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煤矿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17.00 KB
- 文档页数:18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露天煤矿可能发生的各类环境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事件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露天煤矿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环境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态破坏等。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矿长- 副指挥长:各部门负责人- 成员:生产、安全、环保、后勤等部门负责人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处置小组- 水污染应急处置小组- 大气污染应急处置小组- 固体废弃物污染应急处置小组- 生态破坏应急处置小组各小组负责具体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预防与预警1. 风险评估定期开展环境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环境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 监测与监控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对水、大气、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及时发现环境异常情况。
3. 预警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发布环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预防措施。
五、应急处置1. 信息报告环境事件发生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按照规定向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
2. 应急处置- 水污染事件:立即启动水污染应急处置方案,采取拦截、吸附、中和等措施,防止污染物扩散。
- 大气污染事件:立即启动大气污染应急处置方案,采取喷淋、降尘等措施,减轻污染影响。
- 固体废弃物污染事件:立即启动固体废弃物污染应急处置方案,采取隔离、清理、无害化处理等措施。
- 生态破坏事件:立即启动生态破坏应急处置方案,采取植被恢复、土壤修复等措施。
3. 应急撤离如环境事件可能危及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立即启动应急撤离方案,确保人员安全。
六、后期处置1. 损害评估环境事件发生后,对受损环境进行评估,制定修复方案。
2. 事件调查对环境事件进行调查,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煤矿环保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矿区域内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各类环保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废水泄露、废气排放超标、固体废物处理不当等。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日常环保管理,做好预防工作,确保生产过程中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成立煤矿环保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工作的全面领导、指挥和协调。
3. 快速反应,协同配合:各级各部门要按照预案要求,迅速响应,密切配合,形成联动机制。
4. 科学处置,持续改进:根据事故性质和危害程度,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置措施,并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由矿长担任总指挥,分管环保的副矿长担任副总指挥,下设办公室、应急监测组、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信息联络组、后勤保障组等。
2. 办公室: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培训和演练等工作。
3. 应急监测组:负责事故现场的环境监测,为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4. 抢险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包括隔离污染源、修复损坏设施等。
5. 医疗救护组:负责事故现场伤员的救治和转运工作。
6. 信息联络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
7. 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后勤保障工作。
五、应急处置流程1. 事故报告:发现环保突发事件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处置: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置,包括隔离污染源、修复损坏设施、控制污染扩散等。
3. 环境监测:应急监测组对事故现场进行环境监测,评估污染程度和危害范围。
4. 医疗救护: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和转运。
5. 信息发布:信息联络组及时向上级部门和周边居民发布事故信息,并做好舆情引导工作。
***************煤业有限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二〇一四年十月目录1. 总则........................................... - 1 - 1.1 目的............................................ - 1 - 1.2 工作原则 ........................................ - 1 - 1.3 适用范围 ........................................ - 1 -1.4 编制依据 ........................................ - 1 -2. 危险性分析 ....................................... - 2 - 2.1 概况............................................ - 2 -2.2 危险性分析 ...................................... - 2 -3. 应急实施能力评估 ................................. - 2 - 3.1 内部要求 ........................................ - 2 - 3.2 外部要求 ........................................ - 3 - 3.3 法规和章程 ...................................... - 3 - 3.4 相关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 4 -3.5 应急资源及能力分析............................... - 5 -4. 应急组织体系 ..................................... - 5 - 4.1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指挥部........................... - 6 -4.2应急处置专业工作组............................... - 7 -5. 预警机制 ......................................... - 8 - 5.1危险源监控系统................................... - 8 - 5.2预警行动......................................... - 8 -5.3报告............................................. - 8 -6. 应急响应 ......................................... - 9 - 6.1响应分级......................................... - 9 -6.2响应程序......................................... - 9 - 6.3救援行劝........................................ - 10 -6.4应急恢复........................................ - 10 -7. 信息发布 ........................................ - 11 -8. 应急恢复 ........................................ - 11 - 8.1善后处置........................................ - 11 - 8.2应急保障........................................ - 11 - 8.3事故调查和后果分析.............................. - 12 -8.4评审应急预案.................................... - 12 -9. 培训与演练 ...................................... - 12 -9.1培训............................................ - 13 -10. 培训与演练 ..................................... - 13 - 10.1程序文件....................................... - 13 - 10.2应急通讯录..................................... - 14 -1. 总则1.1 目的为健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公司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降低突发事故对环境、生态的破坏,保障职工、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促进公司和谐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保障矿山安全生产,预防和减少矿山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矿山企业发生的各类环境污染事故,包括但不限于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事故。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矿山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由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下设办公室、现场处置组、监测评估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信息宣传组等专项工作组。
2. 各专项工作组职责(1)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挥、信息收集与报送、应急物资保障等工作。
(2)现场处置组:负责事故现场的调查、监测、处置和封堵污染源等工作。
(3)监测评估组:负责对事故现场环境进行监测,评估污染范围、污染程度及潜在危害。
(4)医疗救护组:负责事故现场受伤人员的救治、转运等工作。
(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设备、交通工具的调配,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
(6)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的发布、舆论引导和公众沟通等工作。
四、应急响应程序1. 事故报告(1)发生矿山环境污染事故后,事故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核实事故情况,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2. 应急响应(1)现场处置组应迅速赶赴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扩散。
(2)监测评估组应立即对事故现场环境进行监测,评估污染范围、污染程度及潜在危害。
(3)医疗救护组应立即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转运,确保伤员生命安全。
(4)后勤保障组应确保应急物资、设备、交通工具的供应,保障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3. 事故处置(1)现场处置组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扩散。
(2)监测评估组应根据监测结果,评估污染范围、污染程度及潜在危害,为事故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3)医疗救护组应持续关注伤员救治情况,确保伤员生命安全。
4. 事故信息发布(1)信息宣传组应按照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事故信息。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保障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环境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损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露天煤矿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露天煤矿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类环境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1. 成立露天煤矿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1)应急指挥部组成:矿长任指挥长,分管安全生产、环保、生产、技术、后勤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
(2)应急指挥部职责:①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露天煤矿环境事件应急工作;②制定、修订和完善露天煤矿环境事件应急预案;③组织开展环境事件应急演练;④协调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周边群众等各方面的关系。
2. 成立环境事件应急小组(1)应急小组组成:由安全生产、环保、生产、技术、后勤等部门的负责人和有关专业人员组成。
(2)应急小组职责:①负责落实应急指挥部的工作部署;②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环境事件应急响应;③负责收集、整理和报告环境事件相关信息;④负责组织环境事件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配。
三、预防与预警1. 预防措施(1)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和标准;(2)加强环境监测,及时掌握环境质量变化;(3)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4)加强对员工的环境保护教育和培训。
2. 预警制度(1)建立健全环境事件预警制度,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进行预警;(2)根据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环境事件发生概率。
四、应急响应1. 启动条件(1)露天煤矿发生重大、较大或一般环境事件;(2)环境事件可能对周边环境、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一、预案概述为有效预防和应对露天煤矿事故,保障矿工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露天煤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露天煤矿发生各类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坍塌、火灾、爆炸、中毒、窒息、机械伤害、触电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露天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 指挥部组成人员:(1)指挥长:矿长或其授权的副矿长。
(2)副指挥长: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生产技术科科长、安全科科长。
(3)成员: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应急救援队伍负责人等。
3. 指挥部职责:(1)组织制定、修订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2)组织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演练。
(3)组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和协调。
(4)组织事故调查和处理。
四、应急救援措施1. 报警与响应(1)发生事故后,立即向指挥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迅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和设备赶赴现场。
2. 事故现场救援(1)现场指挥员根据事故情况,制定救援方案,并组织实施。
(2)确保救援人员安全,防止发生次生事故。
(3)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恢复事故现场的生产秩序。
3. 人员搜救(1)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进行人员搜救。
(2)利用无人机、生命探测仪等设备进行辅助搜救。
(3)做好失联人员的安抚工作。
4. 事故处理(1)查明事故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2)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依法进行处理。
(3)做好事故善后工作。
五、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2.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3. 资金保障:设立应急救援专项资金,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需要。
4. 技术保障:引进先进应急救援技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六、附则1. 本预案由露天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露天煤矿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降低事故损失,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露天煤矿在开采、运输、储存、使用等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露天煤矿事故应急指挥部(1)指挥长:由矿长担任,负责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全面领导。
(2)副指挥长:由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安全总监担任,协助指挥长开展工作。
(3)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具体实施。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工作,包括人员搜救、伤员救治、设备抢修等。
(2)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原因调查、责任认定及处理。
(3)物资保障组:负责事故应急处置所需物资的调拨、供应。
(4)宣传报道组:负责事故信息发布、舆论引导。
(5)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应急处置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四、事故预警与报告1. 预警:根据气象、地质、水文等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人员进行防范。
2. 报告:事故发生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按规定逐级上报。
五、应急处置措施1. 现场救援组:(1)迅速开展人员搜救,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2)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3)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确保救援安全。
2. 事故调查组:(1)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
(2)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依法依规处理。
3. 物资保障组:(1)及时调拨、供应事故应急处置所需物资。
(2)确保救援物资的供应。
4. 宣传报道组:(1)及时发布事故信息,做好舆论引导。
(2)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5. 后勤保障组:(1)为事故应急处置人员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
(2)确保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恢复重建1. 事故善后处理:对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依法依规进行赔偿。
2. 恢复重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恢复生产。
3. 事故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总结事故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一、总则1. 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露天煤矿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确保人员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适用于露天煤矿发生的坍塌、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的应急处置。
3. 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露天煤矿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的统一指挥、协调和决策。
- 指挥长:矿长或其授权的副矿长。
- 副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
-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专业人员。
2. 应急处置小组:根据事故类型和特点,成立相应的应急处置小组,负责事故的现场处置。
- 坍塌事故应急处置小组- 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小组- 爆炸事故应急处置小组- 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置小组3. 各小组职责:- 坍塌事故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坍塌事故的现场救援、人员疏散、物资调配等工作。
- 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小组:负责火灾事故的现场扑救、人员疏散、物资调配等工作。
- 爆炸事故应急处置小组:负责爆炸事故的现场救援、人员疏散、物资调配等工作。
- 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置小组:负责中毒窒息事故的现场救援、人员疏散、物资调配等工作。
三、事故预警及报告1. 预警信息:通过监测系统、现场巡查等方式,对露天煤矿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
2. 事故报告:发生事故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情况等。
四、应急处置1. 现场救援:- 坍塌事故:迅速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进行现场救援,确保人员安全。
- 火灾事故:立即启动灭火系统,组织人员进行灭火,确保火势得到控制。
- 爆炸事故:迅速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进行现场救援,确保人员安全。
- 中毒窒息事故:迅速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进行现场救援,确保人员安全。
2. 人员疏散:根据事故情况,迅速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确保人员安全。
一、编制目的为建立健全露天煤矿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企业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4.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5. 《露天煤矿安全规程》6.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露天煤矿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包括但不限于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
四、事故分级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将环境污染事故分为四个等级:1. 特别重大环境污染事故2.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3. 较大环境污染事故4. 一般环境污染事故五、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负责制定、实施和调整应急预案,组织协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统一调度应急资源。
- 指挥长:矿长- 副指挥长:分管安全、环保的副矿长- 成员:生产、技术、安全、环保、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2. 应急小组负责事故现场的调查、监测、处置和恢复工作。
- 调查组:负责事故原因调查、责任追究- 监测组:负责事故现场环境监测、评估- 处置组:负责事故现场处置、恢复工作- 恢复组:负责事故现场环境恢复、评估六、预防与预警1. 危险源管理- 定期对矿区进行环境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环境风险源。
- 对风险源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其处于可控状态。
- 加强员工环保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环境污染事故的防范意识。
2. 预防措施- 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如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物处置等。
- 定期对环境保护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 加强环保设施的监管,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3. 预警行动- 建立环境污染事故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环境污染事故信息。
- 制定预警行动方案,确保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能够迅速响应。
4. 信息报告与处理- 建立环境污染事故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事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应对露天煤矿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4. 《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条例》5. 《煤矿环境保护规定》6.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露天煤矿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包括但不限于:1. 矿山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排放造成的污染事故;2. 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如滑坡、泥石流等;3. 矿山生态破坏,如植被破坏、土地沙化等;4. 矿山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
四、应急组织体系1. 成立露天煤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3. 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包括:环保局、公安局、消防局、卫生局、安监局、气象局、交通运输局、国土局、林业部门等。
五、应急响应1. 预警(1)发现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征兆时,立即启动预警程序。
(2)发布预警信息,告知可能受到影响的单位和个人采取预防措施。
2. 初步响应(1)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对事故现场进行初步调查,了解事故原因和影响范围。
(3)对受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救助,确保生命安全。
3. 全面响应(1)根据事故情况,调整应急响应级别。
(2)组织开展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
(3)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4)对受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救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4. 结束响应(1)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得到缓解。
(2)受影响的单位和个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3)应急指挥部宣布结束应急响应。
六、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确保应急队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煤业有限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二〇一四年十月目录1. 总则........................................... - 1 - 1.1 目的............................................ - 1 - 1.2 工作原则 ........................................ - 1 - 1.3 适用范围 ........................................ - 1 -1.4 编制依据 ........................................ - 1 -2. 危险性分析 ....................................... - 2 - 2.1 概况............................................ - 2 -2.2 危险性分析 ...................................... - 2 -3. 应急实施能力评估 ................................. - 2 - 3.1 内部要求 ........................................ - 2 - 3.2 外部要求 ........................................ - 3 - 3.3 法规和章程 ...................................... - 3 - 3.4 相关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 4 -3.5 应急资源及能力分析............................... - 5 -4. 应急组织体系 ..................................... - 5 - 4.1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指挥部........................... - 6 -4.2应急处置专业工作组............................... - 7 -5. 预警机制 ......................................... - 8 - 5.1危险源监控系统................................... - 8 - 5.2预警行动......................................... - 8 -5.3报告............................................. - 8 -6. 应急响应 ......................................... - 9 - 6.1响应分级......................................... - 9 -6.2响应程序......................................... - 9 - 6.3救援行劝........................................ - 10 -6.4应急恢复........................................ - 10 -7. 信息发布 ........................................ - 11 -8. 应急恢复 ........................................ - 11 - 8.1善后处置........................................ - 11 - 8.2应急保障........................................ - 11 - 8.3事故调查和后果分析.............................. - 12 -8.4评审应急预案.................................... - 12 -9. 培训与演练 ...................................... - 12 -9.1培训............................................ - 13 -10. 培训与演练 ..................................... - 13 - 10.1程序文件....................................... - 13 - 10.2应急通讯录..................................... - 14 -1. 总则1.1 目的为健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公司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降低突发事故对环境、生态的破坏,保障职工、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促进公司和谐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1.2 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职责分明、规范有序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平战结合、运转高效1.3 适用范围本预案是公司突发公共事故应急预案的专项子预案,适用于公司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作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4 编制依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法规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件》、《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标准及其他文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山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忻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忻州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煤业有限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 危险性分析2.1 概况**********煤业有限公司(煤矿)位于***县城东北15km处黄河南岸一带,行政区划分属******镇管辖。
2.2 危险性分析2.2.1 内部危险性分析从煤矿施工生产的角度来说,造成公司环境污染危害的因素主要有噪声、扬尘、污水、固体、有毒有害气体等废弃物污染。
2.2.2 外部危险性分析***煤业有限公司主要的环境威胁噪声、扬尘、污水、固体、有毒有害气体等废弃物污染3. 应急实施能力评估3.1 内部要求3.2 外部要求根据环保等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紧急事件发生时,环保主管部门可以调配公司应急设施及环境监测技术力量等参与应急行动。
公司现有设备设施基本满足应急要求。
3.3 法规和章程3.3.1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3.3.2法规标准《危险化学口安全管理条例》、《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件》、《关于防范环境风险哿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危险化学品名录》、《剧毒化学品名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重大危险源辨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3.3.3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山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忻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煤业有限公司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
3.4 相关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3.5 应急资源及能力分析公司设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专门机构,负责公司的环境保护工作;同时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以规范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工作,具有较强的处置环境空发事件的能力。
应急资源及能力分析4. 应急组织体系公司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组织体系见图4-1。
图4-1应急组织体系图4.1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指挥部环境污染应急指挥部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后,根据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决定而成立的现场临时应急指挥机构。
现场总指挥由总经理,当现场总指挥不能履行职能时,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指派或由现场最高领导接替。
安全保卫科负责应急指挥部工作期间的组织协调和其它事故性工作。
总指挥:矿长成员:安全保卫科、生产科、技术科、机电科、安监科等职责:1、按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指令,负责现场应急指挥工作,组织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各专业队伍和人员参与救援行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2、收集现场信息,核实现场情况,针对事态发展制定和调整现场应急救援方案;3、及时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应急处置进展情况;4、协调地方政府应急救援工作;5、按照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指令,负责现场新闻发布工作;6、核实应急终止条件并向集团应急领导小组请示应急终止;7、收集、整理应急处置过程的有关资料,负责现场应急工作总结;8、按照管理权限组织或者协助政府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4.2应急处置专业工作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专业工作组由环境监控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通信保障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工作组、信息发布组组成。
各专业工作组的职责:4.2.1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通信保障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工作组、信息发布组职责见总体预案。
4.2.2环境监控组。
安全保卫科负责组织对事故现场污染源的监控监测。
具体职责:1、组织事故现场污染源监测工作,确定污染物种类、浓度。
2、根据监测结果,向环境污染应急指挥部建议启动应急预响应的级别。
3、根据监测结果,向环境污染应急指挥部建议是否采取警戒措施,确定警戒区域范围。
4、根据监测结果,会同专家组确定是否建议现场指挥部应急结束。
5. 预警机制5.1危险源监控系统存在污染危险源的相关单位对环境污染事件进行日常信息搜集、评估和报告。
充分利用集团公司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对操作现场的日常监督管理。
现场配备便携式气体检测仪的由现场监护人员定时进行现场检测;公司设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对施工区、生活区等开展定期监测。
5.2预警行动公司总值班室对接到的可能引起污染事故的报告,要密切关注,做好应急准备。
对可能引发污染事故的,组织专家组进行分析评估,并及时上报公司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同时指派专业人员对事件进行源头检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控制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5.3报告5.3.1事故报告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或相关人员应立即向公司总值班室(调度室)报告,总值班室接到报告后及时通知安全保卫科,并按照相关程序报告公司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有关领导。
需要向集团公司、上级环保等部门报告的,在请示公司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后,由安全保卫科向上级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