错分布C和我国的地势特征有关(正确答案)D.季风气候显著9、二、多项选择下列关于亚洲和北美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大洲都地跨寒、温、热三带(正确答案)B、两大洲都分布着大面积的温带大陆气候(正确答案)C、两大洲都濒临太平洋(正确答案)D、两大洲的地形都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的原10、塔里木盆地储量最丰富的非可再生能源是()[单选题] *A.核能B.太阳能C.石油(正确答案)D.水能11、13.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是( ) [单选题] *A.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B.年降水量的分布C.0℃等温线的分布D.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差异(正确答案)12、流经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河流是()[单选题] *A.雅鲁藏布江B.塔里木河(正确答案)C.黑龙江D.额尔齐斯河13、15、根据这种地形特点,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正确做法是()[单选题] *A. 在高原地区大力发展林业B. 在山地修梯田发展耕种业C. 在平原地区种植优质牧草,发展畜牧业D. 积极开展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正确答案)14、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单选题] *非洲南极洲(正确答案)欧洲亚洲15、湖北省长阳县的降水主要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当东南季风抵达我县时,翻越了()[单选题] *A.台湾山脉、长白山脉B.南岭、秦岭C.南岭、武夷山脉(正确答案)D.巫山、武夷山脉16、下列是有关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A. 北京是我国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B. 北京地势西北低,东南高C. 北京的河流大多是自西北流向东南(正确答案)D. 北京的河流大多最终注入渤海,北京紧邻渤海17、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A.我国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稀疏(正确答案)B.“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不再实行计划生育C.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满族D.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西南和西北部地区18、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更是涵养八百里秦川的一道生态屏障,读图回答4~6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1-1历史地理学科简介[判断题]历史上的人文地理现象,一般情况下是无法通过考察、观测获得的,只能依靠文献记载来重构和重复。
标准答案:✓1.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构成的是()。
A.历史人文(社会)地理B.历史自然地理C.历史地理信息系统D.以上都对标准答案:D2. 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
A.2700年B.3700年C.4700年D.5700年标准答案:B3. [单选题] 学术界认为,“中国的历史时期”通常是指()文明的时间段。
A.2000年B.3000年C.4000年D.5000年标准答案:D1-2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单选题]关于中国的历史地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历史文献延续时间长B.历史文献覆盖范围广C.历史文献保存情况不好D.历史文献记录内容丰富标准答案:C1. [单选题] 关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发展而来B.从西方传入近代地理学初步形成体系C.边疆危机、经济建设等现实需要推动了其发展和转化D.以上都对标准答案:D2. [单选题] 秦始皇时期实行()。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三公九卿制标准答案:B3. [判断题] 沿革地理之所以备受重视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行政区划的延续和撤销是中央集权的治理基础。
()标准答案:√4. [判断题] 黄河的中上游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
()标准答案:✕4. [单选题]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包括()。
A.历史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B.历史区域地理C.历史地图(集)D.以上都对标准答案:D5. [判断题] 本课程是关于“历史地理”的,所谓的“历史地理”是指:历史时期的地理。
()标准答案:√1-3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历史地理(上)1. [单选题] 竺可桢先生将中国古代的气候变迁时期分为()。
A.甲骨文时期、物候时期、县志时期B.物候时期、县志时期、方志时期C.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D.考古时期、甲骨文时期、县志时期我的答案:C2. [判断题] 自器测阶段以来,历史时期的极端气温都超过当代。
()标准答案:✓3. [判断题] 中国最早的现代气候观测站是位于上海的徐家汇观象站。
()标准答案:✓1-4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历史地理(下)[判断题]早期文明如满天星斗,然而黄河流域以外的文明,却大多没有延续到今天。
标准答案:✓1. [单选题] 现在的()在宋朝时期被称为“南京”。
A.开封B.扬州C.商丘D.西安标准答案:C2. [判断题] 关于中国文明的起源,黄河流域以外的文明,绝大多数没有延续到今天。
()标准答案:对2-1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待做测验[判断题]地理环境为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消亡提供了物质条件。
标准答案:✓1. [判断题] 地理环境确定了物质和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
()标准答案:✕2. [判断题] 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地理环境的内在规律,在此前提下利用这一环境,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加速、延缓或制止物质的某种转化和能量的某些传递。
()标准答案:✓3. [判断题] 地理环境没有规定人类从生产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或时间。
()标准答案:✓2-2人地关系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单元题]考察历史地理环境,既要看小环境,更要看大环境。
标准答案:✓[单选题]下列关于人地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影响力很小B.应不违背客观规律,不超越极限C.同样的地理环境会产生同样的文化D.以上都对标准答案:B1【单选题】下列关于地中海特点的说法中,说法正确的是()。
A、地中海基本是一个封闭的内陆海B、地中海的海域里有众多岛屿、半岛、海湾C、地中海周围集中了最多的古代文明、群星灿烂D、以上都对标准答案:D2【单选题】()山多地少,人们选择做师爷而非经商作为出路。
A、徽州B、山西C、湘西D、绍兴标准答案:D3【判断题】中国古时的渤海湾无法像地中海一样孕育出灿烂的文明是因为当时中国航海技术不发达,阻碍了相互交流。
()标准答案:✕4【判断题】“山多地少”、“地瘠民贫”是徽商、晋商成功的主要原因。
()标准答案:✕3-1“中国”的起源和演变1.[单选题] 何尊铭文记事中,()铸何尊,写铭文。
A.周武王B.周文王C.周成王D.周康王标准答案:C2. [单选题] “中国”二字,经过考古发现,最早出现在()的铭文上。
A.四羊方尊B.大克鼎C.何尊D.曾侯乙尊盘标准答案:C3. [判断题] “中国”二字的含义发生重大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战国后期大的诸侯国都把自己的所在地或都城称为“中国”。
()标准答案:对4. [判断题] “中国”二字起源于三千年前,意思是最高统治者的所住之城。
()标准答案:对5 【单选题】从()开始,历代统治者都把自己所统治的疆域称为“中国”。
•A、商朝•B、春秋战国•C、秦朝•D、汉朝标准答案:C3-2“中国”的不同含义1. [单选题] 关于历代变革中“中国”含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指历代中原王朝及其认可的范围B.古代以华夏诸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为中国C.在地理意义上,古代的“中原”就是“中国”D.在地里意义上,“中原”没有明确的界线标准答案:B2. [判断题] 中国历代中,一个政权如果不自称中国,不被别人承认为中国,就等于丧失了政治的合法性。
()标准答案:对3. [判断题] 秦朝以后,中国的概念是相对于天下而言的。
()标准答案:对3-3中国概念与统一观念(上)[判断题]唐太宗承认南北朝都属于中国,为维护中国的统一与安定起到巨大的作用。
标准答案:✓1. [单选题] 南北朝时期,北方和南方都自称中国,其中北方称南方为(),南方称北方为()。
A.南蛮,北胡B.南蛮,索虏C.岛夷,索虏D.岛夷,北胡标准答案:C2. [判断题] 元朝同时修《北宋史》《南宋史》和《辽史》,承认它们都是中国。
()我的答案:✕3. [判断题] 唐太宗修史时,认为南北朝都属于中国,并修《北史》、《南史》。
()我的答案:✓3-4中国概念与统一观念(下)[判断题]阿古柏之乱是19世纪70年代中亚浩罕汗国阿古柏入侵中国新疆的时间。
标准答案:✓1. [单选题] 晚清时期,大臣()力排众议,毅然出兵,平定收复新疆。
A.曾国藩B.李鸿章C.施琅D.左宗棠标准答案:D2. [单选题] 清代大臣()成功收复台湾并促使康熙帝下决心留住台湾,设立台湾府。
A.周培公B.施琅C.郑成功D.李光地标准答案:B3. [判断题] 历史上,“中国”的概念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其消极影响是导致历代统治者不重视牧业地区及边疆少数民族。
()标准答案:✓4-1疆域与领土的区别[判断题]历史上,疆域和领土的含义不一样,领土是由统治者划定范围的。
标准答案:✕[判断题]历史上的疆域指的是表层、陆地或者水面,领土是立体的概念。
标准答案:✓1. [单选题] 疆域和领土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历史概念B.文化概念C.政治概念D.地理概念标准答案:C2. [单选题] 领土是以明确的是()为根据的,但疆域所指的境界则不一定。
A.使用权B.管辖权C.主权D.以上都对标准答案:C3. [判断题] 中国历史上,疆域的界线往往不是很明确。
()标准答案:✓4. [判断题] 疆域一般只指表层的陆地和水面,不像领土那样延伸到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
()标准答案:✓4-2疆域的类型[判断题]土司: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头目,元朝始置。
标准答案:✓1. [单选题] 下列疆域类型中,属于民族或地方自治区的是()。
A.初郡B.侨郡C.都护府D.羁縻府标准答案:D2. [单选题] 土司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民族部族头目,从()开始设置。
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标准答案:C3. [单选题] 下列国家和地区中,历史上和中国的关系属于藩属国和宗主国的是()。
A.越南B.朝鲜C.被日本占领的琉球岛D.以上都对标准答案:D4. [判断题] 历史上,军事驻防区、屯垦区不属于疆域的一部分。
()标准答案:✕4-3统一王朝——秦的疆域形成[判断题]夏、商、周时期没有严格的边界且经常变化。
标准答案:✓1. [单选题] (),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秦朝。
A.公元前211年B.公元前212年C.公元前220年D.公元前221年2. [单选题] 先秦时期,统治者主要实行()。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中央集权制标准答案:A3. [判断题] 夏商周时期,统治者对自己的行政中心有严格的统治,但对边远地区统治松散,所以先秦时期不存在确定的疆域边界。
()标准答案:对4-4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时疆域变迁[判断题]汉朝的疆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标准答案:✓1. [单选题] 汉朝时中国疆域和今天中国疆域相比,()已经成为汉朝时的中国疆域。
A.西藏高原B.蒙古高原C.东北地区D.朝鲜半岛标准答案:D2. [单选题] 汉朝建立之初中国疆域的边界并没有奠定,直到()中国疆域才基本稳定下来。
A.公元前20年B.公元前2年C.公元2年D.公元20年标准答案:C3. [单选题] 西汉时期,对于某一区域能否直接统治的标准一是能否进行农业生产,二是()。
A.有无居民B.有无军事价值C.是否称臣纳贡D.能否进行牧业生产标准答案:B4. [判断题] 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在如今越南的北部、中部地区建立了三个郡,并执行中央集权制管理。
()标准答案:✓4-5隋唐、五代十国的疆域演变[判断题]唐朝辽阔的疆域,为其文学艺术、地理、民族文化交流的发展,达到新的高峰。
标准答案:✓[判断题]唐朝时期,吐蕃和南诏已经成为其疆域的一部分。
1. [单选题] 唐朝建立之初,北方主要受到()的威胁。
A.匈奴B.突厥C.契丹D.以上都对标准答案:B2. [单选题] ()时期,唐朝击败东突厥,疆域范围扩展到蒙古高原、西伯利亚。
A.唐高宗B.唐太宗C.唐玄宗D.唐文宗标准答案:B3. [单选题] 公元668年,()占领整个辽东和朝鲜半岛,设置安东都护府、熊津都护府。
A.唐高宗B.唐太宗C.唐玄宗D.唐文宗标准答案:A4. [单选题] ()时期,唐朝打败西突厥,唐朝的西部进展到了阿姆河流域跟锡尔河流域。
A.唐高宗B.唐太宗C.唐玄宗D.唐文宗标准答案:A4-7元统一帝国的出现[判断题]元初,设立总制院(后更名为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
标准答案:✓1. [单选题] 自公元()后期以来,西藏就是中国的领土。
A.11世纪B.12世纪C.13世纪D.14世纪标准答案:C2. [单选题] 元朝时期,新疆地区属于()的疆域。
A.波斯B.察合台汗国C.元朝D.西夏标准答案:B3. [判断题] 元朝初年设置总制院,后更名为宣政院,只负责管理藏族地区军政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