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技术与应用》第1章
- 格式:pdf
- 大小:607.27 KB
- 文档页数:11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随着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在寻求新的能源解决方案。
新能源指的是与传统石化能源不同的一种或多种能源,其主要来源为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对于整个能源行业的转型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保护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太阳能技术太阳能是地球上最大的能源来源,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技术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太阳能技术主要分为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两种。
光伏发电是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的过程,采用的是半导体材料成为太阳能电池板,当阳光照射在电池板上时,电子会受到刺激而产生运动,产生电流。
太阳能热利用则是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采用热量传导和热量转移技术,进一步转化为电能或热能供应。
太阳能技术优点是可再生、无污染、寿命长、可靠性高。
但是缺点是需要大面积的场地和高成本。
二、风能技术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永无穷尽的能源。
风能技术主要是设备建设、风机控制以及电网储能等方面的技术,在德国、丹麦等国家,风能占据了主要的能源地位。
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旋转轮叶产生动力,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风力发电机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轮叶、变速器、电机和控制器等。
风能技术优点是可再生、无污染、寿命长、建设投资相对较低,但是受到限制的是其依赖风速,功率受限。
三、水能技术水力发电是将水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采用的是水力涡轮机,通过水流推动涡轮机产生动力转动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水能技术主要优点是其稳定,可靠,适用于地形、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
不过,水能技术需要大规模的通水设施,占用场地大,在一些区域或冰冻区域使用受到限制。
四、生物质能技术生物质能指的是在生物质中含有的植物、动物的残留和废弃物产生的能源。
生物质燃料也被称为“绿色能源”。
生物质能技术包括生物质燃烧发电和生物质气化发电两种形式。
生物质燃烧能够减少污染物排放,生物质气化可以使得生物质转变为气体和液体,使得其更高效地供应能源,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概论教学大纲编写一、课程背景与目的1.1课程背景随着全球能源危机日益加剧和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是面向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对新能源技术与应用的基本概念、原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有所了解,并能够掌握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
1.2课程目的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技术与应用领域的基础知识有所掌握,能够了解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具备分析和解决新能源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2.1新能源技术与应用概述2.1.1新能源概念及分类2.1.2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历程2.1.3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比较2.1.4新能源的意义与作用2.2太阳能技术与应用2.2.1太阳能利用原理与技术2.2.2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2.2.3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及应用2.3风能技术与应用2.3.1风能利用原理与技术2.3.2风力发电技术及应用2.3.3风能储存技术及应用2.4生物质能技术与应用2.4.1生物质能基本概念与分类2.4.2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及应用2.4.3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及应用2.5水能技术与应用2.5.1水能利用原理与技术2.5.2水力发电技术及应用2.5.3潮汐能与海洋能利用技术及应用2.6核能技术与应用2.6.1核能利用原理与技术2.6.2核能发电技术及应用2.6.3核能安全与环境问题2.7新能源政策与市场2.7.1新能源政策与法规2.7.2新能源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2.7.3新能源技术创新与商业化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和授课,向学生介绍新能源技术与应用的基本原理、技术路线和应用现状。
3.2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对新能源技术实际操作和应用的理解。
3.3论文撰写要求学生选择相关研究课题,深入探究并撰写论文,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4.1考核方式课堂测试、实验报告、学术论文、课堂讨论、平时成绩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
新能源技术开发与应用技术手册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传统能源资源的持续开采,我们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
而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本技术手册将为读者介绍新能源技术开发与应用的相关内容,旨在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技术手册概述1.1 新能源技术的定义与分类新能源技术是指相对于传统能源而言的清洁、可再生、环保的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多个领域。
对这些技术进行分类和概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新能源技术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1.2 新能源技术开发的重要性与挑战介绍新能源技术在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应对气候变化和改善环境质量方面的重要性。
同时,也要提及在新能源技术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如技术创新、成本降低、市场推广等问题。
二、太阳能技术2.1 太阳能的获取与转换介绍太阳能的获取方式,包括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技术,以及太阳能的转换原理和设备。
2.2 太阳能应用领域分析太阳能在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其应用效果和前景。
三、风能技术3.1 风能的捕捉与转化探讨风能的捕捉方式,包括风力发电机和风能利用设备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3.2 风能应用案例通过介绍风能在发电、供暖、动力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案例,展示风能技术在实际中的作用和前景。
四、水能技术4.1 水能的开发与利用途径介绍水能的开发方式,包括水电站、潮汐能、海洋热能等,并讨论其技术原理和关键技术。
4.2 水能在能源生产中的应用将重点放在水能所应用的领域,如水力发电、海洋能利用、水能供暖等,并探讨其可行性和发展潜力。
五、生物质能技术5.1 生物质能的开发与转化分析生物质能的开发方式,包括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液体燃料和生物质气体燃料的转化技术。
5.2 生物质能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探讨生物质能在发电、取暖、交通等方面的应用,并以可行性研究和实施案例作支持。
六、新能源技术的市场推广与发展6.1 技术市场背景与机遇介绍新能源技术的市场背景,分析市场机遇与挑战,包括政策环境、投资前景等方面的因素。
新能源发电技术与应用第一章:新能源发电技术分类随着能源环境的变化,新能源发电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太阳能发电技术太阳能发电是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
目前,太阳能电池板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将其存储在电池中。
此外,太阳能热发电也是太阳能利用的重要形式,其通过太阳能的热效应来发电。
2. 风能发电技术风能发电是指利用风能将旋转器件(如风力发电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的技术。
由于风能具有壮大、清洁、无污染等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全球风能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600GW以上,是新能源发电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3. 水能发电技术水能发电是指利用水能将水流或水压转化为机械能,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的技术。
常见的水力发电形式有水轮发电、蓄能式水力发电和波浪能发电等。
4. 生物能发电技术生物能发电主要指利用各种有机物质(如垃圾、农作物废料等)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气体来发电。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垃圾处理、农村废物管理等领域。
第二章:新能源发电技术应用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能源供应、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
1. 能源供应新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发展新能源,不仅可以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还可以为全球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2. 环境保护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发电技术具有零排放、无污染、低碳和环保等特点。
因此,新能源的应用有助于改善大气质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经济发展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应用对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
一方面,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另一方面,新能源的低成本、高效益等优势也有助于降低企业能源成本。
第三章:新能源发电技术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新能源发电技术得到了大力发展。
以下是新能源发电技术现状及趋势:1. 太阳能发电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已经进入高效稳定的第三代。
新能源的技术与应用新能源可以定义为人们可以得到的非化石燃料类资源,例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燃料、地热能和海洋能。
新能源被广泛视为小型生产和传统能源替代品的未来,目前新能源的技术与应用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一、水力发电技术与应用目前,水力发电仍然是新能源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水力发电涉及到三个组成部分:水库、水轮机和发电机。
简单来说,水库贮存水源,水轮机通过流动的水源带动转子,进而产生电能。
在水力发电技术方面的发展,涉及到新型水轮机的开发、水电站优化和绿色发电的培育。
由此,与水力发电相关的专业人士需要了解石膏盾构机的工程建设思路和可持续性水力发电的扩展。
在水力发电应用方面,水库可以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城市建设、消防、旅游和避暑等领域。
此外,水库还可以与水厂联合建立,达到给饮用水提供能源和清洁水的目的。
二、风力发电技术与应用风力发电是使用风轮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
风轮机通过风转动并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目前,风力发电的选择包括水平轴风力发电机(HAWT)和垂直轴风力发电机(VAWT)。
在风力发电技术方面的发展,涉及到新型风轮机的开发、提高风力发电机的效率以及各种非常规风能的利用。
在HAWT方面,研究重点是在发电机的大小和转速之间取得平衡。
同时,为了提高帆板转动的效率,需要寻找正确的气动工程参数,例如制造方向翼型的形态和粗糙度。
在风力发电应用方面,风力发电机可以被安装在公共和私人房屋的屋脊上,以取消对传统电网的需要。
此外,风力发电可以成为一种可再生的补充能源,为在乡村地区和偏远地区建立电力网络提供可再生能源。
三、太阳能技术与应用太阳能是指人们将太阳的辐射转化为有用的热能或电能。
太阳能技术分为太阳能热和太阳能电。
太阳能热涉及到利用太阳能将水加热至饮用水温度,用于制冷和供暖。
太阳能电涉及到使用太阳能的光子将半导体转化为电流以产生直流电。
在太阳能技术方面的发展,主要涉及到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电极和过渡层材料的质量,同时思考如何在夜间和恶劣环境下保持电池板的有效使用。
新能源技术概述新能源技术是高技术的支柱,包括核能技术、太阳能技术、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地热能技术、海洋能技术、风能技术等。
其中核能技术与太阳能技术是新能源技术的主要标志,通过对核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打破了以石油、煤炭为主体的传统能源观念,开创了能源的新时代。
洁净煤技术采用先进的燃烧和污染处理技术和高效清洁的煤炭利用途径(如煤的气化与液化),减少燃煤的污染物排放,提高煤炭利用率,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
太阳能太阳向宇宙空间辐射能量极大,而地球所接受的只是其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
因地理位置以及季节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不同地点和在不同时间里所接受到的太阳能有所差异,地面所接受到的太阳能平均值大致是:北欧地区约为每天每一平方米2千瓦/小时,大部分沙漠地带和大部分热带地区以及阳光充足的干旱地区约为每平方米6千瓦/小时。
目前人类所利用的太阳能尚不及能源总消耗量的1%。
地热能据测算,在地球的大部分地区,从地表向下每深人100米温度就约升高3℃,地面下35公里处的温度约为1100℃一1300℃,地核的温度则更高达2000℃以上。
估计每年从地球内部传到地球表面的热量,约相当于燃烧370亿吨煤所释放的热量。
如果只计算地下热水和地下蒸汽的总热量,就是地球上全部煤炭所储藏的热量的1700万倍。
现在地热能主要用来发电,不过非电应用的途径也十分广阔。
世界_L第一座利用地热发电的试验电站于1904年在意大利运行。
地热资源受到普遍重视是本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研究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地热能主要用来发电,地热发电的装机总容量已达数百万千瓦。
我国地热资源也比较丰富,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西部和台湾等地。
核能核能与传统能源相比,其优越性极为明显。
1公斤铀235裂变所产生的能量大约相当于2500吨标准煤燃烧所释放的热量。
现代一座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站每年约需200一300万吨原煤,大约是每天8列火车的运量。
新能源材料科学与应用技术书
《新能源材料科学与应用技术书》是一本关于新能源材料的综合性科学与技术书籍。
本书主要涵盖了新能源材料的基础知识、制备技术、性能表征与应用等方面内容。
具体来说,本书包括以下章节:
第一章:新能源材料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了新能源材料的概念、分类、应用范围等方面内容。
第二章:新能源材料的基础知识
本章主要介绍了新能源材料的化学、物理、电学等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理论等方面内容。
第三章:新能源材料的制备技术
本章主要介绍了新能源材料的制备技术,包括化学合成、物理制备、生物制备等方面内容,并详细介绍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
第四章:新能源材料的性能表征
本章主要介绍了新能源材料的性能表征技术,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电学性能等方面内容,并详细介绍了不同性能表征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第五章:新能源材料的应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新能源材料的应用技术,包括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储能材料等方面内容,并详细介绍了不同应用技术的原理
及其应用。
本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适合新能源材料相关专业的学生、科研人员以及相关行业从业者参考使用。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随着近年来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化石能源逐渐枯竭,新能源逐渐成为解决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的主要途径。
新能源技术和应用的研究发展也成为了当代科技领域中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分别从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角度来探讨新能源技术与应用。
太阳能是最为人所熟知的新能源之一。
它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光能,再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太阳能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环保无污染的特点使其成为了全球广泛使用的能源。
现在,太阳能已广泛应用于家庭、工业、农业等方面。
特别是我国西部干旱缺水的地区,通过太阳能发电就能解决缺电和水问题,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此外,家庭中的太阳能热水器等产品也愈发普及。
风能是一种高效、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它利用风轮等装置将风力转换成机械能或电能。
风能源广泛分布于我国境内,是我国开发利用最成熟的新能源之一。
我国也在风力发电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目前位列全球第一。
风能在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也要受到当地环境的影响,选择优良的风电资源和合适的风电机组可以充分发挥风能的利用效率。
水能的开发也是新能源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地广人稠,水电资源十分丰富。
目前,水电发电已经成为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光伏、风力等多种新能源的混合使用可以充分发挥利用效率。
此外,水电发电不仅可以解决能源问题,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等多种积极作用。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在推动能源清洁化、可持续化、智能化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同时,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设备及系统成本、技术容量、能源储存和动力传输等难题。
相信只要各国共同努力,通过技术创新和合作,必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让新能源技术和应用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发展。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问题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传统能源资源逐渐枯竭,环境问题不断加剧,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新能源技术的类型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太阳能技术太阳能是一种无限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有效利用对环境保护和能源结构调整至关重要。
太阳能技术可以分为太阳能光热利用和太阳能光电利用两种。
太阳能光热利用主要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热能,用于供热、供暖和热水等。
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家庭、工业和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太阳能光电利用则是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发电、光伏路灯等领域。
太阳能光电技术在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排放量方面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
二、风能技术风能是另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可以通过风力发电和风力泵水等方式利用。
风力发电技术是目前最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一,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和乡村的电力供应。
风力泵水技术是一种利用风力将地下水提升到地面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农村地区的农田灌溉和家庭用水。
风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够有效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生物质能技术生物质能是利用植物和动物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热能、电能和生物燃料的能源形式。
生物质能技术是一种循环利用的能源形式,不会造成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对环境友好。
生物质能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质能发电、生物质炉灶以及生物质燃气锅炉等领域。
生物质能的利用不仅可以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还可以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田可持续利用。
四、地热能技术地热能是指利用地球内部热能开发热能资源的技术。
地热能广泛应用于地热发电、地热供暖和地热温泉等领域。
地热发电是利用地下高温热水或蒸汽驱动发电机组发电,具有稳定可靠、清洁环保的特点。
地热供暖则是将地下温度较高的地热能转化为家庭供暖的热能源。
总结: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新能源技术及其应用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新能源技术是指以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为代表的、对环境污染小、可持续利用的能源技术。
这些能源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地球环境,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缓解能源短缺的问题。
一、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太阳能技术是一种绿色能源,它利用太阳能来生成电能、热能或光能。
目前,太阳能技术已经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空调等。
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能将水加热的设备。
它不但可以提供清洁、环保的热水,还可以降低居民的用水成本。
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主要的家用热水设备。
另一个应用较广泛的太阳能技术是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发电是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它是一种清洁、环保的发电方式,同时具备自给自足、分布式、稳定性强等优点。
学术研究发现,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已经与传统发电相近甚至更低。
太阳能空调也是一种新能源技术的应用。
它主要是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或水,再通过循环和调节等方式,使室内温度达到人们需要的舒适度。
太阳能空调可以有效地降低空调运行成本,减轻对环境的破坏。
二、风能技术的应用风能技术是一种可以转化为电能的新能源技术。
它是通过利用风力来产生动力,经过机械传动系统将动力转化为电能。
目前,风能技术已经应用于风力发电、风力水泵等方面。
风力发电是指利用风能发电的技术。
它是一种稳定性较强、可持续的发电方式,也是一种清洁、环保的新能源。
风力发电有着较高的发电效率和低的运行成本,可以在各种规模的应用场景下使用。
另外,风能技术还应用于风力水泵等方面。
风力水泵是指利用风能来抽取地下水的设备。
它主要是利用风力生成机械能,从而将地下水抽上来。
风力水泵是一种简单、可靠、环保的水泵技术,具有应用范围广、维修方便等优点。
三、水能技术的应用水能技术是指利用流水能量来发电或提供动力的新能源技术。
水能的开发与利用已经进行了数千年,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的水能技术不断涌现,实现了更好的开发利用效益。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概论教学大纲编写《新能源技术与应用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五号黑体,下同)课程编码:3321300612(五号宋体,下同)课程名称:新能源技术与应用概论(中英文对照,五号宋体)二、学时及学分总学时数:36,其中,讲授学时:36 ,实践(实验)学时:0。
学分:2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适用专业:物理学(本科)开设学期:第6学期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新能源技术与应用概论是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学科,它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可燃冰、潮流能、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和盐差能等利用技术。
这些能源的应用研究内容主要是计算各方面自然存在的能量,再通过研究不同机构用其吸收这些能量,将其转换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工作。
它的应用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技术,这包括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学、流体力学、机械设计、电工及电控学等。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新能源能利用技术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五、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该课程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可再生能源的生成、特点及利用方法,使学生基本掌握新能源应用研究的技术手段。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共2学时)(四号黑体)(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对本课程所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掌握课程的学习方法。
要求学生对能源有一个概括的认识。
(五号宋体)(二)教学内容1.1 能源的基本概念1.1.1 能源及其分类1.1.2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地位1.2 我国能源现状1.3 新能源及发展趋势1.3.1 新能源简介1.3.2 国际新能源发展现状与趋势1.3.3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1.能源的基本分类难点:1.新能源的开发及发展趋势第二章太阳能及应用(共8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理解太阳能的概念,掌握太阳能资源的优缺点及分布情况等理论知识,获得观察分析的能力,应用利用所学的太阳能知识,解决分析现实中太阳能资源的利用问题等等。
新能源开发与应用技术近年来,全球能源需求日益增长,传统化石燃料的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
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既是应对能源危机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新能源的开发1.太阳能发电太阳是最为广泛且免费的能源来源之一。
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已成为新能源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光伏电池的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此外,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光热利用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2.风能发电风能发电是另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新能源。
通过风力驱动涡轮机发电,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目前,风能发电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技术之一。
并且随着风力发电设备技术的进步,风能发电成本也逐渐降低。
3.生物质能利用生物质能利用是指通过对生物质材料进行转化,提取出可再生的能源。
生物质能包括生物质燃料、生物质发电等。
生物质能不仅能够替代部分化石燃料,还能有效利用农林废弃物等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二、新能源应用技术1.能源存储技术由于新能源的不稳定性,能源存储技术成为新能源开发与应用的关键环节。
目前常用的能源存储技术有: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和水储能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储存和调配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电力网智能化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对电力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力网的智能化建设可以加强对电力的监测和控制,实现对新能源的灵活调度。
通过智能化技术,电力网可以更好地适应新能源的波动性和间断性,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能源互联网技术能源互联网技术是将能源互联网与信息互联网相结合,实现能源的高效共享和交互。
通过能源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集中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同时,能源互联网技术还可以促进能源的低碳化和清洁化。
三、新能源开发与应用的挑战与前景1.挑战新能源开发与应用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技术成本高、缺乏有效的能源储存技术、新能源发电波动性大、传统能源利益格局调整困难等。
这些挑战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创新,解决技术和政策层面的问题。
新能源技术应用技术手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化石燃料逐渐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手册旨在向读者介绍一些常见的新能源技术,以及它们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太阳能技术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通过光伏和热能转换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
光伏技术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通常用于建筑物屋顶、太阳能电池板等地方。
热能转换技术则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通常用于热水器、太阳能空调等领域。
太阳能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家庭、商业、工业、交通等多个领域。
未来,随着太阳能电池板成本的降低,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二、风能技术风能是一种潜在的巨大能源,通过风力涡轮机可以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风能技术已经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通常用于建设风电场等地方。
风能技术的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包括家庭、工业、交通等多个领域。
未来,随着风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风能将成为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
三、水能技术水能是另一种潜在的能源,通过水电站可以将水能转化为电能。
水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全球的发电领域,并成为了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
水能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家庭、商业、工业、交通等领域。
未来,水能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甚至可能在一些地方成为主要的能源来源。
四、地热能技术地热能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清洁能源,通过地热泵可以将地下的热能转化为室内供暖和热水。
地热能技术已经在一些地方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了部分地区最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
地热能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家庭、商业、工业等领域。
未来,由于地热能技术的低碳、高效等特点,其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五、氢能技术氢能是一种非常干净的能源,使用氢与氧反应产生的水蒸气来驱动发电机或直接燃烧产生热能。
氢能技术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但在未来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
氢能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家庭、商业、工业等领域。
未来,随着氢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摘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支持了19和20世纪近200年来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持续增长的大量消耗,不仅使人类面临资源枯竭的压力,同时更感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威胁。
可再生能源丰富、清洁,可永续利用。
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核能面对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国际社会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特别是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和2002年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使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目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行动。
加强全球合作,妥善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新能源一般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和核能等。
一、太阳能技术: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
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约为3.75×1026W)的22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000T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
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
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
太阳能的转换和利用方式有: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转换。
1)太阳能热利用和热发电技术。
太阳能热利用是太阳辐射能量通过各种集热部件转变成热能后被直接利用,它可分低温(100-300℃):工业用热、制冷、空调、烹调等;高温(300℃以上):热发电、材料高温处理等。
2)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
太阳电池类型很多,如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非晶硅电池、硫化电池、化电池等。
当前发展主要障碍是光电池成本高。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342017课程英文名称:New Energye 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设置体现了教学计划中开拓学生知识面,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当今世界新型能源的发展趋势,基本掌握新型能源如太阳能、氢能、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冷能、可燃冰和地热等的开发技术和应用技术,为学生日后从事新型能源的研究开发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新型能源的发展趋势,基本掌握各种新型能源如太阳能、氢能、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可燃冰和地热等的开发和利用技术,具备从事新型能源研究开发工作的基本技能。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根据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特点、学生的实际需要及各种新型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其中的部分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和拓展。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无(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掌握习题的内容和习题量。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新型能源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期末课程论文、平时考核(包括小测验、提问、出勤等)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课程论文成绩占70%。
第1章绪论1.1 能源的概念与分类1.1.1 能源的概念能源(Energy source)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人类对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推动了工业社会和现代文明的发展。
无论我们打开电视欣赏节目,还是打开灯光照明;无论是乘坐火车、飞机旅行,还是驾车、乘公交上下班;无论用空调、冰箱制冷,还是用燃气、煤炭燃烧制热;从大型工业设备运行,到小型手机充电;花草果蔬沐浴阳光,人造卫星升入太空;一句话,人类的活动离不开能源。
能源的定义有许多种。
《大英百科全书》讲:“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
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定义:“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
能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1.2 能源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能源。
1. 按属性分类(1)可再生能源:可重复产生的一次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它们不会因为长期使用而减少,可以循环再生。
如:太阳能、地热、水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
(2)非可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短期内无法恢复补充,称为非可再生能源。
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2. 按开发程度分类(1)常规能源:是长期以来人类广泛生产和利用的传统能源。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等。
(2)新能源:近年来才被人们重视,还没有大量使用,需要采用新技术开发,具有发展前途的能源称为新能源。
如: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海洋能、风能等。
3. 按形成原因分类(1)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如: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生物能等。
(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如:核能、地热能。
(3)来自天体引力的能量,如:潮汐能。
4.按转换过程分类(1)一次能源,是直接存在于自然界的天然能源。
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能。
(2)二次能源,是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加工转换而成的人工能源。
如:汽油、柴油、焦炭、煤气、沼气、蒸汽、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等。
1.2 世界能源发展概况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能源安全已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能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程度以及人均消费量是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不仅影响着世界的政治格局,还关系到世界的安宁。
当今世界使用的能源,主要是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
人类在150年前发现了石油,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石油大量应用成为能源主力,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目前全球石油消费占能源消费的40%以上。
世界能源的分布极不平衡,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地理上分离,地球石油储量的三分之二分布在中东地区,预测不到45年将使用枯竭。
煤炭储量较大,预测可以再使用220年,总的来说,能源的快速消耗,导致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能源危机迟早会到来。
如果能源供应出现严重短缺或中断,与能源有关的各种经济社会生活会受到冲击而造成巨大混乱。
表1.1 世界与中国常规能源储量图世界主要国家能源开发与利用情况如下。
1.美国美国是世界主要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特别是石油利益一直是美国战略的核心,在当代世界石油资源争夺中,美国一直扮演着首要的角色。
1919年美国控制了当时世界石油产量的68%。
美国在立足国内石油开发的同时,加强了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争夺,逐步伸向拉美、亚洲和中东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由次强国上升为霸权国,一步步确立了对中东的主导地位。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控制海上运输通道。
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以美国为主的七大石油公司控制了石油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把国际油价定于低水平。
在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以后,美国和苏联在中东争夺霸权的斗争也日趋激烈,随着欧洲、日本经济的发展,石油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欧佩克出现,对美国的石油霸权发起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石油体系面临着危机。
欧佩克通过提价、禁运、参股、国有化等方法一步步夺回石油市场的主导权。
美国通过建立国际能源合作机制,如国际能源机构( IEA)、八国集团(G8)等,压缩需求,发展新技术,扩大国内石油供应,通过发达的能源期货市场,大体实现了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和控制。
美国庞大的战略石油储备,在应对石油危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战略储备石油的购买和释放都会给国际石油市场带来冲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冷战结束后,美国发动了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2007年,美国设立了非洲司令部,把非洲打造成美国石油来源多元化的重要基地,使该地区成为维护其能源安全的重要能源基地。
美国目前有100座商业核电站正在运行,分布在31个州,而2012年有104座运行的核电站。
核电约占美国发电总量的20%,年发电量约7.89亿兆瓦时,装机近10万兆瓦。
奥巴马任期以来,美国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奥巴马于2009年2月17日签署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 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投资7870亿美元来重新振兴美国经济,重点是发展新能源和保障就业,在节能方面主要的举措是推动汽车节能。
奥巴马的最终的目标就是通过能源改造、转型,使得美国大幅减少对中东、委内瑞拉等国的石油依赖,较少依赖化石能源,进而实现国际秩序的重建。
2.俄罗斯俄罗斯和欧佩克成员国主导石油与天然气出口半个多世纪,全球市场上55%的石油来自OPEC。
俄罗斯仅次于OPEC组织。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产油国,储量比俄罗斯高得多,为了维持油价控制产油量,才使俄罗斯成为最大的产油国。
俄罗斯原油出口的70%流向欧洲。
俄罗斯又是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
俄罗斯、伊朗、卡塔尔三国的天然气储量占世界储量的55%。
2014年俄罗斯有关未来20年能源战略的草案提到,到2035年将把向亚洲出口的石油销量翻一番,天然气销量扩大4倍。
2014年5月中国与俄罗斯在签订了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供应协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将在30年期间每年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供应380亿立方米天然气。
预计出口量相当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目前出口量的16%,相当于目前中国消费量的23%。
管道预计最早2018年开始输气。
3.日本日本资源匮乏,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和能源进口大国。
日本先于中国进入工业化时代,先于中国进入能源大量消费和大量进口时代。
战后实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基本依靠海外进口,85%煤炭需要进口,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这种能源状况决定了日本要经常面对诸多能源安全问题。
日本50年代能源结构以煤为主,60年代调整为以石油为主,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日本又将能源结构调整为以石油、煤、核能和天然气为主,以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能源等新能源为辅的多元的安全能源结构。
因为降低了对石油的依赖,2002年到2007年的世界油价暴涨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已经降到最小限度。
目前日本国内受世界油价上涨引发的物价上涨并不明显。
日本在节能技术、节能材料和节能管理各方面比较发达。
2011年3月日本东海岸大地震导致福岛核泄漏事件,日本所有核电站停运。
2011年8月,日本颁布立法,对光伏实行强制上网电价,要求其全国10家电力公司购买过剩的太阳能电力。
日本海上风电资源丰富,但目前成本是陆地风力发电的2倍左右。
另外大力开展波浪能、潮汐能、温差能发电,三井造船株式会社的波浪能发电浮标可在台风来袭时沉入水下,躲过大波浪。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设计的振动水柱式波浪能发电装置设置在防波堤上。
该堤坝工程墙体向外突出,可提高波浪能吸收效率。
神户大学研制出陀螺仪式波浪能发电设备,其动力输出装置利用了日本原创的陀螺仪技术。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研制出了可装卸式海底潮汐能发电装置。
日本经济产业省运用各种措施和项目,发展本国的光伏产业和容量,包括“新阳光工程”、“5年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计划”和“住宅光伏系统推广计划”。
据统计,太阳能产品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0%,仅次于德国的39%。
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的2013年度以全国30621所公立中小学校为对象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已有近两成公立中小学校已经安装和正在安装可再生能源设备(太阳能发电装置)。
核能仍为法国主要能源来源。
预计到2025年核电占电力消费比重将从当前的75%降至50%。
法电力企业RTE报告显示,2013年法国73.3%的电力产自核能,而可再生能源的贡献率为18.6%。
法环境部长Ségolène Royale表示,法国不得不选择核能,核能仍将在该国能源结构中处于关键地位。
据悉,法国能源转型法律设定的目标是,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法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32%,二氧化碳排放较1990年降低40%,石化能源消耗降低30%。
截至2050年的目标是能源消费减少50%,二氧化碳排放比2012年减少25%。
4.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人均GDP的增加,世界工厂地位的奠定,中国成了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
2013年中国能源消费占全球消费量约22.4%,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
表1.2是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近两年中国大陆用电量。
中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煤炭消费比重比世界平均高41%;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只占世界的2.4%,天然气占1.2%,中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比世界平均值要低,我国人均石油、天然气可采储量分别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0%和5%。
BP英国石油公司发布了2013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有所下降,占比为67.5%,创历史新低。
石油占比为17.8%,是1991年以来的最低值;而天然气消费则大幅增长10.8%,增幅居世界首位,清洁能源占比大幅度增长,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9.6%。
近年来中国的大面积雾霾天气反映了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
京津冀地区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尤其是冬季供暖季,煤炭被指是“罪魁祸首”;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
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研究员揭示:京津冀鲁占全球陆地面积不到0.3%,却燃烧了全球11%的煤,生产了全球15%的钢。
另一份机构研究报告则指出,煤炭燃烧是京津冀地区雾霾的最大根源,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贡献分别达到82%和47%。
从英美等国能源转型的实践看,用天然气替代煤炭是战胜雾霾的一个重要途径。
今年5月,中俄签订价值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大单,也被视作中国改变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举措。
2013年9月,政府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大幅削减燃煤,增加新能源的供应和煤改气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