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的制备1镁合金制备
- 格式:ppt
- 大小:11.36 MB
- 文档页数:45
镁合金材料的制备与应用随着科技和工业的不断发展,材料科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其中,镁合金材料是一种备受瞩目的高强度、轻质、环保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镁合金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一、镁合金材料的制备镁合金是由镁和其他金属元素合成的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耐腐蚀性好等特点,常用于制造航空、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的零部件和器件。
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真空熔炼法真空熔炼法是一种制备高纯镁合金的方法,主要通过高温真空熔炼将镁和其他金属元素的混合物合成镁合金。
该方法制备的镁合金纯度高、含氧量低、杂质少,但制备过程复杂、成本高。
2. 粉末冶金法粉末冶金法是一种材料制备方法,主要通过高能球磨或化学还原等技术将镁和其他金属元素粉末混合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压制成型。
该方法制备成本低、工艺简单、能够制备出各种形状的材料,但制备周期长、工艺参数难控制。
3. 氮化物反应法氮化物反应法是一种制备高性能镁合金的方法,主要通过将金属镁和氮化物在高温下反应制备成镁氮化物,之后通过还原反应获得镁合金。
该方法制备出的镁合金密度高、强度高、延展性好,但制备过程复杂、成本高,需要使用高温等特殊条件。
二、镁合金材料的应用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能源消耗的重视,镁合金材料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逐步增加。
以下是镁合金材料常见的应用场景。
1. 航空领域航空领域对材料的高强度、轻质、抗疲劳等要求很高,镁合金正是符合这些要求的材料之一。
在飞机、直升机等飞行器的制造过程中,将镁合金用作机身结构材料、发动机外罩、支撑件等,能够大幅度降低整个飞行器的重量,提升飞行器的效率和性能。
2. 汽车领域镁合金也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将镁合金用作车身结构材料、发动机散热器、变速器壳体、制动器等部位,能够降低整车重量、提高车辆的燃油效率和动力性能,同时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电子领域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对电子材料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镁合金研究报告
镁合金是一种轻质高强度材料,在航空、汽车、电子、医疗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镁合金材料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易腐蚀、低韧性等,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将从镁合金的研究现状、制备方法、性能改进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镁合金的研究现状
(1)制备方法的研究:包括溶液处理、机械制备、热加工、复合材料制备等。
(2)合金化的研究:利用添加其他元素来改善镁合金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等。
(3)力学性能的研究:包括强度、延展性、硬度、耐蚀性等的研究。
(4)应用研究:应用于航空、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
二、制备方法
制备镁合金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比较常见的几种方法:
(1)溶液处理:利用化学法将钠、铝、锂等元素在高温下溶解于镁中,从而实现镁合金化的方法。
(2)机械制备:通过机械研磨、球磨等方法,将两种或多种金属粉末混合制备而成。
(3)热加工:通过加热、压力等方法,将镁合金加工成所需要的形状。
(4)复合材料制备:通过利用纤维增强材料制备出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的复合材料。
三、性能改进
为了改善镁合金材料的性能,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2)热处理:通过加热、冷却等方法,改善镁合金的力学性能、韧性和耐蚀性等。
(3)表面处理:对镁合金材料进行氧化、涂层等表面处理,提高其抗腐蚀性。
四、结论。
有色金属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有色金属材料是指除了铁、钢和铸铁之外的金属材料,包括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镁、锌等。
这些材料具有密度低、导电性、导热性和抗腐蚀性能好等优点,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有色金属材料的制备1.铜及铜合金的制备铜是最早被人类利用的金属之一,其开采和冶炼历史已有5000多年。
铜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火法、湿法和电解法等。
其中,电解法在现代铜冶炼中被广泛应用,其效率高、质量好、消耗小,被称为铜冶炼的未来趋势。
与铜相比,铜合金使用更为广泛。
铜合金通常由铜和其他金属(如锌、铝、锡等)合成,具有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良好的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
2.铝及铝合金的制备与铜不同的是,铝的历史相对较短,其在19世纪末才被工业界广泛认识和应用。
铝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电解法、半连续法等,其中电解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制备高纯铝和铝合金的主要方法。
铝合金具有密度低、耐腐蚀、强度高、韧性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高速列车、汽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铝合金的制备较铜合金难度大,需要进行复杂的热处理和加工工艺。
3.镁及镁合金的制备镁是密度最低的金属之一,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由于其密度较低,与其他金属相比,镁合金的强度和刚度较低,但是具有很好的成形性和焊接性能。
镁及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熔炼法、电解法、气相沉积法等。
其中熔炼法和电解法是较为常用的方法。
二、有色金属材料的应用有色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和民用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电子领域有色金属材料在电子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铜箔、铝箔、锌锰干电池等。
其中,铜箔是制作聚酰亚胺电路板的重要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成型性能。
2.汽车制造有色金属材料在汽车制造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铝合金、镁合金、铜合金等。
铝合金因其密度低、强度高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轮毂、车身结构等部件的制造。
而镁合金具有优异的成形性和强度,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座椅结构等部件的制造。
镁合金的生产工艺流程
镁合金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广泛用于汽车、航空航天、3C电子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镁合金的生产工艺流程。
镁合金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矿石选矿、冶炼提纯、合金配制、合金铸造、热处理和加工等环节。
首先是矿石选矿。
矿石通常是多金属矿石,其中含有镁的矿石被挑选出来。
矿石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将其中的杂质和非金属物质去除,得到纯净的镁金属。
接着是冶炼提纯。
矿石经过破碎、磨矿等处理后,与盐酸等酸性溶液进行反应,将镁溶解出来。
然后,通过电解的方式将镁沉积在阴极上,得到镁電。
然后是合金配制。
通常将镁合金制备成铝镁合金或锌镁合金。
合金制备的目的是调整镁合金的成分,以改变其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
接下来是合金铸造。
将合金液注入铸模中,通过制定适当的冷却曲线和工艺参数,使合金凝固成型,得到铸件。
合金铸造可分为压力铸造、重力铸造、砂铸等多种方式,不同方式适用于不同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然后是热处理。
热处理可以提高合金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一般热处理过程包括时效处理、固溶处理、淬火处理等步骤,可以根据合金种类及其所需性能制定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最后是加工。
加工是将铸件或热处理后的合金进行进一步加工,以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常见的加工方式有压力加工、锻造、挤压、铸造等。
综上所述,镁合金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矿石选矿、冶炼提纯、合金配制、合金铸造、热处理和加工等环节。
这一工艺流程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要求。
1绪论镁是结构材料中最轻的金属,近年来已经逐渐被应用到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电子通讯等领域,同时这些领域对其力学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铸造镁合金已经渐渐无法满足要求,而通过挤压、锻造、轧制等工艺生产的变形镁合金产品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延展性、更多样化的力学性能。
其中,轧制作为镁合金塑性加工的重要手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镁合金是密排六方晶体结构,c/a轴比为1.6236,在室温下仅具有一个滑移面,在滑移面上有3个密排方向,即有3个滑移系,根据多晶体塑性变形协调性原则,要使多晶体在晶界处的变形相互协调,必须有5个独立滑移系,显然密排六方结构的镁合金不满足该条件。
因此,在室温下,镁合金的塑性很低。
当变形温度达到225C时,高温滑移面(棱柱面)被激活,镁合金的塑性有所改善。
镁及其合金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加热升温与散热降温比其他金属都快。
因此,在塑性加工过程中,温度下降很快且不均匀,则易发生边裂和裂纹,相对于其它金属材料而言,镁及其合金的热加工温度范围较窄。
镁合金滑移系较少,在室温和低温条件下塑性较差,而且迄今对镁合金塑性变形机理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镁合金板材制备及其轧制成形工艺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镁合金板材轧制成形的以下特点制约了镁合金板材的发展与应用:1)镁合金室温塑性变形能力差,轧制过程中易出现裂纹等变形缺陷;2)目前镁合金板材制备多采用普通的对称轧制,轧制后的组织有强烈的(0002)基面织构,存在严重的各向异性,不利于后续加工;3)镁合金轧制道次压下量较钢和铝小很多,生产效率不高。
制备优质的镁合金板材,大部分工艺都需要经过多道次轧制工序,轧制过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影响轧制金属本身性能的一些因素,即金属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状态以及热力学条件;第二类为轧制的工艺因素,如轧制温度、轧制变形量和轧制速度以及后续的热处理工艺。
国内外很多学者针对如何改进镁合金轧制工艺和轧制技术,以获得二次成形性能优良的板材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金属镁的冶炼工艺简介镁是一种轻金属,是十分常见的有色金属之一,也是一种轻质的金属结构材料。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的技术进步,对新型材料的需求越来越高精尖,促进了镁的各种应用,用途和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
镁的冶炼方法是镁工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现有金属镁的冶炼方法普遍存在能耗大、污染严重、流程长、成本高等问题。
开发金属镁冶炼新技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金属镁简介1.1、镁的性质镁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轻金属元素之一,镁的比重是1.74g/cm3,只有铝的2/3、钛的2/5、钢的1/4;镁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轻金属元素之一,镁蕴藏量丰富,在宇宙中含量第八,在地壳中含量丰度2%,海水中含量第三。
1.2、镁的储量分布镁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以固体矿和液体矿的形式存在。
固体矿主要有菱镁矿、白云石等;液体矿主要来自海水、天然盐湖水、地下卤水等。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已探明的菱镁矿资源量达120亿吨,储量24亿吨。
蕴藏丰富的国家包括:俄罗斯(6.5亿吨,占总量27%);中国(5亿吨,占总量21%);韩国(4.5亿吨),具体数据见表一。
表一全球菱镁矿储量(千吨)1.3、我国镁资源储量分布情况中国是世界上镁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镁资源矿石类型全,分布广。
中国是世界上菱镁矿资源是继俄罗斯之后最为丰富的国家,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广、储量相对集中,大型矿床多。
世界菱镁矿储量的21%集中在中国,产量的67%由中国提供(具体分布见表二)。
表二中国镁资源储量分布情况二、镁的应用2.1、镁的应用镁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镁合金生产,炼钢脱硫,还用在稀土合金、金属还原、腐蚀保护及其他领域。
(1)金属脱硫,使用镁粉的脱硫效果比碳化钙好;(2)腐蚀保护,使用镁牺牲阳极进行阴极保护,是一种有效的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广泛用于石油管道、天然气、煤气管道和储罐、冶炼厂、加油站的腐蚀防护以及热水器、换热器、蒸发器、锅炉等设备。
镁合金熔炼温度镁合金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良好的机械性能和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
熔炼是制备镁合金的重要工艺环节之一,而熔炼温度是影响镁合金熔炼过程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镁合金的熔点较低,一般在600-700摄氏度之间。
熔炼温度对镁合金的成分均匀性、晶粒尺寸和力学性能等起着重要作用。
在熔炼过程中,合金的成分均匀性对最终制品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熔炼温度都会导致合金组分的不均匀,从而影响合金的性能。
因此,控制合适的熔炼温度对于获得高质量的镁合金产品至关重要。
在实际生产中,镁合金的熔炼温度与合金的成分和应用有关。
常见的镁合金熔炼温度一般在650-750摄氏度之间。
在熔炼过程中,应根据合金的具体成分和要求,合理选择熔炼温度。
在熔炼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合金的热稳定性会降低,易发生氧化和挥发等问题;而在熔炼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合金的熔化速度较慢,容易产生非均匀的熔体。
镁合金的熔炼温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熔炼设备、熔炼工艺、熔炼介质等。
不同的熔炼设备和工艺会对熔炼温度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来说,采用电炉熔炼的镁合金,由于电炉的特点,熔炼温度相对较高;而采用气体炉或电弧炉熔炼的镁合金,熔炼温度相对较低。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保证镁合金的质量,不仅要控制合适的熔炼温度,还要注意熔炼时间和熔炼过程中的其他工艺参数。
熔炼时间过长会导致合金的挥发和氧化,熔炼时间过短则可能导致合金的成分不均匀。
因此,熔炼温度、熔炼时间和其他工艺参数需要综合考虑,进行合理的调控。
镁合金的熔炼温度是影响镁合金熔炼过程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合理选择熔炼温度可以提高合金的成分均匀性和力学性能,从而获得高质量的镁合金产品。
在实际生产中,根据合金的具体成分和要求,结合熔炼设备、熔炼工艺和熔炼介质等因素,合理控制熔炼温度,是保证镁合金质量的关键之一。
铝镁合金铝镁合金是一种由铝和镁组成的合金材料。
它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和优良的机械性能等特点,在工业和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铝镁合金的制备方法、性能、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制备方法铝镁合金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熔炼法和粉末冶金法两种。
1. 熔炼法熔炼法是将铝和镁按一定比例加热至熔点,然后混合熔化,最后通过浇铸或挤压成型的方法得到合金。
这种制备方法适用于生产大批量的铝镁合金产品。
2. 粉末冶金法粉末冶金法是将铝和镁分别制备成粉末,然后通过压制和烧结的方法将两种粉末混合在一起,最终得到合金。
这种制备方法适用于制备复杂形状的铝镁合金产品。
二、性能特点铝镁合金具有以下几个主要性能特点:1. 轻质高强度由于铝和镁都是轻质金属,铝镁合金的密度相对较低,因此具有轻质高强度的特点。
铝镁合金在保持一定强度的同时,比铝合金更轻,使得它成为一种理想的结构材料。
2. 耐腐蚀性铝镁合金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够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长时间保持良好的表面状态。
这使得铝镁合金在海洋工程、汽车和飞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 优良的机械性能铝镁合金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
这使得铝镁合金能够满足复杂构件的加工需求,并具备较好的机械性能。
三、应用领域铝镁合金在工业和航空航天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1. 工业领域铝镁合金在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电子产品、建筑材料等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其轻质高强度的特点,铝镁合金能够减轻产品自重、提高载荷能力,提高产品性能。
2. 航空航天领域铝镁合金由于其轻质高强度、耐腐蚀性和优良的机械性能,是航空航天领域常用的结构材料。
它被广泛用于制造飞机机身、发动机零部件、导弹和航天器等。
四、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对轻量化材料需求的增加以及新材料的不断研究,铝镁合金也在不断发展。
1. 优化合金配比通过优化铝和镁的比例,可以调整合金的性能,如提高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
轻量化金属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轻量化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轻量化材料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具有较低的密度和优异的力学性能,是替代传统材料的重要选择。
由于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能好、硬度高、抗疲劳性好、物理化学特性可调等方面的优点,因此轻量化金属材料成为了当前优先发展的材料之一。
轻量化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各种金属加工技术、物理冶金方法和化学合成方法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各种金属加工技术,如挤压、轧制、拉伸、锻造等。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削减材料中的各种缺陷或杂质,如晶界、氧化物、夹杂等,从而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性能。
对于一些复杂的金属材料,还可以采用物理冶金方法,如气固反应、溅射、热蒸发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实现材料的均匀性和纯度的控制,并形成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
另外,化学合成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制备轻量化金属材料的方法,如溶胶-凝胶法、水热法、还原合成法等。
轻量化金属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
在力学性能方面,主要是指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等方面的性能。
而在化学性能方面,主要是指材料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等方面的性能。
此外,还需考虑材料的可加工性、成本等因素。
目前,轻量化金属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镁合金、铝合金、钛合金等方面。
其中,镁合金的密度非常低,比铝合金还轻,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因此被誉为21世纪的轻量化材料。
镁合金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注射浇铸、挤压、锻造、压缩成型等。
在性能方面,镁合金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疲劳性能,但其可塑性较差,易发生变形和断裂。
因此,在镁合金制备和应用中,需要将其强度和韧性做出平衡。
铝合金的轻量化材料制备和应用较为成熟。
铝合金的主要制备方法有挤压、轧制、拉伸、锻造等。
铝合金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导热性能,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塑性和可加工性。
铝合金的使用范围广泛,例如航空、航天、汽车、铁路、建筑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金属镁的制备主要有两种方法:电解法和热还原法(皮江法)。
电解法是目前工业上主要的生产金属镁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高温下电解熔融的无水氯化镁,使之分解成金属镁和氯气。
电解法的生产工艺先进,能耗较低,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炼镁方法。
热还原法(皮江法)是我国生产金属镁的重要方法,其实质是在高温和真空条件下,有氧化钙存在时,通过硅(或铝)还原氧化镁生成镁蒸气,与反应生成的固体硅酸二钙(2CaO·SiO2)相互分离,并经冷凝得到结晶镁。
皮江法炼镁的工艺流程短、投资少、建厂快、成本较低,但是熔炼技术比较落后、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比较大,污染比较严重。
轻质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在航空航天中的发展一、轻质材料的概述轻质材料指的是密度比普通材料更小、更轻的各种材料。
轻质材料具有许多优点,如强度高、刚性好、重量轻、耐腐蚀等等。
正因为如此,轻质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电子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轻质材料有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碳纤维等。
二、轻质材料的制备1.铝合金制备铝合金是一种轻质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
铝合金的制备一般采用熔铸、压铸、挤压等方法。
其中熔铸法是最常见的制备方法之一。
通过在高温下将铝与其他金属如硅、铜、镁等进行混合后进行熔铸,最终得到铝合金。
2.镁合金制备镁合金是目前为止密度最小的金属材料之一,因此也是一种非常轻质的材料。
镁合金的制备方法一般采用铸造、挤压等方法。
其中铸造法是最常见的方法。
通过在高温下将镁与其他金属进行混合后铸造的方法来制备镁合金。
3.钛合金制备钛合金是一种高强度、低密度的金属材料,常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领域。
钛合金的制备方法一般采用粉末冶金、热加工等方法。
其中粉末冶金法是一种制备大尺寸板材的常用方法。
通过将钛粉末进行压制、烧结和轧制等工艺,最终得到钛合金。
4.碳纤维制备碳纤维是一种高性能、高强度的工业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运动器材等领域。
碳纤维的制备方法一般采用聚合物轻质材料、纤维增强复合制成的工艺。
通过制备聚合物基体、将碳纤维编织或排列在基体上、进行热处理等工艺,最终得到碳纤维。
三、轻质材料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轻质材料在航空航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航空航天产品对材料的轻量化性需求非常高,轻质材料的应用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例如,在民机制造中,采用铝合金、钛合金等轻质材料来替代传统的钢材,可以减轻飞机重量,降低燃料消耗,提高整体性能。
在航空航天发动机制造中,采用镁合金材料可以提高可靠性、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
还有一种新型轻质材料——碳纳米管材料,其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低密度等优点,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工业上制取镁单质的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镁是一种轻质金属,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热传导性能,因此在航天、汽车和电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镁单质是镁的一种基本形态,其制备方法对镁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工业上制取镁单质的方法,并探讨其在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
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目的和意义,引出文章要讨论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和预期。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包括镁单质的重要性、制取镁单质的方法和工业应用等内容,详细介绍了镁单质的相关知识和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工业上的具体应用和意义。
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给出具体的结论,对全文进行一个概括性的总结和升华,为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工业上制取镁单质的方法,并对其重要性和工业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制取镁单质的方法进行全面介绍,可以帮助读者了解镁单质在工业生产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高效地制取镁单质。
同时,本文也旨在展望镁单质在未来工业应用中的潜力,为读者提供对镁单质制取方法的深入了解和未来发展的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镁单质的制取方法,以及其在工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2.正文2.1 镁单质的重要性镁是一种轻质金属,具有很高的比强度和耐蚀性,是工业上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之一。
镁单质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镁单质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由于镁的密度只有铝的2/3,而且具有很高的强度和刚度,因此在航空航天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火箭和航天器的结构材料。
其次,镁单质在汽车工业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镁合金由于其优异的加工性能、抗冲击性和轻质化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车身结构和其他部件的制造中,有助于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减轻整车此外,镁单质还被广泛用于电子设备、高铁和轻型化设备的制造中,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得其在这些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金属镁锭的制造工艺流程一.金属镁简介镁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轻金属元素之一,镁的比重是1.74g/cm3,只有铝的2/3、钛的2/5、钢的1/4;镁合金比铝合金轻36%、比锌合金轻73%、比钢轻77%。
镁的熔点为648.8℃镁具有比强度、比刚度高,导热导电性能好,并具有很好的电磁屏蔽、阻尼性、减振性、切削加工性以及加工成本低、加工能量仅为铝合金的70%和易于回收等优点。
元素来源:镁存在于菱镁矿MgCO3、白云石CaMg(CO3)2、光卤石KCl·MgCl2·H2O中,海水中也含镁盐。
可以由电解熔融的氯化镁或光卤石制得。
白云石:菱镁矿(碳酸钙镁)含量40%以上。
镁合金的比强度高于铝合金和钢,略低于比强度最高的纤维增强塑料;比刚度与铝合金和钢相当,远高于纤维增强塑料;耐磨性能比低碳钢好得多,已超过压铸铝合金A380;减振性能、磁屏蔽性能远优于铝合金。
镁物理性能:除了比重低,镁还有很多其它的良好的物理特性,使之在汽车结构材料应用中,有时比铝和塑料更有应用价值。
镁物理性能的主要优点是:比铝高30倍的减振性能;比塑料高200倍的导热性能;其热膨胀性能只有塑料的1/2。
镁机械性能:和压铸铝合金相比,镁除了上述物理性能等优点,还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
镁的强度和刚度要明显好于塑料,延伸率和冲击抗力则明显好于压铸铝合金。
镁加工性能:镁有很好的加工性能,也就是说有很好的铸造性能。
和其它材料比,它的制造成本很低,值得重视的是,尽管每公斤镁锭的价格要比铝和铁贵一些,但它单位体积的成品价格几乎是一样的。
镁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其比铝更适合压铸大型部件。
镁单位体积的熔化潜热只有铝的2/3,比热只有铝的3/4,并且有非常低的溶铁性。
这些特性使镁压铸件达到和铝几乎相同的生产成本/每公斤二.镁合金与几种材料的性能比较:三.镁及镁合金的应用领域镁合金作为密度最小的金属结构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军工领域、交通领域(包括汽车工业、飞机工业、摩托车工业、自行车工业等)、3C领域等。
镁合金生产工艺流程
镁合金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材料准备、熔炼制备、浇铸成型、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环节。
首先,原材料准备。
镁合金的主要原材料是镁及其合金中的其它金属元素,包括镁粉、纯镁、锌、锰、铝等。
这些原材料需要经过矿石选矿、粉碎筛分等步骤,保证原材料的纯度和粒度,以便后续的熔炼制备。
其次,熔炼制备。
将准备好的原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然后放入电炉或真空炉中进行熔炼。
熔炼时需要控制熔炼温度、熔炼时间和气氛成分等参数,以保证熔炼获得的合金成分符合要求。
然后,浇铸成型。
将熔融的镁合金倒入模具中,经过凝固和冷却,使其形成所需的工件、铸件或半成品。
浇注时需要避免气体和杂质的混入,以及温度的过快或过慢,以免引起缺陷和变形。
接下来,热处理。
这一步骤用于改善镁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和变形热处理等。
固溶处理用于溶解合金中的析出相,提高合金的塑性和韧性;时效处理用于产生弥散弱化相,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变形热处理用于通过塑性变形和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来改善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最后,表面处理。
根据具体需求,镁合金的表面可以进行防腐
蚀处理、电镀、喷涂、阳极氧化等。
这些处理可以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外观质量和装饰效果,从而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总之,镁合金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熔炼制备、浇铸成型、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以确保生产出符合要求的镁合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