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大附中2010级高三学年期中考试(物理)2012.11
- 格式:doc
- 大小:829.00 KB
- 文档页数:9
山东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最后一次模考数 学 试 题(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6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
2.第Ⅰ卷共2页。
答题时,考生需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z=1-i (i 为虚数单位),则22z z+( )A.-1-iB.-1+iC.1- iD.1+i2.若集合P={|0}y y ≥,P Q Q =,则集合Q 不可能...是( ) 2A.{|,}y y x x =∈R B.{|2,}x y y x =∈R C.{||lg |,y y x x =>}03D.{|,0}y y x x -=≠3.函数|ln |()|2|x f x e x =--的图象为( )4.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s 值为( )A .102 B.410 C.614 D.16385.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起形成三棱锥C ABD -的主视图与俯视图如图所示,则左视图的面积为( ) A .14 B.12C.16 D.186.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若37101148,4a a a a a +-=-=,则13S 等于( ) A .152 B .154 C .156 D .158 7.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三内角A 、B 、C 的对边,且22sin sin (sin sin )sin A C A B B -=-,则角C 等于( ) A .π6 B .π3 C .5π6 D .2π38.已知双曲线22221x y a b-=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24y x =的焦点重合,且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5,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 )A .224515x y -= B.22154x y -= C.22154y x -= D.225514x y -=9.若把函数3cos sin y x x =-的图象向右平移m (m >0)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m 的最小值是( ) A .π3 B .2π3 C .π6 D .5π610.若实数,x y 满足不等式组20,10,20,x y x y a -≤⎧⎪-≤⎨⎪+-≥⎩目标函数2t x y =-的最大值为2,则实数a 的值是( )A .-2B .0C .1D .2 11.若22,,10,,A B C x y OA OB λμ+=⋅=是圆上不同的三个点,且存在实数使得OC =OA OB λμ+,实数,λμ的关系为( )A .221λμ+=B .111λμ+= C .1λμ⋅= D .1λμ+=12.设,a b 均为大于1的正数,且100ab a b +--=,若a b +的最小值为m ,则满足2232x y m +≤的整点(,)x y 的个数为( )A .5B .7C .9D .11第Ⅱ卷(非选择题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3.已知函数ln ()xf x x=,在区间[2,3]上任取一点00,()x f x '使得>0的概率为 14.若二项式61()a x x -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160,则20(31)d a x x -⎰= 15.设函数6(3)37()x a x x f x a---≤⎧=⎨⎩,数列{}n a 满足(),n a f n n +=∈N ,且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16.对于命题:如果O 是线段AB 上一点,则||||OB OA OA OB ⋅+⋅=0;将它类比到平面 的情形是:若O 是△ABC 内一点,有OBC OCA OBA S OA S OB S OC ∆∆∆⋅+⋅+⋅=0;将它类比到空间的情形应该是:若O是四面体ABCD 内一点,则有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满分7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请将解答过程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7.(本小题12分)已知函数()sin()(f x A x A ωϕ=+>0,ω>0,||ϕ<π)2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为(0,1),它在y 轴右侧的第一个最高点和第一个最低点的坐标分别为0(,2)x 和0(2π,2).x +- (1)求()f x 的解析式及0x 的值; (2)若锐角θ满足1cos 3θ=,求(4)f θ 的值.18.(本题满分12分)一学生参加某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须依次参加A 、B 、C 、D 、E 五项考试,如果前四项中有两项不合格或第五项不合格,则该考生就被淘汰,考试即结束;考生未被淘汰时,一定继续参加后面的考试。
山东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测试物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伽利略斜面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你认为下列陈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一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是荒谬的B.该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C.该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D.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2.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情况中,不可能的是A.物体具有加速度,而其瞬时速度为零B.物体具有恒定的速率,但仍有变化的速度C.物体具有恒定的速度,但仍有变化的速率D.物体具有沿X轴正方向的加速度,沿X轴负方向的速度3.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与地面发生碰撞,反弹后速度大小与落地速度大小相等。
若从释放小球时开始计时,且不计小球与地面发生碰撞的时间,则小球运动的速度图线可能是图中的4.四个质点作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分别如下图所示,在2s末能回到出发点的是5.两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线如图所示,则A.在2s时刻,甲追上乙B.2s前甲比乙的速度小,2s后甲比乙的速度大C.在前4s时间内,甲乙位移相等D.在第2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6.在A地用物体m1、B地用物体m2做同样的实验: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物体,测量物体的加速度a与拉力F 间的关系.然后把在两地测得的结果画在同一个a-F 图象中,得到如图所示的加速度a 与拉力F 的关系图线(A )和(B ).若A 、B 两地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 1和g 2,由图象可知A .m 1>m 2B .m 1<m 2C .g 1>g 2D .g 1<g 27.某物体以30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10m/s 2.则5s 内物体的A .路程为65mB .位移大小为25m ,方向竖直向上C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 /s ,方向竖直向下D .平均速度大小为13m/s ,方向竖直向上8.每逢重大节日,天安门广场就会燃放起美丽的焰火。
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附中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用细绳把小球悬挂起来,当小球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不是一对平衡力C.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如图甲所示,小滑块与斜面及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斜面底端有一小段不计长度的光滑圆弧与水平面相连接.小滑块从斜面顶点由静止向下滑动,最后停在水平面上的M点.若仅改变斜面的倾角,如图乙、丙、丁所示,让同样的小滑块从斜面顶点由静止释放,能够运动到M点的是A.乙、丙B.丙、丁C.乙、丁D.乙、丙、丁3、如图所示,在长约一米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大小适当的圆柱形红蜡块,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保证将其迅速竖直倒置时,红蜡块能沿玻璃管由管口匀速上升到管底.现将此玻璃管倒置安装在置于桌面上的小车上的同时,小车从A位置在恒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小车运动到虚线表示的B 位置.按照图中建立的坐标系,在这一过程中红蜡块实际运动的轨迹可能是()A.B.C.D.4、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行的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速度一时间(v t )图线,在1t时刻两车刚好在同一位置(并排行驶),在1t到3t这段时间内( )A.在2t时刻,两车相距最远B.在3t时刻,两车相距最远C.a车加速度均匀增大D.b车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5、水平面上有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水平推力F1、F2分别作用在a、b上.各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推力,物体将继续运动一段时间后停下来.撤去推力时两物体速度相等,它们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AB∥CD,整个过程中()A.水平推力F1、F2的大小相等B.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C.a的平均速度大于b的平均速度D.水平推力F1、F2所做的功可能相等63m的半圆柱体左端点A的正上方某处,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小球,其运动轨迹恰好能与半圆柱体相切于B点.过B 点的半圆柱体半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则小球的初速度为(不计空气阻力,g=10m/s2) ()A .35m/sB .43m/sC .553m/sD .152m/s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Fvvvv 山东师大附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物 理 试 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玩具小车以初速度v 0从底端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滑去,此后该小车的速度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 )2.在水平面上,狗拉着雪橇做匀速圆周运动,O 点为圆心。
能正确地表示雪橇受到的牵引力F 及摩擦力F f 的图是 ( )A. B. C. D.3高3m 的吊环,他在车上和车一起以2m/s 的速度向吊环运动,小朋友抛球时手离地面1.2m ,当他在离吊环的水平距离为2m时将球相对于自己竖直上抛,球刚好进入吊环,他将球竖直向上抛出时的速度是(g 取10m/s 2) ( )A .1.8m/sB .3.2m/sC .6.8m/sD .3.6m/s4.如图所示,某同学为了找出平抛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之间的关系,用一个小球在O 点对准前方的一块竖直放置的挡板,O 与A在同一高度,小球的水平初速度分别是123v v v 、、,打在挡板上的位置分别是B 、C 、D ,且::1:3:5AB BC CD =,则123v v v 、、之间的正确关系是( ) A.123::6:3:2v v v = B.123::5:3:1v v v =FC.123::3:2:1v v v = D.123::9:4:1v v v =5.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要使汽车在开始运动一小段时间保持匀加速直线运动,设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恒定,则需要 ( )A .不断增大牵引功率B .不断减小牵引功率C .保持牵引功率不变D .不能判断牵引功率怎样变化6.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 的作用下沿斜面匀速向上移动了距离S .如果物体与斜面间的 动摩擦因数为μ, 则推力F 所做的功为 ( )A .θsin FsB .θcos FsC .θμcos mgsD .)cos (sin θμθ+mgs7.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 的物体,初速度为v .不计空气阻力,以地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当物体的重力势能是动能的3倍时,物体离地面的高度为 ( ) A. g v 432 B. g v 832 C. g v 82 D. gv 228.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冲上倾角300的斜面.其运动的加速度为3g/4,物体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则在这过程中 ( )A .重力势能增加了mghB .重力势能增加了3mgh /4C .动能损失了3mgh /2D .机械能损失了mgh /29.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俄罗斯著名撑杆跳运动员伊辛巴耶娃以5.05m 的成绩第24次打破世界纪录。
山东师大附中09级高三第一次阶段测试(2011.10)物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伽利略斜面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你认为下列陈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一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是荒谬的B.该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C.该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D.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2.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情况中,不可能的是A.物体具有加速度,而其瞬时速度为零B.物体具有恒定的速率,但仍有变化的速度C.物体具有恒定的速度,但仍有变化的速率D.物体具有沿X轴正方向的加速度,沿X轴负方向的速度3.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与地面发生碰撞,反弹后速度大小与落地速度大小相等。
若从释放小球时开始计时,且不计小球与地面发生碰撞的时间,则小球运动的速度图线可能是图中的4.四个质点作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分别如下图所示,在2s末能回到出发点的是5.两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线如图所示,则A.在2s时刻,甲追上乙B.2s前甲比乙的速度小,2s后甲比乙的速度大C.在前4s时间内,甲乙位移相等D.在第2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6.在A地用物体m1、B地用物体m2做同样的实验: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物体,测量物体的加速度a与拉力F间的关系.然后把在两地测得的结果画在同一个a-F图象中,得到如图所示的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图线(A)和(B).若A、B两地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1和g2,由图象可知A.m1>m 2B.m 1<m 2C.g1>g 2D.g 1<g 27.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10m/s2.则5s内物体的A.路程为65mB.位移大小为25m,方向竖直向上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方向竖直向下D.平均速度大小为13m/s,方向竖直向上8.每逢重大节日,天安门广场就会燃放起美丽的焰火。
山东师大附中2009—2010学年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2页。
满分2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第Ⅰ卷(必做,共88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3.第Ⅰ卷共22小题,每小题4分,共88分。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 27 S32Cl 35.5 Ca40 Fe56 Cu64 Ba137 I 12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精细胞和神经细胞都没有细胞周期B.醋酸菌和酵母菌都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因此细胞中都含有线粒体和DNAC.硝化细菌的细胞能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D.植物细胞中的葡萄糖可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2.下列与实验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可用50%酒精代替丙酮作有机溶剂提取色素B.制取细胞膜、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均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C.在用显微镜观察已处于视野中央的细胞时,若想放大细胞进一步观察,可以直接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D.在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实验中,插条的生根数是因变量3.测定某mRNA分子中尿嘧啶有28%,腺嘌呤有18%,以这个mRNA反转录合成的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A.18%、28% B.27%、23% C.23%、18% D.28%、27%4.右图中的①和②是某精原细胞中的两个DNA分子片段,它们分别位于某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
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份教学质量检查高三物理试题(时间为90分钟,共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图象,下列有关物体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前两秒加速度为5 m/s2 B.4 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C.6 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D.4 s末物体的速度最大2.如图所示,在网球的网前截击练习中,若练习者在球网正上方距地面H处,将球以速度v 沿垂直球网的方向击出,球刚好落在底线上,已知底线到网的距离为L,重力加速度取g,将球的运动视作平抛运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球的速度v等于BC.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等于LD.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与球的质量有关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图中所示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B.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的逻辑推理得到的结论C.伽利略从实验得到速度与位移成正比的结论D.通过上百次实验,伽利略得到:斜面的倾角一定,小球从不同的高度滚落,小球的加速度是不同的4.一体重为500N的同学站在体重计上,在升降机中研究超重与失重现象,升降机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加速、匀速和减速三个阶段,则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体重计的示数依次应为A.480N、500N、520N B.520N、500N、480NC.480N、520N、500N D.500N、500N、500N5.2011年9月29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
“天宫一号”经过变轨后在距地面355 km 近圆轨道运行,关于“天宫一号”、同步通信卫星和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天宫一号”的向心加速最大B .“天宫一号”的角速度最大C .随地球自转物体速度最小D .“天宫一号”的速度大于s Km /9.7 6.如图,墙上有两个钉子a 和b ,它们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l 。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1级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物理试题2013年12月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5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15小题。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若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3分) 1.我国“蛟龙号”深潜器进行下潜试验,从水面开始竖直下潜,最后返回水面,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有A.本次下潜的最大深度为6mB.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0.025m/s2C.超重现象发生在3~4min和6~8min的时间段D.0~4min和6~10min两时间段平均速度相同【答案】C【解析】图象与坐标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最大深度为:S=12×(120+240)×2m=360m,故A错误;第一秒内加速度最大,a=260vtm/s2=0.033m/s2,故B错误;3-4min和6-8min的时间段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故C正确;0-4min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60 240m/s=1.5m/s,方向向下,6~l0min平均速度大小为:124032240m/s=1.5m/s,方向向上,故D错误.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置于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P点,另一端系在滑块上,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则A.滑块一定受到三个力作用B.弹簧一定处于压缩状态C.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大小可能为零D.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12mg【答案】D【解析】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所以弹簧的方向垂直于斜面,因为弹簧的形变情况未知,所以斜面与滑块之间的弹力大小不确定,所以滑块可能只受重力、斜面支持力和静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而平衡,此时弹簧弹力为零,处于原长状态,A、B错误;由于滑块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等于12mg),不可能为零,所以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不可能为零,C错误;D正确.3.在水平冰面上,一辆质量为1×103kg的电动雪橇做匀速直线运动,关闭发动机后,雪橇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来,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关于雪橇运动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关闭发动机后,雪橇的加速度为-2 m/S2B.雪橇停止前30s内通过的位移是150 mC.雪橇与水平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约为0.03D.雪橇匀速运动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为5×103W【答案】D【解析】关闭发动机后,雪橇的加速度为a=01020m/s2=-0.5m/s2,故A错误.雪橇停止前。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1级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物理试题2013年12月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5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15小题。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若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3分) 1.我国“蛟龙号”深潜器进行下潜试验,从水面开始竖直下潜,最后返回水面,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有A.本次下潜的最大深度为6mB.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0.025m/s2C.超重现象发生在3~4min和6~8min的时间段D.0~4min和6~10min两时间段平均速度相同【答案】C【解析】图象与坐标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最大深度为:S=12×(120+240)×2m=360m,故A错误;第一秒内加速度最大,a=260vt∆=∆m/s2=0.033m/s2,故B错误;3-4min和6-8min的时间段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故C正确;0-4min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60240m/s=1.5m/s,方向向下,6~l0min平均速度大小为:124032240⨯⨯m/s=1.5m/s,方向向上,故D错误.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置于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P点,另一端系在滑块上,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则A.滑块一定受到三个力作用B.弹簧一定处于压缩状态C.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大小可能为零D.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12mg【答案】D【解析】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所以弹簧的方向垂直于斜面,因为弹簧的形变情况未知,所以斜面与滑块之间的弹力大小不确定,所以滑块可能只受重力、斜面支持力和静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而平衡,此时弹簧弹力为零,处于原长状态,A、B错误;由于滑块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等于12mg),不可能为零,所以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不可能为零,C错误;D正确.3.在水平冰面上,一辆质量为1×103kg的电动雪橇做匀速直线运动,关闭发动机后,雪橇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来,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关于雪橇运动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关闭发动机后,雪橇的加速度为-2 m/S2B.雪橇停止前30s内通过的位移是150 mC.雪橇与水平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约为0.03D.雪橇匀速运动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为5×103W【答案】D【解析】关闭发动机后,雪橇的加速度为a=01020-m/s2=-0.5m/s2,故A错误.雪橇停止前30s 内通过的位移是s =12×(30+10)×10=200 m ,故B 错误.关闭发动机后,a =mg mμ=0.5m/s 2,解得:μ=0.05,故C 错误;雪橇匀速运动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为P =Fv =μmgv =5×103 W ,故D 正确.4.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个半径为R ,粗细不计的圆管轨道.半径OA 水平、OB 竖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自A 正上方P 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恰能沿管道到达最高点B ,已知AP=2R ,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球从P 到B 的运动过程中A .重力做功2mgRB .机械能减少mgRC .合外力做功mgRD .克服摩擦力做功12mgR 【答案】B【解析】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高度差有关,故W G =mgR ,故A 错误;小球恰能沿管道到达最高点B ,得到B 点速度为零,故小球从P 到B 的运动过程中,动能增加量为零,重力势能减小量为mgR ,故机械能减少量为mgR ,故B 正确;小球从P 到B 的运动过程中,合外力做功等于动能的增加量,为零,故C 错误;由B 选项分析得到机械能减小量为mgR ,而机械能减小量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故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R ,故D 错误.5.据悉,我省女宇航员王亚平搭乘“神舟十号”飞船于2013年6月上旬飞向太空,“神舟 十号”发射初始轨道为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30公里的椭圆轨道,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交会对接轨道为距地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
山东师大附中2010级高三学年期中考试物理试题2012.11第I卷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共5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1.游乐园中,游客乘坐能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升降机,可以体会超重或失重的感觉。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B.当升降机减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C.当升降机减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D.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2.如图所示,一个小孩从粗糙的滑梯上加速滑下,对于其机械能的变化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小B.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减小C.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D.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3.轿车行驶时的加速度大小是衡量轿车加速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近年来,一些高级轿车的设计师在关注轿车加速度的同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加速度的变化率”,用“加速度的变化率”这一新的概念来描述轿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
轿车的加速度变化率越小,乘坐轿车的人感觉越舒适。
下面四个单位中,适合做加速度变化率单位的是A.m/s B.m/s2C.m/s3D.m2/s34.A、B两质点分别在各自的直线轨道上运动,图甲是质点A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乙是质点B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A在0~2s内的平均速度为零B.质点B在0~2s内的平均速度为零C.质点A在0~1s内的运动方向与在1~2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D.质点B在0~1s内的运动方向与存1~2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5.从三业飞往济南的波音737航班,到达遥墙国际机场,降落的速度为60m /s ,然后以加速度大小为5m /s 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飞机在第14秒内的位移为A .350mB .180mC .0mD .1330m 6.如图所示,三个物块重均为100N ,小球P 重20N ,作用在物块2的水平力F=20N,整个系统平衡,则A .1和2之间的摩擦力是20NB .2和3之间的摩擦力是20NC .物块3受5个力作用D .3与桌面间摩擦力为20N7.如图所示,用一与水平方向成α的力F 拉一质量为m 的物体,使它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距离s ,若物体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此力F 对物体做的功,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有A .Fscos αB .μmgsC .μmgs /(cos α-μsin α)D .μmgscos α/(cos α+μsin α)8.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 的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当物体运动的速度为10m /s 时,给物体施加一个与速度方向相反的大小为F=2N 的恒力,在此恒力作用下(取g=10m /s 2)A .物体经10s 速度减为零B .物体经2s 速度减为零C .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保持静止D .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向右运动9.如图,水平传送带A 、B 两端相距S=3.5m ,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
工件滑上A 端瞬时速度V A =4m /s ,达到B 端的瞬时速度设为V B ,则A .若传送带不动,则VB =3m /sB .若传送带以速度V=4m /s 逆时针匀速转动,V B =3m /sC .若传送带以速度V=2m /s 顺时针匀速转动,V B =3m /sD .若传送带以速度V=2m /s 顺时针匀速转动,V B =2m /s10.如图所示,加装“保护器”的飞机在空中发生事故失去动力时,上方的降落伞就会自动弹出。
已知一根伞绳能承重2000N ,伞展开后伞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飞机的质量约为8吨。
忽略其他因素,仅考虑当飞机处于平衡时,降落伞的伞绳至少所需的根数最接近于(图中只画出了2根伞绳,sin37°=0.6,cos37°=0.8)A .25B .50C .75D .10011.质量为m 的汽车,启动后沿平直路面行驶,如果发动机的功率恒为P ,且行驶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一定,汽车速度能够达到的最大值为v ,那么当汽车的车速为v /3时,汽车的瞬时加速度的大小为A .mv pB .mvp 2C .mv p 3D .mvp 4 12.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所示。
在A 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 点时,物体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从A 下降到B 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变小B .物体从B 点上升到A 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变大C .物体在B 点时,所受合力为零D .物体从A 下降到B ,以及从B 上升到A 的过程中,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13.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 和M(m :M=1:2)的物块A 、B 用轻弹相连,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当用水平力F 作用于B 上且两物块共同向右加速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1;当用同样的大小的力F 竖直加速提升两物块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2,则x 1:x 2等于A .1:1B .1:2C .2:1D .2:314.如图所示,质量、初速度大小都相同的A 、B 、C 三个小球,在同一水平面上,A 球竖直上抛,B 球以倾斜角θ斜向上抛,空气阻力不计,C 球沿倾角为θ的足够长光滑斜面上滑,它们上升的最大高度分别为h A 、h B 、h C ,则A .h A =hB =h CB .h A =h B <h CC .h A =h B >h CD .h A = h C > h B15.如图所示,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定滑轮质量不计),绳两端各系一小球a 和b ,a 球质量为m ,静置于地面;b 球质量为4m ,用手托住,高度为h ,此时轻绳刚好拉紧。
从静止开始释放b 后,a 可以达到的最大高度为A .hB .1.6hC .2hD .2.2h16.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 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t 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
取重力加速度g=10m /s 2。
由此两图线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 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A .2.0,5.0==μkg mB .152,5.1==μkg m C .4.0,5.0==μkg m D .2.0,1==μkg m17.图中弹簧秤、绳和滑轮的质量均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不计,物体的重力都是G ,在图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F 1、F 2、F 3,则A .213F F F =>B .213F F F >=C .321F F F ==D .321F F F =>18.将三个木板1、2、3固定在墙角,木板与墙壁和地面构成了三个不同的三角形,如图所示,其中1与2底边相同,2和3高度相同。
现将一个可以视为质点的物块分别从三个木板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并沿木板下滑到底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均相同。
在这三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沿着1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晟大B .物块沿着3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最多的C .物块沿着1和2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一样多的D .沿着1和2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不同;沿着2和3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相同第II 卷(非选择题)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9.为了测量两张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甲所示,在木块A 和木板B 上贴上待测的纸,将木板B 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沙桶通过细线与木块A 相连。
(1)调节沙桶中沙的多少,使木块A 匀速向左运动。
测出沙桶和沙的总质量为m 以及贴纸木块A 的质量M ,则两纸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要保证木块A 做匀速运动比较困难,有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木块A 的右端接在力传感器上(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接,从计算机上可读出对木块的拉力),使木板B 向左运动时,质量为M 的木块A 能够保持静止。
若木板B 向左匀速拉动时,传感器的读数为F 1,则两纸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当木板B向左加速运动时,传感器的读数为F2,则有F2F1(填“>”、“=”或“<”);20.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x= cm;C点对应的速度是m/s,加速度是m/s2(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2分。
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给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 21.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
用大小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t0=2S拉至B处。
(取g=10m/s2)(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该外力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
2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一木板B,B的左端放一木块A,A与B的接触面粗糙,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可将A从B的左端拉到右端.第一次将B固定在水平面上,当A到达B的右端时,A的动能为20J;第二次不固定B使其可自由滑动,当A到达B的右端时,B向前滑动了2m,此时A、B的动能分别为30J、20J。
求:(1)水平恒力F的大小;(2)木板B的长度。
23.如图,已知斜面倾角30°,物体A质量m A=0.4kg,物体B质量m B=0.7kg,H=0.5m。
B从静止开始和A一起运动,B落地时速度v=2m/s。
若g取10m/s2,绳的质量及绳的摩擦不计,求:(1)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体A沿足够长的斜面滑动的最大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