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资源综合利用

生物资源综合利用

生物资源综合利用
生物资源综合利用

选修课《生物资源综合利用》考核论文

抗氧化活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姓名:

学号:

年级:

专业: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摘要

氧自由基是人体的代谢产物,可以造成生物膜系统损伤以及细胞内氧化磷酸

化障碍,是人体疾病、衰老和死亡的直接参与者,而且还和许多衰老有关的疾病有关系,比如动脉硬化症、高血压、骨关节炎、白内障以及帕金森氏病等等。是我们研究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效活性物质有多种,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医药领域和保健食品领域的应用更为明显, 对肿瘤、病毒、心血管等方面有独特的生物活性, 且细胞毒性很低;抗氧化剂是指能防止食品成分氧化变质,从而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物质。主要用于防止油脂或油基食品的氧化变质。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化学合成抗氧化剂。一直以来,人们对化学合成抗氧化剂的毒性、致病性等安全问题存有质疑,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些质疑。因此,来源于植物的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研究及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氧自由基;有效活性物质;抗氧化剂;应用前景

正文:

1.氧自由基与疾病

氧自由基--健康长寿的杀手,我们生活在富含氧气的空气中,离开氧气我们的生命就不能存在,但是氧气也有对人体有害的一面,有时候它能杀死健康细胞甚至致人于死地。当然,直接杀死细胞的并不是氧气本身,而是由它产生的一种叫氧自由基的有害物质,它是人体的代谢产物,可以造成生物膜系统损伤以及细胞内氧化磷酸化障碍,是人体疾病、衰老和死亡的直接参与者,对人体的健康和长寿危害非常之大。

当人体遭受外伤、中毒或者是大手术流血过多等重创的时候,组织处于缺氧状态,能量代谢发生障碍,细胞色素氧化酶无力将氧还原成水,氧原子便会被夺去一个电子,由无害的氧变成具有杀伤力的活性氧自由基。氧自由基的过氧化杀伤,主要是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线粒体,断绝细胞的能源,毁坏溶酶体,使细胞自溶。同时它对人体的非细胞结构也有危害作用,可以使血管壁上的粘合剂遭受破坏,使完整密封的血管变得千疮百孔,发生漏血、渗液,进而导致水肿和紫癜等等。同样,当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突然发生痉挛的时候,心肌细胞由于缺氧而发生一系列的代谢改变,心肌细胞内抗氧化剂含量减少,使生成氧自由基的化学反应由于缺氧而相对加快,在冠状动脉痉挛切除的一刹那,心肌细胞突然重新得到血液的灌注,随之而来有大量的氧转化成氧自由基,而同时由于抗氧化剂的相对不足,不能够清除氧自由基,结果使具有高度杀伤性的氧自由基严重损伤心肌细胞膜,大量离子由心肌细胞内溢出,而后者可以扰乱控制心脏搏动的电流信号,引起心室颤动,从而导致死亡。氧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是很活跃的,能够攻击细胞膜上的脂肪酸产生过氧化物,这些物质是毒性很强的一种物质,它会侵害体内的核酸、蛋白质等等而引起一系列的细胞破坏作用,人体内氧自由基积

累越多,衰老的进程就越快,我们常见老年人脸上的寿斑就是由于脂类受氧自由基的氧化分解作用形成丙二醛所致。氧自由基不但与衰老有关,而且还和许多衰老有关的疾病有关系,比如动脉硬化症、高血压、骨关节炎、白内障以及帕金森氏病等等。

2.有效活性物质的运用

有效活性物质有多种, 如多糖、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白藜芦醇、黄酮类等, 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医药领域和保健食品领域的应用更为明显, 对肿瘤、病毒、心血管等方面有独特的生物活性, 且细胞毒性很低。

2.1多糖抗病毒及抗癌作用

大多数多糖的抗病毒机制是抑制病毒对细胞的吸附,这可能是由于多糖大分子机械性或化学性地结合到HW—I的Gp120分子上,遮盖了病毒与细胞的结合位点,从而竞争性地封锁了病毒感染细胞。Hara Masahiko等从第一季和第二季采收的茶叶中得到一种植物病毒抑制剂,它是一种含有鞣酸的单糖或多糖类成分,不仅可抑制病毒的致病作用,而且可抑制病毒的传播。据报道,从蘑菇属(Agr/cus)植物的培养物中也能分离得到大量的具有抗癌活性成分的水溶性物质,包括从蘑菇属植物的子实体中分离出的酸性多糖、水溶性中性多糖和水溶性蛋白多糖。NodaKiyoshiC和Kato Toshimitsu等分别从小球藻和螺旋藻中分离出具有抗癌活性的多糖和硫酸酯化多糖,可抑制肿瘤转移,安全性优于传统的手术治疗和化疗。Nakano Masa hi从美洲山核桃树的坚果、杜仲以及豆科植物Aspa/athus linearis 中提取出一种抗氧化酸性多糖,它不仅能抑制艾滋病病毒等逆转录酶病毒的复制,而且能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替代传统的价格昂贵且副作用较大的抗病毒药物。多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作用,如多糖的降血糖作用,多糖的治疗肝肾疾病及消炎镇痛作用,多糖的美容作用,多糖的乳化作用等。

2.2 氨基酸

氨基酸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并同生命活动有关的最基本的物质,是在生物体内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与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抗体内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是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之一。

2.3起氮平衡作用

当每日膳食中蛋白质的质和量适宜时,摄入的氮量由粪、尿和皮肤排出的氮量相等,称之为氮的总平衡。实际上是蛋白质和氨基酸之间不断合成与分解之间的平衡。正常人每日食进的蛋白质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突然增减食入量时,机体尚能调节蛋白质的代谢量维持氮平衡。食入过量蛋白质,超出机体调节能力,平衡机制就会被破坏。完全不吃蛋白质,体内组织蛋白依然分解,持续出现负氮平衡,如不及时采取措施纠正,终将导致抗体死亡。转变为糖或脂肪,产生一碳单位,参与构成酶、激素、部分维生素人体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等。

2.4维生素

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类。前者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后者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即所谓维生素缺乏症。

3. 抗氧化剂的应用前景

抗氧化剂是指能防止食品成分氧化变质,从而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物质。主要用于防止油脂或油基食品的氧化变质。油脂和含油食品在空气中长久放置容易出现变质,这主要是油脂成分被氧化之故。油脂成分的氧化不仅会使食品褪色、变色,维生素成分遭到破坏和产生异臭等,严重时会产生有害物质,引起食物中毒,这种现象称为油脂的酸败。防止和减缓食品的氧化,添加抗氧化剂是一种简单、经济而又理想的方法。抗氧化剂防止油脂氧化的原理主要是:①通过抗氧化剂的还原反应,降低食品内部和周围的氧含量。②抗氧化剂能提供氢原子,能与脂肪自由基结合,使自由基转化为惰性化合物,中止自由基连锁反应,即中止油脂的自动氧化。其作用机理可用下述通式表示: AH(抗氧化剂)+R.油脂过氧化自由基→ROOH+A. AH(抗氧化剂)+R.油脂自由基→RH+A. 抗氧化剂产生的自由基(A.)无活性,不参与链传递,却可参与链中止反应: ROO.+A.→ROOAA.+A.→AA抗氧化剂不能改变已经氧化的结果,因此,抗氧化剂必须尽早地加入食品才能发挥作用[1]。按来源,抗氧化剂可分为天然抗氧化剂和化学合成抗氧化剂。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化学合成抗氧化剂。一直以来,人们对化学合成抗氧化剂的毒性、致病性等安全问题存有质疑,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些质疑。因此,来源于植物的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研究及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3.1国内目前对化学合成抗氧化剂的使用情况

食用油脂,特别是植物性油脂中含有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这些脂肪酸在有氧、高温下极易自动氧化或发生过氧化反应,脂质过氧化产物被认为是癌症促进剂,使人衰老的因素之一,大量过氧化脂质的产生,会对DNA产生直接或间接损伤,最终影响基因表达,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在实验室常压下长时间加热油脂,用它喂养动物引起许多毒性反应,具有较高羰基值的氧化脂肪具有的毒性可损伤肝中的巯激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力。尤其是含PUFA丰富的鱼制品中PUFA在煎、炸时会进入油中,长链的n-3型PUFA对热极为敏感,更易产生过氧化反应。脂质的氧化取决因素之一就是抗氧化剂。食用油脂多用于炒、煎、炸,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必须添加抗氧化剂。

3.1.1番茄红素(Lycopene)

番茄红素是一种具有抗癌抑癌作用的类胡萝卜素,它可以防止前列腺癌、乳腺癌及消化道(包括结肠、直肠、胃)癌等癌症的发生,并可降低皮肤癌和膀胱癌的发病率。番茄红素已被证实是非常有效的单线态氧猝灭剂,同时对氧氮自由基(NO)、磺酰基(RSO2)、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脂类过氧化反应等具有清除作用。因此番茄红素也有望开发研制成为一种新生的天然食用抗氧化剂而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核桃仁乙醇提取物

核桃仁乙醇提取物也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天然抗氧化剂。它可清除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DPH),碱性连苯三酚体系产生的O-2自由基,对亚油酸的氧化体系、过氧化体系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7]。因此可用于富含PUFA的食用油脂的抗氧化和防腐。

3.1.2茄子提取物

茄子提取物中含大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8],能够提高SOD灭活氧自由基的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丙二醇含量,改善机体的氧化代谢过程,从而减少自由基损伤,具有一定的抗衰老及防癌、抗癌作用[6]。若能将茄子提取物中的有效抗氧化成分纯化精制,并批量生产,则可用于食用油脂和含油食品的抗氧化和防腐,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

3.1.3银杏叶提取物

银杏叶提取物以其所具有的扩张冠状动脉血管、改善脑循环及明显的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独特的药理作用成为近代植物药物开发的热点。它的药效主要表现在:(1)改善心脑血管循环;(2)改善记忆能力;(3)抗脂质过氧化作用;(4)抗菌消炎作用;(5)降低血清胆固醇;(6)抗病毒、抗癌作用;(7)解痉、抗过敏等[9]。以银杏叶提取物的有效抗氧化成分作为食用抗氧化剂,也是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3.1.4枸杞多糖(LBP)

LBP既是药用成分,又是保健食品的功能因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保健功能。羟基自由基被认为是毒性很强的自由基,能诱导膜系统的氧化损伤,膜的过氧化损伤对膜的流动性影响极大,会使膜的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膜内外物质的外泄和内流,造成红细胞溶血和线粒体膨胀等现象的发生。LBP具有防止膜脂质过氧化的作用从而维持膜的流动性,减轻线粒体膨胀和减少红细胞溶血的发生,维护正常的生物功能。LBP还可以有效地清除羟基自由基,从而抑制由羟基自由基所导致的过氧化现象的发生,保护膜系统免受损伤。LBP以其可以抗衰老、抑制肿瘤、抗疲劳和减少放疗化疗等与自由基有关的疾病等功能而具有深远的开发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3.1.5天然功能性抗氧化剂

很多疾病都与脂质过氧化有关。不饱和脂肪酰基上双键邻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非常活泼,失去氢原子后生成脂质自由基,再与氧反应生成过氧化自由基,后者在生物体内相对稳定,能扩散到细胞的各个部分与细胞的易氧化组分反应。过氧化自由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油脂的自动氧化。在体内的脂质过氧化过程中过氧自由基与DNA反应,引起DNA断裂,蛋白DNA交联和DNA的氧化变性。体内的脂质过氧化过程与衰老过程相关。而动脉粥样硬化即由胆固醇的氢过氧化物和环氧衍生物诱发,它们还可以导致弱致畸性、细胞毒性和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甲基戊二酰辅酶A)活力的作用。胆固醇氧化物(COP)除由动物油脂在炒、煎、炸

过程中产生外,含量较高的食品还有喷雾干燥的蛋制品、乳制品、肉制品和晒干的鱼等。COP主要贮存于肝脏中,在由乳糜微粒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运输过程中促进了氧化变性LDL的生成,成为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步骤。人们对保健食品的要求与评价是:天然、功能多样性和营养性。其中的功能多样性是指既能够达到人们所需要的添加效果,又能够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因此,人们致力于开发研究各种植物提取成分潜在的优良性能,以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满足消费者追求健康的要求。

3.1.6甘草抗氧化物

甘草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药材,其味甘、平,能补脾益气,止咳祛痰,缓急止痛,解毒降火等。从甘草中提取的抗氧化成分,是一种既可增甜调味、抗氧化,又具有生理活性、能抑菌、消炎、解毒、除臭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有研究发现,甘草的提取物甘草甜素能抑制肝中单纯疱疹型病毒糖蛋白的合成,甘草皂甙能促进胆固醇的排泄。甘草抗氧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尤其是氧自由基的作用,可抑制油脂的酸败,并对生成油脂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MDA水平是描述机体过氧化状态的重要指标。作为抗氧化剂使用的甘草抗氧化物为棕红色粉末,主要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干鱼制品、饼干、方便面、腌制肉制品等。

3.1.7大豆磷脂(卵磷脂)

卵磷脂是一种在动、植物中广为分布的磷脂,是天然的乳化剂和营养补品。卵磷脂的功效有:(1)降血脂。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是胆固醇在心脑血管内的沉积所致。卵磷脂在血液中能调节胆固醇与脂肪的运输与沉积,将营养成分输送到人体各个部位,从而改变人体对脂肪的吸收与利用,缩短了脂肪在人体内的滞留时间。这是因为卵磷脂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能与胆固醇酯化,生成胆固醇酯,使胆固醇不能沉积于血管壁上,减少了胆固醇的含量,起到了降血酯的作用。(2)抗衰老。卵磷脂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能改善细胞膜由于胆固醇导致的硬化程度,保护和恢复细胞,延缓其衰老,从而起到抗衰老的保健功效。(3)益智健脑。卵磷脂可激活脑细胞提高记忆力与注意力。卵磷脂经人体内的水解作用生成的胆碱、甘油磷脂和脂肪酸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和营养价值,能改善神经化学功能和大脑机能,减缓脑细胞的退化与死亡,增强体质,提高记忆力。用作抗氧化剂

的卵磷脂为淡黄色至褐色粉末或半透明粘稠状液体,可用于糖果、糕点和氢化植物油中。

3.1.8茶多酚(TP)

茶多酚中的儿茶素组分对体外油脂、体内脂质体、蛋白质、DNA等具有比其它天然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化学合成抗氧化剂更强的保护作用。茶多酚在作为食用油脂的抗氧化剂时,有在高温下炒、煎、炸过程中不折出、不变化、不破乳等优点。用作抗氧化剂的茶多酚为白色无定形粉末,具有抗氧化作用、抗衰老、降血脂等一系列很好的药理功能。抗氧化作用强于BHA、维生素E、BHT等。我国规定用于油脂、火腿、糕点馅,最大使用量为0.4g/Kg;用于含油脂酱料,最大使用量为0.1g/Kg;用于肉制品和鱼制品,最大使用量

为0.3g/Kg;用于油炸食品和方便面,最大使用量为0.2g/Kg[1]。制取茶多酚一般有萃取法和沉淀法提取。

参考文献;

[1]、曾正志; 崔建中; 邓汝温;. 甘草酸稀土配合物的制备及抗炎作用. 中国海洋大学 , 2003 [2]、彭雪萍; 马庆一; 刘艳芳; 操晓亮; 周冰.甘草抗氧化物在冷却肉保鲜中的应用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7年4期

[3]、彭雪萍; 马庆一; 王花俊; 戚马光; 陈晓艳. 甘草甜素废渣中抗氧化物的提取及活性研究.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2年2期

[4]、赵志宇; 王卫星; 郭洪祝; 管振全; 周东丰. 甘草苷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抗抑郁作用. 2006年;中国临床康复

期刊荣誉:

[5]、于艳华; 卜丽梅; 赵丽红; 石卓. 没食子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中国

老年学杂志;2010年20期

[6]、张宇; 郑为超;. 红花黄素抗炎作用机制研究概况.江苏中医药,2010年9期.

[7]、袁福汉,付明哲,武碧霞,等.中草药添加剂平肝散和加味红白散降低鸡蛋胆固醇的试

验研究[J].中国饲料,1996,15:12-13.

[8]、钱颢冰; 黄菲; 张涛; 江波; 鹰嘴豆抗氧化肽与其他抗氧化剂的协同效应.苏州大学学

报;2010年4期

[9]、史培军,李晓兵,张文生,等.论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双健康模型”[J].资源科

学,2004,26(3):2-8.

[10]、秦海燕; 王永胜; 索志荣; 川芎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10.3

[11]、裘维蕃.菌物学大全[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12]、王允亮; 张昱;蛋白尿的足细胞损伤机制及中药干预的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现代远

程教育,2010年17期

[13]、林进能·天然食用香料生产与应用[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91·

[14]、于亚新; 李海峰; 谷玥; 刘宝华;阿魏酸钠对大鼠脑损伤后脑组织Bcl-2、Bax基因表

达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20期

[15] 陈旸旸 , 孙蕊 . 减肥保健品市场越减越肥 [N]. 华商晨报 ,2005-5-25.

[16] 崔琳; 余海滨; 李强; 刘卫红; 马春芬; 陈鹏. 外源性氧自由基DPPH对家兔胸主动

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中医学报,2010年06期

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谭子颖报告形成时间:2014/3/15

一.介绍酢浆草 二.形态特征 酢浆草属于草本,高10-35厘米,全株被柔毛。 其的根茎稍肥厚,茎细弱,多分枝,有的直立,有的匍匐,而且匍匐茎节上生根。它的托叶小,长圆形或卵形,边缘被密长柔毛。叶柄长1-13厘米,基部有关节;叶子小并无柄,形状为倒心形,长4-16毫米,宽4-22毫米,先端凹入,基部宽楔形,两面被柔毛或表面无毛,沿脉被毛较密,边缘具贴伏缘毛。花单生或数朵集为伞形花序状,腋生,总花梗淡红色,与叶近等长;花梗长4-15毫米,果后延伸;小苞片呈披针形,长2.5-4毫米,萼片是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5毫米,背面和边缘被柔毛;花瓣为黄色的,长圆状倒卵形,长6-8毫米,宽4-5毫米;雄蕊的花丝白色半透明,有时被疏短柔毛,基部合生,长、短互间,长者花药较大且早熟;子房长圆形,蒴果长圆柱形,长1-2.5厘米。种子长卵形,长1-1.5毫米,褐色或红棕色,具横向肋状网纹。花、果期是2-9月。 三.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池、河谷沿岸、路边、田边、荒地或林下阴湿处等。 生物学特性 【温度对生长的影响】:酢浆草,性喜荫蔽、湿润的环境,不耐寒,经6年引种栽培,未发现球茎受冻现象。冬季,除部分茎变软,少部分叶片发黄外,基本上常绿。每年4至5月,8月下旬至10月下旬是生长高峰期,在炎热的夏季生长缓慢。 【光照对生长的影响】:红花酢浆草为喜光植物,在露地全光下和树荫下均能生长,但全光下生长健壮,植株丰满,花多而繁。

【水分对生长的影响】:酢浆草在湿润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干旱缺水时生长不良,可耐短期积水。 四.药用价值 1、治疗失眠:取酢浆草10斤、松针(云南松)加水8000ml,煎1小时,过滤去渣;另取大枣1斤捣碎,加水2000ml煎1小时,过滤去渣。将两液混合,加适量糖及防腐剂备用。每服15-20ml,每日3次。有一定的镇静、安眠效果。 2、治疗传染性肝炎:取酢浆草 1两,瘦猪肉1两炖服。每日1剂,连服1周。治疗20余例(部分病例配合中药复方治疗),均取得一定疗效。 其中有如下书籍记载: 1)治水泻:酸浆草三钱冲,加红糖蒸服。(《云南中医验方》) 2)治痢疾:酢浆草研末,每服五钱,开水送服。(《湖南药物志》 3)治血琳热淋:酸浆草取汁,入蜜同服。(《履巉岩本草》) 4)治二便不通:酸草一大把,车前草一握。捣汁入砂糖一钱,调服一盏;不通 再服。(《摘元方》) 5)治小便不通,气满闷:酸浆草一握。研取自然汁,与醇酒相半,和服;不饮 酒,用甘草三寸,生姜一枣大,锉,同研,用井华水五分盏,滤取汁和服亦得。(《圣济总录》酸浆酒) 6)治赤白带下:三叶酸草,阴干为末,空心温酒服三钱匕。(《千金方》) 7)治麻疹:酸味草每用二钱至三钱。水煎服。(《岭南采药录》) 8)治吐衄:酢浆草四钱,食盐数粒。水煎服。(《闽东本草》) 9)治咽喉肿痛:鲜酢浆草一至二两,食盐少许。共捣烂,用纱布包好含于口中; 或煎汤漱口。并治口腔炎。(《闽东本草》) 10)治乳痈:酢浆草五钱。水煎服,渣抖烂外敷。(《湖南药物志》) 治腹部痈肿:鲜酢浆草二两。放碗内捣出汁,热甜酒冲,去渣服。(《江西民间草药》) 11)治癣疮作痒:雀儿草擦之,数次即愈。(《永类钤方》) 治痔:雀林草一大握,粗切。以水二大升,煮取一升,顿服尽,三日重作一剂。(《外台秘要方》) 12)治创伤青肿:鲜酢浆草二两。搓伤处;又用鲜草二两,加红糖五钱。开水炖 服。(《闽东本草》) 13)治汤火伤:鲜酢浆草洗净捣烂,调麻油敷患处。(《闽东本草》) 14)小便血淋。用酢浆草捣汁,煎五岺散服下。 15)牙齿肿痛。用酢浆草一把,洗净,加川椒(去核)四十九粒,同捣烂,捏成 豆大小粒。每以一粒塞痛处,即有效。

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1.农业资源包括哪些?简述我国农业资源的主要特征。 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肥料资源和废弃物资源等自然资源;另外还包括农业劳动力资源、农业资金、技术和信息、农业旅游资源等。 光热资源较丰富,水资源不足 耕地数量少,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 有林地数量少,宜林地数量较多,质量较好 草地数量多,质量较差 生物资源种类多 资源区域分布不匹配,大部分地区资源组合错位 人口多,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力剩余状况严重,文化素质低 大部分地区物质技术基础薄弱,装备水平还是以人畜动力和手工操作为主 城市和工业发展水平低,交通运输条件差,对农业生产支持和辐射不够 农村经济体制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目前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谈谈当前我国农业资源与利用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耕地资源紧张 农业水资源不足 化肥资源短缺 农业资源承受的压力不断增长 农业资源质量不高 农业资源利用率低 农业后备可开发资源潜力有限 农业资源配置不合理 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3.气候资源有哪些明显的特征?如何综合利用太阳能。 组成因素的相互制约性和不可代替性; 时间变化的周期性和随机波动性; 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 开发利用的有限性和长远潜在性; 气候资源的多宜性和两重性。 太阳能的综合利用 通常根据太阳能的地区分布特点、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太阳能利用的技术措施等,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太阳能资源进行分类和区划。 太阳能可以转换成热能、电能和生物化学能,转换过程分别称为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转换。 利用光伏效应原理制成的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的光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加以利用,称为光--电转换,即太阳能光电利用。接收或聚集太阳能使之转换为热能,然后用于生产和生活的一些方面,是光—热转换,即太阳能热利用的基本方式。 利用藻类或叶绿素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加以储存和利用,称为光—化学能转换 4、我国水资源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在农业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或节水。 我国水资源的问题: ①分布不均、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

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四章第三节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步训练D卷

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四章第三节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步训练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1分) 1. (2分)如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A . 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 . 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行解决 C . 保护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排污的工业 D . 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考点】 2. (2分)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不包括() A . 环境的破坏 B . 人口的快速增长 C . 环境的污染 D . 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考点】 3. (2分)渔业捕捞中,过度捕捞的危害不包括的是() A . 破坏生态环境

B . 严重危害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C . 污染环境 D . 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考点】 4. (2分)微山湖是山东境内的一个面积较大的湖泊,20年前这里是碧波万顷、鱼儿满湖、野鸭成群,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20年来,湖区四周县市的工业快速发展。() A . 掠夺式开发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B . 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C . 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D . 环境教育缺乏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考点】 5. (2分)下列措施中,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最不相符的是() A . 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 . 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 C . 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氮元素 D . 农田施用的无机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考点】 6. (2分)生态效益的大小是评价森林资源价值的重要指标。林业部门将森林的保护和增值作为主要目标,走“采育结合,育重于采”()

农业生物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摘要

农业生物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摘要) 生物技术是战略高技术的重要领域之一,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生物技术产业也是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是当前国际高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技术已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能源、环境、粮食等重大问题的有效手段,将为保障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生物技术与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支持和投资的重要领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目前,生物技术进入第三次浪潮,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投资的战略高技术领域,生物技术与产业已成为国际科技乃至经济竞争的重点,生物技术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相关学科发展及社会需求,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及工业生物技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2001年美国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5670亿美元,利润1005亿美元。2004年全球18个国家种植转基因植物面积达8100万公顷,8年增长40倍。生产近200种生物药物,防治200多种疾病的370余种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全球3.25亿人受益。2003-2004年全球转基因农作物价值达到439亿美元,其中中国为39亿美元,预计在十年后将达到2110亿美元,增长5倍。 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作物分子育种体系正在形成;转基因植物发展十分迅猛,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进入新阶段;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体系已经形成,进入实用阶段;利用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特殊药物和功能性食品;分子诊断技术和基因工程疫苗成为畜禽重大疫病防治的重要手段;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成为产业化的重点;生物可降解材料开始进入市场;农林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方兴未艾。从战略需求的角度出发,要满足以下需求:提高农业科研水平,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的需求;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品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需求;减少环境污染,确保农业生态安全的需求;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提高和改善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综合国际竞争能力的需求;提高重大畜禽疾病防控水平,保障人民健康的需求。 针对以上需求,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有以下几方面:共性关键技术及平台;功能基因组和比较基因组;动植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作物品种设计;转基因植物及产业化;新型畜禽基因工程疫苗、诊断试剂等产品研制;农业微生物工程及产品;生物质能的关键技术及产品;动植物生物反应器;人畜共患重大疫病防控关键技术及产品。目前生物技术的应用方面,运用功能基因组学进行相关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蛋白质组和功能蛋白的大规模表达技术;对生物信息的收集、加工、利用;RNAi技术及其应用;生物芯片及产品开发;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Knock-out和Knock-in技术及应用;化学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 最终的目标,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高农业生物技术的整体水平;获得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建立一批基地,提高成果转化能力;培养一批人才,增强创新能力;研制一批产品、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二、农业生物技术的突破点与应用前景 我国水稻功能基因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水稻基因组研究整体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完成籼稻全基因组测序和粳稻第4号人染色体测序,结果在《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我国已建成转基因牛生物反应器基地;初步建立了棉花

生物资源综合利用

选修课《生物资源综合利用》考核论文 抗氧化活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姓名: 学号: 年级: 专业: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摘要 氧自由基是人体的代谢产物,可以造成生物膜系统损伤以及细胞内氧化磷酸

化障碍,是人体疾病、衰老和死亡的直接参与者,而且还和许多衰老有关的疾病有关系,比如动脉硬化症、高血压、骨关节炎、白内障以及帕金森氏病等等。是我们研究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效活性物质有多种,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医药领域和保健食品领域的应用更为明显, 对肿瘤、病毒、心血管等方面有独特的生物活性, 且细胞毒性很低;抗氧化剂是指能防止食品成分氧化变质,从而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物质。主要用于防止油脂或油基食品的氧化变质。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化学合成抗氧化剂。一直以来,人们对化学合成抗氧化剂的毒性、致病性等安全问题存有质疑,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些质疑。因此,来源于植物的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研究及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氧自由基;有效活性物质;抗氧化剂;应用前景 正文: 1.氧自由基与疾病 氧自由基--健康长寿的杀手,我们生活在富含氧气的空气中,离开氧气我们的生命就不能存在,但是氧气也有对人体有害的一面,有时候它能杀死健康细胞甚至致人于死地。当然,直接杀死细胞的并不是氧气本身,而是由它产生的一种叫氧自由基的有害物质,它是人体的代谢产物,可以造成生物膜系统损伤以及细胞内氧化磷酸化障碍,是人体疾病、衰老和死亡的直接参与者,对人体的健康和长寿危害非常之大。 当人体遭受外伤、中毒或者是大手术流血过多等重创的时候,组织处于缺氧状态,能量代谢发生障碍,细胞色素氧化酶无力将氧还原成水,氧原子便会被夺去一个电子,由无害的氧变成具有杀伤力的活性氧自由基。氧自由基的过氧化杀伤,主要是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线粒体,断绝细胞的能源,毁坏溶酶体,使细胞自溶。同时它对人体的非细胞结构也有危害作用,可以使血管壁上的粘合剂遭受破坏,使完整密封的血管变得千疮百孔,发生漏血、渗液,进而导致水肿和紫癜等等。同样,当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突然发生痉挛的时候,心肌细胞由于缺氧而发生一系列的代谢改变,心肌细胞内抗氧化剂含量减少,使生成氧自由基的化学反应由于缺氧而相对加快,在冠状动脉痉挛切除的一刹那,心肌细胞突然重新得到血液的灌注,随之而来有大量的氧转化成氧自由基,而同时由于抗氧化剂的相对不足,不能够清除氧自由基,结果使具有高度杀伤性的氧自由基严重损伤心肌细胞膜,大量离子由心肌细胞内溢出,而后者可以扰乱控制心脏搏动的电流信号,引起心室颤动,从而导致死亡。氧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是很活跃的,能够攻击细胞膜上的脂肪酸产生过氧化物,这些物质是毒性很强的一种物质,它会侵害体内的核酸、蛋白质等等而引起一系列的细胞破坏作用,人体内氧自由基积

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简述了开发与利用农业生物资源的重要性,总结分析了农业生物资源保存、研究和利用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构建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的设想。 关键词: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发展战略 农业生物资源包括农作物、畜禽、农业微生物和药用植物等种质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健康与发展的最根本物质基础和战略资源,也是农业新品种和生命科学源头创新的材料基础。育种实质上就是作物种质资源优异基因的重组再加工,小麦矮秆基因、水稻“野败”型不育基因的应用引发了“绿色革命”。因此,保护农业生物资源多样性,发掘其中的优异基因,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策略。当前,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不足,而作物种类减少、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却日益突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农业生物资源在经济社会、农业可持续发展及食物与生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利益的高度,切实加强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 农业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急需解决。 一是对生物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基础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公益性还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 二是管理职责不明,缺乏高层次整体规划,尚未建立起统一、高效的全省农业生物资源管理工作体系。 三是资源保存分散,共享效率低。长期以来,资源分散保存在不同的行业机构和技术人员手中,存在部门分割、单位所有的现象,机构之间以及保存者与利用者之间缺乏联系,资源共享的整体能力较差。 四是资源评价、鉴定等技术工作不深入,典型性和关键性数据缺乏,资源潜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没能体现出来。 五是缺乏高层次专业人才。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具有基础性和技术支撑性等特点,短期内难以出大成果和高水平论文,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从事这项工作。 2 农业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战略设想 我国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但随着农业集约化发展、生态环境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建设,加之长期以来农业生物资源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农业生物资源多样性破环严重,农业品种遗传基础越来越窄。因此,加强农业生物资源的管理、保护及研究利用越来越迫切,任务十分艰巨。 农业生物资源综合开发的主要目标是在一定的时间里和确定的区域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在综合开发中要求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由此可见,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相关。农业综合开发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的过程,尤其是农业综合开发要求同时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也正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实现的。农业综合开发所包括的土地治理项目、多种经营及龙头项目、专项科技示范项目等几类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的生产发展和村容整洁、农民的生活宽裕及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总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将会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微生物资源以及其开发利用过程这两个方面。 关键词:微生物资源,放线菌,开发,利用 1.引言 当今,人类的工业是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而其特点必然要导致大量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而人类又要求不停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生物技术正在推动着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经济向以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型,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因此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对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作为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将要涉及到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1]。 微生物资源利用的核心是在于利用其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目前,微生物活性物质绝大部分来源于普通环境中的微生物,因此从普通环境微生物中寻找新的活性物质难度越来越大。新的基因有很大的可能产生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因此通过寻找新的基因来寻找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基于该思路,稀有放线菌、海洋微生物、极端 环境微生物等过去很少触及的微生物资源已越来越受重视[2]。 2.微生物资源 2.1微生物资源的特点 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 据估计, 每克土壤样品中可含有高达1000种

不同的微生物[3], 这些微生物产生多种多样的活性物质(包括酶与次生代谢产物两部分) , 对人类有实用意义的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抓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新霉家、万古霉素、庆大霉素等都是从微生物中发现并开发出来的; 基因工程中各种工具酶几乎都来自多种不同的微生物[4] 微生物是一类物种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基因资源,迄今为止我们所分离到的微生物主要有:真菌70000多种、细菌5000多种、放线菌3000多种。而这些人类所知道的微生物估计仅占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不到10%,而被利用的还不到1%。 微生物具有很快的生长繁殖速度,有的细菌的时代时间仅仅20分钟,而且微生物可以再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大规模培养,并且几乎不受地域、气候等条件的影响。 相比于动、植物品种遗传基因结构,微生物的基因组小得多,基因拷贝数比较少,比较容易进行基因操作,微生物改良易于操作,改造性能、提高产率相对容易。 微生物资源丰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会导致微生物物种的减少和环境的破坏。部分动植物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造成严重的环境的恶化和污染问题,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会存在此类问题。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并引起重视的现实问题是由于环境的改变和恶化,如原始森林开发成旅游区等现象,造成的天然微生物的破坏,使得许多在该类环境中赖以生存的微生物在人类还没有认识它之前就悄悄灭绝了[1]。 微生物资源是新抗菌剂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即使采用先进的方法, 绝大部分微生物也仍然不可培养、只能用分子指纹图谱来描述[5]。 2.2稀有放线菌 目前大部分生物活性物质来自链霉菌,所以从链霉菌中发现性的活性物质的几率已经大大降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已从部分稀有放线菌代谢产物中得到许多已经临床应用的重要活性物质, 如红霉素B、利福霉素、庆大霉素、其它放线菌素类、安莎类、肽类、酶抑制剂等活性物质。 尽管新的种、属不断被发现, 但据估计, 目前分离到的放线菌种类, 仅为实

农业自然资源利用及农业规划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进行的物质产物,受到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的严格制约。 农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都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这种差异又往往带有一定的规律性,称之农业地域分异规律。农业自然资源利用及农业区划就是从自然、经济、技术的综合角度,揭示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农业的地区布局和结构、合理配置农业生产力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 自然界存在的能被人类利用或在一定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利用来作为农业生产原材料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叫农业自然资源。(天然存在的自然物质) 农业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因此你哦工业生产是生物再生产。 农业自然资源的主要内涵:1、气候资源提供并保证或影响农业生产获得产量的光、温度、水等气候因子的数量及组合特征,称为农业气候资源或气候条件,包括光能、热量资源、降水资源及天气灾害。2、水资源可供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开发利用的含有较低的可溶性盐类并不含有毒物质的水分来源叫水资源。它通常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市一中动态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冰川水,以地表水为主,以大气降水补给来源。3、土资源土地是地球表面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广义土地是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共同作用多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包括耕地、园地、林地、早地、内陆水域、沿海滩涂。4、生物资源可作为农业生产经营对象的天然生长植物、动物和农业微生物的种类及群落类型称为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包括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大类,按照其性质可分为:品种资源、林木资源、草场资源、水产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珍稀生物资源、天敌资源。农业资源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组成农业自然资源的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自然界是一个统一体,在一定的水、热条件下,形成一定的土壤和植被,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动物和微生物群落,成为一个生态系统。2、地域性由于地球与太阳位置及其运动特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差异,以及地质地貌的变化,使得 地球上各个地区的水、热条件不同,从而 形成多种资源生态环境。3、可更新性农 业自然资源是可以更新和循环的,这是区 别于矿产资源的一个重要特征。农业自然 资源可以不断更新、不断补给、不断生长、 永续利用。合理运动和保护,才能不断更 新和循环。4、不可逆的发展性农业自然 资源是不断向前发展演变的。5、可培育性 农业自然资源是可以培育和改造的,自然 资源是天然存在的自然物。6、数量的有限 性和潜力的无限性农业自然资源数量是 有限的,地球上土地的面积,水的数量,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以及生物的种类、 生产力、蓄积量等,在一定地区、一定时 间内都是有一定数量限制性。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 则:1、因地制宜,2、宏观全局,3、远近 兼顾。 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遵循一下几种基 本原则:1、因地制宜。2、宏观全局。3、 远近兼顾。4、用养结合。 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主要特点:1、光、热 条件优越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地 带,光、热条件优越,光能资源丰富。2、 季风气候特征显著夏季主要受来自海洋 气流的影响,冬季则受大陆气流影响。 季风气候还具有不稳定性特点,夏季风和 冬季风每年的进退时间,影响范围和强都 不同,因而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率 大,气温冷热变化激烈。所以我国干旱、 洪涝、低温、霜冻、干热风、冰雹、台风 等天气灾害频率高,农业生产不稳定。 我国农业的水资源特点:1、河川径流总量 大。2、地区分布不均匀,水工配合不协调。 3、年内、年际水量变化大。 4、水资源开 发利用程度高。 我国土地资源主要特点:1、农业用地比重 小,耕地的比重尤小。2、各类土地资源的 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的相对数量少。3、 后备土地资源不多,非农占地情况严重。 我国生物资源:1、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化。 具世界第三。2、动物资源种属繁多。3、 经济真菌资源品类丰茂。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特点:1、特有种和珍 奇种类较多。2、华中和华南区所产野生动 物色彩绚丽,富于光泽。 气候、土地、水、生物等自然资源是农业 生产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是结构农业 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从自然再生产的角度 看,农业生产的实质就是各种农业自然资 源循环和转化而形成各种农产品的过程, 农业生产是人类劳动参与下进行的,因此, 农业生产也是劳动者参与的社会经济再生 的过程。 农业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和效果, 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农业 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作用,自始至终收 到人为的调节和控制,把握农业发展的方 向和进程。 我国自然资源利用的技术条件特点:1、人 口众多,农业人口比重大。2、农村经济底 子薄,扩大再生产力低。3、农业现代化装 备有一定基础。4、农村交通运输不发达, 自给半自给经济比重大。 农业自然资源是可更新的资源,如果利用 的合理,可以持续不断更新地位人类提供 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如果不合理运用,使 可更新的资源失去其更新的条件,破坏生 态平衡,则不仅不能造福人类,反而会带 来祸患,在人类史上,这种教训是深刻的。 自然资源采取掠夺性经营,带来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森林和水产资源衰退,早场退 化等恶果,形成恶性循环,其表现在几个 方面:1、种植业盲目滥垦,广种薄收。2、 林业集中过伐,重采轻造。3、草原牧业超 载过牧,靠天养畜。4、渔业重捕轻养,遭 鱼滥捕。5、地下水资源超重量开采,江河 水源污染。6、野生动物资源乱捕滥猎,许 多珍稀物种频临灭绝。 合理运用农业资源的基本途径:1、树立人 口、资源平衡的观点,实行资源节约型集 约化营运。2、立足于生产、生活和生态的 统一,改善资源生态环境。3、增加物质、 能量投入,扩大资源产出能力。4、坚持分 区化类指导,发挥资源地区优势。 我国目前资源不足,破坏、浪费资源现象 严重,必须做好一下几点:1、制止对资源 掠夺性经营,提高林地、耕地、草地、水 面的单位面积。资源的不同特点,确定适 宜的发展农业。2、严格控制非农占地,实 行多热高产,缓和人多地少矛盾。3、建立 节水型工农业生产体系,缓解水资源供需 矛盾。 缓和人多地少矛盾的有效途径:1、必须运 用经济手段,按照价值规律来控制非农占 地。2、充分发挥光热资源和劳力资源优势, 因地制宜实行多熟制。3、坚持不谢地进行 农田基本建设,有计划地政治各种低产土 壤、低产田、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努力挖

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海藻糖的提取及其应用前景 08药学【际医药贸易】2班黄祖凡0803512219 摘要:海藻糖是自然界中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非还原性双糖,它的化学性质稳定,吸水性和防腐能力强,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其在食品、化妆品、医药卫生、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也有广泛的用途。藻类植物,特别是在酵母、霉菌等真菌中,海藻糖含量可高达干重的16%以上。本文依据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海藻糖的特性及其分布情况、保健作用、提取情况和生产方法及其开发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海藻糖;海藻;保健作用 一..藻糖的特性及其分布情况 1.1海藻糖的特性 海藻糖(trechalose,分子量FW378)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经a,a11键接的非还原性双糖。海藻糖不带可游离的醛基,它的化学性质稳定,具有不同于其它双糖的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外加海藻糖对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抗逆保鲜作用。利用这一特性,海藻糖已被开发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保健品、酶和疫苗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稳定和保存。 1.2海藻糖的分布情况 海藻糖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细菌、真菌和动植物体内的双糖。在酿酒酵母细胞中,海藻糖主要分布在子囊孢子和细胞质中。藻类植物,特别是在酵母、霉菌等

真菌中,海藻糖含量可高达干重的16%以上。“海洋蔬菜”,即是人们常说的海带、紫菜、苔条、裙带菜、麒麟菜之类的海藻,海藻中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海藻糖含量高达干重的16%以上。二.海藻糖的保健作用 海藻糖是从海藻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糖蛋白类物质,具有广泛而有益的生物学活性,尤其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保肝、抗病毒、抗辐射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和应用价值。 2.1免疫调节作用 有关资料表明,海藻糖能显著地提高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促进人体外周血中NR细胞的活性等。科学研究表明:海藻糖具有全面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能力,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多种病毒感染的能力,在哺乳动物中也已证实能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2降血糖作用 海带中提取出来的岩藻半乳多糖硫酸酯(FSG)能使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水平下降,对小鼠基本无毒副作用,是一种极其安全的口服天然降糖活性物质。腹腔注射较低剂量F4(FSG的高纯组分之一)具有较强的降血糖作用。 2.3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 由海带中提取的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LMSF)在体外能够直接清除过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在体内也有显著增强血清和组织中SOD活力。因此,LMSF在降血脂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方面即在抗氧化作用上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浅谈生物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浅谈生物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自然发展的产物,它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人类要持续地利用它就必需掌握其发展规律制定适当的规划和行动计划。如果不考虑其基本规律盲目行动,特别是不尊重这些规律鲁莽从事,后果必将不堪设想。当前,人们所提倡的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求人们爱护自然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达到现代化与自然共存,经济建设与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共存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 Discussion on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Abstract:Biological diversity is a product of natural evolution,and it has its own law of development.Humans who want to use it continuously should have to master the law of its development to develop appropriate planning and action plans.If we do not consider the basic laws of the blind, especially when we do not respect these rules anything rash,consequences will be unthinkable. At present,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at people advocate was essentially asking people to take care of the nature of law of development of respect for nature, and stick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reach ambitious goals including the coexistence of modernization and nature and the coexisten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biodiversity and cultural diversity. Keyword:biological resources biological divers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前言 当前,人类逐渐意识到环境带给人类的宝藏远远不止是那些能够使用的珍馐佳肴,也不止是那些被称为黑色黄金的“石油”。人们正在逐渐的发现着生物资源这一新的自然的馈赠。 但是我们应当如何开发这种新生的资源呢?是效法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在石油产业上进行的竭泽而渔的野蛮的开发方式,不断开发新的石油井,让这一资源在我们的视野中逐渐消失。人类明白终有一天石油将称为过去的名词,但很显然我们对其的依赖超出了我们的预计。据说世界石油在几百年内将完全枯竭,但我们的汽车,燃油工业却大有在继续运转千年的架势。可以说人类在等,等待石油枯竭的那一天,让事实迫使我们改变我们的能源结构。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 1 概念 ①生物资源是指生长在自然界中的能够直接或间接被人类利用的动植物总称。 ②生物资源是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价值的生物以及有它们组成的生物群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③生物资源是在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与可能利用的生物,包括动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生物资源等。有的学者把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称为生物资源。(百度百科) ④生物资源通常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即可资人类利用的一切生命有机体的总和。(论文) ⑤生物资源是指地球上对人类具有现实或潜在价值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总称。(论文-陶黎新) 2 生物资源的特性 系统性:自然界中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着整个系统。 可更新行:通过繁殖使其数量和质量恢复到原有状态。 地域性: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生物资源,同一种生物资源分布在不同地区,其资源数量和质量存在有差异。 周期性:指生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发生有规律的重复变化,分为日、季节、年周期。 有限性:生物可更新的能力有一定限度,不能无限制地增长下去的;开发过度将导致整个资源枯竭灭绝,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增值性:利用价值不断提高的一种资源属性。 3 生物资源分类 生物资源包括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大类,其中:动物资源包括陆栖野生动物资源、内陆渔业资源、海洋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包括森林资源、草地资源、野生植物资源和海洋植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包括细菌资源、真菌资源等。 3.1动物资源 3.1.1 概念 动物资源既是人类所需的优良蛋白质的来源,还能为人类提供皮毛、畜力、纤维素和特种药品、在人类生活、工业、农业和医药上具有广泛的用途,是生物圈中一切动物的总和。 3.1.2 分类 一、按类群分 1、哺乳类动物资源:哺乳动物是动物世界中形态结构最高等、生理机能最完善的动物。 2、鸟类资源:鸟类通常是带羽毛、两足、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有坚硬的喙。 3、爬行类动物资源:爬行类动物属于脊椎动物亚门。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其特点是通过生物个体种和种下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使资源不断更新,种群不断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数量相对稳定。 自古以来,海洋生物资源就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近数十年来,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有了很大增长。在20世纪70年代,人类所利用的总动物蛋白质(包括饲料用的鱼粉)中,约有~20% (鲜品计算)来源于海洋生物资源。世界海洋水产品总产量,由1938年的1880万吨增加到1980年的6458万吨,增长倍。1978年世界海洋渔业总产值为283亿美元。 海洋生物资源还提供了重要的医药原料和工业原料。海龙、海马、石决明、珍珠粉、龙延香、鹧鸪菜、羊栖菜、昆布等,很早便是中国的名贵药材。当前,海洋生物药物已在提取蛋白质及氨基酸、维生素、麻醉剂、抗菌素等方面取得进展。以贝壳制造工艺品已在中国成为一种行业,一些珊瑚是很受欢迎的艺术品。海鸟粪含磷达20%,是极好的天然肥料。鲸油既可食用又是重要化工原料,抹香鲸头部的油是精密仪器的高级润滑油。海藻的提取物,特别是褐藻胶和琼胶在工业上也有广泛的用途。 而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海洋面积约亿平方公里,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海洋中有着大量的海洋生物,其中蕴藏的资源量约×1010t,海洋植物×109t海洋生物每年可生产×1011t有机碳,并在生态平衡允许的情况下,每年可提供3×109t水产品。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海洋空间极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大的待开发领域。人类从海洋取得的食物只占1%,但它提供了人类动物蛋白的22%,海底石油占地球总储量的45%,天然气占地球总储量的50%。因此,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会成为新世纪的主要目标。 那么海洋生物资源有哪些可以开发利用的呢 人类目前可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包括以下几类: 鱼类资源是海洋生物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为低级的一个类群。在我国海域里,目前已记录到海洋鱼类3023种,其中软骨鱼类237种、硬骨鱼类2786种,约占我国全部海洋生物种类的1/7左右。因此,海洋鱼类构成了我国海洋水产品的重要基础。从海域分布来看,太平洋是世界各大洋中渔获量最高的海域,占世界海洋总渔获量的%,在世界各海洋中居第1位。这里有著名的秘鲁渔场,盛产秘鲁鳀鱼;日本北海道渔场,其盛产的鲑、带鱼、太平洋鲱、大黄鱼、小黄鱼等,产量非常丰富。大西洋的渔获量在世界各海洋中居第2位,主要有北海渔场和纽芬兰渔场等,盛产鳕鱼、鲱鱼、毛鳞鱼等,印度洋的渔获量较少仅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6%。 鱼肉中含蛋白质、氨基酸很高,对促进智力发育、降低胆固醇和血液黏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明显的作用。因此,经常吃鱼对健康有好处。 海洋软体动物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很多种类分布广,数量大,肉味鲜美,又易捕捞和养殖,是人类的渔业对象。可供捕捞的主要种类是头足类的鱿鱼、乌贼等。还有很多种类既可采捕,又能进行人工养殖,如双壳类的牡蛎、贻贝、蛏、蚶。据统计世界海洋软体动物的产量每年约为560万吨,其中鲍、干贝(扇贝的闭壳肌)等都是珍贵的海产食品。

生物资源与利用

生物资源与利用 中华药膳的现状及发展状况《生物资源与利用》结课论文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生物资源与利用 中华药膳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当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生活的幸福,而健康首当其冲。药膳和食疗用自然的方式既给予人健康,又很少副作用,必将赢得人们的青睐。本文旨在阐述中华药膳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从药膳理论的研究和产业的情况介绍中国药膳的现状,并从药膳的管理、推广、现代化以及国际化阐述药膳的发展前景。 一、中国药膳的现状 中国药膳的现状,拟从药膳理论的研究和药膳产业的情况加以介绍。 1、国药膳理论研究的现状 自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回归自然”世纪风的吹动,我国的中医药工作者已开始注重食物疗法的研究、挖掘,药膳学术理论和实际应用书籍的出版形成一股潮流。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至1984年平均每年有两本药膳专著出版,到1985年至1995年则增长为平均每年有十本食疗药膳专著出版。作者不仅是中医药界人士,还有很多营养专家、西医药工作者、烹饪工作者和高级厨师。 2、国药膳食品生产状况

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食疗,其独特的疗效,易取的天然原料,较好的口感,被广大群众喜爱和运用。自80年代兴起以中医 生物资源与利用 药理论为依据的食疗食品、保健食品的生产热潮,据1989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定型生产的保健食品已有380多种,而至1995年全国食疗品已达4000多种,其不少是药膳产品。生产厂家3000多个,年产值300亿人民币,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保健食品行业体系。众多的保健食品风靡神州,同时出现一批较有影响的名牌产品。 在药膳保健产品的研制开发方面,上海保健茶、宁红保健茶、新绿保健茶等都有较大的国内外市场,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上海市中医院食疗研究室也设计和自制了许多药膳产品。上海东方食疗营养研究所研制的聪宁灵已由新加坡新艺科公司独资生产,投放市场。 另外,还有众多的营养口服液、保健茶,也已成为人们滋补健身的消费品。为适应人们健美的需要,减肥食品也出现较多的品种。 在罐头食品方面,四川万县出品的药膳系列套餐礼品包装罐头,山东广饶的药膳全羊软包装,新疆科利努药膳旅游保健系列清真肉食制品……向人们提供了方便化快餐化的药膳食品。 在药膳加工制作方面,也出现了药膳调味品,如重庆的山城火锅料,北京日丰堂生产的希平火锅汤料即是较为突出的一种。 二、中国药膳的发展前景 1、药膳管理的法制化。 我国保健食品的很大一部分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依据的,自80年代起,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食品消费模式由温饱型向保健型转化,目前冠以各种疗效的保健

农业生物资源消长状况与保护路径探讨【论文】

农业生物资源消长状况与保护路径探讨 云南及周边地区少数民族对农业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从上述情况可看出,云南及周边地区农业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依然十分丰富,其中地方品种的多样性高于培育品种,该地区农业生物资源多样性特别是地方品种多样性仍然保留至今。经调查得知,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如生态条件的影响,交通和文化教育的影响,小宗作物、畜禽的育种力量薄弱等的影响,但是少数民族对农业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调查得知有的少数民族十分喜欢糯性食物,过年过节、婚丧嫁娶、祭祀等都要用糯性米做民族食品,如泼水粑粑、麻脆粑粑、五色米饭等。而且,傣族等多居住于热区,习惯早出晚归干农活儿,经常在山上吃饭,经常是一片芭蕉叶包上一团糯米饭和一些酸辣菜。糯米饭因为便携、耐饿,而且冷后不变硬、不回生,成为傣族最好的劳作午餐。而新平县彝族每年糯谷丰收后,在7月半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做炒糯米花。据说在炒制糯谷过程中,当糯谷受热爆裂发出的劈啪声,有如打仗时的枪炮声,会把妖魔鬼怪驱赶走,祈求一

家人身体健康,平安幸福。同时,爆米花也是过节时小孩子喜爱吃的零食。正是因为这些民族传统习俗,使得糯稻、糯玉米、糯谷子等糯性地方品种在少数民族中保留种植下来。如系统调查收集到的稻类和玉米地方品种资源中,糯性资源所占的比例很大。本次调查的10个少数民族中糯稻和糯玉米的分布情况,其中哈尼族、傣族、彝族、佤族、景颇族对于糯性资源占有数量较大。哈尼族糯稻最多,达到46份;彝族的糯玉米最多,达到30份;傣族的糯性资源所占比例最大,糯稻和糯玉米均占到该民族所调查收集稻和玉米资源的近70%。 云南省各族居民普遍喜食米线、米干(卷粉)、饵块等,因此,适宜制作成米线、饵块的韧性好、米质硬的粳稻品种被普遍种植。傈僳族的“红根细”(又名老鼠牙)(2008534145,为采集号,下同)米粒硬、食味好,傈僳人用来做凉粉、米线。“细芽谷”是拉祜族地区种植的地方老品种,生长期长,耐贫瘠,因其米质好、味香,专做优质米凉粉和米线筋骨好而被保留。佤族的“黄砂”(2008532434)有适应性广,耐旱耐瘠性强,抽穗后灌浆速度快,子粒饱满度好的特点。米粒成浆后韧性强,不易碎断,是佤族群众用来做凉粉、米干的主要栽培品种。“矮粳饭谷”(2008534091)是景颇人做凉粉、米线专用品种,抗病虫害,耐寒,米粒色泽好,米质硬。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