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生物化学第11章糖代谢前面一部分无用的
- 格式:ppt
- 大小:5.34 MB
- 文档页数:12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生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讲解第三节寡糖(oligosaccharides)寡糖是由2-20个分子的单糖缩合而成的糖。
一、二糖: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二糖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
1、麦芽糖(maltose):淀粉的水解产物。
谷类的种子发芽时及在消化道中被淀粉酶水解即产生麦芽糖。
民间常用大麦芽其中含有淀粉酶使淀粉水解变成麦芽糖。
二分子的葡萄糖α-D-G和α-D-G缩水按α(1-4)形成糖苷键2、蔗糖(sucrose):日常食用的糖主要是蔗糖。
甘蔗、甜菜、胡萝卜和有甜味的果实(香蕉、菠萝等)都含有蔗糖81)化学性质:无游离醛基、不具还原性。
2)物理性质:溶于水、甜度高。
3、乳糖(lactose):由乳腺产生存在于人和动物的乳汁内。
牛乳含有10%;人乳含有5-7%乳糖是由α-D-G和β-D-L各一分子按β(1-4)糖苷键缩合失水形成的。
4、纤维二糖(cellobiose):是纤维素的基本结构单位。
迅两分子的葡萄糖按β(1-4)键型相连而成。
二、三糖:棉籽糖(raffinose),见于多种植物,尤其是棉籽甜菜中。
于酸性共热时,棉子糖即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各一分子。
棉籽糖蔗糖酶果糖+蜜二糖棉籽糖半乳糖苷酶半乳糖+蔗糖复习方法如果细心对比一下历年的专业课考题,我们就会发现考研专业课考试的重复性很强,虽然题量和题型可能会有一些的改动,但是每年考试的命题重点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所以要想在专业课的竞争中获得胜利,建议广大考生第一步就是要搜集专业课历年考试资料和最新信息,标准就是要“准”和“全”。
第一,有效地收集专业课辅导资料专业课的资料主要包括专业辅导书、课程笔记、三人行辅导班笔记以及最重要的历年试题。
如果这些都搜集全的话,就可以踏踏实实的开始复习了。
专业辅导书是复习的出发点,所有的考试的内容都是来源如此,但是通常专业辅导书都是又多又厚的,所以要使我们复习的效率最大化,就要运用笔记和历年试题把书本读薄。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2007年真题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14分)1.糖有氧氧化2.脂肪酸β-氧化3.鸟氨酸循环4.酮体5.中心法则6.联合脱氨基7.氮的正平衡8.糖异生9.DNA的变性 10.Tm值 11.核糖体 12.引发体 13.冈崎片断 14.半保留复制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1.糖酵解有 步脱氢反应和 步底物磷酸化反应。
2.18C的饱和脂肪酸经 次β氧化生成 个FADH2 个NADH和 个ATP。
3. 真核细胞mRNA 端有 帽子结构 。
5. 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 。
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是。
6. 丙酮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时共消耗了 个ATP。
7.三羧酸循环中有 步脱羧反应, 步脱氢反应, 步底物磷酸化反应。
8. 氮的总平衡是指机体摄入的氮量 排出的氮量。
9.LDL是由 向 运输胆固醇。
丙酮酸脱氢酶系含, , 酶和 种辅酶。
10. 脂肪酸合成时所需的NADPH 来自 和 。
11.饥饿时大脑可以用 代替糖的需要。
12.降低血糖的激素是 ,其主要作用是 。
13.PRPP的中文是 。
hnRNA的中文是 。
11.糖代谢为脂肪合成提供 , , 和 。
12.主要的生物氧化途径是 和 。
13.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起始氨基酸是 ,携带起始氨基酸的tRNA反密码子是 。
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是 。
14. 奇数碳原子脂肪酸代谢的 可以进入三羧酸循环。
15.丙酮酸脱氢酶含 , , 酶。
16.脂肪酸合成时所需的NADPH 来自 和 。
17.酮体在 合成而在 分解。
18.酪氨酸转变成 和 再生成糖和酮体。
19.脂肪酸合成的原件是 。
20.HDL在 形成,主要运输 。
甘油先转变成再进入糖代谢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不可逆的部分是由 酶催化。
21.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受体是 。
谷氨酸脱氢反应中的氢的受体是 。
22.嘌呤在人体内的最终分解产物是 。
23.肝肾以外的组织由于没有 酶而无法直接补充血糖。
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 。
24.LDL是由 向 运输胆固醇。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生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节单糖(monosaccharides)单糖的种类很多,单糖在结构上、性质上差异不少,但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从数量上讲以葡萄糖(glucose)最多,分布也最广,其中葡萄糖结构具有代表性。
一、单糖的分子结构(一)链状结构1、葡萄糖链状结构的确定:元素组成:经验式为CH2O测定分子量:1801)葡萄糖能被纳汞齐作用还原成山梨醇,而山梨醇是右边结构从而证明了六个碳原子连成了一条直链。
2)葡萄糖能和福林试剂(醛试剂)反应:证明其分子式中含有醛基。
(-COH)3)葡萄糖和乙酸酐反应产生五个和乙酰基之的衍生物,证明糖分子中有五个羟基。
(-OH)2、葡萄糖的构型(configuration)1)不对称碳原子的概念:一个碳原子和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相连时,并因而失去对称性的四面体碳,也称手性碳原子、不对称中心或手性中心,常用C*表示。
2)构型不对称碳原子的四个取代基在空间的相对取向。
这种取向形成两种而且只有两种可能的四面体形式,即两种构型如甘油醛把羟基在左边规定为L-型,羟基在边右规定为D型。
甘油醛从糖的定义上判断是最简单的单糖凡在理论上由D-甘油醛衍生出的单糖为D-系单糖,由L-甘油醛衍生出的糖为L-系单糖。
天然的单糖大多只存在一种构型,例如葡萄糖、果糖(fructose)、核糖(ribose)都是D-系单糖。
3、与链式结构相关的概念:6镜象对映体(antipode):两类物质彼此类似但不同它们互为镜像但不能重叠这两类结构相化合物称为一对对映体。
2)差向异构体(epimers):仅一个对称碳原子构型不同,二镜向非对映体的异构物称为差向异构体。
3)旋光异构现象和旋光度:当光波通过尼克梭镜时,由于尼克梭镜(nicolprism)的结构,通过的只是某一平面振动的光波,光波其他方向的都被遮断这种称为平面偏振光。
当它通过具有旋光性质某异构物溶液时,则偏振面会向左旋转或者向右偏转。
糖代谢单选1.人体内无氧酵解的最终产物是:A.丙酮B.丙酮酸C.丙酸D.乳酸E.乙醇2.下列那种物质含有高能磷酸键A.6-磷酸葡萄糖B.6-磷酸果糖C.1,6-二磷酸果糖D.1,3-二磷酸甘油酸E.3-磷酸甘油醛3.1摩尔葡萄糖发酵生成乳酸时净生成ATP的摩尔数为A.1molB.2molC.3molD.4molE.5mol4.糖原分子中的一个糖残基经发酵生成乳酸可生成多少ATPA.1个B.2个C.3个D.4个E.5个5.一分子葡萄糖酵解过程中有几次底物水平磷酸化A.1次B.2次C.3次D.4次E.5次6.3-磷酸甘油醛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需要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磷酸甘油酸激酶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醛缩酶C.磷酸甘油酸激酶、醛缩酶D.醛缩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E.磷酸甘油酸变位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7.糖酵解途径中最重要的调节酶是A.己糖激酶B.6-磷酸果糖激酶-1C.丙酮酸激酶D.磷酸甘油酸激酶E.葡萄糖激酶8.丙酮酸生成乙酰CoA反应需要下列那种维生素参与A.叶酸B.生物素C.磷酸吡哆醛D.黄素E.抗坏血酸9.1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可生成多少分子ATPA.10分子B.12分子C.14分子D.16分子E.18分子10.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最多可净生成多少分子ATPA.32B.34C.36D.38E.4011.1分子丙酮酸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有几次脱羧反应A.1次B.2次C.3次D.4次E.5次12.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消耗的O2的摩尔数是A. 2B. 4C. 6D.8E.1013.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A.己糖激酶B.葡萄糖激酶C.糖原合成酶D.UDPG-焦磷酸化酶E.磷酸葡萄糖变位酶14.肝糖原分解的直接产物是A.6-磷酸葡萄糖B.1-磷酸葡萄糖C.葡萄糖D.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E.1-磷酸葡萄糖+葡萄糖15.关于糖异生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可逆途径B.没有膜障C.不需耗能D.也可在肾脏中进行E.在肌细胞内进行时可直接提供血糖16.正常静息状态下,血糖是下列那种组织或器官的主要能源A.肝脏B.肾脏C.大脑D.脂肪E.胃17.长期饥饿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是:A.食物中获取B.肝糖原分解C.肌糖原分解D.肌肉蛋白质降解来的氨基酸E.甘油的糖异生18.下列物质彻底氧化时,那一种生成ATP最多A.2分子葡萄糖B.5分子丙酮酸C.1分子硬脂酸D.3分子柠檬酸E.8分子乙酰CoA19.下列那种激素能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A.肾上腺素B.胰岛素C.糖皮质激素D.胰高血糖素E.肾上腺皮质激素20.1分子下列物质在体内彻底氧化时,生成ATP最多的是A.乙酰乙酸B.乳酸C.葡萄糖D.丙酮酸E.甘油21.葡萄糖的第一、四位碳原子用放射性标记,发现其发酵生成的乳酸放射性在A.甲基碳原子B.羧基碳原子C.羧基和羟基碳原子D.羧基和甲基碳原子E.甲基和羟基碳原子22.巴斯德效应是因为A.氧化磷酸化加强导致己糖激酶活性增高B.无氧环境转变为有氧环境时,丙酮酸转变为乙醇增加C.无氧环境转变为有氧环境时,为对抗磷酸戊糖途径,糖利用增加D.有氧环境加速三羧酸循环,最终使胞质内柠檬酸浓度增高,而抑制磷酸果糖激酶-1活性E.用糖代替脂肪为主要能源时,呼吸商下降23.关于人体内糖原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肝细胞膜结构支持物B.是葡萄糖和半乳糖的多聚物C.有较少的分支点D.可被α-1,4-糖苷酶水解E.有多个还原末端24.乳酸脱氢酶在无氧酵解中尤为重要,这是因为:A.产生NADH,通过氧化磷酸化可以产能B.产生电子传递链所需氧C.为三羧酸循环提供乳酸D.输出能源E.为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再生NAD+25.关于葡萄糖的吸收过程,正确的是:A.由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被动扩散B.逆浓度梯度的浆膜转运C.与高能磷酸键无关D.需载体转运,同时需要在相反方向上转运Na+E.需载体转运,载体有两个结合位点,分别结合葡萄糖和Na+。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生物化学课后习题及课后答案解析第七章脂肪酸的合成一.脂肪酸的来源:食物来源;脂类分解生成脂肪酸;脂肪酸合成二.脂肪酸的合成㈠.软脂酸的生物合成脂肪酸的合成不是降解的逆过程脂肪酸合成主要场所:细胞溶胶,肝脏组织,脂肪组织和乳腺组织为主;植物种子和果实等器官合成的原料:脂肪酸氧化,丙酮酸氧化脱羧等生成的乙酰CoA(线粒体),不能透过线粒体内膜进入细胞溶胶,三羧酸转运体系⒈三羧酸转运系统⒉丙二酸单酰CoA的形成原核生物:92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生物素的载体,生物素与该蛋白的赖氨酸残基的ε-氨基共价相连,形成生物胞素生物素羧化酶,催化形成羧基生物素转羧酶,催化将羧化生物素的活性羧基转移给乙酰-CoA真核生物哺乳类和鱼类:二聚体,生物素羧化酶,转羧酶和生物素羧基载体在同一条多肽链上.3.脂肪酸合酶与合成过程催化脂肪酸的合成,至少具有六种酶活性和一个酰基载体蛋白;因有机体的种类不同存在不同的结构和装配差异.酰基载体蛋白(ACP):辅基为磷酸泛酰巯基乙胺,末端巯基与反应中间物酯化,将中间物从一个反应中心转移到另一个反应中心乙酰CoA-ACP转乙酰(脂酰基)酶将乙酰基转移到β-酮脂酰-ACP合成酶Cys残基上.脂肪酸合成的启动丙二酸酰基CoA-ACP转移酶催化将丙二酸酰基转移到ACP的巯基,形成酯键.脂肪酸合成的装载β-酮脂酰ACP合成酶催化乙酰基(脂酰基)与丙二酸酰基缩合.β-酮脂酰ACP还原酶还原β-酮基为β-羟基.还原β-羟脂酰ACP脱水酶催化β-脂酰ACP脱水,产生双键.脱水烯脂酰ACP还原酶催化双键还原.二次还原植物和大肠杆菌七种多肽链.其中六种酶和一种载体蛋白ACP,构成多酶复合体酵母菌ACP和六种酶活性结构组成,位于两个多功能的多肽链上.ACP与β-酮脂酰合成酶,β-酮脂酰还原酶位于一条多肽链上;其余四种酶位于另一条多肽链上.动物:脂肪酸合酶由两个相同的亚基组成,每个亚基包括ACP及七种酶(软脂酰-ACP硫脂酶)活性位点,组成三个结构域:1,2,3:底物进入酶系和进行缩合反应;4,5,6,ACP:进行还原;7:游离脂肪酸的释放软脂酰合成中能量消耗:ATP=7,NADPH=14㈡.脂肪酸碳链的延长脂肪酸的合成只能到16C软脂酸,继续延长碳链由两个酶系经两条途径在不同细胞部位完成线粒体脂肪酸延长酶系:脂肪酸降解的逆反应,最后一步使用了还原剂NADPH内质网脂肪酸延长酶系:软脂酰-CoA以丙二酸单酰-CoA为二碳单位的供体,可合成硬脂酸㈢.碳链的去饱和脂肪酰-CoA去饱和酶,哺乳动物体内缺少在C9位以上引进双键的酶,软脂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㈣.脂肪酸降解和合成的调节自身调控(别构调控,竞争);激素调控(共价修饰);基因表达调控(酶量)脂肪酸降解的调节丙二酰-CoA:别构调节肉碱酰基转移酶I,浓度高抑制酶活性,抑制脂肪酸的分解代谢;促进脂肪酸的合成代93谢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磷酸化激活三酯酰甘油脂肪酶活性,促进分解,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胰岛素引起去磷酸化,降低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心脏脂肪酸氧化的调节:乙酰CoA抑制硫解酶的活性;NADH影响3-羟脂酰-CoA脱氢酶活性,降低氧化脂肪酸合成的调节:柠檬酸,乙酰CoA;软脂酰-CoA;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酶量调控三.甘油三脂的合成合成前体:脂酰CoA和3-P-甘油及磷酸二羟丙酮动物肝脏,脂肪组织;植物造油体甘油三脂的合成过程四.磷脂类的生物合成磷脂生物合成的前体:磷脂酸,胆碱,乙醇胺,丝氨酸,肌醇和CTP参与高等动植物多以CDP-醇基参与CTP+磷酸胆碱(乙醇胺)→CDP-胆碱(乙醇胺)+PPi但磷脂酰肌醇和线粒体中某些磷脂合成以CDP-二脂酰甘油某些细菌以CDP-二脂酰甘油参与CTP+磷脂酸→CDP-二脂酰甘油+PPiCTP主要起到活化载体的作用磷脂的合成部位:内质网的细胞溶胶面,再输送到膜系统的其他部位大肠杆菌磷酸甘油合成:三种高等动植物甘油磷脂的合成: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二磷脂酰甘油;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复习方法如果细心对比一下历年的专业课考题,我们就会发现考研专业课考试的重复性很强,虽然题量和题型可能会有一些的改动,但是每年考试的命题重点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