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选修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12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è)B. 炽热(chì)C. 憔悴(cuì)D. 狰狞(ní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航天、高铁、移动支付等。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C. 他的书法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誉为当代书法界的领军人物。
D. 近期,我国物价持续上涨,使得许多家庭的生活压力加大。
3.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这个人性格开朗,待人热情,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大家的欢迎。
B. 她的演讲富有感染力,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深地打动了。
C. 这场暴雨来势汹汹,导致城市内涝严重,许多居民被困家中。
D.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级里的佼佼者。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在工作中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B.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的科研成果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C. 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出色的表现,为我国赢得了荣誉。
D. 这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阅读。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的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河流,都是重要的水资源。
B. 这个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C. 他说:“这次旅行让我受益匪浅,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
”D. 在这寂静的夜晚,远处传来一阵阵悦耳的歌声。
6. 《荷塘月色》中,作者通过描写荷叶、荷花、露珠等景物,营造了()的氛围。
7. 《背影》一文中,父亲的形象主要通过()和()等细节描写来展现。
8.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的感慨。
9. 《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主要体现在()和()等方面。
高二语文选修练习题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京华演记首本,名也《明皇悲》。
明皇时尝谓宰御曰:“朕家富,待贤如玉君如明”。
诸公闻之回首问左右。
悲歌楚辞堪哀怜,曲辞腔谱憾晚年。
”宰御不寐,悲哀失势见出尘之久。
诗曰:“明皇德既衰,黄金比毁减。
”梁孝王与宰御官议曰:“真龙在天,自应祛妖氛。
”宰御曰:“既饰太上以玉,已宜驱除。
”江陵太守李憾见宰御忧悴,同哭追辞曰:“江儿哭此,亦恐天阄。
”1) 此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请用现代白话翻译出第一段诗句“明皇德既衰,黄金比毁减。
”3) 此文中谈论到了哪位历史人物?4) 请用现代白话简述一下此文的情节。
二、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董卓掌握了朝政,任意妄为,怙恶不悛。
他荒淫无度,极尽残害。
其对待董太后、灵帝等皇族亲属的态度,显然表明他已经失去了朝廷中人们的尊敬。
在灵帝去世后,董卓把持大权,他急切地想改变大汉势力范围之内,百年朝代更替的制度,实施他个人的相权尚重的制度改革。
在董卓上台之后,高士乖方众望,希望董卓遵守先帝留下的法令规范。
董卓却不受限制,胡作非为,简直就是法无可依。
陶谦上书于董卓表示劝谏:“陛下既事董仪表,荐其以下,而迎其纲纪之实,超然以自养,重则弗肯。
”董卓不予听取。
此后,陶谦被董卓逼迫辞职。
此举一方面表明董卓恶劣的统治面世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朝廷内反对声音的渐多。
2) 请用现代白话简述董卓当时在朝廷中的表现。
3) 文中提到的陶谦是谁?他对董卓的态度如何?4) 请用现代白话总结一下此文的主旨。
三、论述题请你用600字的篇幅论述一下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并说明中国古代文学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
四、创作题请你用800字的篇幅,以“我与语文课的故事”为题,写一篇关于你与语文课的亲密关系的文章。
可以包括你对语文课的感受、学习语文的经历、对语文老师的敬仰等内容。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蹒跚(shān)酝酿(niàng)沧海一粟(sù)B. 悠然(yōu)自诩(xǔ)碧空如洗(xǐ)C. 窃窃私语(qiè)谈笑风生(shēng)恣意妄为(zì)D. 震耳欲聋(lóng)恍若隔世(huǎng)鹿死谁手(shǒu)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家庭拥有了私家车。
B.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运动员的表现非常出色,他们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和掌声。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而是使用可降解的环保材料。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我们了解历史和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水滴石穿B. 雪中送炭C. 画蛇添足D. 破釜沉舟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苹果很大,可以吃一整天。
”B. “他喜欢音乐、绘画、文学。
”C. “他去了北京、上海、广州。
”D. “他的家乡在江西,家里有爸爸妈妈。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雨后的彩虹,像一座七彩的桥梁,连接着天空和大地。
B. 他的笑声像春风一样温暖。
C. 这座山,就像一位巨人,屹立在天地之间。
D. 他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知识的海洋里采撷着智慧的蜜。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下列名句中,出自《论语》的一项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D.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7. 下列词语中,与“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中的“挥斥方遒”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雄心壮志B. 壮志凌云C. 壮怀激烈D. 壮志未酬8. 下列词语中,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万径人踪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人迹罕至B. 人烟稀少C. 人迹罕至D. 人迹稀少9. 下列各句中,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的“海内存知己”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B.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C. 相逢好似初相识,相见时难别亦难D.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限别时愁10. 下列各句中,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悠然自得B. 悠然自得C. 悠然自得D. 悠然自得三、阅读题(每题5分,共25分)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考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位诗人被尊称为“诗仙”?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A. 屈原B. 宋玉C. 荀子D. 韩非子A. 《谏太宗十思疏》B. 《醉翁亭记》C. 《岳阳楼记》D. 《出师表》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哪首诗?A. 《诗经·关雎》B. 《诗经·蒹葭》C. 《诗经·桃夭》D. 《诗经·鹤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 《庄子》是一部纯粹的哲学著作,不含诗歌内容。
(×)3.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七言绝句。
(×)4.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5. “建安七子”中包括曹操、曹植、曹丕。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诗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使至塞上》。
3. 《论语》是记录我国古代思想家______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4. 唐代诗人杜甫被尊称为“______”,其代表作有《春望》、《登高》等。
5. 《庄子》中“逍遥游”一篇主要讲述了______追求自由、超脱物欲的故事。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要介绍《诗经》的艺术特色。
2. 请列举唐代三位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
3. 简述《论语》中的“仁”的含义。
4. 请简要分析《离骚》中屈原的忧国忧民情怀。
5. 请举例说明古代散文中的修辞手法。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赋、比、兴”中的一种手法,创作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
2. 请以《论语》中一则名言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3.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首唐代诗歌的意境。
4. 请从《庄子》中选取一个寓言故事,阐述其寓意。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选修2)试题高二语文(选修2)试题本试卷共5页,满分11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相应位置写上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一.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加点词语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蚍.(bǐ)蜉睥.(pì)睨疏数.(cù)逾.越(yú)B. 前瞰.(kàn)行.(háng)列羸.(lãi)弱讥诮.(qiào)C. 卷帙.(zhì)骋.(zhěng)骛作揖.(yī)沮遏.(â)D. 迫隘.(yì)庶几.(jī)亳.州(bó)青皋.(gāo)2.下列字词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石罅蔓延夙愿退辟三舍B. 呜咽豁然讫今嘉树美箭C. 倏忽后嗣勤官风开云阖D. 偃仰沦涟扁舟动心赅目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大暑,又无马聊以.志吾之乐尔B.然是.中有深趣矣是.岂不为六一乎C.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既老而.衰且病D.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吾固知名之.不可逃4.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完全一样的一项是A.置之,区区..不足较也B.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C.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D.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按其词类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其一少北而东.②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③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④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⑤不乐.成人之美⑥望西山,始指异.之⑦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⑧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⑨贼以刃胁降.巡⑩杖.击林木,手弄流水A.①③⑩ / ②⑤⑧ / ④⑦ / ⑥⑨B.①④⑨ / ②③ / ⑤⑩ / ⑥⑦⑧C.①④⑦ / ②⑨ / ③⑩ / ⑤⑥⑧D.①④⑦ / ②⑧⑨ / ③⑩ / ⑤⑥6.下列按文言文特殊句式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窥之正黑,投以小石②城陷而虏③方其得意于五物也④闽,故隶周者也⑤是为五一尔⑥何为久读此⑦所欲忠者,国与主耳⑧复何道哉⑨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⑩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A.①③⑩ / ②⑨ / ④⑤⑦ / ⑥⑧B.①③⑤ / ②⑦⑧ / ④⑨ / ⑥⑩C.①③⑤ / ②④⑦ / ⑥⑧ / ⑨⑩D.①⑤⑩ / ②⑥ / ③⑧ / ④⑦⑨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周末培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滑,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
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选自《后汉书·王涣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高二选修中册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公平互动发展成果,改革的动力就能够充份释放出来,改革的活力就能够很大迸发出,共同富裕就能够计日程功。
b.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一些单位或个人在食品安全方面,屡屡将社会大众的生命置之度外,唯利是图。
c.中国京沪高速铁路6月30日正式宣布通车,迎合了全球的目光,海外许多媒体给与了高度评价,然而日本《产经新闻》却不赞一词,反而说道就是“侵权新干线”,真是大言不惭。
d.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上,八万余名青少年用花束组成了巨大的“国庆”字样。
曾几何时,为了这一天,多少志士仁人奔走呼号,殚精竭虑。
2.依次插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就是( )①刚刚过去的年,除四川、湖南发生伏旱外,我国大部分地区____________,与往年相比是难得的好年景。
②老王和老李二十多年前产生了误会,一直互不理会。
卸任后,一件偶然的事情使他们____________,消解了隔阂,大家也高兴。
③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平时不用功,一到考试的时候就___________,出分数的时候为时已晚,悔不当初。
④经过艰辛的不懈努力,他果然__________,挽回了这家频临经营不善的企业,并因此赢得了“市劳动模范”的称号。
a.风调雨顺白头如新无可厚非不孚众望b.冬温夏清萍水相逢无所事事不负众望c.五风十雨冰释前嫌无可奈何深孚众望d.冬暖夏凉破镜重圆无所不为浅负众望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电影历经百余年的沧桑历史,不断地迈向光辉,它记录了百年以来民族命运的曲折变迁,展现了中华民族了不起振兴的历史进程。
b.第23届香山红叶文化节开幕,全园红叶变色率与往年同期相比,提前5天左右进入25%以上,随着昼夜温差加大,红叶变色加速。
c.全球尚无6家航空公司资金投入运营了56架空客a,运营基地都就是大型国际航空枢纽,通航点也大都就是全球主要的大型城市和金融中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美轮美奂畸形病态B. 精益求精贵在坚持稳如磐石C. 满城风雨惊心动魄精卫填海D. 赴汤蹈火雪中送炭鸡飞蛋打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是性格比较内向。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C.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D. 我们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锻炼身体。
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C. 《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
D. 《庐山谣》是李白的山水田园诗。
4. 下列名句中,出自《诗经》的一项是:A.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 下列词语中,与“风华正茂”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风华绝代B. 风姿绰约C. 风度翩翩D. 风华犹存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片湖泊像一面镜子,倒映着天空的云彩。
B. 她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读起来津津有味。
D. 他脸色苍白,像是大病初愈。
7. 下列成语中,表示“一去不复返”意思的一项是:A. 一去不复返B. 一去不复返C. 一去不复返D. 一去不复返8. 下列词语中,与“坚持不懈”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坚持不懈B. 坚持不懈C. 坚持不懈D. 坚持不懈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不到长城非好汉。
B. 那里的风景如画。
C. 他的歌声如夜莺般婉转动听。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10. 下列词语中,与“含辛茹苦”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含辛茹苦B. 含辛茹苦C. 含辛茹苦D. 含辛茹苦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给________上的一篇表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琴瑟和鸣遥相呼应B. 纸醉金迷翻云覆雨眉开眼笑C. 倾国倾城美轮美奂雕梁画栋D. 悠然自得指点江山水天一色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国政府决定对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深化改革。
B. 他的演讲语言生动,内容丰富,深受听众的喜爱,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启发。
C.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D. 这部电影不仅吸引了大量观众,还赢得了多个国内外大奖,被誉为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之一。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B. 他的一举一动都显得十分自信,仿佛已经掌控了全局。
C. 这场雨下了整整一夜,把干旱的土地滋润得焕然一新。
D. 她的微笑如同春天的阳光,温暖了每一个见到她的人。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你看,那座山就像一头卧着的雄狮。
”他指着远处的山说。
B. 他的成绩一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老师和同学们都对他刮目相看。
C. 她的书房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有文学、历史、科学等各个领域的著作。
D.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人在观影过程中不禁泪流满面。
5. 下列各句中,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他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这座城市的夜景非常美丽,让人流连忘返。
C. 她的歌声婉转动听,令人陶醉。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看。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他们的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场。
7.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尊称为“卧龙”,他足智多谋,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岁月(cuó tuó)B.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C.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D. 毛遂自荐(máo suì zì ji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B.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C. 他的演讲激情洋溢,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
D.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3.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一举两得B. 破釜沉舟C. 一鸣惊人D. 眼花缭乱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C.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6. 下列作家中,不属于现代作家的一项是:A. 鲁迅B. 茅盾C. 老舍D. 郭沫若7.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一项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 下列句子中,没有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B. 瑞雪兆丰年。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古代汉语词汇的一项是:A. 贤良B. 知识C. 人才D. 仁爱10.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旅客们纷纷表示不满。
高二语文检测试题第Ⅰ卷(36分)注意事项: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校订jiào 吱声zhī戛然而止jiá断壁残垣yuánB横财hèng 顺遂suì扪心自问mén 兵不血刃xuèC粗犷kuàng 奇葩pā强颜欢笑qiǎng 疾风劲草jìnD胴体tóng 瞋目chēn 良莠不齐yǒu 流水淙淙có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照相机纷至沓来融会贯通和盘托出B金钢钻长年累月出奇制胜不胫而走C元宵节见风使舵委屈求全以逸待劳D精萃名门旺族寥若晨星赔理道歉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市房管局加大了对乱喷涂、乱书写小广告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了违法小广告蔓延反弹趋势,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做出了贡献。
②对于景区假期“井喷”式客流,各地假日办游客高峰应急预案,交警、辅警、志愿者全力以赴保障旅游平稳运行。
③今年以来,市文化局以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为主要目标,加大了对文化市场重点领域的力度。
A.遏制启用监督B.遏制启动监管C.遏止启用监督D.遏止启动监管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奥运会期间,观众和游客都扎堆在伦敦市东区的奥运场馆群观赛和旅游,伦敦市中区和西区持续低迷的客流量和不景气的生意,让商家和业主不置可否。
B.今年中秋月虽然在上午11点达到最圆,但夜晚时分的明月依然珠圆玉润,人们观月赏月,皎洁的银辉洒满夜空,为到来的“两节”送来温馨的祝福。
C.在中网四分之一决赛中,彭帅并没有像赛前某些人所担心的那样放水,而是和李娜展开了一场紧锣密鼓的对抗,这场比赛堪称本赛季激动人心的巅峰对决。
D.面对疯狂失控的中国楼市,决策者们已不宜再首鼠两端,应以矫枉必须过正的姿态,采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理性回归,彻底消除房地产市场的投机炒作行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针对日本右翼人员再次进入我国钓鱼岛领海的非法行为,由中国海监50、15、26、27船组成的中国海监巡航编队 10月3日继续进入我钓鱼岛领海内进行维权巡航。
B. “蛟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C.穿行于景德镇的大街小巷,目之所及,看到的是中国气派的陶瓷文化元素,就连一家路边小吃店天花板上垂吊着的串串吊灯灯筒,也是雅致剔透的青花薄胎瓷。
D.从2011年10月开始,全国工商系统为期9个月开展了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侵权和假冒伪劣突出问题,立案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9.07万件。
二、联系课内文言文,完成6一8题。
(9分每小题3分)6.对下列句中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军壁垓下壁:驻扎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隶属C.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向:脸朝着,面向D.项王身被十余创被:遭受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于是项王乃上马骑②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B.①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②不忍杀之,以赐公C.①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D.①愿为诸君快战②庖丁为文惠君解牛8.与“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B.石之铿然有声者C.苟以天下之大D.大王来何操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9-12题(共12分)。
六国论(节选)苏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
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⑴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⑵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六国论(节选)李桢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国也。
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兵连祸结,曾无虚岁。
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
未必不复增一秦也。
⑶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咎:过失 B.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摈:抵挡C.未可专以罪秦国也罪秦:归罪于秦国D.兵连祸结,曾无虚岁曾:竟然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同现代汉语的意思基本相同的一组是()(3分)①以攻山西千里之秦②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③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④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⑤而四国休息于内A.①④B.②④C.②⑤D.②③11.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B.彼秦者将何为哉?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C.未可专以罪秦国也不赂者以赂者丧D.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子孙视之不甚惜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B.李桢认为六国在“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等方面与秦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摈秦,“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据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2)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3)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5)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3分)(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5.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3、)鼎铛玉石,----------------------------,----------------------------,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苟以天下之大,----------------------------,----------------------------。
(5、)----------------------------,----------------------------,岂独伶人也哉?(6、)----------------------------,----------------------------。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五、(12分)16.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就会有不同的收获与感悟。
请为“太阳”选取一个角度,富有哲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4分)示例:(1)再伟大也有“落山”的时候。
(2)能否奉献爱心,并不在于距离的远近。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
(只写句子的序号)(4分)①因此,尽管我的观点与他们截然不同,我还是要毫无顾忌、毫无保留地讲出自己的观点。
②摆在各位代表面前的是国家存亡的大问题。
③我比任何人更钦佩刚刚在议会上发言的先生们的爱国精神和才能。
④此时不是讲客气话的时候。
⑤希望不要因此而被认为是对先生们的不敬。
⑥但是,人们常常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
序号18.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
(4分)在我国,生肖是一种文化,生活中许多常用语都与它有关系,例如,“杀鸡焉用牛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力气。
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丰富多彩,以上例子可见一斑。
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流动的旋律①每到一个城市,我都会被那些精彩的建筑所吸引,情不自禁伫足观望,总激起一种审美意绪。
同时,更喜欢尽可能地将视线变得宽广而洞彻,审视那绵延而独特的天际轮廓线。
朝霞氤氲中,夕照余晖里,烟雨迷蒙间,绝美的群体建筑于空中勾画的立体线条带给我欢乐与梦想。
②如果说,个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建筑群合成的天际线则是流动的旋律。
目之所及,耳中分明回荡着跃动的波澜,喧腾着袅袅的乐感。
它是时代的缩影,凝结着文明文化的精华。
它的美丽结构需要科学的基础,就像浪漫的翅膀需要承载的物质形体来支撑一样。
③我以为,最初发现并写下天际线的美是唐代诗人杜牧。
杜牧将生花妙笔插入雕梁画栋的建筑之中,《阿房宫赋》堪称建筑美学的始祖。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在杜牧的心中,想象出来的阿房宫建筑群的天际线一定如次第洞开的山顶千门一样开朗辽阔,像汹涌的海浪翻卷,似连绵的群山起伏,更像是一位造诣精深的画家挥洒出来的丹青妙笔,充满着豪奢的魅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