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 走进互联网》
- 格式:doc
- 大小:14.45 KB
- 文档页数:2
19.3 走进互联网同步卷1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手机通话是通过无线电波实现的,其主要应用的物理知识是()A.光学B.热学C.电磁学D.力学2.1876年发明电话的科学家是()A.爱迪生B.伏特C.赫兹D.贝尔3.华为手机行销世界各国,关于手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手机发声时,话筒的膜片振动产生声音B.会议中,将手机铃声调为振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我们可以看到手机屏幕上的来电显示的号码,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D.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可以使用无线电设备交流,说明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4.手机已经进入“5G”时代,所谓“5G”指的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5G”手机传递信息的载体是()A.红外线B.电磁波C.超声波D.次声波5.5G网络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的简称,其采用的电磁波频率比4G网络更高,网络下载速度比4G网络快数百倍,与4G相比()A.5G电磁波的波长更长B.在相同时间内5G传输的信息量更多C.5G信号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更快D.5G信号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6.无锡是我国首个移动物联网连接规模超千万的地级市。
移动物联网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实现远程控制。
手机传递信息是利用了()A.红外线B.电磁波C.超声波D.次声波7.下列各种活动中,能通过互联网做到的是()A.传送网购的运动鞋B.远程学习物理课程C.输送发电厂的电能D.传输纸质信件8.关于电磁波和现代通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移动电话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B.光能在弯曲的光纤中传播C.我国建立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的D.中央电视台与成都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在同一区域内传播的速度相同9.关于电磁波和现代通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移动电话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B.光纤是利用光在玻璃中不断折射来传递信息的C.中央电视台与广西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在同一区域内传播的速度不同D.我国建立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的10.5G网络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的简称,其采用的电磁波频率比4G网络更高,网络下载速度比4G网络快数百倍。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1 希望你喜爱物理1.2 测量长度和时间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1.4 尝试科学探究第二章声音与环境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2.2 我们怎样区别声音2.3 我们怎样区别声音续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第三章光和眼睛3.1 光世界巡行3.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3.5 奇妙的透镜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3.7 眼睛和光学仪器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4.1 从全球变暖说起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4.4 升华和凝华4.5 水循环和水资源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5.1 物体的质量5.2 探究物质的密度5.3 密度知识的应用5.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5.5 点击新材料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6.1 怎样认识力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6.3 重力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6.6 探究滑轮的作用第七章运动和力7.1 怎样描述运动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7.4 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第八章神奇的压强8.1 认识压强8.2 研究液体的压强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第九章:浮力和升力9.1 认识浮力9.2 阿基米德原理9.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9.4 神奇的升力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10.1 认识分子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10.3 “解剖”原子10.4 飞出地球10.5 宇宙深处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11.1 怎样才叫做功11.2 比较做功的快慢11.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11.4 认识动能与势能第十二章内能和热机12.1 认识内能12.2 热量和热值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12.4 热机与社会发展第十三章探究简单电路13.1 从闪电谈起13.2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13.4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13.5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13.6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第十四章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初中物理目录—2016版14.1 怎样认识电阻14.2 探究欧姆定律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第十五章电能与电功率15.1 电能和电功15.2 认识电功率15.3 怎样让用电器正常工作15.4 探究焦耳定律九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电磁铁与自动控制16.1 从永磁体谈起16.2 奥斯特的发现16.3 探究电磁铁的磁性16.4 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第十七章电动机与发电机17.1 关于电动机转动的猜想17.2 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17.3 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第十八章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18.1 家庭电路18.2 怎样用电才安全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第十九章电磁波与信息时代19.1 最快的“信使”19.2 广播电视与通信19.3 走进互联网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20.1 能源和能源危机20.2 开发新能源20.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20.4 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走进网络时代山东人民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天涯如比邻第三课时走进网络时代课时建议:2—3课时授课时间:2012年11月29日教学目标1. 通过对网络相关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对利用网络收集信息、与人交流等方面的用途产生兴趣,并形成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态度。
2. 通过上网亲身体验和交流网络上发生的一些故事,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当今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网络能带给我们种种便利。
3.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带给青少年的危害,提高小学生鉴别能力,以适应网络的发展并获取积极的信息。
4. 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资料《网络的悲哀》、《健康上网守则》等。
学生准备:搜集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的有关事例和数据。
重点难点通过上网亲身体验和交流网络上发生的一些故事,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当今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网络能带给我们种种便利。
教学过程活动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现代科技飞速发展,随着航天事业的进步,人类腾云驾雾的美梦成真;随着科隆技术的实现,分身术的神话成为现实。
你能说说身边有哪些现代科技的发明与应用真正将人类带进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崭新世界?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活动二:认识“网络时代”,了解网络的作用。
1.教师引导: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网络来做各种事情。
根据平时的了解,我们利用网络都做了哪些事情?如果你在外地通过网络和家人联系,你最想跟他们交流什么?又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交流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体会网络的重要作用。
2.网络故事会。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以下三个问题:(1)你听说过网上有趣的故事吗?你和网络之间产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2)发挥你的想象力,想一想在不远的将来,网络还有可能在哪些方面得到应用?(3)你平常上网吗?经常去的网站有哪些?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搜集的有用的网址。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召开班级网络故事会。
教案 19.3 走进互联网教学内容:1. 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2.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3. 互联网的应用领域4. 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掌握相关的术语和知识点。
2. 理解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能够理性地看待互联网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能够安全、合理地使用互联网,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网页、浏览器、搜索引擎、域名、IP地址等。
2. 互联网的应用领域,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在线教育、电子商务等。
3. 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难点:1.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需要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历史背景和技术演进。
2. 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消极影响,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互联网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计算机和投影仪,用于展示互联网的相关网页和图片。
2.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的PPT课件。
3. 白板和板书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4. 学生作业本和练习题,用于随堂练习和巩固知识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计算机和投影仪,展示一些互联网的网页和图片,如搜索引擎的界面、社交媒体的页面等,引导学生对互联网有直观的认识。
2. 提问:你们对互联网有什么了解?它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二、讲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10分钟)1. 通过PPT课件,讲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网页、浏览器、搜索引擎、域名、IP地址等,并给出相应的定义和示例。
2. 引导学生跟随讲解,注意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点。
三、讲解互联网的应用领域(10分钟)1. 通过PPT课件,讲解互联网的应用领域,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在线教育、电子商务等,并给出相应的示例和介绍。
2. 引导学生跟随讲解,注意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点。
四、讲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10分钟)1. 通过PPT课件,讲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包括互联网的起源、ARPANET、TCP/IP、万维网等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技术演进。
走进互联网知识点一阅读网页精练版P461.互联网:利用电磁波和通信网络,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的庞大网络。
利用互联网可以传送信息,进展网络通信。
在一所或者一个居民小区内,假设干台计算机接到交换机和效劳器(提供网络控制和效劳的专用计算机)上,就组成了局域网,再实现全世界的连接,就成为互联网。
2.互联网的功能:由于计算机可以高速处理多媒体信息,并且有交互性,所以在网上传送的电子邮件不仅有文字,还有图像和声音。
人们向往已久的可视也依靠网络实现了。
我们还可以从网上看到不断更新的新闻,查到所需的各种资料,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
网络让我们即使远隔千山万水,却仿佛近在咫尺。
网络还有其他许多功能,比方网上学习、网上购物、网上等。
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使信息得到高速一共享。
3.互联网的连接,除了使用金属导线外,还使用光缆、通信卫星等各种通信手段。
例1 以下哪个是互联网不能实现的( )A.查阅资料、看新闻B.购物、视频点播、聊天C.远程教育、远程医疗D.现金交易解析:网络通信是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通信形式,它可以实现很多功能,但网上购物等消费活动或者经济往来,只能以银行卡网上划拨的方式进展,不能进展现金交易。
答案:D知识点二电子邮件和网上精练版P461.电子邮件(1)电子邮件:电子邮件(Email)为科研机构、企业、、政府机关和个人提供了非常快捷的邮件收发手段。
人们只要上网并翻开自己申请的电子信箱,便可与世界各地的亲友互相发送电子邮件。
每个电子信箱都有自己的“地址〞,这样才能把邮件准确无误地送到正确的地方。
电子邮箱地址的格式为:用户名、符号“@〞(发音同英语的“at〞)和效劳器三局部。
(2)电子邮件的内容:电子邮件可以传送包含文字、数据、图像或者集声音、画面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其特点是方便、快捷、信息内容丰富多样、节开支等。
(3)收发电子邮件:当甲给乙发送一封电子邮件时,他的效劳器A把邮件发送到乙的效劳器B,储存起来,一旦乙“上网〞,他就能从自己的效劳器得到这个邮件。
19.3《走进互联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是怎样实现互联的,知道互联网的一些功能.2.知道网上学校和虚拟学校的一些功能.3.学会利用互联网进入自己喜爱的网站,搜寻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学会收发电子邮件.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网上冲浪”和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知道上网和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掌握利用关键词关键句在互联网搜素到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电磁波的价值,培养上网学习的兴趣和从网站收集学习资料的习惯。
能够正确而合理的运用互联网,要成健康正能量的网络价值观。
【教学重点】会上网,会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能够正确利用电子邮件收发信息。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做互联网信息的享有者也做互联网信息的创造者。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老师说:刚过周末,你们有没有经过这样的事情:周末在家,正专注上网,跟同学聊的火热,妈妈老师东一句西一句的,去帮下烧开水啊,去关灯啊,去帮手机充个电啊等等。
这个时候是不是很烦啊?学生:是师:假如我们可以这样。
叮咚叮咚,帮我打开烧水壶;叮咚叮咚,帮我打开手机充电。
来请同学们帮忙来开下灯吧。
学生活动:学生使用智能音箱“叮咚”操作家用电器。
断开网络在请同学尝试使用,不灵了。
为:为为什么呢?学生:断网了!师:哦,原来网络的力量这么强大,那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进入这节课的学习——《走进互联网》进行新课一、互联网师:互联网产品有网络时几乎无所不能,没有网络的时候就是废铁一块。
互联网的能量是无穷的,那么我们先通过一段视频来简单认识下互联网的由来。
师:说的好,任何科技,不论其本质如何,最终还是姚服务于人民。
要让互联网服务于我们,那我们必须要先知道如何上网吧,一起来看看如何才能上网吧。
老师给学生讲解形形色色的浏览器。
如何都能如网址。
给学生介绍一些不同的搜索引擎,并给予他们网址。
插入情境:刚刚说的在认真上网的你。
正是在跟同学就本章学习的电磁波和通讯应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讨论,一番争辩,发现发文字太多了,语音太长了,视频有太大了。
19.3走进互联网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的互联及互联网的功能。
2、体会网络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3、学会收发电子邮件。
4、了解互联网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
对互联网的理解
教学难点
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互联网的定义及用途。
互联网是利用电磁波和通信网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的庞大网络。
利用互联网,人们可以通过相应的网站,进行学习、娱乐、购物等。
由计算机联成的互联网,在现代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74年美国国防部国防前沿研究项目署(ARPA)的罗伯特•卡恩和斯坦福大学的文顿•瑟夫开发了TCP/IP协议,定义了在电脑网络之间传送信息的方法。
这一协议于上世纪80年代初被世界广泛采用,成为互联网的核心。
1986年,美国建设了第一个互联网骨干网。
1994年前后,随着WEB技术等互联网技术的发明,第一代互联网全面成熟,也给世界互联网的领先者——美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利益,促进了美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的繁荣。
1989年,我国正式开始了互联网建设,但因为种种原因,进展迟缓。
1994年,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建设为代表,我国互联网建设进入加速期,先后建成了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科学技术网、中国金桥信息网和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四大骨干网。
1998年,CERNET的研究者在我国第一次搭建了IPV6试验床。
2001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地区试验网在北京建成并通过验收,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2003年,国务院批复了由发展改革委主导的8部委“关于推动我国下一代互联网有关工作的请示”,随后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CNGI项目开始实施。
2、收发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可以传送包含文字、数据、图像或集画面声音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
特点:方便、快捷、信息内容丰富多样、节省开支等。
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是固定的,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是唯一的。
3、网上学校。
在互联网可以建成“虚拟学校”。
在这所学校里你可以得到全国最优秀的教师的点拨和指导。
我国教育部已通过教育电视台建立了远程教育中心。
4、比较网上学校与传统教学各自的优缺点。
二、教师小结
1、通过学习,总结出互联网的优缺点。
优点:a.人们可以通过相应的网站进行学习、娱乐、购物等;
b.资源共享、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网络,它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互联网是信息
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高速共享;
c.超越时空,就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在网上聊天、看电影、接收远程
教育等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
缺点:a.网络游戏使人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b.利用互联网上网的人多、传播消息快等特点传播虚拟、不健康的信息,干扰人
们的正常生活。
2、电子邮件的收发过程。
计算机用户发送电子邮件——(通过光纤电路传输)——地面站发送信号——(无线电波信号传至卫星)——卫星——(卫星转送无线电信号)——地面站接收和传递信号——计算机收到信息
三、作业课下给我发送一份反应你学习情况的电子邮件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