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香港於社会工作及社会发展之未来十年议程
- 格式:doc
- 大小:198.00 KB
- 文档页数:3
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
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跨学科发展:社会工作领域将与其他学科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以提供更全面、综合的支持和服务。
跨学科的合作有助于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
2. 国际化发展:社会问题不再局限于国家范围,社会工作专业将更加关注跨国界的社会问题,并与国际社会工作组织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
国际化的发展可以促进各国社会工作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3. 专业化发展:鉴于社会问题愈发复杂,社会工作专业将更加专业化,提供更高水平、更专业的服务。
专业化的发展需要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加强社会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质量,建立健全社会工作管理和评估体系。
4. 多元化发展:社会工作领域将更加关注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差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多元化的发展需要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具备跨文化、跨群体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5. 科技化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工作将逐渐应用科技手段,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科技化的发展可通过信息化平台和智能化工具提供更便捷、精准的社会工作服务,同时需要关注科技发展可能引发的伦理和隐私问题。
总之,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是跨学科、国际化、专业化、多元化和科技化。
在未来的发展中,社会工作将更加全面、综合地应对社会问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024年社区工作计划安排一、总体目标2024年社区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打造和谐、活力、共融的社区,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具体目标包括:加强社区管理体制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归属感。
二、社区管理体制建设1. 完善社区管理机构设置,加强人员配备和培训,提高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
2. 建立健全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推动居民自治,促进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3.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和沟通,共同解决社区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
三、社区服务水平提升1. 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集中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效率。
2. 推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全面、便捷的健康服务。
3. 加强社区教育服务,提高居民的教育水平和素质。
4. 引入互联网技术,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社区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5. 加强社区环境整治和公共设施建设,提高社区的居住环境和舒适度。
四、社区文化建设1. 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举办居民参与度高的社区文化节庆。
2. 提供多种文化培训和教育,培养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支持社区艺术团体和文艺社团的发展,举办精品文艺演出。
4. 建设社区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丰富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五、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和归属感增强1. 加强社区居民教育和培训,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文明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2. 鼓励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组织和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和工作,增强居民的自主管理能力。
3. 建立完善的居民意见反馈机制,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居民关注的问题。
4. 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六、工作推进机制1. 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质量和效果。
2. 推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任务,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和评估。
3. 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社会工作是一门专门为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社会福祉而设立的学科和职业。
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本文将从社会工作的引入、发展和现状等方面,介绍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社会工作的引入。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儿童问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开始引进社会工作的理念和经验。
1919年,中国的第一所社会工作学院成立,标志着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正式引入。
社会工作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社会工作经历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政府将社会工作纳入国家计划,并成立了一系列社会工作机构和组织,如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等。
社会工作专业也开始在高等学府设立,并培养了大批社会工作人才。
此时期,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问题也日益增多。
社会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中国开始加强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1993年,中国社会工作学会成立,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学术支持和交流平台。
同时,社会工作职业化也成为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社会工作职业。
中国社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社会工作已经逐渐成为一门学科,并在高等学府设立了专业。
各级政府也开始重视社会工作,加大了对社会工作的投入和支持。
社会工作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他们通过开展社区服务、社工咨询、社会工作项目等方式,为社会提供了各种服务和帮助。
然而,中国社会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社会工作的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其次,社会工作的发展仍然不平衡,一些地区和人群的社会工作需求得不到满足。
此外,社会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社会工作者的权益保护和职业规范也有待加强。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经历了引入、发展和现状等阶段。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中国社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人才培养,以更好地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福祉的提升做出贡献。
2024年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计划一、前言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
为了促进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制定有效的社区工作计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出2024年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计划,以期实现社区和谐、繁荣的目标。
二、目标和指导思想1. 目标: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努力,争取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社区环境改善、社区团结与和谐。
2. 指导思想:社工服务是面向群众的,要以人为本,关注居民需求,注重社区发展和群众意见,发扬社区自治,建设和谐社区。
三、具体工作计划1. 加强社区居民组织建设(1)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利益,积极组织居民参与社区事务。
鼓励成立居民委员会、妇女组织、青年团体等,加强居民自我管理意识。
(2)培训社区居民组织干部,加强其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提高社区居民的组织参与意识。
2. 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提高(1)开展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
通过社区广播、社区电视等媒体,加强社区居民对各类社区活动的了解和参与。
(2)建立民意调查机制,定期组织调查,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为社区工作提供参考。
3. 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1)加强社区医疗保健系统建设,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组织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
(2)推进社区教育事业发展,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文化娱乐活动等,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和娱乐生活质量。
(3)加强社区环境改善,组织开展环境整治活动,改善社区的硬件设施和环境卫生情况。
4. 加强社区团结与和谐(1)定期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社区凝聚力。
(2)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居民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培养社区居民的奉献精神和互助意识。
(3)建立辅导员系统,提醒社区居民处理家庭纠纷、亲子关系等问题,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和谐。
四、工作措施和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成立社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协调各项工作的推进。
当代国际社会工作结课论文论文题目: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内陆的启示院系:法学院班级:社会工作142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2016年6月4日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内陆的启示摘要:香港社会工作起始于上世纪40年代,经过了近80年的发展,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制度和完善的体系。
本文主要从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过程、现状等对其做一个深入的介绍,并且结合我国内陆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探寻香港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一、香港社会工作发展历史。
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香港社会工作初期阶段:以救济性为特征20世纪40至50年代,香港的社会工作处于社会福利服务发展的初期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社会慈善、社会救济发展起来的,其特征是救济性的;与这一时期救济性的社会工作组织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种组织的主要形式是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
1946年香港难民福利会成立,开始从事难民社会福利服务。
1947 年香港华民政务司署设立社会局,负责香港的贫困救灾事务。
1958 年香港政府建立了社会福利署,这为社会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使社会工作的范围逐渐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救助残疾人等多方面。
第二阶段是香港社会工作全面发展阶段:确立发展方向和政策目标20世纪60至90年代,香港社会工作进入转折全面发展时期,其表现为社会工作目标、政策、实施方针的确定。
社会工作的范围由单一的为青少年服务,发展到涵盖社会工作的各个方面。
这一时期以6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四份白皮书的发表为标志。
1965年港英政府发表了第一部标题为《香港社会福利工作之目标与政策》的社会福利白皮书,白皮书确定了香港社会福利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政策目标。
1990年港英政府发表了《跨越九十年代香港社会福利白皮书》,制定了90年代香港社会福利服务的发展规划。
1993年新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和公共福利金计划实施,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这些政策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扩展了服务领域。
中国社会工作政策文件汇总一、《社会工作法》《社会工作法》是中国社会工作的基本法律文件,于2024年11月3日公布实施。
该法明确了社会工作的定义、宗旨、任务和基本原则,规定了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资格要求、权益保障等内容,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
二、《社会工作职业能力标准》三、《社会工作发展规划(2024-2024年)》《社会工作发展规划》是国家对社会工作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和指导的文件,发布于2024年。
规划提出了社会工作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重点和措施,指导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进行社会工作的推进和管理。
四、《关于开展社会工作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于2024年发布,旨在推动中国社会工作的试点工作,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功能机构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
文件明确规定了试点地区、试点内容和试点范围,为社会工作实践进行了指导。
五、《社会组织人员参与社会工作的指导意见》六、《社会工作基本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体系》于2024年发布,旨在规范和统一社会工作数据统计指标,加强社会工作信息化建设。
文件明确了社会工作数据的分类、指标和统计方法,为社会工作数据的搜集和分析提供了依据。
七、《关于建立健全城乡社区社会工作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于2024年发布,旨在推动城乡社区社会工作的全面发展。
文件明确了城乡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社会工作人员的招聘和培养机制,强调了社会工作在城乡社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总结起来,以上列举的是中国社会工作政策的一些代表性文件。
这些文件覆盖了社会工作的法律法规、职业标准、发展规划、试点工作、参与方式、统计体系和城乡社区发展等方面,为中国社会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有序发展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随着中国社会工作事业的不断发展,相信将会有更多的政策文件出台,为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提供保障。
2024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综合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150题)1、于炯是某大学大四的学生,即将毕业。
他对于毕业后能否找到工作非常的忧虑。
社会工作者在与他面谈时,一起讨论如果找不到工作,待业会出现的种种情况。
这种工作技巧属于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中的()。
A.自我表露B.替代性选择C.去灾难化D.示范【答案】 C2、优势视角要求社会工作者应该做到( ),从而真正从信任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去建构专业关系。
A.悬置怀疑B.完全信任C.治愈整合D.增强权能【答案】 A3、关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哲学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论两个层面的含义B.强调经验事实先于理论而存在,强调知识来源于实践C.强调研究过程的经验性与实践性,重视以历史事实与社会事实说明社会规律D.认为应该把社会作为部分来研究,侧重分析社会及子系统的相互关系【答案】 D4、关于个案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个案研究是对单个对象的整体深入研究B.个案研究是对一个案件卷宗的全面查阅C.个案研究是对社会工作方案的策划设计D.个案研究是对个案辅导过程的详细记录【答案】 A5、老黄经常参加社区活动,也乐于助人,办事负责。
因此,被社会工作者邀请参加社会组织活动。
但老黄由于以前从未做过管理工作,自我认同度不高,尤其对自己的组织能力缺乏信心。
社会工作者针对老黄的问题应该()。
A.培养老黄的民主领导风格B.鼓励和肯定老黄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C.强化老黄的权责分工意识D.放弃让老黄担任居民骨干的打算【答案】 A6、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是从困难人群到()。
A.困难群体B.危机人群C.灾难人群D.需要人群【答案】 D7、高二学生小明在和社会工作者交谈中透露了他想自杀的想法,并要求社会工作者保密,下列社会工作者的做法中,较为妥当的是()。
A.告诉小明的老师和同学B.告诉小明的父母C.和社会工作机构同事商讨帮助小明的方法D.和小明进行深入沟通,如果不能阻止其自杀意念,及时向所在社会工作机构报告【答案】 D8、2020年江苏省实现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三新”经济增加值25177亿元,比上年增长5.6%,比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快1.5个百分点,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5%。
香港回归日了解特别行政区的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香港回归日是指1997年7月1日,香港由英国主权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
自此以后,香港特别行政区不断发展壮大,社区发展和社会工作在香港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特别行政区的社区发展1. 特别行政区的概述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一个多元文化、多元利益的社会。
其社区发展旨在推动社区共建、共融和共享,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特别行政区政府致力于打造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社区环境。
2. 社区发展的基本原则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社区发展遵循四个基本原则:社区共建、居民参与、公平平等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社区共建,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社区的规划和决策过程,实现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3. 社区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香港特别行政区通过整合和利用社区内的资源,提供社会服务和福利,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社区设有各种设施和机构,包括学校、医院、图书馆、社区中心等,为居民提供教育、医疗、文化和娱乐等服务。
4. 社区发展计划的实施特别行政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社区发展计划,包括改善社区设施、提高社区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关系和推动社区经济发展等。
这些计划的实施旨在提升社区的整体发展水平,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二、特别行政区的社会工作1. 社会工作的定义和作用社会工作是一种关注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和社会变革的专业工作。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社会工作扮演着连接政府、社区和个人的桥梁作用。
社会工作者通过提供咨询、辅导、援助和培训等服务,帮助个人和家庭解决问题和改善生活。
2.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社会工作机构香港特别行政区设有各类社会工作机构,包括社会福利署、非政府组织和社区中心等。
这些机构为不同人群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如儿童保护、老年人关怀、家庭服务和康复辅导等。
3. 社会工作的专业培训和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重视社会工作的专业培训和发展,设有多所大学提供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参与培训和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2024年社工工作思路第一篇尊敬的领导、同事们:当我们迈入2024年,社会工作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明确工作思路,确保我们的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一、深化理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和方法论。
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会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更好地开展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服务创新,拓展服务领域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
例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在线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针对特定群体如老年人、残障人士等提供定制化服务;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三、强化团队协作,提升服务效率社会工作涉及领域广泛,需要我们加强团队协作,形成合力。
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明确分工与合作流程,确保团队成员能够高效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同时,加强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四、注重服务质量,提高满意度服务质量是社会工作的重要评价指标。
我们将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服务过程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不断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五、加强宣传推广,扩大社会影响力为了更好地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推广工作。
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多种渠道,宣传社会工作的理念、成果和价值,提高社会认知度和认同感。
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社会工作。
总结:面对2024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我们应以更加专业、创新的思路开展社会工作。
通过深化理论学习、加强服务创新、强化团队协作、注重服务质量以及加强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努力,不断提升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影响力。
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社会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尊敬的领导、同事们:在2024年,我们的社工工作将秉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理念,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作风、更优的服务,推动社会工作的全面发展。
2024年社区工作总结及计划一、总结在2024年,社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
本文将对过去一年的社区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并制定2025年的工作计划。
1. 人口和社区发展在2024年,社区的人口增长了10%,达到了5000人。
社区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们建立了更多的公共设施,改善了社区的基础设施,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2. 社区活动和公共参与为了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居民的参与感,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社区活动,如社区运动会、文化节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也促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社区环境改善我们注重社区的环境保护和改善工作。
在2024年,我们加强了垃圾分类和回收工作,提倡低碳生活方式,推广节能减排措施,使社区的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4. 社区安全和治安我们重视社区的安全和治安问题。
通过加强警务力量和社区巡逻,加强社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社区的治安状况得到了有效控制。
二、计划基于对2024年社区工作的总结和评估,我们制定了以下2025年的社区工作计划。
1. 提高社区管理水平我们将进一步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加强社区的规划和管理。
通过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提高居民的自治能力,提升社区的整体管理水平。
2. 加强社区建设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社区的硬件环境。
包括修缮老旧建筑、建设公园绿地和休闲设施等,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我们将继续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加强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心。
通过举办文化节、书画展等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修养。
4. 推进社区环境保护我们将继续加强社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垃圾分类与回收工作的落实。
同时,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5. 加强社区安全防范我们将继续加强社区的安全防范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安全意识。
加强巡逻力量,加强社区的安全宣传,提升社区的治安状况。
建立香港於社會工作及社會發展之未來十年議程
社會福利系統的融資與發展Financing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welfare system
8. 社會福利系統的融資與發展Financing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welfare system
社會福利是社會發展重要的一環,不單照顧社會上弱勢群體的需要,更強化個人、家庭及社區的能力,推動積極社會參與,建立關懷、共融公義的社會。
在探討社會福利系統未來十年發展前,我們需先了解這系統包含甚麼元素。
如果按政府在財政預算案中社會福利政策組別的開支而言,社會福利包括:
-社會保障(包含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公共福利金、交通意外傷亡援助計劃等);
-社會福利服務(包含家庭及兒童福利、安老服務、康復及醫務社會服務、違法者服務、社區發展及青少年服務),這方面的開支,亦包含對社會服務團體的資助;
-其他(包括殘疾人士技能訓練中心、復康巴士等)。
下表列出政府過去十年在社會保障及社會福利服務的經常性開支金額:
表一、政府過去十年在社會保障及社會福利服務的經常性開支金額(單位:港幣億元)
從表一可見,政府過去十年的社會福利開支,不論社會保障或社會福利服務,均有上升,其中2008/09年度的增幅尤其明顯,主要因為政府大幅提高了高齡津貼的金額,額外增發兩個月綜援和傷殘津貼,及三個月高齡津貼,增加長者及殘疾人士住宿及日間照顧服務,及公務員薪酬調整等因素。
如果我們將社會福利系統集中於上述由政府撥款資助/支付的項目,則會忽略了許多民
間自發的社會福利服務。
社聯在過去十年曾三度收集其會員機構的收入來源並作出分析,發現這些機構在個人企業捐款及其他收入的升幅尤其明顯,令這方面的收入由2000/01年度佔總收入的8.7%上升至2007/08年度的23.7%。
(見表二)可見在日後討論社會福利系統的發展及融資時,不可以只集中討論政府的政策及撥款,亦應探討由民間團體、個人及企業自發推行的項目。
表二、社聯會員機構收入來源統計
資料來源:由社聯出版的香港社會服務機構總覽(2002, 2005 及2009)。
(備註:2009年總覽包含香港房屋協會的收入數據,但由於該機構的規劃遠較其他為大,所以沒有包括在上表中,以方便大家比較歷年升幅。
)
除了民間團體及個人、企業捐款為社會福利服務帶來了新的元素外,政府近年亦透過成立基金而鼓勵民間團體開辦有特定目標的服務,例如「社區投資共享基金」,主力資助能建立社區資本的項目,「創業展才能」及「伙伴倡自強」基金支持社會企業,而「擕手扶弱基金」則鼓勵商界資助社會服務團體。
再看表二,可見公益金及賽馬會的撥款在社會服務機構的收入所佔的比例已下降至只有百分之一左右,而服務及活動收費無論在金額及所佔收入比例均大幅下降,這現象與近年較多機構嘗試開辦自負盈虧服務的趨勢並不吻合,可見有關規模仍然十分小。
未來社會福利系統的發展及融資,將建基於過去的發展,在分析過去十年一些轉變後,我們想提出以下幾點觀察及討論:
一〃社會福利服務的系統已變得愈來愈多元化及複雜,這可以說是香港公民社會愈來愈成熟的結果,因為更多個人/企業/民間團體自發為社會弱勢提供服務及協助。
然而,怎樣善用資源卻變成一個重要的議題。
政府在98年前每兩年進行一次主要的五年服務規劃,每十年制定一份社會福利白皮書,但在過去十年卻可說完全停頓下來。
在缺乏清晰的政策目標及服務規劃的情況下,民間自發力量亦較難作出配合。
過去兩任特首都曾承諾為社會福利訂定發展藍本及規劃機制,可惜到現在均未有兌現。
二〃缺乏清晰的政策目標、推行整筆撥款制度、政府增加項目撥款基金、民間團體透過私人及企業捐款發展不同服務等等因素,令香港的社會福利服務在過去十年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同樣亦令服務規劃更形困難。
政府及社福界應建立一套更好的研究及發展機制,以了解社會需要及檢視服務的不足之處,令服務規劃更能切合社會發展及市民的需求。
三〃個人及企業捐款的增加,與近年社會服務界的推動(如社聯「商界展關懷」活動)、政府的鼓勵(設立「擕手扶弱基金」)及世界趨勢更重視企業社會責任,均有直接關係。
政府一向透過不同政策或機制鼓勵個人及企業捐款,如何協助民間團體將捐款或其他資源投放於社會所需的項目,都是值得探討的項目。
民間團體曾提出政府可仿效其他國家提升捐款的誘因,如雙倍免稅額等建議,都是值得考慮的。
四〃近年政府設立多個基金為社會服務提供短期項目撥款,以及透過每年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增加一次過開支撥款的趨勢,令政府可以更有彈性地因應社會需要/ 訴求或各政黨的壓力,但亦反映政府對解決社會問題缺乏長遠目光及承擔。
政府應該對較有顯著成效及效益的服務提供長期的資助,亦應改進現時按年撥款的封套制度,預早五年為福利服務作出財政承擔(尤其是院舍等需要預早計劃的項目)。
五〃社會福利服務的主要對象是弱勢社群,可以自我承擔服務費用的能力不足,所以過往社會福利服務的開支多由政府承擔,近年則有較多市民及企業捐款。
對於應否及如何發展「用者自負」或「能者自負」的概念,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過去政府、學者及社福界均曾提出不同概念,如錢跟人走、社會保險、儲蓄等,各有好壞,需要進一步探討。
六〃社會服務機構現在面對的機會較多,但在財政、人事、籌款,交代等各方面的挑戰亦更大,需要更有系統及全面的培訓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